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334.00 KB
- 文档页数:2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病症,发生时间短暂,病情危重,需要快速、准确的急诊服务。
为了提供高效、安全的紧急救治,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流程和规范。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的一般流程和规范。
一、急诊服务流程:1.病情初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等症状。
急诊医生应立即进行初步判断,确认是否为AMI,并对病情进行评估。
2.紧急召集医疗团队:一旦确认为AMI,急诊医生应立即召集相应的医疗团队,包括心脏科医生、护士、急诊技师等。
3.快速诊断:急诊医生应尽快进行急诊心电图(ECG)检查,以确定心肌梗死的类型和位置。
同时,还应进行血液检查,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 或肌钙蛋白T的测定。
4.同步治疗:一旦急诊心电图确诊为AMI,医疗团队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包括给予氧气、解痉、镇痛等。
如果出现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电除颤。
5.快速转运:AMI患者需要迅速转运至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进行血管通路重建。
转运过程中,患者应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6.院前指导:急诊医生要给予家属和患者合理、科学的院前指导,包括告知患者病情严重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等,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二、急诊服务规范:1.10分钟内进行初步判断:急诊医生应在病人到达急诊室后的10分钟内,尽快进行初步判断,识别可能的AMI病例。
2.15分钟内采集ECG:在病人病情初步判断为AMI后的15分钟内,最好能进行急诊心电图检查(ECG),以尽快确定AMI类型和位置。
3.30分钟内采样:为尽早进行AMI诊断,要求在急诊心电图确定为AMI后的30分钟内进行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的检测。
4.60分钟内转运:将AMI患者迅速转运至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进行血管通路重建,最好在发病后60分钟内完成转运。
5.门到球计时:根据国际标准,要求门到球(即急诊室到冠脉介入手术室)的时间在90分钟以内。
急性心肌梗死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事件,需要快速的急诊服务流程。
以下是一份标准的服务流程:
5分钟内:
当有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来到急诊室时,一名护士会进行
1级分诊并将患者送入抢救室。
10分钟内:
在抢救室,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吸氧、接受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道。
同时,首诊医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
抽血检查心肌标志物、电解质、肾功能、凝时,并完成18导联心电图检查。
如果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
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将被判断为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这时,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呼吸心内科会诊。
20分钟内:
心内科会诊医师会到位,判断是否有再灌注指征和相关禁忌症。
如果没有禁忌症,患者需要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
氢氯吡格雷300mg、辛伐他汀40mg,并根据病情情况决定适当应用硝酸甘油或吗啡等。
30分钟内:
如果患者的家属同意手术,急诊PCI将被启动。
如果家属不同意或有手术禁忌症,急诊溶栓治疗将被启动。
如果患者的体征稳定,首诊医师会通知导管室的值班人员,并由心内科会诊医师决定是否启动溶栓治疗。
同时,急诊科会安排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收住手续,并负责将患者送入急诊重症监护室。
如果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将被收住心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要求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迅速进行治疗。
为了提高AMI患者的抢救率和生存率,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以及相关要求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是AMI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要求规范的详细介绍。
一、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入院前准备(1)医院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AMI症状的认知和急救意识,鼓励患者及家属在发现AMI症状时立即就诊。
(2)医院应设置专门的AMI绿色通道,并进行明显标识和宣传,便于患者及家属快速识别。
(3)医院应建立科学的预约挂号系统,确保AMI病人可以尽快获得救治。
2.患者到达医院后的就诊流程(1)院内急诊科在AMI病人抵达时,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分类,重症病人应优先处理。
(2)医生要快速获取患者ANA、DNI等信息,判断是否为AMI病人,并及时安排心电图、心肌酶谱及相关检查。
(3)根据AMI病人的病情,医生应协调心内科、心外科、血管介入科等相关科室,迅速进行诊治。
(4)在就诊过程中,医生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解答其疑虑,并告知医疗队伍的工作进展。
3.快速治疗流程(1)医生要迅速评估AMI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确定治疗策略。
(2)对于适应介入治疗的AMI病人,医生应尽快安排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介入治疗。
(3)对于无法立即获得介入治疗的AMI病人,医生应迅速进行溶栓治疗,以尽快恢复心肌血流。
(4)治疗过程中,医生要加强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病人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患者出院后的管理(1)患者在出院后,医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药物使用、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等,以避免二次心肌梗死的发生。
