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渗透压仪器

渗透压仪器

渗透压仪器
渗透压仪器

渗透压仪器

爱尚实验室一站式采购平台,正品保证,限时折扣,所有商品保证售后,可开正规发票,爱尚实验室一站式采购平台,网络上的科学实验室,产品包括,渗透压仪器,实验试剂耗材小仪器涵盖了实验室常用产品,满足日常所,质量优汇聚名品,产品质量保证,给您省同类产品低于市场价20%左右。

技术优势(渗透压测定仪价格):

1、※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生产厂家,世界占有率最高,美国占有率在90%以上,欧洲的占有率在75%以上,中国占有率在85%以上,行业标准根据其制定;

2、※第一个通过美国药典FDA认证;

3、※具有中国的SFDA医疗器械注册证;

4、※采用先进的冰点低压技术,结合振动原理,使之迅速结冰,快速散热,测得冰点值;

5、※采用先进的两点校准原理进行校准;

渗透压仪器

6、※操作简单,只要按下“Test”,无需其它操作,自动得出测试结果;

7、※自动校准:按“Calibration”键,仪器根据自动提示的固有程序进行校准;

8、※校准周期长,每3-6个月校准一次;

9、※数字显示测试结果,可进行用户提示、仪器诊断,可自动存储最近的30次测试结果;

10、※可对存储的结果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线性,可以设置探针及冷阱号码;

10、※采用半导体制冷,无热电偶,无须日常繁锁清洗维护;

14、※微样品量渗透压仪,样品体积为20ul,对于珍贵和难以提取的样品更有优势,标准配置一支原装厂家20ul加样器;

11、※故障自动提示,可实现人机对话;

13、※全锂材料、可用10年;

15、检测时间为90秒/样品;

16、可连接电脑、打印机和条形码扫描仪;

渗透压仪器

药典三部(版)-通则-0632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复习过程

0632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生物膜,例如人体的细胞膜或毛细血管壁,一般具有半透膜的性质,溶剂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阻止渗透所需要施加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在涉及溶质的扩散或通过生物膜的液体转运各种生物过程中,渗透压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备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等药物制剂时,必须关注其渗透压。处方中添加了渗透压调节剂的制剂,均应控制其渗透压摩尔浓度。 静脉输液、营养液、电解质或渗透利尿药(如甘露醇注射液)等制剂,应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明其渗透压摩尔浓度,以便临床医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所用制剂进行适当的处置(如稀释)。正常人体血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范围为285~310mOsmol/kg,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与人体血液相当。溶液的渗透压,依赖于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数量,是溶液的依数性之一,通常以渗透压摩尔浓度(Osmolality)来表示,它反映的是溶液中各种溶质对溶液渗透压贡献的总合。 渗透压摩尔浓度的单位,通常以每千克溶剂中溶质的毫渗透压摩尔来表示,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毫渗透压摩尔浓度(mOsmol/kg): 毫渗透压摩尔浓度(mOsmol/kg) =×n×1000 式中,n为一个溶质分子溶解或解离时形成的粒子数。在理想溶液中,例如葡萄糖n=1,氯化钠或硫酸镁n=2,氯化钙n=3,枸橼酸

