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崇明岛东滩湿地生态分析

崇明岛东滩湿地生态分析

崇明岛东滩湿地生态分析
崇明岛东滩湿地生态分析

崇明岛东滩湿地生态分析

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

南北濒临长江的入海口,向东缓缓伸向

浩瀚的东海,并与南北大陆遥遥相对。

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南起奚家港,北

至北八滧港。

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为326平方公里,属长江口典型的河口湿地。其中,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为241.55平方公里,包括1998~2001年大堤以外的潮间带滩涂和水域;堤内以鱼蟹塘和水稻田为主的人工湿地面积约为为85平方公里,也是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

我们将对湿地的定义与类型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崇明东滩湿地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对崇明东滩湿地的重要意义,崇明岛的生态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湿地的定义与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湿地生态系统是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湿地类型有以下五种:

1.沼泽湿地

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是最主要的湿地类型。我国沼泽湿地面积 1370.03 万 hm²,占天然湿地面积的 37.85%。

沼泽的特点是地表经常或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具有特殊的植被和成土过程,有的沼泽有泥炭积累,有的没有泥炭。沼泽湿地有藓类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沼泽化草甸,内陆盐沼六个类型。

2.湖泊湿地

湖泊岸边或浅湖发生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具有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和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等经济价值。

中国的湖泊分布广且不均匀。按着湖群地理分布和形成特点,将全国划分5个主要湖区:青藏高原湖群、东部平原湖群、蒙新高原湖群、东北平原及山地湖群和云贵高原湖群。长江中下游及青藏高原是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3.河流湿地

河流等流水水域沿岸、浅滩、缓流河湾等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包括河流、小溪、运河及沟渠等。拉姆萨尔湿地公约把河流本身也包括在湿地范畴之内。

河流泛滥平原湿地即河流泛滥洪水淹没的湿地。泛洪湿地主要由各类苔草、禾草、灌丛植物组成。在常年积水的牛轭湖湿地生长各种水生植物和苔草、芦苇等沼泽植物;季节积水湿地为沼泽化草甸和灌丛植物。

4.浅海、滩涂湿地

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六大类、30多个类型。

目前对浅海滩涂湿地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有:滩涂湿地围垦、海水养殖、盐业生产和油气资源开发等。

5.人工湿地

稻田是非常普遍的人工湿地。中国的稻田广布亚热带与热带地区,淮河以南广大地区的稻田约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90%。近年来北方稻区不断发展,稻田面积有所扩大。全国现有大中型水库2903座,蓄水总量1805亿立方米。另外,人工湿地还包括渠道、塘堰、精养鱼池等。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系统的生态脆弱性,生产力高效性, 效益的综合性, 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二.崇明东滩湿地的价值

东滩湿地是上海市目前仅存的优质自然资源,1992年被列入《中国保护湿地名录》,1998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2002年2月2日(国际湿地日)被正式列入“拉姆萨国际湿地保护公约”的国际重

要湿地名录。如何科学认识东滩湿地自然资本的价值,如何合理利用东滩湿地己成为东滩生态开发的首要任务。

崇明东滩湿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东滩湿地是东亚最大的候鸟保护区之一,位于候乌南北迁徙路线东线中段,是国际迁徙鸟类必需的栖息地;东滩湿地是国际意义生态区的核心部分,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快速演替的生态系统。该区域是研究重大科学问题的理想场所。

崇明东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在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东滩滩涂辽阔,拥有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植被资源,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集散地,也是水禽的越冬地。崇明东滩记录的鸟类达312种,迁徙水鸟上百万只。

崇明东滩湿地具有宝贵生态价值。

东滩湿地是崇明岛的生态屏障,也对上海城市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崇明东滩记录的鸟类达312种,迁徙水鸟上百万只。鸟类分布达97种,每年总数量达200-300万只。每年到崇明东滩越冬的小天鹅数量达3000-3500只,是我国小天鹅最大的越冬栖息地。崇明东滩湿地处于海洋,河流,陆地,岛屿的交汇地带,生物多样性极为复杂与独特,尽管滩涂植被比较简单,主要有芦苇,藨草和海三菱藨草组成,但由于生产量大,在滩涂淤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为其他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养育着上海地区70%-80%的物种。

崇明东滩湿地具有开发价值极高的美学价值。

东滩湿地临大海,通长江,靠岛屿,加之30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植被一望无际,碧空蓝天,成群鸟类飞翔其间,配以晨光、日出、雨色和夜幕,辽阔、壮观、宁静、秀丽和色彩斑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交融一体,可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最为美丽的去处之一。随着上海市民的富裕以及他们过于紧张的工作节奏,东滩一定会成为开发价值极高的旅游、休闲胜地。拟建的崇明东滩湿地将充分将其美学价值展示给世人。

三.可持续发展对崇明东滩湿地的重要意义

以往社会发展主要是经济发展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目标,没有环境目标,往往以损害和牺牲环境的方式去实现人类的需要。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的200年,人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强大的生产力,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损害了地球的基本生态过程,出现了滥发森林、草场退化、沙漠扩大、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严重现象;而另一方面,不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超越了自然净化能力,出现了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以及一系列严重的全球问题,威胁着人类生存,使人们首次认识到,人类在地球上的持续生存有了危险。

