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材料概论

金属材料概论

金属材料概论
金属材料概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金属材料概论是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知识教学层面的选修课,也是高分子专业学生认识金属材料的主要途径,更是理解材料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渠道。课程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阐明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具备根据机械构建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件进行合理选材的初步能力,并了解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材料学科有更广泛深入的认识,为学生后续从事材料相关工作典型基础。

2.设计思路:基于工程认证背景,本课程以学习成果导向(OBE)理念为基础,设计教学大纲及教学环节,达到支撑学生毕业要求中的工程知识、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等三个能力要求的目的。基于此,课程内容选择工程应用中的主要金属材料为主线,通过介绍其力学性能、结构特征、成型与制备、强韧化机制,指导学生获得在工程实际中合理选材的能力。课程内容的编排将由简入繁,由理论入实际,使学生逐步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应用。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材料学科本科生专业知识教学层面的一门应用型课程,需要学生提前掌握材料科学基础和材料力学的相关知识,并参与了金工实习,了解了工程实际中结构材料的应用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

- 4 -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讲授典型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标准,将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并达到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

(1)掌握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了解塑性变形、热处理等加工方式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支撑毕业要求1)

(2)掌握典型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主要应用。(支撑毕业要求1)

(3)了解工程材料选用的基本原则,可以根据构件使用要求、材料工艺性及经济性,合理选用材料及相应加工处理方法。(支撑毕业要求3)

三、学习要求

金属材料概论是材料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将材料及其应用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为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要求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先修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课程,并完成金工实习。

(2)上课时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3)课后通过现代网络工具熟悉课堂中讲述的典型金属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

四、教学进度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齐宝森. 机械工程材料.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

- 4 -

[2] 沈莲. 机械工程材料.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 朱张校. 工程材料.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4 -

金属材料知识大全

概述 金属材料就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得具有金属特性得材料得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与特种金属材料等.(注: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不属于金属材料) 1、意义 人类文明得发展与社会得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得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得应用为其时代得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得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得重要物质基础。 2、种类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与特种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得工业纯铁,含碳2%~4%得铸铁,含碳小于 2%得碳钢,以及各种用途得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不锈钢、精密合金等。广义得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属就是指除铁、铬、锰以外得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与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得强度与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3)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得结构金属材料与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得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3、性能 一般分为工艺性能与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就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得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得性能。金属材料工艺性能得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得适应能力。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得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 所谓使用性能就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得性能,它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得好坏,决定了它得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就是在常温、常压与非常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得,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得作用。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得性能,称为力学性能(过去也称为机械性能).金属材料得力学性能就是零件得设计与选材时得主要依据。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得力学性能也将不同。常用得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多次冲击抗力与疲劳极限等。 金属材料特质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重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1.根据材料的化学组成,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2.生态环境材料的三要素为先进性、环境协调性、舒适性。 3.生态环境材料可分为原料无害化材料、绿色环境过程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高资源生产率材料。 4.按照断口颜色分,铸铁可以分为灰铸铁、白口铸铁和马口铸铁。 5.按照化学类型,贮氢合金可以分为AB5型、AB2型、AB型、A2B型。 6.减震合金的分类:孪晶型、铁磁性型、位错型、复相型、复合型。 7.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布氏硬度法、洛氏硬度法、维氏硬度法、显微维氏硬度、肖氏硬度 法。 8.按研究的尺度,材料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宏观组织结构、显微组织结构、原子(分子)排列结构和原子中的电子结构。 9.塑性变形方式:位错运动、孪晶、蠕变、粘滞性流动。 10.选矿的主要方法有:手工选矿法、重力选矿法、磁选法、浮选法、联合选矿法。 11.从工艺角度看,冶炼可以分为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电冶炼。 二、判断题:(所给的是正确表述)(每题1 分,共6 分) 1.用洛氏硬度的三种表示方法 HRC、HRB、HRA 表示出来的硬度无法比较。 2.σmax/гmax 越大,脆性越大。 3.刃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垂直,螺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平行。 4.位错属于线缺陷。 5.防锈铝合金,不可以采用热处理强化,而是采用冷加工变形硬化。 6.冷变形温度比淬火温度高。 7.工业高纯铝,数字越大,纯度越高。 8.固溶体的晶质类型跟溶剂保持一致。 三、简答题:(每题4 分,共16 分,8 选4) 1.什么是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答:是用数学物理方法结合实验分析对某一过程、产品或事件的资料、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环境吸收和消耗能力等环境负担性进行评价、定量该过程、产品或事件的环境合理性及环境负荷量的大小。 2.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的区别? 答: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样本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1 本课程的基本概念: 材料科学虽然是一门基础科学, 可是它涉及到诸如本课程的基本概念: 表面物理学、表面化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学、传热学、传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同时也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深海和深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 1.1材料与人类文明一、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 历史贡献) --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合成材料时代、复合材料时代…… 陶器( china) 1.陶器出現是人类跨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2.据当前已知的考古资料, 中国的陶器制作至少已80 以上的历史。 青铜: 第一种合金 1.青铜, 古称金或吉金, 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 锡、镍、铅、磷等) 的合金。 2.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3.到春秋战国時期, 齐国工匠总结科技经验写成的《考工记》一书中, 提出了「金有六齐」, 这是世界科技史上最早的冶铜经验总结。 二、材料与人类现代文明 --材料是发展高科技的先导和基石 ( 一) 支撑人类现代文明大厦的四大支柱技术 1.材料科学与技术 2.生物科学与技术 3.能源科学与技术 4.信息科学与技术 * 其中材料是基础! 材料的应用: 计算机与材料; 飞机和材料;复合科学材料能源。 ( 二) 新能源材料则是指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中所要用到的关键材料。 1.主要包括储氢电极合金材料为代表的镍氢电池材料;

