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教版语文第23课《中国画与西洋画》word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23课《中国画与西洋画》word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23课《中国画与西洋画》word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23课《中国画与西洋画》word教案

中国画与西洋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课文和绘画名作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点的主要含义。

教学难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教材分析

1.本文是一篇介绍中西图画知识的文章。篇幅不长,且条厘清晰、文字精练。在本文教学中,要紧扣单元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点的主要含义。

2. 本课建议安排一课时,在对文本研读的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中西名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迥异。并可适当进行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走进多彩的绘画艺术世界,

了解中西绘画艺术的历史,感知绘画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绘画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了解丰子恺先生的生平,搜集他的漫画、散文作品,了解其作品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激趣,学生展示网上收集到的丰子恺漫画,并结合画作原来的题字做简单介绍。

二、作者介绍

由漫画引出对作者的介绍,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曾用名丰仁,号子恺,字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

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为《缘缘堂随笔》。

三、快速理清课文结构

本文条理清晰,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自然段),由东西洋文化不同谈起,概括介绍“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第二部分(第②-⑥自然段),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五个不同之处。

第三部分(第⑦自然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

明确:本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因为本文题目是“中国画和西洋画”,主要内容是介绍二者的不同,所以用的最多的是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采用提问的形式复习什么是比较和比较有哪些形式──比较是

将两个或多个事物作对照,也可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对比,突出事物的特征。比较有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在文中的第二部分,作者从线条、透视法、解剖学、背景、题材五个角度,将中国画与西洋画作了比较,介绍分析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五个异点,由此得出“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的结论。

此外,在课文第二部分,作者举了大量的事例,说明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把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这个抽象、复杂的事理说得具体而明晰、透彻,使文章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五、完成表格,欣赏画作

(一)出示表格,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二)展示一组画作,学生交流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1.吴道子(唐朝)的《送子天王图》

2.拉斐尔(意大利)的《圣母子》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明确:唐朝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画中的人物都是由线条勾勒出的。这些衣褶给人一种衣带飘飘、盈盈若舞的感觉。倘若把这些线条全部去掉的话,那么画面将是一片空白。可见中国画盛用线条,而线条(相对于西方画家着重于“面”)的表现力较为抽象,所以中国画是写意的。

“西洋画是不注重线条的。西洋画的线条只有轮廓线的作用,没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比如这幅拉斐尔的《圣母子》,可以看到即使把画中的线条去掉,母亲的形象依然清晰可见。她还是那么甜蜜温柔,让人联想到的只能是圣母。由此可见,西洋画十分注重色彩等,在色彩中隐藏了线条,人物因此显得更加逼真写实。”

明确: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不显著

分别展示其他四组画作,从“透视法”、“解剖学”、“背景”、“题材”做比较。

教师分步骤打出以下内容:

得出结论──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

六、拓展延伸

丰子恺在文章开头讲“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其实除绘画、音乐、文学之外,饮食、礼仪等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也反映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举例说明你所认识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自由发言。

七、作业

完成课后三、四题。

一、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

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二、浅谈中国画与西洋画鉴赏差别(节选)(敖久丽)

作为一名鉴赏者,应该如何在鉴赏中抓住中西绘画的不同,从而达到最佳的审美感受呢?

首先,中国画追求的最高理想是写神传情,而西洋画则以形象的酷似为最上乘。中国画讲求落笔灵虚,不拘泥于客观物象,要求作品“神似”,“不求形似”。苏东坡在论画时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以儿童邻。”其意就是说,如果论画以“形似”为标准,就会像儿童那样幼稚可笑。从其中不难看出,中国画注重的是展示事物内在精神,反对专以“形似”为满足。中国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形传神”的方法和技巧。譬如,顾恺之画人物,注重从眼神上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与我们今天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意完全一样。中国画在表现人物的神韵时,主要通过人物的姿态来展示,故而,中国画不讲究人体各部分比例,也不注重人体肌肉的变化。而且中国画中的人物,几乎不见裸体,都是着衣的,画家们通过对衣服的不同描绘,来传递人物精神。如顾恺之“高古游丝描”、吴道子的“吴带当风”,都是通过不同的线条来刻画人物的动态和性格。西洋画则不同,它特别注重对事物形体的描绘,追求“真”与“美”。真即模仿自然,着意写实。达

芬奇曾讲过:“最可夸奖的绘画是最能形似的绘画。”为了追求写实,西洋画家非常重视人体解剖,许多人直接从事人体解剖,以认识人体内部构造的真相。西洋画重视人体美和形象美,讲求展现人体肌肉的弹性和力度,故而,西洋人物画裸体占了很大比例,甚至许多宗教画都是裸体的,比如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做的顶画。

