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一范式:实证主义1.实证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科学研究范式,其核心理念是建立在经验和实证观察的基础之上,认为唯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取可靠的知识。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可重复的科学方法,强调科学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和可验证的数据,反对主观假设和信念的干扰。
2.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哲学家康德、波普尔等,他们强调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严格的逻辑推理和事实观察之上,强调理论的测试和修正,以验证其有效性和真实性。
实证主义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对现代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3.实证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其过分强调客观事实和可验证性,忽视了科学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理论、观念和假设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实证主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和批评,因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对象较为复杂多样,难以仅仅依靠客观观察和实验来完全解释。
第二范式:解释主义1.解释主义是对实证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强调科学研究应该关注人类行为的意义和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客观事实的观察和实验。
解释主义认为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具有复杂多样的内在意义和规律,需要通过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来解释和理解。
2.解释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等,他们强调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现象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受到文化、历史、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解释主义在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对于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3.解释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其过分强调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忽视了客观现实和普遍规律。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解释主义方法可能会受到各种主观偏见和误导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第三范式:批判理论1.批判理论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新型科学研究范式,其核心理念是对科学方法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强调对权力、压制、不平等等社会问题进行挑战和改变。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思维、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等多个子学科。
不同的学科在研究对象、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遵循一定的研究范式。
一、归纳法与演绎法归纳法是从具体的个别例子中总结出普遍规律或原理。
研究者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实证和分析,将个别案例归纳为一般规律,从而推导出结论。
例如,社会学家通过调查和观察不同群体的行为,推论出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律。
演绎法则是从一般的原则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研究者建立一个逻辑上严密的理论框架,然后根据该理论框架,通过推理和假设得出特定问题的解答。
例如,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分析特定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动趋势。
二、定性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入了解和描述,通过观察、访谈、文字分析等方法,收集和分析质性数据,以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意义、动机和过程。
定性研究常用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
例如,人类学家通过对特定文化群体的观察和访谈,深入了解其传统、文化习俗和价值取向。
定量研究注重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来量化和概括社会现象,以获取较为客观的结论。
研究者通常运用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统计模型等方法,收集和分析量化数据,从而进行量化测量和描述人类行为的分布、关联和趋势。
经济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常使用定量研究方法。
例如,经济学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消费者行为和经济增长进行量化研究。
三、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理论构建是在大量经验观察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概念体系、理论框架和解释模型,以解释和预测人类社会行为的规律和机制。
理论构建不仅是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指导实证研究的基石。
例如,社会学家构建社会交往理论,解释社会关系和互动的规律。
实证研究是基于理论假设或研究问题,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验证理论预测或检验研究问题。
研究者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统计工具,利用样本或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范式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
范式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范式是一种共同的认知框架,它对研究者的思考方式和研究过程起到了指导作用。
首先,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主题和问题。
范式规定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这些基本元素构成了研究的框架,使研究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研究领域。
其次,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设计研究方案。
范式规定了研究方法和技术,使研究者能够有效地采集和分析数据,从而推动研究的进展。
最后,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和解释研究结果。
范式规定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让研究者能够从相关理论和经验中解释和评估自己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因此,范式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认知框架,还能够指导研究的思考方式、研究方案的设计以及研究结果的评估和解释。
- 1 -。
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
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是指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论和理论框架。
它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范式,例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范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方法,用来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变化。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
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构成的。
符号互动主义则关注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角色和意义的交流。
除了上述范式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范式,例如制度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每种范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应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范式和方法。
在实际研究中,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 1 -。
社会科学研究里的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探讨在社会科学的广袤领域中,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犹如两条并行的轨道,各自引领着研究者们探索社会现象的奥秘。
这两种研究范式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也都为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社会世界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经验来获取知识。
它认为社会现象如同自然现象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和验证。
实证主义者倾向于运用量化的研究方法,如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以获取客观、可重复的数据。
他们追求的是对社会现象的一般性描述和预测,试图发现普遍适用的规律和模式。
以研究教育对收入的影响为例,实证主义研究者可能会收集大量个体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数据,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他们关注的是数据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揭示出教育与收入之间的一般性规律。
相比之下,解释主义则更加关注社会现象的意义和理解。
它认为社会世界是由人类的主观意义和互动构建而成的,不能简单地用客观的规律来概括。
解释主义者通常采用质化的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参与观察、案例研究等,以深入了解个体和群体对社会现象的主观感受和解释。
还是以教育对收入的影响为例,解释主义研究者可能会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或家庭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教育的看法、选择教育的动机以及教育在他们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他们关注的是个体的独特经历和意义赋予,试图从微观层面上理解教育与收入之间复杂的关系。
实证主义的优点在于其严谨性和客观性。
通过量化的方法,能够在大规模的数据中发现趋势和模式,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干预提供有力的依据。
然而,实证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往往忽略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将人类行为过度简化为可测量的变量,可能会丢失一些重要的细节和情境信息。
解释主义则能够弥补实证主义的不足。
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意义构建,能够更深入地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背景等因素。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一.什么是范式?(一)范式的含义“范式”(Paradigm),源自希腊文,有“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
托马斯·库恩在1963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范式概念。
他用范式概念来解释科学革命,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前范式阶段、范式阶段、革命阶段和新范式阶段。
在他看来,科学家通常在占主导地位的范式框架内进行研究工作,但是随着反常现象的逐渐增多,传统的范式框架难以容纳和解释这些现象,于是就提出新的范式,进而用新范式来取代旧范式。
科学的历史就是范式革命的历史。
库恩本人没有直接明确地给范式下定义。
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将范式理解为:范式是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它不仅形塑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而且也影响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
人们看世界,就像相框装照片一样,所选用的相框会影响人们对照片的看法,对范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看法。
凡是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如关于知识本质的看法、方法论、有效性标准。
范式远比理论要复杂。
人们也永远跳不出某种范式来看世界。
每个人看世界,都是把世界装入自己的“框架”当中。
(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及其特点1.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具有不同研究范式的两个人对于同一个社会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
比如马尔萨斯和马克思关于人口学说就是一个例子。
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导致人口过剩。
马克思:人口相对过剩,阶段性。
两者用不同范式解释同一现象,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社会科学的范式之间相互竞争。
(1)凡是竞争能够促进学术发展。
主要表现:①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对某个范式的过度的、非理性的迷信;②可以更好地理解用不同范式所得到的观点和行为;③能够跨出固有范式,得到意外惊喜。
(2)范式之争也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论,使社会科学研究陷于停滞。
(3)情境差异和社会变迁对范式会有影响。
范式的选择代表着对不同层次的社会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