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出米率原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粳稻谷出米率与整精米率、出糙率相关性的研究作者:陈婷来源:《食品界》2017年第12期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稻谷收购主体发生了变化。
由传统的国家收购转变为多元主体收购,稻谷和米业进行直接的对接。
这一个生产出产的过程减少了农业生产者稻谷中间流通的费用,增加了出售稻谷的利润。
因此这新型的模式对稻谷的质量和稻谷的出米率要求较高,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在稻米收购的过程中的质变定价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采取了以出米率为定价基础的收购手段,这种定价方式不仅保证了水稻的出产率和稻米的质量,而且符合到稻米市场的需要,使稻谷最终实现自身的使用价值。
粳稻谷出米率、整精米率和出糙率的概述水稻原产于中国,我国早在七千多年以前就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按照不同的办法,可以将水稻分为不同的种类。
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国水稻的主要生产地区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在我国,水稻是一种经济作物,它的平均出米率是73%左右。
但是何为出米率?出米率就是稻谷加工成大米,大米的重量除以稻谷的重量的比率。
稻谷的出糙率是指净稻谷试样脱壳后,糙米的完善粒重量加上不完善粒重量的一半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称为出糙率。
出糙率是稻谷定等作价的基础项目。
整精米是净稻谷经过脱皮程糙米,再将糙米加工成米粒长度达到完整米粒平均长度的四分之三及以上的米粒。
整精米率则是指整精米占净稻谷式样质量的百分比。
粳稻谷出米率、整精米率和出糙率之间的关系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发展的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主要产业。
农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着人类的粮食数量,而且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稻谷是农作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稻谷的出米率影响着稻米市场的需求和稻米的定价。
因此研究稻谷的出米率、精准米率和出糙率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曾经对五十个不同品种的稻谷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如表1、表2所示),可以得出以下的关系:出米率和出糙率的相关性分析。
影响水稻产量和出米率的因素和应对措施作者:兰桂云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22期摘; 要:本文阐述了影响2017年吉林省水稻产量和出米率的因素和应对措施,以指导生产实践。
关键词:产量;出米率;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S511;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1974/nyyjs.201811320471; ; ;影响2017年吉林省水稻产量和出米率因素1.1; ; ;阶段性低温水稻是喜温作物,高温和充足的光照是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优良品种、水肥条件、栽培技术等是水稻高产必要条件。
5月下旬—6月上旬低温,影响水稻缓苗和分蘖。
2017年吉林省气温非常异常,5月下旬比历年低1.5℃,6月上旬比历年低3.4℃。
插秧后低温,对水稻的扎根缓苗和分蘖始期影响极大,缓苗时间一般推迟10~15d,分蘖始期推迟10d左右。
低温影响水稻营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分蘖期延后,导致低位节(1~3节)分蘖少。
6月中下旬气温回升高于常年,水稻开始快速分蘖,高位节(4~8节)分蘖增多,导致有效分蘖成穗率低,后期分蘖穗小、穗粒数少。
7月下旬—8月上旬,气温比常年偏低0.9~0.6℃,造成水稻孕穗期延缓,抽穗期拉长,晚熟品种齐穗期偏晚。
据调查,今年吉林省内水稻齐穗期:中熟品种在8月5日前后,中晚熟品种在8月8—10日,晚熟品种在8月10—15日,个别地块8月20日才出齐穗。
一般水稻从出穗至成熟需要45~50d,东部山区水稻安全齐穗期在8月5日,中西部地区8月10日前齐穗的基本都能安全成熟,8月10日以后陆续出穗的水稻,一般表现空瘪粒率高。
8月中旬—9月下旬水稻灌浆成熟期,9月18—24日平均气温15.5℃,比常年日平均气温13.9℃偏高1.6℃,其他时间日平均气温都比常年平均气温偏低0.9~2.1℃。
分析水稻低产原因及改良措施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水
稻的低产始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
分析水稻低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稻低产的原因分析
1. 土壤条件不佳
水稻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对光照、水分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也较强。
由于土壤
污染、酸碱度不适宜、土壤贫瘠等原因,导致了水稻的低产。
2. 病虫害防治不力
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如果防治措施不力,将会导致水稻生长
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低产。
3. 养分供应不足
水稻需要大量的养分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土壤中的养分供应不足,就会导致
水稻的生长受到限制,产量自然就会降低。
4. 水稻种植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区的水稻种植结构不合理,单一品种种植过多,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从而导致低产。
5. 农业技术水平低
部分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对水稻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导致了水稻的低产。
