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三三轮复习指导纲要5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761.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三化学复习备考方法及策略指导一、恰当分配三轮复习时间,明确每轮复习目标。
绝大部分学校在高二结束时,已经把全部高中化学课程完成了,留下一年时间完成三轮复习备考。
高三复习备考一般分3个阶段来完成:第一轮(基础)从2011年8月开始至2012年2月底或三月中旬结束;第二轮(专题)从2012年3月初或中旬至4月底结束;第三轮(综模)从2012年5月初至5月底结束。
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技能,构建知识网络,打好知识基础,适当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良好的认知结构。
这一轮复习时,我们在例题、习题的选择上充分注意基础性、思想性、方法性、迁移性,控制难度,减小坡度,真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扎实到位。
同时,穿插每月练一份综合练习。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深化和应用,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这一轮复习针对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规律,注意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在知识的交汇点上选择例题和习题,除了注意题目的思想性、迁移性以外,还要适当注意题目的新颖性和综合性,这一轮复习主要以专题复习的形式进行,同时我们每两个星期训练一份综合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轮复习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使所学知识达到“灵活”“熟练”的程度。
这一轮复习是以综合练习为主要形式,按照练习——批改——评析——补差的模式进行,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特别注意广泛吸取信息,精心编拟练习,突出重点评析,注意查漏补缺。
二、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课本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
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
化学高三复习计划五篇在高三的化学复习中,要怎样制定复习计划呢?你有好的复习计划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化学高三复习计划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高三复习计划1根据化学教学计划和考试进度要求,这次期末考试内容为高一化学上半册全部内容,内容多,时间紧。
为了考出较好的成绩,研究常州市样卷,针对教研室出题意图,针对重点复习。
我备课组作如下安排:1 复习时间:约为十天,即元月五号到十五号。
2 复习内容:整册教材,四个专题,十个单元。
3 复习重点:2、3、4、5、9、10单元。
4 复习过程方式:(1) 复习基本概念和方程式,叫学生默写方程式等。
在复习过程中,对准每个知识点,精选2到3个例题进行讲解,大概用3到4课时。
(2) 根据复习顺序以及《学习与评价》留下来的专题复习资料,讲解专题复习练习,特别期中考试后的内容。
(3) 根据四个专题具体内容,精选三份练习题,期中考试前的一份,期中考试后的两份。
针对学生弱点,加强针对性练习。
具体安排为:史可卫负责两份,吴柯军负责一份,抽空考试形式叫学生练习,抓住学生存在问题,精讲,并能延伸知识点,以求实效。
(4) 针对学生调查反应,练习效果,出一分简单的概念性试卷,回归课本,增强学生考试信心(吴柯军负责)。
(5) 指导学生复习方式方法,让化学知识在学生脑中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6) 最后一节课为考前指导:解决如下问题:a 教学生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b 如何挖掘题意,与知识点联系进行解题;c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各种试题应答策略。
化学高三复习计划2一、以《会考导引》要求为框架,明确会考内容。
会考内容主要包括必修1和必修2,各占总分的40%,文科选修内容为《化学与生活》,主要以10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占总分的20% 。
理科选修内容为《有机化学基础》,以10个选择题的形成出现,占总分20% 。
其中必修1中的铝土矿到铝合金(Al),第三单元与信息材料(Si),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N),必修2中从微观多样性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与速率、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人工合成有机物在本次会考中不作要求。
超实用高三化学一、二、三轮、冲刺复习计划(详细时间安排)第一轮复计划 (时间安排: X天)- 第一天:复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分类、分子结构等。
(XX小时)- 第二天:重点复有机化学知识,如碳的化学性质、官能团等。
(XX小时)- 第三天:复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XX小时)- 第四天:巩固并练化学基础知识,包括计算化学式、平衡化学方程等。
(XX小时)- 第五天:复化学实验技巧,如实验装置搭建、化学试剂使用等。
(XX小时)- 第六天:总结和复第一轮内容,解答疑惑。
(XX小时)第二轮复计划 (时间安排: X天)- 第一天:复化学键的理论知识,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等。
(XX小时)- 第二天:重点复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如物质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
(XX小时)- 第三天:复酸碱反应及其相关知识,如电离度、酸碱性判定等。
(XX小时)- 第四天:巩固并练酸碱平衡的计算方法。
(XX小时)- 第五天:复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相关知识,如电子转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定等。
(XX小时)- 第六天:总结和复第二轮内容,解答疑惑。
(XX小时)第三轮复计划 (时间安排: X天)- 第一天:复重要的化学实验室操作和技巧,如溶解、浓度计算等。
(XX小时)- 第二天:重点复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如加成、消失、氧化、还原等。
(XX小时)- 第三天:复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如烷烃、醇、酚等。
(XX小时)- 第四天:巩固并练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XX小时)- 第五天:复化学平衡的动力学过程,如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
(XX小时)- 第六天:总结和复第三轮内容,解答疑惑。
(XX小时)冲刺复计划 (时间安排: X天)- 第一天:复化学物质的量计算,如摩尔质量、摩尔比等。
(XX小时)- 第二天:重点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及其机理,如酯化反应、醇的氧化等。
(XX小时)- 第三天:复离子反应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离子的生成和消失等。
高三三轮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是为了对高三的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以确保基础知识的扎实。
这个阶段应该花费大约2-3个月的时间。