钠n=4。 在生理范围及很稀的溶液中,其渗透压摩尔浓度与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值偏差较小;随着溶液浓度增加,与计算值比较,实际渗透压摩尔浓度下降。例如0.9%氯化钠注射液,按上式计算,毫渗透压摩尔浓度是2×1000×9/58.4=308 mOsmol/kg,而实际上在此浓度时氯化钠溶液的n稍小于2,其实际测得值是286 mOsmol/kg;这是由于在此浓度条件下,一个氯化钠分子解离所形成的两个离子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缔合,使有效离子数减少的缘故。复杂混合物(如水解蛋白注射液)的理论渗透压摩尔浓度不容易计算,因此通常采用实际测定值表示。 1、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测定 通常采用测量溶液的冰点下降来间接测定其渗透压摩尔浓度。在理想的稀释溶液中,冰点下降符合△T f=K f·m的关系,式中,△T f为冰点下降,K f.为冰点下降常数(当水为溶剂时为1.86),m为重量摩尔浓度。而渗透压符合P0=K0·m的关系,式中,P0为渗透压,K0为渗透压常数,m为溶液的重量摩尔浓度。由于两式中的浓度等同,故可以用冰点下降法测定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 仪器采用冰点下降的原理设计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通常 由制冷系统、用来测定电流或电位差的热敏探头和振荡器(或金属探针)组成。测定时将探头浸入供试溶液中心,并降至仪器的冷却槽中。启动制冷系统,当供试溶液的温度降至凝固点以下时,仪器采用振荡器(或金属探针)诱导溶液结冰,自动记录冰点下降的温度。仪器显示的测定值可以是冰点下降的温度,也可以是渗透压摩尔浓度。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概述 外科病人最易发生这种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它造成细胞外液量(包括循环血量的)的迅速减少;由于丧失的液体为等渗,基本上不改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最初细胞内液并不向细胞外液间隙转移,以代偿细胞外液的减少,故细胞内液量并不发生变化。但这种液体丧失持续时间较久后,细胞内液将逐渐外移,随同细胞外液一起丧失,以致引起细胞缺水。 等渗性脱水-诊断 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要详细询问体液丧失情况,每日的失液量有多少?持续多少时间?失液的性状等。测定细胞外液量和血清钠,以了解缺水和失钠情况。血清Na+和Cl-一般无明显降低,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尿比重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有明显增高,表示血液浓缩。必要时可作血气分析测定,以判定有否酸碱平衡失调。 等渗性脱水-治疗措施 首先尽可能处理引起等渗性失水的原因,以减少水和钠的丧失。针对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一般可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液尽快补充血容量。根据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来估计体液丧失量,已达体重的5%者,可快速输入上述液体约3.0L,(按体重60kg计算)。以恢复血容量,或按血细胞比容来计算需补液体量。 补等渗盐水量(L)=血细胞比容上升值×体重(kg)×0.25血细胞比容正常值 此外,还应补给当日需要量,一般为水2.0L和钠4.5g. 等渗盐水含Na+和Cl-各154mmol/L,而血清Na+和Cl-的含量分别为142mmol/L和103mmol/L.两者相比,等渗盐水的Cl-含量比血清的Cl-含量高50mmol/L,在重度缺水或休克状态下,肾血流量减少,影响排氯功能,若从静脉大量输给等渗盐水,有导致血Cl-过高,引起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因此,应用等渗盐水治疗缺水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缺水更加符合生理,可以避免输入过多的Cl-,并对酸中毒的纠正有一定帮助。此外,在纠正缺水后,钾的排泄有所增加,K+浓度也会因细胞外液量增加而被稀释降低,故应注意低钾血症的发生。一般应在尿量达40ml/h后补充氯化钾。 等渗性脱水-病因学 常见的病因有:a.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肠瘘等;b.体液体内转移,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感染、肠梗阻、烧伤等,其丧失的体液与细胞外液成分基本相似。 等渗性脱水-临床表现 病人不口渴,有尿少、厌食、恶心、乏力、舌干、眼球下陷、皮肤干燥、松弛等表现。如短期内丧失过多,体液丧失达体重的5%以上时,也就是丧失细胞外液的25%时;病人出

肠外营养配比及渗透压的计算

肠外营养配比及渗透压的计算 1.能量的计算:Harris-Bendeict公式至今一直作为临床上计算机体基础能量消耗(BEE)的经典公式: 男:BEE(kcal/d)=66.4730+13.7513W+ 5.0033H-6.7750A 女:BEE(kcal/d)=655.0955+9.5634W+ 1.8496H-4.6756A (W:体重,Kg; H:身高, cm A:年龄,年) 2.每日所需能量的粗略估算: 基础代谢:20kcal/kg 安静基础值:25~30kcal/kg 轻活动:30~40kcal/kg 发热或中等活动:35~45kcal/kg 3.肠外营养配比方案: 一般糖脂比=1:1 a.葡萄糖:占总热量的50%±1g:4Kcal b.氨基酸:氮源(合成蛋白质)1~1.5g/Kg 1g:4Kcal c.脂肪:①热量②必需脂肪酸0.5~1g/Kg(<3g/Kg)1g:9Kcal d.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水溶性:复合制剂不能满足需要,需要额外补充VitC及B族维生素 脂溶性:代谢慢,禁食时间>1周,应用 e.水:尿≥800ml,不显失水600ml,粪100ml 1000Kcal=1000-1500ml补水量