(2)医院要建立患者随访系统,定期进行AMI患者的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二、绿色通道急诊服务要求规范1.医院设施方面(1)医院应拥有先进的急诊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肌酶谱检测设备、冠状动脉造影室等,以满足AMI病人的诊疗需求。
急诊科六大病种急诊科六大病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创伤、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科医生对送达的急性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的患者,应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其危险度作出评估,并确定即刻处理方针。
急诊科对疑诊AMI 患者的诊断程序急诊科对疑诊AMI 的患者应争取在10 min 内完成临床检查,描记18导联心电图(常规12导联加V7 ~V9、V3R~ V5R )并进行分析,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在就诊后30 min 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0 min 内开始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l ( A )。
(二)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 I患者的筛查询问缺血性胸痛史和描记心电图是急诊科医生迅速筛查心肌缺血和AM I的主要方法。
1.缺血性胸痛史: AMI 疼痛通常在胸骨后或左戈)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
疼痛有常持续20 min 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无晕等。
应注意非典型疼痛部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其他不典型表现,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而老年分人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
要与急性肺动脉栓塞、志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及急性胸膜炎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
2.迅速评价初始18导联心电图:应在10 min 内完成。
18导联心电图是急诊科诊断的关键。
缺血性胸痛患者心电图ST 段抬高对诊断AMI 的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46%。
患者初始的18导联心电图可用以确定即刻处理方针。
急性呼吸衰竭根据病史,缺氧或伴有高碳酸血症的上述临床表现结合有关体征,诊断并不难。
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RF 的性质及其程度。
(1)动脉血PaCO 2水平直接反映肺泡通气量的变化,一般不受吸入氧浓度的影响,PaCO 2显著增高往往是需要机械辅助通气的指征。
在判断呼吸衰竭患者代谢性和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方面,血pH 和PaCO2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服务流程
1.胸痛患者来院,急诊检诊分诊护士立即接待病人,测量生命体征,通知急诊医生。
2.立即送入抢救室,5分钟内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清理呼吸道,抽血行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血气分析、凝血四项等检查,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必要时呼吸机支持。
3.患者来院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常规行十二导联心电图,疑有下、后壁心梗者行十八导联心电图,并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复查。
4.明确诊断后立即予以嚼服阿司匹林300mg和(或)氯吡格雷300mg。
5.立即请心血管内科急会诊,会诊医师在10分钟内到达并协助抢救。
6.有溶栓指征者立即予以静脉溶栓,在患者来院30分钟内进行。
7.做好医患沟通,及时签署病危通知单。
8.需行PCI者,及时通知心内科做好准备,在90分钟内进行PCI 治疗。
9.需住院者联系好心内科床位,做好转运前风险评估和谈话,做好转运准备,医护人员护送至心内科监护室。
10.危重患者按照“先抢救,后付费”原则。
若遇特殊情况,正常上班时间报告医务部医务办,非正常上班时间报告总值班。
若需紧
急手术或PCI患者,由医务科或总值班电话通知住院部办理入院手续。
11.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生时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服务至关重要,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处理。
下面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的流程。
1.患者就诊患者出现胸痛等心脏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就近的医院急诊科就诊。
医院急诊科应当配备有急诊医生和相关设备,以便进行必要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2.初始评估和监护急诊科医生应当立即对患者进行初始评估和监护。
这包括记录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和体温)。
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电图(ECG)检查以确立诊断。
3.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心肌梗死,需要进行血液检测以确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的水平。
如果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可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4.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一旦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给予急性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药物以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支持性治疗,包括给予吗啡减轻疼痛、给予氧气、监测生命体征等;-进行急诊心导管室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通过导管取出血栓并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扩大血管通路。
5.监护和观察治疗措施实施后,需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观察。
