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文献学的相关名词解释

古典文献学的相关名词解释

古典文献学的相关名词解释
古典文献学的相关名词解释

古典文献学的相关名词解释

古典文献名词解释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

1、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

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P71) 2、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P76)

3、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略)

4、叙录: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P80)

5、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创始于《七略》。《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因此实际上只有“六略”六类。六分法反映了当时学术和图书状况的实际。(P84)

6、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7、官修目录:即所谓“朝廷官簿”,一称官修目录,是封建社会由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自从西汉末年成、哀之时,刘向、刘歆父子等人编成的《七略》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由政府组织人力编修过这类目录,其中清乾隆时修撰的《四库全

书总目》,是这类目录书中最突出的代表作。(P90)

8、史志目录:即所谓“史家著录”,是指由史家编入史籍的目录。它包括历代“正史”中的或有些正史中原来没有而由后人补修的“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有些朝代的“国史经籍志”,某些政书、专史中的目录书等。(P92—97)

9、补史志:正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所缺甚多,后来学者尤其是清代学者纷纷补撰与补注,王重民先生在其《普通目录学》中称已“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目录学的流派”。我们称这些补撰或补注正史的目录为“补史志”,或简称“补志”。(P92)

10、私人藏书目录:即非官修的,由私人藏书家或学者私人撰修的目录书。或说起自南朝宋齐时目录学家王俭的《七志》,稍后又有梁阮孝绪的《七录》。私人藏书而又编制藏书目录,大概开始于南朝宋齐之时。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易行,私人藏书风气日盛,私人藏书目录也愈来愈多。如唐代有名的三家:吴竞《西斋书目》、蒋或《新集书目》、杜信《东斋集籍》,宋代私家藏书甚富,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有以下三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P93/94/96)

11、丛书目录:丛书是一种按一定编辑原则汇聚群书的形式,它的特点是仍然保留所汇各书的书名和原有体例,再冠以一个总的书名(如《四库全书》),一同抄刻或印行。这种形式很便于利用。(P96/97)

12、禁毁书目录:古代统治者因为政治或某种其他原因常销毁或禁止发行阅读某些书籍,为这类书籍所编制的目录称为“禁毁书目录”。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称“禁书目录”。(P98)

13、七略:《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如《汉书》颜师古注云“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而不是图书分类。所以实际上只有“六略”六类(王充

《论衡?对作》曾直接称《七略》为“六略之书”),与当时校书分工的门类相同。(P84)

14、别录:西汉末年汉成帝之时,刘向等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图书与目录编制工作。刘向对所校各书校定新本,编写篇次,撰写一篇撮述全书大意的叙录,然后奏上。当时,他把所校各书的叙录汇集成编,称为《别录》。可知《别录》就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的提要目录学著作。(P77)

15、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晁公武著,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全书前有总序,四部各有大序,各类小序在每一类第一种书的提要中。每书写有提要,介绍作者生平,讨论书中要旨;或评论学术渊源,叙述篇章次弟。(P95)

16、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共56卷,主要是根据他丰富的藏书历时20年而撰成。书中没有总序和大序,只有7类有小序,即语孟类(卷三)、小学类(卷三)、起居注类(卷四)、时令类(卷六)、农家类(卷十)、阴阳家类(卷十二)和音乐类(卷十四)。这些小序着重说明分类增设的原因,或叙述著录内容的分合变化,也反映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意图。

17、通志艺文略: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自《经籍》至《物异》等5门为《通典》所未有者,此外19门均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为基础,并进行适当补充。 18、文献通考经籍志:郑樵著,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性史志目录 ,其思想的精华和核心是“会通”的观点 ,与会通思想紧密联系的是他的“类例”原则。《艺文略》在著录内容上和分类体系上的两大突破 ,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目录学宝库 ,对后世有着积极的影响。 19、录鬼簿:元代的戏曲史料性著作,为钟嗣成著,全书为上)下两卷,共记述 152位杂剧及散曲作家,书中一些零星的记载,揭示了元代杂

剧作家的活动和组织情况,并且透露了元代戏曲发展的线索,如院本的创作,杂剧作

家的南迁,杂剧作家写南戏的情况,后期杂剧的音乐采用南北合套的情况等等。

2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纪昀主编。编纂《四书全书》时,将“著录

书、“存目书”逐一撰写提要,于乾隆四十六年汇编成此书,二百卷。收录古籍计

一万零二百八十九种,是内容丰富、较系统的研究古典文献的重要工具书、解题式

书目的代表作。 21、书目答问:《书目答问》是张之洞撰写的一本举要性目承书。

是作者因诸生不知“应读何书”及“书以何本为善”而为其开列的学习经史词章考

据诸学指示门径的导读目录。书后附有《别录》及《清代著述诸家姓名略》。

22、目录学发微:余嘉锡所作,其认为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

镜源流”。在此思想指导下,本书对目录学的发展源流各种体制的利弊得失、历代

书目的类例沿革都作了详尽的探讨,被杨树达先生誉为“透辟精审”之作。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

