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封装工艺
- 格式:pdf
- 大小:17.77 MB
- 文档页数:112
从工艺控制着手论述,找出组件封装过程中的关键点,从而进行重点控制,保证组件的各项性能及可靠度本人从事光伏组件封装多年,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荆棘、坎坷、鲜花、掌声,蓦然回首还历历在目,从最初对太阳能光伏封装知识的朦胧无知,到一知半解,再到随心所欲,最后到每一步控制的谨小慎微。
每一步的变化都是经验教训,每一步的成长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篇将从工艺控制着手论述(下篇将从现场管理着手),找出组件封装过程中的关键点,从而进行重点控制,保证组件的各项性能及可靠度。
关键控制点总结归纳为:虚、胶、亏。
(一)“两虚”虚焊可能导致众多问题,如影响封装功率,产生热斑、断路、打弧,导致后期使用衰减过大等。
笔者认为判断虚焊有两种方式:“虚1”即电池片虚焊、汇流条虚接。
如何判断电池片虚焊呢?笔者认为方式有多种,介绍目前几种常用的方式。
对于电池片焊接质量,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判断:第一,通过肉眼直接判断:虚焊外观表现为接触不到位,中间产生缝隙;第二,通过工具进行判断:将焊好的电池片放到拉力机上,观察拉力值大小。
一般厂家要求正面拉焊力大于1.5N/mm,背面拉焊力大于3N/mm(因厂而异),保证稳定性的前提是要在材料变更、温度监控和人员变化等方面做好记录和监控,以免造成批量波动,影响焊接质量。
而对于汇流条虚接判断,则一般通过肉眼判断,看接触是否牢固(焊接圆润、汇流条间无缝隙等)。
有的工厂在焊接时进行点焊操作,然后通过自互检检验进行控制。
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通过改变员工的动作手法进行改善(如按压焊接、捏压焊接、挂锡焊接等)。
“虚2”指接线盒接线端子间的虚接。
目前接线盒与汇流条有两种接线方式:嵌入式和焊接式。
在嵌入式接线盒操作时,如果员工操作不当(假性接触或接触面积过小),容易出现汇流条与插口不匹配的问题;或者组件在安装工地遭雨水浸泡、盒体进水,导致接线端子锈蚀。
这两种现象都会导致串联电阻变大,导致接线盒烧毁。
在焊接式接线盒中,部分接线盒厂家在端子处挂锡偏少,而员工为了贪图方便、高效,直接进行焊接,这对25年的产品质保期是非常大的挑战。
太阳能光伏组件工艺流程1.硅料准备: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主要材料是硅,硅料准备是工艺流程的第一步。
硅料一般以高纯度多晶硅为主,通过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硅,再经过还原反应制得硅气。
硅气被冷凝成小颗粒或棒状,然后经过冶炼、熔炼等工艺步骤得到硅锭。
2.硅片生产:硅锭通过切割机切割成硅片。
硅片表面进行化学抛光,去除氧化层和其他杂质,然后通过酸处理,利用等离子刻蚀技术去除表面残留的氧化层,得到表面光亮的硅片。
3.电池片生产:硅片经过磷掺杂、扩散、蚀刻、电极印制和器件隔离等工艺步骤形成太阳能电池片。
首先,在硅片表面喷涂磷酸二氢铵溶液,然后进行扩散烧结过程,通过高温高压的条件,使磷元素在硅片中扩散形成n型硅片,形成p-n结。
然后,在硅片正负两侧分别印刷上导电铝和导电银电极,通过层层烧结、蚀刻等工艺步骤,形成电池片的正负电极和器件隔离结构。
4.组件加工:电池片经过磨边、打孔、清洗等加工步骤,形成太阳能光伏组件。
首先,对电池片进行磨边处理,去除边缘毛刺和表面缺陷。
然后,在组件上打孔,以便后续的组件的串并联。
最后,通过喷水或者超声波清洗等工艺步骤,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使电池片表面干净。
5.测试:组件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测试包括外观检查、电气特性测试等。
外观检查主要检查组件外观是否完整,有无破损、刮花等缺陷。
电气特性测试主要测试组件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功率等关键指标,评估组件的性能。
6.封装:测试合格的组件需要进行封装,以保护其内部电池片免受环境的损害。
常见的封装方式有玻璃封装和背板封装。
玻璃封装是将组件表面覆盖一层透明玻璃,利用背单面多层复合材料将电池片与后面的材料粘合在一起。
背板封装则是将组件背面用背板封住,并加入密封胶进行固定,使电池片与背板紧密连接。
以上就是太阳能光伏组件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从硅料准备到最终的封装,每个步骤都十分重要。
这些步骤的精确操作和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光伏组件工艺光伏组件工艺简介光伏组件工艺是指将太阳能电池片与其他材料组装在一起,形成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经过多个工艺步骤,包括电池片加工、组件封装和测试等环节。
本文将介绍光伏组件工艺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光伏组件工艺流程光伏组件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电池片加工–电池片切割:将硅片切割成合适大小的电池片,通常采用切割机械完成。
–表面处理:通过化学处理等方式,改善电池片的表面特性,提高电池效率。
–电极印刷:将导电层印刷到电池片上,一般使用银浆进行印刷。
–烧结:将电极烧结在电池片上,确保电极与硅片良好连接。
2.组件封装–回流焊接:将电池片与封装组件(例如玻璃、EVA膜)固定在一起,采用热加工方法使其连接牢固。
–边框粘接:在组件边框与玻璃之间加入粘合剂,增加组件的强度和密封性。
–排气:在封装组件内注入稀有气体并排出空气,减少氧气和水分对组件的影响。
3.组件测试–输出功率测试:通过光照条件下的测试,测量组件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绝缘电阻测试:测试组件的绝缘电阻,判断组件的电气安全性能。