【学科一】数学在数学复习中,首先要做的是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从高一、高二的知识点开始,系统地进行回顾。
同时,注重做题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学科二】英语英语的复习主要分为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三个部分。
在这个阶段,要注重积累词汇量,复习和巩固语法的基本知识,并通过练习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学科三】语文语文的复习注重对文学史的梳理和文学常识的学习。
同时,还要进行对作文的规范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学科四】物理物理的复习应注重对基本知识点的回顾和强化,通过练习题来掌握解题技巧,并注意对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熟悉。
【学科五】化学化学的复习主要包括对化学方程式、化学元素的属性和化学反应的熟悉,通过做题训练来提高解题能力。
【学科六】生物生物的复习应注重对生物知识的全面了解,并通过做题训练来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学科七】历史历史的复习因为内容比较繁杂,所以要做好提纲挈领的整理工作。
主要分为古代史、现代史和时事政治三个方面,要注重对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了解。
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是在基础知识点上的巩固和提高,重点放在对考纲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上。
这个阶段应该花费大约2个月的时间。
【学科一】数学在数学的复习中,应该注重对高考命题的趋势和规律的分析。
集中对高频考点和难题进行强化训练,并进行模拟考试来提高应试能力。
【学科二】英语英语的复习注重对听力和写作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听力材料来提高听力理解和应对考试的能力,并着重对写作常用表达和句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科三】语文语文的复习注重对文学常识、作文和阅读理解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作文练习来提高写作水平,并对常见的文学典故和名句进行背诵和理解。
【学科四】物理物理的复习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
通过解析过去几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命题规律,做好重难点的总结和拓展题的练习。
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教学计划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指导思想:认真研究考纲,仔细分析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天津市高考的信息,以的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目标:高三化学总复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
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初步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惯。
二、基本学情本届高三共有个理科班,每班60多人,成绩不理想,总体基础较差。
本学期高三化学的班周课时为4节,周六日补课课时。
第一轮总复中我们给学生每人配备的一本复资料为《__》。
三、教学方案第一轮复时间:20__年8月2日至20__年3月31日。
教学内容:以高中化学课本为本,根据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中对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尽量按课本的章节进行系统地单元过关教学。
详细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轮复的指导思想:夯实基础,滚动提高。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轮复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的回顾、整理、应用、拓宽与辐射向其它学科进行渗透,这一轮复着重于完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复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
要加强变知识点复为考点复的研究,高考化学总复知识点不少于100个,要完全复完至少要到第二学期3月底,教师觉得要复的都复到了,而学生做起题来却往往常规、常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仍然常错。
而化学考试热点只有近30个,其中有近二十个考点重现率特别高,而综合考试中,化学试题的量比较小,所考的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应该研究:根据考点来组织化学高考总复,可以缩短复周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复中要舍得在难点、重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
为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对一般性考点也不容忽视,可采取一般性的考点则通过练的形式再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专题二十五化学计算(三课时)【考试说明】1、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点精讲】题型一:关于混合物计算:1、生态农业涉及农家废料的综合利用,某种肥料经发酵得到一种含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的混合气体。
2.016L(标准状况)该气体通过盛有红热CuO粉末的硬质玻璃管,发生的反应为:CH4+4CuO=CO+2H2O+4Cu。
当甲烷完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减轻4.8g。
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过过量的2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吸收,生成沉淀8.5g。
⑴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的物质的量是。
⑵原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解题策略]题型二:关于过量计算:2、Na2S2O3·5H2O(俗称海波)是照相业常用的一种定影剂。
工业上制得的Na2S2O3·5H2O晶体中可能含有少量的Na2SO3和Na2SO4杂质。
为了测定某海波样品的成分,称取三份质量不同的该样品,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30mL,充分反应后滤出硫,微热滤液使生成的SO2全部逸出。
(Na2S2O+H2SO4=Na2SO4+SO2↑+S↓+H2O)3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标准状况):Na2SO4142g/223223mol )(1)计算所用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分析以上实验数据,该样品中(填写选项字母)。
