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摘要】云和梯田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农耕文化遗产,其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吸引着众多游客。
通过对云和梯田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片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特色,同时也展现出其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
云和梯田的文化旅游价值不仅体现在景观优美的梯田风景上,更体现在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密切联系中。
与当地居民的亲密互动,使云和梯田的魅力更加深入人心。
云和梯田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上,更在于与当地居民生活的紧密联系中。
这种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使云和梯田成为一处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更多人前来探寻其神秘之处。
【关键词】云和梯田、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农耕文化、文化旅游价值、当地居民生活、魅力。
1. 引言1.1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走进云和梯田,可以感受到这里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
农民们世代耕种的技艺和智慧,在这片梯田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体现出农耕文化的独特特色。
而云和梯田也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了一处备受推崇的文化旅游胜地。
云和梯田与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依靠梯田谋生,依托梯田的生态环境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
梯田不仅是当地人的生计来源,更是他们灵魂深处的文化根基。
云和梯田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上,更体现在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密切联系中。
2. 正文2.1 云和梯田的历史文化传承云和梯田的历史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宋代。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居民利用山坡梯田种植水稻,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传统种植方式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云和梯田景观。
梯田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耕种,更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和人民利用智慧和勤劳,将陡峭的山脊变成了一幅幅宝贵的绿色画卷。
这种传统的耕种方式代代相传,成为了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农耕文化,云和梯田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梯田周围,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民居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云和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云雾景观浮云世界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农田生态公园,也是浙江省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个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云雾景观和悠久的梯田历史而闻名。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占地广阔的梯田景区,由四个地区组成:云和湖地区、风雷山地区、瑞安岩地区和西山大峡谷地区。
这些地区共同构成了这个壮丽的公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探索。
公园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丰富的云雾景观。
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云和梯田经常笼罩在云雾之中,形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景象。
当云雾从山峰之间流动时,整个梯田似乎漂浮在白云之上,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而在清晨和傍晚,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梯田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梯田也是这个公园的另一个亮点。
梯田是中国农业的传统形式,也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种植方式。
在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里,梯田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形成了一道壮观的景色。
这些梯田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工作和收入,也成为了游客们探索自然和欣赏美景的好地方。
除了云雾景观和梯田,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看的景点。
比如风雷山区的风雷寺,这是一个古老的佛教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瑞安岩区则有许多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例如石钟乳、石帘幕等。
而西山大峡谷地区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是一个天然的生态乐园。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云雾景观和梯田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这个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美景和休闲放松的好地方,也是一个了解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和自然保护意识的重要景点。
无论是赏云雾、观梯田还是探索其他景点,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都值得一游。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1. 引言1.1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云和梯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境内,是中国南方一处著名的梯田景观。
这里山高水长,气候宜人,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云和梯田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的完美融合,展现出其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
云和梯田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几千年的耕作和修筑,如今的梯田已然成为一幅宏大的田园画卷。
站在梯田间眺望,绿色的稻田层层叠叠,如同一幅农耕文明的画卷,令人感叹于农民的智慧和勤劳。
云和梯田的生态保护工作也备受重视,当地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水源、防治水土流失,让梯田保持原生态的风貌,为后代留住了可贵的自然遗产。
云和梯田的文化传承更是源远流长,农耕文化、道家文化、延续至今的传统技艺等都融入了这片土地,让人感受到了千年文明的底蕴与魅力。
