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_何中虎
- 格式:pdf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23
小麦品系101—3中未知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白粉病和条锈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两种重要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小麦抗性基因对于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小麦品系101—3中未知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为今后开展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推动相关科学研究的发展。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基因定位和基因克隆的方法,先将101—3小麦品系中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对应的基因进行定位,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基因进行克隆。
具体步骤如下:3.1 品系筛选从101—3小麦品系中筛选出白粉病和条锈病表现较好的苗系,进行杂交育种以获得F1代杂交种。
3.2 F2代及后代表型观察将F1代种子培育成实生苗,并进行F2代及后代的观察,记录其白粉病和条锈病的表型。
3.3 SSR标记筛选将表现抗性的F2代和后代进行SSR标记筛选,寻找可能的抗性基因。
3.4 基因克隆对于筛选出的抗性基因进行基因克隆,获取其分子标记。
4. 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将获得小麦品系101—3中未知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并分析其遗传特性与功能。
这将有助于深入研究小麦抗病机理,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小麦品系101—3中未知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有助于解决我国小麦生产中的病害问题,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该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其他作物的抗病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
收稿日期:2021-04-2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2017YFD0101003);兵团科技计划(2016AC027、2019AB021)作者简介:桑伟(1980-),女,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小麦育种和品质。
E-mail :******************通讯作者:穆培源(1968-),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小麦育种和品质。
E-mail :************新疆冬小麦品系白粉病、条锈病的抗性鉴定桑伟,刘鹏鹏,聂迎彬,孔德真,崔凤娟,韩新年,徐红军,穆培源(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谷物品质与遗传改良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是新疆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为得到抗白粉病、锈病的小麦种质资源及品种,通过2018—2020年采用诱发行的方法,对36份新疆冬小麦高代稳定品系进行鉴定,得到5份高抗白粉病品系,4份慢条锈病品系,1个抗白粉病且成株慢条锈病品系,针对抗病品系的亲本组合配制进行分析,为今后新疆小麦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疆冬小麦品系;白粉病;条锈病;抗性鉴定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Powdery Mildew and Stripe Rust of Winter Wheat Varieties in XinjiangSANG Wei ,LIU Peng-peng ,NIE Ying-bin ,KONG De-zheng ,CUI Feng-juan ,HAN Xin-nian ,XUHong-jun ,MU Pei-yuan(Institute of Crop Research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Reclamation Sciences /Key Lab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Construction Corps for Cereal quality Research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Shihezi 832000,Xinjiang )Abstract :Powdery mildew and stripe rust of winter wheat are major disease in Xinjiang.To obtain wheat varieties resistant topowdery mildew and rust ,36winter stabilizing line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natural inducement in field ,5high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lines ,4slow stripe rust resistance lines and 1adult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slow stripe rust line were obtained.And the parental combination of disease-resistant varieties was analyzed.These studie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breeding of resistant wheat varieties in Xinjiang.Key words :Xinjiang winter wheat varieties ;Powdery mildew ;Stripe rus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病害是影响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周警卫;叶博伟;张朋飞;张宇庆;郝敏;尹毓若;袁婵;李志康;李顺达;夏先春;何中虎;张宏军;兰彩霞【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57)1【摘要】【目的】条锈病是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了解国内外育种材料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的分布,发掘新的抗性资源,为提高抗病基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中国当前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CYR33和CYR34对153份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于2018—2019、2019—2020和2020—2021年,在湖北鄂州,利用这两个小种对供试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合已知抗性基因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Yr29和YrSP等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
