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小说的语言风格.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6.39 KB
- 文档页数:3
(新高考)专题六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教师用书(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学案第六节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复习指导】1.常见题型: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⑵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本文(或某段)语言有什么特色,结合文本赏析。
2.解题思路:(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质朴自然、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等。
4.语言鉴赏角度(1)从用词遣词的角度鉴赏。
如叠字叠词、用词精当。
(2)人称变换美。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亲切自然,生动真实,如亲临其境。
第二人称兼有拟人味,语言生动,便于直抒胸臆、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拉近距离,给人以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地叙述,自由灵活。
(3)句式多样美长句:流畅匀称,层层修饰、表意严密。
短句:简练精美,语言轻快、活泼、流转、自然。
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感叹句:情感强烈。
疑问句:发人深思。
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音韵美、感染力。
复沓对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4)从修辞的角度鉴赏(5)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豪放、激越----阴柔、婉约清新、明快----沉郁、含蓄质朴、通俗----华丽、典雅潇洒、旷达----严谨、工整舒缓、平和----急骤、猛烈活泼、幽默----细腻、隽永(6)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7)从语气称谓。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第五中学高三最后一模新高考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努力追踪改革启动前后十年间的历史进程,()路遥对改革进程的把握相当准确,全书第一部叙写的是“文革”末期中国农村的困境——集体主义生产方式差不多走到绝境,“抓革命、促生产”的管控已成强弩之末,农村社会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折页就预示着改革的必然到来。
所以第二部便有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及先富起来的农民办小企业的气象,随后的第三部则展现了改革从乡村向城市的扩展。
同时,路遥对叙事节奏的掌控也颇为恰切,把纷繁复杂的改革进程纳入井然有序的叙事序列,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连步展开。
透过路遥极富感情魅力的笔触,使读者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改革确实是民心所句,大势所趋。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有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历史洞察力,也有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张力。
B.既有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张力,也有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历史洞察力。
C.既有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历史洞察力,也有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才力。
D.既有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才力,也有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历史洞察力。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儿童发展到八岁以后这个阶段,会出现一种新的感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B.她意志纯洁,严于律己,公正不阿——所有的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C.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亦如元。