80年代初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1992年UNCED大会,以此作为指导方针,制定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被广为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而来的,它“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去需要的能力”。

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是对湿地保护认识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公众对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认识参差不齐,保护意识淡薄;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湿地比例较低;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机构、编制不到位,保护能力较弱。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

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力度不能满足湿地生态保护的需要

湿地生态保护资金缺口很大,保护管理专项经费严重不足,示范工程数量和规模不得不压缩。多数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没有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国家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建设也没有相关优惠政策。围垦改造、污染填埋等破坏湿地的行为时有发生,湿地生态恢复由于缺乏资金而难以进行。

、经济社会发展与湿地保护矛盾突出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与湿地生态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规模的水田、强排灌水利设施上马,使湿地地表水排干、地下水位下降十分严重,湿地内储存的100多亿立方米地表水减少了87亿立方米。

崇明东滩是上海的最后一片净土。它未经大规模的人工开发,没有人为的污染。怎样保护好这片净土,怎样在这块净土上进行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便成为了现在

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21世纪已逐渐被清晰地定格为“环境世纪”。环境革命、生态文明将成为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领域和衡量的重要标准,也为上海提供了站在新时代的最前沿开创21世纪发展新辉煌的机遇与途径。这就是抓住开发崇明的契机,把崇明岛作为上海市的生态文明标志性项目--生态综合示范区进行建设,率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1年11月4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正式批复了上实(集团)有限公司上报的《上海崇明东滩总体结构规划》。他们最终采用了美国Philip Johnson 概念规划。将崇明东滩建设成为一个生态港,把各类生活要素融合揉和,天地一体,减少破坏珍贵的天然资源,危害下一代的生活环境。从乡村化到城市化的生活模式相信不能扭转。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人类居住地区,肯定变得更加自给自足及环保生态化。未来的科技发展会对未来生活环境带来崭新面貌。空间密度安排要适应不同活动的要求。中心地区必须细密,减少土地需求,提高用地效率。居民点的分布呈分散状,但以方便交通相联结。容许活动密集程度由内向外渐次延伸。本规划区范围总面积174平方公里,西侧以沪崇苏高速公路为界,东、南、北侧分别以92大堤和98大堤为界。东滩是面向21世纪,以生态维护为主题,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高度协调发展的,对外展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高科技现代化的生态港。

四.崇明岛的生态建设

崇明东滩湿地可持续发展中我们还要关注以下问题。在强调崇明东滩自然资本的有利条件之外,必须注意到如果在未来的发展中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多种因素的干扰正在使崇明以及东滩的环境优势逐渐削弱。

就崇明全岛而言,一是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海水倒灌越来越严重,水质的限度其最高达100多天,三峡水闸建成与那水北调工程使咸度期更长;二是由于污染治理力度小、水利建设欠账多等原因,已造成全岛沟河严重不畅,水体恶性循环,土地向盐渍化发展。

就崇明东滩周围而言,湿地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滩涂的过早围垦、过量捕杀和偷猎、污染加剧、泥沙淤积日趋严重、湿地水文状况发生变化,造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降低;近年来东滩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和鸟类正

遭遇越来越多的人为干扰与破坏,对东滩的围垦已深入到保护区的核心区,对越冬的珍禽和水禽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影响。

崇明东滩湿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在规划和发展中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平衡。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在每一阶段都要达成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能适应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变化。针对崇明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规划需求,此总体规划针对各种变化提供足够的弹性是绝对必要的。

崇明东滩湿地可持续发展之环境可持续发展应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教育科研入手。

仅作为对面向生态文明的一种探索,崇明东滩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科研教育。

绿色生产:包括绿色工业和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应以生态原理指导和介入规划、设计和生产,提供高效低耗无害、循环和再生利用、自然资源代替的技术和产品。对传统的工业活动并应该从末端治理改为清洁生产,单靠一些补救环境保护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这就要求人们找到新的治理环境的手段,从根本上寻找污染的根源,并进和避免产生勿让,这就要实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对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中不断采用的一体化预防性环境策略,它可以全面提高效率以减少产业发展对人类与环境的危害)。

绿色农业可以通过发展绿色食品加工、有机农业示范区、设施农业基地的等项目来形成崇明特有的生态农业经济。

绿色生活:可以通过建设有生态型建筑和基础设施组成的人工环境以及包括文化、道德、法规以及人的精神状况在内的东滩社会生态系统。生活居住区,应运用生态设计规划。要利用节能、低能、低耗、无污染的新型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造成化学污染、危害身体健康的产品;要减少家庭能耗及废物排放,并建立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系统,提高排放物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不在大气、水和土壤中遗留废弃物;要妥善处理来往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为崇明东滩湿地的生态建设提供较为宽松的人口环境。

另外还可以开展湿地生态旅游。但要本着保护湿地景观和湿地植物为原则,由导游指导,固定路线,限制游客在尽情享受自然的同时,不至于破坏湿地本地。

崇明东滩当地居民特别是拥有保护湿地环境意识是什么重要的。而对可持续发展观是全球的共识,包含着全方位和整体性的视野,所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是全社会都关心和参与的事业