2. 正文2.1 云和梯田的历史渊源云和梯田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宋代,当时是因为地形险要、气候湿润,当地农民开始将山坡耕种,并修筑梯田以利排水灌溉,逐渐形成了如今蜿蜒起伏的梯田景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梯田不仅成为了农民们生存的依靠,也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一部分。
在明清时期,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和梯田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之一。
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水利系统被不断完善,使得梯田得以保持着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持了生态平衡。
近现代以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云和梯田面临着生存的挑战,不少农民转而从事非农业产业。
由于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努力,通过推广生态旅游等方式,云和梯田得以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云和梯田的历史渊源丰厚而悠久,是当地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生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云和梯田将继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体验。
2.2 云和梯田的梯田景观云和梯田的梯田景观是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环境共同塑造的。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云和县是浙江省丽水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闽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
其中,梯田是云和县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一种优秀的生态文化遗产,也是当地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本文将探讨云和梯田的生态文化魅力,以及它在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云和梯田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地形地貌相关,通常沿着山坡或山间盆地堆垛而成,层层如阶梯,形似绿色阶梯,最大程度减少了水土流失,充分保障了农业的生态环境。
同时,云和梯田以其壮美的山水格局、精良的灌溉系统、丰富的生态景观和多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一种深具吸引力的生态文化景观。
它不仅是一种农业种植的技术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生态美学,具有以下的魅力:1、自然美观。
云和县地形多山,梯田呈现出了有机的水土保持系统和美丽的阶梯式格局,让人赏心悦目。
尤其在雨季,云海弥漫,白云悬峰,景象壮美,震撼人心。
2、丰富的生态景观。
云和县属于常年拥有常年绿色植被的亚热带性山地气候。
在梯田环境下,水、陆、天体系、人为因素都产生各种交织的生态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如山村小溪、青绿的稻田、雾雨交融的云海、外出的牛羊呼啸而过,躺在田间的瘦狗,构成了生产与生态文化的和谐。
3、文化意义深远。
云和县梯田历史悠久,是当地人民的传统农耕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土地祖先和自然环境的象征,代表着当地的文化与历史。
保护和传承梯田文化,弘扬劳动精神和生态文明,是云和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云和梯田在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1、促进农业发展。
云和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其中以梯田种植为主,是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云和县梯田的水肥管理、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使当地的水稻、茶叶、蔬菜等作物产量增加,使当地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2、推动旅游业发展。
云和县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梯田景观是当地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云和县旅游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梯田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云雾景观浮云世界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中国浙江省临安市云和镇,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中国十大最美油菜花景区之一。
公园占地面积约为3.56平方公里,是一片梯田景观保护区,保护了大片的原生植被和生态环境。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云雾景观而闻名于世。
每年春季,公园周围的大片梯田上种满了金黄的油菜花,与蓝天白云、远山近水形成了美丽的景色。
当晨曦照射在梯田上时,云雾缭绕,犹如一幅水墨画。
有时,云雾中还会出现彩虹,给人一种童话般的感觉。
除了云雾景观,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还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公园内有多个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其中还有一片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
这里生长着许多湿地特有的植物,吸引了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和繁殖。
公园内还有一处湿地生态园,设有观鸟平台和生态教育基地,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各种珍稀鸟类。
公园内还有一座古老的云和村,村内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农村的典型代表。
走进村庄,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空。
村庄周围的风景也非常美丽,有小桥流水、青山绿水,宛如一幅山水画。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公园内的梯田景观是中国传统农田的典型代表,代表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
公园还保护了许多湿地动植物和候鸟,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景观,公园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对梯田和湿地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水资源,并加强了农田管理和生态恢复工作。
加强了生态教育和文化传媒工作,提高了公众对湿地生态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制定了游客行为准则,引导游客文明观光,保护公园的生态环境。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以其云雾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公园的建设与保护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自然遗产。
疑似仙境落凡间——云和梯田湿地公园梅小燕【摘要】云和梯田原称梅源梯田,位于云和县崇头镇。
近年来,云和依托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丰富的人文历史精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的公众参与,着力构建"一城一湖一梯田"的旅游发展格局。