二、水稻低产的改良措施
1. 合理施肥
在水稻生长季节,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以及有机肥,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
肥力,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
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
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侵害,提高产
量。
3. 加强土壤管理
改善土壤的酸碱度,清除有害物质,保持土壤的肥力,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稻谷出米率和出糙率的关系
嘿,你问稻谷出米率和出糙率的关系啊?这可有点意思呢。
出米率呢,就是稻谷能加工出多少大米来。
出糙率呢,是稻谷去掉外壳变成糙米的比例。
这两个率啊,可是有点关系的哦。
一般来说呢,出糙率高的稻谷,出米率可能也会高一些。
为啥呢?因为出糙率高就说明稻谷的外壳比较容易去掉,里面的糙米比较多。
而糙米再进一步加工,就能变成大米。
就像你做蛋糕,要是面粉多,那做出来的蛋糕可能就大一些。
但是呢,也不是说出糙率高就一定出米率高哦。
因为出米率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稻谷的品种啊,加工的方法啊等等。
有的稻谷品种可能出糙率高,但是加工的时候容易碎,那出米率就不高了。
就像你买水果,有的水果看起来很大,但是可能里面有很多坏的地方,能吃的部分就不多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米厂参观。
那里的工人正在加工稻谷,他们给我介绍了出米率和出糙率的关系。
他们说,
他们会选择出糙率高的稻谷来加工,这样出米率可能会高一些。
但是他们也会注意加工的方法,尽量减少稻谷的破碎,提高出米率。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稻谷出米率和出糙率的关系还挺复杂的呢。
反正啊,稻谷出米率和出糙率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
出糙率高可能出米率也高,但还得考虑其他因素。
你要是对稻谷加工感兴趣,就可以多了解了解这两个率的关系哦。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探究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供给。
而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又十分复杂和多样化,主要包括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分和养分供应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究。
一、土壤条件土壤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土壤的酸碱性、有机质含量和肥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比如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利于水稻生长,而土壤肥力低则会降低水稻的产量。
此外,水稻的根系较为发达,对土壤的通气、保水性都有一定要求。
二、气候条件水稻对气候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温暖、湿润且气温变化不大。
温度过低会使水稻生长缓慢,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水分快速蒸发,加重了水稻缺水的情况。
另外,水稻生长期间也需要充足的阳光,并避免遭受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
三、水分供应水分是水稻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必须因素,不同水稻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也不同,如秧苗期对水分需求较大,而灌浆期则需要充足的水分用于籽粒口感和重量的增加。
合理的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养分供应养分供应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水稻所需的养分主要有氮、磷、钾等元素,其中氮元素的供应对水稻的影响较为显著。
合适的氮肥用量和施肥时间可以极大的改善水稻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外,周围环境和动植物等也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水稻田中的杂草会占用水分和养分,而南方地区较盛行的水稻病虫害也会对水稻产量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水稻的产量。
只有确保粮食的稳定产量,才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分析水稻低产原因及改良措施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许多国家都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
由于种种原因,水稻的产量一直存在着低产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着农民的收入,也对粮食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
有必要对水稻的低产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一、水稻低产的原因1. 土壤质量不佳水稻的生长需要良好的土壤质量,但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发、土壤质量下降、酸性土壤等原因,导致了土壤质量不佳,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2. 病虫害防治不到位水稻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如果防治不到位,就会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一定的损失。
3. 水稻品种选择不当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水稻品种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但是有些农民或许选用了不适合的水稻品种,导致了低产。
