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可靠性测试项目全to
- 格式:docx
- 大小:34.54 KB
- 文档页数:10
aecq200中文标准前言: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aecq200中文标准]是一项标准化要求,适用于汽车电子部件,也是汽车工业中的常用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aecq200中文标准]的背景、内容以及应用,并逐步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步:背景介绍在汽车工业中,电子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汽车电子部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标准——[aecq200中文标准]应运而生。
[aecq200中文标准]的制定是由汽车行业决定的,并得到了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IATF)的支持和认可。
该标准对于汽车电子部件供应商以及整个汽车产业链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步:[aecq200中文标准]的内容1. 汽车电子部件可靠性测试要求:[aecq200中文标准]详细规定了汽车电子部件可靠性测试的要求,包括环境适应性测试、功能性测试、电气性能测试等等。
其中,环境适应性测试是为了评估电子部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并且包括温度、湿度、振动和冲击等多种测试要求。
2. 生产工艺控制要求:[aecq200中文标准]要求供应商建立和维护高质量的生产工艺,包括工艺流程控制、产品检验和清查等。
这些要求旨在提高电子部件的制造效率和质量,以确保符合汽车工业的高标准。
3. 供应商能力评估:[aecq200中文标准]要求汽车电子部件供应商进行能力评估,以确保其具备生产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能力。
这包括评估供应商的制造能力、质量管理体系、连续改进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4. 动力总成控制:[aecq200中文标准]还规定了对于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器等)的控制要求,涵盖了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电气性能测试等。
第三步:[aecq200中文标准]的应用[aecq200中文标准]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部件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包括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等。
通过实施该标准,汽车行业能够确保电子部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汽车工业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
车载电子产品设备或其他产品振动检测标准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汽车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设备和其他产品。
这些汽车电子产品包括安全系统、音响设备、导航系统等,广泛应用在汽车中。
然而,随着汽车行驶的时间增加,这些设备也会出现振动问题。
因此,汽车厂商需要制定车载电子产品振动检测标准来确保车载电子产品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车载电子产品振动的原因很多,包括道路条件、车辆运动和发动机运转等。
振动会对车载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影响音质、显示器显示、传感器精度等。
因此,对于车载电子产品的振动检测标准至关重要。
振动检测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车载电子产品是否能正常工作、是否具有长久的可靠性、是否对驾乘体验产生影响。
给出的振动检测标准应基于有关汽车振动的科学知识和实验室测试,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实用性。
在进行振动检测标准制定之前,必须进行搜集并对汽车振动的科学知识进行研究。
例如,对于振动的起源和振动衰减的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精密力学等有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此外,还可以采取实验室测试来评估不同车载电子产品的振动特性。
这些测试可通过模拟车辆震动、振动和噪声的实验来进行。
通过模拟出与汽车最接近的真实环境,测试车载电子产品在不同振动条件下的性能,并确定其能否承受不同程度的振动和质量标准。
制定车载电子产品振动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测试项目:振动标准需要涵盖哪些测试项目?振动测量方法,如何测量并记录振动?2. 测试条件:应在哪些条件下进行测试,例如,在何种环境、负载状态和汽车运动状态下。
3. 评估标准:应具体定义振动测试的成功标准,以确保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
最终,汽车制造商需要制定具体的车载电子产品振动检测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明确规定振动测试项目和测试条件,并对结果进行评估。
同时还应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机器来实现对振动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处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振动对车载电子产品的影响。
总之,制定车载电子产品振动检测标准对于保证车载电子产品可靠性和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汽车可靠性试验概述鲁守钊;郝旭飞【摘要】汽车可靠性是汽车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评价指标,而汽车可靠性试验正是检验这一指标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对汽车可靠性试验的相关定义以及重要性进行了描述;接着,通过大量的文献对国内外汽车可靠性试验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其次,对汽车可靠性试验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并对其试验过程进行了讲述;最后,文章对中国汽车可靠性试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我们需要加强研究,提高标准,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8(000)024【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汽车可靠性;试验;发展里程;分类【作者】鲁守钊;郝旭飞【作者单位】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工程部,广东广州511434;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工程部,广东广州5114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1.7汽车可靠性,是指汽车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里程(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为了提高或保证汽车产品的可靠性及评价、验证汽车产品的可靠性而进行的关于汽车产品故障及其影响的各种试验,统称为汽车可靠性试验[1]。
