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78.60 KB
- 文档页数:3
现物医学biometLcnj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0NO23DECL2020・4483・doi:10.13241/ki.pmb.2020.23.018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王玉华佟士骅张洁函鲁成居海宁庄少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200137)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成功实施PCI的62例老年AMI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
对照组按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结合根据6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6MWT)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院内、院外心脏康复干预、心理干预及随访,为期6个月。
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心理状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康复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x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各心功能指标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片0.05)。
研究组康复后6个月LVEF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康复后6个月,两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各项目中除敌对、偏执外,其余项目评分均显降低,且研究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片0.0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研究题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索并优化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速度。
通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收集相关的临床数据,并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最终得出一套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第一部分:研究问题及背景1.1 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并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速度。
1.2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突发胸闷、疼痛,甚至心脏骤停。
虽然目前介入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对于心肌梗死后的早期康复护理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目前的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和合理的运动等。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怎样提供恰当的心理支持以及何种类型、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最佳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数据分析,探索并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速度。
第二部分:研究方案方法2.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收集相关的临床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2.2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8-75岁之间,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符合诊断标准。
2.3 数据采集通过医院病历、问卷调查和生物学指标等多种方式,收集相关的临床数据。
其中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程特点、治疗方案和效果、康复护理措施等。
2.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程特点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119·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临床护理/Clinical Nursing2022年第6卷第2期2022 Vol.6 No.2
2012, 45(3): 154-157.[6] 王娜, 赵荣生, 孙路路. 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用药分析及其临床路径用药推荐[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2): 44-47.[7] 徐海, 缪卫红, 管学能, 等. 依达拉奉辅助治疗脑梗死对血管内
皮功能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18, 42(11): 1356-1358.[8] 钱晶. 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
疗效及预后[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14): 2355-2356.[9] 翟海燕. 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卒中早期患者的作用效果
及对NIHSS评分CRP水平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7, 23(7):
1083-1086.[10] 伞建超, 吕政. 综合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5): 144-147.[11] 刘悦, 王力, 王超, 等.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急
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和脑血流指标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 21(20): 3871-3875.[12] 贺琦, 米晓斌, 王发荣. 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急性脑
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 44-47.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早期康复护理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刘华英,刘秀玲(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 白I(cTnI)、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且术前3 d对照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硝酸脂类和速尿类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治疗3 d,且两组均于PCI术后24 h开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均护理至出院。比较PCI术后7 d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PCI术后7 d心功能指标,治疗前、PCI术后3 d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及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7 d,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PCI术后7 d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PCI术后7 d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PCI术后3 d两组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CI术后,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减轻心肌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运动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一个严重类型,该病起病急,病死率与致残率高。
传统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方案是卧床1w,有研究表明:无严重并发症的AMI患者如果行早期康复训练(48h),可以减少长期卧床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率等。
本文简要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预后的影响,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得出简单的结论。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并发症;康复训练;预后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卧床时间越长效果越好,长期绝对卧床休息可以减少心脏合并症的发生,对预防再梗死、猝死或复发等疾病都有很大的作用。
然而,循证医学认为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对其预后有积极影响。
目前来说,国际上许多研究已经认定经过适当选择的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是安全的,并无增加心脏合并症的风险。
反之对缓解长期卧床导致的失调现象有所缓解,并在缩短住院时间、早日回归社会、恢复社会功能、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方面有显著的改善作用[1]。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AMI的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数量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属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严重类型。
其临床症状与梗死的部位、大小、侧支循环等情况密切相关。
1.1先兆5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
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因不明显。
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