1.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板(也称雕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

使用的名称。因最初的印刷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

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另我们似可对“版本”的定义作出如下

表述:由特定工艺制作的、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图书物质形态。(中国古籍版本学)

2.寫本:又称手写本,是成书时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是印刷术发明以前书

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唐以前的纸书都是手写本。

3.刻本:在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图书。

4.手稿本:作者亲笔所写,多增删修改,一般有署名和序跋,最能体现作品原

貌,可据以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

5.稿本:非作者亲笔所写,但经过作者的校改,一般有作者印鉴。这种稿本又

称为清稿本,也能体现作品原貌。

6.抄本:又叫传抄本,是根据底本传录而制成的副本。(中国古籍版本学)未经作者过目,更无作者笔迹。有的可能是从稿本过录,价值仅次于稿本。有的仅为转抄,其价值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难见的珍本便依赖抄本得以保存。根据时代可以分为唐抄本、宋抄本、明抄本、清抄本等。时代难以确定的古代抄本统称为旧抄本。

7.善本: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来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后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8.孤本:举世无双的本子。如宋刻三十卷本臣注《文选》、宋刻《昌黎先生集考异》等都是孤本。(中国古籍版本学)

9.活字本:用活字排印的书本。根据制造活字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泥活字本、磁活字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锡活字本、铅活字本。

10.影印本:采用照相制版等工艺使原书或原稿得以再现的复制本。影印本具有能够保持作品原貌、出版周期短、制作成本低、价格相对便宜的优点,它的版本价值主要依赖所影印的原本的价值。根据印版材料和工艺技术的不同,影印本可以分为石印本、胶印本、珂罗版印本等。

11.卷軸裝:又叫卷子装。(中国古籍版本学)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为卷子。卷轴装虽然有容量大的特点,但卷面过长,翻阅极不方便。 12.旋風裝:又称“龙鳞装”。是将裁成一定大小的纸两面书写,或将两页纸裱成一页两面书写,然后将写好的书页的一端依次粘贴在一张卷纸上,装上卷轴,就成为一本旋风装的书籍。旋风装不仅缩短了卷子的长度,而且增大了卷子的容量,且便于翻检。但是旋风装的散叶在卷曲后可能很难平复展开,反而增加了阅读的困难,因而这种形式后来也没有被普遍采用。 13.梵夾裝:本指古

印度用梵文将经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的装帧,而后依次将贝叶经顺好,每页穿一圆孔,用两块长条形竹板或木板上下相夹,然后用绳穿过圆孔,在再逐页穿过每页圆孔,最后穿过另一板圆孔。绳头打起比圆孔大的疙瘩,以防脱出。这种装帧方式是两板相夹,又是梵文书写,故称梵夹装。

14.經折裝:一名折子装。是唐代后期产生的一种新的装订形式。其制作方法是将写好的长条折子,按照特定的行数,就像折扇那样均匀地折叠成长方形折子,再在前后分别加上两块硬纸片,保护封面和封底。(中国古籍版本学)

15.蝴蝶裝:由经折装演变而来。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再一叶一叶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再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 16.包背裝:是对蝴蝶装的一种改进。把印好的书页在版心中线处背面对折,让版心向外,单口向内,然后将单口粘连到裹背上,外面加上护叶和封面,这样就产生了包背装。这种形式的包背装也有其缺点:一是单口与包背纸的粘连比较费事,且粘连不牢则容易脱离散乱;二是为了粘连牢固使用过多的浆糊则容易造成生虫生霉,不利于书籍的保存。 17.線裝:是对包背装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方法和包背装一样,所不同的是,包背装用整纸裹背,而线装只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 18.版面界欄:版面四周的边线,上方的叫“上栏”,下方的叫“下栏”,两边的叫“边栏”或“左右栏”,它们确定了版面的大小。

19.行款:即行文的款式,包括行格和字数,通常以半页计算。

20.版心:也叫中缝、书口、版口,指每页正中较窄的一格,格内常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和刻工姓名。(中国古籍版本学)

21.魚尾:版心全长四分之一处的鱼尾形标志。以鱼尾数量区分,有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等;以鱼尾的方向区分,有对鱼尾和顺鱼尾。以鱼尾的虚实图案区分,有白鱼尾、黑鱼尾、线鱼尾、花鱼尾等。(中国古籍版本学)

22.牌記:又名碑牌、木记、墨围,俗称书牌子,是刻书的一种版本记录,相当于今天的版权页。牌记一般为长方形,也有作钟形、鼎形、琴形等其他形状。通常为一行或两行字,用以说明刻书的时间、地点或刻书人、刻书铺号等。

23.書衣:也叫书皮,指包在全书最外层的一张纸,这张纸较厚,有保护全书的作用。明末毛晋汲古阁的书衣多用宋笺藏经纸或宣德纸,清初钱曾述古堂的书衣多用自造五色笺纸。

第四章古典文献的校勘

1、校勘:古又称校雠或雠校。雠(chóu 仇),《正字通》:言相雠对也。《韵会》:犹校也。谓两本相复校,如仇雠也。由此可知,雠,本义为以言对答,以后逐渐引申,遂与校字义近,而用于校核文字。