其次,中国画注重运用线条,而西洋画则注重运用色彩。有人曾把中国画比喻成线的音乐节奏,而将西洋画比喻作色彩的诗句。中国画的基础是线,每一个形象都是一组流动的线的节奏的交织,一笔而成,气脉通联,隔行不断。中国画家对线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顾恺之运用“高古游丝描”,做到了超忽飘举,六法皆备;曹仲达以线绘衣纹,笔法稠达,衣服紧窄,后人称之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都是指中国画的线条美。在西洋画中,人物的性格、情感,物体的性质,都是通过色彩来表现的,从西洋画发展历史上看,不同流派的特色,也主要表现在色彩上。例如,威尼斯画派喜欢用华丽的色彩,用色重于造型;透纳喜欢用灰色和黄色;伦勃朗喜用金黄褐色,间或用暗绿;梵高则对苹果绿和黄色情有独钟;得加则喜用红、黑色来描绘枯枝败叶。由于用色不同,画风殊异,西方绘画所展示出来的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景象,正因如此,西洋画色彩丰富,能够比较充分地展现物体的光彩明暗、复杂的色调层次,具有和中国画完全不同的审美价值。

再次,中国画画面留有许多空白,而西洋画则画面塞的很满,前者体现一种空白美,后者表现出一种充实的天地。中国画家在经营画面时,总要留出或多或少的空白之处,不着笔墨和颜色,形成“无画处”。“计白当墨”是中国画组织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画以空白

和有笔墨的地方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使得画面灵活生动。例如,画山水时在山腰间留出一些空白,这样就打破了画面的沉闷的气氛。中国画常用空白来代替背景,以突出主体。空白和有笔墨的地方,形成了虚实相应,使画面呈现一种节奏美感。而西洋画则完全不同,不论人物或风景,都要画背景,画面上充满了色彩,不留一点空白之处。这种客观地、整体性地描绘方法,塞满画面的景物,给人一种深厚感,一种广泛、丰满而不确定的感受。

最后,中国画家和西洋画家对空间的观念、意识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用清代名画家邹一桂对西洋画的透视法表示惊异的话来概

括最合适,他说:“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馏黍,所画人物、屋所,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而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由此可见中国画与西洋画对空间的观念是完全对立的。宗白华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认为,中西画的主要差别是由西洋画透视法造成的。他指出西洋画有三种透视方法,即几何透视法、光影透视法和空气透视法,而中国画则往往采用“散点透视法”。因此,西洋画展现的是主体效果,中国画则追求“小中见大”。

总之,中国画和西洋画,有着诸多的差别,无论是在技法上,还是在效果上,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情趣,鉴赏中西画作品,需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正如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考点分析

1.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引领学生厘清本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2.说明方法的考查。复习做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板书设计

中国画与西洋画

丰子恺

教学反思

作为职专二年级的学生,应该说对语言感受力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绘画艺术的感悟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绘画欣赏方面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感受方面以及想象联想方面,多与之互动,以期达到对中国画与西洋画特点的把握。多引用课外资料,扩大学生资料的占有量,增加课堂的容量,以期达到向课外的延伸的目的。本节课在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都能在和谐温馨的气氛中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团结协作,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多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次根式》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8)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2.1 二次根式 初二 班 姓名 学号 1.了解并熟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并能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2.理解公式(a )2=a (a ≥0), a a =2 ,并能利用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一、基本概念 1.定义: 一般地,式子_____(a ≥0)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_______。 2.要使a 有意义,那么a______0 ,a ______0. 3.当a ≥0时, ()2 a = 4. 2a =a = 二、探索实践 1.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1)32 (2)6 (3)12- (4))0(≤-m m (5) 3 5 (6)12+a (7)4 (8) x xy (、y 异号) 2.要使下列式子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 (2 (3 (4 (5 ( 6 (7)33-+-x x (8 3.在实数范围内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

(1)2 5x - (2)3a 2 -4b 2 (3)131322 ++x x 4.解答题 (1()2 20y +=,求x+y 的值。 (2)若二次根式122+x 的值为3,求x 的值。 5.计算:(1)22)32()23)(1(+ (2)2 (0)a b +≥ )8(6416)3(2<+-m m m (4))x ≥0)x y ≤ 6.拓展延伸 (1)若x x -=-222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2) 当x 时,等式22 )12()21(-=-x x 成立. (3)已知,31≤≤x ,化简:()()2231x x -+-=____ ______ .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 a >,那么()2||b c a a c -+--= . (5)若化简1x -25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6)已知2a =- 化简求值: a a a a a a a a 1 12121222--+---+-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中考试卷