1.2疼痛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尤其是晨运和排便时。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3-12T06:18:53.46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1月11期作者:吴景华[导读]吴景华(平乐县中医医院;广西桂林542400)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在近年来发病几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患者可出现胸骨后剧烈疼痛现象,疼痛时间较长,利用药物和休息后也很难缓解症状,其并发症较多,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一旦处理不及时,极易造成患者死亡。
对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之外,更要注重后期护理,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近年来,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理念开始被运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有利于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但由于该理念起源于国外,进入我国时间较短,为促进其广泛运用,本文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来更好的促进其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研究进展引言: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或者急性缺氧和缺血而引发的心肌功能性坏死,可导致心力衰竭和心率失常,对患者可造成极大的生命健康威胁。
尤其是在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急性心肌梗死更为高发。
在过去,急性心肌梗死高发于老年群体,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出现较大问题,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上也取得较大进展,在护理水平上也有所提高,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开始被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本文分析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理论基础,指出实施早期心脏运动康复护理对象,并分析其具体实施流程以及护理效果,以期推动其推广应用。
1.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理论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理论最初起源于美国,从相关心脏康复标准的基础上分析,心脏康复包括的流程和评价标准较多,除医学判定康复之外,还包括了危险行为干预、危险因素校正以及处方运动等。
坐式八段锦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张倩;周彤;黄娟;王宇;张娜娜【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40)6【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坐式八段锦对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
方法 90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
患者PCI术后均依据改良七步法进行心脏康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指导患者参照“坐式八段锦”动作要领进行康复训练。
使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心功能,出院当日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评估患者活动能力,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患者PCI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时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组术后CO、LVEDV、LVEF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 及术后6个月时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坐式八段锦可促进AMI 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提高其术后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24-26)【作者】张倩;周彤;黄娟;王宇;张娜娜【作者单位】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相关文献】1.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3.家属参与式个案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4.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5.八段锦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 PCI 术后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AMI 起病急,病情重,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引起患者死亡。
近年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人术(PCI),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
急诊PTCA加支架术,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其血液灌流,抢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成功率达90%以上。
本文对2010年7月到2012年5月本病区收治60咧急性心梗发病6 h 内,无手术禁忌症的病人实行了急诊PTCA手术,均恢复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自2010 年7 月至2012 年5 月,我院急诊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 h内,无手术禁忌症并有经济条件做PTCA勺60名患者,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37〜78岁。
其中1例72岁男患,来诊时已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后,急诊植入支架1 枚,现已出院,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术后护理2.1 术后由护士在电除颤器监护下护送患者回病房,嘱其绝对卧床休息,有效的氧疗可提高病人血氧饱和度,挽救低氧的心肌细胞,以利于改善症状,所以术后48-72h 应常规鼻导管输氧2-4L/min 。
为使造影剂尽快排出,并减少术后低血糖及拔管综合症的发生,应鼓励病人大量饮水,给低脂低盐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饱餐,保证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
可静脉补充0.9%NS 500 ml,观察尿量。
PTCA及支架术后,都带外鞘管回病房,要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
术后 4 h〜6h可拔除动脉外鞘管。
拔除动脉鞘管前,准备好急救药品和用物。
拔管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5—30 min,加压包扎,1.5 kg 沙袋压迫6 h , 严密观察砂袋、纱布绷带有无移位、渗血,保持局部清洁无菌。
穿侧肢体平卧制动24 h,必要时抬高床头,一般为15C,但不能>30C。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m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Jan,24(1) ・9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梁 欣,何翠竹,杨 蓉,梁昌昌,苏 斐,张 涛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对患者心功能、并发症、术后活动和自 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后康复 指导,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心功能、并发症、生活自理能力指数、术后生活状 态、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心功能、心肌再梗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病 死率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实验组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生活状态好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 预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的疗效和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关键词] 早期康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5.01.037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病死 率高,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AMI使患者的心脏无论从形态 上还是从功能上都会产生明显的损害,甚至导致死亡,且AMI 后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发生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还会 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青年人群心肌梗死患病率为1.4%~ 8.5%E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最积极的治疗 措施,它具有危险小、手术简单,效果肯定的优点。急诊介入 治疗较药物治疗疗效可靠、直接、迅速、理想,可取得立竿见影 的效果,已成为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是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对于 胸痛12 h以内AMI患者积极开展急诊PCI以来,对病变心肌 直接再灌注可取得良好的再通效果,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而 早期康复对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能 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可以增加其运动负荷、降低其并发症风 险 ,能缩短急诊介入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费用 支出,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活状态和出院时 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与远期预后,提 高临床治疗疗效。