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包轶婷)
- 格式:doc
- 大小:89.58 KB
- 文档页数:7
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关键词]轿车工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轿车工业作为一项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中国轿车产业面临重大转折,而当前国内关于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厂商行为方面的文章大都是从某一具体方面加以阐述的,缺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角度的全面分析。
本文对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试图得出较为全面的产业组织评判。
一、市场结构我国轿车工业的市场结构是寡占型的,集中度和纵向一体化程度较高,产业内绝大部分厂商没有实现规模经济,行政性限制构成了主要的进入壁垒。
1、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反映某一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本文选用绝对集中度指标和HHI指数来衡量卖方市场集中度。
表1显示,2000年前三位厂商的市场集中度CR3为69.15%,前四位厂商的市场集中度CR4为77.64%。
贝恩曾将集中类型分成6个等级贝恩:《产业组织论》,丸善,1981年版,根据此标准,2000年轿车市场属于极高寡占型市场结构。
2001年1月—11月CR3为61.29%,CR4为68.78%,属于高中寡占型。
总体来看,我国的轿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是很高的。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轿车工业也都是寡占型的,但是我国的此种市场结构与一般模式还有如下不同:其一,这种高度寡占型的市场结构不是充分的市场竞争的结果,政策性的进入壁垒是造成轿车产业市场集中度颇高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轿车工业起步于1957年,没有经历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靠行政性的进入壁垒来维系。
行政性进入壁垒不但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也限制了现有企业产品的门类,使得轿车产业的集中度高于整个汽车行业总体水平。
其二,我国的轿车产业是处于一种较封闭市场逐渐向开放市场过渡下的寡头结构。
我国轿车的进口量1999年和2000年分别为19953辆和21036辆,只占全年轿车销量的3.5%和3.45%,可见进口对国内轿车工业的影响比较小。
龙源期刊网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及原因探析
作者:王骏牟俊宇郭晟豪
来源:《中国经贸·下半月》2012年第05期
本文认为,造成我国汽车产业呈现上述市场集中度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产业的高集中度是由汽车产业自身的特性决定的。
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的规模经济性要求较为严格,对新进入企业来说,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而对于刚刚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来说,较高的平均成本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最终影响企业的利润。
而对于在市场已经站稳脚跟的在位企业,具有良好的规模经济性,平均成本低,生产和销售量大,市场份额增长明显,因此市场集中度变大。
2.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以资产为纽带、以产品为核心的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资产多元改造,突破了原有集团、地方、部门的界限,企业集团化的步伐加快,这也是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变大的重要原因。
3.汽车产业内大企业竞争加剧,但竞争的结果是大企业逐渐得到了壮大,小企业逐渐衰弱,整体市场占有率得到了提升,从而使得市场集中度变大。
最后,随着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优胜劣汰机制和生产集中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但是国家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汽车产业实施高度保护,对汽车价格长期控制,实际上能够使得差别较大的企业都能够在市场上保持较长时期的生存。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市场分割封锁的存在,市场不规范现象较多,从而导致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没有达到一个更高更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峰:我国产业集中度分析[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2005(8).。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首先,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市场集中度高。
在全球范围内,少数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例如德尔福、博世、大陆等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和技术进步,保持了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同时,这些企业还通过与汽车制造商的战略合作,加强了在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地位。
其次,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竞争格局表现出不断扩大的竞争范围。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变革,新的零部件需求不断出现,例如智能驾驶系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
这些新兴的零部件市场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扩大了竞争范围。
同时,一些传统的零部件领域也面临着竞争的压力,例如发动机、底盘等,需求不断下降。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此外,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竞争格局还表现出不断加强的国际竞争。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国际化。
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立生产基地,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同时,这些企业还通过并购和合作,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和资源优势。
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最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竞争格局还受到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影响。
随着环保和能源节约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对汽车的排放标准和燃料效率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这些规定对于汽车零部件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发动机技术的改进、尾气处理装置的升级等。
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以满足法规的要求,并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竞争格局表现为市场集中度高、竞争范围不断扩大、国际竞争加强和受政策影响等特点。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加强合作与并购,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市场变化和政策动态,灵活调整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
四、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分析4.1中国汽车制造业分布格局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
同时,中国还有一些地区也正在逐渐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六大集群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4%,产量也占到了总量的90%以上。
在六大集群中,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市场占有率最高,分别为22%、21.5%、21%,并且这一数值与2003年相比有了较大提高,这说明我国工业的集群化步伐仍在继续。