A.仅含有Na 2S 2O 3·5H 2O B.含有Na 2S 2O 3·5H 2O 和Na 2SO 3,无Na 2SO 4 C.含有Na 2S 2O 3·5H 2O 、Na 2SO 3和Na 2SO 4题型三:关于多步方程式计算(关系式法)3、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 +2HCl=SnCl 2+H 2↑再加入过量的FeCl 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SnCl 2+2FeCl 3=SnCl 4+2FeCl 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 2Cr 2O 7溶液滴定生成Fe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 e C l K C r O 14H C l 6F e C l 2K C l 2C r C l 7H O 2227332++=+++ 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g ,经上述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K 2Cr 2O 7溶液16.0mL 。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高三化学备课组一:高三现状分析(1):学生现状(2):教师现状二:复习思路第一轮(9月~2月)共分四大块(1)必修1:共2个月(9_10.15)(2)选修3(涵盖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共2周时间;(10.16~10.31)(3)选修4(涵盖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共2个月(11.1 ~12.31)(4) 选修5(涵盖必修2):有机化学基础: 共2个月(1.1 ~2.28)第二轮:专题复习(2个月)1:大专题(3月份)(1)化学计算(11课时)(2) 综合实验(9课时)(3):有机合成题(6课时)(4):无机推断题(6课时)2:小专题(4月份):约10个小专题第三轮:纠错和综合练习(5月份)第四轮:回归课本(6.1~6.6)三:具体复习计划第一轮[共约6月时间]必修一[共60课时]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共17课时)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共8课时)①化学实验常见化学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课时)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课时)③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方法(2课时)④常见气体的制备(2课时)第二节:物质的量(6课时)(1)基本概念和以物质量为中心的计算(1课时)(2)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2课时)(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课时)(4)以NA为题的选择题(2课时)[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2: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3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课时)第二节:离子反应(4课时)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4课时)[小结] 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含必修2第四章)[共12课时]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时)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1:钠单质及其氧化物(1课时)2:钠的碳酸盐(2课时)3:铝及其化合物(2课时)4:铁及其化合物(2课时)[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共11课时]第一节:硅(1课时)第二节:氯(1课时)第三节:硫及其化合物(2课时)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2课时)第五节:过氧化氢(1课时)[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模块检测:[4课时]机动课: [共2课时]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14课时]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1课时)第二节: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2课时)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3课时)化学键(?课时)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4课时)模块检测:[4课时]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共52课时]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共5课时]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课时)第二节:燃烧热中和热(1课时)第三节:反应热的计算(1课时)[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2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共14课时]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反应因素(2课时)第二节: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标志(1课时)2:化学平衡的移动(2课时)3:化学平衡常数(1课时)4:等效平衡(1课时)5:平衡图像(2课时)6:化学平衡的计算(2课时)[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共12课时]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课时)第二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课时)第三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课时)第四节:溶液PH值的计算(2课时)第五节:盐类的水解(1)盐类水解的规律(1课时)(2)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2课时)[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共10课时]第一节:原电池(2课时)第二节:电解池(1)电解池的概念及电解规律(2课时)(2)电解池的应用(2课时)[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模块检测:[4课时]机动:[4课时]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45课时]第一章:认识有机物[共4课时]第一节:有机物的分类与结构特点(1课时)第二节:有机物的命名与同分异构体(2课时)第三节: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与方法(1课时) 第二章:烃[8课时]第一节:烷烃(1课时)第二节:烯烃和炔烃(2课时)第三节:芳香烃(1课时)[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第三章:烃的衍生物[10课时]第一节:卤代烃(1课时)第二节:醇和酚(2课时)第三节:醛和酮(1课时)第四节:羧酸酯(1课时)第五节:相互转化(1课时)[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共5课时] 第一节:糖类和油脂[2课时]第二节:蛋白质和核酸[1课时][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2课时)第五章:有机合成[共10课时]第一节:有机合成的方法(4课时)第二节: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2课时) [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模块检测:[4课时]机动:[4课时]第二轮复习计划一:大专题(一个月)1:化学计算(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相关计算(4)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5)有关电解质溶液的相关计算(6)化学计算在实际的应用(7)关系式法(8)守恒法(9)极限法(10)数轴法(11)差量法2:综合实验3:有机合成题4:无机推断题二:小专题(一个月)1:以NA为量的选择题2:电化学3:离子方程式及离子共存4:氧化还原反应5:等效平衡6:化学平衡的移动7:化学平衡图像8: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对比·········(根据实际情况)第三轮:纠错和综合练习(5月份)第四轮:回归课本(6.1~6.6)(1)每节课以学案为主(2)单元检测,模块练习以自编为主(3)综合卷以自编,市县教研室,网络资料为主高三化学复习计划高三化学复习分三轮进行。