2.嵌锂碳负极和LiCoO2正极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 3.Si 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4.铀、氘、氚为代表的反应堆核能材料等。 1.2 材料科学概论 化学成分不同的材料其性能也不相同。但对于同一成分的材料, 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也能够使其性能发生极大的变化。*可见, 除化学成分外, 材料内部的结构和组织状态也是决定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材料科学与工程( MSE ) 四要素: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成分与组织结构;材料特性;服役行为与使用寿命。 * 性能: 工程材料的性能主要是指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一使用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在服役条件下, 能保证安全可靠工作所必备的性能, 其中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①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蠕变和疲劳性能。 ②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的熔点、密度以及电、磁、光和热性能。 ③化学性能:是指工程材料在环境作用下的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 ( 一) 、力学性能——材料在外加载荷( 外力或能量) 作用下或载荷环境因素( 温度、介质和加载速率) 联合作用下表现出来的行为。 -主要是指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变形和开裂的性能。 机械设计中应首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通俗地讲力学性能决定了在多大和怎样形式的载荷条件下而不致于改变零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指标:弹性、塑性、韧性、强度、硬度和疲劳强度等。1、材料的强度(strength)—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应力。 物理意义: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扭强度等。公式: σ=P/F o 单 位: 单位: MPa(MN/mm 2 ) ( 1) 屈服强度σs( yield strength) 和条件屈服强度σ0.02

金属材料工程导论

《金属材料工程导论》 结业论文 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及其发展展望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曹鹏军 参考文献 1、刘宗昌,任慧平,郝少祥《金属材料工程概论》。北京:冶金工业 出版社。2007 2、百度文库《金属材料》 3、戴启勋。《金属材料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E. Merchant ,章慈定;近代制造技术、机床及试验技术的发展趋势[J];制造 技术与机床;1980年10期 5.孙庚午;国外重型机床的发展趋势[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0年12期 6.李正邦《钢铁冶金前沿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9月 7.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冶金史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 8. 9.金锡根《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年2月

10.中国钢铁学会《钢铁辞典》北京;物价出版社;1995年7月 11.陈裹武《钢铁冶金物理化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年10 月 12.王从曾《材料性能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摘要 金属材料是以金属材料或以金属材料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以泪材料的统称。金属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差异较大,可分为纯金属、合金、金属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材料之一,金属材料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材料。可以预见,在未来,金属材料必将在人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中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 材料钢铁应用发展 金属材料的概念 金属材料是以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种类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关于材料导论的论文范文