从单个集群而言,一汽集团所在的东北地区汽车产销量位居六大集群之首,产销超过200万辆,中部地区有东风、奇瑞、江淮等车企作支撑,产销量仅次于东北地区。
珠三角地区产销量最低。
4.2中国汽车制造业集群优势国际上和中国的经验证明,汽车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资本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
产业集群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资源共享、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
发展汽车工业,必须以开放、合作的心态进行发展,闭门造车是不会形成规模效应的。
形成产业集群,可以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享受到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各种全面优质的服务,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可以把主要力量集中到自己竞争力最强或附加值最高的核心业务或价值链核心的环节上。
这样,同行业的一些企业聚集在一起,必然会向业务做专、做精的方向发展,求得生存和发展壮大。
随着同类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大量扎堆存在和产业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政府部门逐步发现这种集群现象及其好处,从而开始向集群大规模投资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提供相关服务和优惠条件,生产企业可以共享专门化的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外部性,企业生产成本出现快速下降。
4.3中国汽车制造业集群缺陷中国汽车制造业集群缺陷集中体现为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地域性太强。
我国汽车工业山头林立、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并把公有制汽车制造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严格限制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及市场集中度的思考边杨杜志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本文在2012年《汽车工业研究》杂志第10期发表摘要:产业规模及集中度是考察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一直是产业政策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实测数据描述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并横向纵向对比我国产业集中度变化,给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定位,并提出完善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规模、集团化、集中度产业规模及集中度一直是产业政策关注的重点。
中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汽车企业一直在小规模层次上发展,汽车产业集中度一直较低。
这已经成为现今掣肘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通过横向纵向实测数据对比,给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定位,并提出改善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现状的相关政策建议。
1 产业规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就开始重视汽车产业发展规模问题,针对汽车产业暴露出的厂商多、产量少、缺重少轻、轿车产品空白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规范治理和解决。
1985年5月,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体改委、机械工业部联合发出了《关于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和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同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把汽车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提出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和联合发展的原则;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严格控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坚持走集约化、集团化战略之路,初步规划形成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布局1。
20世纪90年代起,汽车产业在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合资化愈演愈烈,产业资金需求膨胀。
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各地政府投资于汽车产业热情高涨,形成了过于分散、数量多、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布局,区域间车企分工协作能力差,重复工程多。
基于汽车产业暴露出的组织结构问题,国务院1994年7月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旨在运用外资实行大批量生产,促成国内企业的合并与集团化,形成二至三个大集团,着重解决“散、乱、低、慢”等问题。
中东汽车市场的市场集中度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东地区的汽车市场一直在迅速发展。
随着中东地区的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口的增加,汽车需求也不断增长。
然而,中东汽车市场的市场集中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东汽车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一、市场参与者中东地区的汽车市场吸引了许多国际汽车制造商的参与,同时也有一些本土汽车品牌。
国际品牌如日本、德国、美国等汽车制造商,在中东地区设立了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
这些国际品牌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中东汽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一些中东国家也开始发展自己的本土汽车品牌,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提高本土产业水平。
二、市场份额分布根据市场数据,目前中东汽车市场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市场份额集中在一些国际汽车制造商和本土品牌手中。
这些品牌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庞大的销售网络,能够满足中东地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然而,市场份额集中度高也意味着竞争压力大。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求汽车制造商提供高质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三、市场竞争中东汽车市场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得汽车制造商不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
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市场意味着竞争者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竞争促使汽车制造商在产品设计、研发和营销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市场竞争也促使企业注重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以确保市场地位的稳定和增长。
四、市场监管与政策中东地区的汽车市场集中度也受到政府监管和政策的影响。
各个中东国家会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来规范汽车市场的运作,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政府的政策包括对进口汽车的关税和配额限制,以及对本土汽车产业的支持和鼓励措施。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汽车市场的市场集中度和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中东汽车市场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由一些国际汽车制造商和本土品牌控制。
