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电路板及抗干扰技术的设计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3.81 KB
- 文档页数:3
pcb包地抗干扰原理
PCB包地抗干扰原理是指在PCB设计中采用地域包围的方式来
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在 PCB 设计中,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件,
它不仅提供了电气连接,还可以作为电磁屏蔽和电流回流的路径。
在 PCB 包地抗干扰原理中,通过将整个电路板的地区域包围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外部干扰。
首先,包地抗干扰原理利用了地的屏蔽作用。
通过将整个电路
板的地区域包围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屏蔽罩,减少电磁波的辐射
和传播。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路板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敏感度,提
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其次,包地抗干扰原理还可以减少地回流路径的电阻和电感。
当整个地区域被包围在一起时,可以减少地回流路径的长度和阻抗,从而降低地回流路径的电阻和电感,减小地回流路径对信号的干扰,提高信号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包地抗干扰原理还可以减少地回流路径的环路面积。
通
过将整个地区域包围在一起,可以减少地回流路径的环路面积,减
小环路感应电压和电磁干扰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总的来说,PCB包地抗干扰原理通过包围整个地区域,利用地
的屏蔽作用,减少地回流路径的电阻和电感,减小环路面积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这种原
理在高频电路和对抗干扰要求较高的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模拟电路设计中的噪声与干扰抑制技术在模拟电路设计中,噪声与干扰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噪声和干扰会影响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在设计电路时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抑制噪声和干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噪声与干扰抑制技术,帮助工程师们在设计模拟电路时提高抗干扰能力。
首先,对于抑制噪声,我们可以采用滤波器来减小噪声对电路的影响。
滤波器可以将噪声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滤除,从而减小对电路的干扰。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通过合理选择滤波器的参数和类型,可以有效地抑制噪声对电路的影响。
其次,对于抑制干扰,我们可以采用屏蔽技术来阻止外部干扰信号对电路的影响。
屏蔽技术包括电磁屏蔽和功率线屏蔽。
电磁屏蔽是通过在电路周围添加屏蔽罩或金属壳来屏蔽外部电磁干扰信号;功率线屏蔽则是通过设计合理的电源线路布局和滤波器来减小电源线对电路的干扰。
通过屏蔽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外部干扰信号对电路的影响,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对于一些对噪声和干扰敏感的电路,还可以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技术来抑制噪声和干扰。
差分信号传输技术通过在信号线上同时传输正向和反向信号,并在接收端通过差分放大器将两个信号相减得到原始信号,从而抵消噪声和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通过差分信号传输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减小噪声和干扰对电路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模拟电路设计中,噪声与干扰抑制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选择滤波器、采用屏蔽技术和差分信号传输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噪声和干扰对电路的影响,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们在设计模拟电路时更好地抑制噪声与干扰,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pcb铺铜的抗干扰原理
PCB铺铜的抗干扰原理是指在电路设计中,通过合理的铺铜技术来减少电路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从而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这种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铺设大面积铜层:大面积铺铜可以形成屏蔽层,减少外部干扰对电路的影响。
同时,大面积铜层还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2. 地面平面的铺设:在PCB板的一层或多层电路中,地面平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屏蔽层。
通过在地面层铺设大面积铜层,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磁波的传播,从而减少电路受到的干扰。
3. 管理信号线的走向:在电路设计中,合理地规划信号线的走向可以减少信号线之间的干扰。
例如,可以采用层间跳线、绕线等技术,使信号线的走向变得更加合理。
4. 使用差分信号传输:差分信号传输是一种可以有效减少干扰的技术。
通过在电路中使用差分信号传输,可以使信号线之间的干扰得到降低,从而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通过合理的铺铜技术可以减少电路受到的外部干扰,从而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PCB设计中,铺铜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需要设计师们认真对待。
- 1 -。