D.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己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泛读部分《散文》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王小波的思想随笔的语言风格,表述错误的是()A、犀利幽默,妙趣横生B、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掩卷沉思C、诙谐中谈论沉重的主题D、语言严肃,思想沉重【解析】(P365):D 语言是幽默诙谐的。
2.对《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主题表述错误的是()A、对听任权势和命运摆布的否定与批判B、对理想主义理想和独立自由精神的赞赏C、对“文革”时代的荒诞现实的凸显和批判D、对猪的特立独行的怜悯和痛恨【解析】(P365):D 考查文章主题,全篇蕴含着的令人警醒的主题,即对听任权势和命运摆布的否定与批判,对理性主义理想和独立自由精神的赞赏。
作者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只猪其实是作者自己理想的化身。
在这只猪身上,体现了作者自嘲中的自许,又寓讽刺和批判于幽默诙谐之中。
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猪学会了()给它招致了麻烦。
A、汽车响B、汽笛叫C、拖拉机响D、人说话【解析】(P364):B考查内容情节,猪学会了汽笛叫给它招致了麻烦。
4.下列作家是“七月”派成员的是()。
A、牛汉B、周涛C、台静农D、丰子恺【解析】(P353):A 考查作家作品,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生于山西定襄,“七月诗派”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温泉》、《沉默的悬崖》等,代表诗作有诗歌《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等。
5.《下列不属于张炜长篇小说的是()A、《古船》B、《九月寓言》C、《秋天的愤怒》D、《丑行或浪漫》【解析】(P355):C 《秋天的愤怒》是中篇小说。
6.《早熟的枣子》是对作者在()的同题诗歌的一个生动诠释。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P353):C 考查【提示】内容。
《早熟的枣子》是对作者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同题诗歌的一个生动诠释。
7.下列对《父亲,树林和鸟》一文的主题及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首含蓄的散文诗,具有浓郁的诗意。
中国当代作家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中国近现代作家排行榜前100名中国近现代作家排行榜前100名 1.鲁迅 2.老舍 3.朱自清 4.冰心 5.曹禺6.矛盾7.巴金8.叶圣陶9.郭沫若10.舒婷11.林语堂12.光未然13.李大钊14.王蒙15.余秋雨16.余光中17.三毛18.金庸19.魏巍20.钱钟书21.席慕容22.丰子恺23.臧克家24.海子25.冯骥才26.沈石溪27.牛汉28.高维生29.林海音30.曹汉文31.曲波32.郭小川33.王小波34.碧野35.田汉36.周而复37.赵树理38.陈残云39.柳青40.汪曾祺41.贾平凹42.梁晓声43.史铁生44.沈从文45.梁羽生46.刘心武47.余华48.秦牧49.白桦50.沙汀51.夏衍52.丁玲53.杨沫54.周扬55.贺敬之56.周作人57.杨朔58.柯岩59.李季60.周立波61.孙犁62.萧军63.萧红64.吴晗65.刘流66.路遥67.陈忠实68.王安忆69.胡适70.张爱玲71.梁实秋72.王国维73.张天翼74.吕叔湘75.吴伯箫76.顾颉刚77.冯铿78.胡也频79.鲁彦80.许地山81.丁西林82.莫应丰83.艾芜84.冯雪峰85.李健吾86.古龙87.姚雪垠88.萧乾89.吴强90.马南邨91.唐弢92.杨骚93.叶君健94.严文井95.刘白羽96.袁珂97.查良铮98.田间99.王力100.古华篇二:中国近现代作家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国近现代作家综合实力排行榜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以下排名,仅供参考。
【第50名】张炜张炜(1956—),山东龙口人,原籍山东栖霞。
代表作品:《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古船》《九月寓言》等。
【第49名】铁凝女铁凝(1957—),河北赵县人。
代表作品:《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哦,香雪》等。
重庆市高二中期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第9课、第10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几乎文学史上的每一部经典作品都会涉及方言的运用。
那么,方言在文学作品中有什么主要功用呢?第一,方言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承载体。
在欧美文学史上,英国在9世纪时就出现了方言诗。
接着到14至16世纪,骑士传奇故事和戏剧盛行,部分作家开始有意识地使用方言。