浅谈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作者:邓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邓泉1,2(1.安徽财经大学国贸学院;2.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安徽蚌埠 233030)摘要:我国从2009年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汽车产业已名副其实的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业由低到高级别的升级,必须通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才能实现.论文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兼并重组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5-0029-03汽车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汽车业的产业延伸度广,产业辐射作用大,其发展的速度高低和发展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然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但是我国离汽车生产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汽车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偏低,造成了规模效益不显著,下面就从市场集中度视角来分析我国的汽车产业.1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的判定标准,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方法,经常使用三个指数分别是CR3,CR4和CR8.CR3 是行业最大的企业前三名的市场份额和;CR4、CR8以此类推.本文用市场结构分类法,分析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2 我国汽车大企业集团的市场集中度分析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组织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去年,我国汽车企业销量排名前十名分别是:上海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长春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北京汽车集团、广州汽车集团、华晨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和江淮汽车集团,占全部市场份额的88.3%.2013年我国汽车生产量为2211.68万辆,销售量为2198.41万辆,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14.76%和13.87%;生产和销售的增长速度分别上涨近10.2和9.6个百分点.表3-2是2011年各大汽车集团的产销量,从中可以看出经过09和10年的爆发式增长,11年的产销量增幅不大,逐渐回归理性.表2是2011年产量前10名企业市场集中度.其中销量最大的四家汽车厂商的市场集中度之和为63.05%,CR8也即是前八家的市场集中度为81.5%.“寡占III”是2011年我国汽车产业相符合的市场结构.然而,在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汽车市场,如美国市场CR3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达到了90%,日本市场上世纪末的CR4和CR8就已经分别达到77%和100%,韩国的CR3也达到了90%.可见与汽车制造工业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市场集中度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怎样才能提高汽车市场集中度,鼓励大型汽车生产厂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特别是上海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北京汽车、长安汽车等特大型汽车生产厂商更应该首当其冲;支持比亚迪、吉利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厂商实施战略性区域重组,做大做强民族品牌;零部件厂商也要紧跟整车生产厂商的调整作出改变,与其相配套且尽可能的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摆脱过度依赖国外厂商的不利局面,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变集中度偏低的现状.这些举措的实施可以提高我国汽车大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优化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提高我国汽车市场集中度.3 轿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乘用车仍然是我国汽车产销的主要组成部分,2013其占据了整个汽车市场销售份额的近七成,决定了我国汽车市场的格局还是以轿车为主.2013年的乘用车生产量为1808.52万辆销售量为1792.89万辆,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6.5个百分点和15.7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有率比2012年下降1.6个百分点,已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占整个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一共售出722.20万辆,比上年增长11.4%,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外国汽车品牌中,各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特别是德国品牌增速明显,市场份额达到了18.8%一举超过日系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美系、韩系和法系品牌乘用车则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2.4%、8.8%和3.1%,市场份额与上年比较,日系由于中日两国双边关系的不断恶化导致国内消费者的抵制,使其在我国的销售受到了很大影响,市场份额不仅没有增加还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从上表可以看出,2010年和2011年的轿车集中度变化不大,还处在寡占Ⅴ型的市场结构,基本上属于完全竞争.但2012年轿车市场集中度有较明显的下降,这背后折射出了我国轿车市场这两年发展速度极快的特点.大厂商的绝对产量连年增加但市场占有率却出现了下滑,可以判定,2012年的轿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大厂商都清楚得轿车者得天下因此纷纷加大投入找准市场切入点不断推出新车型,获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对行业里的大厂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致使它们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下滑,其后果是市场结构更接近于竞争性的格局.从轿车细分市场来看,微型车市场一改前几年的局面,奇瑞汽车在经过连续的强劲增长后12年和13年的产销都经历了下滑这在自主品牌里也是唯一的,在比亚迪F0、长安奔奔、通用五菱系列的强力冲击下,奇瑞在微型车市场的一家独大局面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家庭经济型、商务型和奢侈型轿车由于市场品牌众多,不同厂商竞争异常激烈,其中,上海大众的朗逸品牌已连续三年占据了家庭A级轿车销量的首位,成为市场中的一大亮点.反映出国内消费者对大众品牌的良好口碑.另外,由于中日两国双边关系的恶化,日系轿车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遭遇了寒冬,也推动了其他品牌的销量.高档车市场也呈现出多品牌互相竞争的局面,特别是国内市场对多功能运动型轿车及SUV的偏好成爆发式的增长,是高端汽车市场的一大新特点.4 零部件市场集中度偏低,呈典型的竞争型结构特征我国零部件企业只能为指定的汽车生产厂商进行配套生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整车厂商的牵制,因而企业自身的生产自由度比较僵化,利润水平不高,规模效益低下,进而影响到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则更弱.我国零部件行业的结构是多个零部件企业围绕在整车生产厂商周围、以整车企业为核心多层环状结构.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10331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根据主营业务收入计算生产规模最大的前四名企业也就是CR4为15.1%,CR8则为20.9%,都不到整个市场的30%.造成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这种竞争型结构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我国零部件企业严重依赖整车企业.