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青蒿素

开题报告---青蒿素

开题报告---青蒿素
开题报告---青蒿素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青蒿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学生姓名:乔莹莹学号: 2011810735 分院:理工分院班级:应化1101 指导教师:王磊职称:讲师

填表日期: 2015 年 1 月 2 日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学部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1],青蒿素

(Artemisinin C

15H

22

O

5

)是从青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无色结晶。青蒿素是继氯喹、

乙氨嘧啶、伯喹和磺胺后最热门的抗疟疾特效药,尤其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品。青蒿素在原植物青蒿中含量很低,一般只有7%左右。

青蒿素作为抗痕疾骨干药“奎宁”的替代药物,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对青蒿素的提取和应用技术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极大关注[2]。目前,提取青蒿素的工艺基本成熟,已经工业化生产,但提取效率低,青蒿原料浪费严重,成本偏高[3]。同时已有多种测定青嵩素的方法见于文献,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分析速度慢,成本高,过程复杂等,为了使青蒿素能够快速、高效的扩散到提取介质中,得到较高的提取效率,为了找到一种迅速、简便、灵敏度高的青蒿素测定方法,故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提取溶剂量对提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所得滤液经减压浓缩,除去杂质,重结晶,干燥精制后的青蒿素纯品。

1青蒿及青蒿素

1.1青蒿

青蒿(Artemisia annua L.)又称黄花蒿,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青蒿素(artemisinin ,QHS)是中国科学工作者从青蒿中提取、分离、鉴定的一种新型抗疟药,因其结构特殊,疗效高,而毒性很低,引起国内外的重视[4-5]。青蒿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青蒿品种、种植条件、种植技术等的差异,从而导致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不同[6]。一般南方地区的青蒿素含量高于北方,以南岭山脉、武夷山脉以南为高含量区,尤其是以广西、广东以及海南北部最高。其最早出现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而后在《大观本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均有收录,主要用于治疗消暑、泻热、止汗等。

黄花蒿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挥发油,是一种淡黄色澄明的油状液体。经过研究发现,挥发油中主要含蒿酮、蒲烯、桉油精、左旋樟脑、异蒿酮、丁香稀等16种化学成分。非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有有青蒿素、青蒿甲素、乙素、丙素、青萬酸、香豆素、黄酮、豆留醇、谷留醇等[7]。

1.2 青蒿素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易溶于丙酮、乙酸乙酯,在乙醇、乙醚中溶解,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8]。对热不稳定,易受潮、热和还原性质的影响而分解[9]。青嵩素(Artemisinin)是继乙氨啼唆、氣喳、伯喹之后最热的抗培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拒疾和抗氯喹培疾,青蒿素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拒疾治疗药物”。它是一种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蔽内酷化合物,分子式C15H22O5[10]。

1.3青蒿素的作用

青蒿素的主要作用有抗疟疾、抗肿瘤、抗真菌和其他药理作用。青蒿素的抗症疾作用机理主要在于在治疗拒疾的过程通过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症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痕原虫的膜系结构,使其泡膜、核膜以及质膜均遭到破坏,线粒体肿胀,内外膜脱落,从而对症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且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也受到一定的影响[11];青蒿素能够致使乳腺癌细胞、肝癌细胞、宫颈癌细胞等多种癌细胞的调亡,对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依靠诱导细胞的调亡而实现的;青蒿素的査粉剂和水煎剂对炭疽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目前青蒿素联合治疗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法[12]。

2 实验运用技术

2.1 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机械效应和热效应等加速胞内有效物质的释放、扩散和溶解,显著提高提取效率的提取方法。主要理论依据是超声的空化效应、热效应和机械作用。当大能量的超声波作用于介质时,介质被撕裂成许多小空穴,这些小空穴瞬时闭合,并产生高达几千个大气压的瞬间压力,即空化现象。超声空化中微小气泡的爆裂会产生极大的压力,使植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的破裂在瞬间完成,缩短了破碎时间,同时超声波产生的振动作用加强了胞内物质的释放、扩散和溶解,从而显著提高提取效率。

超声波提取法用于青蒿素的提取有以下优点[13]:无需加热,耗能低,提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溶剂消耗低,提取物的结构没破坏,效果好,操作简单、快捷、方便。但此方法的缺点是噪声大,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能,有效能源利用率低。

2.2 硅胶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是一种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的特别有效的层析方法。利用青蒿素化学性质中的显色反应,对青蒿素进行检测。

硅胶薄层色谱法用硅胶作支持剂,其主要原理是吸附力与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当溶剂沿着吸附剂移动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同时发生连续吸附与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斑点。如作为标准的化合物在层析薄板上一起展开,则可以根据这些已知化合物的Rf值对各斑点的组分进行鉴定,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采用某些方法加以定量。

2.3 紫外分光光度法

可见光、紫外线照射某些物质,主要是由于物质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对辐射的吸收,而产生化合物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分光光度法或称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它是以朗伯──比耳定律为基础。青蒿素由于没有荧光发色基团,.其在波长205nm处有末端吸收,但是不能直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需经过前处理形成稳定的,有可见紫外吸收的新化合物以进行检测。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的相关项下通过进行碱处理后在波长292nm处有明显的紫外吸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Q292,达到对青蒿素进行含量测定的目的。张海荣[14]等用浓度为0.2%的NaOH 溶液对不同产地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甲醇溶液进行处理,在50℃的水浴中反应30min,生产的Q292化合物在波长292nm处有明显的紫外吸收,并对青蒿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3 实验条件选择

3.1 实验条件的选择

本实验对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提取溶剂用量这四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各个因素对青蒿素提取率的影响。

3.2 溶剂选择

不同溶液对青蒿中青蒿素以及其它成分的溶解度不同,分别以60mL乙醚、氯仿、正己烷、石油醚(30 ℃~60 ℃)为溶剂,在50 ℃水浴下搅拌提取2h,结果发现氯仿和乙醚的吸光度均较高;石油醚、正己烷的吸光度则较小。其中氯仿提取产物中杂质峰最强,乙醚次之,此两种溶剂的杂质峰远远大于石油醚。正己烷虽然杂质峰较弱,但提取率较石油醚低。所以4种溶剂中石油醚为较适宜的溶剂。