–外观检查:检查组件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损坏或缺陷。
前沿技术和挑战光伏组件工艺在不断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前沿技术和挑战。
•高效电池片制造技术:提高电池片制造工艺和材料的效率,使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更高。
•新型封装材料:研发具有更好光传递和封装性能的材料,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和寿命。
•工艺自动化: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技术,提高工厂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组件可回收利用:研究光伏组件的回收利用技术,减少废弃组件对环境的影响。
结束语光伏组件工艺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环节,其工艺流程和技术不断发展,推动着光伏产业的进步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光伏组件工艺将继续取得突破,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工艺过程引言太阳能光伏组件是一种转换太阳能为电能的设备,它由太阳能电池片和其他材料组成。
在制造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工艺步骤和材料,本文将详细介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制造工艺过程。
目录1.切割硅片2.清洗硅片3.溅射薄膜4.打印电极5.组装和封装6.总结1. 切割硅片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核心部分是硅片,硅片是由多晶硅或单晶硅材料制成的。
在制造过程中,硅片需要进行切割,以获得符合尺寸要求的光伏电池片。
切割硅片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线缝切割技术。
首先,在硅片上涂覆一层耐热材料,然后将硅片放置在切割机上,通过机械装置将硅片切割成较薄的片状。
2. 清洗硅片切割完毕后,硅片需要进行清洗,以去除切割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耐热材料。
清洗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使用溶剂清洗硅片表面,以去除切割液和切割碎片。
- 使用超声波清洗硅片,以去除更小的杂质。
- 漂洗硅片,在纯净水中反复漂洗,确保表面干净。
清洗后的硅片准备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 溅射薄膜在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过程中,需要在硅片表面溅射一层薄膜,以增强光电转换效率。
溅射薄膜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
在一个封闭的真空室中,将金属或其他材料加热至高温,形成蒸发态的气体,然后让气体沉积在硅片表面。
通过控制溅射时间和温度,可以获得不同材料和厚度的薄膜。
溅射薄膜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光吸收能力和电子收集效率。
4. 打印电极制造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一项关键步骤是打印电极。
电极是将光电池片中的电子传递到外部电路的关键部分。
通常,使用导电墨水和印刷技术,在光电池片两侧打印电极。
导电墨水通常含有银或银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打印电极需要精确的控制,以确保电极与光电池片的紧密接触,并具有较低的电阻。
5. 组装和封装在打印电极完成后,太阳能光伏组件需要进行组装和封装,以保护光伏电池片和电路。
组装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将光电池片和其他组件(如玻璃表面)组合在一起。
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工艺过程1.光伏电池片制备(1)硅片制备:首先,从硅矿石中提取硅,然后通过炉石法或氧化法将硅精炼成多晶硅。
接着,将多晶硅加热到1400℃以上熔化,并进行等温处理,待温度降至1000℃时,将多晶硅投入到单晶硅种子上,从而制备出单晶硅棒。
最后,将单晶硅棒切割成薄片,形成硅片。
(2)氧化:将硅片进行氧化处理,使硅片表面形成一层二氧化硅(SiO2)薄膜。
(3)扩散:将经过氧化处理的硅片放入扩散炉中,加入磷或硼等杂质,并进行加热处理,使磷或硼渗入硅片表层,形成P型或N型半导体层。
(4)金属化:在扩散之后,使用光刻和蒸镀等技术,在硅片表面涂覆金属导电层,形成正负极。
2.组装装配(1)电池片排列:将多个光伏电池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基板上,并使用胶水或胶带固定。
(2)排列背板:在电池片排列的背面加上封装材料,一般采用聚合物材料作为背板,保护电池片。
(3)电池片连接:使用导线将电池片的正极和负极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回路。
3.封装封装是为了保护组件,防止电池片受到环境的损害,并增强耐久性。
(1)玻璃封装:在电池片上方加上一层玻璃,形成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
玻璃透明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可以有效保护电池片。