篇一:关于材料导论的论文范文 虽然我已经进大材料专业两个多月,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材料这门基础学科有清楚的认识,甚至对于别人问我材料是干什么的,我也是尴尬地不能回答。在这10来次的课程中,我终于进一步认识到了材料学科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多自信和期许。 材料共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大类。在这些课程中,教授们着重强调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陶瓷材料。以前,我总认为陶瓷无非就是瓷碗,花瓶之类,却没想到它还会有那么多的化学特性和功能。实际上,陶瓷是瓷器和陶器的统称,它采用天然原料如长石、粘土和石英等烧结而成,是典型的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硅、铝、氧,这三种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90%,普通陶瓷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成熟。这类陶瓷按性能特征和用途又可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绝缘陶瓷、化工陶瓷等。大多数陶瓷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大量用于制作各种电压的绝缘器件。陶瓷材料在高温下不易氧化,并对酸、碱、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此外,它在防辐射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材料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功能材料。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它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环保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功能材料不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材料是新能源材料研究开发的热点。随着能源日益紧缺和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大,石油的枯竭几乎像一个咒语,给人类带来了不安。各国都开始力推可再生能源,其中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中最炙热的“新宠”,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太阳能资源丰富,而且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太阳能光伏产业才蓬勃发展起来。相信在未来,太阳能电池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国非常重视功能材料的发展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却依旧和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发达国家企图通过功能材料领域形成技术垄断,并试图占领中国广阔的市场。例如,高铁的一些关键材料还需从国外进口,每年都得花高达千亿的资金去购买这些材料,还必须满足他们各种要求,这对拥有万千专家学者的中国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特别是我国国防用关键特种功能材料是不可能依靠进口来解决的,必须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如军事通信、航空、航天、激光武器等,都离不开功能材料的支撑。 如何在毕业后成为一位优秀的材料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未来充满着未知,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的努力。首先,我们要有勤勉、认真、踏实的学习作风,我们所学的基础课程都是很朴实无华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能静下心来,从一砖一瓦打基础做起,不可心浮气躁。其次,我们需要动手实验的实 践能力,任何的成果都要依靠理论和实验,用实验来验证理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实验的操作、各种仪器的使用要有相当的了解。而且我们一定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于如何研发出不同于前人的材料,制作新工艺和新方法,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来造福众生,才能使我们的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另外,我们还要学习一定的软件知识。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用软件来模拟物质结构,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如果我们将想要在材料方面大展身手,软件将是我们研究学习不可或缺的帮手。

金属材料概述

常用金属材料概述 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要材料构成的,并具有具有金属特性的工程材料。金属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按化学组成分类,金属材料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黑色金属主要是指以铁或以铁为主形成的金属材料,即钢铁材料,如钢和生铁。有色金属是指除钢铁材料以外的其他金属,如金、银、铜、铝、镁、钛、锌、锡、铅等。生产中使用最多的黑色金属是钢和铸铁,有色金属是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 钢的种类繁多,通常按钢中是否加入合金元素,将钢分为碳钢和合金钢。 碳钢按碳的质量分数可分为低碳钢(ω C ≤0.25%)、中碳钢(0.25%<ω C ≤ 0.6%)、高碳钢(ω C >0.6%),按钢的质量分数可分为普通碳素钢(ωs≤0.05%,ωp≤0.045%)、优质碳素钢(ωs≤0.035%,ωp≤0.035%)、高级优质碳素钢(ωs≤0.02%,ωp≤0.03%)和特级优质碳素钢(ωs≤0.015%,ωp≤0.025%),按钢的用途可分为碳素结构钢(用于各种工程构件,也可用于不太重要的机件)、优质碳素结构钢(用于制造各种机器零件)、碳素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和一般工程用铸造碳素钢(用于制造形状复杂且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零件),还可按钢冶炼时的脱氧程度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 合金钢按钢的用途可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还可按成分、冶金质量及组织等进行分类。 钢的性能根据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特点,其中碳素结构钢易于冶炼,工艺性能好,价格低廉,在力学性能上一般能满足普通工程构件及机器零件的要求,工程上用量很大,一般不进行热处理;低合金机构钢由于强度很高,被广泛用于建筑、石油、化工、铁道、造船等许多部门。 钢的热处理工艺是指根据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规律所制定的钢在热处理时具体的加热、保温和冷却的工艺参数。热处理工艺种类很多,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获得组织和性能的不同,钢的热处理工艺可分为: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及特殊热处理(形变热处理、真空热处理等)。根据热处理在零件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热处理又可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铸铁是一种以铁、碳、硅为主要成分且在结晶过程中具有共析转变的多元铁 基合金。其化学成分一般为:ω C =2.0%~4.0%、ω si =1.0%~3.0%、ω Mn =0.1%~1.0%、 ωs=0.02%~0.25%、ωp=0.05%~1.5%。为了提高铸铁的力学性能,有时在铸铁中添加少量Gr、Ni、Cu、Mo等合金元素制成合金铸铁。 铸铁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是由于它的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可切削加工性能、耐磨性能及吸震性等,因此铸铁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矿山及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 碳在铸铁中既可以化合态的渗碳体(Fe 3 C)形式存在,也可以游离状态的石墨(G)形式存在,据此可以将铸铁分为三类:白口铸铁,碳除少量固溶于铁素体中外,其余的碳都以渗碳体(第二相)的形式存在于铸铁集体中,其断口呈银白色,由于存在共晶莱氏体组织,所以其性能硬而脆,很难切削加工,一般很少直接用来制造各种零件;麻口铸铁,碳除少量固溶于铁素体中外,一部分以游离 状态的石墨(G)形式存在,另一部分以化和状态的渗碳体(Fe 3 C)形式存在,在其断口上呈黑白相间的麻点,这类铸铁也具有较大的硬脆性,故工业上也很少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Metallic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 080205 学制: 4年 Speciality Code: 080205 Schooling Years: 4 years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特别是金属材料的成分—加工—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材料的表征方法及应用,掌握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检测和评价等方面的先进理论和方法。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研发和工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能够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管理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国民经济以及科学技术领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解决与材料有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人才。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材料选择、设计和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工商业的经济结构以及人类健康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各种传统材料、先进材料、特殊新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又能从事与制造、信息、汽车、生物、能源等领域和行业相关材料的工程设计及生产管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o become advance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good quality,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in the aspec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reach the following goals 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degree program: Objective 1:[Foundations] To gain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particular of the composition-processing-micro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in metallic materials;