3.3 原料粒度的影响

据研究认为青蒿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腺体中,属于胞内次级代谢产物。提取介质首先从原料颗粒外部扩散进入颗粒内部和细胞内溶解青蒿素,由于内外青蒿素浓度

差异,青蒿素再扩散进入主体溶液,因而原料颗粒大小对提取效率存在影响。结果发现粒度超过60目以后,粒度影响逐渐不明显。因为过细的原料不仅增加原料预处理成本,而且还会给后续的液-固分离带来困难,实验操作过程中选60目为宜。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研究运用青蒿素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实验条件的影响因素,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提高提取率。

主要内容:本实验通过对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提取溶剂用量这四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对各种因素进行优化,得出青蒿素的最佳提取条件。

将提取出的青蒿素粗品用丙酮溶解后,硅胶拌样,干法上柱,用洗脱剂洗脱硅胶柱,收集各流分,经硅胶薄层色谱检查,合并有效成分,浓缩至少量体积后静置结晶。

青蒿素由于没有突光发色基团,其在波长205nm处有末端吸收,但是不能直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需经过前处理可以形成稳定的,有可见紫外吸收的新化合物以进行检测。本实验依据青蒿素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青蒿素衍生物,生成的化合物Q292在波长292mn处有较为强烈的紫外吸收,通过其吸光度对青蒿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提纲:

1 引言

1.1青蒿简介

1.2青蒿素简介

1.3青蒿素的作用

2 实验运用技术

2.1超声波提取法

2.2硅胶薄层色谱法

2.3紫外分光光度法

3 青蒿素的测定方法

3.1定性分析

3.2定量分析

4 总结及分析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本实验以干枯的青蒿叶为原料,将青蒿叶捣碎,进行超声提取。将提取出的青蒿素粗品用丙酮溶解后,硅胶拌样,干法上柱,用洗脱剂洗脱硅胶柱,收集各流分,经硅胶薄层色谱检查,合并有效成分,浓缩至少量体积后静置结晶。根据青蒿素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青蒿素衍生物,生成的化合物Q292在波长292mn处有较为强烈的紫外吸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青蒿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本实验主要分为7步:

1.捣碎青蒿叶

2.超声提取

3.减压浓缩

4.硅胶纯化

5.定性分析

6.定量分析

7.数据分析

研究方法和手段

文献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实验方案

1.提取

将50克干燥青蒿叶捣碎后置1000ml分液漏斗中,依次用400,300,200ml丙酮分别超声提取,抽滤,滤液合并后与35~40℃中减压浓缩,得油状青蒿素粗品提取物。将95%乙醇45ml加入到100ml烧杯中,与50℃水浴中溶解青蒿素粗品提取物,冷藏过夜;过滤,滤渣用少量冷乙醇洗涤一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得青蒿素粗品。

2.纯化

称取硅胶(200-300目)20克装柱,青蒿素粗品用丙酮溶解后,硅胶拌样,干法上柱,分别用300ml石油醚和950ml石油醚-乙酸乙酯(98:2)作为洗脱剂快速洗脱硅胶柱,收集各流分(30ml/流分)。经硅胶薄层色谱(TLC)检验,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5%香草醛-浓硫酸作为显色剂,电吹风加热呈蓝紫色斑点,合并有效成分,浓缩至少量体积后静置结晶。过滤,滤渣以少量石油醚洗涤至白色,干燥得青蒿素纯品。

3.显色反应鉴定

样品溶液:自制青蒿素少量,以适量三氯甲烷溶解。

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

用毛细管吸取样品溶液适量,点于硅胶薄层后,用上述展开剂展开。展开剂吹干后,喷洒5%香草醛-浓硫酸,可观察到黄色斑点,加热后变成蓝紫色斑点。

4.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青蒿素标准品10mg于100ml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分别吸取0、2、4、6、8、1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醇至10ml,用质量分数为0.2%的氢氧化钠溶液定容,置于50℃水浴中反应30min,冷却至室温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在292nm 处的吸光度。

5.样品溶液的制备

提取方法提取所得的青蒿提取液取出过滤。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干滤液,用乙醇溶解后转移至10ml的容量瓶中,并用乙醇定容。精密吸取2.5ml提取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醇至10ml,用质量分数为0.2%的氢氧化钠溶液定容,置于50℃水浴中反应30min,冷却至室温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在292nm处的吸光度。

6.数据处理

(1)根据标准曲线方程,带入样品中的吸光度,求得样品浓度,根据体积求得青蒿素含量。

(2)比较不同的提取条件,哪一种条件下提取的青蒿素的含量最高。

(3)再获得最佳提取条件下青蒿素的含量,取得最终的最佳提取条件。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137-138.

[2] 李伟,石崇荣.青蒿素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3,14(2):118—119.

[3] 周浓, 段意梅, 陈强. 青蒿素含量测定方法改进及黄花蒿植物质量评价[J]. 时珍国

医国药,2008,19(4):911.

[4] Tu Youyou.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qinghaosu) and gifts from Chinese medicine[J].

Nature Medicine,2011,10(17):1217-1220.

[5]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10,420:1156.

[6] 向文, 李琳, 刘吉华等. UPLC-UV法测定不同产地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J]. 中国野

生植物资源,2012,31(4):28-31.

[7] 杨云, 张晶, 陈玉婷等.天然产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手册[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3,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二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309-310.

[9] 王宗德, 孙芳华. 青蒿素理化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

报,1999,21(4):606-611.

[10] 韦记青, 蒋运生, 唐辉等. 黄花蒿叶矿质元素含量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22) : 9597- 9598.

[11] 郑全芳, 杨志刚, 孙红祥.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兽药杂

志,2006,40(1):40-44.

[12] GRAHAM IA, BESSER K, BLUMER S.Loci affecting yield of the antimalarial drug

[J]. Science,2010,2(327):328-330.

[13] 葛发欢, 陈列等. 黄花蒿中青蒿素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提取工艺研究[J]. 中国医

药工业杂志,2000,31(6):250-253.