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打造"中国最美梯田观光基地",建成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梯田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公园。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1页(P32-32)【关键词】湿地公园;梯田;自然地理条件;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人文历史;公众参与【作者】梅小燕【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4云和梯田原称梅源梯田,位于云和县崇头镇。
近年来,云和依托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丰富的人文历史精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的公众参与,着力构建“一城一湖一梯田”的旅游发展格局。
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打造“中国最美梯田观光基地”,建成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梯田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公园。
梯田是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公园涉及梯田总面积1550公顷,其中核心景区总面积900公顷。
右起南山、左至栗溪坑、上到梅竹、下及梅源,介于海拔300—1100米之间,层叠700多层。
梯田面积集中连片,规模大,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线条好、形状美、立体感强,山、水、梯田、村庄和谐地融为一体,风景优美,水源补给稳定。
云和梯田湿地公园生物景观资源以垂直地带性森林景观为主,包括常绿阔叶林、竹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矮林灌丛、落叶阔叶林、山地草甸等中低山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及森林季相景观、湿地景观、森林—湿地复合景观。
公园内挂牌的保护植物和名木古树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共204株,主要分布在下垟、坑根、栗溪等地村口,以栗溪古树群规模最大。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12)浙江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建设途经探索陈海生金连根*(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摘要: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有着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是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最大梯田群.但目前云和梯田湿地还存在着生态系统脆弱、相关利益群体不协调和梯田湿地旅游管理机构尚未建立等问题。
据此提出了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建设途径:大力发展梯田生态旅游;建设梯田湿地生态保护区;加快推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实行梯田稻田生态补偿政策。
关键词:云和;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2-145-02稻作梯田生态系统是人类为了适应山地环境生存而开辟的一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1].云和梯田是浙江山区传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与传统农耕文化的向往,这颗养在大山深处的明珠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的驻足,这里已经成为成千上万摄影爱好者的圣地[2]。
云和梯田湿地有着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
云和梯田为名列全国前三的千年梯田,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最大梯田群.是浙西南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最持久的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
云和梯田湿地为云和“一城一湖一梯田”旅游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和县政府高度重视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把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列入“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每年举办梯田开犁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云和梯田开犁节”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以及“云和梯田”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正在努力当中,湿地公园建设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1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建设机遇1.1梯田湿地公园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湿地公园的建设已经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生态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低碳型产业生命力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云雾景观浮云世界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云和县,是一处以梯田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
这片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浙江传统文化,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于云和县云都镇火山口周边,是典型的火山地貌特征。
这里的梯田沿着山脉的蜿蜒而上,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浙江梯田状的景观,被誉为“浙江最美梯田”。
梯田不仅仅是一种农田的形式,更是当地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通过合理的分水系统和灌溉技术,梯田将稻田平铺在一层层的山坡上,形成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在水稻季节,绿色的稻田像塞满了碧绿宝石,阳光下闪烁着微光,山的轮廓线通过不规则的田坎勾勒出来,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梯田的壮美景色吸引了众多摄影师和艺术家,他们来到这里寻找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无论是日出时分的金光洒满整个梯田,还是夕阳西下时的余晖照亮山峦和稻田,都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这里也成了很多新婚夫妇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来这里拍摄婚纱照成了一种风尚。
除了梯田之外,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还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
这里生长着大量的湿地植物和水生生物,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公园内有多个湖泊和水系,水面上漂浮着一层层浓郁的云雾,给人一种云雾缭绕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景观给公园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氛。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还有许多休闲娱乐设施,如步行道、观景台、花坛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登上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梯田景色,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恢弘。