4. 施肥不当过度施肥或是施肥不足都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产量和品质。
5. 灌溉管理不当水稻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健康生长,如果灌溉不足或是灌溉过多都会影响水稻的产量。
二、改良措施1. 改善土壤质量通过合理的农耕措施和土壤调理,改善土壤质量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来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 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施肥科学化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要,科学施肥,合理搭配各种肥料,循序渐进地进行施肥管理,避免过度或不足。
5. 合理管理灌溉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浇水,避免造成水分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水稻的低产问题是一个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解决水稻低产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农民要积极学习科学种植技术,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科研院所也要加大水稻生产技术改良研究的力度,共同推动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水稻出米率一般多少,水稻出米率如何计算水稻的出米率一般约为70%,但是由于品种等因素各有不同,因此水稻具体的出米率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在查看稻米品质的时候,出米率一般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主要包括了出糙率与精米率,其中出糙率通常指糙米重占稻谷重的百分率,而精米率通常指精米重占稻谷重的百分率,且这两者的范围也有所不同,出糙率的范围一般为72-82%,而精米率的范围一般为65-74%。
一、水稻出米率一般多少1、出米率的数值水稻的出米率一般在70%左右,但是因为品种等因素各有不同,因此水稻具体的出米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简介(1)出米率一般是用来查看稻米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了出糙率与精米率。
(2)出糙率一般指的是糙米重占稻谷重的百分率,其范围通常为72-82%,一般可以用砻谷机或者手砻把一定重量的稻谷去壳后,再称出糙米的重量并计算出糙率。
(3)精米率一般指的是精米重占稻谷重的百分率,其范围通常为65-74%,一般可以用精米机将糙米碾去糠层,再称出精米的重量,计算出精米率。
二、水稻出米率如何计算1、计算公式水稻出米率=实际出米量÷总稻谷量×100%。
2、影响水稻出米率的因素(1)肥料使用不当一般若选择不适合水稻生长的肥料,且在分蘖期与孕穗期又使用大量的氮肥后,便容易造成分蘖肥的肥效延后,推迟水稻分蘖,而当肥效反应到拔节期后,便容易出现倒伏的情况,并对产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出米率。
(2)发生病虫害在水稻生长期间一般容易发生一些病虫害,例如稻瘟病、纹枯病、稻螟蛉等种类,若未能及时防治的话,便容易影响水稻产量与出米率。
(3)管理差在栽培期间若出现了气温降低、光照变弱等情况且未能及时采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的话,便容易增加空瘪粒,产量与出米率也容易受到影响。
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作者:陈明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9期摘要:水稻的出米率越来越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影响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水稻出米率低严重影响水稻价格,进而给农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本文针对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水稻的生产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水稻;出米率低;原因;对策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调节,近几年来稻谷的收购主体发生了换位,由国家收购变成稻农直接和米业对接,这一环节的改变使得稻谷流通过程中对米质和出米率的要求标准提高了。
尤其当水稻出米率低时,米业不敢多收,造成农民手中有大量的稻米积压现象,从而影响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水稻生产的发展。
由此可见提高水稻的出米率,保证农民种植的水稻能顺利地作为商品销售出去的重要性。
1出米率低的原因1.1秧苗品质差水稻常见的育苗方式是旱育苗。
由于本田平地育苗的存在,自然降水和泡田水直接浸润苗床,还有的农户虽然是旱田地育苗但仍有沟灌的不良给水方式,使旱育苗走样变成湿润育苗,形成根系不发达根毛少的水苗,不利于秧苗的后期发展。
再有,水稻育秧期间遇到了倒春寒的不利天气,水稻播种后持续低温,从而延长了水稻出苗时间,因种子长时间在土里不发芽,部分大棚出现粉籽现象,致使出苗率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秧苗素质。
另外,秧苗在播种到大田中,由于播种的密度较大,使得每株幼苗的生长空间和吸水量都有所下降,水稻幼苗为了尽可能多的吸取水分和阳光,变更进一步使得水稻幼苗假茎细、叶片小而窄的情况出现,形成俗称的“牛毛秧”。
1.2品种选择不当水稻根据熟期的不同,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
各地区积温不同,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也不同,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在品种选择上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品种。
一些农民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只注重水稻的产量,而忽略了本地区是否适合该品种的种植,例如第三积温带的地区,适合种植11片叶的早熟品种,选择过早熟和过晚熟品种均不利于水稻生产。
大米出米率
(实用版)
目录