焦陂职咼咼一语文期中考试 (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 选出下列词语注音有错的一组: 2?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建国大业》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B. 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的就职电力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他的故乡肯尼亚, 人们更是载歌载舞,弹冠相庆。 C ?这次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都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科技和文化产品,参观的人们如趋之 若鹜,纷纷涌向个个国家的展厅。 D.在西藏打砸抢烧时间中, 部分西方媒体不顾新闻道德和准则, 刻意剪辑和加工原始图片, 隐去暴徒施暴的画面,将救护车说成军车、救人说成抓捕,颠倒黑白,制造事态严重的假 象,令人怀疑其背后的目的和用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换的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B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饶幸获奖,母亲已离我整整七年了。 C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 ”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D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照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大意。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 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B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C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D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5.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画线处的三个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 _________ 展荔枝的生产。 ②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 __________ 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③ 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 __________ 。 A .大力 逐渐 脱化 B.大力 逐步 退化 专业 _________ 班级 ______ 座号 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 A. 褐(h e )色 B. 贮(zh 0)藏 C. 啖(d cn ) D. 欢谑(xu e ) 红缯(z eng ) 将 (qi a ng )进酒 萌蘖 ( ni e ) 沽(g 口)酒 醴(I i )酪(C o ) 馔(zhu cn )玉 龟(j u n )裂 岑(c e n )夫子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学详细计划.doc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在新学期即将到来之际,新教师们还在为教学计划的编制工作而烦恼吗?不用担心,我们可以学习学习其他教师们的教学计划编制过程!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 华容职业中专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在学生原有的语文水平基础上,通过适应时代和适应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巩固和扩展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文教学生活化,使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因人而教,因材施教,从而引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挥语文课的独特作用。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学生为一年级87班学生,学生的基本素养要差于普高学生,无论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还是在思维意识和认识水平上,都需要加强培养和大力提升。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均参差不

齐。而且家庭和社会的一些原因,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呈现多样性,学习习惯急需规范,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的较多,对时事社会的了解缺乏,写作和谈吐缺乏思想,文字表达贫乏,有一部分学生正确书写也是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是迫切需要。 鉴于这些原因,本学期将设法多层次、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目标任务: 1、继续培养阅读能力。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句式。 2、引导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课外书刊,扩大阅读量。能阅读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学作品。 3、发展学生的语文兴趣,拓展加深知识面。 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能学会几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作。 5、加强学生口语训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6、结合单元的训练要求让学生了解基本现代汉语语法。 四、措施与方法: 1、落实教学常规。 2、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新教法。注重教学的同时随机渗透德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德操。 3、研究新教学大纲,把握新形势新动向。 4、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学习和研究。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6、树立创新意识,在课堂中力求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应地充分发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期末考试卷(精选.)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职业模块)期末试卷 基础知识及运用(1-5题每题3分,计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琴弦.(xi án) 啮.(ni è)噬 嗥. (h áo )叫 生死攸.(y ōu )关 B.伫.ch ù)立 赭. (zh ě)红 懵.(m éng )懂 残垣.(yu án )断壁 C.微蹙.(c ù) 攫.(ju é)取 菽.(sh ú)栗 猝.(c ù)不及防 D.粗糙.(ch āo ) 吮.(y ǔn )吸 百舸.(g ě) 蹑.(ni è)手蹑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峥嵘 抉择 雾霭 一愁莫展 B.寥廓 混淆 废虚 浮想连篇 C.寰宇 战栗 体质 鬼迷心窍 D.贬低 蒙敝 黯然 由然而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父亲很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兄妹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了。 B.在老师的众目睽睽.... 之下,他的脸红了。 C.漫画家笔下的那寥寥几笔....,不管如何夸大,却把对象画的惟妙惟肖。 D.有的山水画是从透明的壳里面画的,真是鬼斧神工....,不知是如何下笔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不期而遇唔见了鲁迅先生。 B.各界妇女今日集会,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到来。 C.由于小红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D.他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爱学习,现在已经能写文章了。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 ,工作起 来也很少乐趣, ,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 A.尽管 但是 而且 B.尽管 而且 但是 C.但是 尽管 而且 D.而且 尽管 但是 6.文学常识填空( )(26分) (1) 写出自己所知道的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三篇散文作品:《 》、《 》、《 》。 (2)诗歌《沁园春 长沙》是 回到长沙所写的,诗歌追古思今,抒写革命豪情,上阕一个“看”字统领七句,请写出这七句话:看 , 层林尽染, , , , , 。 (3)欧.亨利是 国作家,为人熟知的作品有:《 》,《 》等. 阅读题(19分)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 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爱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追寻的,虽然它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我最终还是得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 练习题教案资料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练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商品需求函数为 u x b b y i i i ++=10,其中y 为需求 量,x 为价格。为了考虑“地区”(农村、城市)和“季节”(春、夏、秋、冬)两个因素的影响,拟引入虚拟变量,则应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 A.2 B.4 C.5 D.6 2. 根据样本资料建立某消费函数如下: x D t t t C 45.035.5550.100?++=,其中C 为消费,x 为收入,虚拟变量???=农村家庭 城镇家庭01?D ,所有参数均检 验显著,则城镇家庭的消费函数为( )。 A.x t t C 45.085.155?+= B.x t t C 45.050.100?+= C.x t t C 35.5550.100?+= D.x t t C 35.5595.100?+=

