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封装技术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的概述三、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的优点四、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的应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中,光伏组件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封装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光伏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本文将对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进行探讨,分析其优点及应用,以期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的概述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主要是指采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光伏组件封装结构。
目前,常用的轻质光伏组件封装材料主要有有机硅、聚氨酯等。
与传统的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相比,轻质光伏组件封装材料具有重量轻、耐候性强、耐热性能好、电气绝缘性能优越等特点。
三、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的优点1.重量轻: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的重量较传统光伏组件封装材料轻,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整体重量,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效率和运输方便性。
2.耐候性强:轻质光伏组件封装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延长光伏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
3.耐热性能好:轻质光伏组件封装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降低了光伏组件在高温环境下的热损失,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4.电气绝缘性能优越:轻质光伏组件封装材料具有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能有效防止光伏组件的漏电和短路现象,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的应用目前,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尤其是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和地面光伏发电站等场所。
此外,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还适用于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扶贫等光伏应用领域,为光伏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结论总之,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具有诸多优点,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几种主要材料的特性一、钢化玻璃1. 加工原理钢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产品,钢化玻璃的加工可分为物理钢化法和化学钢化法。
太阳能光伏组件对钢化玻璃的透光率要求很高,要大于91.6%,对大于1200nm的红外光有较高的反射率。
厚度在3.2mm。
1)物理钢化玻璃又称为淬火钢化玻璃(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这种玻璃处于内部受拉,外部受压的应力状态,一旦局部发生破损,便会发生应力释放,玻璃被破碎成无数小块,这些小的碎片没有尖锐棱角,不易伤人。
2)化学钢化玻璃是通过改变玻璃的表面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的强度,一般是应用离子交换法进行钢化。
其效果类似于物理钢化玻璃2. 钢化玻璃的主要优点:第一是强度较之普通玻璃提高数倍,抗弯强度是普通玻璃的3~5倍,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5~10倍,提高强度的同时亦提高了安全性。
第二是使用安全,其承载能力增大改善了易碎性质,即使钢化玻璃破坏也呈无锐角的小碎片,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地降低了. 钢化玻璃的耐急冷急热性质较之普通玻璃有2~3倍的提高,一般可承受150LC以上的温差变化,对防止热炸裂有明显的效果。
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承受的温差是普通玻璃的3倍,可承受200℃的温差变化。
3. 钢化玻璃的缺点:第一钢化后的玻璃不能再进行切割,和加工,只能在钢化前就对玻璃进行加工至需要形状,再进行钢化处理。
第二钢化玻璃强度虽然比普通玻璃强,但是钢化玻璃在温差变化大时有自爆(自己破裂)的可能性,而普通玻璃不存在自爆的可能性钢化玻璃在无直接机械外力作用下发生的自动性炸裂叫做钢化玻璃的自爆4.自爆现象:①玻璃质量缺陷的影响A.玻璃中有结石、杂质:玻璃中有杂质是钢化玻璃的薄弱点,也是应力集中处。