“在产品的可靠性研究上,每投入一美元将会得到一百美元的回报”——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可靠性委员会主席凯塞西奥格鲁(Kececioglu)教授这句话来概括可靠性研究的意义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20世纪40—50年代,电子设备渗透到军事和生产的各个领域,而大部分经常处于非工作状态的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边失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有50%左右的电子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2],为了能够保持它们的质量指标,可靠性研究工作、可靠性试验开始进行。
汽车可靠性试验从此渐渐萌芽。
随着可靠性问题影响经济、生命、军事和政治等重大问题,可靠性、可靠性试验的研究工作被相继提交到世界各国日程上,并且逐渐被广泛重视、得到广泛性的研究。
包含76个技术委员会的国际电工委员会于1904年成立,22年之后在东京开会制定了可靠性的标准。
汽车电子系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验收方案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已经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电子化。
汽车电子系统在车辆的性能、功能和安全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汽车电子系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达到预期标准,需要实施有效的验收方案。
本文将介绍汽车电子系统验收的关键步骤和方法,旨在提高汽车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确定验收标准汽车电子系统验收的首要任务是明确验收标准。
这些标准应基于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并结合特定汽车型号的设计规范。
具体标准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耐久性:汽车电子系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具备一定的使用寿命,能够承受长时间的振动、温度变化和湿度等不利环境因素。
2. 安全性:汽车电子系统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以防止潜在的电子故障引发事故或危险。
各种安全指标,如电子系统的冗余设计、抗干扰性能和保护电路等方面应进行具体规定和测试。
3. 可靠性:汽车电子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即在给定条件和时间范围内能够持续正常工作而不发生故障。
二、验收步骤1. 前期准备在实施汽车电子系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验收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a. 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方案,明确测试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b. 准备相应的测试设备和工具,以确保能够对汽车电子系统进行全面和准确的测试。
c. 确定测试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振动等因素。
2. 功能测试对汽车电子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以验证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
这些测试可以包括以下方面:a. 传感器测试:对各种传感器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能够准确地收集车辆状态信息。
b. 控制单元测试:对控制单元进行各项功能测试,确保其能够正确地接收和处理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相应的执行器。
c. 功能集成测试:对整个汽车电子系统进行集成测试,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能够正常地协同工作。
3. 耐久性测试针对汽车电子系统的耐久性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在长时间和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
这些测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振动测试:对汽车电子系统进行振动测试,模拟车辆行驶时的振动情况,以验证其结构和连接件的可靠性。
浅谈汽车级电子元器件装备应用的可靠性摘要:随着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车辆内部集成了大量电子控制系统和传感器,这些电子元器件影响着车辆性能、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因此,确保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至关重要。
根据调查可知,汽车级电子元器件装备应用的可靠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产技术、材料、维护及保养等。
为提升汽车级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我国近年来研发了多种检测技术,且收效良好。
本文将围绕影响汽车级电子元器件装备应用可靠性的因素,以及检测汽车级电子元器件装备应用可靠性的技术措施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级电子元器件;装备应用可靠性;影响因素;技术措施前言:现代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态势愈发严峻,各汽车企业若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确保车辆质量。
汽车级电子元器件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其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此方面近年来备受关注。
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提供了保障,但即使如此实际生活中依然有部分车辆因自身系统或元器件问题而导致安全事故。
今后还需密切关注最新的技术趋势和需求,不断改进和优化汽车级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一、影响汽车级电子元器件装备应用可靠性的因素结合相关文献和实际工作经验可知,影响汽车级电子元器件装备应用可靠性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一,设计元器件时是否综合考虑了温度、湿度以及机械应力,以及汽车电子组件在使用过程中与外界环境产生的震动、冲击、震荡以及潜在的电磁干扰等因素;二,电子元器件制作环境是否合乎要求,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污染物等也会对元器件可靠性造成一定影响;三,车辆类型不同,其动力系统、车辆尺寸、电压范围以及电气架构等方面均会有所不同,汽车电子系统(组件)需要安装在车辆的不同位置,其环境耐受性要求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安装在发动机舱、乘客舱和行李舱的电子系统/组件的温度范围各不相同;四,车辆使用条件如道路条件、地形条件、交通复杂程度,以及驾驶员驾驶习惯如车辆怠速、起步、加减速等工作模式等也会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增加而渐渐影响到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五,车辆的使用寿命一般在十年以上,为保证在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运行可靠性,汽车级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寿命一般为二十年左右,相较于其他民用消费品的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要求更高。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测试与评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家用电器、汽车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应用无处不在。