2、讹、脱、衍、倒:讹也称误,为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文献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脱漏一字或数字成为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原稿所无二传抄或出版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为衍文,亦称衍字、羡字。倒指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文字前后次序颠倒错乱的现象。

3、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P154)

4、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分为据相同词句、相同句式、对文、文义校勘。(P156)

5、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陈垣指

出:“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

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 (P157)

6、理校: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当我们发现了书面材料中的确存在着错误,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7、底本:底本是校勘时选用为主的本子,再用种种方法对这个本子进行校勘处理,这个本子就是校勘用的底本。一般情况下也可叫“工作本”。选择底本要尽量选用善本。

8、校本:凡经校勘的书称校本。校本是保存校勘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校本有两个优点:一是前人据以校书的某些版本及有关资料可能已经亡佚,常能在校本中觅得。二是凡勤于校勘者多为专家学者,他们的校勘成果当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P 146)

9、定本:书籍经过校勘,分别异同,判断是非,然后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文字记录下来,即成定本。凡重新整理编排的文献常采用定本形式。(P165)

10、校勘记:记录校勘内容与成果的文字,古人又名“异文”、“考异”或“辨证”、“辨误”。其撰写目的,一则说明校改的依据和理由,增加校本的可信性;二则备列异同,供读者分析选择。撰写校勘记,是校勘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第七章古典文献的标点

1、句读:古人著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人们在读书时必须对如何停顿作出判断,这项工作,古代称为句读在一句话的结尾点断称为“句”,为便于阅读在一句话当中点分称为“读”。

2、标点:宋代已经出现了标点一词;张舜微先生认

为:“当时所谓的“标点”,必然是除句读外,还有符号。‘点’是指句读说的;至于‘标’,只是将书中重要的或特殊的内容,用各种符号打记下来以帮助记忆。有了这种符号,书中的要义,便可一望而知。传中所说‘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道理便在这里。”

3、胡适:略

4、顾颉刚:略

5、古书句读释例:

6、标点符号使用法: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使用法》,适用于直行文稿,同年十月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1956

年4月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了再版,主要用于横行文稿。(P232)

7、古籍点校通例:针对古籍整理,中华书局编辑部草拟了《古籍点校通例》(初稿),标点部分已发表于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12期,颇适用于古籍标点工作。(P232)

8、标点致误原因:一、不明古汉语词汇1.不明古音通假2.不明典故3.不明方言俗语;二、不明专有名词1.不明人名2.不明地名3.不明官名;三、不明文献名称;

四、不明引文1直接引用的话未加引号 2非直接引用的话加了引号 3将两条引文误合在同一引号中;五、不明语法1.不明词类2.不明句式3.不明句子的成分和结构;六、不明文体;七、不明文意;八、文献有误。

9、标点方法:一、弄清全文和上下文义,二、参考已有的标点结果,三、要

勤于查考,四、要注意利用文体特点

第八章古典文献的注释

1、训诂:“训”是解说,“诂”是古言。合起来讲便成为一种注释、翻译古书的工作的代名词。早期的训诂还主要是词、句的解释,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凡是对古书的注释都可以叫做“训诂”。(P253)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及声调,拼读成被批注的音。(P264)

3、串讲:或称串解、释句,就是解释一句或几句的意思。(P253)

4、通释:即解释全章全篇的大意。(P254)

5、义疏:起源于南北朝。其体例与“集解”大致相同,只是更为详尽。义疏有

许多别称,如疏义、义记、义章、义宗、传义、章疏、讲疏等等,开唐疏先河。

(P262) 6、注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和称注疏:《十三经注疏》。自汉以来,释

经之书,有传、经、解、学等名目,今通谓之注。唐太宗诏孔颖达与诸儒,择定五

经义疏,敷畅传疏,谓之正义,今通谓之疏。南宋以前,经疏皆各单行,至绍熙开

始有合刊本,合称注疏。(P263) 7、直解:全用白话文译释经书的一种方式。(P263)

8、传:是转述的意思,是阐明经义的。最早的传,相传是孔子所做的《易

传》,又称十翼。 9、注:是注释中最通行的一种名称。以注名篇的注释,内容很广,注音、释义、阐述语法、说明表现方法或者修辞手段、阐释其他文化知识均可

涉及,也有侧重一方的。(P260) 10、笺:就是表识的意思,指引申、发挥,或补

充、订正前人说法的一种注释。笺的体例是从汉郑玄开始的,实际是后世疏、正义

的源头。(P261)

11、章句:章句是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大意,为的

是使文章意义更为明显。它是传注的一种,但往往传注比较简明而章句则较为繁

琐。(P262) 12、集解:有两种情况,名同异实。一如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一