特别结石若处在钢化玻璃的张应力区是导致炸裂的重要因素。
结石存在于玻璃中,与玻璃体有着不同的膨胀系数。
玻璃钢化后结石周围裂纹区域的应力集中成倍地增加。
当结石膨胀系数小于玻璃,结石周围的切向应力处于受拉状态。
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技术创新与突破一、背景介绍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而太阳光伏组件作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封装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于提升光伏发电效率、延长组件寿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就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展开讨论。
二、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技术现状分析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主流的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技术包括玻璃-背板封装、双玻封装、背胶封装等。
这些传统封装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光伏组件的基本需求,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封装材料的寿命短、光伏组件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
三、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技术创新方向为了克服传统封装技术存在的问题,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技术的创新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的创新:开发高耐候性、高温耐性、特种功能性封装材料,提高封装材料的寿命和稳定性。
2. 封装工艺的创新:引入先进的封装工艺,比如柔性封装技术、真空封装技术等,提高封装效率和质量。
3. 封装结构的优化:设计新型的封装结构,优化组件内部布局,降低光伏组件的热阻、电阻等损耗。
四、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技术创新案例分析近年来,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比如,某公司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了一种高温耐性、透明度高的封装胶,成功解决了光伏组件在高温环境下封装材料易老化的问题;某研究团队利用自动化设备开发出了一套高效率、低成本的柔性封装工艺,显著提高了光伏组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五、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技术创新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太阳光伏组件封装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将对光伏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型封装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推动光伏产业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其次,封装技术的创新将促进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扩展,推动光伏产业实现从规模化到智能化的转型。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防腐与耐候技术太阳能光伏组件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设备之一,在户外环境下长期使用存在着各种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腐蚀和恶劣天气条件对组件的耐候性造成的影响。
为了保证光伏组件的正常运行和寿命的延长,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各种防腐和耐候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防腐与耐候技术。
1. 表面涂层技术表面涂层是一种有效的防腐和耐候方法,可以增强光伏组件的抗氧化和耐候性能。
通常,这种涂层是由耐腐蚀和耐候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如聚氨酯、氟塑料等。
涂层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湿气、酸雨和其他环境因素对组件的腐蚀和损害。
2. 硅胶封装技术硅胶封装是一种常用的太阳能光伏组件防腐技术。
硅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以有效地阻止水分和气体的渗透,从而防止组件内部的腐蚀。
此外,硅胶还可以提供弹性保护,减轻外界冲击对组件的影响。
3. 特殊材料应用除了涂层和硅胶封装外,研究人员还提出了通过使用特殊材料来增强组件的防腐和耐候性能。
例如,使用耐腐蚀和耐候性能优良的不锈钢材料作为组件的框架和支架,可以有效地抵抗酸碱和湿气的侵蚀。
此外,使用耐高温和耐紫外线的背板材料,可以减少温度和紫外线对组件的损害。
4. 渗透性检测技术除了以上的防腐和耐候技术,渗透性检测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