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教学计划前言高三是学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尤其对于准备考取大学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化学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其考察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技能和应用能力也很多。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备考化学,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复习教学计划。
第一部分:知识点复习1.全面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为了做到全面复习,教师将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知识点解析,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等方面。
教师将根据学生学习的时间进行合理的知识点划分,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时间进行充分复习和理解。
2.常见化学反应的分类和铭记:在复习时,学生需重点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及其反应类型。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常见化学反应的铭记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记住反应公式。
3.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在备考化学中,实验操作是需要掌握的重要环节。
因此,我们将为学生讲解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还将会提供实验分析方面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
第二部分:练习题与试卷的模拟1.练习题的辅导和指导:我们将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练习题和试卷,确保学生的练习量达到要求。
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会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模拟试卷的考试形式和要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的考试形式,我们将会定期进行模拟试卷考试,帮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并掌握考试技巧。
同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试卷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为学生的复习做出及时的调整。
第三部分:情境化应用案例分析1.化学知识的应用案例分析:在学生复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将会为学生提供生活中常见化学现象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提高其应用能力。
2.环境化学和绿色化学的案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环保和绿色化学已成为了热门话题。
因此,在复习中我们也涉及环境化学和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现代化的方向和实现途径。
第五部分 化学计算 【考纲要求】化学计算 1. 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2. 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3. 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4. 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5. 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6. 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7. 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8. 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9. 以上各类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热点问题】 1.高考化学试题中的计算题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小计算题,主要跟基本概念的理解水平,可以推理估算、范围测算等;第二类是以大题出现的综合计算题,一般都是跟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相联系起来的综合问题。 2.从《考试大纲》分析,化学计算主要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关物质的量、物质溶解度、溶液浓度、pH、燃烧热等基本概念的计算;另一类是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3.理科综合能力中对用数学知识处理化学计算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往年高考试题也已经出现过这类试题,后阶段复习中要加以重视。 【知识体系】 1.各种基本概念计算之间的联系
2.化学计算常用方法 守恒法 利用反应体系中变化前后,某些物理量在始、终态时不发生变化的规律列式计算。主要有:(1)质量守恒;(2)原子个数守恒;(3)电荷守恒;(4)电子守恒;(5)浓度守恒(如饱和溶液中);(6)体积守恒;(7)溶质守恒;(8)能量守恒。 差量法 根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某化学量从始态到终态的差量(标准差)和实际发生化学反应差值(实际差)进行计算。主要有:(1)质量差;(2)气体体积差;(3)物质的量差;(4)溶解度差„„实际计算中灵活选用不同的差量来建立计算式,会使计算过程简约化。 平均值法 这是处理混合物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总存在某些方面的一个平均值,其平均值必定介于相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只要抓住这个特征,就可使计算过程简洁化。主要有:(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2)平均体积法;(3)平均质量分数法;(4)平均分子组成法;(5)平均摩尔粒子质量法;(6)平均密度法;(7)平均浓度法„„ 关系式法 对于多步反应体系,可找出起始物质和最终求解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直接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可避开繁琐的中间计算过程。具体有:(1)多步反应关系法:对没有副反应的多步连续反应,可利用开始与最后某一元素来变建立关系式解题。(2)循环反应关系法:可将几个循环反应加和,消去其中某些中间产物,建立一个总的化学方程式,据此总的化学方程式列关系式解题。 十字交叉法 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方法的演变,即为a1x1+a2x2=a平×(x1+x2)的变式,也可以转化为线段法进行分析。(1)浓度十字交叉法;(2)相对分子质量十字交叉法等。 