花坛的繁花似锦,吸引了许多花草爱好者前来观赏和拍照。
步行道沿着山脚和湖泊边缘设置,可以让人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还举办了许多具有浙江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如农耕体验、传统表演等。
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农耕活动,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技术。
传统表演则展示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艺术才能,增强了游客对浙江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是一处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浙江传统文化的旅游胜地。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云雾景观浮云世界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是一处展示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的独特景区。
以其著名的梯田为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云和县城东北部,距离丽水市中心约70公里。
该公园占地面积为3387亩,其中湿地面积占到了75%以上,可以说是一处真正的湿地保护区。
除了梯田外,公园内还有山水、湖泊、林木、草甸等多种自然风景,非常适合户外探险。
在梯田的雾气缭绕中,摄影师们捕捉到了一些著名的景象,如云海、云雾红霞、云海夕阳、云海漫步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时分,梯田与云雾相映成趣,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除了梯田景观,公园内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蝶莲湖、绿孔雀谷、潘氏庄园等。
公园内还有多条旅游线路,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进行选择。
同时,公园内设置了多个停车场和餐厅,方便游客的停车和用餐。
值得一提的是,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的环境保护工作非常出色。
公园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植被、鸟类等进行保护和研究。
同时,公园内设置了多个垃圾箱和标语牌,告诉游客要爱护环境并把垃圾带走。
这些措施保证了公园的环境质量,为游客提供了清新、健康的旅游环境。
总的来说,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是一处兼具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的景区。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历史的积淀,同时也可以在这里体验户外探险和拍摄美景的乐趣。
公园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值得称赞,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清新、健康的旅游环境。
推荐大家前来感受一下这里的云雾景观和浓郁的人文氛围。
享梯田湿地之美品云和绿肺生活云和县林业局【期刊名称】《浙江林业》【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2页(P12-13)【作者】云和县林业局【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云和梯田位于云和县崇头镇,距县城10公里,凭借秀美的四季景色,变幻的云海奇观,独特的民风民俗,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
多年来,云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梯田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有效保护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着力传承农耕文化,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弘扬生态文化,云和县于2010年开展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正式着手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建设。
当年12月,云和梯田凭借其具有体量大、形态美、四季景观独特的特点以及丰富多样的湿地资源类型、悠久的人文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的优势,经省林业厅批准设立省级湿地公园。
2012年6月,委托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开展《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于2013年4月通过省级评审,201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全县致力于通过湿地生态系统的保育恢复与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将湿地公园建设成为生态系统健康、湿地景观独特、文化载体丰富、宣教能力强大、基础设施完备、整体形象突出的集湿地生态保护、科普宣教、利用示范、观光游赏、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具有浓郁畲乡文化特色的中国最美湿地。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动植物物种和植被资源。
公园规划面积2192.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75.3公顷,湿地率39.9%,林地面积1197.8公顷。
在湿地面积中,自然湿地面积34.9公顷,其中沼泽湿地22.7公顷,占湿地面积的4.0%;人工湿地面积840.4公顷,占湿地面积的96.0%。
动植物及植被资源富集。
湿地公园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据统计,有湿地维管束植物70科296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种,种子植物63科289种,其中野荞麦、野大豆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湿地脊椎动物5纲19目35科106种,其中虎纹蛙、鸳鸯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主要是对湿地自然生态和人文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标准。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标准:
1. 湿地类型:评估湿地公园是否包含多样化的湿地类型,如沼泽湿地、河口湿地、湖泊湿地等。
2. 属性多样性:评估湿地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包括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濒危物种的存在、湿地食物链的健康状况等。
3. 生态功能:评估湿地的生态功能,如水质净化、洪水调节、土壤保持和碳储存等。
4. 公众教育与参与:评估湿地公园是否具备展示湿地生态、开展公众教育和培训活动的能力,以及促进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活动。
5. 文化遗产保护:评估湿地公园是否具有文化遗产价值,如传统的湿地利用方式、对当地社区的重要性等。
6. 管理计划:评估湿地公园是否有详细的管理计划,包括湿地保护和修复策略、游客管理、损害管控等。
7. 法律保护:评估湿地公园的法律保护措施和政策支持,包括是否受到国家和地方保护法律的保护,是否有相关政府机构的
支持等。
8. 可持续发展:评估湿地公园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包括经济收益、生态恢复、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潜力。
9. 社区参与:评估湿地公园是否与周边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否有社区参与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机制。