如“英国文学之父”乔叟在他的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里使用了伦敦方言,使得书中的语言生动幽默,给读者呈现出了一幅当时英国社会的生动画面。
著名诗人彭斯从地方生活和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运用苏格兰方言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歌谣,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转观中国文学,也不乏将地方方言运用于文学创作中的大家。
如老舍,他于1925年在伦敦写的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几乎就是20世纪20年代最好的北京口语教本,直至今天,那些纯粹的京腔韵致,依然会从许多老北京人的嘴里不经意地飘出来。
老舍在创作上强调保持口语化方言的原汁原味,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看作是用文字的构筑展现了北京世俗风物和历史文化的全景,表现了纯粹的“京味”和北京的精神文化意蘊。
综上所述,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应该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现象,对它进行解释的时候不可脱离它的社会环境。
而作为一种语言的变体,地域方言承载的是特定地区的人们对社会、文化、人生的经验和感受,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独特的世界认知方式。
方言中蕴含着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悠久的文化传统;通过方言可以了解不同的人文特征和其中独特的文化意境。
第二,方言的使用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地位和社会关系。
仔细阅读文学作品就能发现,一般。
上层社会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是不讲方言的。
讲方言则说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下。
专题五新时期乡土小说教学要求:1、了解新时期乡土小说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联系与区别;2、重点了解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主要作家和主要成就以及发展和影响;3、掌握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贾平凹《浮躁》《废都》《秦腔》,张炜《古船》,莫言《红高粱》的创作特点;4、重点掌握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红高粱》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
教学方法:点拨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新时期乡土小说与“十七年”时期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P88联系:作家相传承;作品具有继承性的影响力区别:时代变化带来创作主题和风格的变化二、新时期乡土小说的阶段性发展 P89鲁迅:乡土文学的开拓者,《故乡》《闰土》《阿Q正传》《祝福》《风波》等赵树理“山药蛋派”:马烽、孙谦、西戎、束为、胡正孙犁“荷花淀派”: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四大名旦”:柳青、周立波、赵树理、孙犁“四小名旦”:李准、浩然、马烽、刘绍棠“十七年”两大系小说:以战争题材为中坚的革命历史小说和以农业集体化进程为主旨的农村题材小说(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反思文学,对文革十年造成的巨大创伤的揭示,对极左思潮的追索和清算,作为反思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发展道路之艰难曲折的重要内容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等)汪曾琪:高邮水乡故事,《受戒》《大淖记事》《故里三陈》刘绍堂:“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蒲柳人家》《京门脸子》《瓜棚柳巷》《花街》《鱼菱风景》《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二)80年代中期:P90寻根文学,探索传统文化,其精神指向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在世界文化纷纷涌入打开大门的中国之际,寻找与之进行对话的本土资源;二是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对传统文化予以辨析,激浊扬清。
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李准:《黄河东流去》(三)80年代末:P91新写实小说,从80年代对农村的热情讴歌和对改革前景的乐观展望,向90年代以揭示干群矛盾和权力运作方式的乡村叙事的变化,以及城市的扩张对乡村中的青年男女产生极大的诱惑、召唤和迷茫。