【结果】苗期结果显示,10份材料对CYR33表现免疫(反应型IT为0),包括7份国内材料(即山农28、漯麦163、石麦13、中意6号、郯麦98-2、中麦175和泰山21)和3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材料(CIM-53、CIM-60和CIM-71);仅2份国内材料在苗期对CYR34小种表现免疫(郯麦98-1和山农102)。
此外,成株期条锈病田间鉴定显示,64份材料在田间3年均表现出稳定抗性(最终严重度≤5%),包括7份国内材料和57份CIMMYT材料。
利用抗病基因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检测显示,153份材料中携带Yr9、Yr10、Yr17、Yr18、Yr26、Yr29和YrSP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有31、23、73、2、4、50和2份,未检测到含有Yr5和Yr15的材料。
综合苗期和成株期表型,仅CIM-53对2个生理小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免疫(IT=0,严重度为0),分子标记检测显示,该材料可能含有已知抗病基因Yr17和Yr29。
【结论】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对当前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的抗性主要以成株抗性为主,其中国内小麦品种主要携带Yr9、Yr10和Yr26抗性基因,而CIMMYT小麦品系则携带Yr17、Yr18和Yr29为主,表明通过聚合1—2个非免疫苗期抗性基因和2—3个成株抗性基因,在成株期多个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近免疫抗性水平,是CIMMYT小麦品系保持持久抗性的主要原因。
小麦锈病及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越发关注自身饮食安全及饮食质量,小麦作为人类饮食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安全生产与国民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近年来,小麦种植业虽已取得可喜成绩,但是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为此,需在践行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同时,做好小麦病害的防治工作。
其中以小麦锈病和白粉病为主,文章分别阐述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希望能减少两种病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促使小麦种植业增收增效。
关键词: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发生;防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作为小麦生长环节尤为常见的病害,对小麦产量及质量均可产生重大影响,为从最大限度上减少小麦病害的威胁,就要综合分析小麦病害的发生特点,并根据各类型病害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在生产无公害小麦品种的基础上,保障农业经济得以稳健发展。
1.小麦锈病该病害还有另一别称,名为黄疸。
小麦一旦受到锈病的影响,就会使体内叶绿素遭到严重破坏,在麦皮、麦秆、麦叶上产生大量孢子堆,抑制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影响小麦生长质量。
小麦在染病初期,可在其麦叶上发现浅绿色斑点,随后形成黄色粉孢,粉孢一旦破裂,就会有铁锈状粉末溢出,最后形成黑色孢斑。
一般来讲,小麦锈病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条锈病,该病害主要以危害小麦叶鞘、茎秆为主,最初可在以上部位形成褪绿的条斑,接下来逐渐形成卵圆形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在叶脉上呈纵向排列,这是小麦条锈病尤为典型的症状[1]。
到了生长后期,表皮慢慢破裂,有黄色粉末溢出,将其称之为夏孢子。
小麦进入成熟期后,可在夏孢子堆发现排列整齐的暗黑色凸起斑点。
其二,叶锈病,该病害会威胁小麦叶片正面,也极有可能侵染小麦叶鞘,夏孢子堆生长初期和后期颜色不同,分别为橘红色、黄褐色,形状以椭圆形为主,这些夏孢子堆不规则的分散在小麦叶片中,与小麦条锈病和秆锈病相比,形态较大,一旦破裂,就可溢出橘红色夏孢子。
小麦进入成熟期后,就可在夏孢子堆繁殖的地方产生冬孢子堆。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李晓华;郭慧娟;畅志坚;张晓军;李欣;乔麟轶;高伟;詹海仙【摘要】由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病害最有效的措施,而合理利用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基因对小麦持久抗病育种十分重要.从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小麦白粉病致病机理、抗病基因鉴定、基因定位及成株抗白粉病基因有效利用,可为我国小麦白粉病持久抗性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Powdery mildew caused by 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is a major wheat disease worldwide.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controlling the disease and reducing yield loss are the breeding of resistant varieties.The reasonable use of adult-plant resistance (APR) gen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urable resistant cultivars.From the status in APR to wheat powdery mildew,the paper analyzed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identification methods,localization of resistance genes and application of APR genes.This study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APR to powdery mildew in wheat.【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4【总页数】7页(P653-658,673)【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致病机理;基因定位【作者】李晓华;郭慧娟;畅志坚;张晓军;李欣;乔麟轶;高伟;詹海仙【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21.4+6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f.sp. tritici)导致的一种在小麦种植区普遍存在的病害。
专利名称:一种筛选抗白粉病小麦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新民,罗英皓,何中虎,夏兰芹,陈孝
申请号:CN200410090822.X
申请日:20041115
公开号:CN1775953A
公开日:
200605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筛选抗白粉病小麦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筛选抗白粉病小麦的引物,是由序列表中序列1的核苷酸序列和序列2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一对引物。
筛选抗白粉病小麦的方法,是以待测小麦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序列表中序列1的核苷酸序列和序列2的核苷酸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扩增产物中是否有197bp和193bp大小的条带。
本发明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将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6的筛选和小麦抗病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作物所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关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小麦抗白粉病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刘国圣【摘要】小麦白粉病成为小麦种植过程中主要病害之一,在防治该病时采用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经济的措施。
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成为了抗白粉病技术中比较科学的技术,这种技术为抗白粉分子育种提供极大的便利。
基于此,从抗白粉病的分子育种研究现状出发,分析小麦抗性的三种类型及小麦抗白粉病的基因克隆,然后从基因定位角度探讨研究发展。
【期刊名称】《生物化工》【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分子育种;研究发展【作者】刘国圣【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21.46小麦白粉病属于专性寄生白粉病菌造成的世界性病害[1]。
随着我国改善水肥条件,加大种植密度,种植矮秆品种,以及麦田比较遮蔽,白粉病的危害日渐严重,逐渐成为了危害小麦生产的最大病种。
采用化学控制确实有成效,但是极难应用到大面积中,而且防治成本较高,还会污染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所以,采用培育抗病品种是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
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小麦抗白粉病分子育种及研究发展具有实用价值。
1.1 抗性三种类型从小麦抗白粉菌表现的抗性,可以将此抗性划分成三种类型,针对这三种类型进行研究。
1.1.1 质量抗性这种质量抗性具体体现在对某个确定白粉菌的生理小种有效,对于其他小种却无效。
也就是符合Flor提出“基因对基因”的假说[2],对于白粉菌表现的质量抗性主要是由单基因控制。
如今已经对小麦7个部分的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定位,总共为24个位点,总共有35个抗白粉病的基因属于这种类型。
除开已经定位Pm基因之外,其中Mld基因就处于小麦品系的Hallel3471、H8810/47、MarisDove中4B染色体上,主要源于T.durum,而抗德国白粉菌的2号小种Abo、Courtot以及Aristide中都含有Mlar基因。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小麦抗锈育种的研究进展学院: 植物保护学院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班级: 06级植物保护1班学号: 0607101030姓名:朱腾义小麦抗锈育种的研究进展【摘要】小麦锈病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
其发病特点为:条锈猖獗、叶锈普遍、秆锈成灾。
人们不懂或无视锈病的发生规律。
我国农民一般采取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并且由于水利条件差或自身原因大量降水后不能及时排去田间积水,造成田间湿度大;再者播种时不能出去带菌种子,并且有时播得过于稠密,造成田间通风透过条件不良等一系列不合理的农业措施造成锈病的大发生而蒙受重大的农业损失。
关键字:抗锈育种二线抗源【正文】小麦锈病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
其发病特点为:条锈猖獗、叶锈普遍、秆锈成灾。
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为锈菌冬孢子一般不危害,主要是夏孢子在麦株上越夏越冬,完成周年侵染循环。
夏孢子较轻能随气流在高空作远距离的广泛传播。
条锈病菌夏孢子不耐高温,在小麦生长后期随风吹到高寒地区,在晚熟的春麦和冬麦的自生麦苗上越夏秋季再随流传回,发病后以潜伏茵丝越冬,早春长出孢子再侵染危害。
秆锈病菌能耐夏季较高的温度,除可在北方高寒地区的晚熟春麦和许多冬麦区的自生麦苗上繁殖越夏,也可以在江淮流域的自生麦苗上繁殖越夏。
秋苗发病病菌越冬地区仅限于我国南方麦区。
冬后随气流向北部麦区传播。
条锈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9 12~16 12,发病最早。
秆锈病的最适温度l8℃~25℃,发病较晚,对晚播迟熟小麦威胁最大。
叶锈病菌的最适温度l5℃~22℃。
麦株上必须有水珠或孢子表面凝有水膜时才能发芽侵染。
3—5月份温暖、多雨、多露水、多雾,利于锈病发生流行。
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氮肥过多过迟、植株密茂柔嫩,贪青晚熟均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危害。
以上了解了小麦锈病的发病规律,接下来分析一下小麦锈病流行并造成严重损失的原因。
1、由于锈菌夏孢子传播途径存在特殊性。
小麦三种锈病的病原菌都是严格的专性寄菌,主要以夏孢子不断延续为害。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概述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的两种真菌病害,长期以来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两种病害不仅导致小麦叶片和茎秆受损,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传输,更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给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于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研究,尤其是成株抗性研究,一直是全球农业科研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通过挖掘和利用小麦自身的抗性基因,培育出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是实现小麦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手段,不断深入地揭示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病机理和抗性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成株抗性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现有的抗性基因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抗性不稳定、持久性不强等问题;新的优势生理小种的不断出现,也对现有品种的抗病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性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提高抗性品种的选育效率,同时加强环境因素对抗性影响的研究,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小麦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概述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两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真菌病害,对全球小麦种植区域构成严重威胁。