10. 监测和评估:评估湿地公园是否有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能够及时了解湿地的变化和保护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标准,通过对湿地公园进行全面评估,可以确定其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并帮助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规划。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评分标准
人类对湿地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到,并且为了保护这一珍贵资源,世界各地都采取了相关措施。
然而,湿地公园的评估标准通常因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不同。
通常情况下,评估湿地公园的标准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生态环境质量:包括湿地植被覆盖率、动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
2. 文化价值:评估湿地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及其历史价值、文化景点或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3. 可持续发展:评估湿地管理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保障当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
4. 公众参与:评估湿地公园管理上是否有利于公众参与、教育和认识湿地。
这些标准和指标是评估湿地公园的一般性原则,具体的评估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你可能需要
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者通过相关法规和标准来获取更具体的信息。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风景林资源分析作者:阙祖尚彭云黄芳庞天虹何云核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4期摘要采用全面踏查法等研究湿地公园中风景林资源的类型、分布、外貌、结构、种类组成等,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95科890属1 996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3科67属134种;种子植物162科823属1 862种;野生植物1 769种,栽培植物226种;湿地植物103科446种,非湿地植物1 550种;古树名木有29种355株,并有1处古树群。
风景林资源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草丛、竹林、古树名木。
关键词湿地公园;风景林;资源保护;云和梯田中图分类号 S71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4-0094-06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4.02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bstract The types, distribution, appearance, structur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sources in wetland park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comprehensive surve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95 families, 890 genera and 1 996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in wetland park, including 134 species of pteridophyte belonging to 33 families, 67 genera, and 1 862 species of seed plants belonging to 823 genera and 162 families.There were 1 769 species of wild plants and 226 species of cultivated plants.There were 103 families,446 species of wetland plants and 1 550 species of nonwetland plants.There were 29 species, 355 plant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and a group of ancient ndscape architecture resources can be divided into coniferous forest,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shrub grass, bamboo,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Key words Wetland park;Landscape forest;Resource protection;Yunhe terrace作者簡介阙祖尚(1968—),男,浙江云和人,工程师,从事森林营造及保护等工作。
云和梯田湿地公园景观与文化资源作者:陈海生金连根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12期摘要:该文对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的云和梯田国家湿地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特征、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概括。
云和梯田湿地是江南独特的,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
云和梯田景观资源丰富,其农耕文化、银矿文化、女神文化、畲族文化底蕴深厚。
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与梯田湿地构建成传统、生动兼具的美景。
关键词:云和;梯田湿地公园;湿地景观;文化资源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143-02景观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一切整体。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指某一区域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1-2]。
文化景观是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形成的景观。
主要研究内容为文化景观的起源和变迁、景观感知和解释、文化景观组成及保护与规划等[3-4]。
文化景观可使人类享受到自然与文化多样性的美和愉快。
因此,如何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来促进文化景观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景观研究的热点。
但有关梯田湿地文化景观保护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拟从文化景观角度研究位于浙江西南山区的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梯田景观,以揭示江南梯田的社会和生态功能。
1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地理位置和区域概况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距云和县城10km。
涵盖崇头镇的崇头、梅源、南山、栗溪、下垟、张化、坑根、梅竹、水碓垟、叶垟、朱宅11个行政村及云和林场的朱宅林区。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5′48″~119°29′56″,北纬27°59′16″~28°04′21″。
浙江云和梯田湿地公园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功能多样,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景观独特。
梯田湿地总面积51km2,海拔跨度为200~1 400m,垂直高度1 200m,跨越高山、丘陵、谷地3个地质景观带,最多有700多层,是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