如魏何晏的《论语集解》。

13、疏不破注:疏即正义,是对“注”解释,疏解时一般不突破原书的范围即

属不破注。(P263) 14、如字:这个术语涉及多音字的问题。一字有多音,在特定的

上下文里,这个字要依照它本来的读音去读,叫如字。(P265)

15、声训: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用来释义,但释者和被释者之间还有语

音关系,或是同音,或是音近,或是双声叠韵。这种注释方法,称为声训或者音

训。(P266) 16、某,某也:最常见的注释格式;它采用判断句的形式,直释其义。

这种格式,注释的内容很广,单词、词组、句子、实词、虚词、名物、制度都可用

这种格式注解。(P269) 17、以训诂代经文:

18、信、雅、达:信、雅、达三者,是相互联系而又各有侧重的。所谓“信”,是真实,即孔子《周易?乾卦?文言传》中所说:“修辞立其诚”。指译文要忠实于原著,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旨,不能任意发挥。在语言、表达方式、艺术手法、文体特征等方面,译文与原文要最大限度地保持等值。译文脱离原文,违背“信”,其实就不是翻译,而是改写了;所谓“达”,

是通达。要求译文要通达,通畅,通顺,明白,文从字顺。仅仅做到了“信”,字字对应,句句对译,但生吞活剥,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行文规范,读起来不通顺,还是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所谓“雅”,则是要求译文要典雅优美,有文采。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明好的文章是优美的,有文采的。如果信、雅、达三者兼及,必是译文中的最高境界了,然而很难。在三者中,“信”是基础,如果失去“信”,译文如果不忠实原文,就是再明白畅达,再优美,再富有文采,也是不足取的。所以古典文献的今译,应当在“信”的基础上,求“达”、求“雅”。(P275)

19、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词序,逐字逐句对应地翻译。词语的意义、词性,词在句中的位置、句法结构,译文与原文都是对应的。这是古文今译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它能够保持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比较容易反映原文的句型结构和语言风格,方便读者借助译文去理解原文。

20、意译:就是在不改变原文原著文意的前提下,可以调整原文的语法结构,调整原文的词序,也可以增减一些词语和句子,以达到使译文更符合原意,且更明确完善,更通顺自然。要注意的是在意译的时候,这些调整和增减绝不能随心所欲,不能任意滥用。(P275) 21、八备:隋沙门彦宗撰《辨证论》曾有译才须具“八备”之说。他谈的是翻译佛经的人才,但其中“诚心爱法”、“耽于道术”、“不惮久时”、“不过鲁拙”、“不好专执”,以及“要识梵言,乃闲正译”,“粗谙篆隶,不昧此文”,是从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两方面讲述的,以之要求从事古典文

献的翻译者,亦为不刊之言。只有具备敬业精神,具有严谨学风,又有熟悉、掌握古今汉语的能力,才能做好这一工作。(P276)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参考文献里的字母都代表什么意思

参考文献里的字母都代表什么意思?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您身边的论文好秘书:您的原始资料与构思,我按您的意思整理成优秀论文论著,并安排出版发表,扣1550116010 、766085044自信我会是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论文好秘书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词汇学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 (1)

Compounding is a process of word formation by which two independent words are put together to make one word. The word formed in this way is called compound Blending is a process of word formation by which a word is created by combining parts of other words. Words formed in this way are called blends. From morphological viewpoints,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blending: Acronymy is the process of forming new words by joining the initial letters of name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or special noun phrases and technical terms. Words formed in this way are called initialisms or acronyms, depending o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Initialisms are words formed by the initial letters of words and pronounced as lettersEEC: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Acronyms are words formed by the initial letters of words and pronounced as words:OPEC: Organis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 Countries According to Leonard Bloomfield’s point of view, a word is a minimum free form, that is to say, the smallest form that may appear in isolation. There are two types of linguistic forms: one is the bound form, the other is the free form. A bound form is one which cannot occur on its own as a separate word, e.g. the various affixes: de-, -tion, -ize, etc. A free form is one which can occur as a separate word. For example, the word lovely contains the free form love and the suffix –ly. The suffix –ly in the word lovely, of course, i s not a free for m, because it cannot stand by itself. So we call it a bound form. A word is a minimum free form The morpheme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smallest functioning unit in the composition of words. 1)Morphemes are commonly classified into two forms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 one is free form, and the other is bound form. 2)Free morphemes自由词素are morphemes which can occur as separate words. That is to say, a free morpheme can stand alone as a word. 3)Bound morphemes粘着词素are morphemes which cannot stand alone as words. They are mainly affixes. That is to say, a bound morpheme is one that must appear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orpheme, bound or free in a word. 4)2) Morpheme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5)lexical morphemes and grammatical morphemesLexical morphemes are morphemes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words as in compound words Grammatical morphemes are morphemes used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a word and its context, such as plurality or past tens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words according to morphology:Simple words,Compound words,Complex words Conversion Conversion is a main type of word-formation assigning the base to a different word