通过对组件进行渗透性测试,可以发现组件内部的潜在缺陷和密封不良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以保证组件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防腐与耐候技术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寿命上起着重要作用。
表面涂层、硅胶封装、特殊材料应用和渗透性检测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抗氧化、耐候和防腐性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这些技术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和持久性提供更好的保障。
(字数:406)。
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
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是提供保护和支撑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特定的设计和材料,保护光伏组件不受外部环境的损害,
同时提供良好的机械支撑和热管理。
光伏组件封装结构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玻璃:作为光伏组件的正面表面,玻璃具有优良的光透过性
和抗UV性能,能够有效地保护光伏电池片不受外界的风吹雨打和紫外
线辐射。
2. 背板:背板位于光伏组件的背面,主要由聚合物材料制成,
能够防止湿气侵入并提供机械支撑。
背板还可以通过导热层的设计,
提高光伏组件的热管理效果,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3. 边框:边框通常由铝合金或塑料制成,固定在光伏组件的周边,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边框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抗风、抗压
性能,确保光伏组件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然能够稳定运行。
4. 密封胶垫:密封胶垫被用于填充边框与玻璃之间的间隙,防
止水分和灰尘侵入光伏组件内部,同时提供良好的防震和防护效果。
以上是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结构的
合理设计和选材,可以有效地提高光伏组件的耐久性、稳定性和性能。
组件技术发展下百花齐放的高效封装技术组件生产厂商通常是直接面对终端电站客户,由于光伏电站在安装时受到不同气候、地理位置的外部环境影响,而有不同的发电效果。
随着组件技术的提升,组件厂商为提升在销售端的竞争优势,开头协作客户不同的发电场景供应技术路径不同的新一代组件产品。
组件技术进展方向可大致分为硅片尺寸加大、封装技术、双面发电以及MBB多主栅应用等几大方向。
1.半片、MBB、叠片、叠瓦等技术提升功率效果明显组件封装技术已进入高速进展期,半片、MBB、叠片、叠瓦等技术部份相互兼容,叠加效果立竿见影。
目前来看,最优的降本提效方案为半片+MBB+叠片,叠瓦则作为将来的储备技术之一稳步进展。
两种技术路线估计都能使组件输出功率提高15W-35W,但叠瓦技术成本较半片+MBB+叠片方案高,且叠瓦目前存在碎片、良率及设备改造等问题,行业尚未大规模量产。
目前头部组件企业中,晶科、隆基、晶澳等500W级产品以半片+MBB为主;东方环晟(中环)则采纳叠瓦封装。
半片投资成本及组件单耗较低,降本效果突出。
半片技术能够明显降本是由于初始投资成本低以及浆料耗量从300mg降到150mg,使每块组件成本削减68.12元,单瓦降低0.2元,也使得半片+MBB+叠片当前性价比高于叠瓦。
此外,随着硅片越做越大,内阻和耗费将渐渐增大,做组件的时候不得不切半,促成了半片在当前的需求。
半片以及半片+MBB的良率掌握相对成熟,设备资金投入较低,估计将渐渐成为市场主流高效封装技术。
依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组件封装技术仍以全片为主,市场占比约77.1%。
半片市场份额有望渐渐扩大,估计2023年渗透率超过50%,成为主流高效组件封装技术。
2.双面迎来性价比拐点,有望刺激需求爆发双面组件成本变动不大,发电量可增加5%-30%。
双面组件主要将组件背面改以透亮材料封装,在功率、成本变动不大的状况下,增加背面采光发电,使组件发电量提升5%-30%不等。
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艺⼤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艺⼤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简介组件线⼜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板⽣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艺,多好的电池⽚也做不出好的组件板。
良好的电池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
产品的⾼质量和⾼寿命是赢得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太阳能电池板的封装⼯艺⾄关重要。
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艺流程图如下: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结构图如何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效和⾼寿命?1、⾼转换效率、⾼质量的电池⽚下图是电池的结构⽰意图:(1)⾦属电极主栅线;(2)⾦属上电极细栅线;(3)⾦属底电极;(4)减反射膜;(5)顶区层(扩散层);(6)体区层(基区层);2、⾼质量的封装材料⾼耐候性、低⽔蒸汽透过率、良好电绝缘性等性能优异的太阳能电池背板;交联度⾼、耐黄变性能好、热稳定性好、粘接⼒强等性能优异的EVA胶膜;⾼粘结强度、密封性好的封装剂(中性硅酮树脂胶);⾼透光率、⾼强度的钢化玻璃等3、严谨的⼯作态度由于太阳电池组件属于⾼科技产品,⽣产过程中⼀些细节问题,⼀些不起眼问题如应戴⼿套⽽不戴、应均匀的涂刷试剂⽽潦草完事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敌,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制作⼯艺外,员⼯的认真和严谨是⾮常重要的。
