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方言区普通话培训中的声母教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刘洋2015年4月13日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10篇教师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教师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1)对于普通话,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但如何才能说好普通话,却是需要专业的学习与练习来完成的。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对与学习普通话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练习普通话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去提高。
首先,要对普通话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一种语言。
它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
其次,应该对自己的普通话的水平有一个初步的评估,明确自己不足的地方,做有针对性的计划与练习。
在课堂中的学习只是一个引导性的,课后的巩固和练习才是改正发音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说坚持就是胜利,学普通话也是这样的。
在南方,相对而言,普通话的说话群体处于弱势。
做为一个说吴方言的人,在平翘舌方面还是没有那么标准,说话的时候没有北方人的那种腔调与韵味。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听着老师提供的录音,边听边练,及时纠正自己发音有问题的地方,反复练习,然后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中,注重自己发音的准确性,也可以找一个讲话的对象,互相纠正。
除了发音的准确性,朗读也是普通话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朗读主要讲究的是它的感情以及发音的准确性,既有感情又发音准确的朗读会使听者有一种舒适的感觉,而不是磕磕绊绊或生硬的感觉。
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气息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注重把握气息的运用,即不能过于急促,也不能过于冗长。
当然,情感是需要体验与培养的,需要理解,朗读不只是技术活,更是一种美享受。
朗读是体现普通话魅力的一种特别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感受的。
作为一个教师行业的人,学好普通话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交流,同时也能在交流过程中主动纠正学生的发音。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李佳林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
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各项事业和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
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
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语言,所以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使用标准普通话是义不容辞的。
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语言习惯的影响极大,在我们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结合本地情况,教育学生学习普通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普通话与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
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二、古浪方言概况古浪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方言。
古浪方言的形成,从地域方面看,与周边地区语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关。
黄羊川以南受天祝话的影响较明显。
双塔及下四坝一带则受了武威话的影响,大靖河流域受永登话的影响较多。
这是由于历代行政建置交叉、居住靠近、地域错落穿插、居民接触广泛、交际密切等因素所致。
从历史及人口源流方面看,历代政权的更替;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历代统治者的移民屯耕,流徙实边;以及官户、客户、军户、商户的不断迁入对古浪方言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东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中的一个主要方言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这里我们将主要探讨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语音元音1.韵尾元音的发音:东北方言在韵尾元音的发音上较为独特。
尤其是在严格模仿普通话的情况下,韵尾元音会被发出来,而非省略。
例如,“说”字,普通话读音为/shuō/,而在东北方言中,韵尾元音/u/也会被发音,读作/shuǒu/。
同样,普通话的“朝气”读作/cháoqì/,而在东北方言中,会发成/cháochī/。
2.轻声元音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轻声元音的发音包括声调的变化和元音的低或轻声。
同样的音节,在普通话中可能带有不同的声调,而在东北方言中,元音的低或轻声的变化可能会对轻声造成影响。
例如,“鞋”字,在普通话中轻声读作/xié/,而在东北方言中,可能会读作/xhěi/。
3.元音的喉化:在东北方言中,声母h在元音前也会产生喉音。
例如,“好”字,在普通话中读音为/hǎo/,而在东北方言中,发音为/h a̤o/。
语音辅音1.舌尖音和舌面音:在东北方言中,舌尖音和舌面音的发音相对于普通话中较为重要。
例如,“汉语”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hàn yǔ/,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hà nŏ/,舌尖音和舌面音都更为清晰。
2.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在东北方言中,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非常常见。
例如,“桌子”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zhuō z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zhuókì/,发音中可以听到送气音和浊音的明显交替。
3.辅音音节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辅音音节的发音也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例如,“背”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bè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pei/,清晰地表现出了辅音音节的发音。
语音韵律1.语音重音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重音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与普通话不同。
关中方言区普通话声母教学的若干问题作者:曹莹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第9期陕西地区曾是历代王朝的建都之地,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中华民族以及周边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之所。