1.大米出米率的定义
2.大米出米率的计算方法
3.大米出米率的影响因素
4.大米出米率的意义
5.提高大米出米率的方法
正文
大米出米率是指大米在经过砻谷、碾米等加工过程后,所产出的米粒重量占原本稻谷重量的比例。
它是衡量大米加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大米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大米出米率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意义以及提高出米率的方法。
1.大米出米率的计算方法
大米出米率的计算公式为:出米率(%)=(米粒重量/稻谷重量)×100%
2.大米出米率的影响因素
大米出米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稻谷品种、稻谷质量、加工设备和工艺等。
不同品种的稻谷出米率有差异,优质稻谷的出米率通常较高。
稻谷的质量也会影响出米率,如稻谷含水量、杂质等。
此外,加工设备和工艺的先进程度也会对出米率产生影响。
3.大米出米率的意义
大米出米率是衡量大米加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提高出米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消费者来说,出
米率是判断大米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4.提高大米出米率的方法
提高大米出米率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选用优质稻谷品种,合理种植、管理和收获,提高稻谷质量。
其次,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加工效率。
此外,严格控制稻谷的含水量和杂质,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损耗。
总之,大米出米率是衡量大米加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如何准确的检验我国水稻出米率作者:闫波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9期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年均递增3.1%。
目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八十年代世界增产的谷物中,中国占31%的份额。
中国发展粮食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中国目前依然面临严峻的粮食问题,我国每年粮食进口量大幅增长,为此我国应该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水稻单产增加其出米率,本文简析一些有关检验和提高我国水稻出米率的问题,为稻米品质提高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水稻出米率;精确测量;提高单产引言: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
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
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
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
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属于直接经济作物。
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更是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要主食。
出米率是稻谷加工成大米,大米的重量除以稻谷的重量的比率。
水稻平均出米率 73%左右,最高78%;水稻出米率由很多原因决定,也有很多测算的方法,下面将简单介绍影响水稻出米率的原因,及水稻的出米率的精准测绘方法。
1. 水稻出米率的影响因素1.1遗传特性、生态环境稻米品质包括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及食用品质、储藏品质等五个方面,决定稻米品质优劣主要是品种、生态环境、栽培管理以及收获干燥、贮藏加工等因素,所以了解品种特性、生态环境、栽培因素等对优质稻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量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储备和对外出口。
然而,现实中出现了不少水稻出米率低的情况,这给农民和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提高水稻出米率。
一、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1、品种问题不同种类的水稻,其出米率差异很大。
一些低出米率的品种,其果穗较小,谷粒数量少,不容易结实,因此出米率较低。
此外,即使是同一品种的水稻,不同的生长环境也会影响其出米率。
2、栽培管理不当水稻的栽培管理也很关键。
如果缺乏施肥、浇水、除草等正常的管理操作,或者管理操作不得当,会导致水稻生长受阻,影响谷粒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导致出米率低。
3、环境污染水稻是喜欢清洁水质和空气的作物,环境污染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如果水稻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下,谷粒品质会受损或者停滞生长,导致出米率低。
4、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水稻出米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长期的病虫害侵袭会致病导致生长不良和减少产量。
另外,病虫害的药物治疗也会对水稻的生长和出米率造成影响。
5、天气灾害自然灾害也是影响水稻出米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遇到干旱、水灾、风灾等天气灾害,水稻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谷粒数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出米率低。
二、对策1、选择适宜的品种为了提高水稻出米率,首先应该选择适宜的品种。
选取品质较好、叶色绿、生长势强的品种,可以提高水稻的出米率。
2、加强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方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环境,保证水质、空气清洁,同时要进行正常的管理操作。