总结肠外营养每日推荐量 4.营养液渗透压的计算 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LH2O应给予中心静脉,低于于1200mOsm/LH2O可给予外周静脉。 各种溶液渗透压数值: 1%GS渗透压值为50 mmol/L 5%GS为250 mmol/L

10% GS为500 mmol/L 12.5% GS为631 mmol/L 50% GS为2500 mmol/L 1%NaCl为340 mmol/L 0.9%NaCl 为308 mmol/L 10%NaCl 约为3400mmol/L 10%中型脂肪是129~158 mmol/L(以150 mmol/L计算)20%中型脂肪是258~315 mmol/L(可以300 mmol/L计算)30%长链脂肪酸310 mmol/L 1% 氨基酸为100 mmol/L 5% 氨基酸为500 mmol/L(6.74%AA大约600mmol/L)10%氯化钾为2666 mmol/L 25%硫酸镁约为4166 mmol/L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约为1900 mmol/L 3.实例: 生理盐水13毫升,10%氯化钾1.5毫升,5%氨基酸20毫升,20%脂肪10毫升,10%葡萄糖40毫升,50%葡萄糖液15毫升。 上述液体每100毫升含葡萄糖11.5克、蛋白质1克、脂肪2克。 渗透压值计算: 50%葡萄糖15毫升=(2500 x 0.015)=37.5 mmol

血浆渗透压计算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血浆渗透压计算(mmol/L) -+20)×=mmol/L ①(Cl-+HCO 3 正常值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②(Na++K+)×2+BS+BUN=mmol/L (正常人:BS为3.9~6.1mmol/L BUN为1.78~7.14mmol/L) 正常值280~310mmol/L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③MCV(平均红细胞体积μm3)=红细胞比积×1000除以红细胞数(N/L)正常值82~96μm3,>96μm3为低渗,<82μm3为高渗 ④血清钠正常130~150mmol/L(平均140) <130mmol/L为低渗,>150mmol/L为高渗 ⑤(Na++10)×2,正常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120-140mmol/L ⑥Cl-+HCO 3 <120mmol/L为低渗,>140mmol/L为高渗 ⑦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关计算公式:

血浆总蛋白g/L×2.41×2=289.2~385.6mmol/L <289.2mmol/L为低渗,>385.6mmol/L为高渗 1.74×Ag/L+1.205×Gg/L=85~131.85mmol/L 例如白蛋白50g/L,则1.74×50+220=307mmol/L 3.5×(A+G/L)除以7.5=18.99kPa <18.99kPa为低渗 补充血浆ml数=血浆蛋白(正常值一病人值)×8×体重(kg) 按8ml/kg输入,可提高血浆蛋白10g/L。一般10~25g/d,可连续补给 COP(血浆胶体渗透 压)=3A+0.2A2+0.01A3+2G+0.2G2+0.01G3 A:白蛋白;G 球蛋白 正常值:25+-2mmHg,以<20mmHg为低渗透压 低蛋白造成的低胶体渗透压情况下,总渗透压的正常维持常需伴有钠离子浓度升高,而高钠会引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而引起血糖升高,损害肝脏糖原异生功能以及减少乳酸的清除。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渗透压计算