见素抱朴——《古船》人物形象综论【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见素抱朴——《古船》人物形象综论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一)张炜简介及其创作张炜,山东龙口人,原籍栖霞。
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在省档案部门做过四年历史档案资料编研工作,现为专业作家,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
张炜自1973年以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木头车》登上文坛,他便携带着具有清纯、优美、健康韵味的描芦青河系列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继以《秋天的思索》、《秋天的愤怒》引人注目,以《古船》引起轰动,又以《九月寓言》刷新了自己的面貌,并以《我的田园》、《家族》、《柏慧》树立了自己家族小说的坚实形象。
新世纪伊始,他更是给文坛奉献了《你在嵩原·西郊》、《丑行或浪漫》、《刺猬歌》等几部传奇式的作品。
小说创作思想丰富深邃,关涉到新时期文学和当代文化发展中的诸多前沿课题,几部重要的作品当代文学史都给予他高度评价。
因此,研究张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至今,共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等,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瀛州思絮录》等,短篇小说《玉米》、《声音》、《一潭清水》等,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筑万松浦记》等,诗集《皈依之路》、《家住万松浦》等。
有《张炜自选集》(6卷)、《张炜文集》(6卷)、《张炜文库》(10卷)等多种文集出版。
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德等多种外文版本。
(二)选取张炜小说作品为选题的原因翻阅资料后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张炜的每部作品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他似乎始终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作家,往往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
当下对张炜作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必然也会存在一些些缺失和不足之处,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
之前评论者大多关注张炜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剖析张炜所秉持的道德立场和人道主义情怀,对于他持续性地关注和思考人的生存苦难并寻求解救之途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虚掩的门全集》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书籍简介 (3)2. 作者介绍 (3)3. 选题意义 (4)二、章节内容分析 (5)1. 第一章 (7)1.1 门的起源与演变 (8)1.2 门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9)1.3 门与人的生活关系 (10)2. 第二章 (11)2.1 门的物理结构与开关方式 (13)2.2 门的状态与含义 (14)2.3 门的开关与人的心理活动 (15)3. 第三章 (16)3.1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18)3.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9)3.3 门内的隐私与安全 (20)4. 第四章 (21)4.1 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22)4.2 人际交往中的门与道 (23)4.3 门的开放性与封闭性 (24)三、结论 (25)1. 本书主题总结 (26)2. 对人生与社会的启示 (28)3. 个人思考与体会 (29)一、内容描述书籍概述:简要介绍《虚掩的门全集》的作者、出版时间、书籍内容等基本情况,为后续的深度解析打下基础。
主题分析:针对《虚掩的门全集》中的主要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书中的主旨内涵及其在现实中的启示意义。
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对人生哲理、社会现象、人性探索等方面的解读。
人物形象解析:分析书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命运轨迹以及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揭示这些人物如何体现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叙事技巧与语言风格:分析作者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探讨其如何通过对情节的处理、细节的描绘以及对语言的运用,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并表达对生活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个人感悟与启示:分享阅读《虚掩的门全集》后的个人感受,以及如何从中获得启示。