然而,要确保这些产品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必须进行严格的可靠性测试与评估。
可靠性测试是指为了评估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试验。
它的目的是发现产品在设计、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存在的潜在缺陷,以便在产品投入市场之前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环境测试、机械测试、电气性能测试、耐久性测试等。
环境测试是模拟电子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盐雾、振动、冲击等。
通过将产品置于这些极端环境中,可以检验其在恶劣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电子产品的电子元件可能会出现过热、性能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在潮湿环境中,电路板可能会发生腐蚀,导致短路等故障。
机械测试主要是评估电子产品在受到机械应力时的可靠性,例如跌落测试、挤压测试、插拔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模拟产品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意外碰撞和冲击,以确保产品的结构和部件能够承受这些外力而不损坏。
电气性能测试则是对电子产品的电气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
通过检测这些参数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判断产品的电路设计是否合理,电子元件是否正常工作。
耐久性测试是考察电子产品在长时间使用后的性能稳定性,例如连续工作测试、循环开关机测试等。
这类测试可以揭示产品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老化、磨损等问题。
在进行可靠性测试时,需要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方案。
测试计划应包括测试的目的、测试项目、测试条件、测试样本数量、测试时间以及测试结果的评估标准等内容。
测试方案则要具体描述每个测试项目的操作步骤、测试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采集和记录的方式等。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摘要:本论文旨在分析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通过详细研究ECU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建立了一个主要论点:ECU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汽车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首先回顾了ECU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然后深入探讨了可能影响ECU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振动和电磁干扰等。
接下来,我们介绍了ECU的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以及常用的可靠性测试方法,如可靠性均值分析(RMA)和故障树分析(FTA)。
最后,我们总结了如何改善ECU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包括设计优化、可靠性工程和故障诊断技术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稳定性,可靠性,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靠性测试引言:在当今汽车工业中,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已经成为现代车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监测和控制各种汽车系统,从引擎性能到安全系统。
ECU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车辆的性能、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然而,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复杂化,ECU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温度变化、湿度、振动和电磁干扰等环境因素,以及硬件和软件故障。
因此,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ECU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便更好地了解并解决这些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汽车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有关如何提高ECU性能和可靠性的有用信息,从而推动汽车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关键作用与重要性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在现代汽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关键作用和重要性在整个汽车工程领域都备受重视。
ECU是一种微处理器基础的电子设备,负责监测、控制和协调车辆的各个系统和子系统,以确保汽车的性能、安全性、燃油效率和排放控制等方面的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ECU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汽车中的作用。
ECU在引擎控制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汽车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汽车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测试是保证汽车及其相关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由于汽车内部装置的不断增加和市区电磁污染的严重程度,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背景、目的、方法以及常见的测试标准。
背景随着现代汽车电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汽车内部出现的电磁干扰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这些电磁干扰源可能来自引擎、点火系统、充电系统、通信设备等。
这些干扰源可能会影响车辆内部的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车辆故障。
此外,汽车作为一种移动设备,还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如无线电通信设备、高压输电线路等对车辆的干扰。