金属材料导论复习题

第一篇金属材料导论习题 一.填孔题 表示。 1.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叫做抗拉强度,以σ b 2.硬度是衡量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个指标,常见的试验方法有洛氏硬度、 布氏硬度。 3.过冷度是指理论结晶温度-实际结晶温度,其表示符号为:ΔT 4.在Fe—C合金状态图中,通过PSK水平线,发生共析反应,S点称为_共析点, C ); 其含碳量为___0.77%____,其反应式为__A → P ( F + Fe 3 5.在Fe—C 合金状态图中,通过ECF水平线,发生共晶_反应,C点称为_共晶点, C )____; 其含碳量为___4.3%____,其反应式为__Lc → Ld ( A + Fe 3 C ) 。 6.珠光体的本质是层片状的共析体( F + Fe 3 7.一块纯铁在912℃发生α-Fe → γ-Fe 转变时,体积将:减小 8.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它们是形核和晶核长大9.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比溶剂高 10. 碳溶解于α-Fe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F);碳溶解在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A) 11.当钢中含碳量大于 0.9% 时,二次渗碳体沿晶界析出严重,使钢的脆性增加12.在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中,含Fe3C最多的合金成分点为: 6.69% 含Le′最多的合金成分点为: 4.3% 。 13.用显微镜观察某亚共析钢,若估计其中的珠光体含量体积分数为80%,则此钢的碳的质量分数为0.77% × 80% = 0.616 %。 14.20是优质碳素结构钢,可制造冲压、焊接件。 15.T12是碳素工具钢,可制造锉刀、量规等。 16.Q354是可焊接低合金高强钢,可制造桥梁。 17.40Cr是合金结构(或合金调质)钢,可制造(车床齿轮)。 18.20CrMnTi是合金结构(或合金渗碳)钢,热处理工艺是渗碳 + 淬火+低温回火。 19.合金工具钢CrWMn的平均含碳量为≥1% 。 20.含碳量小于 2.11% 的铁碳合金我们叫做钢。 21.在T12,T8,20,65Mn 四种钢中65Mn钢的弹性最好,T12钢的硬度 最高, 20 钢的塑性最好。 22.在W18Cr4V,Cr12,9SiCr,40Cr,4Cr13中材料选择下列零件材料. 板牙9SiCr ,铣刀W18Cr4V ,冷冲模 Cr12,车床主轴40Cr ,医疗手术刀4Cr13。