北大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名词解释全编】

北大中文1989古文献专业试题 1.三通、九通 2.十驾斋养新录 3.考信录 4.考据、义理 5.别录、七略 6.影宋、覆宋 7.史记三家注8.释事忘义 9.不校校之10.审辞气 北大中文1989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1.七略 2.右文 3.四部 4.小令 5.錯簡 6.監本 7.平水韵8.四六文 9.四書五經10.一條鞭法 北大中文1991古文献专业试题 1.解老喻老(4分) 2.以意逆志(2分) 3.望文生訓(2分) 4.釋事忘義(3分) 5.不校校之(3分) 6.版式(3分) 7.讀若、讀曰、當為(6分)8.四部正訛(2分) 9.讖緯(3分)10.尚書古文疏證(2分) 北大中文1991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1.春秋外傳(2分) 2.以訓詁代本字(2分) 3.史注二體(4分) 4.疏不破注(3分) 5.二重證據法(3分) 6.互著,別裁(4分) 7.覆宋、影宋(4分)8.玄學(3分) 9.廣雅疏證(2分)10.七緯(3分) 北大中文1992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1.錯簡 2.底本 3.租庸調 4.三家詩 5.黨錮之禍 6.九流十家 7.六朝8.四書 9.黃巾起義10.樂府古詩 北大中文1993古文献专业试题 伏生2、司马迁 刘歆4、梅颐(赜) 孔颖达6、朱熹 7、阮元8、张元济 北大中文1996古文献专业试题 1.春秋内外傳 2.周官(2分) 3.先鄭后鄭 4.底本之是非,立說之是非(4分)5.詩本義 6.玄學(3分) 7.剩文、奪文8.一聲之轉(3分) 9.疏不破注10.影宋本(3分) 北大中文1996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簡答下列著作的著者或編者,成書的朝代(10分) 楚辭章句 2.文選 經典釋文4.一切經音義 5.史通 6.通典 7.唐詩三百首8.古文觀止 9.讀書雜誌 簡明解釋下列詞語的内容要點,不作評論 1.律賦 2.八股文 3.十家九流4.三教九流 5.六藝 6.四書 7.郡國8.花甲 9.五行相生10安史之亂 北大中文2002古文献专业试题 1.离经释意 2.影宋覆宋 3.一声之转 4.石渠奏议 5.互训递训 6.桐城派 7.汲古阁8.五德终始 9.三豕涉河10.三体石经 写出著作的著者及其年代 周易正义 2.书集传 诗集传 4.诗三家义疏 春秋左传诂 6.尔雅义疏 7七经小传8. 潜夫论 9.酉阳杂俎10.杜诗详注 北大中文2002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1.祓禊 2.四库全书 3.次韵 4.三家分晋 5.郭店楚简 6.三舍法 7.庙号8.祠禄 9.安史之乱10.三省六部 写出下列人物的著作 王应麟王引之钱大昕刘向洪迈刘知几司马光王夫之阮元北大中文2003古文献专业试题 1.理校 2.大题小题 3.刊成不统 4.中秘书 5.疏不破注 6.始一终亥 7.轻唇音8.顾广圻 9.十驾斋养心录10.元典章校勘释例北大中文2003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1.博士弟子 2.三统历 3.安史之乱 4.门阀士族 5.九流十家 6.四库全书 7.居延汉简8.三辅 9.五行10.类书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文献学 填空题 1、“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隋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7、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 8、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2、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小学考》。 13、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完全版英语词汇学名词解释_共6页

第一章word 1.Word --- A word is a minimal free form of a language that has a given sound and meaning and syntactic funtion. 第三章formation 1 1. Morpheme --- A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functioning unit in the composition of words. 2. Allomorph --- Some morphemes are realized by more than one morph according to their position in a word. Such alternative morphs are know as allomorphs. 3. Free morphemes (Free root) --- They are morphemes which are independent of other morphemes. 4. Bound Morphemes --- They are morphemes which cannot occur as separate words. 5. Bound root --- A bound root is that part of the word that carries the fundamental meaning just like a free root. Unlike a free root, it is a bound form and has to combine with other morphemes to make words. 6. Affixes --- Affixes are forms that are attached to words or word elements to modify meaning or function. 7. Inflectional affixes --- Affixes attaches to the end of words to indicate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are known as inflectional morphemes. 8. Derivational affixes --- Derivational affixes are affixes added to other morphemes to create new words. 9. Prefixes --- Prefixes are affixes that come before the word. 10. Suffixes --- suffixes are affixes that come after the word. 11. Roo t --- A root is the basic form of a word which cannot be further analysed without total loss of identity. 12. Stem --- a stem can be defined as a form to which affixes of any kind can be added. 第四章formation 2 1. Affixation --- affixation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formation of words by adding word-forming or derivational affixes to stems. 2. Prefixation ---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adding prefixes to stems. Suffixa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adding suffixes to stems. 3. Compounding(Compositon)--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joining two or more stems. 4. Conversion--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converting words of one class to another class. 5. Blending--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combined by parts of two words or a word plus a plus a part of another word. 6. Clipping-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shortening a longer word by cutting a part off the original and using what remain instead.