什么是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和抗干扰设计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和抗干扰设计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指的是电子设备在外界干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保持正常工作及抵御干扰的能力。
而抗干扰设计则是为了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措施。
一、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是衡量电子设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电子设备广泛应用,而电磁干扰、射频干扰、静电干扰等各种干扰源也与日俱增。
因此,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电路能够在外界环境干扰的条件下,仍能够保持正常的信号传输和处理。
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取决于电路的结构和设计,以及所选取的电子元器件的特性。
抗干扰能力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电路布局与引导:合理的电路布局和引导可以有效地降低干扰的传播和影响范围。
例如,将信号线和电源线进行分离布局,采用地线和屏蔽层等手段隔离敏感电路和外界干扰源。
2. 电磁兼容性设计:采用合适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如合理选择滤波器、隔离器、衰减器等元器件,可以有效防止电磁干扰。
3. 电路接地与屏蔽:良好的接地和屏蔽设计能够减小电路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提高抗干扰能力。
4. 选择合适的元器件:选用具有较好抗干扰性的元器件,如抗干扰电容、抗干扰电感等,能够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二、抗干扰设计为了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需要进行抗干扰设计。
1. 电路板布局设计:电路板布局应合理,确保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分离,减小信号线的长度,避免相互干扰。
同时,还要根据电路的特点将敏感电路放置在较远距离的位置。
2. 确保良好的接地:良好的接地能够降低电路的接地电阻,减小电流环路面积,从而减小由于接地电阻引起的环路干扰。
3. 使用屏蔽材料与屏蔽结构:对于对外界辐射敏感的电路,可以采用屏蔽箱、屏蔽壳等屏蔽结构来减小外界干扰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使用金属屏蔽罩、屏蔽盖等屏蔽材料来避免信号的外泄。
4. 使用滤波器与隔离器:在电路中添加滤波器和隔离器可以有效地抑制高频干扰和地回路干扰。
印制电路板(PCB)的阻抗控制介绍一:特性阻抗原理:传输线的定义,在国际标准IPC-2141 3.4.4说明其原则“当 信号在导线中传输时,若该导线长度大到信号波长的1/7,则该导线应被视做传输线。
如当某电磁波信号以时钟频率为900MHZ (GSM手机传输频率)在导线中传播时,则如果线路的长度大于:1/7波长=1C/7F=4.76CM 时,该线路就被定义为传输线。
众所周知,直流电路中电流传输时遇到的阻力叫电阻,交流电路中电流遇到的阻力叫阻抗而高频(》400MHZ )电路中传输信号所遇到的阻力叫特性阻抗,在高频情况下,印制板上的传输信号铜导线可以被视为由一串等效电阻及一并连电感所组合而成的传导线路,而此等效电阻在高频分析时小到可以忽略不记,因此我们在对一个印制板的信号传输进行高频分析时,则只需考虑杂散分布之串联电感及并联电容的效应,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Z0=R+√L/C √≈√L/C ( Z0为特性阻抗值)关于特性阻抗,有以下几原则:1、 在数字信号在板子上传输时,印制板线路的特性阻抗值必须与头尾元件的电子阻抗匹配,如果不匹配的话,所传送的信号能量将出现反射,散失,衰减,或延误,等现象,从而产生杂信,2、 由于电子元件的电子阻抗越高时,其传输速率才越快,因而电路板的特性阻抗值也要随之提高,才能与之匹配,3、射频通信用的PCB ,除强调 Z0外,有时更加强调板材本身具有低的 Er (介质常数)值及低的Df (介质损耗因子)值。
高频信号在介质中的传输速度为C/ Er,可知:Er 越小,传输速度越快,这也是为何高频要用低介质常数的高频材料。
Df 影响着信号在介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Df 越小,失真越小。
二:特性阻抗的常见形式和计算方法:在线路板的设计中,传输信号最常见的有4种单线布线和2种差分布线方式方式:以上四种单线传输信号布线方式的阻抗计算公式见下;(差分略)1、 微带线:Z 。
=87ln 「5.98H/(0.8W+T )」Er+1.412、 埋入式微带线Z 。
pcb设计开发方案PCB 设计开发方案在电子设备的制造中,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开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良好的 PCB 设计不仅能够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提高其性能、可靠性和可制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 PCB 设计开发的方案。
一、设计需求分析在开始 PCB 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设计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了解所设计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性能要求、工作环境以及成本限制等。
例如,如果是用于高频通信的设备,那么 PCB 就需要考虑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如果是用于工业控制的设备,可能需要更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同时,还需要明确所使用的电子元件的类型、封装和引脚布局等信息,以便为后续的布线工作做好准备。
二、原理图设计原理图是 PCB 设计的基础,它描述了电子设备中各个元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
在设计原理图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清晰易懂:原理图的布局应该清晰,元件的标识和连接关系应该一目了然,方便后续的调试和维护。
2、正确性:确保原理图中的电气连接正确无误,避免短路、断路等错误。
3、模块化:将复杂的电路分成若干个功能模块,分别进行设计,提高设计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在完成原理图设计后,需要进行电气规则检查(ERC),以确保原理图没有电气错误。