极值法 当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无法确定其成分及其含量时,可对数据推向极端进行计算或分析,假设混合物质量全部为其中的某一成分,虽然极端往往不可能存在,但能使问题单一化,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常用于混合物与其他物质反应,化学平衡混合体系等计算。 讨论法 当化学计算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或不同情况下会出现多种答案时,就要结合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将不确定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前提,运用数学方法,在化学知识的范围内进行计算、讨论、推断,最后得出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根据可能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2)根据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进行讨论;(3)运用不定方程或函数关系进行讨论。 估算法 有些化学计算题表面看来似乎需要进行计算,但稍加分析,不需要复杂计算就可以推理出正确的答案。快速简明且准确率高,适合于解某些计算型选择题。但要注意,这是一种特殊方法,适用范围不大。 3.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各部分内容中都隐含许多计算因素问题,复习中要加以总结归类。如,有机化合物内容中的化学计算因素问题主要有: (1)同系物通式的计算(通式思想的运用); (2)同分异构体种数计算(空间想像、立体几何知识); (3)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的确定(有机化合物性质跟所有化学基本计算的综合); (4)有机物燃烧规律的计算(跟气体燃烧实验、气体吸收实验、气体干燥实验等的综合); (5)有机反应转化率、产量的计算(跟工业生产实际的结合)。 【仿真模拟】
1.向含0.2 mol NaOH和0.1 mol Ba2(OH)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6.72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2CO气
体.下列表示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与通过2CO的体积关系的图象中,符合题意的是(气体的溶解和离子的水解都忽略不计) 2. 将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中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立即使生成的产物全部通入足量Na202固体中,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重相等的是 A.C2H6 C2H50H B.C2H6 C3H6 C.C3H8 C3H803 D.HCHO CH3C00H
3. 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答案】1.C 2.AC 3.C 4.氨气和氟气在铜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得到一种铵盐NH4F和一种含氮化合物A,A的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分子中所有共价键之间的夹角都相等。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1mol混合气体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物NH4F中的N元素比A中的N元素多 2.8g,试计算原反应混合气中NH3和F2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答案】(1)NF3 (3分) (2) 4NH3+3F2==3NH4F+NF3(4分)
(3)解法I:根据反应4NH3+3F2=3NH4F+NF3的化学计量数可知,NH3与F2刚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物NH4F中的N元素比生成物NF3中的N元素多(3-1)×14g=28g,此时消耗的反应物NH3为4mol,F2为3mol。(2分) 依题意,生成物NH4F中的N元素比生成物NF3中的N元素多2.8g,则消耗的反应物NH3为0.4mol,F2为0.3mol。反应物实际有1mol,必有一种过量。 若NH3过量,则原反应混合气中含F2 0.3mol,含NH3 0.7mol;(2分) 若F2过量,则原反应混合气中含NH3 0.4mol,含F20.6mol。(2分) 解法Ⅱ:设生成物NH4F中的N元素比生成物NF3中的N元素多出的质量为△m。 4NH3 + 3F2=3NH4F + NF3 △m 4mol 3mol (3-1)×14g=28g n(NH3) n(F2) 2.8g 若反应物NH3过量,则参加反应的F2为0.3mol NH3为1mol-0.3mol==0.7mol 若反应物F2过量,则参加反应的NH3为0.4mol
失 1×6e- 得6×1 e- F2为1mol-0.4mol==0.6mol 5.将Mg粉放入盛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 (1)若Mg粉的质量为6.0g,反应后容器内O2剩余,则在反应后容器内的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该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 (2)若Mg粉的质量为a g,混合气体的体积为b L,反应后容器内O2有剩余,则在b L混合气体中,V(O2)的取值范围是 ; (3)若Mg粉的质量仍为a g,混合气体的体积仍为b L,反应后容器内无气体剩余,则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质量的最大值是 。(气体体积均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答案】5.(1)MgO 10g (2)bVa157 (3)ab2855 6.有三份不同质量的铁粉样品①②③,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取一份样品分别与含有0.8molHNO3的稀硝酸反应,反应后硝酸和铁均无剩余,且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取样品①,反应后的溶液中铁只以Fe3+离子的形式 存在,则样品①的质量为 ___________g。 ⑵乙取样品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既含有Fe3+、又含有Fe2+离子,则样品②的质量(设为ag)范围是 __________。 ⑶丙取样品③,将其慢慢加入到稀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反应过程中溶液里Fe3+、Fe2+、NO3—三种离子中的一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则该曲线表示的是 ___________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请你在此图中再画出另外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 【答案】6.(1) 11.2g (2) 11.2
7.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FeSO4、H2SO4、Ag2SO4、Al2(SO4)3及一些污泥.某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测定了废水中各物质的含量并查找了溶解度数据,现列表如下: 表一 废水中各物质的含量 物 质 FeSO4 H2SO4 Ag2SO4 Al2(SO4)3 污 泥 质量分数/(%) 15.0 7.0 0.40 0.34 5.0 表二 FeSO4和Al2(SO4)3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FeSO4溶解度(g) 15.6 20.5 26.5 32.9 40.2 48.6 Al2(SO4)3溶解度(g) 31.2 33.5 36.4 40.4 45.7 52.2 该课题组根据表中数据,设计了污水处理方案,拟利用该厂的废铁屑(有少量锈斑)、烧碱溶液和硫酸处理此污水,回收 FeSO4·7H2O和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