另外还应针对崇明东滩具体的自然资源开设一些环境教育基地,如:湿地公园,候鸟保护科普教育基地,长江科学博物馆等。

崇明东滩实地是上海自然资本的宝中之宝。崇明东滩应充分体现其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如,由于崇明东滩处于国际上十分重视湿地尤其是河口湾湿地的保护和研究,可建议在此建立一个国际湿地研究中心;长江河口湾及其邻近海域已被湿地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生态区。可在此建立河口湾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

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软科学研究。如软件开发基地,生物科技基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基地,生态恢复基地等。

崇明东滩的生态建设是一个区域的综合开发,由于这个区域特殊的区位,对周边区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又由于其发展受制于多种自然条件,我们期待对这个区域的开发立于对新世纪的长远发展,立于西太平洋泛海地带和通过长江向中国广袤腹地的渗透,立于上海这个城市及其背靠的长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立于人类不断调整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立于更多更广更深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五.总结

崇明东滩湿地在生态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它重要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给予我们很多可以思考的空间。我们应该立足现在,投入更多的努力在生态建设上,将崇明东滩湿地这个成功的例子推广到更多地方。

崇明岛旅游资源调查

崇明岛旅游资源调查民本中学:张贝唐亮曹雄宋晓枭施懿丹 罗凯龚怡龚帅花龚礼敏郁凯峰 指导教师:王愫怡 序言: 2001年5月初,我校进行研究性课程学习。我开设了崇明岛旅游资源调查这一课题,并得到了我校领导的批准和大力支持。 2001年5月中旬,我开始组建课题小组,从授教班级学生中挑选地理学基础扎实、有热情、肯刻苦的学生,并征询了班主任的意见,最终确立由高二(10)班的10名学生担当本课题的小组成员。 2001月5月底开始收集资料。首先是崇明县行政区划图和崇明县交通图的影印件;然后是崇明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的《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与促销规划》部分的影印件;在暑假中适逢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青年报社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举办“2001湿地使者行动”活动,赠得湿地资料颇丰;其它资料。以上资料人手一份。资料收集工作持续近1年,至2002年4月底初步完成。 2002年4月6日上午赴崇明县博物馆(学宫)、滨江大道、寿安寺、鳌山公园(金鳌山)进行崇明岛旅游资源调查。因参观滨江大道时逢雨,草草结束,故本文中略去这个内容。 2002年4月至5月,学生撰写调查报告。 2002年6月初,正式行文、润色。结题。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学生的支持、协助和通力合作,并且还得到了崇明县政协,崇明县旅游局,崇明县农委,崇明县博物馆,寿安寺等单位和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1. 崇明岛地理概况 1.1 地理位置崇明岛,中国第三大岛,也是最大的河口沙岛;崇明岛位于东经121°09′30″—121°54′00″,北纬31°27′00″—31°51′15″。 1.2 地貌形态崇明岛是江口沉积沙洲,地势低平坦荡,无丘陵山冈,全岛地面高程以吴淞零点为基准,90.65%的耕地在海拔 3.20-4.20m之间,海拔高于4.21m的高亢地约占5.87%,其中海拔在6.0m以上的海堤河岸则占1.38%,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崇明岛形状狭窄修长,沿江向海延伸,东西长76km,南北宽13至18km不等,面积约1160km2,占上海市陆地面积的1/6左右,与香港面积相仿,由于北部沿江及东部沿岸滩涂的增长和围垦,崇明岛的面积增长趋势还在继续扩展。 1.3 气象气候崇明岛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夏季湿热,盛行东南季风,冬季干冷,盛行偏北季风;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1003.7mm,年平均日照时数2104小时,全年无霜期229天。参考表1-1,表1-2,表1-3。 表1-1 崇明岛的四季 表1-2 崇明岛各月风向(1958-1984年)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崇明岛发展规划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崇明岛发展规划 “科学发展观”是由胡锦涛主席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的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观点,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此,我将从可持续的发展角度,谈谈崇明岛发展规划问题。 一、首先从基础环境的角度分为以下几点: (一)区域概况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崇明岛全岛分两块行政区域,分属江苏南通市(下又分属启东和海门两个县级市)和上海崇明县,崇明县目前辖有13个镇和3个乡。 (二)比较优势 一是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东同江苏省启东隔水相邻,东南濒东海,西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和江苏省太仓市隔江相望,北同江苏省海门市一水之隔。 二是生态系统独具特色。崇明岛处于大气,河流,海洋,陆地交界地带,多种物质交汇,多种动力系统交融,是典型的多重生态界面。发展生态旅游、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等条件得天独厚。 三是低廉的土地资源,便于各类产业分布。 (三)制约因素 一是矿产资源不足,大型工业企业不足以立足。 二是重大交通设施相对滞后。 三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二、再次从指导思想即远景观望的角度看其规划: (一)发展定位 崇明岛前景目标定位:崇明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生态休闲岛,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把崇明建设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崇明岛功能定位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森林花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海洋装备岛、科技研创岛。 (二)指导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三)发展目标 崇明岛发展规划确立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主战略,加快三岛联动发展,努力使崇明岛成为适应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长远需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最佳区域之一。三、最后从具体实施内容角度看其规划: (一)空间布局 1、主体功能区