这种依附关系严重制约了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当整车市场拥有较高利润时,尚能掩盖零部件产业的市场结构缺陷,零部件企业的利润水平就取决于与之配套的整车生产厂商,当整车厂商获得高利润时,零部件企业利润就增加,反之则下降,且成本压力就会被整车企业转嫁给零部件企业,使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也不利于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落后、自主研发能力弱这些硬伤也直接导致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业不能深度嵌入全球汽车产业链,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业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不强.虽然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近两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据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市场集中度低往往伴随着企业规模不经济更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产业重组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尽可能的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参考文献:〔1〕王婷婷.基于产业集中度视角的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王婷婷[D].中囯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3.〔2〕李婧.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D].中囯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3〕何元元.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囯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4〕何聪蕾.中国汽车产业现存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囯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汽车行业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行业发展趋势、市场格局、消费者行为等关键信息,为汽车企业、投资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类统计数据;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行业报告;3. 汽车企业公开发布的年报、季报及市场调研报告;4. 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行业报告;5. 互联网公开数据,如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
三、行业概况1. 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4.8%和3.8%。
2. 市场结构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以乘用车为主导,商用车市场占比相对较小。
在乘用车市场内部,轿车、SUV和MPV三大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3. 产业链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钢铁、橡胶、塑料等原材料供应商,中游的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等环节,以及下游的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
四、行业发展趋势1. 新能源汽车崛起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快速发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88.7万辆和688.3万辆,同比增长1.6倍和1.5倍。
2. 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明显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众多汽车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备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功能的车型。
3. 消费升级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汽车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消费者更加关注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等性能。
五、市场格局1. 企业竞争在汽车市场,企业竞争日益激烈。
一方面,传统汽车企业纷纷转型升级,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新兴造车企业不断涌现,对传统企业构成挑战。
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分析杨小锋12030145 12工商1班一.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工信部发布了2013年1-12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我国汽车市场延续2012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增长,汽车产销量双超2100万辆,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同时,汽车整车出口有所回落,进口市场保持增长,整车累计出口87.24万辆,同比下降6.4%。
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3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80万辆,全年累计产销超过2100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2211.68万辆,同比增长14.76%,销售汽车2198.41万辆,同比增长 13.87%,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10.2和9.6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产销1808.52万辆和1792.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6.50%和15.71%,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9.52和8.84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403.16万辆和405.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6%和6.40%,同比较2012年分别提高12.25和12.30个百分点。
2013年1-4季度,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3.11%、11.40%、14.24%和17.36%。
2013年,6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超过100万,其中上汽销量突破500万辆,达到507.33万辆,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和广汽分别达到353.49万辆、290.84万辆、220.33万辆、211.11万辆和100.42万辆。
前5家企业(集团)2013年共销售汽车 1583.1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72.0%,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增长0.4%。
我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汽车1943.06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4%,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增长1.4%。
二.国外汽车产业现状世界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 , 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
从 1 964 年到 2003 年 39 年间 , 国际汽车企业经过不断兼并和重组 , 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从 52 家骤减到 9家 , 形成六大跨国集团 (通用、戴克、福特、丰田、大众、雷诺) 和三家独立汽车公司 (本田、宝马、 PSA) 的“6 + 3”格局。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产销规模持续增长:我国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增长的产销规模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2500万辆,占全球总产销量的30%左右。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汽车行业在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截至2024年底,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领域也有很多创新成果。