常用医用金属材料

常用医用金属材料 概述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biomedical metallic materials)用于整形外科、牙科等领域。由它制成的医疗器件植人人体内,具有治疗、修复、替代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是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人类最早利用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其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300年,那时的腓尼基人就已将金属丝用于修复牙缺失。1546年纯金薄片被用于修复缺损的颅骨。直到1880年成功地利用贵金属银对病人的膝盖骨进行缝合,1896年利用镀镍钢螺钉进行骨折治疗后,才开始了对金属医用材料的系统研究。本世纪30年代,随着钻铬合金、不锈钢和钛及合金的相继开发成功并在齿科和骨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奠定了金属医用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重要地位。70年代,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临床医学中的成功应用以及金属表面生物医用涂层材料的发展,使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今整形外科等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虽然近20年来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相对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杂化和衍生材料的发展比较缓慢,但它以其高强度、耐疲劳和易加工等优良性能,仍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在需承受较高荷载的骨、牙部位仍将其视为首选的植人材料。最重要的应用有:骨折内固定板、螺钉、人工关节和牙根种植体等。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要在人体内生理环境条件下长期停留并发挥其功能,其首要条件是材料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能,从而获得适当的生物相容性。迄今为止,除医用贵金属、医用钛、袒、锯、铅等单质金属外,其他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都是合金,其中应用较多的有: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合金、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和磁性合金等。 第一节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特性与生物相容性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易加工性和可靠性在临床医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并驾齐驱,在整个生物医用材料应用中各占45%左右。由于金属材料在组成上与人体组织成分相距甚远,因此,金属材料很难与生物组织产生亲合,一般不具有生物活性,它们通常以其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能,获得一定的生物相容性,植人生物组织后,总是以异物的形式被生物组织所包裹,使之与正常组织隔绝。组织反应一般根据植人物周围所形成的包膜厚度及细胞浸润数来评价。美国材料试验学会的ASTM-F4的标准规定:金属材料埋植6个月后,纤维包膜厚度<0.03mm为合格。 人体体液约合l%氯化钠及少量其他盐类和有机化合物,局部酸碱性经常略有变化,温度保持在37℃左右,这种环境对金属材料会产生腐蚀,其腐蚀产物可能是离子、氧化物、氯化物等,它们与邻近的组织接触,甚至渗人正常组织或整个生物系统中,对正常组织产生影响和刺激、以引起包括组织非正常生长、畸变、过敏或炎症、感染等不良生物反应,甚至诱发癌变。腐蚀作用同时会使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衰减,这两种过程通常单独或协同造成材料的失效。因此,作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首先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无毒性;第二是耐生理腐蚀性。 一、金属材料的毒性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植人人体后,一般希望能在体内永久或半永久地发挥生理功能,所谓半永久对于金属人工关节来说至少在15年以上,在这样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金属表面或

(完整版)金属材料知识大全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注:金 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不属于金属材料) 1.意义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 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种类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2%~4%的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不锈钢、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 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3)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 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3.性能 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 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材料工 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 切削加工性等。 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 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 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 非常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 的作用。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力学性能(过去也称为 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外加载 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 的力学性能也将不同。常用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 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 金属材料特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认识和感受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认识和感受 作为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导论课是学习本专业的最先接触的一门专业知识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由几位杰出的本领域的老师讲授,在此过程中,我们对本专业有了整体而细致地了解,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我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它的关键在于课业比较系统的了解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同时,这门课还有着培养学生学习材料科学相关知识的兴趣的作用。 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的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历这个阶段,有了对这个专业知之甚少到现在有所了解的转变。通过王金玉等老师专业导论课对于本专业细致讲解,让我们颇为真实地感受了材料的魅力,引起我们的广泛兴趣。老师们从材料和人类与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作为出发点,深切地指出材料在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主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加工等。过去,现在和将来,材料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没有材料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某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及其应用,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新材料”的发现和使用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比如中国古代,人们往往把人类历史分为石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陶瓷材料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后来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又发明了瓷器。这是陶瓷材料发展的一次飞跃,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对世界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再如,人们在大量地烧制陶瓷的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高温加工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来烧炼矿石,逐渐冶炼出铜及其合金青铜。可以说这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金属材料,它使人类社会从新石器时代转入到青铜器时代。中国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都是古代青铜材料制品的代表。 在近代社会,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 创新显得更为异常活跃,新材料诸多领域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技术突破和重大的产业发展机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着眼于材料科学的基本问题、共性问题,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初步把握材料共性的同时了解材料的个性。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属、非金属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材料领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或几种材料为增强体,可获得比单一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不仅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且在现代民用工业、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不断扩大应用。材料是人类进化最重要的动力,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必将支持和促进当时世界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从人类的出现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材料及材料科学也在不

