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倒置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970.86 KB
- 文档页数:3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24-01【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愈合时间(4.1±3.2)月。
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41±12.56)分、术后平均(90.35±10.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恢复优良率是89.58%。
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满意,是一种稳定性良好、操作简单、创伤性小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股骨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且易引起各种并发症[1]。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女性中发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上升。
目前,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该技术能有效保护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接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0.5±3.4)岁。
素有患者均是闭合性、新鲜骨折。
骨折时间5~18d,平均7天。
按evans分型:ⅰ型 7例,ⅱ型 9例,ⅲa 型 16 例,ⅲb 型 12 例,ⅳ型4例;稳定型19例,不稳定型29例。
其中合并颅脑损伤2例、冠心病3例、要椎间骨折2例、脑梗死1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对42例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注意事项和疗效。
结果:42例患者在术后3-4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骨折移等并发症,髋关节术后功能优良率达到88.1%。
结论: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转子部骨折内固定锁定钢板【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2-01股骨转子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发病率较高。
且由于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等,因此对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效果不甚理想,部分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为探讨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的效果,本文对42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2例,均为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在60-75岁之间,平均67.5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摔伤20例。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骨折;无双侧骨折,左侧23例,右侧19例。
根据evans分型:ⅰ型9例,ⅱ型11例,ⅲ型13例,ⅳ型9例。
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伤后至手术时间2-10d,平均4.5d。
2方法2.1治疗方法。
患者使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具体手术方法如下: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手术使用硬膜外麻醉,麻醉后从大粗隆顶远端约2-3cm处开始向下做一外侧切口,切口长约10cm,逐层切开显露股外侧肌及股骨大粗隆,切断外旋肌附着并显露大转子及转子间线、前侧关节囊,然后在直视下进行牵引复位,复位时注意保持正常颈干角,维持复位,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将钢板于肌肉下骨膜外向股骨远端插入,插入过程中应注意使钢板尽量紧贴骨干,放置好钢板厚通过导向器向股骨头颈处打入4枚导针,并通过术中c型x机确认导针位置,测深后拧入合适长度的锁定螺钉,然后在钢板远端安放锁定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及对围术期指标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黄华明;王高军;刘岗【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年(卷),期】2024(29)1【摘要】目的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IFOF)患者行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74例IFOF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股骨头置换组(n=26例)、LPFP组(n=25例)和PFNA组(n=23例)。
比较三组疗效、围术期指标、住院费用、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
结果三组疗效:股骨头置换组>PFNA组>LPF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手术时间:LPFP 组>股骨头置换组>PFNA组(P<0.05);三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LPFP组/股骨头置换组>PFNA组(P<0.05);三组术后开始负重时间:LPFP组>股骨头置换组/PFNA 组(P<0.05);三组住院时间:LPFP组/PFNA组>股骨头置换组(P<0.05);LPFP组与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住院费用:股骨头置换组>PFNA组>LPFP组(P<0.05)。
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HS)组间、时间、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骨头置换、LPFP及PFNA均可以有效治疗IFOF,其中股骨头置换术疗效好,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并发症少,但费用高;PFN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疗效略低于股骨头置换术,但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LPFP术操作简单、费用最低,但术后髋关节功能、疗效略差,并发症也较多,临床应用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确定。
【总页数】4页(P49-52)【作者】黄华明;王高军;刘岗【作者单位】浙江鑫达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3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疗效比较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2.采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3.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的影响4.两种不同髓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5.不同手术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尹虎【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年(卷),期】2012(40)6【摘要】目的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经皮加压钢板(PCCP)、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4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LPFP(A组,42例)、PCCP(B组,55例)、DHS(C组,50例)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规范的病例回访,回访时间5~25个月(平均15.5个月)。
B、C 组与A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C组与A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PCCP和DHS的疗效均优于LPFP,但PCCP和DHS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
【总页数】3页(P1537-1539)【关键词】转子间骨折;骨折固定术;内固定器【作者】尹虎【作者单位】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相关文献】1.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J], 贾燕飞;冯卫;佟雁翔2.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J], 刘强;谢洪峰;朱宝;鲁大路;岳联军;田立国;周迅;雍宜民3.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J], 苏嘉;沈新升;季日旭;郭晓山4.三种髓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比较 [J], 张子龙; 吴登会; 张芳利; 张光惠5.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比较 [J], 唐小祥;于沈明;柳振华;兰声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内固定处理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目的:研究顺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三种内固定方法处理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5年4月间的6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顺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三种内固定。
对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并且应用Harris评分系统对三组术后的康复情况展开疗效评价。
结果:经过三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逆行髓内钉组的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骨远端骨折行顺行髓内钉以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处理效果均劣于逆行髓内钉,并且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等优势,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有一定优势。
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急诊和骨科比较常见,因为患者在股骨远端骨折后长时间无法下地活动,所以褥疮、肺部感染也较易出现。
现有资料表明,手术治疗是该种疾病比较有效的方法[1-6]。
目前此种疾病治疗方案按照内固定种类,可分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顺行髓内钉和逆行髓内钉等[7-9]。
本院在研究中发现,逆行髓内钉在对膝关节功能的提升方面,较顺行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效果更显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11年2月-2015年4月确诊为股骨远端骨折的65例患者,其中顺行髓内钉内固定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44~84岁,平均(63.5±11.1)岁;采用AO分型:A1型2例,A2型4例、A3型9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1例。
逆行髓内钉内固定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44~84岁,平均(63.3±10.8)岁;A1型4例,A2型5例,A3型6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45~80岁,平均(63.2±10.9)岁;A1型5例,A2型4例,A3型6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