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710.62 KB
- 文档页数:24
第五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50分)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词语。
(7分)(1)奶奶家门前有一块cǎo pínɡ(),墙角搭着一个丝瓜架,绿叶连成一片从上面垂下来,如同绿色的pùbù()。
(2)因为没看天气预报,我今天出门穿着duǎn xiù(),冷得我瑟瑟发抖,zuǐ chún()变乌了,身体紧紧地suō zhe()。
突然我看到妈妈拿着衣服站在lóu tī()那里等我,就fā fēnɡ()似的冲了过去。
2.选择题。
(29分)(1)“抬”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同?()(3分)A.壹B.壶C.懿D.苔(2)下面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A.甘蔗谚语软棉棉B.斗蓬袖筒明晃晃C.规定监督理直气壮D.瞬间灿栏一丝不拘(3)“喧闹、凉冰冰、眉飞色舞”的反义词是()。
(3分)A.安静热乎乎愁眉苦脸B.吵闹冷冰冰眉开眼笑C.安静冷冰冰眉开眼笑D.吵闹热乎乎愁眉苦脸(4)填到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3分)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______设计的。
A.精巧B.精心C.精密D.精致(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B.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C.雨点儿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
D.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6)下面不属于农业谚语的一项是()(3分)A.六月六,看谷秀。
B.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7)如果以“球迷爸爸”为题写作文,下面不适合写进作文中的材料是()。
(3分)A.半夜还在看球B.看比赛的时候,妈妈叫他吃饭也没听见C.爸爸冒着严寒,为我送伞D.省吃俭用,只为买球赛的门票(8)选择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6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3分)1.根据语境写词语。
(4分)春天无处不在。
你看,cǎo píng()变绿了,桃树也结了苞蕾,农民挽起xiù zi(),卷起裤管,忙着栽种各种nóng zuò wù(),他们牢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yàn yǔ()。
2.[易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藤蔓.(màn)菜畦.(qí) B.痱.子(fèi)嘟囔.(nɑng)C.腥.味(xīnɡ) 耙.地(pá) D.铁锹.(qiāo)蹚.坏(tāng)3.[易错]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软棉棉瀑布B.供献苔藓C.讲座袖筒D.瓦篮壮观4.下列汉字不属于形声字的一项是()。
(2分)A.瀑B.疯C.甩D.酱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如今直∕上银河∕去B.同到∕牵牛织∕女家C.一水∕护田∕将绿绕D.两山∕排闼送青∕来6.下列哪一种色彩不是“五彩”之一?()(2分)A.赤B.白C.黄D.绿7.下面哪组关联词语不能用来连接“我们植树造林。
我们能保护水土。
”?()(2分)A.只有……才……B.如果……就……C.不但……而且……D.因为……所以……8.下列句子中,哪一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2分) A.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B.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C.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D.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9.[疑难]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星期日,妈妈为我买来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和食品。
B.经过补充,超市商品的数量和品种都增加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在每组有误的读音下画“×”,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改正。
(8分)1.苞蕾(bǎo lěi) 苔藓(tái xiǎn) 谚语(yǎn yǔ) ( )2.斗篷(dǒu pēng) 遮盖(zhē gài) 预报(yù bào) ( )3.资源(zī yuán) 慷慨(kāng gǎi) 半径(bàn jìng) ( )4.枯竭(kūxié) 毁坏(huǐhuài) 节制(jiézhì) ( )二、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B.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
C.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绣像。
D.每群大约一、二十只,不知叫什么名的鸟,转了几圈,就匆匆飞走了。
三、修改病句。
(5分)1.春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2.清晨,我走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3.林强和黄亮激烈地辩论,仍不能把他的错误改正过来。
4.英语对小华十分感兴趣。
5.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4分)1.《夏天里的生长》为了表现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成长中的“我们”作为例子,让我们感觉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
( )2.“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3.《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的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浪淘沙”是唐代的曲名。
( )4.“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实指,是说有四百八十座寺院。
( )五、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读拼音写生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或选择正确的读音。
(1)山里雾蒙蒙的,石头缝.(féng fèng)里长了很多tái xiǎn,我和妈妈正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时,突然听到弟弟rǎng道:“前面有pù bù。
(2)他一缩.脖子,咧开酱紫色的zuǐ chún,bèng出几个字:"真吓人啊!"2.照样子,写词语。