湿地生态质量评价规范

ICS 65.020.20 B 62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湿地生态质量评估规范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wetland ecological quality (征求意见稿)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评估技术框架 (2) 5指标选取与赋值 (3) 6赋值标准 (3) 7附加分 (6) 8计算方法 (6) 9等级划分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丽娟、张曼胤、黄三祥、李伟、马牧源、魏圆云、赵欣胜、刘润泽、康晓明、郭子良、肖红叶、杨思、徐卫刚。

湿地生态质量评估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质量评估的评估技术框架、指标选取与赋值、赋值标准、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的湿地生态质量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24708-2009 湿地分类 GB/T 26535-2011 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指标 GB/T 27647-2011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GB/T 31759-2015 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LY/T 2090-2013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3 术语和定义 GB/T 24708-2009、GB/T 26535-2011、GB/T 27647-2011、GB/T 31759-2015、LY/T 2090-2013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湿地生态质量wetland ecological quality 湿地生态与环境的优劣程度,包括水环境质量、生境质量、物种多样性,及其承受的外部干扰等。 3.2 湿地生态需水wetland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湿地生态系统等维持本身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3.3 植物相对丰度 species relative richness

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

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开发策略 摘要:近年来,崇明岛的发展越来越为世人关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发崇明岛这块依托着大上海的宝地。恰好2009年8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2009年年会在上海崇明岛召开。以此为契机,我们对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部分景区进行了考察,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对于崇明岛的生态旅游,可以从四个方面:崇明岛的概况、崇明岛的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生态旅游的开发机遇、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开发崇明岛生态旅游产业的有意义见解。 关键词: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 一、崇明岛概况 崇明岛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唐代。据考,约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长江上游夹带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与海水相遇,流速减弱,泥沙沉淀,所以江陵以东,沙洲极多,而在江海相交的地方就有了崇明岛。到唐初设镇,崇明岛才算正式形成。岛上先民从附近江苏丹阳、句容等地迁来,以打渔为生。在这以后,崇明岛不断顺江下移,旧去新来,在其下侧堆积形成了马家浜、平洋沙、长沙等沙洲,其中的长沙即是现在崇明岛的前身。 如今的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形似春蚕,呈东西向横卧于长江口。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长江,东濒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面积为1267km2,东西长80km,南北宽13-18km,人口约64万。长期以来,由于岛域自然地理的局限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的限制,崇明岛尚未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基本保留着农耕特征的区域发展格局,一直被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储备地。 立足于拓展上海城市发展新的空间和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把上海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型城市和为提升城市品质提供支撑,所确定的崇明岛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把崇明建设成为以闻名的游乐度假为主导,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品牌,以发达的清洁生产为支撑,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综合型生态岛区,使之成为西太平洋沿岸的海上花园、连接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大通道的北翼纽带。

