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版小学数学一上十几减7、6
- 格式:ppt
- 大小:928.50 KB
- 文档页数:9
(3)学生先自己做,然后再汇报。
13-6=7
13-7=6
(4)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计算,并用算式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示出来,再讲给小组成员听。
(5)全班汇报。
破十法: 13-7=6,
想:10-7=3,3+3=6;
平十法:想:13-3=10
10-4=6
想加算减:想:6+7=13
13-7=6
13-6=7同上面的方法一样。
三、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1. 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
(1)学生说图意
(2)学生列算式。
14-6=8 14-8=6
15-7=8 15-8=7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感受“想加算减法”简洁性。
3. 完成做一做第3题。
汇报答案,全班共同订正。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计算方法,在运用这些计算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题列式解答吗?
(4)组织学生把自己的算法跟小组成员说一说,或者用算式表达出来。
(5)听取学生的汇报,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三、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1. 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
(1)你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2)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做一做第2题。
边算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3. 完成做一做第3题。
引导学生交流,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1、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第2、3题。
《十几减7、6》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4页例3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3通过“学生观鱼图",从不同角度引出13—7、13—6两个算式,教学十几减7、6。
教材中呈现了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的过程,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只不过“破十法”不再呈现直观图,而是让学生以已有的操作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想加算减法”则利用前面一图三式(四式)中的直观图,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用一个加法算式能完成两道减法算式的计算,体现了“想加算减法”的方便、快捷,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6.2、技能目标: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6。
教学难点:亲历探究过程,理解“十几减7、6"的算理算法。
突破重难点设想:通过自主尝试、小组讨论、课件、投影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小黑板【教学过程】二、互动解疑探究活动(一):自主探究13—7=要知道黑金鱼有几条,怎样列式呢?为什么?1、独立算法,合作探索。
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7=6(条)你是怎么计算出13—7的?能将自己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组内交流2、借助算式,交流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