[14] 王玉春, 吴江, 闭静秀等. 青蒿素提取条件研究[J]. 中草药,2000,31(6):421-423.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研究的整体方案如下:

相关文献的查阅与实验方案的制定。2014.11.10至2014.11.25 实验的前期准备与探索实验,查找相关的实验条件2014.11.27至2014.12.10 实验方法的对比,优化工艺条件2014.12.15至2015.01.10 数据处理,毕业论文的初稿撰写2015.01.20至2015.02.15 毕业论文的修改及最终定稿2015.02.28至2015.03.20 系统验收,提交毕业论文2015.04.01至2015.04.15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可见光、紫外线照射某些物质,主要是由于物质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对辐射的吸收,而产生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可见光谱。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它是以朗伯-比尔定律为基础的。它的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有一定的选择性。广泛地应用于物质的常量、微量及痕量组分的定量分析,已作为现代分析化学中“常规武器”的一种。

七、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从开题报告完成情况来看,该生完成了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的设定;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研究的预期目标及主要特点及创新点都做了详细的论述,而且对其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其中技术步骤叙述比较详尽,基本上完成了论文的最初目标。论文整体组织逻辑感较强,结构清晰,内容很详实。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中医药场调查报告

中医药市场调查报告 班级:中医七年制(1)班 姓名:姚亮 学号:201302090149

一、背景、意义 随着科学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卫生视野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发展中西医各自的优势造福人类,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首先我国的卫生资源基本上可以由本土医学中医和外来西方医学西医构成,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两者存在有形于无形,整体与局部,科学性和实用性。下面我们来讲讲中医: 中医指中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承载这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疾病的正对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知识,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医学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的内容。 中药底蕴丰富,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医药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华民族5000年的丰碑。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咋人群密集处随机展开调查。三、信息分析: 根据调查的内容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群运用中医来进行治疗的人数不高,当然相对来说年纪越大运用中医的几率也越大,在治疗疾病时人们多数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几乎很少有用用纯中医进行治疗了,大多数人在选择用西医治疗的同时,常常辅助用中医来保健。根据调查结果现实限制人们使用中医进行治疗的原因有:(1)需要煎服,太麻烦。 (2)味道太苦,难以下咽。 (3)没时间。 (4)感觉不是那么科学。 (5)假的中医和骗钱的情况较严重。 由于西医副作用较大也是成为人们不选择西医而选择用中医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也有人因为西医的检查太过于繁琐从而选择中医进行治疗的,这些都是西医本身的限制与中医的本身优势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虽然调查的情况不容乐观但是根据人群调查结果,人们普遍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一方面是它作为一种医疗卫生基本资源,另一方面它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精华的部分也不能就此埋没。但无论人们有怎样的出发点,中医的发展确实受到支持。人们在乐观支持的同时也希望官方给予对未来发展一定的帮助,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资源方面。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制_郭宗儒

·新药发现与研究实例简析· 新药创制是复杂的智力活动, 涉及科学研究、技术创造、产品开发和医疗效果等多维科技活动。每个药物都有自身的研发轨迹, 而构建化学结构是最重要的环节, 因为它涵盖了药效、药代、安全性和生物药剂学等性质。 本栏目以药物化学视角, 对有代表性的药物的成功构建, 加以剖析和解读。 40多年前我国发现了青蒿素, 继之发明了青蒿琥酯、蒿甲醚和二氢青蒿素等药物, 对全球范围的疟疾治疗, 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与贡献, 挽救了数以百万计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以举国体制研制新药, 决定了研发模式难以复制。研究者在大海捞针式的筛选试验中, 屠呦呦等从传统医药典籍中受到启发, 首先发现分离出青蒿素并确定了它的抗疟活性, 功不可没, 开创了青蒿素药物治疗的新领域, 因而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当之无愧。接续的研究与开发, 在结构确证、化学合成、结构优化、工艺研究和临床研究等各个环节, 我国科学家同样做出了卓越贡献, 成就了由青蒿素演化成临床新药—青蒿琥酯、二氢青蒿素和蒿甲醚, 并在全球范围应用, 在抗疟药物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本文拟从化学和药物化学视角, 阐述从青蒿到发现青蒿素, 从青蒿素的发现到发明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等药物的简要历程。(编者按) DOI: 10.16438/j.0513-4870.2015-1036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制 郭宗儒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北京 100050) 1青蒿素的研究背景 1.1 举国体制研究抗疟药物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 当地疟疾肆虐, 疟原虫对已有药物产生耐药, 使战斗力严重减弱。应越南要求中国提供有效抗疟药物, 我国政府决定全国范围研究新型抗疟药, 遂于1967年5月23日成立了研究协作组, 简称“523任务”, 涵盖60多个研究单位, 500多位研究人员。在由启动研究到临床实验和应用的整个研发过程, 统一由“523任务”调度, 并非固定在一个研究单位中(张文虎. 创新中的社会关系: 围绕青蒿素的几个争论.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 31: 32?39)。 1.2从中药和民间药寻找药物或先导物 在“523任务”的诸多研究项目中, 有一个课题是“民间防治疟疾有效药物疗法的重点调查研究”, 这个研究小组获得了许多苗头, 例如从植物鹰爪分离出有效抗疟单体鹰爪甲素, 从陵水暗罗中分离出暗罗素的金属化合物,对常山乙碱的结构改造,以及青蒿素等。 1.3 青蒿和青蒿素的发现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加入“中医中药专业组”。组长屠呦呦和组员余亚纲等从中医药古籍中搜集并筛选中草药单、复方数百种中, 余亚刚和顾国明发现青蒿呈现高频率(唐宋元明的医籍、本草和民间都曾提到有治疟作用)。通过广泛实验筛选, 聚焦到青蒿的乙醇提取物, 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60%~80%, 虽然活性重复性差, 但为后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李国桥等. 青蒿素类抗疟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3)。 屠呦呦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阐述青蒿的用法得到了启发, “青蒿一握, 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 尽服之”, 冷榨服用“绞汁”, 悟出可能不宜高温加热的道理, 并考虑到有效成分可能在亲脂部分, 遂改用乙醚提取, 于1971年10月在去除了酸性成分的中性提取物中, 分离得到的白色固体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由绞汁联想低温提取, 但由水浸的冷榨液(通常含有水溶性成分) 怎样推论是脂溶性成分, 文献中无从考证。不过选择乙醚为萃取剂, 无疑是发现青蒿素、开辟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的关键一步。 用乙醚从黄花蒿分离出的倍半萜化合物除青蒿素(1, artemisinin) 外, 还鉴定了其他成分, 有青蒿