3 设消费函数为 u x b x b a a y i i i i D D +?+++=1010,其中虚拟变量D=???农村家庭 城镇家庭01,当统计检验表明 下列哪项成立时,表示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有一样的消费行为( )。 A.0,011==b a B.0,011≠=b a C.0,011=≠b a D. 0,011≠≠b a 4. 设消费函数 u x a a y i i i b D +++=10,其 中虚拟变量?? ?= 01南方北方 D ,如果统计检验表明 01≠α成立,则北方的消费函数与南方的消费函数是 ( )。 A.相互平行的 B.相互垂直的

C.相互交叉的 D.相互重叠的 5. 假定月收入水平在1000元以内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维持在某一水平,当月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1000元时,边际消费倾向将明显下降,则描述消费(C )依收入(I )变动的线性关系宜采用( )。 A. ?? ?≥=+?++=元 元10001 10000 ,210I I D D u I b I b a C t t t t π B. ?? ?≥=+++=元 元10001 10000 ,210I I D D u I b b a C t t t π C. 元1000,)(**10=+-+=I u I I b a C t t t D. u I I b I b a C t t t t D +-++=)(*210,D 、I *同上 6. 下列属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的是( )。 A. u y b y b x b y t t t t t a +++++=--Λ22110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9课《一剪梅》word参考教案-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一剪梅·李清照》教学设计 一、概述 1、这首词是高中语文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中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也是宋代婉约词中难得的佳作。 2、学习内容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词作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移情入景,借景抒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情感。 3、学习这首词需要一课时。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初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感受情境、学生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内容,进而形成鉴赏评价机制。 二、选题计划

三、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1) 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2)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总结出诗人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3) 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并熟练背诵,准确无误地默写全词。2)锤炼词语,品味“轻”、“独”“才”、“却”等字词。 3)深刻体味作者所表现的“闲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形成行为价值观。2) 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感受甜蜜的相思之苦。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李清照有所了解,学习过她的《如梦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导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既温故又知新。 2、学生对于诗歌仅仅是读一读,在独立鉴赏评价方面的能力不足,

2016 优质课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桂集中学陈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几件大事: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新千年APEC 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内容等。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贯穿过去所学的有关中日、中美关系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将新旧中国的外交情况加以对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自强才能屹立于世界之上,获得尊重,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本课过程中,教师始终应把握住外交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条主线,让学生明白外交情况改变的原因就在于:自强;从而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另外,还可以将外交之自强升华为个人进步之自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的改变和APEC会议的内容,主题。 教学难点:中国外交新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建国初期的外交——初登国际舞台的50年代: 1、外交政策、原则和方针? 2.外交环境:新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建国头一年与哪些国家建交?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如何? (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过渡:新中国在正确的外交政策的指引下,在合理原则的指导下,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的中国外交舞台上可谓好戏连台,究竟有哪些精彩剧目在那个时代上演,请大家阅读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阅读课本第一段,结合前面所学,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状况?(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禁运、军事包围威胁,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阅读第三段,到了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 谁能总结一下? (1)1971年,基辛格访华;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双方建交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中职语文教案高教版

中职语文教案高教版 【篇一: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中等职业学校授课教案 授课人:金晓难 课程:语文(基础模块下) 二〇一三年二月 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 一、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 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 一、教学导入: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 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 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