金属材料导论习题

金属材料导论复习题

第一篇金属材料导论习题 一.填孔题 1.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叫做抗拉强度,以σb表示。 2.硬度是衡量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个指标,常见的试验方法有洛氏硬度、 布氏硬度。 3.过冷度是指理论结晶温度-实际结结晶温度,其表示符号为:ΔT 4.在Fe—C合金状态图中,通过PSK水平线,发生共析反应,S点称为_共析点,其含碳量为___0.77%____,其反应式为__A → P ( F + Fe3C ); 5.在Fe—C 合金状态图中,通过ECF水平线,发生共晶_反应,C点称为_共晶点,其含碳量为___4.3%____,其反应式为__Lc → Ld ( A + Fe3C )____; 6.珠光体的本质是层片状的共析体( F + Fe3C ) 。 7.一块纯铁在912℃发生α-Fe →γ-Fe 转变时,体积将:减小 8.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它们是形核和晶核长大9.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比溶剂高 10. 碳溶解于α-Fe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F);碳溶解在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A) 11.当钢中含碳量大于 0.9% 时,二次渗碳体沿晶界析出严重,使钢的脆性增加12.在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中,含Fe3C最多的合金成分点为: 6.69% 含Le′最多的合金成分点为: 4.3% 。 13.用显微镜观察某亚共析钢,若估计其中的珠光体含量体积分数为80%,则此钢的碳的质量分数为0.77% × 80% = 0.616 % 。 14.20是优质碳素结构钢,可制造冲压、焊接件。 15.T12是碳素工具钢,可制造锉刀、量规等。 16.Q354是可焊接低合金高强钢,可制造桥梁。 17.40Cr是合金结构(或合金调质)钢,可制造(车床齿轮)。18.20CrMnTi是合金结构(或合金渗碳)钢,热处理工艺是渗碳 + 淬火+低温回火。 19.合金工具钢CrWMn的平均含碳量为≥1% 。 20.含碳量小于 2.11% 的铁碳合金我们叫做钢。 21.在T12,T8,20,65Mn 四种钢中65Mn钢的弹性最好,T12钢的硬度 最高, 20 钢的塑性最好。 22.在W18Cr4V,Cr12,9SiCr,40Cr,4Cr13中材料选择下列零件材料. 板牙9SiCr ,铣刀W18Cr4V ,冷冲模 Cr12,车床主轴40Cr ,医疗手术刀4Cr13。

材料工程导论

1、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 (1)a. 金属键,常规法生产的为晶体结构;b. 常温下固体熔点较高;c. 金属光泽;d. 纯金属范性大、展性、延性大;e. 强度较高;f. 导热、导电性好;g. 空气中易氧化,如钢、铁等生成氧化膜,合金可改性抗氧化性;h.高温强度差。 (2)a. 离子键、共价键及其混合键;b. 硬而脆;c. 熔点高、耐高温抗氧化;d. 导热、导电性差;e. 耐化学腐蚀性好;f. 耐磨;g. 成型方式为粉末制坏、烧制成型但是成型加工困难。 (3)a. 共价键,部分范氏键;b. 分子量大,无明显熔点,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和粘流温度Tf;c. 力学状态有三态: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d. 比重小;e. 绝缘性好;f. 优越的化学稳定性;g. 成型方法多但是耐热性差,易老化。 (4)a. 抗疲劳性能良好;b. 结构件减震性好;c. 比强度和比量高;d. 耐烧能性和耐高温性能好;e. 具有良好的减摩、耐摩和耐润滑性能。 2、现代材料观的四面体和六面体是什么? 将使用效能、性能、成分、合成/制备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四面体。 将成分、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能及使用性能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六面体。 3、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科学性: a. 从化学角度出发,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键性、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b. 从物理角度,阐述材料的组成原子、分子及其运动状态与各物性之间的关系. c. 材料的制备工艺. 技术性: d. 材料的性能表征。 e. 材料的应用。 4、何谓材料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1)工艺性能是指制造工艺过程中材料适应加工的性能。 (2)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制成零件或产品后,在使用过程中能适应或抵抗外界对它的力、化学、电磁、温度等作用而必须具有的能力。 5、符号HBS或HBW之前的符号后面的数字按顺序分别什么?如120HBS10/1000/30表示什么? 符号HBS或HBW之前的数字表示硬度值,符号后面的数字按顺序分别表示球体直径、载荷及载荷保持时间。如:120HBS10/1000/30表示直径为10mm的钢球在1000kgf(9.807kN)载荷作用下保持30s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20。 6、何谓疲劳和疲劳极限? (1)零件在循环应力的作用,即使工作时承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点或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在经受一定的应力循环后也会发生突然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2)当应力低于某值时,应力循环到无数次也不会发生疲劳断裂,此应力值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即表示材料在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 7、疲劳失效的特点? (1) 疲劳断裂表现为低应力下的破坏断裂。疲劳失效在远低于材料的静载极限强度甚至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下发生。 (2) 疲劳破坏宏观上无塑性变形。与静载荷作用下材料的破坏相比,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3) 疲劳是与时间有关的一种失效方式,具有多阶段性。疲劳失效过程是累积损伤的过程。由交变应力(应变)作用引起的损伤是随着载荷次数逐次增加的。