青蒿素市场研究报告

xx市场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药物简介 (2) 一、药物介绍 (2) 二、药物历史 (3) 三、药物未来 (3) 第二章疾病概述及流行病学 (4) 一、疟疾概况 (4) 二、流行病学 (4) 第三章未来市场前景预测 (xx) 一、影响xx市场前景的因素 (xx) 二、市场容量预测 (7) 第四章国内外市场综述 (8) 一、全球情况 (8) 二、国内情况 (9) 第五章国内、国际的生产厂家情况 (xxxx) 一、全球企业情况 (xxxx) xx.WHO指定供货商 (xxxx) 2.部分企业介绍 (xxxx) 3.世界药品注册情况 (xxxx) 二、国内公司 (xxxx) xx.三大集团涉足xx产业 (xxxx)

2.八十余家药企投入竞争 (xx3) 3.药监局xx及其衍生物药品注册情况 (xx4) 第六章xx产业链分析 (xx5) 一、原料情况 (xx5) 二、生产 (xxxx) 三、渠道 (xx7) 四、终端 (xx8) 第七章操作的几种手段 (xx9) 一、国际合作:不能不走的路 (xx9) xx市场研究报告 第一章xx简介 一、xx介绍 xx(Arteannuin)。青蒿(Artemisia annua)是一种菊科植物,长久以来以其退烧的能力而闻名 。因为现阶段疟疾寄生虫对大多数抗疟疾药物都产生了抵

抗力,xx以及青蒿的其它几种衍生物最近很受欢迎。青蒿药物,是抗击疟疾的关键,青蒿类药物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药,其原料是我国西南山区的青 蒿草中提取的xx。我国研发的青蒿类药物在治疗疟疾等疾病中效果显著,当前已经成为国际抗疟(疟疾)首选药。 异名:黄花蒿素,Artemisinin, Qinghaosu 化学名:3,xx2-Epoxy-xx2H-pyrano[4,3-j]-xx,2-benzodioxepin-xxxx(3H)-one, octahydro-3,xx,9-trimethyl-, [3R-(3α,5αβ,xxβ,8αβ, 9α,xx2β,xx2αR*)]- 结构式: 分子式及分子量:C xx5H22O5;282.xx4 性状:无色针状结晶,味苦。 含量:按干燥品计算≥99.xx% 用途:用于青蒿衍生物系列制剂。

青蒿素体内药物代谢研究进展

青蒿素体内药物代谢研究进展 廖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1137) 摘要: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疟作用的活性成分。近些年研究发现青蒿素不仅可以抗寄生虫,包括疟原虫、血吸虫,而且具有显著的抗炎、调节免疫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青蒿素抗疟作用的代谢机制,并对青蒿素的其他作用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青蒿素;抗疟;代谢;其他作用;前景 Artemisinin in vivo drug metabolism research LIAO We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Abstract:Artemisinin is extracted from the plant Artemisia annua with a role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anti-malarial. artemisinin recent study found that not only anti-parasites, including Plasmodium, Schistosoma, and has significant anti-inflammatory, immune regulation and anti-tumor effect, and many othe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ole of artemisinin-based antimalarial mechanisms of metabolism and the role of artemisinin as well as other future development brief. K ey words:artemisinin; malaria; metabolism; other role; prospects 青蒿素(artemisinin,QHS,结构式见图1)是我国 科研工作者于1972年首次从中草药青蒿中分离得到的 含过氧桥的新型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结构独特、高效低 毒,具有清热解毒,抗肿瘤、抗菌、抗疟,增强免疫等 药理作用,对脑型疟、恶性疟等有特效,是我国唯一获 得国际认可的抗疟新药,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 疗疟疾的理想药物。我国青蒿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其主 要产业资源也在我国。 (一)青蒿素的抗疟代谢作用 青蒿素类抗疟药临床应用以联合用药为主.从青蒿素的药理作用来看,它首先是被用于治疗疟疾,而且效果比以往的药物要好,因此主要用于该疾病的治疗。

中药市场调查报告(最新版)

中药市场调查报告(最新版) 中药市场调查报告(最新版) 调查调研中药市场调查报告(最新版)最新版调查报告市场中药在我国,中药行业属于医药行业中的一个子行业,由中药材生产、中药产业和中药贸易组成。经太长期发展,我国已构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产业为主体、中药贸易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上风: 丰富的资源 自然植物提取物目前被广泛利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促使世界植物药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国从中药与自然药物中开发的新的单体化合物达几十种之多,如强心灵、葛根总黄酮、延胡索乙素、喜树碱、秋水仙碱、青蒿素等。特别是绿茶提取物、青蒿素、芦荟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等比较热销,多数产品出口均匀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劣势: 新标准制约 在目前我国出口的中药中,大部份为原料中药材和保健药,这与我国作为中药起源地的地位极不相当。我国中药大多包装简陋,外观欠美观,而且包装上使用说明多不规范,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中药材来自农副产品,加工手段较简单,再加上生产工艺不尽公道,致使很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同时,各种药材的有效成份不能

相对稳定,与临床疗效不一致。目前,我国在中药种植、生产、有效成份测定、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储存等方面尚缺少同一的标准。另外,在种植药材进程中,因滥用农药而造成农药残留过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中药的安全性。 为了限制中药材入口和保护本国中药材生产商的利益,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于201X年5 月发布有关中药材重金属与农残等行业新标准,并于当年6月起在日本正式实施。201X年年底,韩国公布了更为严厉的生药重金属许可标准与检测方法。今年韩国与日本将对入口药材和中成药实施新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标准,将会影响到我国对上述国家的中药出口。 机会: 回回自然的推动 中国加进WTO后,根据自由贸易协议,进世后各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将被取消,我国中药凭仗资源、劳动力本钱、价格等上风,可以同等而又极具竞争力地参加公平竞争,从而进进各国市场,这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WTO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药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趋增加,人们希看用自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医治疾病和本身保健。最近几年来,人们已把眼光转而投向自然,投向民族传统医药,投向草药、植物药等自然药物,自然产物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门领域,这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契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人口中,80%的人使用过自然药物,在全球药品市场中,自然物资制成的药品已占