(2)背板封装:在电池片背板上方加上一层背板封装材料,形成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
背板封装材料一般采用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温性。
(3)边框封装:在电池片四周加上边框,一方面可以增强电池片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电池片与环境之间的接触。
4.测试最后,对太阳能光伏组件进行测试,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1)电性能测试:使用太阳能模拟器将光照照射到光伏组件上,测量其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
(2)外观检查:检查组件的外观是否完好,是否存在破损和缺陷。
(3)耐候性测试:将光伏组件放置在模拟气候箱中,模拟不同的气候条件,测试其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
通过以上的制造工艺过程,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制造完成,可以在适当的太阳光照下,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
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案
光伏组件(也称为太阳能组件或光伏板)的封装方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物理封装和电气封装。
1. 物理封装:
- 框架:光伏组件通常使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作框架,以提供结构强度和支撑。
框架还可以用于连接不同的太阳能电池片。
- 表面玻璃:光伏组件的正面通常覆盖有高透明度的玻璃,以保护电池片并提高光吸收。
- 背板:背面通常有一个背板,用于保护电池片,并提供机械支撑和防潮保护。
- 导线和连接器:用于连接电池片和组件的电线和连接器,通常在背板上或框架周围。
2. 电气封装:
- 电池片:光伏组件使用太阳能电池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片通常由硅材料组成,并通过电气连接进行串联或并联。
- 焊接:电池片之间的电气连接通常使用焊接或印刷电路板(PCB)来实现。
焊接点或PCB上的电线用于连接电池片并传输电能。
- 封装材料:光伏组件使用封装材料来保护电池片和电气连接,并提供防水、防尘和耐候性能。
- 反射层:一些封装方案在电池片周围或背板上使用反射层,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减少能量损失。
封装方案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应用场景、性能需求、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
对于不同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或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封装方案。
此外,需要满足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如UL、IEC和CE等。
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工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一些步骤:激光划片—光焊(将电池片焊接成串)—手工焊(焊接汇流条)—层叠(玻璃—EVA—电池—EVA—TPT)—中测—层压—固化—装边框、接线盒—终测。
1、激光划片:太阳能电池每片工作电压0.4-0.5V左右(开路电压约0.6V),将一片切成两片后,每片电压不变;太阳电池的功率与电池板的面积成正比(同样转化率下)。
根据组件所需电压、功率,可以计算出所需电池片的面积及电池片片数,由于单体电池(未切割前)尺寸一定(有几种标准),面积通常不能满足组件需要,因此,在焊接前,一般有激光划片这套工序,切割前,应设计好切割路线,画好草图,要尽量利用切割剩余的电池片,提高电池片的利用率。
切片时的具体要求:1.1、切片时,切痕深度一般要控制在电池片厚度的1/2—2/3,这主要通过调节激光划片机的工作电流来控制。
如果工作电流太大,功率输出大,激光束强,可以将电池片直接划断,容易造成电池正负极短路。
反之,当工作电流太小,划痕深度不够,在沿着划痕用手将电池折断时,容易将电池片弄碎。
1.2、太阳电池片价格较贵,为减少电池片在切割中的损耗,在正式切割前,应先用与待切电池片型号相同的碎电池片做试验,测试出该类电池片切割时激光划片机合适的工作电流I0,这样正常样品的切割中划片机按照电流I0工作,可以减少由于工作电流太大或太小而造成损耗。
1.3、激光划片机激光束进行路线是通过计算机设置XY坐标来确定的,设置坐标时,一个小数点和坐标轴的差错会使激光束路线完会改变,因此,在电池片切割前,先用小工作电流(使激光能被看清光斑即可)让激光束沿庙宇的路线走一遍,确认路线正确后,再调大电流进行切片。
1.4、一般来说,激光划片机只能沿XY轴方向进行切割,切方形电池片较方便。
当电池片切成三角形等形状时,切割前一定要计算好角度,摆好电池方位,使需要切割的线路沿X或Y方向。
1.5、在切割不同电池片时,如果两次厚度差别较大,调整工作电流的同时,注意调整焦距。
光伏双玻组件生产工艺流程1.切割硅片:首先,将硅片切割成适当的尺寸。
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切割过程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技术。
2.清洗硅片:切割后的硅片会有一些污染物和杂质,需要将其清洗干净。
一般采用酸、碱或水溶液进行清洗,以确保表面干净。
3.光照刻蚀:为了增加太阳能电池片的光吸收效果,需要在硅片表面施加光照刻蚀。
光照刻蚀可以增加硅片表面的粗糙度,从而提高光的吸收率。