三、品牌建设取得成效:中国汽车品牌逐渐崭露头角,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了认可。
例如,长城汽车、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部分品牌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也获得了一定的销售额。
四、制造业升级转型:我国汽车行业正在进行制造业升级转型。
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为主要目标,加大了对绿色制造的研发和投入力度。
此外,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五、市场竞争白热化: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特别是在豪华车市场上,国际豪华汽车品牌和国内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此外,互联网汽车、共享汽车等新兴业态也对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冲击。
六、政策环境趋利于发展:政府在激励和支持汽车行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例如,减税降费、补贴新能源汽车购买等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汽车市场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对绿色环保、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
七、面临挑战和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汽车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仍待解决;互联网汽车行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需要引起重视;同时,国内外汽车品牌的竞争也对中国汽车品牌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总之,我国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才能使中国汽车产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行业分析(第六组) 1 / 17 中国汽车行业分析 主要内容: 中国汽车行业的国内外环境 汽车行业的主要经济特性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竞争分析 竞争对手选择与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的集中度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细分 中国汽车行业中取得成功关键经验总结
一、中国汽车行业的国内外环境 (一)国际环境 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陷入困境,新通用公司诞生。 自2008 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汽车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到2009 年,全球几乎所有的汽车生产厂商,都对销量做出了调整,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纷纷陷入困境。 除属于私营性质的福特状况相对尚佳之外,通用、克莱斯勒都麻烦重重。美国通用汽车在几次提交重组计划后,都没有获得政府通过。最终,通用汽车于2009 年6 月1 日正式向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重组之后短短30 多天,通用汽车公司完成了资产出售文件等的签署,于当地时间7 月10 日上午宣布脱离破产保护,新的通用公司因此诞生。 丰田遭遇质量问题,无奈退出全球销量第一争夺战。 就在美国汽车厂商纷纷攘攘的时候,日本丰田公司顺势占据了美国最大的市场。但好景不长,随后遭遇质量问题,丰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全球召回事件,丰田汽车因此面临了史上最大的公关危机。事件之初,丰田并不承认是汽车产品的质量问题,而推诿说是零部件供应上的不合格。但是,随着美国不断施压,事件发展到更为难堪的境地,丰田公司自己也承认了质量问题。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表示“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丰田宣布放弃夺取全球15%市场份额的目标,从而退出全球销量第一的争夺战。在世界几大汽车生产商都遇到了困境的时候,中国汽车市场看起来似乎没有受到影响,消费者购车情绪高涨,因而,各个汽车制造商更加重视中国汽车市场,纷纷把重要车型拿到中国生产或上市,一度将中国市场看作是其生存的救命稻草。 (二)国内环境 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 纵观世界汽车变化,中国似乎却“安然无恙”。在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纷纷下调了销售目标之后,汽车市场供应成为这些汽车生产厂商最头疼的问题。谁也没有想到,进入2009 年,汽车销售居然更加火爆,消费者提车变难,厂商生产变难,汽车行业专家预计的1000 万辆中国汽车行业分析(第六组) 2 / 17 产销在10 月份提前完成,而全年最终产销量分别达到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超过美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2009 年中国汽车市场中轿车的贡献最大,达到56%。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比亚迪、奇瑞、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吉利销量位居前十。其中挤进前十的除了老牌汽车生产商外,其余的厂商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强大的产能。而产能不足的厂商,在这样一个发展机遇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吃食。一汽丰田在轿车销售中被甩在最后,跟丰田汽车全球大规模召回有着很大的关系。丰田召回自11 月开始,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而后,丰田在中国的两个合资公司都感到压力增大,消费者开始谈虎色变。但无论怎么样,丰田在中国还是拥有很大的用户群,因此,丰田在中国还不至于像在美国那样难堪。 2009,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汽车产销井喷的一年,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将由此向前更进一步。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在未来会形成垄断的产业集群。
经实证分析,汽车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利润率,研发密度和产品差异化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证明了我国汽车行业满足德姆塞茨的“有效结构”假说,支持芝加哥学派关于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决定市场结构的理论。
关键词:汽车产业、集中度、实证分析、德姆塞茨“有效结构”一、研究背景1986年,中国政府正式把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中国在轿车生产方面走上以合资引进技术的道路。
1985年,上海大众引进的第一款车桑塔纳大获成功,带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对外合资合作。
1994年,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跨国汽车公司纷纷与国有汽车企业组建合资企业,掀起了合资热潮,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还有意大利菲亚特集团、韩国现代集团等通过合资先后进入了中国。
2002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对汽车产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在2004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取消了外汇平衡、国产化比例和出口实绩要求等与世贸组织规则相悖的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特征最显著的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性生产、销售、采购和研发体系,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不断加强。
但是汽车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仍十分落后,企业规模还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
所有这些问题必须认真面对。
本文将对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发展趋势1.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状况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汽车企业一直在小规模层次上发展,汽车产业集中度一直较低。