制药行业分析报告

制药行业与吉林敖东公司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1.1行业简介 行业名称:制药行业 制药行业现状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年递增13.8%的水平,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但是,中国制药产业存在诸多问题: 制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以仿制药为主、几乎没有创新药物。 我国现有制药企业6700多家,但是只有2700多家通过了GMP认证,我国医药产业2003年产值为3300亿元人民币,而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制药一家2003年的总收入就达到451.88亿美元。。“一个药物,多家仿制”的情况层出不穷,例如国内对“加替沙星”仿制厂家近30家之多,这样的格局导致厂商之间杀价竞争现象严重,行业盈利空间大大萎缩,甚至造成亏损。而我国目前创新型的药物品种数量仍然廖若晨星。 (2)药品流通领域混乱,层层回扣,药价虚高。 我们认为混乱的根源在于,行业发展依托的是粗放式的仿制发展模式,如果没有以专利技术为基础,药品生产就只能沦为“工业制造”,“量”的繁荣只能是一种泡沫,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乱象频生。我们认为中国制药行业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在政府导向上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行业发展上学习印度的经验,在企业模式上走创新发展道路。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药物知识产权保护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为我国创新药物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我国对药品的保护分为3类,即专利保护、行政保护和新药保护: (1)专利保护 1985年4月1日~1992年12月31日中国专利法实施初期对药物保护的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1985年4月1日开始施行。在专利法第25条明确规定了不受专利保护的几种情况,与医药有关的包括药品和用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即对药物产品本身不予保护,而只对其制备方法予以保护。 199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修改是把药品和化学物质纳入专利保护的范畴,并且把专利的保护期限从15年延长到20年。可以得到专利保护的医药领域的发明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药物化合物发明;②药物制剂(组合物)发明;③药物化合物或制

青蒿主要药用成分青蒿素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抗药性最低

青蒿主要药用成分青蒿素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 抗药性最低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广西青蒿(黄花蒿)产业发展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二○○年五月

目录

青蒿主要药用成分青蒿素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抗药性最低、应用前景最好的抗疟药物,而且青蒿素在深度开发方面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广西是全国2个青蒿素产品主要产地之一,随着全球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量不断扩大,青蒿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大工作力度,把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成为青蒿生产基地的意义非常重大。按照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提出的“把广西建设成为青蒿生产基地”指示,充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势和特色,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培植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探索中草药现代化产业开发新途径,制订本规划。 一、青蒿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WHO改变用药配方,青蒿素需求强劲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报告,全世界每年急性疟疾患者达3亿人,每年死于该病的人数约200-300万,90%的死亡病人发生在非洲,其中5岁以下儿童超过90%。曾是抗疟疾特效药的奎宁,长期使用后会产生广泛抗药性。而青蒿素类药物经多方试验,证明其在抗氯喹原虫耐药株恶性疟等方面有特殊疗效,1990年在越南疟疾患区使用,治愈率达97%,受到患区当地政府和患者的普遍欢迎。 2001年12月中旬, WHO的一份公报指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来自中国”,肯定青蒿类药物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2004年2月,WHO确定将青蒿琥酯、蒿

甲醚等青蒿素类药物作为全球新一代抗疟药,同时针对青蒿类药物半衰期短,治疗期较长(7天),价格较高的问题,推荐治疗期较短(3天)、相对便宜的以青蒿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简称ACTs疗法),逐步取代传统的治疗疟疾方案。目前全球已有40个国家选择了ACT作为官方治疗疟疾用药,其中有36个国家用其作为一线治疗药物,4个国家作为二线药物,其它还有14个以上国家最近正考虑改换成ACT药物。据WHO统计,2003年全球抗疟药销售额约15亿美元,青蒿类药物销售额约为其1%,青蒿类药物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看好。 2004年11月16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WHO、全球基金在哥本哈根召开了“全球抗疟药供应商预认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公布了联合用药的推荐处方及会议主持者的采购量,WHO对2004年的联合用药(ACTs)政策做了调整:确定了4个处方作为替代奎宁类的抗疟推荐用药,进入公共采购目录的药物主要包括青蒿琥酯和蒿甲醚等,以青蒿琥酯为主的联合用药2005年国际组织、机构的部分采购金额(不包括疟疾区各国政府的采购)共计4000万美元,2006年为4800万美元。估计各国政府采购金额、商业公司采购金额不会低于国际组织、机构的采购金额。目前青蒿素用药缺口为每年总需求的40~60%,估计填补全球青蒿(黄花蒿)种植的空缺需要15~20年。

青蒿素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开题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青蒿素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姓名:何禹 院(系):资源与环境系 学科专业: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药用植物 指导老师:蒲尚饶教授 2006年10月26日 一、选题依据

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1)论文题目:药用植物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测定 (2)研究领域:药用植物 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前青蒿素的售价是225美元/g。近年的统计资料表明世界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非洲的发病率极高。世界每年青蒿素的需求量为150吨左右,而产量仅为15吨左右,明显供不应求。因此本实验拟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为最大程度的获得有效药用成份提供依据。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由于在抗疟中的重要作用,国际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量日益提高。目前青蒿素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人工合成。但因其技术难度大,成本高,难以规模生产。二是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手段,提高青蒿素含量。但用组织培养技术达到产业生产规模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且也难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三是从青蒿素植株中提取有效的抗疟成分青蒿素。目前在实验室中有微波辅助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成本太高,索氏提取法不利于工业生产,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一次性投入成本太高,水蒸汽蒸馏提取法的周期太长、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

1.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 提取方法的选择 2.论文拟开展的大方面 定性定量测定 3.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 降低成本,提高青蒿素的提取效率,优化工艺流程,防止污染。 三、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热提取法: 拟采用的工艺流程: 拟采用的实验步骤: (1)将原料粉碎,过60目的筛,后称取100g ,放于有600 ml石油醚的反应器中。 (2) 加热提取3次,每次5h。温度为50度。合并提取液。 (3)过硅胶柱,用苯洗脱,收集含青蒿素段,浓缩回收石油醚后结晶。 2、论文进度计划: 2006年8月~2006年9月——查阅资料 2006年10月~2006年12月——青蒿素含量的测定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 一、行业发展概况 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从全球范围来看,自1993-1997年,世界药品销售额自2336亿美元增长至2720亿美元,98年达3080美元,中国的制药工业起步于本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年递增13.8%的水平,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据国家经贸委统计,1999年我国医药商品销售总额达1216亿元,1999年全国医药行业实现利润11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在亿元以上的有24家,名列医药企业前三名的是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三九集团,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有22家,名列医药企业前三位的是上海医药总公司,三九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统计表明,我国医药行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潜力大,成长性好,处于稳定,建康,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面临WTO的加入,国内市场的放开,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拥有6700多个制药企业,能生产原料药1400种,每年实际生产800-900种,生产制剂药4000多种、植物药8000多种。化学原料药产量1999年达到43万吨,其中二十四大类原料药26万吨,成为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其中青霉素及β—内酰胺类药物和维生素等已成为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除少数品种外,几乎世界上所有主要品种的药物我们都能生产,有的还远销国外创汇。 2000年中国最新医药行业进展:截止到2000年9月份,全国医药工业产值1703亿元,同比上升23%,增加值上升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医药商业领域共实现1126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利润4。18亿元,原料药同比增长9。2%,中药同比增长6%,工业利润达8亿元,同比增长37。6%,全国除安徽省外,其余省市医药利润均呈现增长势头;库存下降,应收帐款减少明显;药品销售区域差距加大,