三、PCB 布局设计PCB 布局是将原理图中的元件在 PCB 板上进行合理的摆放。
这是一个关键的步骤,直接影响到 PCB 的性能和可制造性。
1、元件布局原则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布局,将相关的元件放置在一起,便于布线和调试。
考虑信号流向,尽量使信号的传输路径短而直接,减少信号的延迟和失真。
对于发热元件,要留出足够的散热空间,并避免将其放置在对温度敏感的元件附近。
对于敏感元件,如模拟信号处理元件,要远离干扰源,如电源模块、数字信号线路等。
2、布线层的选择根据电路的复杂度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布线层数。
一般来说,简单的电路可以使用双层板,复杂的电路则需要多层板。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是一种用于连接和支持电子元件的导电板,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制造中。
PCB的设计和使用是电子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下面将简要介绍PCB的设计流程和使用。
PCB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电路功能需求和电子元件的布局。
根据电路的功能需求,确定所需电子元件的种类和数量。
然后,根据元件的尺寸和极性要求,进行布局设计,以确保元件在导电板中的合适位置。
其次,根据布局设计,进行导线的布线设计。
导线的布线应考虑电路的工作频率、电流和信号传输等因素,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布线设计需要注意避免导线的交叉干扰和信号串扰,应尽量保持导线的长度和走线路径一致,避免电流回路的干扰。
接下来,进行PCB的层堆叠设计。
在多层PCB的设计中,需要将电路分层布局,并通过适当的层间连接设计,使电子元件之间的导线连接更加简洁和稳定。
层堆叠设计还可用于实现信号层和电源层的分离,减少信号干扰和电磁辐射。
完成设计后,进行PCB的制造和制板。
制造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打印电路图设计到导电板上,进行化学腐蚀或机械加工,去除不需要的导线部分,然后对导线进行镀铜处理,以增加导电性和机械强度。
最后,进行焊接和组装,将电子元件焊接到PCB上,形成电路。
PCB的使用涉及到电子产品的各个领域,如通信、家电、计算机、汽车等。
PCB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电路支撑平台,可以连接和固定电子元件,并提供良好的导线和信号传输性能。
通过PCB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电路布线的复杂性和故障率,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PCB设计和使用对于电子产品开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制造,可以有效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电子产品的发展和应用。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是现代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家电、计算机、汽车等领域。
在PCB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电路功能需求、布局设计、导线布线、层堆叠设计等。
PCB设计一、 过孔:板厚和过孔比最好应大于3:1。
二、 焊盘尺寸:非过孔最小焊盘尺寸:D-d=1.0mm过孔最小焊盘尺寸:D-d=0.5mm过孔:D/d=1.5~2其中:D为焊盘直径,d为孔直径。
三、 测试方面的考虑:测试点可以考虑用方形来取代一般的圆形,以增加接触的可靠性,如果精度不是问题,也可以考虑用六或八边形的测试点,以便与辨认区别。
四、 布线:1、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需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2、众所周知的去噪方法是在电源、地线之间加上去耦电容,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宽>电源线宽>信号线宽,通常信号线宽为0.2~0.3mm,最精细宽度可达0.05~0.07mm,电源线为1.2~2.5mm。
3、大面积导体中连接引脚的处理:在大面积的接地电中,兼顾电气性能与工艺需要,做成十字花焊盘,称之为热隔离,俗称热焊盘。
4、对于高频信号线最好用地线屏蔽。
多层板走线要求相邻两层印制板的线条应尽量相互垂直,或走斜线、曲线;大面积的电源层和大面积的地线层要相邻,实际上在电源和地之间形成了一个电容,能够起到滤波作用。
五、 焊盘设计控制(SMT):1、焊盘长度:焊盘可靠性主要取决与长度而不是宽度,一般长取0.5mm。
2、焊盘宽度:对于0805以上的阻容元件,或引脚脚间距在1.27mm以上的SO、SOJ等IC芯片,焊盘宽度一般是在元器件引脚宽度的基础上加一个数值,数值的范围在0.1~0.25mm之间;而对于0.65mm(包括0.65mm)脚间距以下的IC芯片,焊盘宽度应等于引脚的宽度;对于细间距的QFP,有的时候焊盘宽度相对于引脚来说还要适当减小。
3、过孔的处理:过孔与焊盘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1mm。
六、 PCB生产工艺对设计的要求:1、单面板实验表明,当铜箔厚度为50um,导线宽度为1~1.5mm,通过2A电流时,温升很小。
邮局订阅号!82-946360元/年技术创新
印制电路板及抗干扰技术的设计研究!"#$%&’()*)$&+,$-’)./’)+%$0’/0,’+12*/$*)$*)+’34566’)(+%0")272(-!"#河北工程学院$%#邯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倪健"池静"董强%王雪光"
Ni,JianChi,JingDong,QiangWang,Xueguang
摘要!介绍了电子线路在进行印制电路板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设计方法$以及按照’()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同时$
如何进行抗干扰及抑制噪声的设计%
关键词!电路板设计&布线&抗干扰技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012+3,455651,-.+21712-102,826689+,392+2+3,45/5723+:5,4./,49,,45.;,2:0:;5-<.-:9+152+74.06/=5<.66.85/
272+;-.3-5772+,451.0-75.<;-2+,5/82-5=.9-//5723+2+3!’()>?978566974.8,459,,4579:5,2:5.<,45;5-7.+84.911.-/!