⼆、太阳能电池组件组装⼯艺介绍1、电池分选由于电池⽚制作条件的随机性,⽣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起,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对其进⾏分类。
以提⾼电池⽚的利⽤率,做出质量合格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
多出的焊带在背⾯焊接时与后⾯的电池⽚的背⾯电极相连(如下图)。
3、串焊背⾯焊接是将N张⽚电池串接在⼀起形成⼀个组件串,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个膜具板,操作者使⽤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单⽚焊接好的电池的正⾯电极(负极)焊接到“后⾯电池”的背⾯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N张电池⽚串接在⼀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
轻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背钝化膜封装结构:背钝化膜封装结构是将薄膜光伏组件通过背面涂覆一层背钝化膜,然后与玻璃基板粘合封装。
这种封装结构具有轻薄灵活、重量轻、耐冲击等特点,适用于柔性光伏组件。
玻璃-背板封装结构:玻璃-背板封装结构是将光伏电池片和背板通过粘合剂固定在玻璃基板上,并使用密封胶条将组件四周密封。
这种封装结构具有较好的保护性能和稳定性,适用于常规的硅片光伏组件。
玻璃-玻璃封装结构:玻璃-玻璃封装结构是将光伏电池片夹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使用粘合剂将其粘合封装。
这种封装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和美观性,适用于高端光伏组件。
背胶封装结构:背胶封装结构是将光伏电池片通过背面胶片粘贴在玻璃基板上,并使用背胶将其封装。
这种封装结构具有简单、经济的特点,适用于较低成本的光伏组件。
这些封装结构的选择取决于光伏组件的应用需求、性能
要求和成本考虑。
此外,还需要考虑封装结构的密封性能、耐候性、机械强度以及光透过率等因素,以确保光伏组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能。
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案一、引言随着清洁能源的日益重要,光伏能源已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伏组件作为光伏能源核心部件之一,其封装方案直接影响着光伏发电的效率和寿命。
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封装材料、封装结构和封装工艺等内容。
二、封装材料1. 玻璃光伏组件的封装通常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其中夹层采用特殊的EVA(乙烯醋酸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保护性能。
玻璃的选择应考虑其耐候性、抗紫外线能力以及透光率等因素,以确保光伏组件长期稳定运行。
2. 背板背板是支撑光伏组件的重要部件,一般采用聚酯薄膜或者铝合金材料。
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组件的结构支撑和保护作用,同时要具备一定的阻燃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以确保光伏组件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安全稳定运行。
3. 边框光伏组件的边框一般采用铝合金材料,主要用于固定玻璃和背板,同时也可以提供对组件的保护作用。
边框的连接处通常采用特殊的角码进行连接,以提高组件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
4. 导线光伏组件的导线通常采用特殊的电气连接线,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紫外线和抗老化能力。
导线的连接点应采用焊接或压接方式,确保连接稳固可靠。
5. 封装胶EVA(乙烯醋酸乙烯)是光伏组件封装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夹层封装。
EVA 具有优良的光伏特性、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能够有效地保护电池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封装结构1. 电池片光伏组件的核心部件是电池片,一般采用硅片或薄膜电池片。
硅片电池一般采用多晶硅或单晶硅材料,其尺寸和电池布局将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封装结构。
2. 夹层夹层是光伏组件封装的关键部位,主要由EVA封装胶材料构成。
夹层的主要功能是粘合和封装电池片,同时具备良好的光透过性和保护作用。
3. 玻璃光伏组件的面板采用双层玻璃结构,主要用于保护夹层和电池片,并提供光学透光性。
玻璃的选择应考虑其透光性、机械性能和耐候性等因素。
4. 背板背板主要用于支撑和保护光伏组件,同时通过边框固定在一起。