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要采取不同措施,确保合理的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操作,避免劣质化肥的使用,选择好的防病加药的药剂,可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损害。
3、优化种植环境优化种植环境是提高水稻出米率的关键之一。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态环境等,采取合适的种植模式,避免土壤污染,确保水稻生长环境的良好。
水稻出米率“水稻出米率”是指从稻谷中获得的精米重量与稻谷重量之比,是衡量水稻产量的重要指标。
水稻是中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出米率与稻谷的品质和生产效率密不可分。
我们可以将影响水稻出米率的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土壤和气候。
水稻对土壤和气候要求较高,适合生长的土壤pH值在5.5-7.5之间,土壤深厚、肥沃、透气性好,水稻生长期间需有足够的水、温度和光照。
如果土壤肥力差,或者土壤质量不佳,会导致稻谷生长缓慢、颜色暗淡、产量降低,从而使出米率下降。
同时,气候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出米率的重要因素,如干旱、洪涝等恶劣气候都会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冬季气温低于10度,虽然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提高水稻的抵御力及耐低温性,提高水稻的出米率,但自然环境的不可抗拒性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显然的。
其次是种子品质。
选择优质的种子是保证高出米率的前提之一。
种子的选用应考虑品种、质量、繁殖历史以及产地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种子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遭受真菌和其他病毒的侵害。
种子处理和抗旱续枯工作是提高水稻出米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再者是耕作管理的影响。
水稻在生长期中需要进行地选、松土、施肥、灌溉、除草等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严重影响水稻出米率。
要注意土壤的肥力,尤其是钾含量的贡献,对水稻的生长及其抗病性都有着很大的提高。
最后是智能化农业的帮助。
农业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现代精准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针对性施肥、定量浇水、精准施药和状态监测,在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和水稻出米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土壤温湿度、阳光等天气指标的监测,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种植和收割,让水稻在最优条件下生长和收成,可以提高水稻的出米率和产量。
总之,水稻出米率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实际情况,应把握科学的生产方法,灵活调整管理措施,以提高水稻出米率和产量,实现农业产业转型的良好发展。
分析水稻低产原因及改良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年来水稻产量普遍低于潜力产量,这给粮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下面是对水稻低产原因的分析和改良措施的介绍。
1.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质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由于土地过度利用、化肥过量使用以及农药滥用等原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
2.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等,这些天气事件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种植结构单一:由于长期以来单一的水稻种植结构,导致了病虫害的大规模流行,影响了水稻的产量。
4.农业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较低,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使得水稻生长发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质量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然后有针对性地追肥补充不足的养分,避免过量施肥。
2.土壤改良:通过土壤改良来提高土壤质量,增强水稻的适应能力和生长发育。
可以采取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养分供给能力。
3.调整品种结构:适时引进抗病虫害、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对单一品种的依赖,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适应性。
4.科学管理:通过科学管理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包括合理的田间管理,如及时灌溉、杂草防控、疏穗等,使水稻能够获得充分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空间。
5.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种植管理技术,科学种植和管理水稻。
水稻低产主要是由于土壤质量下降、气候变化、种植结构单一和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造成的。
通过合理施肥、土壤改良、调整品种结构、科学管理和农业技术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保证粮食安全。