本研究对我院5O例AMI患者急诊介入术 后进行了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I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一l0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 发病12 h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均 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脏瓣膜病、 心肌病、肺心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血压低于90/60 mmHg(1 mmHg=0.133 kPa)等患者。人院后据病情给予抗凝、抗血小 板、硝酸酯类、调脂及B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其中男34例,女 [基金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30472)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5)01—0093—03 16例;年龄(62.7±7.3)岁,起病至就诊时间(8.5±2.29)h。 将患者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5例,男18例,女7 例;对照组25例,男l6例,女9例。2组年龄、性别、既往高血 压史、糖尿病史、梗死后用药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 关血管及介入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等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2组均给予常规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 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活动指导。 1.2.1术前指导①心理护理。患者明确诊断后,尤其是年 轻患者,由于疾病的突然性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会产生恐惧 心理;高昂的介入费用、手术的风险、预后以及可能发生的并 发症都可能产生焦虑等各种的心理状态。因此首先要向患者 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及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 虑与疑问,帮助患者减轻紧张、恐惧心理。做好人院宣教,态 度和蔼,语言要通俗易懂,以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家属也要给 予心理支持,缓解其心理负担,以树立患者的信心,配合介入 手术治疗。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心肌耗氧量,避免急性心肌梗 死的加剧。②术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家属探视,密切 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的变化。饮食应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的 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做好术前各项准备。 1.2.2术后指导①常规术后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穿刺部位给予弹力加压包扎,需要严密观察其有无出血、动脉 搏动情况、皮肤的颜色、温度及肢体的肿胀程度和疼痛等情 况。嘱患者多饮水,4 h内排尿达到800 mL以上,以促进造影 剂从肾脏排泄,避免肾脏的损害 。②实验组的早期康复活 动指导。第1天绝对卧床休息,主动改变体位;第2天可在床 上活动,30 min/次;第3天可以扶患者下床到床边活动,30 min/次;第4天开始在室内散步活动50 m,每天2~3次;第5 天室外活动家属陪伴走廊散步步行100 m,每天2~3次;第6 ・9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Jan,24(1) 天可逐步增加步行距离或活动量;第7天基本正常活动,进行 出院前准备。③对照组的活动指导。第1天绝对卧床休息, 被动改变体位;第2天绝对卧床休息,主动改变体位;第3天 被动坐位,自己进食;第4天主动坐位10 min,1—2次/d;第5 天床边坐起,床边便器;第6天床边步行2圈,1~2次/d;第7 天室内步行50In,1~2次/d;第8天走廊步行100m,1—3次/ d,上厕所;第9天步行200~300 nl,1~3次/d;第1O天步行 500 m,1~3次/d,基本正常活动,进行出院前准备。 1.2.3 出院宣教①饮食指导。宜进低盐低脂、清淡、低胆 固醇饮食,量约七至八成饱,避免暴饮暴食。多食含粗纤维食 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②活动指导。避免 劳累、情绪激动和刺激性的运动,适合散步,打太极拳等。③ 药物指导。坚持长期终身服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注 意事项,定期来院复查,监测生化指标。若出现疼痛加重或舌 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不缓解时,要及时就医。 1.3观察指标 1.3.1左心功能检测对比观察2组患者主观感受,所有观 察对象分别于冠脉介入治疗后第7天由固定的经验丰富的心 脏超声专科医生操作,采用美国GE・VIVID7型超声心动仪, 探头频率为1.7—3.4 MHz,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 舒张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及有无室壁瘤的发生, 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介入治 疗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LEVF≥50%为正常。 1.3.2心肌酶学、超敏c反应蛋白及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的检测 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 前和治疗后抽取静脉血对心肌酶学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指 标进行比较。观察PCI术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心 电图sT—T的变化。记录相关并发症。 1.3.3患者术后活动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定术后活动 状态采用卡氏行为状态评分(KPS)评定,根据患者的体力状 况、能否进行正常活动、有无症状和体征及生活是否需要他人 照料进行评分。该量表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健康状况恢 复越好,得分越低,健康状况恢复越差。出院时的生活自理能 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该量表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 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60分以上为轻度功能障碍,生活基本 自理;40~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需要协助;20~39 分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为完全残疾,生 活完全依赖 J。 1.3.4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除支架费用外) 对2组患者 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支出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4-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 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2组心肌酶和心脏功能指标比较2组心绞痛症状、动 态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学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l。 2.2 2组并发症比较2组心肌再梗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表1 2组心肌酶和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坠积性 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其他指标比较2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术后生活状态、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观察指标比较(贾4-s)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Jp<0.05。
3讨 论 针对AMI患者住院患者群体进行的治疗、康复护理,对 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指导,积极干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促进患 者早日康复,更好地重返社会角色,有效地缩短治疗时间,减 轻患者的家庭负担,尽量能够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使患者得 到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让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健康问 题,制定护理计划及目标,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康复、 护理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患者自我保 健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形成主动参与治疗和主 动康复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心脏康复治疗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重要 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实质上是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长期、连 续、综合的二级预防,降低患者冠脉血管的再狭窄、再梗死以 及病死率,显著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心脏的功 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强度。在患者住院期间教育患者改 变其原来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子、进行疾病的 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坚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小幅度活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