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中可一元解离的离子浓度有关。如:0.1mol/LNaOH溶液可一元解离为0.1mol/L Na+和0.1mol/L OH-。他的渗透压就是0.2 Osm/L=2mOsm/L。 下面我将外文文献中膜提取液与本实验膜提取液以及戴天 明论文中血影蛋白提取液的渗透压进行比较如下: 1972年Separation an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Major Proteins of the Human Erythrocyte Membrane 0.155M-NaH2PO4 (iso-osmotic phosphate buffer,pH7.4) The cells were lysed into 37 litres of a stirred solution of iso osmotic phosphate buffer, pH7.4, diluted with 19.5vol. of deionized water (diluted phosphate buffer, pH7.4) maintained near 0°C with a cooling coil connected to a circulating refrigeration bath and a solution of 0.3ml of di-isopropyl phosphorofluoridate in 3ml of propanol was immediately added slowly to the lysate. 等渗缓冲液:0.155M-NaH2PO4,渗透压为0.155 M×2=0.155mol/L×2=310 mOsm/L(注:1 M NaH2PO4可一元解离为1 M Na+和M H2PO4-,1mol/L NaH2PO4的渗透压为2 Osm/L=2000 mOsm/L。等渗液的渗透压在280-320 mOsm/L范围内)低渗缓冲液:将等渗缓冲液用19.5倍体积的去离子水稀释而成。也就是稀释了20.5倍,渗透压上除以20.5即可。 渗透压为310 mOsm/L÷20.5=15 mOsm/L. 低渗液加入少量氟磷酸异丙酯<胆碱酯酶抑制药>和丙醇 本实验中等渗液 rPBS,PH=7.4(KCL137mM,NaCL2.7mM,Na2HPO4 8.1mM,KH2PO4 1.5 mM) 渗透压:137 mM×2+ 2.7 mM ×2+8.1mM×3+ 1.5 mM×2=306.7 mOsm/L PBS,PH=7.4 (NaCL137mM,KCL2.7mM,Na2HPO4 8.1mM,KH2PO4 1.5 mM,)渗透压同上计算为306.7 mOsm/L rPBS,PH=5.6 (KCL137mM,NaCL2.7mM,Na2HPO4 0.5mM,KH2PO4 9.5mM) 渗透压为137 mM×2+ 2.7 mM ×2+0.5mM×3+ 9.5 mM×2=299.9 mOsm/L PBS,PH=5.6 (NaCL137mM,KCL2.7mM,Na2HPO4 0.5mM,KH2PO4 9.5mM,)配制1L:渗透压同上计算为299.9 mOsm/L 低渗液由等渗液稀释30倍而成, PH=7.4的渗透压为306.7 mOsm/L /15=20.4 mOsm/L PH=5.6的渗透压为299.9mOsm/L /15=20 mOsm/L 戴天明论文中

溶液渗透压

溶液渗透压: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 血浆渗透压大约为300mmol/L.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 1,晶体渗透压是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占80%。主要来自钠和氯离子。 2,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中的蛋白质组成,由于血浆中的蛋白质较少,所以形成渗透压小。其中白蛋白占胶体渗透压的75%-80% 血液渗透压对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护正常的血浆容量起重要的作用。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 血浆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主要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 血浆胶体渗透压(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主要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在医疗工作中,不仅大量补液时要注意溶液的渗透压,就是小剂量注射时,也要考虑注射液的渗透压。但临床上也有用高渗溶液的,如渗透压比血浆高10倍的2.78mol·L-1葡萄糖溶液。因对急需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患者,如用等渗溶液,注射液体积太大,所需注射时间太长,反而不易收效。需要注意,用高渗溶液作静脉注射时,用量不能太大,注射速度不可太快,否则易造成局部高渗引起红细胞皱缩。当高渗溶液缓缓注入体内时,可被大量体液稀释成等渗溶液。对于剂量较小浓度较稀的溶液,大多是将剂量较小的药物溶于水中,并添加氯化钠、葡萄糖等调制成等溶液,亦可直接将药物溶于生理盐水或0.278mol·L-1葡萄糖溶液中使用,以免引起红细胞破裂。 渗透压是调节细胞内外体液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高低变化可以直接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若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值,有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血浆渗透压偏低可能是营养不良所造成的,所以平时饮食应注意多摄取营养,不可偏食厌食。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电解质 血浆渗透压(1)概念: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2)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

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用于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与参考值(mmol/L) -+20)×2=mmol/L ①(Cl-+HCO 3 正常值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②(Na++K+)×2+BS+BUN=mmol/L (正常人:BS为~L BUN为~L) 正常值280~310mmol/L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③MCV(平均红细胞体积μm3)=红细胞比积×1000除以红细胞数(N/L)正常值82~96μm3,>96μm3为低渗,<82μm3为高渗 ④血清钠正常130~150mmol/L(平均140) <130mmol/L为低渗,>150mmol/L为高渗 ⑤(Na++10)×2,正常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120-140mmol/L ⑥Cl-+HCO 3