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案
光伏组件(也称为太阳能组件或光伏板)的封装方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物理封装和电气封装。
1. 物理封装:
- 框架:光伏组件通常使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作框架,以提供结构强度和支撑。
框架还可以用于连接不同的太阳能电池片。
- 表面玻璃:光伏组件的正面通常覆盖有高透明度的玻璃,以保护电池片并提高光吸收。
- 背板:背面通常有一个背板,用于保护电池片,并提供机械支撑和防潮保护。
- 导线和连接器:用于连接电池片和组件的电线和连接器,通常在背板上或框架周围。
2. 电气封装:
- 电池片:光伏组件使用太阳能电池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片通常由硅材料组成,并通过电气连接进行串联或并联。
- 焊接:电池片之间的电气连接通常使用焊接或印刷电路板(PCB)来实现。
焊接点或PCB上的电线用于连接电池片并传输电能。
- 封装材料:光伏组件使用封装材料来保护电池片和电气连接,并提供防水、防尘和耐候性能。
- 反射层:一些封装方案在电池片周围或背板上使用反射层,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减少能量损失。
封装方案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应用场景、性能需求、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
对于不同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或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封装方案。
此外,需要满足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如UL、IEC和CE等。
光伏组件封装技术大全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系统中核心组成部件,其质量的优劣将严重影响到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和寿命。
只有原材料选择正确,原材料匹配最佳,封装技术良好,才能使晶硅电池片安全稳定,保证光伏组件良好的长期发电性能。
本文主要从玻璃、EVA、背板、边框四种关键原材料入手,对其选材、特点、作用、工艺、检测、发展趋势几方面进行阐述,以其对光伏组件的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玻璃玻璃位于光伏组件正面的最外层,在户外环境下,直接接受阳光照射,并隔离水气、杂质等。
一般的光伏组件使用的玻璃为镀膜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融化的温度,一般在600℃-650℃时处于粘性流动状态,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经过快速冷却即淬火,使玻璃内部产生很大的张应力,尤其是玻璃表面。
张应力存在于玻璃内部,当玻璃破碎时,能使玻璃保持一体而不会碎裂,通常钢化玻璃很难被外力正面击碎,而由于张应力的原理,使得钢化玻璃在接触尖锐物理撞击或者磕碰边角时很容易碎裂。
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尤其注意。
1.1钢化玻璃的优点钢化玻璃的强度比普通玻璃高,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8倍左右,抗弯的强度是普通玻璃的4倍左右;安全性能很好,即使破碎也无尖锐的小碎片,很大的降低了造成人身伤害的风险;耐急冷急热的性质有所提高,可承受上百摄氏度的温差变化,这对防止因为高热引起的炸裂有很好的效果。
1.2钢化玻璃的缺点不能再进行切割和加工。
钢化在生产前就需要对玻璃进行加工至需要的形状,再进行钢化处理。
这就造成一旦钢化玻璃成型就很难再加工,因此钢化玻璃对生产合格率的要求很高,否则将极大的增加这一重要原材料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组件的售价。
钢化玻璃在温差变化大时会自爆,同时由于外界环境的因素,钢化玻璃自身存在一定的自爆概率。
自爆由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蝴蝶斑”式自爆,即沿碎裂纹路找到碎裂中心处有类似蝴蝶翅膀一样的结构;另一种就是结石自爆,形成内部向外爆裂开来的圆孔装中心结构。
给予以上两点外观特征,就可以判定钢化玻璃是自爆还是外力引起的。
天合光能组件封装技术哎呀,说起天合光能的组件封装技术,这可真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话题。
你知道的,现在太阳能板越来越普及,而天合光能作为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的封装技术可是相当有一套的。
今天,我就来给你好好聊聊这个技术,咱们用大白话聊聊,就像在街边小摊喝着啤酒,侃大山一样。
首先,咱们得知道,太阳能板的核心就是那些能吸收太阳光的硅片。
但是,光有硅片还不行,得把它们保护起来,不然风吹日晒的,硅片很快就老化了。
这时候,封装技术就派上用场了。
天合光能的封装技术,可以说是既坚固又高效。
他们用的是一种叫做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材料,这玩意儿就像给硅片穿上了一层保护衣。
EVA不仅防水,还能抗紫外线,保护硅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且,EVA的粘性特别好,能把硅片和玻璃板、背板紧紧地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说到玻璃板,这也是封装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天合光能用的是特制的钢化玻璃,这种玻璃强度高,不容易碎。
而且,玻璃表面还经过了特殊处理,能减少光的反射,让更多的光能被硅片吸收。