第三章 古典文献的体式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体式 第一节作者 古代文献,在汉代以前,一般不题撰人,要查考其作者,颇为艰难。如《诗经》的作者似可从《诗序》中考知,然而对于《诗序》的作者,历来就众说纷纭,或孔子、或子夏、或卫宏、或国史等,其本身都很难确信,以此为凭,更难考知。历代以来,诗篇中已考知作者的,也只有《节南山》、《巷伯》、《丞民》、《崧高》、《载驰》、《鸱鸮》、《无衣》、《常棣》、《抑》、《时迈》等若干篇而已。迄今绝大多数诗篇的作者,仍然无法考知。 先秦诸子,题为某子,也所不是他本人亲手所著,实为其后人、弟子、宾客所撰定。至于辑集成书,题为某子,更是后来的事。通常是后人将某一学派著作汇集成书,取其代表人物的姓,冠以某子之称。 《史记·韩非传》说:?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史记·司马相如传》也说:?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指汉武帝)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由此可见,战国时韩非、汉初时司马相如都未在作品上标着自己的名字。 汉魏文人著作,也不自题姓名。如著名的《古诗十九首》就未标注姓名,作者是谁,历来说法不一。南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即西汉辞赋家枚乘之字),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东汉文学家)之词。以采推之,两汉之作乎。”他认为可能是枚乘的作品,其中《孤竹》篇是傅毅之作,不过也不敢断定,所以只能比较其文采,推断为两汉人所作。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选录了《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把《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等八首题为枚乘所作。而南北朝梁代另一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又把《去者日以疏》、《客从远方来》二首剔除出来,疑是曹植作品。唐李善注《文选》,在篇题下加注说:?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 [2]杨琪.百科论坛【J】.201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变化及贸易术语的合理选择,2010:399-400 [3] 余昕.浅析 FO B 、 C FR 、 C IF 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N】.科技经济市场,2008(3):84~85 [4]王传丽.国际贸易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刘岭.论FOB、CFR和CIF贸易术语下的货物风险转移[D].复旦大学,2009 [6]冯智慧.透析国际贸易术语的选用[J].北方经贸,2000,(4) [7]石玉川.国际贸易实务[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8]王溶花,鲍平平.我国进出口业务中选择FOB和CIF术语的风险及防范【J】.经济论坛,2009(9):55~57 [9]罗苏莉.浅析进出口贸易中 FOB、CIF 贸易术语的选用———基于风险规避的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8,(05). [10]杨庆文 . D / P付款方式和 FOB价格条件下怎样控制风险 [ J].国际商报 , 2004, ( 6): 5- 6.

[11]白锐文.FOB 下无单放货有风险[J].进出口经理人,2008,(01). [12]杨兰波、王秀.浅谈CIF 术语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J].国际经贸,2007,(05). [13]吴仁波出口方选用D组贸易术语的风险及其防范.[J]外贸业务探讨 [14]张路.贸易术语选择探讨.[J]现代商业工贸.2009(17) [15]周厚才.《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特点与使用[J].对外经贸实务,2010,(7):40 [16]尚雅楠,李志.析常用贸易术语的选择问题及应对方法[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7 [17]赵常华.海洋运输中装卸费用负担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02,(9):46 [18]徐文锋.进出口贸易实操手册[ M] .广东经济出版 社,2007. [19]CIF OR CIP--从一则案例看内陆地区产品出口中贸易术语的选择【C】.对外经贸实务,2001.7 [20]郭幸、刘卫翔.国际贸易术语的正确选择[J]. 经济论坛,1994,(15):42~44

词汇学 名词解释(部分)

Types of meaning Types of lexical changes 1.Elevation:词义升格 Definition: words rise from humble beginnings to positions of importance Some words early in their history signify something quite low or humble, but change as time goes by to designate something agreeable or pleasant. For example: nice: ignorant---foolish---delightful, pleasant Marshal: a keeper of horses---a high ranking army officer So elevation refers that the meaning of word changes from the neutral/negative to positive. 2.Old English:It refers to the English starting from 450 to 1100 AD. The old English is made up of different sources of languages spoken then –that of Anglo-Saxons, that of Celts, and that of Jutes, with a lot of Latin elements used for common peopl e’s life. 3.Bound morpheme: It is the smallest unit of grammar, a unit which cannot occur as separate words. They have no independent semantic meaning; instead, they have: Attached meaning E.g. un-kind, hope-ful Grammatical meaning E.g. cat-s, slow-ly, walk-ing, call-ed For an exact example, in the word “careful”, care is free morpheme, “-ful” is a bound morpheme. 4.Hyponymy: Hyponymy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semantic inclusion, or to s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lexical items and specific lexical items. That is to say, when X is a kind of Y, the lower term X is the“hyponym”, and the upper term Y is the “superordinate”. For example, “fiction”is the superordinate of “novel”, “novelette”and “short story”, which are the hyponyms of “fiction”. Knowing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hyponyms and their superordinates can help us achieve vividness, exactness, and concreteness in expression.