青蒿素的化学全合成.总结

青蒿素的合成与研究进展 摘要: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之一,存在活性好、毒副作用小、市场需求大、来源窄等特点。目前,青蒿素的获取途径主要有直接从青蒿中提取、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本综述将针对近年来青蒿素的发展特点及合成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青蒿素;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青蒿素是中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初从中药黄花蒿( Artem isia annua L1 )中分离得到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 对恶性疟、间日疟都有效, 可用于凶险型疟疾的抢救和抗氯喹病例的治疗。青蒿素还具有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的用1;具有影响人体白血病U937细胞的凋亡及分化的作用2;还具有部分逆转MCF-7/ARD细胞耐药性作用3;还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的作用4;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5等。除此之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生物抗炎免疫作用、生物抗肿瘤作用、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等。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具有快速、高效、和低毒副作用的特征。6。因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杰出贡献,屠呦呦先后被授予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

医学研究奖和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1 青蒿素的理化性质及来源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33。是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有一个包括过氧化物在内的1,2,4-三烷结构单元,它的分子中还包括7个手性中心,合成难度很大。中国科学院有机所经过研究,解决了架设过氧桥难题,在1983年完成了青蒿素的全合成。青蒿素也有一些缺点, 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比较小, 不能制成针剂使用等。 2 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青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含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治疗疟疾方面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使用安全等特点。目前主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微波萃取法、其他萃取法等。2.1有机溶剂萃取青蒿素 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法由于其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安全,不污染环境,成本低,避免了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残留对油质造成影响等特点,是有效提取中药挥发油的重要方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目前青蒿中许多有效成分的提取目前仍然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溶剂有醇类(甲醇、乙醇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究进展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究进展 【摘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全新结构的抗疟药,具有抗疟作用迅速、高效、低毒,且与大多数抗疟药无交叉抗性等特点。 【关键词】:青蒿素;抗疟;作用机制。 Abstract:Artemisinin and its derivatives with endoperoxide function are new and important antimalarial drugs,and their antimalarial action is quick,efficient and without cross resistance. key words:artemisinins;antimalarial;action mechanism. 疟疾是目前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每年有大约5亿人患疟疾,死亡人口数达275万之多【1】。在众多的抗疟药物中,青篙素类药物独树一帜。青篙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疟作用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中国的传统中草药中发现的。它们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抗疟效果非常明显,作用快,毒性低,而且价格便宜,因此颇受全球医药工作者和广大疟疾患者的青睐。从七十年代始,国内外己有卜千篇青篙素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研究报道,本文拟就青篙素类药物抗疟作用机制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细胞水平的研究 1.青篙素类药物与血细胞结合 青篙素及其衍生物通过与尚未确定的受体结合而选择性地集中在被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被感染的红细胞中的青篙素浓度是末被感染红细胞中的青篙素浓度的100多倍【2】。Asawamahasakda和他的同事们【3】发现用3H标记的青篙素被分离的红细胞膜吸收,但却不能被末感染的红细胞吸收。超过一半的膜关联药物能被乙酸乙醋抽提的磷脂酶A:所分解.41-42%的残留药物似乎与红细胞膜蛋白结合。 2.引起疟原虫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青篙素及其衍生物能较其它抗疟疾药物更具抗疟效果,必定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探明其作用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直有成效的工作。早期通过光学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等,观察到青篙素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在红细胞内期,青篙素及其衍生物能引起疟原虫膜结构发生变化,如由胞膜部分形成食物泡、核质,线粒体、内质网、核膜等也相应地出现相关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自噬泡形成并使细胞质减少,从而致死疟原虫【4】。 3.影响营养物质运输 红细咆内期原,虫被纳虫泡包.裹,许多管状饱从泡膜上突出出来、形成复杂的网络,伸向红细胞周边,是疟原虫获得外源性营养物质的通道,同时可运输包括青篙素类小分子药物通过,因此管状泡网被认为是感染疟原虫红细胞内能聚集大量青蒿素类药物的前提【5】。有人研究发现,青篙素类药物可破坏管状泡网的组成及膜结构,从而破坏其转运营养物质功能力。 二、生物化学及分子水平的研究 1.过氧桥与抗疟作用

白云山投资分析报告刘晓宇

辽东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白云山(600332)投资分析报告 The Baiyunshan(600332)Investment Analysis Report 学院(系):经济学院 专业:B1308 学生姓名:刘晓宇 学号:06 指导教师:迟慧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辽东学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保健意识也逐渐兴起。历史悠久的中医药行业在保健与调理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奥运会上外国运动员就十分热衷于中医的针灸推拿,这对整个中医药行业来说是新的发展契机,因此中医药行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白云山在中成药制造方面具有优势,其拥有全国最多的老字号品牌,旗下四百余种商品。大众对白云山的品牌认可度高,白云山旗下的商品销量也好。与此同时,白云山与时俱进,与阿里健康达成合作合作开拓医药行业O2O的销售模式,也使白云山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拥有良好的投资价值。本文通过对白云山的宏观经济政策、财务指标、技术指标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判断分析白云山的投资价值。为投资者提供一份可靠地投资分析报告。 关键词:政策优势;财务分析;投资价值