尽管1994年公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曾提出治理散乱,形成2至3个大集团,但10年过去了,三大集团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有所提高,但“散乱”的局面并无大改观,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汽车产业集中度相比,我国汽车业的产业集中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中国汽车行业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行业,其中包括汽车销售、生产和配件制造等。
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了我国汽车市场的强势,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范畴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方面。
以下是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分析:一、汽车工业发展汽车工业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汽车生产,但是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工业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数量和工业规模来看,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领先的汽车制造国家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年我国汽车生产总量为27.8091 million辆,同比下降7.5%;汽车销售总量为28.0814 million辆,同比下降8.2%。
二、汽车市场消费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其消费环境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随着我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推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规模虽然放缓,但趋势仍向好,前三季度平均单月零售量接近210万辆,较2018年同期增长6%。
总市值在2019年下降,但专家预测,未来几年还将保持稳步增长。
三、汽车品牌竞争在中国汽车市场中,还有许多中外汽车品牌,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是激烈的。
自主品牌在过去几年已经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一些自主品牌如长安汽车、奇瑞、吉利等通过自主品牌引领工业化发展的地位,发展了一批可以与外国品牌相抗衡的综合实力,或者具备研发、质控能力和生产规模的品牌。
在万喜堂统计的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排名中,无论从针对各细分市场的销售数据,还是从各品牌单独的销售数据来看,自主品牌均占有占据不少的份额。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汽车产业,目前也在快速发展中。
新能源汽车除了传统汽车具备的功能之外,还具有环保节能等优势,逐步成为市场消费者选择的新方向。
2019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6.23万辆,同比增长2.3%。
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现状我国汽车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就业创造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汽车生产国。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和市场竞争的阶段。
目前,我国拥有众多的汽车制造商和品牌,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汽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和新能源车。
然而,我国汽车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问题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市场的饱和和竞争加剧,中国汽车市场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
许多汽车制造商努力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价格战、产品同质化和盈利压力等问题。
技术瓶颈尽管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制造商在关键技术领域(如自动驾驶技术和电动车技术)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环境与可持续性问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汽车产业也面临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尽管我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减少尾气排放方面有所努力,但仍需要加大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对策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国汽车产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对汽车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技术、电动车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方面。
与此同时,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共享,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促进合并与重组,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共享,优化汽车产业结构,减少同质化竞争和过剩产能。
加强对新兴汽车技术和市场前景的研究,引导企业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与服务。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低排放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新能源车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提高废弃车辆的回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我国汽车产业在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绿色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可以持续稳定地发展,并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 市场集中度分析
2014年11月4日 南京审计学院 12030901 包轶婷 2012级金企2班 2012级工商1班 张福利 教授
学 校 姓 名 班 级 补修班级 学术导师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摘要 中国虽然已经是汽车产销大国,但是虽大却不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颇多,其中市场集中度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研究表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严重影响了其自主创新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并与国外产业相比较,分析其集中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一些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集中度、发展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目录