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方法来评估汽车及其相关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
目的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车辆及其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工作。
该测试的主要目标包括:1.评估车辆及其相关设备的抗扰度:通过检测车辆在电磁干扰环境下的性能,确定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2.评估车辆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通过检测车辆对无线电通信设备、高压输电线路等外部干扰源的抗干扰性能,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
3.遵守相关标准和法规: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需要符合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和法规,确保车辆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下能够满足要求。
方法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测试计划制定: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的范围、测试环境、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等。
测试计划应该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制定,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静态测试:静态测试主要是对车辆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电磁辐射测试和电磁干扰抑制测试。
电磁辐射测试主要是检测车辆及其相关设备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确保其在规定的范围内。
电磁干扰抑制测试主要是检测车辆及其相关设备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3.动态测试:动态测试主要是对车辆及其相关设备进行传导干扰测试和辐射干扰测试。
微电子器件的可靠性测试标准是什么?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微电子器件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电脑到汽车电子、医疗设备,微电子器件的应用无处不在。
然而,要确保这些器件在各种复杂的环境和长时间的使用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可靠性测试。
那么,微电子器件的可靠性测试标准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可靠性测试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评估微电子器件在预期的使用条件下,能否满足规定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
这对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故障率、提高用户满意度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可靠性测试中,温度循环测试是一项常见的标准。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对微电子器件的材料和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在温度循环测试中,器件会在不同的高温和低温之间反复切换,以模拟其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温度变化情况。
例如,对于一些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微电子器件,可能需要在-40°C 到 85°C 之间进行数千次的温度循环测试。
除了温度循环测试,湿度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
湿度环境可能会导致微电子器件的腐蚀、短路等问题。
在湿度测试中,器件会被放置在一定湿度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暴露后,检测其性能是否受到影响。
比如,对于一些在高湿度环境中使用的工业控制设备中的微电子器件,可能需要进行 90%以上相对湿度的测试。
另外,电性能测试也是可靠性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了对器件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的测量,以及对其工作电压、电流、功率等特性的评估。
通过电性能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器件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如短路、断路、漏电等问题。
还有一项重要的测试是机械应力测试。
在实际使用中,微电子器件可能会受到振动、冲击等机械应力的作用。
机械应力测试就是为了评估器件在这些情况下的可靠性。
例如,对于汽车电子中的微电子器件,需要进行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测试,以确保其在恶劣的机械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进军国际AM/OEM市场 汽车电子可靠度验证势在必行 2009/5? ISO16750攸关汽车电子装置验证要求,因此国内业者欲跨足汽车电子后装(AM)或者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市场,对本身开发产品所需之环境可靠度验证不可轻忽。
ISO16750道路车辆电机电子设备环境条件/试验??
ISO16750标准共分为五个部分,除第一部分通则之外,其余四个部分分别为电力负载、机械负载、气候负载及化学负载,另外,针对其电源系统分可适用于12伏特(乘客车)及24伏特(商用车)两类,而碍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仅针对使用占比较大之乘客车(PassengerCar)12伏特系统来分别依据四项负载要求做说明。?
此标准适用于安装在车辆特定位置上或内之汽车电子系统或组件,主要描述可能造成之潜在环境应力与特定试验要求。?
测试条件不一而足?? 通则主要定义第二至第五部分测试条件,以下将针对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分类、环境试验条件及试验编码制度作简单介绍。其中操作模式定义三种模式,包括为电子装置测试在无电源要求情形下,电子装置仿真关闭引擎后,利用电瓶电力供应操作情形,以及电子装置以发电机/引擎电力操作下测试。
至于安装位置区分为以下五种: ? 引擎室 包含车体、车架、引擎内/外、变速箱内外等。 ? 乘客室 包含暴露于直接太阳辐射及暴露于辐射热(太阳辐射除外)等。 ? 行李厢/装载厢(载货空间) 包含车体、车架、轮弧、车底、行李箱盖等。 ? 安装在外部/凹处内 包含车体、车架、车底、行李箱盖等。 ? 其他安装位置 对于无标准规格之特殊环境条件位置,如排气系统等。
另外,试验后之功能判定等级则分为以下五种:? ? 等级A 试验期间与试验后,电子装置所有功能符合原有设计。 ? 等级B 试验期间电子装置所有功能皆可执行,但其中一或多项可能超出规格。在试验后,所有功能自动回复到正常范围内,惟记忆功能必须保持在等级A。
? 等级C 试验期间电子装置有一项以上之功能无法执行,但试验后还能自动回复到正常操作。 ? 等级D 试验期间电子装置有一项以上之功能无法执行,并且在试验后无法自动回复到正常操作,直到电子装置以简单之操作/使用动作来重置。
? 等级E 试验期间与试验后电子装置有一项以上之功能无法执行,须经过修理或更换后才可执行正确之操作。
电力负载测试不可或缺?? 电力负载的主要环境分为直流电压、过电压等十一项,此部分并无安装位置区分,适用于汽车任何部位之电子装置。?