读) 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 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 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治疗、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板书设计: 年龄“ 我” 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回忆自己,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照顾、 治疗、鼓励“我”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 三、深析课文 (一)介绍作者 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 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 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 是哪些段落? 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 “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 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 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 我的母亲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一、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母亲是我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亲人,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曾经学习过朱自清先生为父亲写的《背影》,今天让我们大家来学习一片描写母亲,母爱,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共同走进《我的母亲》,思考: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她对“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而“我”对母亲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长)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 1 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word表格公开课教案

通过表格计算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表格中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帮助中学习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要应的相关术语和公式。 教学基础:学生已会制作表格,并且对单元格的概念清楚明了。 课前准备:相应的针对教学特点的练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说出并演示你知道的建立表格的方式。 2、如果选中表格中有文本部分的单元格,按键盘上的DEL键进行删除,删除的是 文字还是表格,或两者都删除? 二、导入新课: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表格的制作。通过学习我们知道WORD在图文混排、 表格编辑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说到这些方面,每个都觉得很好。但要提到WORD的计算能力,可能有很多人就摇头了。我曾经就看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人在WORD表格计算时,一方面在用 WORD进行表格制作,一面又调出计算器进行相关计算,那么是不是WORD的表格计算能力 如些糟糕呢?有一个你们年龄相仿的同学小明也遇到了这种问题。有一天,小明也是刚刚在学 校学习了表格的编辑。回家发现爸爸正坐在电脑前埋头苦算一堆的电子表格。小明就想能不能 直接用WORD进行啊,这样好麻烦啊。趁爸爸休息的时候小明坐到了电脑前。 你想知道小明在一没教师二没书的情况下是如何办的吗? 三、讲授新课:请看小明要进行计算的表格(演示) 1、遇到问题很多人想到的是同学求助,买本书找答案。但事实上WORD给我们准备 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就是帮助。 2、对于WORD的帮助功能,同学们已不陌生。我在前面的学习里演示过。那么让我 们和小明一起来试试吧!(打开帮助)。我们进入了帮助界面,我以前说过索引的关键字对你成功与否非常重要。那么请同学们研究一下给我一个关键字好不好。 学生列关键字如下:计算、表格计算、表格中加和等,(让学生自已试试找到的关键字是不是能解决问题)。通过试验得出:表格计算是最适合并且其中有行列计算的方法。 3、让我们看看具体内容吧: (1)单击要求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中的公式命令(如图1所示) (3)在表格中输入相应的公式(并且有例子显示如果一行右端用right,一行下面 用above) 对于选定的表格进行的正好是下面和右面单元格的计算。我们按帮助要求一步步的试验发现真的可以计算出结果(此处按帮助一步一步慢慢来)。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工科类)第11课《睡美人》精品教案

睡美人戴长征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短小但结构紧凑,情节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丰满,是一篇典型的微型小说。阅读此文时,可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体会、总结微型小说的特点,掌握小说阅读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2.在引导学生鉴赏小说时要注意选好导读的切入点,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文本来鉴赏,从细微之处(人物的一言一行,情节的巧妙构思如过渡、伏笔等手段)入手,切实体会微型小说的特点,也从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把握文本的能力。 3.小说的主角虽是B角,但文中几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值得品味咀嚼。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去品读小说丰富的意蕴,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理解人性、理解人生。 4、教程安排 一、课前预习 阅读课文,收集《睡美人》的相关资料。 二、故事导入 (一)千里马和伯乐 这天,一匹黑马对众马说:“我要去寻找伯乐,你们要去吗?”众马听了说:“我们是千里马,我们干吗要去寻找伯乐?你不是千里马,找到了伯乐也不会成为千里马!” 但黑马还是决定要去寻找伯乐。 黑马抖擞精神,踏上了征途。黑马逢人就问:“你知道伯乐在哪里吗?”被问的人就说:“你要找伯乐,你是千里马吗?”黑马说:“我不是千里马,我希望让他推荐我……”被问的人笑了一下,不说话了。黑马知道那人嘲笑它,看不起它。但它仍在迢迢的路上奔跑着,马不停蹄,翻山越岭。一