因此方言内部结构复杂,按片区划分,可以分为陕北方言、关中方言、陕南方言。
其中以西安话为代表的关中方言使用范围最广,约占60%以上,使用人口多,渗透力强,已成为陕西省境内各县域成员都能够接受的共同交际用语。
笔者结合自己在关中地区某高校从事普通话教学、普通话师资培训的经验和思考谈谈关中地区普通话声母教学的重点问题。
关中方言区学生学习普通话声母的三大误区关中方言内部结构复杂,笔者搜集的是关中方言中声母发音的主要问题和普遍性问题。
1. 平翘舌的问题平翘舌声母混淆,即舌尖中音zh、ch、sh 与舌尖前音z、c、s 不分,这是南北大多数方言区的通病,南方方言区大多没有翘舌音zh、ch、sh,只有平舌音z、c、s;东北方言又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如将一部分平舌音z、c、s 发成翘舌音zh、ch、sh。
关中方言却是将普通话读zh、ch、sh 三个声母与开口呼韵母相拼的字,一部分读成zh、ch、sh(与普通话一致),一部分读成z、c、s。
例如:zh-z 炸、眨、摘、站、找、支ch-c 茶、拆、产、迟、齿、初、查、炒sh-s 晒、山、捎、渗、生、省、师以上翘舌声母开口呼字在关中方言中声母读成平舌音z、c、s。
但是在石、烧、照、中、城,这一类翘舌声母的开口呼字中声母的读音与普通话读音一致。
另外,凡是翘舌声母zh、ch、sh 与ang 相拼的字,声母的读音与普通话保持一致。
例如:张、长、唱、上、商。
2. 舌尖中音d、t 与舌面音j、q 混淆的问题关中方言区西安东乡、咸阳东乡、长安、鄠邑、乾县、蓝田等处方言,普通话舌尖中音d、t 与齐齿呼韵母相拼时,声母容易误读为j、q,从而出现如下语音现象。
地=基天=千田=钱钉=精铁=切丢=究跌=接雕=交3. 零声母的发音偏误零声母音节是没有辅音声母开头,以元音开头的音节。
华章Magnificent Writing二○一四年第六期方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系及应用——以东北方言为例张碧莹(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外国人学习汉语目的不一,有些是为了学习标准的普通话,能与说中文的人完成基本的交流;有些则是为了顺利的在中国工作、生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且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共有七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的方言与普通话都有差别,交流时可能会让外国人一时难以理解,增加了外国人的交际难度。
而我们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针对第一部分群体。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以普通话的语言技能培训为主,但是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一定的汉语方言知识和掌握一定量的汉语方言,能够扩大学习者的交际范围,提高他们的交际适应能力,更能深刻体会不同地区的中国文化。
因此,种种,我们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必要适当引入汉语方言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东北方言;对外汉语教学;关系;应用作者简介:张碧莹(1990—),女,吉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严格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作为标准语的第二语言教学。
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与普通话并存的局面依然存在。
外国学生走出课堂后所面对的是一个现实的方言环境,接触到的是活生生的方言。
因此,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难免受到方言的影响。
1、东北方言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东北各民族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局面,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是各民族文化、习俗的活化石。
东北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满语,如肉和油变质称“哈喇”,有的东北方言还直接吸收了外来语,如称面包为“列巴”(来自俄语),等等。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
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是“我们”的误读。
典型的东北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
“干哈”是“干啥”的误读。
参加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大全(8篇) 参加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篇1第一、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二、培训班上张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他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他的学识及成长经历更是让我佩服,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三、要想说好普通话,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多学、多记、多读、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
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多听就是多听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的播音;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把握的声调及时整理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
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发音的字、词、句。
总之,这次活动的举办开阔了视野,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
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大家一齐努力,同心携手,真正把普通话说好、推广好,让普通话在我们的校园里扎根!参加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篇2一、幼儿园言语活动中发问的现状。
1、不会引导和控制的发问。
如今的幼儿老师都觉得在五大范畴的教学活动中,言语老师是最容易的,但也有老师言语活动是最难。
因而在言语活动中,发问是很重要的,对幼儿有着很深的影响,无效的发问对幼儿有着无效的引导作用,但老师往往会疏忽了这一点,在言语活动中经常依据内容进展复杂的发问,反正遏制了幼儿的发散性思想。
2、预备不敷充沛的'发问。
作为老师在教学进程中,由于成绩的提出没有充沛地思索和思索或没查找更多的材料,经常被幼儿的答复、反问弄得为难,不得不了敷衍塞责。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师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目录第一章5一、解析语言习得5第二章6第三章8第四章9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 (9)浅谈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江师学院:辜仪华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
关键词:方言语言习得意义第一章一、解析语言习得1.1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那么,为什么我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关于这个问题却要区分“习得”和“学习”,并为此而争论呢?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关于语言习得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Krashen关于“习得”与“学习”的理论上。