这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血液标志物的水平,以及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改善。
在观察期间,患者需要留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
6.康复与预防-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给予抗心衰治疗,以保护心脏功能;-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以维持正常心律;-给予规范的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运动、戒烟等。
总结起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主要包括患者就诊、初始评估和监护、确定诊断、采取紧急治疗措施、监护和观察,以及康复与预防。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在院前急救或自行前往医院的患者,都需要拨打急救电话。
接到电话后,救护车会立即接来患者。
接诊挂号的护士会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观察患者的神志。
接着,护士会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会立即接诊病人,进行查体和完善检查。
对于轻症患者,可以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如果病情好转,则可以离院。
如果留观期间病情加重,则需要住院或手术。
对于危重症患者,需要立即进入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等治疗。
医师会全程陪同患者,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住院、手术或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在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超声检查从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
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在急诊室初步判断病情后,危重患者需要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初步抢救治疗,包括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一、概念:绿色通道是一项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提供一切方便的医疗服务,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AMI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AMI患者在可救治的“时间窗”内及时得到救治。
二、特点:⒈心血管病医生24小时“全天候”应诊。
⒉各项检查立即进行。
⒊不必预交全部费用,先救命后补交费。
⒋将病人直接从急诊室送入抢救现场——心导管室或重症监护室。
⒌先开通血管,后补办其它手续。
⒍ 120、急诊科和心内科协同作战。
三、为什么要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AMI常于凌晨突然发病,半数以上病人发病前无任何先兆,半数左右的病人没有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尽管AMI是如上所述的死亡风险极高的危重疾病,但如诊治及时,它是一个可救治性疾病。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如果可在发病后1小时救治成功,可能避免心肌坏死,每治疗1000例病人,比传统治疗减少50例死亡,如距起病2~6小时治疗,锐减至只减少30例死亡,6~12小时减少20例死亡,12小时以后治疗的效果已与传统治疗无显著差别。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尽快、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完全闭塞血管,导致对其供血心肌的血供中断,是心肌梗死的原因。
从血管闭塞至心肌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需要一定时间。
如能抢在心肌坏死之前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便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
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经静脉给予溶栓药物,另一种是介入治疗,用顶端带有球囊的导管,扩开狭窄的病变,必要时放置金属支架,“杀出一条血路”,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
目前的医疗体制与管理模式,使AMI的可救治性难以实现。
主要的问题是:⒈急诊接诊医生是各科轮转医生,不是心血管专科医生,可能延迟AMI的诊断及鉴别诊断;⒉急诊科与心内科不协调,两者之间的“扯皮”可丢失“战机”;⒊“先收费,后治疗”的“规矩”使及早救治毫无希望;⒋病人先到监护室,问诊、查体、取血、写病历,再联系心导管室,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⒌心内科与放射科的协调,也常存在问题;⒍心外科不能满足急诊病人手术的需要;⒎病人入院前转送时间的延迟。
关于制定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急诊服务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保障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及其它急危重症患者获得连贯性救治、最大限度减少诊疗以外因素对救治的影响,积极为患者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安全的诊疗服务,根据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XXXX版)”现制定本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组长:
成员:
秘书:
二、相关制度
1.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包括如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危重孕产妇、严重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等;前述病种由各专科规范抢救小组名单、服务流程、诊疗制度等(见附件);
2.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患者享受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2013版)”,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科室应给予积极抢救、优先检查,提供全程服务;