中国古典文献学 填空题+名词解释

填空题 ?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典籍,二是指贤才。 ?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物质载体是文献的躯壳,记录符号是文献的骨骼,知识信息是文献的灵魂,三者相互依托,共同构成了文献。 ?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目录、_版本_与_校勘_三方面内容。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文献。 ?出土文献指从地下发现的古代文献资料_,主要指著于出土文物之上的_文字材料_,一般不包括图画饰物等古代文物。 ?__尚书_、__周易_、__诗经__为我国最早之传世文献。 ?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_金石_时代、__竹木(简牍)时代、缣帛时代、_纸张(纸质)_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_罗振玉(展堂)_、_王国维(观堂)_、郭沫若和董作宾。 ?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金石文献包括_金文_文献和_石刻_文献两部分。 ?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金文则指商周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通典_、郑樵的_通志_和_马端临_的《文献通考》。 ?_总集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__总集_和_别集_两大类。 ?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叙》都认为别集始于东汉。?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曹丕组织人编纂的《皇览》。 ?最早的政书是唐代刘秩的《政典》。 ?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_单行本。?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_永乐大典_。 ?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_字形_为主,词典以训释_字义词义_为主。

参考文献中的名词解释

荧光粉(俗称夜光粉),通常分为光致储能夜光粉和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两类。光致储能夜光粉是荧光粉在受到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等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在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所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处,仍能看到发光,持续时间长达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是在荧光粉中掺入放射性物质,利用放射性物质不断发出的射线激发荧光粉发光,这类夜光粉发光时间很长,但因为有毒有害和环境污染等,所以应用范围小。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夜光粉长时间发光的特性,制成弱照明光源,在军事部门有特殊的用处,把这种材料涂在航空仪表、钟表、窗户、机器上各种开关标志,门的把手等处,也可用各种透光塑料一起压制成各种符号、部件、用品(如电源开关、插座、钓鱼钩等)。这些发光部件经光照射后,夜间或意外停电、闪电后起床等它仍在持续发光,使人们可辨别周围方向,为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把夜光材料超细粒子掺入纺织品中,使颜色更鲜艳,小孩子穿上有夜光的纺织品,可减少交通事故。目前国内外夜光材料主要是以ZnS(硫化锌),SrS(硫化锶)和CaS(硫化钙)制成的,发出绿光和黄光。不过SrS,CaS材料易潮解,给广泛应用带来困难。所以市场上主要是以ZnS为基质的夜光材料。但它的余辉时间只有1~3小时,而且在强光(如太阳光)、紫外光和潮湿空气中容易变质发黑,所以在许多领域中应用受到限制。添加钻、铜共激活的ZnS夜光粉虽然有很长的余辉时间,但它有红外淬灭现象,在电灯光(包含较多的红光)照射下,余辉很快熄灭。 钼酸钡是一种白色或浅绿色粉末或块状物。钼酸钡主要用作用作搪瓷产品的粘着剂,亦可用于除去石脑油中的硫。钼酸钡不溶于水,微溶于酸。想买钼酸钡的话,我推荐【琨蒂金属科技】他们的钼酸钡产品在国内占有相当高的钼酸钡市场份额。钼酸钡质量一直很稳定,含量也充分。 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镧(La)、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 锶元素名称:锶元素原子量:87.62 元素类型:金属发现人:克劳福特、戴维发现年代:1808年发现过程:1808年,英国的克劳福特和戴维先后由铅矿和锶矿中发现了锶。元素描述:银白色软金属。密度2.6克/厘米3。熔点769℃。沸点1384℃。化合价+2。第一电离能5.695电子伏特。化学性质活泼,于空气中加热时能燃烧;易与水和酸作用而放出氢;在到熔点时即燃烧而呈红色火焰。元素来源:锶是碱土金属中丰度最小的元素。主要的矿物有天青石和碳酸锶矿。可由电解熔融的氯化锶而制得。元素用途:用于制造合金、光电管,以及分析化学、烟火等。质量数90的锶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可作β射线放射源,半衰期为25年。元素辅助资料:钡、锶、钙和镁同是碱土金属,也是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不过钡和锶在地壳中的含量与钙、镁相比,还是较少的。再加上它们的化合物的实际应用不及钙和镁的化合物广泛。因此它们的化合物比钙和镁的化合物晚些被人们认识,只是戴维把钡和锶和钙、镁同时从化合物中电解分离出来。大约在1787年间,在欧洲一些展览会上展出从英国苏格兰思特朗蒂安(strontian)地方的铅矿中采得的一种矿石。一些化学家认为它是一种萤石。大约在1791到1792年间,英国化学家、医生荷普研究了这种矿石,明确它是碳酸盐,但是与碳酸钡不同,肯定其中含有一种新土,就从它的产地Strontian 命名它为strontia(锶土)。1789年拉瓦锡发表的元素表中就没有来得及把锶土排进去。而戴维却赶上了,他在1808年利用电解法,从碳酸锶中分离出金属锶,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本校法 2.《玉海》 3.《十三经注疏》 4.《艺文类聚》 5.十通 6.监本 7.简牍 8.包背装 9.类书 10.辑佚 11.经厂本 12.蜀本 13.《通志》 14.别集 15.《古今图书集成》 二、问答题: 1.宋刻本书有何特点? 2.如何进行古书辨伪? 3.我国历史上采用过的文献载体有哪些? 4.蝴蝶装和包背装图书各有什么优缺点? 5.荀勖《中经新簿》与刘歆《七略》相比有何优劣之处? 6.如何鉴定活字印刷本书籍的版本? 7.版本有何作用? 8.辨伪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9.四部分类法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 2.宋王应麟编。此书专为参加科举考试而编,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刊行,全书200卷,分为天文、律历、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等21门,门下再分类,共240多类。书中采辑丰富,自经、史、子、集至百家传记,宋代掌故多取材于实录、国史、日历等文献。编排也比较特殊,每类之下按隶属关系以事物或图书名称列若干小标目。每一类、目,先有“提要”简释类、目名称或概述事实梗概,然后才汇集有关资料。类目之间,时有“参见”。每遇异说,还略引古籍加以考证。有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浙江书局重刊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 3.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4.唐欧阳询等奉敕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成书。全书100卷。分为46部,包括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政治、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每部下又分各事物的细目,共计727个子目,约百万字。此书资料古稀,引用的古籍达1431种,现存者不到百分之十,且所援用者都为唐以前的古本。体例比较完善,事文兼备、先事后文,改变了以往类书偏重类事、不重采文,以及随意摘句、不录片断的缺点,对后代类书影响较大。该书用途较广,宋以后多用来校勘古籍、辑录佚文以及查找唐以前的文献资料和诗文典故,颇有学术价值。有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汪绍楹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 5.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 6.监本:指历代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五代后唐时,宰相冯道请命判国子监事田敏等校定《九经》,刻印出售,是为国子监刻书之始。五代监本经文、注文并重,保持了六期以来经注写本的旧式,宋代仍之。宋代国子监除主刻正经正史外,还校刻了一些重要医学典籍。明代南北两京都设国子监,因而又有南监本、北监本之分,其先后刻印的《廿一史》以其内容充实和装帧优美而著称于世。 7.简牍:古时,有以竹为简记事者,有以木为牍记事者,合称为简牍。早在汉代就发现过古代的简牍。近世以来,自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新疆塔里木河附近出土晋代木简以后,到1949年50年间,发现竹木简并见于报导的共有7次,共计出土竹木简牍一万多枚。建国后,先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江