无机非金属材料导论复习

第三章陶瓷 1 陶瓷是由粉状原料成型后在高温下作用硬化而成的制品,是多晶、多相的聚集体。 2 分为传统陶瓷和新型陶瓷。新型陶瓷根据功能分类包括:1力学功能陶瓷(叶片、转子)2热功能陶瓷(高温用坩埚、导弹)3电子功能陶瓷(大容量电容器、红外检测元件)4磁功能陶瓷(记忆运算元件、磁蕊)5光功能陶瓷(窗口材料、胃照相机)6化学功能陶瓷(传感器、催化剂)7放射性功能陶瓷(核燃料、减速剂)8吸声功能陶瓷(吸声板)9生物功能陶瓷(人造骨、生物陶瓷)。 3 陶瓷的制备工艺:1原料的制备(天然原料,合成原料);2胚料的成形和干燥(可塑成形,注浆成形,压制成形);3烧结或烧成。 烧结方法:粉末在室温下加压成形后再进行烧结的传统方法、热等静压、水热烧结、热挤压烧结、电火花烧结、爆炸烧结、等离子体烧结等。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利用金属与硅、硼、碳、氮等相互作用的强烈放热效应,不采取外部加热源,而利用元素内部潜在的化学能将原始粉末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极短时间内转化成化合物或致密烧结体。优点:不需要高温炉,过程简单,几乎不消耗电能,制得的产品纯净,能获得复杂相和亚稳相。缺点:不易获得高密度材料,不易严格控制制品的性能,易燃,有毒。 4 陶瓷的典型组织结构:晶相,玻璃相,气相。 晶相是陶瓷的主要组成成分,数量较大,对性能影响较大。它的结构、数量、形态和分布,决定了陶瓷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玻璃相作用(1)将晶相颗粒粘结起来,填充晶相之间的空隙,提高材料的致密度;(2)降低烧成温度,加速烧成过程;(3)阻止晶体转变,抑制晶体长大;(4)获得一定程度的玻璃特性,如透光性及光泽等。玻璃相对陶瓷的机械强度、介电性能、耐火性等是不利的,因此不能成为陶瓷的主导组成成分,一般含量为20%-40%. 气相是指陶瓷组织内部残留下来未排除的气体,通常以气孔形式出现。根据气孔含量可将陶瓷分为致密陶瓷、无开孔陶瓷和多孔陶瓷。除多孔陶瓷外,气孔都是不利的,它降低了陶瓷的强度和导热性能,也常常是造成裂纹的根源。一般普通陶瓷气孔率5%-10% ,特种陶瓷5%以下,金属陶瓷0.5%以下。 经历低温(室温至300℃)中温(300-950℃)高温(950℃至烧成温度)冷却(烧成温度至室温)四个阶段 5 陶瓷的性能 力学性能【刚度硬度】决定于化学键的强度 【强度】实际强度比理论值低—1组织中存在晶界2陶瓷的实际强度受致密度、杂质和各种缺陷的影响很大。 【塑性】塑性变形是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由位错运动引起的密排原子面间的滑移变形。塑性开始的温度约为0.5Tm(Tm为熔点温度)。由于开始塑性变形的温度很高,所以陶瓷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 【韧性或脆性】常温下陶瓷受载时都不发生塑性变形,就在较低的应力作用下断裂,因此,韧性极低或脆性很高。断裂包括裂纹的形成和扩展2个过程。脆性是陶瓷的最大缺点,是其作为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 热学性能【热膨胀】温度升高时物质原子振动振幅增加及原子间距增大所导致的体积增大现象。 【导热性】热传导主要依靠原子的热振动。几乎没有自由电子参与传热,导热性差,用作绝热材料。 【热稳定】即抗热震性,热稳定性低是陶瓷的另一个主要缺点 其他性能导电性耐火性化学稳定性(陶瓷的结构非常稳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作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期末作业 2015年12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期末作业 一.问答题 1.物质和材料有何区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含义是什么? 答:①物质是质量的空间分布,所有的材料都是物质,然而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材料。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含义是: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 2.按照材料得物理化学属性分,材料可分为哪几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①从物理化学属性来分,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不同类型材料所组成的复合材料。②(1)金属材料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的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具有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高强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性等基本属性,以及宽广的导电性、隔热性、透光性及良好的铁电性、铁磁性和压电性的材料。(3)有机高分子材料是具有机械强度大、弹性高、可塑性强、硬度大、耐磨、耐热、耐腐蚀、耐溶剂、电绝缘性强、气密性好、可燃性,难溶于水,熔沸点低,绝缘性,反应速率慢,反应产物复杂,稳定性差,同分异构现象普遍,质地轻、原料丰富、加工方便、性能良好、用途广泛的材料。 3.请说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要素模型。 答:四要素模型,研究材料组成、结构、生产过程、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五要素模型,研究材料组成、结构、成分、生产过程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构/成分并非同义词). 4.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有那几个?各自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有五个,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与资源循环与利用。①材料物理与化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以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固体化学等为理论基础,应用现代物理与化学研究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材料科学中的物理与化学问题。②材料学研究内容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及材料的开发与合理应用。③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的内容是材料的外部形状、内部组织结构与性能以及材料加工程控制的应用技术。④研究高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能、成型工艺及其相互关系。⑤产品或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评价,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废旧零部件的再制造。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导论论文