特别策划TEBIECEHUA 浙江林业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瓯江源头,位于浙江西南部的云和县崇头镇,距云和县城10千米。
2014年开始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2019年通过国家试点验收。
土地总面积2192.4平方千米,涉及崇头镇的崇头、梅源、南山,栗溪、下垟、张化、坑根、梅竹、水碓垟、叶垟、朱宅1个行政村及云和林场的朱宅林区。
云和梯田又称梅源梯田,最早的开垦历史可追溯到云和梅氏迁入梅源的唐代,之后随明代当地银冶炼业的兴起逐渐形成今日之梯田群。
清同治《云和县志》载:“云以前,土广人稀,田多荒芜,谷贱伤农,粮多逮欠……自坑冶盛,人亦日众。
由是垦辟众而田土辟也……”云和梯田环境优美,和谐地融山、水、梯田、村庄于一体,形成四季分明、早晚各异的景观。
主要有南山、吴坪、下垟、叶垟、梅竹五大梯田,区块总面积20余平方千米。
梯田依山势水平开垦,以种植水稻为主,海拔200—1400米,坡度15°—50°,最多处有500多层,层高差1—2米居多。
田单体绕山一般呈狭长带状,面积0.3—1亩居多。
近年来,云和梯田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文化,先后被世界科教文组织联合协会、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中国文化遗产抢救联盟、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与“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授予“国际艺术家采风创作基地”“国家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实践基地”“国家民俗摄影采风创作基地”“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等称号。
2011年1月,云和(梅源)梯田作为文化景观,被评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月,云和梯田冰雪美景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同年5月,央视《美丽中国·湿地行》摄制组进驻云和梯田景区拍摄。
湿地公园地处华南褶皱系之遂昌—龙泉断隆中部,出露零星基底构造层和大面积火山岩盖层;位于浙南中山区,境内山峰环绕,为洞宫山脉,整体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形成大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云雾景观浮云世界●供稿/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 All Rights Reserved.特别策划小不一的缓坡和小盆地,经世代祖辈开发耕作成为如今的云和梯田;其最高点白鹤尖海拔1593.1米,为云和县最高峰,最低处海拔270.3米。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摘要】云和梯田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农耕文化遗产,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展现出其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
梯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绿水青山间的金山银山,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梯田文化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着游客驻足观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见证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走进云和梯田,游客可以感受到奇妙的旅游体验,探寻这个古老农耕文化的魅力所在。
云和梯田的保护与传承也至关重要,它是生态文化的宝库,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云和梯田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的壮丽,更在于其传承了千年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与传承。
【关键词】云和梯田、生态文化、历史沿革、生态环境、文化特色、旅游体验、文化传承、保护、传承、宝库、活化石、和谐相处。
1. 引言1.1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云和梯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是中国南方地区著名的梯田景观。
这里山高水长,云雾缭绕,被誉为“江南梯田的瑰宝”。
云和梯田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而闻名于世,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
在这片绿水青山间,人们代代相传着农耕文化,梯田如同一幅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里的梯田从山脚盘旋至山巅,形成层层叠叠的景象,如同一幅巨大的山水画。
而这种梯田农耕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千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云和梯田不仅在生态环境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
梯田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如民间歌谣、传统节日、手工艺制作等都体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精神。
走进云和梯田,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游客可以体验农耕生活,品尝农家饭菜,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云和梯田也注重文化传承,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和传承梯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片宝地。
云和梯田以其生态文化的丰富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这里不仅是一处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值得珍视的宝库。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作者:黄献章来源:《浙江林业》2019年第05期云和梯田地处浙江省第二大水系——瓯江源头,位于浙南山地丘陵重点生态功能区,具有瓯江上游良好的资源环境本底和区位优势,生态区位重要,于2010年12月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设立省级湿地公园,201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拥有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景观资源体量大,美誉度和知名度高,湿地景观和农耕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拥有万亩千层、千米落差、千年历史和“中国最美梯田”之称,具有面积广、体量大、落差高、层次密、线条好、动感强、形状美、景色优、历史久、四季分明、湿地类型多样、独一无二、无可复制等特点,是国家4A 级旅游景區,被摄影界誉为“中国最美梯田”,获评“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中国美丽田园”,并被美国CNN评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和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林地面积1197.8公顷,湿地面积875.3公顷,湿地率39.9%,作为千年大地粮仓,是现代坡耕地治理、利用的典范。
园区以梯田景观群为主,拥有稻田、沼泽、河流等湿地类型,由梯田与森林、村庄相嵌组成,构成“山、水、林、田、村”和谐共生、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呈现“森林—梯田—村庄—河流”的垂直特性,构建了青山常在、清水长流、人居和谐、空气常新的良好生态环境。
采取严格措施,保护与建设农业生态。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对水源林进行了保护,实施严格的管护机制;对上游宜林地进行植被恢复,提高上游植被截留雨水能力,减少雨季洪水,提高林地水源涵养功能,保障区域水资源的稳定供给;保护梯田引水沟渠,定期巡护检查,使之满足引水保水条件;保护田块蓄水功能,防止鳝鱼、泥鳅打洞钻孔,穿通田埂造成水渗漏。