3.急诊科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24小时接诊制;由急诊科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患者是否符合本制度规定病种,并在相关检查申请单或住院证上加盖“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章”;
4.加盖“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章”的患者,各相关科室必须简化手续,优先提供救治、检查,各科室间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5.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患者处置结束后,由护工等协助患者或其家属完成缴费;如遇欠费、“三无”患者等特殊情况,汇报医务科(日间)或行政总值班(夜间);
6.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所在科室每日预留1~2张床位备此类患者收治;
7.在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患者处置过程中,对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和科室,按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处罚、责任追究。
三、流程图。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及规范如下:
立即停止活动、躺下。
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可能会出现胸痛剧烈、冒汗等。
患者一定要立即停下活动,躺下休息,可将患者平趟在床上或硬地板上,同时打开窗户,保证空气流通。
口服药物。
患者躺好后,如果携带有急救药的,可以让患者及时服药,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
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如果患者的呼吸突然停止或心跳骤停,家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可以拳击心前区进行心肺复苏,帮助患者恢复心跳。
如果无效,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服务流程和规范包括急诊就诊、120急救和他院转来的可疑缺血性胸痛。
急诊科在1分钟内进行病情检诊、分诊、登记分类和分级,然后进行紧急评估,包括检查是否有气道阻塞、呼吸异常、有无脉搏和神志是否清楚等。
对于气道阻塞或呼吸异常,需要清除呼吸道异物并保持气道通畅。
如果没有呼吸和脉搏,则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
如果情况稳定,需要进行快速评估,包括高吸氧、完成12导联心电图、阿司匹林300mg嚼服、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无效5-20ug/min等。
在10分钟内,需要回顾初次的12导联心电图,根据情况进行辅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他汀类等。
如果是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需要进行溶栓治疗。
如果胸痛发作时间≤12小时,入院溶栓针剂至血管的时间≤30分钟,需要收住监护室进行危险分层。
如果情况进展为高中危,需要进行心绞痛或肌钙蛋白的检测。
如果没有心肌梗死或缺血证据,可以出院。
对于LBBB,需要进行辅助治疗药物。
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每次10-30毫克,每日3-4次或缓慢静脉注射1-3毫克;美托洛尔每日6.25-25毫克,分3次服用。
普通肝素每次60微克/千克静脉注射,后续每小时静脉滴注12微克/(千克·小时);低分子肝素每次皮下注射3000-5000单位,每日两次。
___拮抗剂:阿昔单抗每次0.25毫克/千克静脉推注,继以每小时10微克/(千克·小时)静脉滴注12小时;替___每次10微克/千克静脉推注,继以每小时0.15微克/(千克·小时)持续48小时。
ACEI/ARB:卡托普利每日6.25毫克,分3次服用;氯沙坦每日50-100毫克,每日一次;___每日150-300毫克,每日一次。
他汀类:洛伐他汀每日20-40毫克,每晚一次;普伐他汀每日10-20毫克,每晚一次;辛伐他汀每日20-40毫克,每晚一次。
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急诊医学科二〇一三年十二月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为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密切科间写作,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依据“2013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
重点病中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休克、急性中毒八种。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急诊患者(自行来院或120急救送来的患者) 门诊导诊员立即主动提供平车或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一、急性创伤急诊服务流程三、急性心衰的急诊服务流程2117 溶栓治疗入院溶栓针剂至血管的时间≤30分钟收住监护室进行危险分层,高危:顽固性缺血性胸痛反复或继续ST段抬高室性心动过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左心衰竭征象(如气紧、咯血、肺啰收住急诊或者监护病房:连续心肌标志物检测反复查心电图,持续ST段监护精神应急评估诊断性冠脉造影LBBB:左房室束支传导阻滞辅助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10~30mg/次,3~4次/日或1~3mg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6.25~25mg Tid氯吡格雷:首剂300mg,此后75mg/d,连续8天普通肝素60U/kg静脉注射,后继12U/(kg·h)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3000~5000U皮下注射,BidGPⅡb/Ⅲa拮抗剂:阿昔单抗0.25mg/kg静脉推注,继以10µg/(kg·h)静脉滴注12小时;替罗非班10µg/kg静脉推注,继以0.15µg/(kg·min)维持48小时ACEI/ARB:卡托普利6.25~50mg Tid ,氯沙坦50~100mg Qd,厄贝沙坦150~300mg Qd六、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服务流程头皮挫裂伤帽状腱膜下血肿熊猫眼、脑脊液鼻漏、耳漏头痛、恶心、呕吐瞳孔大小不等、昏迷心跳、呼吸停止检查合并伤清创缝合抽吸血肿、加压包扎颅底骨折1、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或速尿20mg静推2、给氧3、密切观察并记录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肌力变化立即CPR 请相关科室会诊抢救可能发生脑疝1、绝对卧床休息2、保持耳、鼻清洁通畅,忌堵、挖耳鼻道3、预防感染治疗4、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CT检查,明确损伤类型,进一步处理1、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2、速尿20mg静推、白蛋白50ml静滴3、高流量面罩给氧、辅助通气、必要时气管插管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GCS 