背板呢,就是太阳能板的背面。
天合光能用的是TPT(聚氟乙烯复合膜),这种材料耐老化,耐腐蚀,能保护太阳能板的背面不受潮湿和腐蚀的影响。
好了,现在硅片、EVA、玻璃板和背板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把它们组装在一起。
天合光能用的是全自动的封装线,机器手臂精准地把硅片、EVA和玻璃板放在一起,然后通过高温高压把它们粘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压力,以确保EVA完全融化,均匀地填充在硅片和玻璃板之间,不留气泡。
最后,就是把组装好的太阳能板切割成合适的尺寸,然后装上接线盒和边框,一个完整的太阳能板就诞生了。
这个过程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总的来说,天合光能的组件封装技术,就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保护罩,让太阳能板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太阳能板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
下次你看到屋顶上那些闪闪发光的太阳能板,不妨想想,这里面可是有天合光能的封装技术在默默守护呢。
光伏组件封装工艺流程及主要原材料解析前工序包括:切割硅片、清洗硅片、扩散和涂层。
切割硅片是将硅大块切割成具有正常长度和宽度的薄片,一般为0.2mm到0.3mm厚。
清洗硅片是为了去除硅片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杂质,保证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扩散是将硅片浸泡在含有掺杂物的化学液体中,使得硅片表面形成p-n结构,从而具有光电转换的能力。
涂层是在硅片上涂上一层保护材料,以保护硅片的表面,同时增强光伏组件的耐环境性能。
后工序包括:接触、封装和外壳。
接触是利用导电胶或金属线将光伏芯片的正负极与电路板连接起来,从而实现电能的输出。
封装是将光伏芯片和电路板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
封装材料一般采用硅胶,以提高对温度、湿度和机械冲击的抵抗能力。
外壳是将封装好的光伏组件放入一个保护外壳中,以保护光伏组件内部的芯片和电路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壳一般采用透明材料,以便吸收更多的太阳光。
主要原材料有:硅片、导电胶、金属线、封装材料和外壳材料。
硅片是光伏组件的核心材料,主要是用于光电转换。
导电胶是用于连接光伏芯片和电路板的介质,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粘性。
金属线是用于连接光伏芯片的正负极和电路板的导线,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腐蚀性。
封装材料一般采用硅胶,以提高光伏组件的耐环境性能。
外壳材料一般采用透明材料,如玻璃或塑料,以便吸收更多的太阳光。
总之,光伏组件封装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多种材料。
这些材料在保证光伏组件性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耐环境性能和耐久性,以使光伏组件能够长期、稳定地发电。
n 型光伏组件封装技术n型光伏组件封装技术指的是将n型光伏电池封装为电池组件的一种技术。
光伏组件是太阳能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封装技术的发展对光电转换效率、可靠性、组件(模块)系统的成本、功率密度以及耐候性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n型光伏电池的特点。
与p型光伏电池不同,n型光伏电池的电子在导带中运动,而空穴在禁带中运动。
n型光伏电池的带隙较窄,使其在低光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性能。
另外,n型光伏电池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较低的串联电阻,使其在高光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性能。
在封装技术方面,n型光伏组件封装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硅胶封装:硅胶封装是一种常用的封装技术。
硅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封装性能,可以保护光伏电池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减少电池的损耗和老化。
硅胶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有效地释放电池产生的热量,提高光伏电池的工作效率。
2.玻璃封装:玻璃封装是一种高档的封装技术。
玻璃封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可以保护光伏电池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玻璃封装还具有良好的光透过性,可以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3.胶粘剂封装:胶粘剂封装是一种新兴的封装技术。
胶粘剂封装可以将多个光伏电池封装在一起,形成光伏电池组件。
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和导热性能,可以有效地将光伏电池固定在支架上,提高光伏电池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背板封装:背板封装是一种常用的封装技术。
背板封装可以提供良好的保护性能和机械强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光伏电池的损坏和老化。