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虽然黑马辛苦,但它不仅没有消瘦,反而因为长久的奔跑变得更加强壮,腿脚也更有力了。黑马跑了许多路,还是没有找到伯乐,于是它开始往回跑。 黑马回到原来的地方,众马幸灾乐祸地问它:“你找到伯乐了吧?”黑马说:“虽然我没有找到伯乐,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奔跑,我成了千里马,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我自己就是自己的伯乐。”众马听得似懂非懂,便问道:“自己的伯乐?”黑马说:“作为一匹马,不能等伯乐来发现自己,要自己发现自己,自己成就自己!”这回,众马懂了。 就在黑马回来不久,伯乐就来了,伯乐把黑马推荐到皇宫去了。 读者感悟 历练是最大的财富,一个人有再高的天赋,再大的本领,如果停滞不前,那么所有的优势终将被荒废。 (二)由《睡美人》的标题我们自然就想起了一个美丽的西方童话,大家课前预习,收集了《睡美人》的相关资料,请一位同学来讲讲这个童话故事。 (三)课文中又涉及了芭蕾舞剧《睡美人》,请一位同学来讲讲这个同名舞剧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这篇微型小说,把握情节 学生齐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看谁概括得准确又简洁。 明确: 开端(1—2) B角男A角获得同台演出的机会。 发展(3—9) B角演出成功。 高潮(10)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睡美人”被唤醒,她春花怒放了。 结局(11—12)当B角激动地向观众鞠躬回礼时,竟在观众席上发现了A角,A角正在为她的精彩演出鼓掌。 四、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一)小说一共刻画了几个人物,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说明理由。 明确:A角、B角、男A角和导演四个人物。小说的主人公是B角, 因为小说的题目是《睡美人》,而文章中有一句话:“而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B角正是生活中的“睡美人”,她的形象是贯穿全文的。这说明她是小说的主人公。 (二)把文中描写B角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归纳一下B角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员? 明确:B角是一个倔强自信、执著敬业的演员。要求学生发表意见一定要“言必有据”,就是发表意见一定要在文本中找根据。 (三)B角的成功源于哪些因素? 明确:“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B 角的成功离不开A 角为她创造的机会,也离不开她对职业的热爱和执著追求。 (四)B角一直得不到上台机会的原因又是什么? 明确:一方面是由于导演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和对B角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是由于B角的倔强和顶撞以及她给人造成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的印象。 (五)A角为什么要“失踪”,我们应如何看待她的做法? 明确:如果她不“失踪”,那热烈的掌声应该属于她,那些荣誉也该属于她。而她却把该属于她的一切拱手让给B角,因为她发现了B角的才华,为了钟爱的芭蕾舞事业,她甘为人梯,这是敬业的另一种表现。 (六)第9自然段中说导演后悔自己“导演了一出‘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却在生活中时时上演。我们应如何避免悲剧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 (七)标题《睡美人》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一语双关:睡美人既是A角和B角共同演出的芭蕾舞剧的名称,也借用童话故事《睡美人》的标题向我们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 B角被发现、被唤醒的故事,告诉我们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五、体会小说描写人物的技巧

计量经济学总结教案资料

计量经济学复习范围 一、回归模型的比较 1.根据模型估计结果观察分析 (1)回归系数的符号和值的大小是否符合经济理论要求 (2)改变模型形式之后是否使判定系数的值明显提高 (3)各个解释变量t 检验的显著性 2.根据残差分布观察分析 在方程窗口点击View \ Actual ,Fitted ,Residual\Tabe (或Graph ) (1)残差分布表中,各期残差是否大都落在σ ?±的虚线框内。 (2)残差分布是否具有某种规律性,即是否存在着系统误差。 (3)近期残差的分布情况 二、 判断新的解释变量引入模型是否合适(遗漏变量检验) 1、基本原理 如果模型逐次增加一个变量, 由于增加一个新的变量,ESS 相对于RSS 的增加,称为这个变量的“增量贡献”或“边际贡献”。 不引入:0H (即引入的变量不显著) ())'','(~) ''/(/' k k F k n RSS k ESS ESS F new old new --= 或 )'','(~/)1(/)(' '2' 2 2k k F k n R k R R F NEW OLD NEW ---= 其中,'k 为新引进解释变量的个数,''k 为引进解释变量后的模型中参数个数。 判别增量贡献的准则:如果增加一个变量使2 R 变大,即使RSS 不显著地减少,这个变量从边际贡献来看,是值得增加的。 若F>F 或者对应的P 值充分小,拒绝 则认为引入新的解释变量合适;否则,接受 则认为引入新的解释变量不合适。 三、伪回归的消除 如果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均虽随时间而呈同趋势变动,如果不包含时间趋势变量而仅仅是将Y 对X 回归,则结果可能仅仅反映这两个变量的同趋势特征而没有反映它们之间的真实关系,这种回归也称为伪回归。

