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16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本单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课文的阅读,也有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还有趣味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语文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学习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口语交际活动可能是一个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激励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信,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好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趣味性的语文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散文?2.散文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进行散文阅读和欣赏?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文体,是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情、思想和生活体验的文学作品。
2.散文的特点:–自由、灵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多样。
–多以抒情、议论、叙事为主要表现形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夸张等。
3.散文的阅读和欣赏:–通过朗读和解析散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针对散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特点。
2.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讲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阅读一篇优秀的散文,分析其结构和写作手法。
–第三部分:学生分组阅读不同散文,进行感悟并展示。
3.活动设计:–小组互动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所读散文的感想,梳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
–师生互动探讨: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散文点评,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等。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
2.作业布置:–布置阅读理解题目或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散文这一文体展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散文,培养其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教学能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提高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白鹭》、《灰椋鸟》和《珍珠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兴趣较高。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较为抽象的文字描述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图片:准备与课文中所描述动物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视频: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物生活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动物生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等,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模仿动物的叫声和生活习性,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例如:“课文中的动物生活在哪里?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教案
一、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互相提改善意见,共同进步。
班内进行演讲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演讲的兴趣。
同桌交换作文尝试互评互改。
通过交流习作,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作文。
板书
二、日积月累
1、师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师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3、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
4、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同桌对读,分组比赛尝试学习是学生进步的一个阶梯,让学生在探究
不懂中学习。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如手抄报学生畅谈收获评选可以激励学生进步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七
资料搜集
1、资料分类的方法时间分类、项目分类、主题分类等不屈不挠烈士
2、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奋发图强英雄
3、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教学反思
思本节课内容既有对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又有对成语的进一步拓展掌握,另外还安排了加深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抗战英雄故事会,内容较以前难度有所增大,在课堂处理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要恰到好处。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习作会写题为“_____即景”的文章,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写出景物的变化。
重点是做到突出景物的变化,体现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语文园地学习品味优美的语句,积累诗歌。
学习制作宣传海报。
学习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通过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景物描写给自己带来的美。
通过认真观察,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三、单元课时安排21 古诗三首…………………………………………………2课时22 四季之美…………………………………………………2课时23 鸟的天堂…………………………………………………2课时24 月迹………………………………………………………1课时习作:__即景………………………………………………1课时语文园地七……………………………………………………1课时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意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领会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
2.培养鉴赏古诗时展开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点:1.分析意象,品味意境,领会诗歌主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境;《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
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材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单元总体目标】1.正确读写28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3.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4.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单元教学建议】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外引导学生看相关影视节目,查资料,访问老人,了解中国近代史。
【单元教学时间】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模版)大窝镇小学校2009年秋期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主讲人:何震 21圆明园的毁灭修改意见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
2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体会它的价值不可估量。
教学步骤一、导入。
师:去年,我们学习过课文《颐和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风景独特的古典园林。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是,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
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在153年前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
(板书课题)二、学生自学课文。
1. 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2.标出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齐读生字词,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易读错、写错的字。
2.说说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5.指名接读课文。
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放录像或幻灯片。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五、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师: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7.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
8.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9.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
六、谈感受:学习了这三段课文,你最想说什么?七、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2、大家再来欣赏一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
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读,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4.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三、学习1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理解“不可估量”4、连续两次出现“不可估量“说明什么?5、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6、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四、总结深化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五、作业布置: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21、圆明园的毁灭园林艺术的瑰宝辉煌建筑艺术的精华毁灭(爱)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22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任务、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八年。
在这八年里,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区。
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
“壮”可以组成哪些词?(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请大家认真读课文,去感受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生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三、理清脉络。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给每个部分起个标题。
板书小结: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6)顶峰歼敌第五部分(7-10)英勇跳崖四、练习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探讨。
五、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为什么?二、研读二、三部分,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
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痛歼敌人①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语段:“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地瞄准敌人射击。
”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进行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③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④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⑤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引上绝路①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
(朗读评价)②“绝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④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⑤战士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⑥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⑦朗读指导: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不畏牺牲)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①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英勇顽强)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②、(出示课件—班长砸石头的画面)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课件出示:“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与“举起一块石头”比较,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④练读4、5自然段,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部分,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2、看插图:A、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B、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齐读这句话。
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5、引读课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
这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
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2、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
板书设计:22 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英诱敌上山勇痛击敌人跳接受任务崖23*难忘的一课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