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07.68 KB
- 文档页数:9
第三单元第九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哈尔滨高一模拟)清末《新辑志土文录初编》记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这一现象可以印证的观点是( )A.在洋货冲击下传统手工业技术日益失传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压迫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破坏传统工业D.传统工艺技术落后于机器生产解析:材料中描述了列强侵略前后佛山针行的不同表现,从侵略前与侵略后的对比可以看出,实质上反映了传统工艺技术落后于机器生产。
答案:D2.(2018·烟台高一检测)“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解析: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产品的销售陷入困境。
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C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类文明”,在19世纪中叶人类文明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不仅带来了侵略和奴役,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近代的文明,即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答案:C4.(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注意材料中的限制词“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2018·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
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A.发昌机器厂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答案 C解析发昌机器厂是民族工业的代表,故A项错误;汉阳铁厂是钢铁工业,不是兵工厂,故B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著名兵工厂,故C项正确;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D项错误。
2.(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已刊行的译书分类如下,这说明当时()A.学习西方制度为先B.重商思想正式形成C.尚武思潮开始萌发D.科学技术备受关注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以及表格中技术、军事、理化等书籍种类较多等信息可推知当时重视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也符合洋务派的口号,故正确答案为D项。
3.(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在近代中国,这场运动“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
”属于这场运动的企业是()A.发昌机器厂B.汉阳铁厂C.大生纱厂D.沈阳机床厂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等信息可判断这场运动是洋务运动,而汉阳铁厂属于洋务派的代表性企业,故正确答案为B项。
4.(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鸦片战争后,“随着大量的洋纱进口,土纱业已经几乎停止了”。
“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业,便转入织布”。
“北方各处之人,俱购洋棉纱自织,其织成布匹,较市中所售价廉而坚”。
这反映了()A.“纺”与“织”分离B.民间丝纺织业破产C.“织”与“耕”分离D.战争破坏民族工业答案 A解析“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业,便转入织布”表明“纺”与“织”分离,故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没有涉及到民间丝纺织业破产,故B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没有涉及到“织”与“耕”的分离,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没有涉及到战争破坏民族工业,故D项错误。
第 9 课近代中国经济构造的改动课后篇稳固提高学业水平指引1.鸦片战争后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致使其开始解体的最直接要素是()A.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B.洋务运动的盛行C.太平天国的冲击D.民族资本主义公司的发展分析鸦片战争后 ,洋纱第一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因其质优价廉,代替土纱 ,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别。
随后 ,洋布输入 ,代替土布 ,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别。
这样 ,愈来愈多的农民购置洋纱洋布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 A2.察看 1843 年与 1858 年入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货物单1843 年税1858 年税位率率棉花担 6.54% 5.72%印花匹14.25% 4.98%布棉纱担 6.94% 4.86%这一现象造成 ()A. 耕织联合的小农经济完整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构造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命脉D.中公民族棉纺织公司大批破产分析解题第一剖析表格,依照棉花、印花布和棉纱在1843 年和 1858 年入口税率的变化,从而联系所学知识剖析棉花、印花布和棉纱入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假如致使中国社会传统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构造发生变化,故正确答案为 B 项。
A 项错在“完整”,C 项错在“控制”,D 项不切合史实。
答案 B3.导学号 34224022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船不可以逐部署,必民自置 ,无事能够运官粮客,有事能够援兵火,解商民之困 ,而作自之气。
”出于上述考,洋派决定 ()A. 事工B.民用企C.差遣留学生出国D.近代海分析干资猜中“ 民自置”“解商民之困”等信息 ,表示与之有关的是交通运的民用企。
答案 B4.洋运推了中国近代工化的展,有人它是“居心种花花不开,没心插柳柳成”。
里的“花”和“柳”分指 ()A. 近代事工和近代民用工B.重工和工C.外企和民企D.国家富和新的要素的出分析洋派以“自”和“求富” 旗帜 ,了一系列近代工,但甲午中日争的失志着洋运的破 ,其未能“国家富”的目的 ,所以是“居心种花花不开”。
教材习题点拨
学思之窗
答案:(1)有道理。
(2)原因:①郑观应认识到了社会制度层面的“体”与科学技术层面的“用”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
②郑观应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
③基于上述认识,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也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反映了当时有些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答案:(1)经济结构变化: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变化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③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学习延伸
答案:一方面,洋务运动中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养以及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对私人资本的吸收,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过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归根到底以镇压人民革命和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为目的,阶级立场决定了它主观上必然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行抑制和阻碍。
但两者相比较而言,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的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
这反映出(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从材料“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原料产地;又从“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商品销售市场,故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B2.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解析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没有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A项不对;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为民用,所以B项不对,D项材料没有涉及。
答案 C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解析“旧轨”意指封建制度,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但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却极大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题意A项最符合。
答案 A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广东肇庆一模文综)观察下表分析中国丝茶出口的特点,你认为这特点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是()A.B.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C.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D.推动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2.(2011年广东深圳一模文综)“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