稻谷的出米率摘要:1.稻谷的出米率定义2.稻谷出米率的影响因素3.提高稻谷出米率的方法4.稻谷出米率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正文:1.稻谷的出米率定义稻谷的出米率,是指稻谷经过砻谷、碾米等加工过程后,所产出的大米重量占稻谷原始重量的比率。
它是衡量稻谷加工效率和粮食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稻谷出米率的影响因素稻谷出米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稻谷品种:不同品种的稻谷,其出米率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籼稻出米率较高,粳稻次之。
(2)生长环境:稻谷生长在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环境中,有利于稻谷充实,从而提高出米率。
(3)栽培技术:合理的栽培技术,如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有利于提高稻谷出米率。
(4)收获及加工:及时收获、妥善储存,以及合理的加工方法,都会影响稻谷出米率。
3.提高稻谷出米率的方法要提高稻谷出米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通过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提高稻谷出米率。
(2)优化栽培技术: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如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以提高稻谷产量和质量。
(3)改进收获和加工技术:及时收获,减少稻谷损失;采用适当的加工方法,提高出米率。
4.稻谷出米率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稻谷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出米率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稻谷出米率,可以有效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还能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稻谷出米率是衡量稻谷加工效率和粮食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水稻是我国的主粮之一,也是其他许多国家的重要粮食作物。
水稻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其中,水稻的出米率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水稻出米率低的情况,影响了农民的收益,也限制了水稻产量的提高。
下面就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1.育种不合理育种不合理是导致水稻出米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去在水稻育种中,人们过分追求单株产量,往往导致出现多籼少粳的情况,影响了水稻出米率的提高。
同时,由于气候、土壤、施肥和耕作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种适应性不同,种植西南高山地区的水稻,其出米率要比种植在平原地区的水稻低。
2.土壤水分供给不足土壤水分供给不足也是导致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之一。
在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水分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
如果土壤水分供给不足,会导致水稻生长发育不良,影响抽穗分蘖,从而影响水稻出米率的提高。
3.病虫害和水稻无法正常授粉病虫害和水稻无法正常授粉也是导致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之一。
在水稻生长期间,病虫害会导致水稻植株受到损伤,生长发育不良,同时也会影响水稻的叶面积和光合作用。
这些因素会影响水稻的叶面积、花穗数量,从而影响了水稻的授粉情况和出米率。
4.收获方式不当收获方式不当也是导致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之一。
如果收割时间过早,部分水稻还未成熟,会导致出米率低。
如果收割时间过晚,水稻籽粒易破裂,同样会导致出米率低。
另外,收获方式不当也会破坏水稻籽粒,导致出米率低。
二、水稻出米率低的相应对策1.育种合理通过育种手段,培育出适应不同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的水稻品种,对提高水稻出米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适当调整单株产量,减少多籼少粳的情况,也可以提高水稻出米率。
2.养分合理添加在水稻生长期间,合理添加养分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在适当条件下提高水稻出米率。
在栽培水稻的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钾、磷等肥料,同时也可以添加有机肥进行施肥。
铁岭县水稻普遍减产和出米率低下原因
沈玉忠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18(038)010
【摘要】2017年铁岭县水稻稻农反映今年水稻普遍减产,而且出米率下降.每
667m2产量平均下降50~100kg左右.出米率平均下降6~10个稻米率.个别乡镇出米率下降更严重.近一段时间对这个问题一直困侥,为什么铁岭县今年水稻会普遍减产呢,经过分析后主要的原因是天气因素和不当管理.
【总页数】1页(P52)
【作者】沈玉忠
【作者单位】辽宁铁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铁岭 1126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浅谈水稻倒伏、减产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2.上海地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后种植小麦减产原因及对策分析
3.浅析前进农场2013年水稻减产原因
4.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5.2018年铁岭县玉米减产原因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出米率原因分析
水稻品种是决定品质、出米率低的因素。
据从稻米加工厂收水稻者调查散穗空育131、紧穗空育131.散穗空育131出米率53-69%,紧穗空育131出米率59-73%。