4.电池背面加工: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需要在背面施加阳极氧化层和铝网。
阳极氧化可以增加背面的反射效果,铝网可以提高背面的电子传导性。
5.电池片测试:在将太阳能电池片封装到玻璃中之前,需要对电池片进行测试。
测试包括电流-电压特性测试、光电转换效率测试等。
6.组件封装:将测试合格的电池片放置在两片玻璃之间,形成光伏双玻组件的结构。
一般采用EVA(乙烯醋酸乙烯)作为黏合剂,通过热压或真空封装技术将电池片固定在玻璃上。
7.电池组件测试:封装完成后,需要对光伏双玻组件进行全面的测试。
测试包括光电转换效率测试、电流-电压特性测试、耐候性测试等。
8.组件装框:将测试合格的光伏双玻组件安装在铝框架上,并使用硅胶密封胶对其进行密封。
密封胶可以防止水分和灰尘进入组件内部,确保组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9.组件检查:对装框完成的光伏双玻组件进行外观检查和电性能测试。
检查包括组件外观质量、表面平整度、接线盒接触性能等。
10.组件包装:对检查合格的光伏双玻组件进行包装,以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损坏。
包装通常采用纸箱、木箱或泡沫塑料。
11.发货和安装:将光伏双玻组件发货给客户,并由客户进行安装和使用。
光伏双玻组件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硅片切割、清洗、光照刻蚀、背面加工、电池片测试、组件封装、电池组件测试、组件装框、组件检查、组件包装、发货和安装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和检验,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测试分选→单片焊接→串联焊接→叠层→中间测试→层压→装框注胶→清洗→最终测试(1)测试分选电池片分选主要是为了检出不合格的电池片,同时,电池片的颜色一般呈蓝褐色、蓝紫色、蓝色、浅兰色等几种不同档次的蓝色,对电池片进行颜色分选并分档放置,保证单个组件所用到的电池片为同档次的颜色,从而使单个组件生产出来后颜色外观美观,各电池单片之间无明显色差现象。
若电池片不经过色差分选就直接做组件,做出来的组件外表颜色“参差不齐”,不美观。
因此,为了保证电池片的质量、外观和生产顺利高效率的运行,通过初选将缺角、栅线印刷不良、裂片、色差等电池片筛选出来。
在标准测试环境(温度25±2℃、湿度≤60%RH、光强1000±50W)下,绘制I-V曲线图,根据电池片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工作最佳功率Pm、工作最佳电压Vm、工作最佳电流Im、填充因子FF、转换效率n等指标把电池电性参数相近的电池分到一类,之后根据生产、工艺的数据分析要求,和客户的分档要求,对电池片进行测试并分档。
(2)单片焊接单片焊接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从上至下,匀速焊接。
单片焊接的目的是将连接带(锡铜合金带)平直地焊接到电池片的主栅线上,要求保证电气和机械连接良好,外观光亮;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串联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
(3)串联焊接背面焊接是将电池片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池片的串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是设计好的,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连接带(锡铜合金带)将单片焊接好的电池片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另一片的背面电极(正极)上,以此类推,依次将电池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为叠层时准备的引线。
(4)叠层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电池片串、钢化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背板(TPT)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
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封装技术研究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话题,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
而要使太阳能发电技术进一步提高效率,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封装技术研究。
封装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一、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封装概述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封装技术主要包括前背接枝的封装和整体封装两种。
前背接枝的封装主要是将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背极板和导电胶封装在一起,形成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
整体封装主要是通过玻璃、基板、铝框架等材料进行封装。
整体封装能够提高组件的机械强度,增加其抗风能力、抗压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二、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封装技术的瓶颈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封装技术的瓶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热量问题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因此在封装时应考虑受热量的问题。