凉冰冰(ABB式):小心翼翼(ABCC式):3.在横线上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1)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着。
(2)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4)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这鲜红的国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就喜欢。
B.有一段时间我正在做有关电池的实验,想要确立我心中的疑问。
C.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已经变得高起来了。
D.夏天,万物皆在跳跃地长,蹿着高地长。
5.句子训练营。
(按要求改写句子)(1)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缩句)(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改为反问句)(3)我打开一看,是淡绿色的、透明的一件新雨衣。
(修改病句)(4)妈妈焖上米饭,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改为转述句)(5)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仿写比喻句)6.回顾课文内容,在正确的说法用“正确”表示,在不正确的说法后用“错误”表示。
(1)"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表现了"我"内心的欢喜,因为下雨了,"我"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五单元复习基础知识重点一、看拼音写词语。
xiùtǒnɡdǒu penɡsuōzhe shuǎi zhe fāfēnɡ( ) ( ) ( ) ( ) ( )zēnɡjiātái xiǎn yàn yǔpùbùdòu pénɡ( ) ( ) ( ) ( ) ( )Yàn yǔpùbùcǎo pínɡtái xiǎn dāpénɡ( ) ( ) ( ) ( ) ( )nóng yàn xiùzi jiànɡyóu zuǐchún fēnɡwán ( ) ( ) ( ) ( ) ( )二、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6分)窸窸窣.窣(sūshū) 痱.(fēi fèi)子嘟囔.(nɑnɡlɑnɡ) 瞟.(piāo piǎo)着焖.米饭(mēn mèn) 玛瑙.(nǎo nāo)三、比一比,再组词。
蹄()腐()啼()俯()陈()虹()阵()红()四、补充词语。
窸窸( )( ) 安安( )( )满满( )( ) 小心( )( )理( )气( ) 不( )不( )五、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换成四字词语。
(8分)1、海还是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十分寂静的,好像睡着了一样。
( )2、他表面上一副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的样子,实际上心虚得很。
( )3、他谨慎小心,一点儿不敢疏忽地剔除鱼刺,将鱼肉夹到奶奶碗里。
( )4、每每开会,他总是不说话,不出声地坐在一旁。
( )六、根据意思写谚语。
(4分)1. 处暑的时候如果谷子还没有出穗就没有收获的希望了,只能割下来喂老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农历六月初六到处可以看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填空参考答案课文15夏天里的成长一、给生字注音并组词棚:péng(棚架、工棚)苔:tái(苔痕、青苔)藓:xiǎn(苔藓、青藓)坪:píng(草坪、坪坝)蔗:zhè(甘蔗、蔗糖)瀑:pù(瀑布、飞瀑)增:zēng(增加、增添)缝:fèng(缝补、裂缝)谚:yàn(谚语、农谚)二、多音字蔓:wàn(瓜蔓)màn(蔓生)尽:jǐn(尽管)jìn(尽头)缝:fèng(缝隙)féng(缝补)三、近义词迅速—快速俗话—俗语飞快—飞速丰满—丰盈增加—增添尽量—尽力四、反义词迅速—迟缓丰满—干瘪飞快—缓慢增加—减少软绵绵—硬邦邦五、理解词语迅速:速度高;非常快。
苞蕾:指没有开放的花骨朵。
苔藓:植物界的一大类,植株矮小,有假根。
分为苔和藓两类,有很多种,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丰满:(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
本文把山当作人来写。
谚语: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如“风后暖,雪后寒”“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尽量: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六、句子解析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生物在夏天成长的共同特点是非常迅速,从“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
”这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
2.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这句话写“看见”“听见”了植物的生长,短短“一天”“一夜”的生长,更突出了植物长得飞快的特点。
3.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植物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才出现的“苞蕾”“鲜花”“小果实”几种生长状态浓缩在“昨天”“今天”“明天”这三个较短的时间段里,巧妙地写出了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卷(附答案)(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运用(36分)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0分)1.yàn yǔ()是人们智慧的结晶,yùn cánɡ()着许多科学道理。
2.这间老屋年久失修,wǎ piàn()上和墙壁的fènɡ xì()里长出了一些tái xiǎn()。
二、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8分)1.姐姐突然扭过头来冲.(chònɡ chōnɡ)我微笑起来,她那灿烂的笑容立刻冲.(chònɡ chōnɡ)散了我心中的忧愁。
2.尽.(jǐn jìn)管种子被深深地埋藏在地底下,但是只要春雨一召唤,它们便义无反顾地生根发芽,尽.(jǐn jìn)力地往上长。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8分)“引”:①牵引,拉。
②引导。
③离开。
④〈书〉伸着。
⑤引起,使出现。
⑥(人或事物的特点)引起爱憎等的反应。
⑦用来做证据或理由,引用。
引.人注意()穿针引.线()引.经据典()引.颈而望()四、修改病句。
(6分)1.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安全和事故就有了保障。
2.老师要求同学们必须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
3.全校所有的师生基本上都参加了“六一”晚会。
五、写出一条农谚,并说一说它的意思。
(4分)第二部分语言综合运用与文化传承(10分)六、根据意思写诗句。
(4分)1.杜甫说:“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