<120mmol/L为低渗,>140mmol/L为高渗 ⑦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关计算公式: 血浆总蛋白g/L××2=~L <L为低渗,>L为高渗 ×Ag/L+×Gg/L=85~L 例如白蛋白50g/L,则×50+220=307mmol/L (白蛋白50g/L,分子量为69000,渗透压=50×1000/69000=L) ×(A+G/L)除以= <为低渗 补充血浆ml数=血浆蛋白(正常值一病人值)×8×体重(kg) 按8ml/kg输入,可提高血浆蛋白10g/L。一般10~25g/d,可连续补给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问答题

1、简述病理生理学与生理学及病理(解剖)学的异同点。 病理生理学和生理学都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但前者研究的是患病的机体(包括患病的人及动物),后者研究的则是正常的机体(正常的人和动物)。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虽然研究的对象都是患病的机体,但后者主要侧重形态学的变化,而前者则更侧重于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2、试举例说明何谓基本病理过程。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两种以上疾病所共有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例如,炎症可以发生在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但只要是炎症,尤其是急性炎症,都可发生渗出、增生、变质的病理变化,局部有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的表现,全身的症状常有发热、WBC 数目增加、血沉加快等。所以说,炎症就是一种典型的基本病理过程。 3、如何正确理解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病因与机体的相互斗争而产生 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有规律的病理过程。 应抓住下列四点理解疾病的概念:1)凡是疾病都具有原因,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2)自稳调节紊乱是疾病发病的基础;3)疾病过程中引起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临床上表现为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主要是劳动能力)的异常(包括损伤与抗损伤);4)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有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 4、简述疾病和病理过程的相互关系。 疾病和病理过程的关系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同一病理过程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可包含几种不同的病理过程。 5、何谓疾病的病因和诱因?病因、诱因和条件三者的关系如何? 某个有害的因素作用于机体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时间会产生某个 特定的疾病,这个有害因素就称为该疾病的病因。 诱因是指在病因存在下具有促进疾病更早发生、病情更严重的因素。仅有诱因不会发生疾病。 疾病的原因是引起某一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性的、特异性的因素。疾病的条件是指能够影响(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其中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诱因。诱因属于条件的范畴。 6、机体死亡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简述其判定标准 机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即大脑包括小恼、脑干在内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丧失。其判定标准有: ⑴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应状态 ⑵自主呼吸停止 ⑶瞳孔散大 ⑷颅神经反射消失 ⑸脑电消失 ⑹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7、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有哪些? 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 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 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8、试述机体大出血后体内变化的因果转化规律。 大出血—→心输出量↓、血压↓—→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乳酸大量堆积—→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心输出量↓↓、血压↓↓…….这就是大出血后体内变化的因果转化规律。 9、举例说明机体遭受创伤后,出现的哪些表现属于损伤性变化?哪些属于抗损伤反应? 创伤引起的组织破坏、血管破裂、出血、组织缺氧等都属于损伤性反应;而动脉血压下降和疼痛所引起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及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有助于维持动脉血压、保证心脑血氧供应及减少出血,属抗损伤反应。 10、举例说明局部与整体的辨证统一规律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同样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实际上,任何疾病都有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例如肺结核病,病变主要在肺,但一般都会出现发热、盗汗、消瘦、心慌、乏力及血沉加快等全身反应;另一方面,肺结核病也受全身状态的影响,当机体抵抗力增强时,肺部病变可以局限化甚至痊愈;抵抗力降低时,肺部病变可以发展,甚至扩散到其他部位,形成新的结核病灶如肾结核等。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1、为什么早期或轻症的高渗性脱水病人不易发生休克? 高渗性脱水病人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以下三个代偿机制使细胞外液得到补充而不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和休克。

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

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用于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与参考值(mmol/L) -+20)×2=mmol/L ①(Cl-+HCO 3 正常值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②(Na++K+)×2+BS+BUN=mmol/L (正常人:BS为~L BUN为~L) 正常值280~310mmol/L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③MCV(平均红细胞体积μm3)=红细胞比积×1000除以红细胞数(N/L) 正常值82~96μm3,>96μm3为低渗,<82μm3为高渗 ④血清钠正常130~150mmol/L(平均140) <130mmol/L为低渗,>150mmol/L为高渗 ⑤(Na++10)×2,正常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120-140mmol/L ⑥Cl-+HCO 3 <120mmol/L为低渗,>140mmol/L为高渗