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体系研究

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9T16:44:36.30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5期作者:王晓宇杨道军芦昱钟稚昉 [导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自然条件恶劣程度加深,人们保护湿地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自然条件恶劣程度加深,人们保护湿地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湿地资源在我国的自然环境中占有极大的比例,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储备基地,这进一步提升了湿地资源的重要性。 关键词:湿地保护;生态系统;环境损害评估体系;研究 1.引言 湿地是指有水生植物或者湿生植物生长的区域,湿地对于防洪、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周边水质都有很大帮助,因而各国也纷纷通过立法方式来保护湿地,力求发挥出湿地价值。但纵观我国对于沿海湿地的相关立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2.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选取 2.1指标体系的构建 主要从事湿地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景观生态学、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资源生态、环境评价与规划、区域环境等领域研究)进行评判,采用专家咨询法,将问卷资料整理后,使用Excel统计软件计算各项指标重要度的平均数及众数百分比,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经过两轮评判,建立指标体系框架,准则层从湿地功能整合性、湿地生态特征、湿地社会环境三方面着手,指标层共选26个具体的指标。 2.2指标相关性分析 降水量、水质、生物多样性、土壤性状、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洪水调控、水文调节、侵蚀控制、净化能力、物质生产、周边人口素质、环保投资指数、污水处理指数、湿地保护意识、湿地管理水平,这些指标的数值越大,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越好。以上指标为正相关性。蒸发量、湿地面积变化、湿地受胁状况、自然灾害、斑块个数、人类活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化肥施用强度,这些指标的数值越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越好,为负相关性。 物质生活指数(人均GDP指标)数值的高低不能简单地说明生态健康状况好坏。人均GDP高,如果人们在环境方面的投入多了,对生态环境有好处,对生态安全状况有益;另外一种情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能追求的一些活动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对生态健康状况有危害。这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待,与一定的人口规模、人口素质、当地政策等有关。观光旅游功能指标的大小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待,与一定的人口规模、人口素质、当地政策等有关。所以说,生态健康指标具有动态性、地域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考虑。因此以上指标具有不确定性。 3.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3.1生物技术 湿地中原本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但是由于人类对湿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动、植物的数量下降。若要利用生物手段恢复受到破坏的湿地资源,则需要合理保护这些动物和植物,将它们投放在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中,给予它们一定的生存空间,同时为它们提供必要的生存资源,随后再进行一定的人工干预,经过一段时间后,便能起到很好的修复湿地生态环境的效果。 3.2改善土壤环境和水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中之所以能够生存大量的动物和植物,是因为湿地生态系统当中除了有光照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即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水资源,这两个因素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善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水资源的方式,恢复湿地生态环境。 3.3利用生态重建技术,人工构建生态环境 湿地资源在我国的自然环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想要恢复湿地生态环境,还可以采用生态重建技术。对于那些受到破坏的湿地生态资源,可以通过人工构建的方式实现资源再生,同时也可以人工种植湿地环境中原本存在的植物,而濒临灭绝的动物则需要进行人工干预,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区。生态重建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修复湿地的作用。 4.保护湿地的措施 4.1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目前,湿地面积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对湿地环境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便是一项重要措施。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可以参考动物保护区,将需要保护的湿地资源进行圈地保护,避免其进一步受到破坏。我国目前对湿地的保护是以绿皮书的方式明确,随着立法技术的发展以及湿地重要性的凸显,对于沿海湿地保护可以出台统一的保护条例,对该生态系统的保护进行统一规定。 4.2立法原则 首先应以制定法为主,同时还需要尊重习惯法内容。虽然国家有出台统一的立法,但是由于各地区自然情况、民俗风情、生活理念不同,在对湿地进行国家统一立法的同时,也允许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习惯出台地方性法律,这种方法可以在尊重各地区风俗的基础上推进国家法律的实施。其次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当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矛盾时,应适用“生态优先”的原则,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保护为代价,应推进两者并行。最后是整体保护原则。生态系统是内部平衡的生态圈,内部各个整体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因而在立法中应当将各个部分都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之内,不可追求某个部分发展而破坏了湿地系统整体性。 4.3相关规范 在具体规范制定的过程中,责任制度是关键要素,明确不同违法行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一方面可以督促公民积极遵守法律内容,另一方面也为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具体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引。一是行政责任。该责任是指违法者虽然有破坏沿海湿地的行为,但该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未上升到刑法的层面,此时需要追究行为人的行政责任。在行政责任立法中,立法者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沿海湿地系统的稀缺性、脆弱性,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划分不同的行政责任,实现责任程度的递进,如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其次是民事责任。破坏湿地

崇明概况及崇明岛精神

崇明概况 面积人口 崇明县辖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崇明岛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美誉,是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中国第三大岛,陆域总面积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南支水道,陆域总面积88平方公里。横沙岛是长江入海口最东端的一个岛,陆域总面积56平方公里。崇明、长兴、横沙三岛互成犄角之势,组成了现在的上海市崇明县,下辖16个镇和2个乡,县政府所在地城桥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三岛户籍人口总量为68.8万人。 历史沿革 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武德年间,崇明岛露出江面,时称东沙和西沙。公元696年(唐万岁通天元年),始有人上岛垦殖居住。公元705年(唐朝神龙元年),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公元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崇明正式建州。1396年(明朝洪武二十九年),改州为县。民国时期,先后隶属江苏南通、松江。解放后,隶属江苏南通专区。1958年12月1日起改隶上海市。长兴、横沙原属上海市宝山区,2005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划归崇明县管辖。 交通区位 崇明三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是万里长江东流入海的门户,历来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路交通的重要十字

路口,古时就有“外捍百岛、内障三吴”之称。2009年10月31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桥隧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崇明、长兴两岛与上海陆域实现陆上连通。崇明本岛距离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45公里,浦东国际航空港40公里,车程均在40分钟以内。2011年底,连接崇明和江苏启东的崇启大桥也已贯通。 生态环境 崇明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典型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全年的日照数2094.2小时,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29天。崇明环江靠海,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25毫升,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80%,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 1000-2000个,堪称天然的大氧吧。全县林地总面积40多万亩,三岛森林覆盖率达20.5%。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相继建成5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宝岛荣誉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上海低碳经济示范区。 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背景:2010年崇明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是由国家科技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的一项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湿地生态质量评价规范

ICS 65.020.20 B 62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湿地生态质量评估规范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wetland ecological quality (征求意见稿)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估技术框架 (2) 5 指标选取与赋值 (3) 6 赋值标准 (3) 7 附加分 (6) 8 计算方法 (6) 9 等级划分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丽娟、张曼胤、黄三祥、李伟、马牧源、魏圆云、赵欣胜、刘润泽、康晓明、郭子良、肖红叶、杨思、徐卫刚。

湿地生态质量评估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质量评估的评估技术框架、指标选取与赋值、赋值标准、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的湿地生态质量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24708-2009 湿地分类 GB/T 26535-2011 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指标 GB/T 27647-2011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GB/T 31759-2015 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LY/T 2090-2013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3 术语和定义 GB/T 24708-2009、GB/T 26535-2011、GB/T 27647-2011、GB/T 31759-2015、LY/T 2090-2013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湿地生态质量wetland ecological quality 湿地生态与环境的优劣程度,包括水环境质量、生境质量、物种多样性,及其承受的外部干扰等。 3.2 湿地生态需水wetland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湿地生态系统等维持本身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3.3 植物相对丰度species relative richness