背板封装还可以提供良好的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可以保证光伏电池在恶劣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除了以上几种常规的封装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封装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中,例如无线封装技术、柔性封装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光伏电池的灵活性和可调性,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总结起来,n型光伏组件封装技术在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保护光伏电池、提高电池组件的可靠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伏组件的封装工艺与密封性能评估随着全球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再生能源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而光伏组件则成了可再生能源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为了提高光伏组件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封装工艺以及密封性能评估成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光伏组件封装工艺光伏组件的封装工艺对其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封装工艺主要有以下三种:1. 玻璃化膜封装玻璃化膜封装即将光伏电池与玻璃层逐层镶嵌,最终密封。
这种封装工艺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较高的抗紫外线性能,同时也可以保证组件免受潮湿及机械损坏的影响。
2. 胶封工艺胶封工艺也叫有机封装工艺,是将光伏电池放入容器中,利用有机硅或橡胶材料封住。
这种封装工艺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等优点。
但由于有机材料易老化,所以其对组件的保护效果较弱。
3. 单晶硅片封装单晶硅片封装是将光伏电池融合在硅片中,再利用特殊工艺封装而成。
这种封装工艺具有良好的封装效果和抗风雨性能,但是成本较高。
二、光伏组件密封性能评估密封性能评估是对光伏组件封装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其好坏关乎光伏组件的整体质量。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密封性能评估指标有以下两种:1. 湿度测定湿度测定通常是通过在环境温度保持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将光伏组件放置在恒湿箱内,不断增加湿度值来测定组件的耐潮湿性能。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组件在不同湿度值下的性能。
2. 密封性测试密封性测试主要是通过在组件外设加压来测试封装效果。
一般情况下,对光伏组件加压不低于1000Pa,并使用淋水测试等方法来检验封装效果。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光伏组件的封装效果和耐压性。
三、结论通过对光伏组件封装工艺以及密封性能评估的介绍,可以看到不同的封装工艺对光伏组件的保护效果是不同的,而密封性能评估则是衡量组件整体保护效果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成本、施工方便度以及组件所处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封装工艺,并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来确保组件的质量和性能。
光伏组件封装技术大全
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系统中核心组成部件,其质量的优劣将严重影响到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和寿命。
只有原材料选择正确,原材料匹配最佳,封装技术良好,才能使晶硅电池片安全稳定,保证光伏组件良好的长期发电性能。
本文主要从玻璃、EVA、背板、边框四种关键原材料入手,对其选材、特点、作用、工艺、检测、发展趋势几方面进行阐述,以其对光伏组件的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玻璃
玻璃位于光伏组件正面的最外层,在户外环境下,直接接受阳光照射,并隔离水气、杂质等。
一般的光伏组件使用的玻璃为镀膜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融化的温度,一般在600℃-650℃时处于粘性流动状态,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经过快速冷却即淬火,使玻璃内部产生很大的张应力,尤其是玻璃表面。
张应力存在于玻璃内部,当玻璃破碎时,能使玻璃保持一体而不会碎裂,通常钢化玻璃很难被外力正面击碎,而由于张应力的原理,使得钢化玻璃在接触尖锐物理撞击或者磕碰边角时很容易碎裂。
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尤其注意。
1.1钢化玻璃的优点
钢化玻璃的强度比普通玻璃高,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8倍左右,抗弯的强度是普通玻璃的4倍左右;安全性能很好,即使破碎也无尖锐的小碎片,很大的降低了造成人身伤害的风险;耐急冷急热的性质有所提高,可承受上百摄氏度的温差变化,这对防止因为高热引起的炸裂有很好的效果。