封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热导性能,避免组件过热损坏。
2.密封问题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封装时需要考虑其密封性,防止水分和灰尘进入组件内部导致电池效率降低或者损坏。
3.背极板的稳定性背极板的稳定性决定着组件的使用寿命。
如果背极板失稳,将导致组件的效率下降,甚至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4.复合层的材料选择问题复合层的材料选择问题也是一个考验。
在封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时,如果复合层的材料不佳,将会直接影响到组件的质量和成本。
三、新型封装技术的发展针对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封装技术的瓶颈,新型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1.完全背面反射技术这种新型封装技术是通过在背面涂上一层高反射率材料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由于高反射率材料能够将光线反射回太阳能电池中,因此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2.光学封装技术光学封装技术是指利用透明材料进行封装,通过反射和折射光线的方式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效率。
这种封装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好的防水和防尘特性,进一步提高了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可靠性。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生产工艺流程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以及相关工艺流程。
一、硅材料准备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主要原材料是硅,通常使用多晶硅或单晶硅。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硅材料。
对于多晶硅材料,通过高温熔化并冷却形成硅锭;对于单晶硅材料,则需要通过单晶化技术将多晶硅材料转化为单晶硅。
二、硅锭切割在硅材料准备完成后,硅锭需要进行切割,以得到合适尺寸的硅片。
切割过程通常使用金刚石线锯进行,将硅锭切割成薄片。
三、硅片清洗硅片切割完成后,需要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清洗过程通常使用酸碱溶液和超纯水进行,确保硅片表面的纯净度。
四、表面处理为了提高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效率,需要对硅片表面进行处理。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刻蚀、抛光和氧化等。
刻蚀可以去除硅片表面的损伤层,抛光可以平整硅片表面,而氧化可以形成硅片表面的氧化层。
五、光伏电池片制备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硅片将用于制备光伏电池片。
光伏电池片由p-n 结构组成,常用的制备方法是通过扩散或离子注入法在硅片表面形成不同掺杂的层,形成p-n结构。
六、电池片测试与分选制备完成的光伏电池片需要进行测试和分选。
测试主要是对电池片的性能进行检测,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等参数。
分选则是将电池片按照性能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组装和使用。
七、电池片组装经过测试和分选后的光伏电池片将被组装成光伏组件。
组装过程主要包括电池片的串联和并联,以及连接导线和背板等。
组装完成后,需要对组件进行检测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八、组件封装与包装组件封装是保护光伏组件的重要环节,常用的封装材料是聚合物胶封和玻璃封装。
封装后的光伏组件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光伏组件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不受损坏。
九、组件测试与质量控制生产完成的光伏组件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质量控制。
测试主要包括组件的电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外观检查等。
质量控制则是通过严格的生产工艺和检验标准,确保光伏组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光伏组件的加工工艺及不良分析光伏组件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其制造过程经历了多个工艺环节,包括硅片加工、电池片制作、封装及组装等。
首先,光伏组件的加工工艺始于硅片加工。
硅片是光伏电池的基础材料,通常使用单晶硅或多晶硅制造。
首先,通过切割硅单晶或熔化多晶硅汤液浇铸成硅片坯料,再通过切割、切边、抛光等工艺步骤得到合适尺寸的硅片。
接着,硅片经过光伏电池片制作工序,即将硅片转化为可以产生电能的光伏电池片。
首先,在硅片表面涂覆抗反射涂料,以提高光吸收效率。
然后,在光伏电池片表面加工p-n结,形成光伏电池的电场。