崇明岛生态特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上海市发布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 崇明岛将成为生态特区 发表时间:2014-03-18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 图为上海市崇明东滩湿地风光。华毅文摄 ◆本报记者蔡新华见习记者刘静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日前在上海市发布了《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这是UNEP首次针对“发展中国家大都市圈内生态示范区域的建设进程”开展的国际评估。 报告高度评价了上海崇明生态岛建设已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向上海市建言,应在崇明建设“生态文明特区”。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把崇明生态岛建设作为典型案例,编入UNEP的绿色经济教材。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生态改善低碳减排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既持续改善生态,又降低碳排放——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系列目标似乎遥不可及,但崇明岛确确实实做到了。据

UNEP统计,崇明近年GDP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2010年,崇明能源消费总量比2005年下降12%。 报告明确指出,在生态岛建设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实施过程中,崇明岛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6个领域共投资约140亿元,各项生态指标达标率为96%,在水环境整治与湿地保护、人居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农业保障与物种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体系初步构建。 据介绍,崇明在建设生态岛的进程中,遭遇到不少现代化的冲击,其中,两年前通车的崇启高速公路便是突出一例。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刚说,一般而言,一通高速,生态就会受到颠覆性影响,但崇明似乎是鲜有的例外。不久前,横贯全岛的崇启高速公路被国家交通运输部评为“中国最生态高速公路”。这条路拥有雨水收集系统,两旁种植着吸附尾气的独特绿化,还考虑了如何降低车灯对鸟的干扰。 崇明的水环境保护也不例外。UNEP称崇明“开创了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新模式”,比如在村庄周围营造“人工湿地”,精心设计水流,布置水生植物。较之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化学法,崇明生态治污模式投入低、效果好。 过去几年,崇明岛关停的高污染工厂达数百家,环保生态产业却开始起步,这使岛内的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近3年,工业比重降了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了2.9个百分点。 曾刚说,目前来看,崇明这种生态型的增长很健康,而且有机会成为崇明的经济品牌。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诊断方法和评价指标

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诊断方法 和评价指标 3 郑耀辉1,2  王树功 133  陈桂珠 1 (1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2 广州市天河区环境保护局,广州510665) 摘 要 健康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是指系统组分之间及系统整体维持动态的平衡,在适 度的自然与人为干扰下,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正常。本文筛选并评述了包括指示物种法、结构功能指标法、生态系统失调综合症诊断法、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估法、生态脆弱性和稳定性评价、生态功能评价法等6种可用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诊断方法,分析了各自的应用前景。以压力2状态2响应模型为主线,构建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未来研究中,需进一步加强指标的筛选、评价标准与权重的确定,将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与其生态服务功能相关联,开展具体案例分析。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方法;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 X17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0)1-0111-06 D i a gnosti c m ethods and a ssess m en t i n d i ctors for mangrove wetl and ecosyste m hea lth . Z HE NG Yao 2hui 1,2,WANG Shu 2gong 1,CHEN Gui 2zhu 1(1 Center of W etland R esea rch,S chool of Environm 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un Yat 2S en U n 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2 Tianhe D istrict Environm en tal P rotection B ureau,Guangzhou,510275,China ).Chinese Journa l of Ecology ,2010,29(1):111-116. Abstract:According t 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gr ove wetland ecosyste m ,the healthy mangr ove ecosyste m will keep a dyna m ic balance a mong the components and whole ecosyste m ,and its eco 2l ogical services functi on will work p r operly under moderate natural and /or artificial disturbances .This paper intr oduced six diagnostic methods suitable for mangr ove wetland ecosyste m health as 2sess ment,including indicat or s pecies method,structure and functi on method,ecosyste m i m bal 2anced sy mp t om diagnosis method,ecosyste m health risk evaluati on method,ecol ogical frangibility and stability assess ment method,and ecol ogical functi onal assess ment method,and analyzed the p r os pects of their app licati ons .On the basis of “Pressure 2State 2Res ponse ”model,the mangr ove health assess ment indicat or syste m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 o the related researches .The fur 2ther study should enhance the indicat or selecti on and corres ponding evaluati on criteri on and weight ascertaining,and make case study by co mbining the ecosyste m health level and ecol ogical service functi on . Key words:mangr ove wetland;ecosyste m health;diagnostic method;assess ment indicat or . 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AA091703)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300508)。33通讯作者E 2mail:ess wsg@mail .sysu .edu .cn 收稿日期:2009206210 接受日期:2009209210 红树林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滨海湿地生态保护 的重要对象。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作为海岸生态关键区,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物质生产、防风消浪护岸、净化污染物等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Kathiresan &B ingha m ,2001;王伯荪等,2002;Salif,2003;卢昌 义和叶勇,2006;王文卿和王瑁,2007),是连续的滨 海湿地生态系统(6m 等深线以内浅海2潮间带滩涂2红树林2养殖塘2水田生境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将影响整个滨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对海岸线的保护具有直接影响。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已成为湿地研究与湿地管理的热点问题。作为分析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特征的新方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已逐渐成为全球生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 ogy 2010,29(1):111-116