这两种病害不仅会导致小麦产量的大幅下降,还会影响其品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小麦条锈病,又称黄疸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自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鞘、茎秆,严重时甚至侵染穗部、颖壳和芒等组织。
条锈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发病后期叶片表皮破裂,出现锈色粉状物,最终叶片干枯死亡。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ZH84的RGAP标记及其应用殷贵鸿;王建武;闻伟锷;何中虎;李在峰;王辉;夏先春【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09(35)7【摘要】利用RGAP标记及基于标记基因型和表型选择的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对小麦抗条锈病骨干亲本周8425B和感病品种中国春及其F2分离群体进行分析,获得了与抗条锈基因YrZH84紧密连锁的RGAP标记Xrga-1,连锁距离为0.8 cM.其RGA片段长度为343 bp,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RGA序列与已克隆的大麦抗秆锈病基因Rpg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与大麦抗白粉病基因Mla家族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用标记Xrga-1对黄淮麦区5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和抗病性鉴定结果,发现周8425B的衍生品种周麦11、周麦17、周麦20、周麦22、矮抗58、04中36、源育3号、05中37、宛抗18和豫展10号携带抗条锈病基因YrZH84.这些研究结果对小麦抗条锈病分子育种和YrZH84基因克隆有重要作用.【总页数】8页(P1274-1281)【作者】殷贵鸿;王建武;闻伟锷;何中虎;李在峰;王辉;夏先春【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周口,4660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CIMMYT中国办事处,北京,10008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保定,0710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相关文献】1.DNA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J], 佀胜利;杨昌河;肖仲久;丁晓娟2.硬粒小麦-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CI108抗条锈病新基因的鉴定、基因推导与分子标记定位 [J], 何名召;王丽敏;张增艳;徐世昌;王丽丽;辛志勇3.348份小麦种质中抗条锈病基因Yr5、Yr10和Yr18的分子标记检测与分布 [J], 董娜; 胡海燕; 胡铁柱; 李淦; 李小军; 陈向东; 张亚娟; 茹振钢4.小麦种质资源BJ399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J], 周喜旺;刘鸿燕;王娜;魏志平;王晓明;张耀辉;岳维云;汪石俊;曹世勤;宋建荣5.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69连锁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评价 [J], 张晓军;杨文静;畅志坚;常利芳;闫贵云;张树伟;李欣;乔麟轶;郭慧娟;雷梦林;贾举庆;穆志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对秆锈菌新小种Ug99的抗性研究进展何中虎;夏先春;陈万权【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年(卷),期】2008(28)1【摘要】为了及时了解国际小麦育种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国外在小麦秆锈病新小种Ug99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成立国际锈病研究协作网,负责全球范围的小麦锈病研究;基本明确了Ug99的可能传播路线;在肯尼亚对17个国家和组织的4 157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337份表现抗病,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亲本;明确了现有抗性基因的利用价值,建议利用Sr2、Sr24、Sr26、Sr36、SrTmp和来自1A/1R易位的未知抗性基因,采用持久抗性与主效基因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品种选育效率。
最后提出了国内技术储备的主要内容。
【总页数】4页(P170-173)【关键词】小麦;秆锈病;Ug99;抗性基因【作者】何中虎;夏先春;陈万权【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S435.121.41【相关文献】1.小麦秆锈菌新小种Ug99及其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J], 达龙珠;燕照玲;刘毓侠;刘文轩2.小麦抗秆锈基因对新致病菌小种Ug99的抗性现状分析 [J], 刘爱峰;李豪圣;宋健民;程敦公;赵振东;刘建军3.小麦秆锈菌新小种Ug99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J], 曹远银;韩建东;朱桂清;张璐4.小麦秆锈菌新型小种Ug99的研究进展 [J], 王曦;陈万权;刘太国;向文胜5.2007-2008年我国小麦秆锈菌小种种群结构及其对Ug99抗性新种质的毒性分析 [J], 韩建东;曹远银;孙仲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抗性与抗病基因分析第一篇范文新疆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抗性与抗病基因分析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区之一,小麦是新疆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疆小麦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和抗病基因,为新疆小麦生产中品种选育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新疆不同地区的小麦品种(系)共45个,包括新疆本地品种和引进品种。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将45个小麦品种(系)分别接种条锈菌生理小种人工菌株,检测其抗病性。
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45个小麦品种(系)的DNA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其抗病基因。
二、结果与分析1.抗病性分析经过人工接种实验,45个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表现不同。
其中,11个品种(系)表现为高抗,16个品种(系)表现为中抗,12个品种(系)表现为低抗,6个品种(系)表现为易感。