2+3,.’()/5723+735+5-96;-2+12;652719--25/.+,459+,2@A9::2+39+/27-57,-92+5/,45/5723+.<+.275B/0123,4*!!50.6,.76+)3-,440*689:!5026,698:(9+6;<-==698+0.593>381
文章编号&?$$@;$AB$CD$$EF$?;D;$DE?;$D
引言印制电路板’’-2+,5/12-102,=.9-/’()(是在通用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点间连接元件的印制板$印
制电路板一般按用途)基材和结构又分为民用印制板)工业用印制板)军用印制板等*电子线路的设计软件前几年一直使用CDEFG$现在则广泛使用’-.,56HH
IJ软件$该软件强大的功能提高了电路开发人员的设计效率*印制线路板设计是其从电原理图变成一个电子产品必经的过程$其设计的合理性与产品生产及产品质量紧密相关$而对于许多刚从事电子设计的人员来说$由于组件布局设计和电气联接方向的不同$结
果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因而$必须把如何正确设计印刷线路板组件布局和正确选择布线方向及整体仪器的工艺结构三方面联合考虑$合理的工艺结构$既可消除因布线不当而产生的噪声干扰$同时便于生产中的安装+调试,
?总体设计
电子线路要想获得最佳性能$元器件的布局及导线的布设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考虑’()板尺寸大小,
’()板尺寸过大时$印制线条长$阻抗增加$抗噪声能力下降$成本也增加&过小$则散热不好$且邻近线条易受干扰,在确定’()板尺寸后$根据电路的功能单元$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总体布局时$要符合以
下几个原则!
K">对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
的方向,
K%>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线路板
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
KL>在高频下工作的电路$要考虑元器件之间的分布参数,一般电路应尽可能使元器件平行排列,这样$
不但美观$而且装焊容易$易于批量生产,
KM>’()板边缘的元器件$离’()板边缘一般不小于%::,’()板的最佳形状为矩形,长宽比为LN%
$
电路板面尺寸大于"OPQ%PP::时$应考虑电路板所受的机械强度,
KO&个别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电位差$
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起短路,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摸的地方$
避免造成高压电击,
KR&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放置太近$输出和输入元件应尽可能远离,
KS&在电路板上有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时$高压电路部分的元器件与低压部分要分隔开放置$隔离距离
与要承受的耐压有关$通常情况下在%PPPT时板上的距离不小于%::$在此之上以比例算还应加大,
KU&对元器件重量超过"O3的应当用支架加以固定$固定完毕后焊接,有些元器件又大又重)散热量大
的应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上端$热敏元件应远离发热元件,
KH&对于电位器)可调电感线圈)可变电容器)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的结构要求$应放
置在与调节旋钮相适应的位置,
倪健&讲师
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应用精选200例.%R"技术创新
中文核心期刊!微计算机信息"(嵌入式与SOC)2006年第22卷第1-2期
360元/年邮局订阅号#82-946!!!!布线设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的布线密度越来越高$!"#布线设计的好坏对印制板电路的影响很大$布线的原则如下#
$%&输入输出端用的导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最好在输入输出端加线间地线$以免发生反馈藕合%
$’&导线的最小宽度主要由导线与绝缘基板间的粘附强度和流过它们的电流值决定%当铜箔厚度为()(*++&宽度为%!,++时"通过’-的电流$因此"导线宽度为%)*++可满足要求%对于集成电路$尤其是
数字电路$通常选()’*!().++导线宽度%当然$只要允许$还是尽可能用宽线$尤其是电源线和地线%导线的最小间距主要由最坏情况下的线间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决定%对于集成电路$尤其是数字电路$只要工
艺允许$可使间距小至*++
%