其中,直流供应电压的试验目的在确认配备最小与最大供应电压功能,所有电子装置依表1之电压范围进行试验时,其功能须符合所定义之等级A。而过电压试验仿真电压调整器故障,使发电机输出电压超出正常值时,此试验分为高温和室温下两种试验。
表1 直流试验电压范围
编码 供应电压(V) 最小电压? Usmin 最大电压?
Usmax
A 6 16
B 8 16 C 9 16 D 10.5 16 ? 高温试验 将电子装置放入温度(Tmax-20℃),对于电子装置之所有相关的输入端施加18伏特电压,试验后电子装置之功能状态至少必须为等级C,更严格要求则是采用等级A。
? 室温试验 此试验模拟跳接启动,于室温下对电子装置之所有相关输入端施加24伏特电压,试验后之功能状态至少必须等级D,若为更严格要求则采用等级C。另外,迭加交流电压则为试验仿真直流电供应上残留之交流电压,并对其所有输入端(接头)同时进行下列试验,依照应用选择严苛度1或2,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必须为等级A,试验波形如图1。
供应电压缓降缓升的试验模拟蓄电池逐渐充放电之状态,于电子装置之所有输入端(接头)同时进行电压稳定斜率变化,详细内容请参考ISO16750-2说明,试验后对于超出范围部分,至少必须为等级D,若为更严格要求则采用等级C。而供应电压之不连续分为以下三种试验方法。?
图1 迭加交流电压波形 ? 供应电压瞬间压降 此试验模拟另一回路传统式保险丝熔融时之影响,于电子装置所有相关输入端(接头)同时施加试验压降脉冲。 ? 压降重置行为 此试验在确认电子装置于不同压降下之重置行为。其适用有重置功能之配备(如含有微控制器),此试验对电子装置供应如图2之波形。试验后功能状态应为等级C。
图2 压降重置试验波形 ? 启动波形 此试验在确认电子装置于引擎启动时与启动后之行为,如图3将电子装置所有相关输入端(接头)同时施加启动波形,与车辆启动期间操作有关之电子装置功能应为等级A。
图3 启动波形
反向电压的试验检查使用辅助启动装置时,电子装置对反向连接蓄电池之抵抗力,此试验不适用于发电机或无外部反极保护装置之嵌位二极管继电器,详细内容请参考ISO16750-2说明,功能状态应为等级C。
接地参考及电源供应偏移的试验在确认有两种或以上供电途径时,组件是否能够可靠操作,如组件之电源接地与讯号接地可能输出于不同回路,所有输入端与输出端应连接至代表负载或网络以仿真车内状态。试验后所有功能群组之功能状态为等级A。开路试验分为单线与多线断路两种试验。
? 单线断路 此试验为模拟打开接点之情况。连接并操作电子装置,将电子装置接口其中之一回路开路然后恢复连接,观察装置断路期间与断路后之行为,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为等级C。
? 多线断路 此试验用来确认快速多线断路对电子装置之功能状态影响,移除电子装置联机然后恢复连接。观察装置断路期间与断路后之行为,对于多接头之装置,每一种可能连接方式均应试验,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为等级C。
短路保护的试验为仿真装置讯号输入与输出端之短路,若为讯号回路,则将电子装置所有相关之讯号输入与输出端连接USmax?(表1)与接地60秒,其他输入与输出端保持开回路或依规定连接,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为等级C,详细内容请参考ISO16750-2说明。
绝缘电阻试验确保最小电阻值之需求,以避免电流绝缘回路与电子装置导电部分之间流过电流,依照ISO16750-4规定进行湿热循环试验后,将电子装置施加500伏特直流试验电压60秒,试验之绝缘电阻应大于10M奥姆。
机械负载须配合温度循环合并测试 主要环境条件分为引擎产生之正弦振动、行驶路面引起之随机振动、搬运或凹凸路面引起之机械冲击、磨耗强度、碎石冲击及表面强度等六项。
正弦/随机振动依据安装部位可分下列几种,为试验过程中须搭配温度循环(图4)合并进行验证。
图4 振动期间温度曲线(详如ISO16750-4)
引擎 此试验为检查电子装置是否因振动而引起故障与损坏,分为正弦和随机振动要求。
正弦振动方面,五汽缸之引擎或以下之试验频谱如图5之曲线1,五汽缸以上引擎之试验频谱如图5之曲线2,电子装置之每一轴向进行22小时试验,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