⑦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关计算公式: 血浆总蛋白g/L××2=~L <L为低渗,>L为高渗 ×Ag/L+×Gg/L=85~L 例如白蛋白50g/L,则×50+220=307mmol/L (白蛋白50g/L,分子量为69000,渗透压=50×1000/69000=L) ×(A+G/L)除以= <为低渗 补充血浆ml数=血浆蛋白(正常值一病人值)×8×体重(kg) 按8ml/kg输入,可提高血浆蛋白10g/L。一般10~25g/d,可连续补给

2月3日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 细胞外液的成分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淋巴液是内环境的一部分,属于细胞外液,A正确;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进入血浆中,B正确;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C正确;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D错误。2.【答案】A 【解析】人体的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含有91%~92%的水分,7%的血浆蛋白,1%~2%为其它物质。其他物质中,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和无机盐等。A中的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属于其他物质;小分子蛋白质属于血浆蛋白;符合题意;B中的麦芽糖是二糖,必须在消化道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进入内环境中;不符合题意;C中的消化酶在消化道内;不符合题意;D中的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在血浆中,不符合题意。故选A。

3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引领 下列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理化性质只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B.人体正常的体温保证了酶促反应所需温度 C.一般来说,溶液浓度高低和渗透压大小呈负相关 D.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酸碱度将大大降低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只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而不是全部,A 错误;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人体正常的体温保证了酶促反应所需温度,B正确;一般来说,溶液浓度高低和渗透压大小呈正相关,C错误;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酸碱度不会大大降低,D错误。 好题速练 1.关于细胞外液酸碱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到7.45之间波动 B.人体做剧烈运动时,静脉血浆中的pH暂时降低 C.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D.pH过高时,呼吸加快加强 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液中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高考生物复习专项练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细胞生活的环境_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_练习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课后练习(1) 1.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C.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D.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2.关于人体内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 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 C.渴觉产生于人体的口腔 D.激素调节是维持渗透压的唯一方式 3.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颗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HCO3—、HPO42— 4.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无关的一项是() A.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 B.血浆中Cl-浓度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浓度 5.下列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过咸食物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B.特异性免疫针对性强,对抗原的杀伤效果好,但最终抗原的清除还需依赖非特异性免疫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需要不断产生,才能满足需要 D.在低温环境中,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6.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1)血浆是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的____ __、___ __含量有关。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值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 有等离子有关。空腹血糖浓度为0.8~1.2g/L,当人体血糖浓度略有下降,此时体 内主要是___ _____(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 __。(3)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 免疫系统是通过它的、、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

反渗透计算公式

反渗透计算公式 1 反渗透的工艺原理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通过对如下几个专业名词的解释来描述: 1)半透膜:只能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溶质的分子通过的膜称为理想半渗透。 2)渗透:在相同的外压下,当溶液与纯溶剂为半透膜隔开时,纯溶剂会通过半透膜是溶液变稀的现象称为渗透。 3)渗透平衡:渗透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溶剂分子从两个相反方向穿过半透膜的数目彼此相等,即达到渗透平衡。 4)渗透压:当半透膜隔开溶液与纯溶剂时,加在原溶液上使其恰好能阻止纯溶剂进入溶液的额外压力称为渗透压。通常溶液越浓,溶液的渗透压越大。 5)反渗透:如果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则反而使溶液中的溶剂向纯溶剂方向流动,这个过程叫做反渗透。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地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的性质,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实现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膜过程。它的操作压差一般为 1.5~10.5MPa,截留组分的大小为1~10?的小分子溶质。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液体混合物中去除其他全部的悬浮物、溶解物和胶体。 2 反渗透工艺的技术特点 1)在常温不发生相变化的条件下,可以对溶质和水进行分离,适用于对热敏感物质的分离、浓缩、并且与有相变化的分离方法相比,能耗较低。 2)杂质去除范围广,不仅可以去除溶解的无机盐类、还可以去除各类有机杓杂质。 3)较高的除盐率和水的回用率、可截留粒径几纳米以上的溶质。 4)由于只是利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因此分离装置简单,容易操作、自控和维修。 5)反渗透装置要求进水达到一定的指标才能正常运行,医此原水在进入反渗透装置之前要采用一定的预处理措施。为了延长膜的使用寿命,还要定期对膜进行清洗,以清除污垢。 3 反渗透工艺设计、计算 典型工艺流程:反渗透系统一般包括三大主要部分:预处理、反渗透装置、后处理。 与微滤和超滤过程类似,良好的预处理对反渗透装置长期稳定运行十分必要。 其目的主要为: a.国去除悬浮固体和胶体,降低浊度;