”以下史实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B.《资政新篇》的颁布C.洋务运动的兴起D.“西学东渐”的开始3.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湖北织布局C.发昌机器厂D.继昌隆缫丝厂4.洋务派能够创办如汉阳铁厂这种企业,最主要的社会经济条件是()A.国内出现日益扩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B.外资企业的诱导C.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D.部分地主官僚绅商对投资新式工业有兴趣5.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A.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过程B.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D.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洋务派的军事企业不计算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是封建衙门式的,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仍然是一种进步事物,因为它()A.创办的企业规模大,有利于发展生产B.包含了资本主义因素C.引进了大机器生产的生产方式D.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工业企业7.(2011年广东汕尾高三调研)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
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8.(2011年广东珠海一模文综)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9.(2010年海南单科)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赴领事衙门,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料(如下)确定一研究主题,强”与“求答案与解析[来源:学&科&网]1.A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联系时代背景,即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国经济也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所以①②正确;③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④不符合史实。
2.B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本题材料说的是外国商品入侵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而不是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3.D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末业所存”可知①正确;从“愈种愈多”可知③正确;茶业是外商所需的商品,其广泛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④正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项。
4.D 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5.A 材料信息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法的轮船公司,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6.D A 项说法错误,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大生纱厂是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因此B、C 两项不符合题意。
D 项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7.A 前者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市场紧密结合;后者属于洋务企业,产品主要用于军事,由国家统一配给,与市场无联系,故选A项。
8.C 根据材料中所述史实,内地商人假借洋人之名进行海上航运,是因为外商在中国拥有一定的特权,这也恰恰反映了本国的封建剥削较重。
9.A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中材料规定企业以“织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一年之内,不准续添”,即严格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扩大规模,显然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 .商品经济停滞不前B .官营手工业开始没落C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 .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C 项。
2.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B .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C .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D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答案】D 【解析】从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看,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协定关税,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数量曾一度激增,但一直到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总体趋势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很难在中国市场畅销。
故选D 项 。
3.钱乘旦评价某一事件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这一事件是( )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C .辛亥革命D .国民革命【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只接受它的形式”“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试图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洋务运动,故A 项正确。
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是对传统君主专制制度的否定,故B 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未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故C 项错误;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并未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故D 项错误。
4.(2019·安徽滁州育才学校期中)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
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习目标]1.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表现。
2.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3.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概况以及影响。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①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先后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1)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丝、茶等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3.影响(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二、洋务运动┄┄┄┄┄┄┄┄②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1)中央:奕。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3.活动4.结局: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1)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的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1.背景(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人物: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
3.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4.影响: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①[点拨]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虽然开始逐渐解体,但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并居主导地位,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②[点拨]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虽然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导致其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因素是()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B.洋务运动的兴起C.太平天国的冲击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命脉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依据棉花、印花布和棉纱在1843年和1858年进口税率的变化,进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棉花、印花布和棉纱进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导致中国社会传统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正确答案为B项。
A项错在“完全”,C项错在“控制”,D项不符合史实。
3.导学号34224022“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出于上述考虑,洋务派决定()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企业C.派遣留学生出国D.创办近代海军“劝民自置”“解商民之困”等信息,表明与之相关的是创办交通运输类的民用企业。