目录 摘要............................................................................................................................. I 引言. (1)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 (一)国际环境分析 (2) (二)国内经济分析 (2) (三)行业政策分析 (2) 二、公司分析 (4) (一)公司基本情况分析 (4) (二)公司的优势分析 (4) (三)公司财务分析 (5) 四、股票技术分析 (16) (一)K线分析 (16) (二)均线分析 (16) (三)RSI指标分析 (18) (四)MACD指标分析 (19) (五)BOLL指标分析 (20) 五、白云山股票投资风险提示 (21) (一)投资建议 (21) (二)风险提示 (21) 致谢 (22)

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学研究

【摘要】为了解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学研究进展,笔者查阅有关文献 ,综述了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与毒理学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药动学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吸收快、分布广、代谢与排泄快;青蒿素类药物除具有抗疟作用外,还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血吸虫及其它寄生虫等作用;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青蒿素;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 青蒿素是我国药学工作者于1971年从植物黄花蒿atemisia annua l.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个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经化学改造可生成多种衍生物,如蒿甲醚、双氢蒿甲醚、青蒿酯钠、青蒿琥酯等均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疟活性,尤其对具有抗氯喹能力的脑疟和急性疟有效,同时,对青蒿素类药物的研究引起了全世界药学工作者的关注,发现了青蒿素类药物许多新的药理活性和一些毒理作用,作者就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青蒿素的药理学研究 1.1 药代动力学中国青蒿素研究小组经大鼠实验证明[1],大鼠口服青蒿素150mg/kg后,吸收迅速完全,但血药浓度低,维持时间短,显示有首过效应。静脉注射青蒿素混悬水溶液150mg/kg血药时程符合二室模型,t1/2为30min,vd为4.1l/kg,表明青蒿素在体内分布广泛,消除迅速。在人体肌内注射蒿甲醚油剂3.2mg/kg,6.0mg/kg,和10.0mg/kg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4h~6h,平均潴留时间分别为10.2h、15.6h和19.0h,显示经肌内注射后蒿甲醚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2],在人体静脉注射青蒿琥酯钠 2.0mg/kg和 3.8mg/kg后,血药时程符合二室模型,t1/2分别为30min和36min~48min.给药后7h内尿中累积排出原型药物仅占给药量的0.1%~6.8%,说明该药在体内的消除方式主要是代谢转化。文献报道[2]青蒿琥酯进入体内后很快就转化成二氢青蒿素。用家免法测定体液中的药物浓度,难以对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作出区别,所测的浓度很可能是二种物质浓度的总和。 1.2 青蒿素类药物的药效学研究 1.2.1 抗肿瘤作用文献报道[3]青蒿酯钠在体外对小鼠p388细胞、hela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人鼻咽低分化鳞癌cne2、sune-1及体内抑瘤实验对肝癌、网状红细胞肉瘤及裸鼠移植人鼻咽癌等有肿瘤抑制作用。青蒿琥酯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抑制的半抑菌浓度(ic50)在37μg/ml左右,提示青蒿素衍生物有选择性杀伤癌细胞的作用。青蒿琥酯具有放射增敏作用与 miso相比较,10μg/ml青蒿琥酯增敏作用与miso相当,而30μg/ml的青蒿琥酯增敏效果大于miso。氧效应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光照的敏感性,放射增敏剂可以增强射线对肿瘤的杀伤能力,尤其有助于解决实体肿瘤中缺乏氧细胞对射线的抗放射性而导致的肿瘤放疗治愈率低的难题,鉴于青蒿琥酯分子中含有过氧桥结构,在与癌细胞接触时可能使氧释放发生了模拟氧作用,从而增加hela细胞对放射敏感性的作用[4]。青蒿琥酯是否能成为新一代的放射增敏剂以及进一步的作用机理尚待深入研究[6]。 1.2.2 抗孕作用文献报道[5~7]二氢青蒿素与青蒿琥酯对金黄地鼠与豚鼠胚胎的影响和同类药物对大、小鼠胚胎的影响,既有区别又有相似。其主要区别是在大鼠和小鼠身上药物的作用以引起胚胎的吸收为主,而在豚鼠身上药物的作用则以引起流产为主。其相似点是当药物剂量偏小时侥幸存活下来的胎儿仍能正常生长,基本未见畸形。二氢青蒿素单次sc给药终止早孕的ed50为6.1mg/kg,而成年雌性地鼠的近似致死量为170mg/kg,,后者为前者的28倍。青蒿琥酯钠分多次sc给药,抗早孕的ed50为4.0mg/kg(4次总量)而对成年雌性地鼠的近似致死量为135mg/kg,后者是前者的34倍。流产后的地鼠可于7~10d内接受交配并怀孕。故该俩药对胚胎的毒性要比母体大得多。又从给药动物的子宫和卵巢的切片上可看到给药后动物宫腔内有坏死的胚胎组织,胚体的坏死较胎盘为早而子宫内膜及肌层未见明显损伤,卵巢中的卵泡完全正常。此项结果表明,二氢青蒿素与青蒿琥酯对胚胎有相当高的选择性毒性,较低剂量即可致胚胎死亡而引起流产,对母体子宫及卵巢影响却不明显。因此,二