《词汇学》名词解释总汇

《词汇学》名词解释总汇 1.Conversion(转换)is a word-formation whereby a word of a certain word-class is shifted into a word of another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an affix. It is also called zero derivation. 2.Neologisms(新词用法)are newly coined words or words that are given new meaning to fit new situation because of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s in human society. 3.Lexicology(词汇学)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 the vocabulary of a given language. It deals with words, their origin, development, structure, formation, meaning and usage. 4.the elevation of meaning(词义的升格)refers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words rise from humble beginnings to positions of importance. 5.Acronyms(首字母拼音词)words formed from the initial letters of words and pronounced as words. They differ from initialisms in that they are pronounced as words rather than as sequences of letters. 6.Hyponymy(上下义关系)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semantic inclusion. It refers to the relationship which obtains between the genus (general lexical item)and the species(specific lexical items). 7.Analogy(类比)is a process by which words or phrases are created or re-form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atterns in the language. 8.Motivation(理据)deals wit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name (word-symbol) and its sense (meaning). I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d structure and its meaning. 9.Metaphor(隐喻)is 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t is a simile without like or as. 10.Antonymy(反义关系)is concerned with semantic opposition. It can be defined as words which are opposite in meaning. 11.Suffix(后缀): an affix attached to the end of a base (root or stem) 12. synecdoche(提喻)means using a part for a whole, an individual for a class, a material for a thing, or vice versa, the whole for a part. 13. prefix(前缀): an affix attached to the beginning of a base (root or stem) 14. initialism(首字母连写词): a type of shortening, using the first letters of words to form a proper name, a technical term, or a phrase; it is pronounced letter by letter. 15.morpheme(词素):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linguistic unit of language, not dividable or analyzable into smaller forms. 16.the degradation of meaning(词义的降格): is the opposite of semantic elevation. It is a process whereby words of good origin fall into ill reputation or non-affective words come to be used in derogatory sense. 17.Derivational affixes (派生词缀)Affixes added to other morphemes to create new words. They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prefixes and suffixes。 18. back-formation(逆成法): is a process of word-formation by which a word is created by the deletion of a supposed suffix. It is also known as a reverse derivation. 19. derivation(派生): the process by which noninfectional affixes are added to roots to form words. 20. compounding(复合): the process of joining together two linguistic forms which can function independentl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