一、 中国汽车制造业概况.......................................................................................... 1 1.1时间增长比较................................................. 1 1.2国内外汽车企业比较........................................... 2 二、 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较低的原因.................................................................. 2 2.1地方保护主义和政绩工程型的低进入、高退出壁垒 ................ 2 2.2通过高关税对国外企业构筑高进入壁垒,保护国内市场 ............ 3 2.3市场容量变化导致市场集中度下降 .............................. 3 三、 中国汽车制造的未来发展需要.......................................................................... 3 3.1地方汽车产业................................................. 3 3.2新能源汽车产业............................................... 4 3.3政策优化..................................................... 4 四、 结论...................................................................................................................... 4 五、参考文献................................................................................................................ 4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 1 页 一、中国汽车制造业概况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2012年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轻微增加,至87.3%。这意味着,我国汽车业的集中度距官方敲定的2015年规划目标仅差2.7%。根据工信部1月22日发出的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汽车产业被归入其中。
1.1时间增长比较 为了分析中国汽车产业2009~2013年市场集中度在时间方面的比较,选取国内前三位汽车产业销售总量数据,计算其市场集中度并进行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2009~2013年市场集中度 单位:万辆 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上汽 270.55 355.84 396.6 411.31 507.33 东风 189.98 272.48 305.86 280.25 353.49 一汽 194.46 255.82 260.14 241.39 290.84 前三位销量总量 654.99 884.14 962.6 932.95 1151.66 汽车销售总量 1367.05 1813.5 1849.59 1749.36 1943.05 CR3 47.91% 48.75% 52.04% 53.33% 59.27% ——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CR3(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 2 页 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缩写:HHI,以下简称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 )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
从表格数据可以分析,虽然CR3每年都在增长,但涨幅并不大,而且前三位汽车产业销售总量的集中度仅为50%左右,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
1.2国内外汽车企业比较 以2013年各大企业汽车销量为例,其中丰田、大众、通用三大品牌年销量远远超过上汽、东风、一汽的年销量,市场集中度较高。
二、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较低的原因 2.1地方保护主义和政绩工程型的低进入、高退出壁垒 由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还不完善,各地方政府又有较大的投资和经济管理权利,加之我国一直实施产品生产纳税制,为了扩大税收,发展本地经济,地方政府就会选择最有利可图的产业发展;政绩是考核中国地方官员能力和升迁的重要依据,汽车产业具有投入产出比高、关联度高、波及效果强、就业容量大等特点,一直成为各地方政府首先发展的重点。“九五”期间,共有22个省把汽车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其结 果是小规模汽车厂的重复建设。这些开工的汽车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 3 页 项目,无论经营业绩如何,无论规模如何都会长期存在下去,因为地方政府会采取歧视性政策,以行政壁垒保护,支持本地区落后的汽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高退出壁垒。
2.2通过高关税对国外企业构筑高进入壁垒,保护国内市场 一方面,我国长期对汽车进口实行高关税,尤其以轿车的关税为最高,2001年以前我国轿车进口关税一直在80%-100%,在这种高关税壁垒的保护下,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处于近乎封闭的市场中;另一方面,国家对汽车价格实行控制,使得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能以高价格冲淡高成本的压力,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实际上几乎都能够在市场上保持长时期的生存,造成市场集中度低。
同时,由于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国有资产重组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的不完善,使得那些在市场中居于劣势的企业退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2.3市场容量变化导致市场集中度下降 一般讲,市场容量缩小或不变会促进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因为大企业会试图加强兼并来争取更大的市场垄断力量。市场容量扩大时,一方面能使市场集中度提高,因为处于更优越竞争地位的大企业常常率先发展,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市场集中度降低,即当市场容量的增长率很高且超出大企业的扩张时,会有大量企业进入,降低了市场集中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转变,汽车市场需求量大幅度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的扩张速率无法跟上市场容量的增长率,从而导致市场集中度的降低。
三、中国汽车制造的未来发展需要 3.1地方汽车产业 地方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根据国内整个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而顺势而为。
从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和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在激烈竞争压力下,汽车企业只有将新的生产基地抵近目标市场进行布局,才能维持相对的成本竞争优势,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 4 页 在城市限购限行举措及中国城镇化战略提速的背景之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新车销量的增长点,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消费能力的升级又促使发达地区汽车消费迈向豪华,其他地区汽车消费也全面启动甚至也进入从低端向主流消费的趋势。
3.2新能源汽车产业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时至今日,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仍缺乏全面、充分的认识。从一般意义上说,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个阶段。新兴产业发展前期以技术创新为主,创业企业(即新兴产业中进行创新的主导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产业化所需的新兴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后期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创业企业不断利用新兴技术向消费者提供大批量新产品,从而实现新兴技术的产业化。
3.3政策优化 完善市场机制,消除地区割据,降低汽车产业的退出壁垒,使得汽车产业能够达到充分竞争。地方不完全以地方政绩为荣,而以全民经济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业,支持地方产业发展。
四、结论 中国汽车制造业现状为集中度较低,通过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新能源发展不多样化。国内企业应通过并购等有效方法来形成规模较大、技术前端、服务优良的全面汽车产业,从而提高市场集中度。政策方面,政府应予以支持,宽化产业发展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五、参考文献 1.《2012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5138841. 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http://www.caam.org.cn/ 3.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 http://www.oic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