这部分可以涉及读者的思考、情感体验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
相关事件与背景:介绍与书籍相关的历史事件、社会背景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环境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通过这些内容的描述与分析,《虚掩的门全集》读书札记将呈现出一个全面、深入的阅读体验,为喜欢这部作品的读者提供一个交流和理解的平台。
张炜小说的语言风格张炜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位重要作家,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表作品开始,他至今已在文坛辛勤耕耘近四十年。
他曾说过:“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即使面对仅有的三个听众也要倾注满腔热血。
”他以一支笔加上无限的精力创作了《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和散文《融入野地》《夜思》及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等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张炜不停迸发着的热情和奔跑不息的追寻。
其中,他的小说更以朴素明快的语言熔铸了广阔的诗性和厚重的心灵思索,给人以激荡灵魂的叩问。
我读的第一本张炜的小说是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你在高原》,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文学上重要的纯文学著作。
这十本书深深的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小说。
第一次,我向往了他笔下的那片平原和山地,渴望了广阔的大海和高大的橡树,我走过了条条溪流座座山川,我看到了明亮的鹿眼和雪白的李子树,一切的一切,不知道哪里有着故事的源头。
之后,我阅读了他的其他作品,如《古船》《九月寓言》《蘑菇七种》等。
正如张炜所说的:“优秀的作家必须是有个性的。
”张炜的小说不仅体现了他独特的思考和人文关怀,小说中的语言本身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独特享受。
他的语言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朴素,而即使朴素,也以一种沸腾的激情凝结了高层次的诗意。
许多人都认为张炜的小说过于朴素,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
朴素的实质是更接近表达意义的本身。
张炜说:“作家最要紧的是要诚恳,要质朴。
作家嗓子比不上播音员,思辩比不上哲学家,漂亮比不上影星,作家只有一份质朴的感情。
” 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质朴的情感能使这种情感更加深刻,也更加能打动人。
但这并不是说只有朴素的语言可以表达质朴,华丽的辞藻也可以,不过却多了一层铺垫,不是那么的直接。
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感人,因为它们是经过了心灵过滤的。
最常见最普通最不时髦的词汇也许是最恰当最真诚最不褪色的。
在张炜看来,汉语中最有力量的词是名词和动词,它们是语言的骨骼。
语言的虚浮臃肿,主要原因是形容词之类的用多了。
句子像人一样,要减肥,要干练,这才出线条,才帅气。
比如一些对环境的描写,“走在园子里,一抬头是灌木枝条围成的篱笆墙,上面爬满了豆角秧,它们长得像过去一样,黑乌乌肥胖胖的垂挂下来。
”“风沉落在遥远的沙岭雪冈后面。
一天的星星清亮洁净,夜空真好啊,这是即将告别好迎接的许多夜晚中的一个。
我长久的伏在窗上。
两只麻雀在干枝上跳动,另一只猫一样的动物在矮墙上倏地跑过。
似乎有咕咕的叫声,有哑哑的低鸣。
”等,简单直白中描绘了真实宁静的场面。
张炜小说语言的质朴还体现在方言的使用上。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方言才是真正的语言。
因为语言要传神要贴切永远离不开地方个性。
有些时候只有用当地人的话才能表达出某些特定的微妙的含义,才更真实和传神,才是与文学贴的最紧密的“连血带肉”的泥土文学。
他的小说中多口语词、方言词、粗俗语、谚语和歇后语,少文言词和成语。
比如“说什么化成水的银币,呸,传说的瞎话。
” “龙眼妈,你这条不死的母狗。
”“那个家伙,到底是个武将,认识我姐姐的第二天,就把她给‘毙了’。
”“有过一腿”“旱魃”等等,这些词的使用使他的小说变得明快,通俗,不呆板,不晦涩,有点诙谐的意味。
张炜小说语言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他的语言呈现出一种诗化、散文化的倾向。
他的许多小说似乎更像是散文或者诗歌。
我觉得这个特点和他的创作理论息息相关,他“小和散文是近求同的”“小和散文合密,二者离得非常近。
上当代雅文学小的世界潮流,并不是越来越离开了散文,而是一步近求同了。
”小是以散文写作的功底基的,一个好的小家,人,作家会是一个好的散文家。
此外,于歌来,,“作家,尽量理解和靠近和意,是重要的事情。
离开了种理解,很可能一直徘徊在文学大之外。
