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教案_(15)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8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傅雷家书的特点,了解傅雷的教育理念。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傅雷家书的教育意义。
(3)通过写作实践,运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傅雷家书的特点,了解傅雷的教育理念。
(3)运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傅雷家书的教育意义。
(3)运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进行写作实践。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傅雷家书的背景和特点。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傅雷家书的教育意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4. 写作实践:(1)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进行写作实践。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傅雷家书的特点和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合作意识和写作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品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傅雷家书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傅雷的教育理念和对子女的关爱。
2.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验傅雷的父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初中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傅雷家书两则》中的名言警句。
(2)能够分析并评价傅雷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3)能够理解书信体的特点,并学会书信体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3)通过模仿书信体的写作方式,提高书信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傅雷对子女的深厚爱意,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2)学会珍惜家庭亲情,尊重父母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傅雷家书两则》中的名言警句及其意义。
2. 傅雷家庭教育理念的分析与评价。
3. 书信体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傅雷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2. 书信体的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傅雷家书两则》。
2. 参考资料:关于傅雷的生平介绍、家庭教育相关文章等。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傅雷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傅雷的人格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傅雷家书两则》,理解文章内容。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并分享其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傅雷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2)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5. 写作练习(1)布置书信体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傅雷家书两则》的写作风格。
(2)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任务,并进行互评和修改。
(2)推荐学生阅读《傅雷家书》全卷,加深对傅雷家庭教育理念的理解。
(3)鼓励学生将所学家庭教育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初中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傅雷家书两则》中的经典语句。
能够分析并欣赏傅雷的散文写作风格。
能够理解傅雷家教理念和对子女的关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傅雷家书两则》。
学会从文章中汲取傅雷的教育思想和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傅雷对子女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学习傅雷的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傅雷家书两则》的经典语句和散文写作风格。
傅雷家教理念和对子女的关爱。
2. 教学难点:分析傅雷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
将傅雷的教育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傅雷及其作品《傅雷家书两则》。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傅雷家书两则》,理解文章大意。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和散文写作风格。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文章的深层含义。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傅雷对子女的深情厚意,培养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学习傅雷的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傅雷家书两则》中的经典语句。
2. 写一篇关于傅雷家教理念和人生哲理的心得体会。
3. 选择一篇家庭教育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傅雷家教理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傅雷家书两则》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傅雷的教育方法和对子女的期望。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傅雷的家教理念。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傅聪女士和傅雷先生的人生和事迹;2.理解《傅雷家书》的重要性,并领悟其发人深省的教诲;3.掌握《傅雷家书两则》的主旨和要点;4.培养学生学习家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深刻内涵和文意;2.掌握家书的阅读方法;3.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论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从傅雷先生的人物和事迹入手,展开讲解,引导学生对傅聪女士和傅雷先生有着更深入的认识,让学生对读家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家书阅读方法1.外部导读:先让学生全面感知家书,知道家书的发件人、收件人、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2.内部导读:要让学生理解家书的内容主旨和篇章结构,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描写、词汇用语和修辞手法;3.评论家书: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评价是否合理,以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评价水平。
3. 学习《傅雷家书两则》1.第一则:了解功利主义及其不当行为的危害。
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通过傅雷先生的家书让学生理解到:诚信不是让自己得到回报,而是体现人性的美好精神。
2.第二则:了解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傅雷先生关于学术研究的家书,让学生认识到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4. 讨论与总结在学生对傅雷家书的阅读和家书中的训诫等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对家书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寻找出家书对于当代青少年的启示,让学生领悟到家书的深刻内涵,并对其批判性思维和评论水平进行提升。
四、课后作业1.将所学家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2.思考家书的启示对自己的影响;3.阅读其他家书,并用叙事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刻理解傅雷先生及《傅雷家书两则》中的富有哲学深度的精神内涵,以及学习家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具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让学生提高了其批判性思维和评论能力。
傅雷家书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傅雷家书两则》详细内容:本课将学习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和傅敏的家书两篇,分别是《傅雷家书(1954年10月2日)》和《傅雷家书(1955年3月24日)》。
这两封家书是傅雷先生对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指导和鼓励,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傅雷家书的内容,体会傅雷先生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理解家书的教育意义。
2. 学习傅雷家书的写作特色,掌握书信体的阅读方法。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的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傅雷家书的内容理解和写作特色的把握。
难点:书信体的阅读方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情景引入,假设学生收到一封来自父母的信件,让学生分享信件中的感人内容,引出本课《傅雷家书两则》。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傅雷家书的内容,体会傅雷先生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3. 课堂讲解:讲解傅雷家书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掌握书信体的阅读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段落,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傅雷先生的教育理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父母的爱,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的爱。
8.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傅雷家书两则关爱与期望家书的教育意义书信体的阅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概括傅雷家书的内容。
(2)请阐述傅雷家书的教育意义。
(3)请列举一下你收到的父母的爱,并谈谈你的感受。
2. 作业答案:(1)傅雷家书的内容: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和傅敏的家书,分别是《傅雷家书(1954年10月2日)》和《傅雷家书(1955年3月24日)》。
这两封家书是傅雷先生对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指导和鼓励,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语文课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2)了解傅雷的生平背景及其与儿子的关系;(3)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傅雷的真挚父爱和对儿子的关爱教育;(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理念;(2)学会珍惜亲情,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会;2. 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的探讨;3. 书信的基本格式及其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傅雷的关爱和教育思想;2. 学会书信的基本格式并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傅雷家书两则》;2. 相关背景资料:傅雷的生平介绍;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傅雷的生平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傅雷;(2)教师简要介绍《傅雷家书两则》的背景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2)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傅雷的关爱和教育思想;(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珍惜亲情,理解父母的关爱。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傅雷的父爱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傅雷家书两则》为例,分析傅雷的教育方法及其对儿子的影响。
七、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傅雷的生平背景,查阅相关资料;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傅雷家书的感悟和体会;4.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八、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升;2. 学生对傅雷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的理解程度;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读后感和书信练习。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语文课文教案《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语文课文1.1 课文背景1.1.1 《傅雷家书两则》是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和傅敏的家信,体现了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
1.1.2 课文选自《傅雷家书》一书,该书是傅雷先生给儿子们的家信集,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教育价值。
1.1.3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理念,以及他对子女成长道路的指导。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2.1.1 第一则家书主要讲述了傅雷对儿子傅聪音乐事业的关心和指导。
2.1.2 第二则家书主要讲述了傅雷对儿子傅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2.1.3 两则家书都体现了傅雷对子女的爱和期望,以及对他们的严格要求。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傅雷先生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
3.1.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傅雷与子女的沟通交流。
3.1.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傅雷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傅雷的教育理念。
4.1.2 学生能够熟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口语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傅雷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5.1.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5.1.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和理解。
5.2.2 学生对傅雷教育理念的把握和学习。
5.2.3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PPT6.1.1 制作涵盖课文内容、傅雷简介、家书背景等PPT,用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6.1.2 PPT中插入相关图片、音乐等元素,增强课堂氛围。