离太阳最近的树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六离太阳最近的树 教学重点:借助教师朗读,学生自读,创设学习场景,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感受课文内容和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阅读,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 知识目标:通过对比欣赏的阅读方式深入把握红柳和人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课型】小组讨论性学习 【教学法】讨论法与引导法相结合 【教学意图】 1.这是一篇有关人与自然的文章,体会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切感悟以及对人类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 2.利用课文内容,提炼出作者对保护生存环境的深刻反思,并由此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他只是学生学习、探究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开头以有关于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引入,引出红柳生存的环境,“鸟兽绝迹,驼马遁形”而戈壁与沙漠的风景林—红柳,却顽强地向沙漠深处延伸。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生读课文:总体感受作品的语言与感情。 2.总结红柳的形象:为了使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把握红柳的壮美,和人们挖掘后红柳的变化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眼前再现红柳画面,设计了几个问题。 问题设计:(四人小组讨论,组长牵头,一人执笔,一人代表回答) ◆在文中红柳给你留下的最美好印象是哪一个(用文中语句回答)为什么 (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乐观顽强的精神 (2)“它的根是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直面困难,防风固沙 (3)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与沙子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也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与土地生死相依 ◆在文中,你认为最令你感到沉重悲哀的场景是什么 可能意见1:“人们将大半个沙山掏尽,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起在旷野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最后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就訇然倒下! 可能意见2:那些被掘起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然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多么的触目惊心!(画面) 可能意见3:人们用尽各种手段,包括“高技术的法子--炸药!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可能意见4: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我会想

《语文》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点缀.zhuì尸骸. hái 奖券.juàn 聆.听líng B愤懑.mèn 伫.立 zhù蹒.跚pán 短暂.zhàn C徘徊.huái 宽宥. yòu 嗥.叫 háo 皱褶.zhě D遒.劲 qíu 栖.息qī婀娜.nuó颔.首h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黝黑慰籍羞涩无影无踪 B馈赠白皙胆怯心喜若狂 C隔模笨拙炫耀良师益友 D踌躇积攒寂寥恰如其分 3.下列词语中,不全是成语的一组是() A矢志不渝本末倒置 B燃眉之急忐忑不安 C冷汤剩饭游目骋怀 D毛骨悚然众目睽睽 4.下列对课文的说明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好雪片片》是一篇写人散文,叙述了一位老人在大雪天卖彩票的故事。 B《拿来主义》是鲁迅的著名杂文,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C《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富于哲理的散文,作者融情于景,表现了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忧虑。 D《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作者是英国的莫泊桑。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年轻、旺盛的精力像风在吼,我热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比拟) B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反复)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D孩子们的祝福是美好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们呢(反问)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一定不耻下问 ....,虚心向老师请教。 B.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 心情随之豁然开朗 ....。 C.近年来,中小学生受伤害的事故层出不穷 ....,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D.成功者不是守珠待免 ....的人,成功者往往是一而学习一面等适当时机的人。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俟.我于城隅等待 B 夫子哂.之微笑 C.假.舟楫者凭借 D 以吾一日长.乎尔高 8.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句子,与文段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娇生惯养是低能儿的摇篮,高山上寒土使苍松翠柏更加挺拔。司马迁身受宫刑,文章字字珠玑。李后主被禁,词境为之一变。清兵入关,八旗子弟养尊处优,终成一群废物。刘青山进城后生活腐化,蜕变为人民的死敌。 A.成功和失败就是这么简单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至理名言。C.失败是成功之母 D . 逆境出人才。 二.填空题(18分) 1.《劝学》的作者是。 2.君子曰:。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匪女之为美,。 4.“昔我往矣,,,。”这句名诗出自我国古代诗歌总集《》中的《》。 二、阅读题(18分)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金大力》教学设计

金大力》教学设计 汪曾祺 教学目标 1.了解汪曾祺的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阅读文本,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白描。 2.把握文章中的另一重要特点:造境。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淳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3.品味汪曾祺富有个性的语言,欣赏作者“平淡之中见神奇”的高超的文字功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自觉检测 1. 作者作品资料共享 2. 积累字词 (1)给下列各组形近字组词(知识整合) ①湍()揣()踹()遄() ②戳()戮() ③淘()陶()啕()掏() ④掺()渗()惨() ⑤痄()柞()祚()

