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16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险辨识评估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识别和评估风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风险辨识评估的概念和原则。
2. 风险辨识评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风险辨识评估的准确性。
2. 风险评估结果的实用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案例、PPT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风险辨识评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风险辨识评估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存在的风险,激发学生对风险辨识评估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40分钟)1. 风险辨识评估的概念- 教师讲解风险辨识评估的定义,强调其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 学生举例说明风险辨识评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风险辨识评估的原则- 教师讲解风险辨识评估的三个原则:全面性、客观性、动态性。
- 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遵循这些原则。
3. 风险辨识评估的方法- 教师介绍常用的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如:专家调查法、现场观察法、风险评估矩阵法等。
- 学生结合案例,分析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风险。
2. 学生分组讨论,识别案例中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风险辨识评估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0分钟)1.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风险辨识评估的短文。
2. 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3. 考核: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检验学生对风险辨识评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1. 使学员了解风险辨识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
2. 培训学员掌握风险辨识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风险辨识的能力。
4. 增强学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课程对象:企业员工、安全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人员课程时长:2课时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安全风险辨识案例3. 安全风险辨识表格4. 安全风险辨识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结合实际案例,引入风险辨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风险?风险辨识有什么意义?二、理论讲解(40分钟)1. 风险辨识的定义、目的和意义2. 风险辨识的方法:a. 安全检查表法(SCL)b. 危害分析法(JHA)c. 现场观察法d. 专家评估法3. 风险辨识的步骤:a. 确定目标b. 收集信息c. 分析信息d. 识别风险e. 评估风险f. 制定措施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取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风险辨识过程。
2. 引导学员思考:案例中的风险是如何被识别和评估的?四、实践操作(20分钟)1. 分组讨论:根据所提供的场景,进行风险辨识练习。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辨识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员反思: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风险辨识?3. 鼓励学员提出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风险辨识的案例分析报告。
2. 考核:根据学员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员的风险辨识能力。
教学反思:1. 优化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员的参与度。
2. 加强学员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关注学员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课时:2课时年级:XX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风险辨识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掌握风险辨识评估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风险辨识评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风险管理理念。
教学重点:1. 风险辨识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风险辨识评估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将风险辨识评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如何提高风险辨识评估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风险辨识评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风险辨识评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风险及应对方法。
二、讲授新课1. 风险辨识评估的基本概念:解释风险辨识评估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风险辨识评估的方法:介绍常见的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如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FMEA法等。
3. 风险辨识评估的步骤:讲解风险辨识评估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如交通安全、火灾事故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风险因素。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及步骤。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风险辨识评估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风险辨识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授新课1. 风险辨识评估的技巧:讲解如何提高风险辨识评估的准确性,如注重细节、多角度分析等。
2. 如何将风险辨识评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介绍风险辨识评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如企业安全管理、项目风险评估等。
三、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引导学生运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风险辨识评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教案第一部分安全风险辨识一、风险点划分原则1、煤矿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2、对矿井所有生产系统内的采掘工作面、各类巷道、工作场所、设施设备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排查。
二、风险点排查1、场所区域矿井所有硐室、巷道、井上下独立场所、采掘工作面等作为独立风险点的数量;示例:矿井通风机房x个、压风机房x个、主井筒x个、副井筒x个、中央变电所x个、采煤工作面x个、掘进工作面x个。
2、安全设施矿井各类安全设施,如挡风墙、风门、风窗、风桥、采空区密闭等。
3、例行作业活动矿井例行作业活动包括:井下大型设备、装备的运输、安装、检修作业;水泵联合试运转、主要通风机反风演习、斜井人车重载脱钩试验等。
4、特殊作业活动矿井需安全员专项、即时监督检查的其他重点作业活动,如:井口、井下电气焊作业;井下探放水作业等三、风险辨识1、辨识方法可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经验判断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2、辨识内容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
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3、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安全培训中心教案
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讲授新课情况。
该方法常用的方式有:工作任务分析法、对比分析、查阅相关记录、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测试分析、头脑风暴、安全检查表分析(SCL)等。
(二)系统安全分析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安全风险的辨识即对矿井风险点内危险源所对应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采取“经验对照分析法”从“人、机、环”三个方面进行辨识,并最终形成安全风险清单(或风险点台账)。
为了保证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辨识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访谈、观察、交流、询问、查阅有关资料。
风险清单
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讲授新课
风险矩阵图表
风险矩阵法
D = P × C
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风险评估具体操作
度量危险源对应的风险水平,划分风险等级
实例:
瓦检员未检查有害气体浓度或检查不到位,出现错
检、漏检、假检等现象(危险源)
风险描述:不能及时发现有害气体超限,造成人员缺
氧窒息、有害气体中毒、瓦斯燃烧或爆炸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