评分并记录无血肿进一步观察病情,防止迟发性血肿发病情有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主管医生有血肿,保守治疗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肌力变化,GCS评分记录,防止脑疝发生2、脱水、止血、护脑、预防感染治疗3、搬动病人避免压颈4、保持大小便通畅有血肿,有手术指征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原发性丘脑损伤等重度颅脑损伤1、加强基础护理、五官护理、皮肤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发生2、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管切开护理3、保持会阴清洁,导尿者做好会阴护理,防止尿路感染4、营养支持,鼻饲护理5、功能锻炼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2、脱水剂使用3、钙离子拮抗剂4、激素治疗5、预防感染6、神经营养治疗7、巴比妥类药物治疗8、保持水电解质平衡9、高压氧病情变化,GCS评分下降,复查血肿增大等急诊手术前各项准备工作送手术室无效时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建立通畅的气道迅速气管内插管清除气道分泌物气道湿化鼓励咳嗽、体位引流、吸痰、祛痰剂、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氧疗短期内较高浓度FiO2=0.50 持续低流量FiO2=0.30~0.40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容量控制、同步指令、压力支持通气潮气量不宜大,频率稍快潮气量稍大,频率宜慢,I:E=1:2以上纠正酸碱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有感染征象时强效、广谱、联合、静脉使用营养支持、治疗原发病、避免及治疗合并症抗心衰:利尿、强心、降肺动脉压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为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及有关规定,现对医师资格考试考生报名资格规定如下:第一条符合《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令第52号)有关规定。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为了提高急诊质量管理水平,加强科间协作,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我们根据XXX及省市相关制度规定、“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1.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急诊抢救室。
2.进行初步抢救治疗,例如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3.向陪伴交代病情并签署危重通知单。
4.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5.根据病情决定继续抢救或收入住院。
6.观察病情、化验单、影像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
7.根据情况决定患者去向,抢救成功后进行请上级医师会诊。
急性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1.进行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
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按CRASHPLAN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
对相应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复苏的氧代谢目标在氧利用率指标即不应超过0.40.6.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7.根据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照伤势严重度分类方法完成救治流程。
伤势严重度分类方法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包括戒烟戒酒,培养合理的饮食惯,适当锻炼以及控制体重。
饮食方面,应该控制钠盐摄入,每人每天应该≤6克,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生活方式方面,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惯,适当锻炼身体。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一、重点病种种类依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
二、重点病种的急诊评估、处置与分流规范(一)多发伤多发伤定义:两处或以上器官系统受伤,其中之一可能危及生命。
应抓紧伤后“黄金1小时”的抢救机会。
1、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1)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双通道补液、留置尿管等(2)初次评估与复苏A:通畅气道、保护颈椎B:评估呼吸,处理危及生命的心胸外伤C:评估循环,控制体表出血,床旁手段评估内出血,必要时输血D:评估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E:充分暴露检伤,防止低体温(3)基本明确主要可能损伤部位,并致电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2、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60分钟内,完成:(1)二次评估:包括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病史采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在患者稳定前提下完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相关临床科室完成紧急会诊,书写会诊记录。
评估决定性手术的指征与风险,完成医患沟通与相关知情同意。
(3)患者分流:直接送手术室、入院或急诊留观(二)急性冠脉综合症1、怀疑缺血性胸痛,在抵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1)心电监护,吸氧。
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的评估。
(2)简单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必要时加V7-V9、V3R-V5R)(4)采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常规。
建议POCT。
(5)若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无禁忌则立即予阿斯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