保持生态完整性,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作者:陈海生金连根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12期
摘要:浙江省云和梯田位于瓯江重要支流浮云溪源头地带。
湿地面积以稻田湿地(人工湿地)为主,公园下游河段的水质仍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
分布于中山地带的沼泽化草甸湿地,基本保持自然状态。
湿地公园湿地生物物种多样性程度高,类型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结合,构成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具有我国东南山区突出代表意义的稻田湿地生态系统。
关键词:云和;梯田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31-02
湿地是地球上水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具有物产丰富、水量平衡、滞纳洪水、调节局地气候、去除污染物、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休闲旅游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2]。
梯田湿地公园的主导功能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3]。
发展建设湿地公园将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以水系为媒介,将湿地、梯田观光、山村风情体验、农家休闲相结合,真正体现回归自然的和谐生活理念。
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位于云和县崇头镇,海拔高度300~1 100m,总面积约10km2,梯田层叠达700余层,规模较大处垂直高度达500m,横向伸延3 000m,纵向延伸1 500m,云和梯田湿地类型丰富,景观资源体量大、形态美,独一无二、无可复制,是“中国最美乡村梯田”之一。
云和梯田以其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及悠久的人文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于2010年12月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设立省级湿地公园,现为中国摄影之乡—丽水的主要采风基地,西子画院创作基地,也是云和县首批创建的国家4A级景区之一,获“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称号。
本研究将对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进行生态系统评价[4-5],以期对云和梯田湿地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 生态区位重要性
浙江省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瓯江上游、丽水市的西南部中山溪源湿地区,位于瓯江重要支流浮云溪源头地带。
该湿地公园在保持和调节源头径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保护中山地区的稀有湿地类型沼泽化草甸与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面积2 385.1hm2,湿地率42.6%,其面
积、湿地率指标符合《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面积应在20hm2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的要求。
2 湿地生物多样性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物物种多样性程度高,其湿地维管束植物计有63科207种,其科、种的总数分别占浙江省湿地维管束植物134科1 103种的47.0%、18.8%。
湿地脊椎动物计有5纲19目35科106种,其中淡水鱼类4目6科13种,分别占浙江省淡水鱼类9目25科171种的44.4%、24.0%、7.6%;两栖类2目7科21种,分别占浙江省两栖类2目9科44种的100.0%、77.8%、47.7%;湿地爬行类3目7科25种,分别占浙江省湿地爬行类3目10科33种的100.0%、70.0%、75.8%;湿地鸟类7目12科36种,分别占浙江省湿地鸟类14目42科209种的50.0%、28.6%、17.2%;湿地哺乳类3目3科11种,分别占浙江省湿地哺乳类6目16科30种的50.0%、18.8%、36.7%。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以稻田湿地生态系统为主,包括稻田、沼泽(沼泽化草甸)、河流(永久性河流)、库塘湿地生态系统。
类型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结合,构成复合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自然性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面积以稻田湿地(人工湿地)占优势,具有较强的人工性,但是由于多年来当地政府的严格保护与管理,以及社区居民在梯田生产活动中以自然生态为依托,在生活方式上以自然环境为根本,公园下游河段的水质仍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
分布于中山地带的沼泽化草甸湿地,基本保持自然状态。
因此,该湿地公园尚有一定的自然性。
4 生态系统典型性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以稻田湿地为主,社区居民在保护森林、湿地的同时,以其施用农家肥、不使用除草剂、少用慎用农药等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保存了物种的多样性,确保了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形成具有我国东南山区突出代表意义的稻田湿地生态系统。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的沼泽化草甸,是华东地区稀缺的湿地类型。
此外,园内分布有野大豆、野荞麦、鸳鸯、虎纹蛙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5 生态系统稳定性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较为稳定。
一方面,该湿地公园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降水量充沛,森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强,完全能够自然补给或者自然
径流补给,自然降水和自然径流补水完全能保证湿地用水的需要;另一方面,野荞麦、鸳鸯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在湿地公园内具有合理的种群结构,能正常繁衍。
6 结论
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包括:提供稻谷产品、调节局地气候或径流、净化水质、野生生物栖息地和休闲旅游、教育科研等功能。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区位重要,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较强的湿地资源稀有性、生态系统典型性和湿地面积适宜性。
由于湿地面积以稻田湿地为主,人工性强,但是通过多年来当地政府的严格保护与管理,以及社区居民采取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该湿地公园尚有一定的自然性。
参考文献
[1]吴伟志,方龙.浙江省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13,33(3):81-84.
[2]江春波,惠二青,孔庆蓉,等.天然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7,16(4):1 304-1 309.
[3]孙海艳,李凤博,方福平,等.梯田水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 189-17 191,17 194.
[4]李伟东.吉林长白泥粒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及发展建议[J].吉林林业科技,2013,42(5):51,52.
[5]崔保山,杨志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I.理论[J].生态学报,2002,22(7):1 005-1 011. (责编:张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