1.2钢化玻璃的缺点
不能再进行切割和加工。
钢化在生产前就需要对玻璃进行加工至需要的形状,再进行钢化处理。
这就造成一旦钢化玻璃成型就很难再加工,因此钢化玻璃对生产合格率的要求很高,否则将极大的增加这一重要原材料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组件的售价。
钢化玻璃在温差变化大时会自爆,同时由于外界环境的因素,钢化玻璃自身存在一定的自爆概率。
自爆由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蝴蝶斑”式自爆,即沿碎裂纹路找到碎裂中心处有类似蝴蝶翅膀一样的结构;另一种就是结石自爆,形成
内部向外爆裂开来的圆孔装中心结构。
给予以上两点外观特征,就可以判定钢化玻璃是自爆还是外力引起的。
1.3玻璃镀膜
玻璃镀膜的增透原理为光在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只要密度不同,就会产生折射和反射。
光从折射率较小的物质入射到折射率较大的物质表面时,反射光发生方向变化。
基于此可以增加光线的透射率。
钢化玻璃的镀膜工艺有浸泡法、喷涂法、蚀刻法、辊涂法等。
1.4光伏玻璃的检测
光伏玻璃的检测内容包括外观、尺寸、弯曲度等一般性能;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含铁量等光学性能;抗冲击性能、内应力、耐热性能等安全性能。
光伏组件的玻璃发展趋势是超薄玻璃,具备重量更轻,厚度可选、透光率略微上升的优势,但存在波形度变大、钢化颗粒数不达标的难题。
高增透玻璃,具备透光率更高的优势。
双绒面玻璃,具备透光率更高,美观的优势。
2背板
光伏组件背板的结构由基材的两面加功能层组成。
光伏组件背板通过自身优良的物理性能、耐老化性能、隔绝空气和水分的性能,绝缘性能使组件成为一个有较好物理机械强度的整体并且内部结构长时间不受外界有害因素影响。
从而对太阳能电池组件提供保护和支撑。
此外,由于加工工艺的要求,背板还要在层压时与EVA牢固粘合,还要与粘结接线盒的硅胶牢固粘合,自身两层EVA融化要彻底交融。
2.1背板不同结构的优缺点
(1)两面氟膜背板:绝缘性好,但与EVA粘结有好有坏,制造成本也毕竟高。
使用Tedlar,粘结氟膜的粘合剂老化后,氟膜分层、起泡、鼓包、黄变等。
(2)单面氟膜和PE背板:成本低、制造难度小、与EVA粘结力强。
但是此种背板正面绝缘性能差,正面PET基材直接暴露在日光下,耐老化性能差,容易出现黄变等问题。
(3)PET/PE背板:成本最低,与EVA粘结力强,制造容易。
但是此类背板不耐老化。
(4)双面氟涂层背板:成本较低,颜色较多,绝缘性也好,但与EVA粘结有好有坏,表面粘合性不稳定。
2.2光伏背板检测
光伏背板检测内容包括物理性能(拉伸强度、伸长率、收缩率);绝缘阻隔性能(局部放电、击穿电压、水分透过率);耐候性能(紫外老化、湿热老化);粘结性能(和背板的剥离强度);交联度(EVA之间的粘接强度)。
EVA虽然对PET基材和EVA胶膜粘合性好,但对PET保护差、抗紫外性能差。
PE膜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在电池组件中硅片的空隙中,紫外线通过EVA直接照在背板上,如果是PE或EVA下面直接PET,背板整体抗紫外老化的能力就会降低很多,进而导致鼓包、变黄的问题,并最终导致光伏组件失效。
背板发展趋势向是具备高可靠性、轻量化、分布式光伏配套性能、价格更低化等特点的方向发展。
3 EVA
光伏电池封装胶膜(EVA)是一种热固性有粘性的胶膜,用于放在夹胶玻璃中间(EVA是Ethylene乙烯Vinyl乙烯基Acetate醋酸盐的简称)。
由于EVA胶膜在粘着力、耐久性、光学特性等方面具有的优越性,使得它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电流组件以及各种光学产品。
固化后的EVA能承受大气变化且具有弹性,它将晶体硅片组“上盖下垫”,将硅晶片组包封,并和上层保护材料玻璃,下层保护材料。
EVA是一种热融胶粘剂,常温下无粘性而具抗粘性,以便操作,经过一定条件热压变发生熔融粘接与交联固化,此时几乎完全透明。
与玻璃粘合后能提高玻璃的透光率,起着增透的作用。
EVA检测内容:外观检验、厚度检验、透光率检验、交联度检验。
其中,交联度检测数据将直接反映组件封装的可靠性。
EVA发展趋势:国产化、低价、高增益性、多样性等。
4边框
光伏组件边框能够起到固定、密封太阳能电池组件、增强组件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便于运输、安装的作用。
通常采用铝材制造。
吕边框表面有抗氧化处理,工艺有阳极氧化、电泳、粉末喷涂、PVDF、喷砂等几类。
边框的检测包括:抗拉强度、延展性、耐盐雾腐蚀性、耐氨气腐蚀性、弯曲度等。
边框未来发展的趋势包括塑料边框,具备更轻质化的优势。
异形边框,具备个性化定制、适应多种安装条件的优势。
5 组件质量的把控
以上分析了组成光伏组件的重要原材料的相关内容,那么对于整体组件在封装成后,如何把控质量与技术呢?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目前,组件质量的把控能力,主要通过样品的测试结果来反映。
组件的发电量会根据接受的辐照度呈现不规则线性变化。
通过低辐照度下电性能测试,可以有效了解产品是否适合在日照条件较差的地区使用。
由于组件老化、缺陷或者环境遮蔽会导致过热现象。
通过热斑测试,可以确定组件耐热斑热效应的能力。
在温度较高地区容易出现由于接地条件差异和电势差导致的性能衰减。
通过PID电致衰减测试,可以研究组件及系统电势对组件性能衰减的影响。
在保证零部件可靠性的同时,组件的密封性能将直接影响封装在组件的使用寿命。
通过EVA剥离强度测量,定量测量组件封装强度,可有效避免因封装工艺的缺陷导致的损失。
无论封装技术如何发展,都必须保证玻璃与EVA之间的剥离强度不能低于40N/CM。
否则,组件的可靠性将成为最大的问题。
6结语
在以风能、光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大潮到来之际,研发优质光伏技术、控制产品质量,在保证光伏发电量和使用寿命上,优质企业必将上升成为行业内的领导者。
届时,“光伏号”列车才能真正驶上良性发展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