最后,通过电极连接,将光伏电池片组成成串联或并联的电池组。
之后,光伏电池片需要进行封装和组装,形成光伏组件。
封装可以保护光伏电池片,防止灰尘、湿气及外力损害,并提供良好的气密性和机械强度。
组装则是将光伏电池片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电缆连接器相连。
同时,也需要进行焊接、灌胶、插片、加盖及测试等工序。
在光伏组件加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影响光伏组件的质量和性能。
常见的不良现象包括:1.硅片缺陷:硅片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裂纹、瑕疵、孔洞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电池片的效能和耐久度。
2.粘结不良:在光伏电池片制作过程中,电池片与电极、背板、玻璃等材料的粘结质量可能不良,导致电池片组装不紧密,容易出现断裂或脱落。
3.导线焊接不良:在组装过程中,导线与电池片的焊接不良可能导致电池组件内部电流流动不畅,降低了光伏组件的整体效能。
4.封装不完备:封装工艺不良可能导致光伏组件的气密性降低、湿气及灰尘进入,从而影响电池片的工作性能和寿命。
为了解决这些不良现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析和改进:1.高精度检测和筛选硅片,降低硅片的缺陷率。
2.优化粘结工艺,确保粘结质量可靠,提高组装的稳定性和耐久度。
3.加强焊接工艺控制,优化焊接参数,提高焊接质量。
4.完善封装工艺,控制封装胶剂的均匀涂布和固化过程,提高封装质量。
光伏组件工艺流程
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制造过程涉及到多环节工艺,包含了从硅片到组件的多种组装操作及制造创新工艺。
下面将详细介绍光伏组件工艺流程及其中的关键流程步骤。
1. 硅片晶圆加工。
硅片是光伏组件的核心材料,而硅片晶圆是硅片加工的关键步骤。
硅片晶圆加工包括去除表面杂质、切割、抛光、清洗等步骤。
其中,表面杂质去除是影响硅片光电转换率的重要因素。
2. 硅片电池片生产。
硅片电池片的生产包括P-N结的制备、金属电极火花沉积、烘烤、光照以及表面涂覆抗反射膜等步骤。
其中,P-N结是硅片电池片的核心部分,是光伏组件中主要的光电转换器件。
3. 硅片电池片组装。
硅片电池片组装包括焊接、清洗、封装以及测试等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硅片电池片进行电池串联、封装保护等操作,同时对组合后的硅片电池片进行质量检测。
4. 光伏组件装配。
光伏组件装配主要包括电池片联接和密封等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硅片电池片进行串联,以达到组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要求。
5. 产品测试、包装与出货。
光伏组件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各种质量检测以及性能测试,包括温度耐受性、湿度耐受性、紫外线耐受性等。
通过测试审核后进行包装,以确保组件不受损坏,最终进行出货。
总之,光伏组件制造的流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层次的技术质量控制环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从而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太阳能组件制造工艺组件生产工艺简介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
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
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流程图太阳能组件封装结构图封装结构图组件高效和高寿命如何保证 1、高转换效率、高质量的电池片; 下面是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1)金属电极主栅线;(2)金属上电极细栅线;(3)金属底电极;(4)减反射膜;(5)顶区层(扩散层);(6)体区层(基区层);电池片高质量的原材料 高的交联度的EVA高粘结强度的封装剂(中性硅酮树脂胶)高透光率高强度的钢化玻璃等合理的封装工艺员工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太阳电池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一些不起眼问题如应该戴手套而不戴、应该均匀的涂刷试剂而潦草完事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敌,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制作工艺外,员工的认真和严谨是非常重要的。
太阳电池组装工艺简介 电池分选: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
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单焊: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
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串焊背面焊接是将N张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单片焊接好的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N张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叠层: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