图5 引擎上之正弦振动频谱(详如ISO16750-3) 随机振动试验频谱如图6,电子装置之每一轴向进行22小时试验,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
图6 引擎上之随机振动频谱(详如ISO16750-3) ? 变速箱 此试验为检查电子装置是否因振动而引起故障与损坏,分为正弦与随机两种振动要求。
正弦振动的试验频谱如图7,电子装置之每一轴向进行22小时试验,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
图7 变速箱上之正弦振动频谱(详如ISO16750-3) 随机振动试验频谱如图8,电子装置之每一轴向进行22小时试验,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
图8 变速箱上之随机振动频谱(详如ISO16750-3) ? 弹性充填室 弹性充填室(FlexiblePlenumChamber)试验适用于安装在弹性充填室上,且非稳固锁附之电子装置(图9),电子装置之每一方向应进行22小时试验,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
图9 弹性充填室之正弦振动频谱(详如ISO16750-3) ? 簧上承载件/车体 簧上承载件(SprungMasses)/车体振动为恶路行驶所引起之随机振动,此试验确认之主要失效为疲劳造成的损坏,电子装置每一轴向应进行8小时试验,试验频谱如图10,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
图10 簧上承载件之随机振动频谱(详如ISO16750-3) ? 非簧上承载件--车轮/车轮悬吊 车体之振动为恶路行驶所引起之随机振动,此试验所确认之主要失效为疲劳造成之损坏,电子装置之每一轴向应进行8小时试验,试验频谱如图11,操作模式3.2期间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而进行其他操作模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
图11 非簧上承载件之随机振动频谱(详如ISO16750-3) ?机械冲击分为二种安装位置:? ? 车门或盖门内/上装置 此试验检查电子装置因车门猛烈关闭之冲击而引起的故障与损坏。此负载之发生为车门猛烈关闭时,失效模式为机械损伤,如由于车门猛烈关闭所引起之高加速度,使得电子控制模块外壳内部之电容器等脱落,依表2选择一种严苛度,试验后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
表2 冲击次数
位置 供应电压(V) 冲击严苛度1 500m/s2;11ms 冲击严苛度2
300m/s2;6ms 驾驶座车门,货物装载厢门 13,000 100,00 乘客座车门 6,000 50,000 行李厢盖,尾门 2,400 30,000 引擎盖 720 3,000 ? 车体与车架上固定处装置 此试验检查电子装置因车体与车架之冲击而引起故障与损坏,此负载为高速行驶过路缘石而发生之冲击,失效模式为机械损伤如由于高加速度,使得电子控制模块外壳内部之电容器等脱落,冲击型式为半弦波,加速度500m/s2,每个方向冲击十次,试验后之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A。
自由落下试验检查电子装置因自由落下而引起故障与损坏,电子装置在搬运期间可能掉落至地板上,如在车辆制造商之生产线。若系统/组件在掉落后明显损坏,即进行更换;但若无明显损坏,安装于车内应正常作动,失效模式为机械损伤如由于电子装置撞击地面之高加速度,使得电子控制模块外壳内部之电容器等脱落,掉落高度为1公尺自由落下,不应有隐藏之损坏。只要不影响电子装置之性能,允许外壳有小部分之损坏,功能状态应符合等级C。?
表面强度/耐刮痕与磨耗试验与要求应取得买卖双方同意,如符号和卷标应保持可见。碎石冲击试验则检查抗碎石冲击性(于暴露之安装位置,如前端)。?
气候负载须通过恒温试验?? 此负载之环境试验包含十六项,惟归纳其主要环境条件可分类为高/低温、温度变化、冰水冲击、温度冲击、防尘/防水、盐雾、气体腐蚀、湿热、太阳辐射等十类,各项试验之温度等级可参考表3定义,各安装部位所需之验证项目可参考表4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