6.1.3 PPT设计简洁明了,字体大小适中,方便学生观看。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教师播放傅雷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对其有一定了解。
人教版《傅雷家书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傅雷家书两则》。
(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了解傅雷的生平背景和家庭教育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父母亲情的尊重和理解。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家庭亲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傅雷家书两则》。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家庭教育观念。
2. 教学难点:(1)解释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傅雷的生平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傅雷家书两则》。
(2)学生自主探究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傅雷家书两则》。
2. 写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傅雷家书两则》。
2.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4. 学生能够珍惜家庭亲情,学会感恩。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傅雷的生平事迹和家庭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
2. 情感教育:以情促知,以知传情,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一、教案基本信息《傅雷家书两则》优秀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和傅雷的教育理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分析傅雷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情感。
难点:1. 文章中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傅雷的教育观念。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傅雷及《傅雷家书》的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查找生词和重点句式,进行自主学习。
环节三: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内涵和傅雷的教育理念。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环节四: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傅雷家书两则》。
2. 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和成长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傅雷的教育理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傅雷家书的音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书信的真实情感。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对傅雷教育观念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名人的家书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傅雷家书的特点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傅雷家书两则》的情况,以及课后心得体会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傅雷家书两则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傅雷家书的文学价值。
(3)能够运用傅雷家书中的观点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主题和内涵。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傅雷家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论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家庭、亲情的尊重和珍视。
(2)培养对人生、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担当精神。
(3)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1. 傅雷家书两则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学价值。
2. 傅雷家书中的观点和思想,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对傅雷家书中的深层次含义进行理解和分析。
2. 如何将傅雷家书中的观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
2. 参考资料:有关傅雷家书的解读、评论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生平和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傅雷家书两则的题目,激发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傅雷家书两则,理解主要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傅雷家书两则的文学价值和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傅雷家书两则中的观点和思想。
(2)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将傅雷家书中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评价与反思:(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评价傅雷家书两则的意义和价值。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践行傅雷家书中的观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傅雷家书两则的重要性和启示。
7. 作业布置:(2)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傅雷家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和主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 学生评价:学生对傅雷家书两则的理解程度如何?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如何?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⑵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
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⑶ 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⑵ 理清傅雷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线索,从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
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
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⑵ 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点:
⑴ 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⑵ 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2、难点:
⑴ 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⑵ 学会给亲人写信,婉转并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突破】
理解“朋友”的内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 第一课时前,阅读《傅雷家书》,了解傅聪所写信的内容,并对
傅雷有整体的了解。布置预习作业,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备一封自
己的或记忆深刻的书信。
⑵ 第二课时前,了解傅雷的艺术观,准备傅聪弹奏的钢琴曲磁带,
阅读《傅雷之死》。
2、学生准备:
⑴ 第一课时前,完成预习作业。查找傅雷、傅聪父子的资料,有条
件可以欣赏傅聪的钢琴曲磁带。
⑵ 第二课时前,熟读课文,思考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家信”入文。设计情境(约 分钟)
1、阅读一封教师自己的家书,设置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
们的主题各是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
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二、从“挫折”入手,分析第一封家书(约 分钟)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提示学生:写
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2、组织学生讨论: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
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
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
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
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生:
1、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
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讨论得出,劝解分为三层内容: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
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
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
议。
3、回答: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
分寸, 过与不及都不好。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
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
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4、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
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
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
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 ──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三、从“父子”和“朋友”入手,体会情感(约 分钟)
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
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 的
涓涓教诲。
仔细倾听同学的朗读,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感受傅雷在字里行间投注
的浓浓父爱。划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比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
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第二课时
一、从“礼物”入手,体会威情(约 分钟)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
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提示:结合奥
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
的喜悦之情。
生:
1、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
到信后的喜悦。
2、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
幸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二、拓展思维,理解“坚强”(约 分钟)
1、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
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2、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
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3、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
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总结:在傅雷看
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
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4、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5、组织学生讨论: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
洁。
生:
1、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
美的冷静。
2、结合教师的讲解,体会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
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3、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
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
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4、回答: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5、积极讨论,能够体会到: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
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通的美好愿望。
三、把握作者层层递进的抒情脉络(约 分钟)
1、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
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2、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
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评价:作为一
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
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生:
1希望傅聪做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
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
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2、讨论并回答: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
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
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
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四、本课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
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
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
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相关链接】
傅雷家书简介:http://post.baidu.com/f?kz=3365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