”“ 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所以把歌和散文融合在小中是有特色的写作方式,从他的《家族》《橡路》《荒原事》《九月寓言》等等我都可以看出化、散文化的言造出的宁静广的意境。
比如,“只有一次奔,一程,没有第二次了。
把我吹起来的那一刻,我就悟了全部。
梦的止,是我开双脚的起步。
我不敢出那个字,它太致命。
我是那个字的圣徒,有也是另一个字的圣徒。
他是兄弟,是的两面,是星斗的夜昼。
口不言,只一意追赶吧。
有雀在午夜一,那是告你生灵相伴。
多么可的小,生命。
我来了,太阳升起来了。
我到了?你一不,注我。
我看到了灵魂的光束,它点亮了。
神圣的光,千万要忍住、再忍住。
是点上的光。
与光相伴的,是那无比的花。
灵魂的光束到哪里,花开遍哪里。
束花了我青春、欲念、力量和忠。
我于有勇气出了那个在心中迫了一生的字,我:我你。
”“就在期我学会了仇恨。
我懂得仇恨是一种了不起的本。
只有真正的人才会仇恨。
仇恨不是嫉、不是怨,而只是仇恨。
永也不忘,不告,不妥,不后退。
我住那冲天的的火焰,那其中的呼喊⋯⋯以及静静中淌去的融化了的色河流。
延了几千年的仇恨,靠的是一根条接、扣住,然后下去。
我将告我的朋友、妻女、方的人。
只有真正的人才会听我的声音,只有人。
我心中的秘密已撑破了喉管,我必剖露你了。
我告黑夜中有黑夜,真正的黑夜是呼喊之夜、流淌之夜,是屈服和永生之夜,是践踏之夜,是禽痛之夜⋯⋯再比岩石要凉与硬的黑夜中,才会不望?”等等,些文字不是小的成部分,它是心灵的自述,是作一个作家患与浪漫的表达,是与史的接,有主抒情的色彩,洋溢着的意。
小的种意我得是通以下几个方面展的。
首先是材的,笔下是一个丰富的大自然。
在里面世万物都充灵性和活力。
他写了广浩瀚的大海,荒凉自由的野地,神秘复的林,情奔放的葡萄园,可的芦清河,灵的儿和海,高大的橡,健壮的白鹿,奔跑的等等。
他将自然察的很透,表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而在自然中生的是最具活力的,就像曲婧和宁珂的,曲予和葵的,凹眼姑娘和白少年的,肥和赶的追逐等等。
其中,我最喜的是他大海的描写,他的多作品中都有大海的存在,有着新的海气息,他的海是那么广神秘,是那么无私湛,仿佛一切事物都从中孕育而来。
比如《古船》就是在一片海生的故事:隋家的子在衰落的苦痛中重新追,有一种梦想般的托邦气。
是去和史的反思,是生命意的思考。
正是在些大海的描写中,我开始大海有了深深的好奇。
笔下的那群黑的、赤裸着的赶海人,勇猛的威的海老大,虔的情的守老,用海水煮出的只有葱姜的白的⋯⋯ 都是大海孕育出的无限生灵。
在他的小里写了多史和寓言,部分非常的吸引人。
我在的同,仿佛回到了孩提候,的听着故事。
你听,在天庭失的煞神老母合不甘分封到沙漠的王把平原上的珍宝一一搬走,那些蝎子蜥蜴毒蛇蜈欢迎下载2蚣制成的五毒酒多么醉人。
海里的女妖又爬了上来,下雨啊,下雪啊,她不停地歌唱,她孤极了。
旱魃了雨神的儿子,整个荒原再没有一滴水了,一身白衣的雨神不住的呼她的儿。
蜘蛛精化身老婆婆将玩了她无数子的小孩成血水,喝酒的人在大的天走到棚里和老下棋聊天。
有人赶路遇上不的黑西,那可不妙!那是遇上了“黑煞” ,后不死也差不多了⋯⋯些故事非常的生,充着神秘的史的气息。
我一个沙妖的例子:“人在沙丘之走啊走啊,有会忽然迷路。
的迷路可不比一般的黑夜迷失或山中打,而是要命的大事。
人在沙里干渴、焦,一眼就是无的白沙,有会急的去。
他不知道其是沙妖在作怪—那是一个十二分寂寞的女人,正在青春年少候,再加上美,独自待在沙原上,心里一焦躁捺,也就捉弄起行人来了。
她得全身一色,、眼睛、手指甲,随都是沙子的色。
她在行人前徘徊,索性躺下来,而在行人看来眼里都是沙子。
他走不出片沙漠,直到筋疲力尽倒下来⋯⋯沙妖并不害人,只与人笑,人昏死了,就赶上前解了衣,用一直的大乳房将其救活。
而活来的人一眼,立刻就会被眼前个美的女人迷住。
她像沙子一随和柔,百依百,果任何行人都不住温柔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 借助些神使他的小朴素中有生,而种寓言体叙事也将作者内心自然和史的思考深深的展了出来。
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的理解,他将一切自然称“野地”,真正未受染和未开的天地。
言的意体在小的思想深度上。
他有作知分子的精神探索,有反思史的勇气,他呼自然和人性,他反染和度商,他追求真善美,他在追的路上永不停止。
就像是他自己的化身,在描写自然的同更深刻的描写了一批“追者” ,他不停地行走,在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不断探,也是作一个理想主者出的呼喊。
他的笔下有英雄般的人物。
永不妥、行走在故地山川河流之的宁伽,信守情甚至精神狂的武早,默默守在古老的磨坊、着《共党宣言》的隋抱朴,永梦想古船起航的勇敢的隋不召,放弃安宁生活、成流浪的庄周⋯⋯他是在物文明和人性的不可捉摸的可怕的打下,“出走”的灵魂。
在些人身上,寄托了自己人生意的思考:人什么需要不停地追。
他的笔下有众多的女性形象,些女性都沿了中国的:女性成了弱群体的代表,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地女性加上一点。
比如《古船》中的隋含章,十九的花季却了天真活力,在那么的痛苦扎中于找到了一的反抗意,了了她一切的炳他的小中也充了流浪意和家园精神。
他写了故地家园的迁,写了故地之外的害和重返故地的安慰等等。
在他看来,流浪是了人性的真和回,是和大自然的重新合而一。
比如《家族》的后代宁伽,一生即使已到中年仍不停地找故地,他是在大山、海、林大的孩子,永也离不开自然的滋养,只有流浪能永的支撑他活着。
此外,他的言格的形成和他支持言的朴、他的生命、在自然中的体等密切相关。
之,小的言格主是朴素、明快、和。
他以平凡的文字,奇特的想象,丰富的地理史知,极的人文主情抒写了生命的原始状,于朴素中渲染了高昂的激情,即使是小,也了我意和散文的享受。
欢迎下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