4.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A.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B.重工业和轻工业C.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D.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自强”和“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其未能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所以说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但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又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故选D项。
5.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
”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创办福州船政局“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B项是李鸿章开办的民用企业;A、C、D三项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
6.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
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A.新疆附近B.广州附近C.西安附近D.成都附近,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7.鸦片战争后的头十年,中国人口依然保持着继续增长的势头,到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夕,人口达到43 200余万,比1840年净增1 900余万。
这一状况表明当时中国()A.受到外国侵略影响B.农耕经济继续发展C.阶级矛盾日益突出D.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中国的农耕经济仍有所发展。
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达到8 400多万镑,丝的出口增长近五倍,达到18 000多包。
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达到13 000万磅,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达到79 000多包。
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扩大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商品经济作物的比重,减少了农业经济中自给成分。
这些产品经过商贩、大商人和买办之手,最终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工业国的重要原料。
而国际市场的需求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中国国内农产品的生产。
此时,丝茶的出口贸易几乎全部掌握在外商手中,由他们支配着数量和价格。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说明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并阐述其变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变化: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不断增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市场;中国市场由外商操纵。
原因:列强凭借侵略特权不断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本质问题: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影响: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为中国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英印政府……1792年鸦片税占到岁入的5.2%,1812年上升至7%,1822年更占到全年财政总收入的10%左右。
”这表明鸦片贸易()A.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B.提升了英国的现代化发展水平C.造成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D.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利润,表明英国通过鸦片贸易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利润。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2018广东珠海质检)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数据表:上表信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日渐占据优势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D.列强对中国丝、茶十分青睐,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大幅度增加,说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故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列强的态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矣。
”又据光绪年间的《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磺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19世纪80年代,洋货在中国的销售日益增多,而与此同时,熬硝等传统的手工业由于受到冲击而趋于“渐歇”。
这表明,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使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4.下面是“1872~1894年的中外贸易货值示意图”(以海关两为单位)。
对此,正确的解读是()A.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B.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C.中国的进出口结构趋向合理D.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872~1874年,中国出口大于进口,故A项错误;B项材料未涉及;C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D项。
5.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这说明开平煤矿()A.是典型的早期中外合资企业B.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序幕C.已具有近代企业的典型特征D.仍是旧式的手工作坊式的企业,已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开平煤矿采用机器开采,用股份制的形式经营,开支和收入透明,这说明它已具有近代企业的典型特征。
6.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道:“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C.安庆内军械所D.天津机器制造局“李鸿章”“到沪以来”“设局铸造开花炮弹”可知,“设局”指的是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故选A项。
7.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
”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A.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B.大力发展民营企业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这与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
题干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中的人才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提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主张,故D项错误。
8.导学号3422402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与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
这一变化反映出()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年,清政府正处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大量的军费开支,政府入不敷出,被迫允许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
9.“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
”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对外国的轮船业务及洋布输入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这反映了洋务企业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作用,故选C项。
10.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要明确“逸出旧轨”指的是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
从这个角度分析,洋务运动的最大贡献就在于瓦解了自然经济,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11.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
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
这一现象说明()A.列强垄断了中国江河航运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C.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外国企业的依赖性,商人购买洋船后,必须同外国人合作,因为船舶的驾驶、维修的材料都依赖外国。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2.下表是对81家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主要创办人原有身份统计的结果,该结果反映出()A.早期民族资本家多由官僚及买办转变而来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C.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额较少D.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材料中的所有信息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人的分类,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
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
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