”原诗句是:读书破万卷, 。
写出你知道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2.“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和爱心,而不只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这句话概括来说就是: ,不在于饰貌。
写出你知道的有关孝敬父母的名言:。
七、语言运用。
(6分)一个老妇人、一个商人、一个画家、一个囚犯、一个母亲在一起讨论什么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词语读音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斗篷(dòu péng)B、缝隙(fèng xì)C、苔藓(tái xiǎn)D、衣袖(yī xiù)2、与句子“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中的“深”意思相同的词语是()A、深夜B、深刻C、深井D、意味深长3、围绕题目“闲不住的奶奶”选材,不能用来表达中心的是哪一项?()A、浇花、种菜。
B、缝补旧衣服。
C、擦门窗、拖地板。
D、整天嗑瓜子。
4、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句不同的是()A、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B、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C、清早,我同晨风一道欢迎绽放笑脸的光明。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5、围绕着“感动的泪”这个中心意思,下列材料不能用来表达中心意思的是()A、昨夜,暴风雨侵袭这座安静的小城。
翌日,走上街头的我,看见的只有一片狼藉。
当看到我最爱的花园变得泥泞不堪,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B、看到父亲佝偻的背影,蹒跚的身躯,我不禁泪流满面,但又很快抹去,怕被他看见。
C、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D、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伸出布满皱纹的双手,接过包着家乡泥土的绢布,激动地说不出一句话,只有两行清泪缓缓滑落。
6、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哪一项?()动物世界里有些动物凶猛强大,有些动物弱小无比,有的是巨兽,有的是小雀……从表面看,它们之间“水火不相容”,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它们居然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动物世界真是充满奇趣。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第五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易读错的字蔗:四点底写在广字旁内。
缝:“”下面是三横。
唇:半包围结构,竖撇要长一点儿。
篷:上下结构,竹字头要写得宽些。
酱:下面是“酉”,不要漏写里面的横。
三、一字组多词。
棚(péng):牲口棚天棚苔(tái):苔藓苔痕藓(xiǎn):苔藓坪(píng):草坪坪坝蔗(zhè):甘蔗蔗糖瀑(pù):瀑布飞瀑缝(féng):裂缝门缝谚(yàn):谚语农谚袖(xiù):袖子袖口篷(péng):帐篷斗篷缩(suō):缩小缩水疯(fēng):疯子发疯瓦(wǎ):瓦片瓦解甩(shuǎi):甩卖甩动嚷(rǎng):嚷嚷嚷闹酱(jiàng):酱油酱菜炖(dùn):炖肉炖鸡唇(chún):嘴唇唇亡齿寒蹦(bèng):蹦跳蹦高梯(tī):楼梯电梯四、多音字。
量{liàng(量力而行)liáng(测量)嚷{rǎng(叫嚷)rāng(嚷嚷)蔓{wàn(绿蔓)màn(蔓延)缝{fèng(门缝)feng(裁缝)斗{dǒu(斗篷)dòu(战斗)五、同音字和形近字。
苔(青苔) 坪(草坪) 篷(帐篷) 藓(苔藓) 宿(宿舍)台(阳台) 苹(苹果) 蓬(蓬草) 鲜(新鲜) 缩(缩小)棚(棚车) 瀑(瀑布) 蔗(蔗糖) 唇(嘴唇) 梯(梯子)绷(绷带) 暴(暴躁) 遮(遮挡) 晨(早晨) 涕(鼻涕)六、重点词语瓦蓝瓦蓝满满当当不声不响理直气壮小心翼翼软绵绵甜丝丝明晃晃厚墩墩活生生七、近义词迅速—快速本来—原来丰满—饱满不声不响—无声无息喧闹—喧嚣遮盖—遮挡央求—恳求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八、反义词迅速—迟缓增加—缩减喧闹—安静遮盖—裸露满满当当—空空如也小心翼翼—胆大妄为软绵绵—硬邦邦九、词语积累。
1.词语搭配(扁扁)的纸盒子 (明晃晃)的玻璃 (理直气壮)地打开(甜丝丝)的雨点 (戴上)雨帽 (跑进)楼门(抖开)雨衣 (奔进)厨房 (打开)电视 (推开)窗子2.特殊词语。
(1)软绵绵(ABB式):活生生白花花绿油油(2)滴答滴答(雨声的拟声词): 嗒嗒嗒类似的词语: 哗啦哗啦淅沥淅沥啪嗒啪嗒噼里啪啦(3)窸窸窣窣(AABB式): 战战兢兢类似的词语: 满满当当熙熙攘攘兢兢业业慌慌张张(4)描写夜色的词语:满天星斗类似的词语:月光如水月明星稀月白风清(5)描写说话有气势的词语:理直气壮类似的词语:慷慨陈词义正词严严词厉色(6)描写声音的词语:窸窸窣窣滴答滴筝类似的词语:叽里呱啦淅淅沥沥嘻嘻哈哈(7)量词:一块白石头一件新雨衣一层玻璃(8)动词:裁着鼓点跑到宙前挺着脖子甩着袖子(9)修辞词:用力地长扁扁的纸盒子厚墩墩的云彩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1)“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镝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縞。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路面比作玻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马路的洁净。
(2)“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滴比作珍珠玛瑙,生动形地写出了雨后景色的美丽。
2.拟人句(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杨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见起风时的高兴心情。
(2)“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雨点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心中的盼望实现后的喜悦心情。
3.夸张句“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锌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感受到下而时狂喜的心情。
4.精彩句(1)“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写出了夏天万物生长的景象。
(2)“我走在街上,甩看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我”对雨衣的极废喜爱之情。
5.哲理句(1)“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这句话引用俗语,来说明夏天与世间万物生长的关系的密切。
(2)“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