外科病人的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外科病人的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第一节概述 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它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其量随性别、年龄和肥瘦而异。成年男性的体液量一般为体重的60%;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5%。小儿的脂肪较少,故体液量所占体重的比例较高,在新生儿,可达体重的80%。 一.人体的体液分布 功能性细胞外液 组织液(15%){无功能性细胞外液(1-2%) { 细胞外液(Na+) (20%) {血浆(5%) { 细胞内液(K+) (40%) 细胞内液量在男性约占体重的40%,细胞内液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群中。女性的肌肉不如男性的发达,故女性的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35%。 ⑴功能性细胞外液: 能与血管内的液体及细胞内液进行交换以维持体液平衡,这部分组织液称功能性细胞外液。 ⑵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及结缔组织液中的水虽有各自的功能,但不直接参与体液的交换,与维持体液平衡作用不大,称为无功性能细胞外液。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一般仅占组织间液的10%左右,即体重的1%~2%。 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主要的阴离子是Cl-、HCO 3 -和蛋白质。 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K+和Mg 2+。主要阴离子是HPO42-、蛋白质。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一般为290~310mmol/L。 二、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机体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单位时间内水电解质的排出和摄入保持平衡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称体液平衡,包括 ①水平衡, ②电解质平衡, ③渗透压平衡, ④酸碱平衡。 渗透压: 溶质在水中所产生的吸水能力称渗透压。其高低与溶质、离子或分子的数目多少成正比,而与粒子的电荷或颗粒大小无关。 以血浆中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正常值290~310mmol/L。它对维持体液容

渗透压计算

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 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 10%(NaCl)11张(临床上可按10张计算) 0.9%(NaCl)1张 5%(NaHCO3)4张 10%(KCl)9张 10%(GS)0张(无张力,相当于水) 并指出,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追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 例2、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列出算式:10×10=X×100,X=1张 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10×20+4×25=X×300,X=1张。 例4、欲配制一组300ml,2/3张液体,现已使用5%NaHCO3(15ml),还需

渗透压的原理和医学应用

渗透压的原理和医学应用 方凯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05-1班, E-mail Kathy19861128@https://www.doczj.com/doc/9217312961.html,) 摘要渗透压是与人们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本文介绍渗透压的形成原理以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首先来看一个小实验如果用一种半透膜将蔗糖溶液与水分开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一侧的液面不断上升说明水分子不断地通过半透膜转移到蔗糖溶液中这种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到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渗透作用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细胞膜人造羊皮纸和火棉胶膜等本实验中所用半透膜只允许溶剂水分子透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透过由于膜两侧单位体积的溶剂分子数不等单位时间内由纯溶剂进入溶液中的溶剂分子数要比由溶液进入纯溶剂的多膜两侧渗透速度不同结果是一侧液面上升因此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溶剂的分子数不相等 由于渗透作用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的液面上升随着溶液液面的升高水柱的静压作用增大使水分子从溶液进入纯水中的速度增加当静水压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单位时间内进出的水分子数目相等即达到渗透平衡渗透压力的定义是将纯溶剂与溶液以半透膜隔开时为维持渗透平衡所需要加给溶液的额外压力渗透压是依数性其大小与单位体积中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目有关而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无关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渗透作用在医学上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在在世界各地正逐渐兴起一个项目—婴儿游泳很多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对此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写也许多有关的论文著作认为婴儿游泳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婴儿游泳是将婴儿放入特定的水质水温的水中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的一项自主运动这其中特定的水质就与渗透压有关尤其是未满二个月的婴儿游泳时要在水中加入特定的仿羊水溶质这是因为婴儿刚出生时皮肤薄嫩相当于一层可通透的生物膜人体内的渗透浓度是0.9%NaCl如果直接将婴