标题:高性能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的研究进展 姓名: 罗敏一 学号:2010440791 班级:无机普2010级01班

高性能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的研究进展 摘要: 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制造设备投资小,性能价格比高,极富市场竞争力,因而可成为高效高精度切削加工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复合材料和硬脆非金属材料的最理想的新一代刀具材料。关键词: 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化学气相沉积法刀具性能 1 引言 金刚石薄膜在力学方面具有许多独特的优良性能,它接近天然金刚石的硬度和耐磨性,具有低摩擦系数、低热膨胀系数、高热导率以及高化学稳定性等特性,从而使其在工模具和耐磨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理想的刀具材料。 用金刚石刀具切削硅铝合金等硬质材料时具有加工精度高、切削寿命长、切削力小及加工效率高等优点。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金刚石刀具需求量越来越大,天然单晶金刚石和人造聚晶金刚石刀具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硬质合金表面生长一层金刚石薄膜制成的刀具具有金刚石的特性,而且制造简单成本较低,是较好的替代品。目前国内外研究单位都在积极开发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但未形成规模生产和应用,原因是涂层工艺基体材料及刀具几何参数还不能保证。 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是在刀具基体上直接沉积金刚石薄膜,因而适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刀具。与其他金刚石刀具相比,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制造设备投资小,性能价格比高,极富市场竞争力,因而可成为高效

高精度切削加工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复合材料和硬脆非金属材料的最理想的新一代刀具材料。 2 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制备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化学气相沉积(CVD)属于原子沉积类,是利用气态的先驱反应物通过原子、分子间化学反应的途径生成固态涂层的技术。基于此特点,CVD过程大多在相对较高的压力和较高的沉积温度环境下进行,因为较高的压力有助于提高涂层的沉积速率。较高的沉积温度可保证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CVD涂层工艺温度约为1 000℃,结合力可靠,但也带来了一些性能上的缺陷,如刀具切削刃需经过钝化预处理,刀具表面易出现残余拉应力,且不能用于高速钢刀具表面涂层;另外CVD技术的沉积温度太高,超过了许多材料的热处理温度,在这样高的沉积温度下。镀层和硬质合金基体材料都面临着晶粒长大和失碳问题,从而产生一种或几种复式碳化物,即所谓的η相,且通常生成在涂层和基体的界面特别是刃口上。这种相很脆,降低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同时增大刃口的脆性,从而导致刀刃在使用过程中过早损坏。 涂层表面状态和切削用量对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损坏形式有很大影响。未研磨的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表面较粗糙,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时摩擦阻力较大,切削铝合金等时被切削材料容易在前刀面粘附并进而形成较大的积屑瘤,切削过程中积屑瘤频繁脱落,将对金刚石薄膜产生周期性的剥离作用,从而容易使金刚石薄膜从基体剥落。相反,对金刚石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