正宗的空育131是紧穗,种植时间长了就分离出了散穗,人们田间穗选后繁殖起来,就成了人们俗称的散穗空育131,这个系选的株系没经过审定,属于品系。
该品系比较混乱,出现了几个不同的散穗空育131类型(如9801等)。
现在的散穗空育131出米率、抗病性、抗倒伏性等方面明显不如紧穗空育131。
通过调查种植紧穗空育131的出米率和整精米率都好于其他品种,并且出米率超过67%的几乎全部是空育131。
由于近两年来我场种植的紧穗空育131、鞘腐病、褐变穗发生较重,去年很多种植户部分或全部种植空育131而改种,产量高发病轻的品系和越区的品种。
忽视品质片面地追求产量指标是导致品质下降,出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栽培技术特别是施肥、栽插密度、管水方式、农时标准、综合防治病虫害、收脱方法等都严重影响着水稻的品质。
并且不同的品种采取相应的水稻栽培技术。
1、施肥不按比例严重影响了水稻品质:通过调查对得出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①施用复合肥和复混肥生产的水稻出米率都低于应用二铵、尿素、钾肥的应用复合肥生产的水稻品质普遍低于用二铵、尿素、钾肥的现象,原因是复合肥中氮肥偏多,磷、钾含量不足,并且其氮、磷、钾的比例是固定的,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春季到初夏地温上升缓慢,苗期生长也慢,因此种植户往往多施氮肥催苗,等到7月,土温上升,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出大量土壤肥力,施用的化肥和土壤释放的肥力加在一起,在温度高的情况下稻体短时间内大量吸收氮素,植株生长较快苗不健壮。
②氮肥施用过大,氮肥的比例要适宜,过去我们施肥NPK的比例是2:1:0.8,现在就调查到2:1:1.5,N肥比例过大易感染病害、贪青晚熟和倒伏。
提高K肥的比例,有利于抗病壮植促早熟。
③叶面肥对品质影响也很明显,有的叶面肥是氮肥(如尿素)、激素和微肥混配的,施用后显效快,如果七月份后施用,极易造成倒伏和贪青晚熟,此期应施用主要含P、K的叶面肥。
因此,测土施肥,优化配方施肥是优质稻栽培技术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产量与质量。
优质水稻施肥措施不应追求过高的产量,比如种植空育131的目标产量就应定在600公斤,要以产定量,采取氮磷钾硅肥配合施用的施肥原则。
2、水层管理。
按照水层管理要求,停止灌水时间是8月底(蜡熟末期),排干时间是9月初(黄熟初期)。
此期水稻由于前期生育滞后,三类苗还没有达到腊熟末期就停灌了,有的水稻户在水稻齐穗后就把座机抬回去了。
去年9月上旬降水和历年持平,中旬降水仅为6.6mm,比历年少19.5mm,9月中旬以后天气持续高温,9月中、下旬气温分别比历年高1.2、3.0度。
这样过早停灌,仅靠自然降水不能满足水稻生理、生态需求,浪费了积温而导致水稻根叶早衰,三类苗以及主穗下部和二次枝梗一部分子粒灌浆不足,虽然产量高了但千粒重偏低,出米率降低而品质下降。
如果气温持续偏高可延长灌水时期,推迟停灌时间,继续进行间歇灌溉、养根保叶,否则仅靠自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水稻正常需水要求。
水稻结实期长期深水淹灌易倒伏,水稻倒伏,影响了空气和光线的通透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而导致品质下降。
3、栽插密度过大、单位面积株数过多严重影响了水稻品质:由于六月上中旬低温,使水稻生育进程受阻,分蘖少,多数种植户采取增施氮肥的方式催生分蘖,拔苗助长,再加上栽插的穴数和穴株数多,使得单位面积株数过大,造成田间过早封行、田间郁闭。
水稻种植密度对稻米品质有较大的影响。
在肥力保证的前提下,适当稀植,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增加单株营养面积可以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
目前种植户为了追求产量,种植密度偏大,催生分蘖过多,营养生长过旺、造成田间过早封行、通风透光不良,使水稻生育后期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垩白米增多、蛋白质含量下降,降低了出米率。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是实现高产与优质统一的基础。
栽培密度和基本苗对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有效穗数有很大的影响,与产量密切相关,对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4、育秧技术不到位,秧苗不壮严重影响了水稻品质:很多种植户在“育壮苗”这一关上不舍得投入,不采取盐水选种、保温浸种和蒸汽催芽技术、棚内增温育苗等培育壮秧新技术。
秧田温度管理不科学,一些种植户在遭受春季低温时都采取高温少通风的方式催苗以求加速达到中苗的外观长相育出的,育出的稻秧不壮,栽插后抗性低缓苗慢,耽误生育进程从而影响抽穗和灌浆,降低了稻谷品质。
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第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培育壮秧为目的,达到成苗率高、苗齐、苗壮,保证有足够的秧苗适时栽插,插后返青成活快,分蘖早,生长良好。
“秧好一半稻”、“秧壮产量高”,是农民对育秧的正确而深刻的评价。
这是因为秧田期占整个水稻生育期的1/4秧苗在秧田期中生长的好坏,不仅影响正常分化形成的根、叶,蘖等器官,且对秧苗移栽后返青、发根、分蘖乃至穗数、粒数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5、病虫害综合防治不利严重影响了水稻品质:首先是潜叶蝇的发生时间长、面积大,严重危害稻株的生长;其次是稻瘟病、鞘腐病、褐变穗,发生面积大。
产生大量死米和青米,从而严重影响出米率和大米品质。
6、收获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水稻品质:过早或过迟都会增加裂纹米。
在有露水或细雨的情况下收割或采取不适当的干燥方法,特别是遭受露水或秋雨多次干湿反复的稻粒胴裂粒严重增加,被秋雨浇湿的稻子受冻后裂纹更多。
因此收获不及时严重影响今年的水稻的碾米品质。
总之科技种田水平不平均,技术措施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水稻品质。
很多种植户对技术部门下发的技术指导不看,没有真正掌握水稻生产中关于育壮秧、施肥、科学管水、科学防病等关键技术。
栽培技术水平低,仅凭经验种稻,粗放管理是稻谷品质不高的主要原因。
推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栽培标准。
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管理区域、制定和推行相关技术操作规程,选好最佳时期,实行科学管水,合理施肥,确保优质稻种生产出相应的优质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