谈吉林方言区普通话培训中的声母教学摘要:吉林方言属于东北方言,在音系上和普通话比较接近,但在声韵调等方面均不够标准。
本文选取吉林方言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的声母作为切入点,对声母的偏误类型做以举例并提出培训意见。
关键词:吉林方言普通话培训声母
普通话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以及变调、轻声、儿化、语调等。
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一项“读单音节字词”,测查的主要内容是应试人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拼合的标准程度。
普通话是一个标准体系,它不等同于国内任何地域的方言。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一般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其中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为明显,表现也最为复杂。
各种方言的语音不仅千差万别,而且各成系统。
因此,要想学好普通话,首先必须了解本地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别。
吉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东北方言区,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
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
吉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的问题要少一些。
这些差异绝大部分是成系统的,规律性比较强,只要掌握了吉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就很容易学会。
但也有一些无规律可循的个别差异,存在于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中,这就只能下较大的气力去突破了。
吉林方言与普通话的最大差异是声母差异。
但好在吉林方言与普通话都是21个声母,而且声母的发音基本相同,只是存在一些习惯读音不够准确的问题。
主要的问题是有平翘舌音不分问题;改换r声母问题;舌面前音尖音化问题;多加n声母问题;个别字声母发生变换问题等。
1.平翘舌音不分问题
这里所说的平翘舌音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音。
z、c、s是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
zh、ch、sh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
在吉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
普通话中翘舌音比较多,而吉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
吉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部分平舌音发成翘舌音。
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是两套系统,区别是很严格的。
吉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
如:师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因此,准确区分平翘舌音是吉林人学好普通话的一个关键。
学说一种语音,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听标准发音,从声音角度直接掌握;二是借助文字符号来正音,通过对文字符号的准确识读而间接掌握。
前者不在本文的叙述之列。
这里主要叙述后者。
区分平翘舌音只要能够正确地区分平翘舌音字就可以了,正确区分平翘舌音字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在每种方法申所包含的字均在3500常用字范围之内。
(1)排除法,即记少不记多。
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字少,翘舌音字多。
在常用字范围内,平舌音字有262 个,翘舌音字有624 个,大体是3:7的比例。
在对应的两组平翘舌音字中,只要记住字数较少的一组发音,另一组的正确发音自然也就掌握了。
如z、zh 和en 相拼合的字共有15个。
只要记住z 与en 相拼只有一个“怎”字。
其余14 个字都读翘舌音就行了。
而不必去一一记忆。
再如c、ch和enɡ相拼合的字,共有16个。
只要记住“层、曾、蹭”3个字读平舌音,其余13个字尽可放心地去读翘舌音好了。
上述方法仍需一定的记忆量,但可以掌握所有的平翘舌音字,不失为一种彻底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类推法,即利用代表字类推。
在汉字构型中,形声占有很大比重,比平翘舌音字中也是如此,利用声旁的表音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记住代表字的平翘舌音来推知一批平翘舌音字。
如“卒”字读平舌音zú,以“卒”为声旁的字“翠碎醉悴粹”等可知都是平舌音字。
再如“申”为偏旁的字“伸神审婶呻绅”等可知都是翘舌音字。
由于字音的演变,有些字的声旁已经不能很好地表示字音了,但这往往并不影响该字的平翘舌属性。
还有一些字。
它们并没有共同的声旁,只是偏旁相同,也可以类推,我们不妨把这些偏旁权当声旁来看待。
上述方法可以通过记忆一少部分字来推知一大批字,有举一反三的特点;但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字不是形声字,无法利用该方法,只能单独记忆。
2.舌面音尖音化问题
舌面前部向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的,叫舌面音,普通话有3个:j q x。
3个舌面音的发音部位都是舌面的前部,共同点是发音是舌面前部贴近硬腭前部,同时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成阻阶段),在阻塞的部位后面积蓄气流(持阻阶段),突然解除阻塞时(除阻阶段),在原形成闭塞的部位之间保持适度的间隙,使气流从间隙透出而成音,不同点是发音方法的差异,j是不送气清塞擦音,即发音时没有明显的气流涌出的感觉;q是送气清塞擦音,即声门开启时明显地感觉到从肺部呼出一股较强的气流而形成;x 是清擦音,即舌前部对硬腭只是接近而不接触,也就是不构成阻塞,直接形成适度的间隙,气流从间隙摩擦通过而成声。
3.多加声母n的问题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因不用声母,故称为零声母音节。
只有-i(前)、-i(后)、ê、onɡ、en ɡ等5个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
在吉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少要一些。
普通话中e、ɑi、ɑo、ou、ɑn、en、ɑnɡ等7个开口呼零声母音节,在吉林方言区常常被加上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
4.个别字声母发生变换问题
在吉林方言中,有些音节声母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发音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所构成的个别词上。
这类字往往都是一些常用字。
吉林方言对个别字声母的改换一方面是不成
系统,另一方面是不严格对应,但也不是杂乱无章的。
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送气声母,或将送气声母发成不送气声母;也有些是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擦音声母;还有些是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
以上是在普通话培训中发现的吉林方言区声母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需要在培训时加以强调和练习,进而达到提高考生普通话水平的目的。
*此论文为吉林省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盲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