渗透压的计算

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 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 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 张。 又如5%NaHCO3 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 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 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下面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10%(NaCl)11 张(临床上 可按10 张计算) 0.9%(NaCl)1 张 5%(NaHCO3)4 张 10%(KCl)9 张 10%(GS)0 张(无张力,相当于水) 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研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 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4、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 例1、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 列出算式:10×10=X×100,X=1 张 例2、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 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10×20+4×25=X×300, X=1 张。

2018届高考生物专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练习苏教版教案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C.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D.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2.关于人体内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 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 C.渴觉产生于人体的口腔 D.激素调节是维持渗透压的唯一 方式 3.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颗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HCO3—、HPO42— 4.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无关的一项是() A.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 B.血浆中Cl-浓度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浓度 5.下列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过咸食物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B.特异性免疫针对性强,对抗原的杀伤效果好,但最终抗原的清除还需依赖非特异性免疫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需要不断产生,才能满足需要 D.在低温环境中,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6.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 活动的必要条件。 (1)血浆是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的____ __、___ __含量有关。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值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 它含有等离子有关。空腹血糖浓度为0.8~1.2g/L,当人体血糖浓度略有下降, 此时体内主要是___ _____(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 __。 (3)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用于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与参考值

用于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与参考值(mmol/L) -+20)×2=mmol/L ①(Cl-+HCO 3 正常值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②(Na++K+)×2+BS+BUN=mmol/L (正常人:BS为3.9~6.1mmol/L BUN为1.78~7.14mmol/L) 正常值280~310mmol/L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③MCV(平均红细胞体积μm3)=红细胞比积×1000除以红细胞数(N/L) 正常值82~96μm3,>96μm3为低渗,<82μm3为高渗 ④血清钠正常130~150mmol/L(平均140) <130mmol/L为低渗,>150mmol/L为高渗 ⑤(Na++10)×2,正常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120-140mmol/L ⑥Cl-+HCO 3 <120mmol/L为低渗,>140mmol/L为高渗 ⑦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关计算公式: 血浆总蛋白g/L×2.41×2=289.2~385.6mmol/L <289.2mmol/L为低渗,>385.6mmol/L为高渗 1.74×Ag/L+1.205×Gg/L=85~131.85mmol/L 例如白蛋白50g/L,则1.74×50+220=307mmol/L (白蛋白50g/L,分子量为69000,渗透压=50×1000/69000=0.725mmol/L)3.5×(A+G/L)除以7.5=18.99kPa

<18.99kPa为低渗 补充血浆ml数=血浆蛋白(正常值一病人值)×8×体重(kg) 按8ml/kg输入,可提高血浆蛋白10g/L。一般10~25g/d,可连续补给

2020高中生物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 1.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 A.钠离子和钾离子 B.钠离子和氯离子 C.钾离子和氯离子 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 2.静脉注射时常用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载体,将各种药物输入人体,该过程中生理盐水的功能主要是() A.运输药物进入细胞 B.提供能量 C.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供应水分 3.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 x>y>z B. y>z>z C. z>y>z D. z>x>y 4.人的血浆渗透压维持在770 kPa左右,主要源于血浆中含有下列哪些离子( ) A. Na+和K+ B. Na+和Cl- C. K+和Cl- D. HCO和HPO 5.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 A.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B.血浆的pH C.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 D.人的体温 6.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其大小与下列哪几项有关( ) ①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②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③血浆中Cl-的含量④血浆中Na+的含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B.血浆中Cl-含量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含量 8.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①葡萄糖②蛋白质③无机盐④氨基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 A. K+ B. Na+ C. Cl- D. Na+和Cl- 10.下列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的是( ) A. Na+的含量 B. Cl-的含量 C.血浆蛋白的含量 D.血红蛋白的含量 11.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越多,渗透压越大、12.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人体血浆的等渗溶液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