⑥篙()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间或()一爿()塑造()瓦脊()冲坍()半晌()傍黑()颠簸()瘌痢头()() 3. 设置问题,请学生用100个左右的文字,介绍形象。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的能力。 (提示:介绍中应涉及到:人物的职业、外貌形象、行为特点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感受鉴赏 1. 你欣赏金大力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同一答案。)明确: 他是乡村中一个笨拙的瓦匠,更拙于言辞,但是却得到了乡亲的认可。依靠的是他淳朴的性格,甘愿为他人付出的处世态度,不计报酬的本性和容易满足的心态。 2. 教师补充 打鱼的一家特点:在艰辛的生活中,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重压。这一家人面对卑微、辛酸的生活,表现出的平静,他们没有怨天尤人,呼号哀告,只是默默承受,他们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钓鱼的医生 他潇洒脱俗,一边钓鱼,一边行医。经常免费为乡亲看病治病。家乡发水,他冒死救人;朋友落魄,他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他是乡村医生,但却集侠义与隐士于一身。 三、读出人物描写的语句,学习白描手法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第1课《我很重要》教案

《我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只要我们为光明而奋斗,每一个“我”都是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 2、学习、领会文章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博喻,反复论证;造语简练,多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整齐流畅,适于诵读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想: 1、以“为什么我很重要”作为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来领会文章的主旨。 2、探讨“集体主义”与“我很重要”、“个人主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教学重点:体会和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首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象(播放“2005年春节晚会中最出彩的一个舞蹈节目《千 手观音》”)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 2、那么请大家看看下面几个名人说过的名言: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一一牛顿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保罗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一一鲁藜《泥土》提问:这三句名言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强调谦虚,认为自己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就是“谦虚”,大家习惯地说“我不行”、“我不重要”了;同时,我们也听惯了别人说“我不重要”了。就是在现代社会,我们也提倡要注重“集体主义”的力量。但是,现在却有一位女性勇敢地发出了“我很重要”的宣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么跟我们说明“我很重要” 的。 (二)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对课文应该有初步的了解了吧,有些同学会不会没有预习呀?现在给大家再一次机会,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章写“我很重要”的句子。并思考:作者认为“我很重要”,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的? 2、提问: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的?我们一一也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明确:要从亲情、友情、事业三个层面揭示。 ①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一一父母 [作为孩子,我们是父母生命的组成和延 续,父母给予我们情的倾注和爱的奉献,我们的身上,聚满了亲人关注的目光(爱的承载)] ②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一一伴侣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遮风避雨的大伞,是 温暖他们幼小心灵的太阳(爱的传递)。] ③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一一孩子[我很重要,不只为父母,还为了孩子;不只为爱的接

精选-《计量经济学》第五章精选题及答案

第五章 异方差 二、简答题 1.异方差的存在对下面各项有何影响? (1)OLS 估计量及其方差; (2)置信区间; (3)显著性t 检验和F 检验的使用。 2.产生异方差的经济背景是什么?检验异方差的方法思路是什么? 3.从直观上解释,当存在异方差时,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优于OLS 法。 4.下列异方差检查方法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1)图示法 (2)Park 检验 (3)White 检验 5.在一元线性回归函数中,假设误差方差有如下结构: () i i i x E 22σε= 如何变换模型以达到同方差的目的?我们将如何估计变换后的模型?请列出估计步骤。 三、计算题 1.考虑如下两个回归方程(根据1946—1975年美国数据)(括号中给出的是标准差): t t t D GNP C 4398.0624.019.26-+= e s :(2.73)(0.0060) (0.0736) R 2=0.999 t t t GNP D GNP GNP C ??? ???-+=??????4315.06246.0192.25 e s : (2.22) (0.0068)(0.0597) R 2=0.875 式中,C 为总私人消费支出;GNP 为国民生产总值;D 为国防支出;t 为时间。 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国防支出对经济中其他支出的影响。 (1)将第一个方程变换为第二个方程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变换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或者减弱异方差,那么我们对误差项要做哪些假设? (3)如果存在异方差,是否已成功地消除异方差?请说明原因。

(4)变换后的回归方程是否一定要通过原点?为什么? (5)能否将两个回归方程中的R2加以比较?为什么? 2.1964年,对9966名经济学家的调查数据如下: 资料来源:“The Structure of Economists’Employment and Salaries”, Committee on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Report on the Economics Profession,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vol.55, No.4, December 1965. (1)建立适当的模型解释平均工资与年龄间的关系。为了分析的方便,假设中值工资是年龄区间中点的工资。 (2)假设误差与年龄成比例,变换数据求得WLS回归方程。 (3)现假设误差与年龄的平方成比例,求WLS回归方程。 (4)哪一个假设更可行? 3.参考下表给出的R&D数据。下面的回归方程给出了对数形式的R&D费用支出和销售额的回归结果。 1988年美国研究与发展(R&D)支出费用单位:百万美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