青蒿素类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科教论坛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2期(总第464期) 青蒿(Artemisia?carvifolia),别名草蒿,属菊科类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青蒿素(Artemisinin)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药学人员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的含过氧化基团结构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青蒿素的主要衍生物包括蒿甲醚(Artemethere)、蒿乙醚(Arteether)、青蒿琥酯(Artesunate)、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等。以往的报道中,青蒿素类药物主要以治疗疟疾为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青蒿素类化合物还有许多的作用,如抗炎、抗孕、治疗艾滋病和肿瘤等。目前,临床上青蒿素类药物大量存在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首过效应高、疟原虫复燃率高、给药频繁等问题,因此,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的剂型研究便成为了热点。 随着制药科技的发展,很多新技术运用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剂中来,为青蒿素多方面的治疗作用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其中,最受瞩目的为纳米制剂、固体分散体、包合物、微乳、经皮给药制剂。 1?纳米制剂 纳米给药系统为一系列粒径在纳米级的新型微小给药系统的统称,根据纳米颗粒分散运动状态及其性质的特殊性,纳米给药系统主要可以分为: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聚合物胶束、纳米混悬剂等。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易被细胞摄取,可控制药物释放以及改善药物溶解度,增加药物稳定性等特点。 1.1?纳米乳 纳米乳(nano?emulsion)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组成的一种稳定透明的胶体分散系统,?其粒径在10?~?100?nm之间。胡宏伟、刘根新等在研究用青蒿琥酯治疗牛、羊泰勒焦虫病及双芽焦虫病时,乳化剂选择聚山梨醇酯-80,助表面活性剂选择正丁醇,油酸乙酯为油相制备青蒿琥酯纳米乳注射剂。解决了青蒿琥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口服不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市售青蒿琥酯钠盐放置不稳定,?临床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1.2?纳米粒 纳米粒(nanopartilcles,NP)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是一种粒径介于1~100nm固态胶体粒子,包括纳米球(Nanospheres)和纳米囊(Nanocapsules)。活性组分(药物、生物活性材料等)能溶解、包裹于粒子内部,或者吸附、附着于粒子表面。?王霜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将青蒿琥酯制成适用于人体可生物降解的纳米粒,并将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的可识别配体?Tf结合在载药纳米载体上,实现对肿瘤组织(细胞)的靶向治疗,?动物体内实验表明该新型纳米制剂具有血液及骨髓的靶向性。王东采用初生态微晶法制备了载有蒿甲醚的纳米胶囊,解决了蒿甲醚不溶于水、代谢快及利用率低的缺点,可显著提高药效。 1.3?纳米脂质体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lipid?carrier,?NLC)是以一定比例的液态油或其他不同的脂质(如卵磷脂、甘油三酯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的固态胶体给药体系,粒径在50~1000?nm之间,?已被公认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给药系统。张晓云,赵鹏等采用动物肿瘤膜型研究双氢青蒿素纳米脂质载体与双氢青蒿素混悬液对肝癌瘤株的抑制作用,证实双氢青蒿素纳米脂质载体较普通混悬液对白血病细胞K562?及胶质瘤细胞U87?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作用,为开发高效低毒的双氢青蒿素抗癌药物提供依据。赵春霞,沈雪松等用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干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HepG2?中的表达,证明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达到抗肿瘤作用,且作用强于青蒿琥酯原料药,有应用于肝癌治疗的潜在价值。 2?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类似于液体系统,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固体分散体使得药物以无定型太、微晶态、分子分散态或胶体分散态存在,分散度很大,当与胃肠中液体接触后,溶出速度加快,药物的吸收加快,生物利用度提高。根据载体性质的不同和释药特点的不同,固体分散体又分为速释型固体分散体、缓控释型固体分散体和肠溶型固体分散体。 2.1?速释型固体分散体 速释型固体分散体是利用亲水性载体材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药物在载体材料中高度分散,由于载体材料的亲水性,使 青蒿素类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李文婷1,2,张国丽2,张锐武2,段国蕾2,杨兆祥2 (1.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楚雄?675005;? 2.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106) [摘 要]青蒿素类的药物因为其抗疟疾的疗效为人熟知,随着研究的深入,青蒿素类化合物显现出多方面的临 床作用,近年来对肿瘤的治疗成为关注的热门,随之而来的剂型研究也成为了热点。随着制药科技的发展,新剂型与 新技术也运用到了青蒿素类药物的制剂过程中来,现查阅文献,对近年来国内外青蒿素类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进行 归纳总结。 [关键词]青蒿素;新剂型;抗肿瘤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01 -299-

中药产业报告

中药产业报告 一、中药面临发展机遇 1、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人类应用最早的药物源于动、植物等天然产物,世界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化学工业的日趋成熟,化学合成药发展迅猛,二十世纪以来,化学制药牢牢占据全球医药市场的主导地位。生物技术药品在近年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全球药品市场主要由化学合成药、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药品构成(图1-1)。 图1-1:全球药品市场构成与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于IMS Health 化学药品近年一直保持着7%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药品四千多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其主导地位短时间内难以动摇。由于与疾病相关的靶标生物大分子数目相对不足、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的效率低下以及候选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及毒性的不可预见等原因,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成功率降低,新药开发周期不断延长,耗资不断增加,新药的开发难度愈来愈大。加之人们对医源性、药源性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全球范围内“回归自然”浪潮的涌起,人们开始把新药研发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 联合国的数据表明,天然来源的药物市场增长率为13%,高于化学合成药的增长速度。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品制剂已占全球医药市场30%的份额。全球排名20强的跨国制药企业均在我国投入巨资从事以天然药物为基础的新药研究。从天然药物出发研究、开发创新药已经成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全球性创新行为。来自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新药已在临床上大范围的使用,其中,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如青蒿素、麻黄素、紫杉醇等已经成为一线药物或临床不可或缺的药物。未

来最重要的先导化合物极有可能源自天然药物。 生物技术药品起步较晚,近年发展很快,年均增速达到27%,2001年生物技术药品销售总额30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7%的份额。由于生物技术药品以大分子为特征,不利于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给药方式以肌肉和静脉注射为主;靶向性不及小分子的化学合成药和天然药物强等原因,在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不会很大。但是,生物技术作为工具,为新药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锐利武器,对于缩短新药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发现新型药物、提升工艺水平、改变现代医疗模式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中药产业潜力巨大 (1)中药产业顺应现代医药发展的潮流 中药来源于天然产物,是天然药物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临床基础和产业基础;中医药的治疗方式符合现代医疗个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医药对于改善人类亚健康状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中药有可能发展成为天然药物的主流。 (2)治疗现代疾病和老年病、疑难杂症优势突出 根据WHO统计资料,1996年以来,全球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精神病等现代疾病,老龄化也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治疗这些现代疾病、老年病以及和疑难杂症,正是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药复方制剂的优势和特长。 (3)传统医药开始复兴 WHO在2002年对传统医学的公开支持意味着传统医药复兴的开始。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优秀代表,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是世界传统医学中独一无二的宝库。因此中医药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国际环境。 (4)中医的国际化将带动中药的国际化进程 由于在中医医院中进行消费是中药的重要消费途径,中医医疗产业的发展将对中药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中医药在东南亚国家得到较好发展;在澳大利亚已取得合法地位,美国和欧洲也在逐步放松对中医药的限制。在澳大利亚,由于中医药的广泛应用,中药进口量较1992年增长了4.5倍,在医疗保健中,中医药年支出费用在8100澳元以上。中医在海外市场的扩展将成为中药国际化的先导。 (5)中药市场稳定增长 中药在拥有13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及世界各地华裔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这一区域作为中药市场的核心,近年年均增速保持在19%。此外,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国家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