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价

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价 1 湿地的概述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位于陆地与水体之间,兼有水、陆两者的生态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主要表现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大致可分为:提供产品、防洪减灾、调节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社会文化载体等。 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原理及内容 运用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等原理,在概括湿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湿地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实际状况,辨识湿地生态类型及其服务功能。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建立符合区域特征的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在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开展实地调研,收集湿地资源和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资料和数据,明确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细化评价指标,确定计算参数,重点进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估研究。 3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湿地功能及其价值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这些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4 结论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描述和评价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人群从中获得的收益以及价值之间的关系。 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的公开评估中,认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价值是33万亿美元,其中全球的湿地生态系统又占45%,估计为14.9万亿美元。2002年瑞士的拉姆沙研究会的一项研究也认为,全球每年的湿地价值总计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全球的港湾是22382美元/每年每公顷,共计4.1万亿美元;海滩、海床、海藻、海草等是19004美元/每年每公顷,总计为3.8万亿美元;珊瑚是6075美元/每年每公顷,总计为0.37万亿美元;潮汐湿地和红树类植物是9990美元/每年每公顷,总计为1.64万亿美元;沼泽、涝原(漫滩)是19580美元/每年每公顷,总计为3.23万亿美元;湖泊、河流为8498美元/每年每公顷,总计为1.7万亿美元。 然而历史上,湿地一度被当做废弃地处理,盲目开发利用造成了大量湿地资源的退化和丧失。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消失了近1000个天然湖泊。联合国2000年所作的一项估计曾显示,伊拉克90%的自然湿地已经消失,而排灌工程和水坝阻止河流

崇明生态考察报告

崇明生态考察报告 崇明生态考察报告 5月23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和学生会研究生分会的部分同学来到了崇明县前卫村,考察这一远近驰名的生态农业村。在前卫村,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当地的野生动物驯养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生态湿地公园、生态循环链示范区等等,对崇明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的考查,并经过当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其生态资源、生态政策、和生态规划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1.崇明概述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东濒浩瀚东海,南与上海市宝山区、浦东新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西接滚滚长江,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全岛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13至18公里,形似"春蚕"。岛上地势平整,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90%以上的土地标高(以吴淞标高0米为参照)在3.21米至4.20米之间。崇明岛在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7°51’15"的位置上,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柔湿润,日照充脚,四季分明。岛上水土干净,空气清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由泥沙淤积成的河口沙岛,崇明与其它旅游胜地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个地方没有名山大川,缺少历史古迹,文化底蕴相对别脚。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岛上未经人工斧凿的自然体面,形成了土净、水净、空气净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再加上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崇明生态环境超前意识的爱护和建设,逐步形成了区域和功能的两大定位:即中南部文化旅游区(崇明学宫、寿安寺、金鳌山等),中北部休闲度假区(森森公园,前卫生态村等),东部的候鸟爱护区和西部的明珠湖水上娱乐区。崇明现有的生态环境也决定了崇明将来旅游业的进展,将要走生态旅游进展之路。 2.生态资源 这个地方水洁土净,胖沃的土地孕育了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一只只螃蟹悠闲地从洞中爬出来觅食;浩翰的长江养育了各种水产,鱼胖蟹壮;清纯的土地种植出了各种无污染蔬菜、瓜果;东滩候鸟爱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它由长江里的泥沙别断淤积而成,总面积45万亩,如今还在以每年150米(大约13亩)的速度别断向外延伸。3万公顷滩涂也是目前世界上为数别多的野生鸟类乐园,春秋两季时这个地方群鸟飞舞、天鹅游曳,被列爱护之列的珍稀候鸟就有130多种,边境鸟类数量达100万左右。尤其是国家一级爱护动物小天鹅在东滩越冬数量曾达3000至3500只,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过境栖息候鸟总数达二、三百万。其中有白额雁、绿鹭、中白鹭、黑脸琵鹭、赤腹鹰等一、二类爱护鸟类。 3.生态政策 自1998年成立以来,崇明东滩鸟类自然爱护区就向来处于多头治理纷杂的尴尬境界。2003年5月,上海市政府颁布实施了《东滩鸟类自然爱护区治理方法》,明确规定在爱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实行通行证制度,任何人别得擅自进入或从事妨碍鸟类活动的经营活动。但由于当地的渔政部门、水务部门都有权颁发证件,允许渔民在爱护区内捕捞、开辟和作业,所以爱护区内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从未得到有效操纵和统一治理。 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东滩的生态环境严峻退化,与10年前相比,鸟类的种群数量、驻留时刻和活动范围都呈锐减趋势。为贯彻执行治理方法,今年4月,爱护区治理处曾多次寻到崇明县水利局水利工程治理所前哨堤防站,请他们中止与个体户签订的牛舢板承包协议。 据悉,崇明正在全力打造全岛“一环二区三带四园”的森林生态络系统,争取到2020年,全岛森林面积达到6xx平方公里,构筑集引、排、供、蓄、灌、景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型河水系,加紧建设崇明新城污水处理厂,争取崇明越江通道早日开工建设,除配合越江通道建设沪崇送电主路外,加快建设由南通至崇明的220千伏第二回路,以解决崇明电力瓶颈咨询

