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37.40 KB
- 文档页数:3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4. 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5. 拓展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热源等。
2. 教学资源:PPT、实验指导书、参考资料等。
3. 教学环境:实验室、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存在和特点。
2. 新课: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讲解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3.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分析实验结果。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实验观察到的分子热运动数据。
2.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设计实验观察其他物质的分子热运动。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自主探究1.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通常用来量度的单位是。
2. 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
4.分子间存在和。
合作探究1一、物质的构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1.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分子?2.如果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2 (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硫酸铜溶液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明显。
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
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是物质的微观粒子运动;2.了解分子的热运动与气体性质的关系;3.掌握描述分子热运动和气体性质的相关术语和概念;4.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气体分子运动与气体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2.掌握分子热运动与气体性质的定量关系。
教学方法:概念讲解法、示例分析法、实验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教学PPT、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小黑板、笔记本电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Step 2: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20分钟)1.介绍分子的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一些具体例子,解释分子的热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Step 3:实验观察(30分钟)1.展示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分子的热运动。
2.运用实验结果,让学生能够定量地描述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和分布。
Step 4:讨论交流(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分子的热运动与气体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归纳。
2.分组展示和分享,以及相互讨论。
3.教师点评和总结。
Step 5:知识巩固(20分钟)1.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2.教师辅导和指导学生解题方法,解答学生疑惑。
Step 6: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要点。
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在实验中亲自观察并了解分子的热运动,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气体性质的关系。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共同探讨并总结归纳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和个人练习题的设计,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分析和推理,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微观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理解科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策略:通过实验和观察,结合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等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生活现象到分子热运动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讨一个既神奇又普遍的现象——分子热运动。
在座的各位,我相信都曾经感受过花香四溢的美妙,或是在晾晒衣物后,感受到它们逐渐变得干爽的过程。
但大家是否想过,这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科学奥秘呢?当我们在春天的公园里漫步,四周的花香仿佛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春天的到来。
花香为何能够飘散得如此之远?当我们晾晒衣物时,又为何会逐渐变干呢?其实,这一切都与分子热运动息息相关。
分子,作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一直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正是因为分子的这种热运动,使得花香分子能够不断地扩散到空气中,让我们在远处也能感受到那份芬芳。
同样地,当衣物被晾晒时,水分子也会因为热运动而逐渐从衣物中逃逸,使衣物逐渐变干。
通过这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
大家将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科学的奥秘。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同揭开分子热运动的神秘面纱吧!新课教学: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更深入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的运动,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和观察来间接地感受和理解它。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4. 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子动理论的实际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红墨水、热水、冰块等。
2. 教学课件:分子热运动的动画、实验视频等。
3. 参考资料:有关分子热运动的科研论文、生活实例等。
4.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候的变化,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
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冰块中的扩散速度,分析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4.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蒸馏等,讲解分子动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研究的兴趣。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分析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比冰块更容易使饮料冷却。
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子热运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子热运动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具】自制铁树、酚酞试液、氨水、红墨水、烧杯、冷水和热水、胶头滴管、粉笔、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铁树开花吗?学生回答没见过。
然后接着说“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开开眼界”,然后演示铁树开花并让学生观察。
接着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铁树为什么会开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下请学生打开课本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教学:(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让学生回顾“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学到的关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并提问学生能否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然后讲解第一自然段,从而让学生感知分子很小,且在一个物体中分子数目巨大。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分子热运动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九年级物理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介绍分子的热运动,含三个方面的知识:1物质由分子构成。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2.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将分子间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分子热运动。
2、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