”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这句话引用农谚,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夏天与生物生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这句话写明白的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尽量地长身体、长知识,努力地锻炼和学习。
十一、课文回顾。
1.《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分别从动植物、山河大地、人三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2.围绕中心意思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
从动植物、事物、人物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围绕中心意思写。
每一个自然段也是围绕中心意思选材的。
3.《盼》本文作者是铁凝。
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的经过,围绕“盼”,依次写了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三件事。
其中,“盼穿雨衣”写得最详细,具体包括放学下雨、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后看景这几个小事件。
因为它们能体现课文中心意思,所以写得详细、生动。
表达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及对亲近自然的渴望。
4.《盼》一文中“我”的感情变化的过程:(1)“我”得到雨衣盼变天时的心情是急切的;(2)当看到天下起雨时,“我”的心情是兴奋的;(3)“我”盼望穿上雨衣外出的心情是迫切的;(4)“我”穿上雨衣时的心情是兴奋与喜悦的。
十二、背诵月累1.农谚积累(1)六月六,看谷秀。
(2)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2.拓展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东虹日头西虹雨。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十四、素养与能力①《夏天里的成长》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具体写了哪些动植物来体现中心意思。
②《盼》先整体感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看看作者选取的事例有哪些,找出课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分析其作用,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第16课:《夏天里的成长》1.课题解读本文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
2.课文重点解读(1)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理解: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起引领全文的作用,以“迅速生长”点明夏天万物成长的特征。
(2)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理解:这句话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入手,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突出植物在夏天里的生长速度之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理解:将夏天里因草木的快速生长而变化着的山当成人来写,富有生命力。
从“丰满”一词可以体会出:在作者的眼中,夏天里的山具有体态匀称、富有韵味的特点,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4)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理解:引用俗语,形象地说明了炎热的夏天有利于万物的生长。
(5)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理解:对于人来说,“时候”和“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机,也就是青少年时期。
这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题:人要抓住时机,努力成长。
3.问题探究(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课文用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统领全文。
第2~4自然段围绕中心句从植物、动物等有生命的事物写到没有生命的山河大地等事物,再写到人的成长,万事万物尽在其中,层层递进,突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选材贴切,构思巧妙,结构清晰。
(2)第2自然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
读一读,说说写到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瓜藤、竹子、高粱、苞蕾、苔藓、草、蔬菜等植物,以及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动物。
通过描写这些动植物在夏天的快速生长,突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
4.课外拓展(1)与夏天有关的经典诗词名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唐·高骈《山亭夏日》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2)列举两个围绕中心句展开习作的片段,体会中心句的用法。
超市里真热闹。
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
男女老少都在精心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
看,一位售货员正在热情地为一位老奶奶介绍最新上市的按摩器。
“你看,这产品…”老奶奶则边听边试按摩器的功能。
几个小学生在学习用品区里东瞧西望,看见中意的就跑去央求爸爸妈妈买。
食品区永远是孩子的乐园。
瞧,一个孩子正拿着想买的食品对妈妈撒娇:“不嘛,不嘛,我要买!”而在日用品区,一个年轻的姐姐正坐在柜台前试化妆品,售货员则在一旁热情地介绍它的功效。
雨下得真大。
豆大的雨点打在窗前、瓦上、地上,天地顷刻间挂起了一片珠帘。
街上的行人匆匆忙忙往家里赶。
街边的小贩一边收拾着自己的货物,一边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
风、闪电和雷也来凑热闹。
风呼呼地咆哮着,路旁的小树弯着纤细的腰肢,就快要被刮断了。
闪电在天边跳着舞,雷声大作,“轰轰”把摇篮里的宝宝给吓哭了。
雨点毫不留情地把窗户打得噼啪作响,似乎要把它打碎。
屋里的小狗吓得汪汪乱叫,想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
雨水汇成了一条小溪,不停地冲刷着柏油路。
第17课:《盼》1.课题解读本文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
2.课文重点理解(1)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理解:这是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