崇明概况及文化旅游项目规划

崇明概况及文化旅游项目规划 一、崇明概况 1.面积人口 崇明县辖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崇明岛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美誉,是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中国第三大岛,陆域总面积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南支水道,陆域总面积88平方公里。横沙岛是长江入海口最东端的一个岛,陆域总面积56平方公里。崇明、长兴、横沙三岛互成犄角之势,组成了现在的上海市崇明县,下辖16个镇和2个乡,县政府所在地城桥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截至2015年底,崇明县户籍总人口67.23万人。 2.历史沿革 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武德年间,崇明岛露出江面,时称东沙和西沙。公元696年(唐万岁通天元年),始有人上岛垦殖居住。五代十国时期,约在公元937年于西沙设立崇明镇,取名为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公元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崇明正式建州。1369年(明朝洪武九年),改州为县。民国时期,先后隶属江苏南通、松江。解放后,隶属江苏南通专区。1958年12月1日起改隶上海市。长兴、横沙原属上海市宝山区,2005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划归崇明县管辖。

3.交通区位 崇明三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是万里长江东流入海的门户,历来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路交通的重要十字路口,古时就有“外捍百岛、内障三吴”之称。2009年10月31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桥隧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崇明、长兴两岛与上海陆域实现陆上连通。崇明本岛距离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45公里,浦东国际航空港40公里,车程均在40分钟以内。2011年底,连接崇明和江苏启东的崇启大桥也已贯通。 4.生态环境 崇明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典型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全年的日照数2094.2小时,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29天。崇明环江靠海,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25毫升。全县林地总面积40多万亩,三岛森林覆盖率已近24%。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全县相继建成覆盖城乡的五大污水处理厂,11个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2.9%。崇明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的9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80%,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000-2000个,是大都市的百倍以上,成为都市人流连忘返的天然氧吧。2010年4月,崇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光荣称号。2016年,崇明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生态县”称号。 5.宝岛荣誉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

国际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评估的研究

国际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评估的研究 20世纪初,受益于新科技和新方法的应用,国际上有大量湿地研究成果问世,对湿地的认识开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开始走向系统与综合研究,近年来,湿地保护研究内容增多,领域扩大,几乎涵盖湿地科学研究的各领域的主要方面,包括湿地过程研究、湿地功能研究、湿地评估研究、湿地健康研究、湿地恢复研究、湿地利用分析和评估研究、湿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1. 2."1湿地过程研究 湿地过程成为近年来湿地科学的研究热点。湿地处于水体和陆地的交界处,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袁军,吕宪国,2004)。湿地的一些关键功能对许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96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召开湿地研讨会后,全球分析,揭示与建模(GAIM)计划、水循环生物学(BAHC)计划、IGBP数据信息系统(IGBP-DIS)、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GAC)、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计划(LUCC)联合发表报告认为: 湿地面积约占千秋面积的1%,但对于陆地、大气圈、水圈作用系统中的绝大部分的生物地球化学通量有关。该报告提出了一地湿地参数化方案,目的是将湿地更好的合并到全球路面参数方案中,从而确定生物地球化学通量与地表覆盖之间的精确关系。 通过这种关系,可以更好的利用陆地覆盖的观测数据和历史数据来推断某些生物地球化学通量的变化以及影响大气辐射平衡的CH 4、"CO2等气体的循环,并提出9个影响湿地痕量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基本参数: 水文、温度、初级生产量、植被、土壤类型、含盐量、化学成分、有机物及沉淀物的迁移、地形与地貌(吕宪国,2009) 1.

秃尾河湿地生态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

秃尾河湿地生态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 邓小明 张新兵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西安 710082) 摘要 由于建设项目需从秃尾河取水,在对秃尾河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建设项目取水后该湿地生态状态地分析,客观地预测项目建设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为提高评价结果的直观性,在分析过程中尝试性地采取了一些定量分析方法。 关键词 湿地生态;调查;评价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wetland ecological of Tuwei River Deng Xiaoming Zhang Xinbing (Shaanxi Province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Xi'an 710082,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from the Tuwei river water, based on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wetland resources in Tuwei River, through the contrast afte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water of the wetland ecological status analysis, objectively predict the impac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on the wetland ecosystem,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sual evaluation results, try to take some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Key words Wetland ecology; Investigation; Evaluation 秃尾河位于陕西北部的神木县,属黄河一级支流,于2008年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2013年,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拟在秃尾河流域建设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作为项目前期技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陕西省林业厅委派,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完成秃尾河采兔沟水库坝下至高家堡段河流湿地生态现状调查及其影响评价工作。该湿地生态调查成果最后汇总到项目环评报告,并在2014年底获得国家环保部批复。 1 调查方法 1.1 遥感解译技术的引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