$,&导线拐弯处一般取圆弧形$而直角或夹角在高频电路中会影响电气性能%此外$尽量避免使用大面积铜箔$否则长时间受热时$易发生铜箔膨胀和脱落
现象%必须要用大面积铜箔时$最好用网眼状布设$有利于排除铜箔与基板间粘合剂受热产生的挥发性气体%
$.&焊盘中心孔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焊盘太大易形成虚焊%焊盘外径/一般不小于$01%)’&++$
其中0为引线孔径%对高密度的数字电路$焊盘最小直径可取$01%)(&++
%
"抗干扰设计
印制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计与具体电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再必须遵守
!"#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同时$还应符合抗干扰设计的要求%
,)%电源抗干扰设计电源和地线方式的合理选择是仪器可靠工作的重要保证$相当多的干扰源是通过电源和地线产生
的$其中地线引起的噪声干扰最大%根据!"#板电流的大小$电源线&地线线条设计的要尽量粗而短$尤其是地线$减少环路电阻%同时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和数据传递的方向一致$这样有助于增强抗噪声能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多层板$四层板比双面板噪声低’(0#2六层板又比四层板噪声低%(0#
%
,)’地的抗干扰设计$%&数字地与模拟地分开%若线路板上既有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低频电路的地应尽量采用单点并联接地$实际布线有困难时可部分串联后再并联接地%高频电路宜采用多点串联接地$
地线应短而粗$高频元件周围尽量用栅格状大面积接地%
$’&接地线应尽量加粗$地线宽度应是信号&控制线的%!,倍%若接地线用很细的线条$则接地电位随
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使抗噪性能降低%因此应将接地线加粗$使它能通过三倍于印制板上的允许电流%
$,&接地线构成闭环路%只有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板$其接地电路布线成团环路大多能提高抗噪声能
力%
$.&"345电路的输入阻抗很高$且易受感应$在使用时对不用端要接地或接正电源%信号线间设置地线$地线设置得越多抗串扰越好%
$*&尽量减少接地回路阻抗$接地回路中尽量不出现电流$勿形成接地环路%
,),去藕电容的设计消除公共阻抗有害耦合$!"#设计的常规做法之
一是在印制板的各个关键部位配置适当的去藕电容$
去藕电容的一般配置原则是#
$%&电源输入端跨接%(!%((!6的电解电容器%如有可能$接%((!6以上的更好%
$’&各元件的7//8755间$7##8755间接入高频特性
好的()%!6的陶瓷电容作为高频去藕%
$,&要求每个集成电路芯片都应布置一个()(%!6的陶瓷电容$如遇印制板空隙不够$可在每,!9个芯片布置一个%!%($6的钽电容
%
$.&对于抗噪能力弱&关断时电源变化较大的:43&:-3存储器件$应在芯片的电源线和地线的进线端接入退藕电容%
$*&电容引线不能太长$尤其是高频旁路电容不能有引线%
#结束语
随着新型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路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电路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在不断完善印制板电路设计过程的同时$更深入地探讨电子线路的抗干扰技术$我们应继续研究
和探索其关键技术$使之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ABB高级应用;3<)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ABB入门与提高;3<)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微计算机信息$’((*2$#%&’(%$)
;.作者简介#倪健$女$%BF*年%月生$汉族$讲师$硕士$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及电路设计开发工作%G83-HIJ??KL@MNOP?>+)K>+
$%&’()*)+,-+.&)(/%0&+(.1QODORM2S>+RM2TRU@VO=?L?>OMDRMWR=X%BF*2YRMMR?O>MRAO?X$I@K?W=@=$3RZ?@=$
?L@Z[@KORA?X>\K>+[W?@==@RKL@ZRM0R[[AO@ZOM]ROXWRMZKO@MK@RM0@MTOM@@=OMTWMOU@=ZO?X$OZ@MTRT@0OM?L@
K>+[W?@=R[[AOKR?O>MRM0Z?W0O@Z?L@KO=KWO?0@ZOTM=@RKLOMTRM00@U@A>[ZS>=^)$见%B(页&
《*+,技术应用&))例》
电子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