这说明新疆小麦品种(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抗条锈病差异,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
2.抗病基因分析三、讨论与结论本研究对新疆小麦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和抗病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小麦品种(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抗条锈病差异,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
同时,存在多个抗病基因,为新疆小麦生产中品种选育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篇范文探索新疆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抗性:解锁抗病基因的奥秘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区之一。
然而,条锈病这个“隐形杀手”一直潜伏在小麦生产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领域,探索新疆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抗性背后的抗病基因奥秘。
一、网络资料收集与整理首先,我们通过网络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从国内外的研究论文到农业技术推广文章,从条锈病的生物学特性到小麦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我们力求获取最新、最全的信息。
同时,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二、新疆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抗性分析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我们了解到新疆小麦品种(系)在条锈病抗性方面表现各异。
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冯锋
【期刊名称】《北京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1(009)001
【摘要】麦类白粉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产麦区,小麦、大麦、燕麦都有发生,以大麦、小麦上为最重.我国过去由于水肥条件差,小麦白粉病一般发病很轻,除去低温、高湿的沿海地区及多雨的南方省份外,一般均未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水浇面积的增大,施肥量的提高,中矮杆品种大面积种植及密植栽培等措施的应用,白粉病为害程度明显上升,发生的地域越来越广.据1983年统计,全国小麦白粉病的发病面积达6000~7000万亩。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冯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3.4
【相关文献】
1.焦作市小麦育种工作现状与展望 [J], 杜立丰;赵东成;白锦文;牛秀丽
2.焦作市小麦育种工作现状与展望 [J], 杜立丰;赵东成;白锦文;牛秀丽
3.瓜类蔬菜抗白粉病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J], 韩欢欢;谢冰
4.小麦抗白粉病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 [J], 刘国圣;
5.小麦抗白粉病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 [J], 刘国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通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的QTL分析刘慧远;Kazuhiro;Suenaga;何中虎;王竹林;梁闪闪;马均;Michel;Bernard;Pierre;Sourdille;夏先春【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06(032)002【摘要】以抗白粉病的日本小麦品种Fukuho-komugi和以色列小麦Oligoculm 杂交F1的DH(doubled haploid)群体107个系为材料,利用313个SSR标记和37个RFLP标记,对Fukuho-komugi和Oligoculm的白粉病成株抗性进行QTL 分析.试验材料于2003-2004年度种植在北京、2003-2004和2004-2005年度种植在安阳,调查白粉病发病情况.构建了由350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覆盖小麦21个连锁群,全长3 101 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白粉病成株抗性QTL分析,在1A、2B、4B和7D上发现4个抗白粉病QTL,分别解释13.6%、6.6%、8.9%和12.7%的表型变异.抗白粉病基因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发掘,将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总页数】6页(P197-202)【作者】刘慧远;Kazuhiro;Suenaga;何中虎;王竹林;梁闪闪;马均;Michel;Bernard;Pierre;Sourdille;夏先春【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北京,100081;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温江,611130;Jap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s(JIRCAS),1-1Ohwashi,Tsukuba,Ibaraki 305-8686,Japan;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北京,100081;CIMMYT中国办事处,北京,10008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北京,100081;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温江,611130;INRA Amélioration et Santédes Plantes,Domaine de Crouelle,234,Avenue du Brézet,63100 Clermont-Ferrand Cedex 2,France;INRA Amélioration et Santédes Plantes,Domaine de Crouelle,234,Avenue du Brézet,63100 Clermont-Ferrand Cedex 2,France;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相关文献】1.CIMMYT小麦Kingbird和PBW343中条锈病和叶锈病成株抗性QTL分析 [J], 张培培;张亚琦;李寒冰;高璞;李柳;李星;李在峰;刘大群2.普通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的QTL分析 [J], 黄清华;景蕊莲;吴新元;曹连莆;昌小平;张新忠;黄天荣3.普通小麦品种Massey中与白粉病成株抗性有关的分子标记的鉴定 [J], SixinLiu;向平4.CIMMYT小麦PBW343和Muu中条锈和叶锈成株抗性QTL分析 [J], 邢丽芳;李在峰;刘大群5.阿拉拉特小麦(Triticum araraticum)抗白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Ⅰ.阿拉拉特小麦与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研究及抗性鉴定 [J], 齐莉莉;周波;张守中;陈佩度;刘大钧;盛宝钦;向齐君;段霞瑜;周益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