视病情给予硝酸酯类和吗啡对症止痛等处理(6)电话通知心脏内科急会诊,评估心肌再灌注治疗指征和方式(7)他常规治疗:抗凝、调脂、ACEI、β阻滞剂等2、怀疑急性冠脉综合症,在抵达急诊科30分钟内,完成:(1)心脏内科会诊,决定溶栓治疗或PC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签署心肌再灌注治疗的书面知情同意。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急诊科是医院内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对急性病症患者进行初步诊断、稳定患者病情,以及及时救治和转诊患者。
急诊科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点病种,例如心肌梗死、中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创伤等。
以下是急诊科的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1.心肌梗死:患者来院后,急诊医生会迅速评估病情,包括询问病史、进行心电图检查等。
如果疑似心肌梗死,医生会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阿司匹林嚼碎服用、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等紧急处理。
之后,会尽快安排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中风: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医生在最短时间内收集重要信息,进行相关检查。
治疗包括给氧、支持性护理,尽早建立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4.严重创伤:以上流程仅是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之一,实际流程可能因患者病情、医院资源等而有所不同。
急诊科的主要目标是救治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患者,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做好急诊服务,急诊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重要能力:1.快速响应能力:急诊科应该随时准备迅速应对突发状况。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评估、处理各类急诊病症的技能。
2.多学科合作能力:急诊科医生需要与心内科、神经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以迅速达成救治决策。
3.基础设施和资源:急诊科需要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及合理规划的急诊护理区域,确保对患者提供高效、安全、优质的护理。
4.良好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急诊科需要合理安排急诊医生、护士的工作,确保人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急诊科的工作十分紧张和繁忙,医生和护士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提供最优质的急诊服务。
同时,急诊科还需要与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急救警示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治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甲医院急诊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为了提高我院对急危重症的诊疗效率,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制定以下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一、建立救治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一)24小时热线电话:急救中心:手术室:医务科:(二)成员及职责黄xx(医务科科长),全面负责抢救小组工作的组织及协助,对重大抢救方案和措施做出决策。
黄xx(小儿外科主任),负责组织及协助外科抢救工作,提出抢救方案,落实抢救措施。
伦xx(内一科主任),负责组织及协助内科抢救工作,提出抢救方案,落实抢救措施。
周xx(急诊科主任)负责组织及协助急诊科抢救工作,提出抢救方案,落实抢救措施,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二、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对可疑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患者,立即平车送到A区(抢救室),予监测、ABC评估、氧疗、开通静脉通道,同时做相关检查(体格检查、床边12导联ECG、床边胸片、生化、心肌酶谱)。
如诊断是AMI,即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B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ACEI或ARB(沙坦类)他丁类、硝酸甘油等(有禁忌证除外)治疗,抗心衰、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同时电话通知相关成员组人员;内三科医生接到电话通知后10分钟内到达急诊科,对需要进行急诊PCI的患者,内三科医生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并立即转上级医院诊治。
对适宜静脉药物溶栓患者,告知静脉溶栓风险,签静脉溶栓同意书,30分钟内展开溶栓,溶栓后转ICU继续治疗,对不需要急诊PCI及静脉溶栓治疗或家属不同意,急诊PCI及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即转ICU继续治疗。
医务科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三、急性左心衰急诊服务流程对可疑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患者,立即送到A 区(抢救室),予监测、ABC评估、半坐卧位,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开通静脉通道、维持气道通畅(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同时做相关检查(体格检查、床边12导联ECG、床边胸片、生化,血气分析)。
如诊断为急性左心衰,予吗啡3-5mgiv,速尿20-40mgiv(收缩压大于100mmHg);静脉应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使收缩压维持100mmHg左右;西地兰(心梗24h内慎用);收缩压小于90mmHg可加多巴胺10-20ug/Kg.min;严重支气管痉挛;氨茶碱;口服ACEI或ARB(沙坦类);补钾(高血钾除外);纠正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请内三科会诊,内三科医生接到电话通知后10分钟内到达急诊科指导诊治,病情允许,转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