3、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学习了质量、密度、物态变化等知识后,对物质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学习物质的微观构成,学会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可以从物质的构成去引入课题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教师用两个杯子分别装水、酒精、让学生进行区分。
引入课题:“分子热运动”。
二、扩散现象:1、讲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教师课件演示: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现象。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它是怎么进入到上面瓶中的?4、提问:为什么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面逐渐看不清了?5、启发:固体分子会运动到其他固体中吗?6、讲述:扩散现象7、演示: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热水和冷水,用滴管在各烧杯底部注入一滴红墨水。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扩散现象的研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通过对生活中扩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扩散现象及其表明的分子热运动。
(3)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通过宏观现象推断微观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静止的水和一杯正在沸腾的水,提问学生:“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变化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的热运动。
2、新课讲授(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教师讲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分子运动的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扩散现象实验一:气体的扩散教师在讲台上打开一瓶香水,让学生观察香水气味在教室里的扩散情况。
提问学生:“你们能闻到香水的气味吗?为什么能闻到?”引导学生思考气味扩散的原因。
实验二:液体的扩散在一个量筒中倒入一半清水,再用长颈漏斗慢慢注入一半硫酸铜溶液,观察两种液体的界面变化。
九年物理下册《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教案上,我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关于《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设计方案逐渐浮现在眼前。
一、导入课堂导入环节,我要让学生先感受一下分子运动的魅力。
我会拿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然后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墨水在水中扩散的过程。
这时,我会问他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墨水扩散了,说明分子在运动。
”二、新课导入我会简要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回顾一下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会引入新课《分子热运动》,告诉他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三、课堂探究1.分子热运动的定义我会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
然后,我会提问:“什么是分子热运动?”学生会回答:“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空间中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热运动的规律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实验过程如下:(1)准备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的热水,让学生观察热水中的茶叶分子运动情况。
(2)准备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的冷水,让学生观察冷水中的茶叶分子运动情况。
(3)让学生对比热水和冷水中的茶叶分子运动情况,分析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3.分子热运动的应用我会让学生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会提到:“分子热运动可以解释为什么热水瓶可以保温,为什么热胀冷缩等现象。
”四、课堂小结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让学生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分子热运动的定义、规律和应用。
然后,我会提问:“你们觉得分子热运动有什么意义?”学生会回答:“分子热运动是物质的基本性质,它解释了很多自然现象和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2.请列举三个分子热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3.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做好笔记。
教学设计方案到这里就结束了,我看着眼前的教案,心中充满了期待。
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在我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包括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究分子热运动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特点及其实质。
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瓶香水,在教室中打开瓶盖,让学生闻一闻香水的味道。
提问:为什么过一会儿教室里的同学都能闻到香水的味道?引出课题:分子的热运动2、新课讲授扩散现象教师演示实验: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将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分别放在两个玻璃容器中,抽去中间的隔板,观察两种气体的扩散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总结: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教师播放布朗运动的视频,介绍布朗运动的发现过程。
展示显微镜下花粉颗粒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花粉颗粒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组织学生讨论:花粉颗粒的运动是分子的运动吗?为什么?讲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分子对花粉颗粒的碰撞不平衡引起的。
强调: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教师演示实验:分别将两个盛有等量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快慢。
提问:哪个烧杯中的墨水扩散得快?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某些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解释生活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等。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分子热运动的表现形式,如扩散、扩散速率等;
3.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和运用分子扩散的概念和知识;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分子热运动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一组不同分子颜色的颜料;
2.实验材料:图表、视频等关于分子热运动的案例。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5分钟)
1.引入:通过观察一杯开水蒸发的现象提问学生:为什么开水会蒸发?
2.提示:分子热运动。
第二步:讲解(30分钟)
1.通过图表和案例,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征,如:分子是物质
的基本组成部分,分子具有热运动能力,分子的热运动具有规律性等。
2.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分子热运动
与温度、压力、体积等因素的关系。
第三步:实验演示(30分钟)
1.实验1:分子扩散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分子扩散的现象。
-实验步骤:将一小滴不同颜色的颜料放入两个试管中,将试管倒置
在烧杯中,观察颜料的扩散现象。
-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的颜料慢慢扩散,最终混合在一起。
-实验原理:颜料分子随机热运动,碰撞与扩散。
2.实验2:扩散速率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分子的扩散速率。
-实验步骤:将两个试管分别装满热水和冷水,分别加入一小滴颜料,观察颜料的扩散速率。
-实验观察:热水中颜料的扩散速率比冷水中颜料的扩散速率快。
-实验原理:分子在高温下热运动速度快,扩散速率也快。
第四步:实验设计(30分钟)
1.学生小组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分子热运动的其他表现形式,如蒸发、冷凝等。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设计方案,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设备和步骤。
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结论。
第五步:总结归纳(15分钟)
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2.教师进行点评和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子热运动的应用
和意义。
第六步:拓展(15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或浏览相关网页,探究分子热运动的更
多应用领域。
2.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和展开思考,可进行讨论或小组报告。
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要规范、安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
3.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