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学绪论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62
第一章绪论了解:1.自然免疫:是指各种形式的免疫功能在感染时主动发挥作用,并且不随以前某种病原体而改变。
2. 获得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的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自身B细胞和T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反应。
3.免疫学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章抗原掌握:1.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包括抗原抗体或效应 T 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载体效应: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阳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
故通过载体把特异的T-B细胞之间连接起来,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使B细胞分泌抗体。
这就是载体效应。
3.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指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即:只具有与相应的免半抗原疫应答产物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应答产物的物质。
如:多为一些小分子单糖、类脂和药物(PG)等。
4.佐剂: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后同时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5.内源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和靶细胞胞内产生的抗原。
其与HLA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并被提呈给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
6.外源性抗原:非抗原提呈细胞自身所产生的抗原。
须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以与HLA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形式被提呈给CD4阳性T辅助细胞。
7.作为抗原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1.异物性2.大分子性抗原多数是蛋白质,其结构较复杂,分子量较大3.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8.抗原的基本分类1、天然抗原;2、人工抗原;3、合成抗原了解:超抗原:指那些只需要极低浓度就可激活大量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超抗原答的抗原物质。
多由细菌外毒素及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
抗原组学抗原组学是建立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础上的新型领域,他正在成长为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科学热点。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掌握:1、免疫和免疫学概念。
2、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3、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1、免疫细胞的分类和种类。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答: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可产生抗感染的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异常: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弱——免疫缺陷疾病。
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丧失——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3.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清除损伤的细胞或衰老的细胞)。
自稳机制发生异常——自身免疫病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二.免疫应答的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特点:通过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非特异性免疫)的分子。
如:T oll-like receptor4(TLR4)识别多糖(表达于多种G-肠道杆菌表面)固有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释放CKs(IFN)→防御作用2.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淋巴细胞】特点:细胞克隆分布,表达一种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识别天然大分子中具有特殊结构的小分子(蛋白质中的多肽、糖中的寡糖、脂酸、核苷酸片断)这些小分子称为抗原(Ag)。
三、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2、特异性免疫: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的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的反应。
【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有耐受性;作用慢而强。
】免疫和免疫学概念: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第一讲绪论1、概念: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
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过低导致免疫缺陷病,过强导致超敏反应。
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
低下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耐受被打破,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3、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膜分子及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
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1、概念:1)抗原(antigen,Ag):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3)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免疫学复习资料免疫学绪论⼀、免疫(Immunity)的概念2、免疫的概念:是指动物(⼈)机体对⾃⾝和⾮⾃⾝的识别,并排除⾮⾃⾝的⼤分⼦物质,从⽽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种⽣理学反应。
⼆、免疫的基本特性1、识别⾃⾝与⾮⾃⾝(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是机体产⽣免疫应答的基础免疫应答:抗原物质进⼊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系列反应,以排除该抗原的过程。
(1)识别的基础:免疫细胞,膜表⾯抗原受体。
(2)识别功能⾮常精细: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组织和细胞。
识别功能降低:对病原微⽣物和肿瘤的防御能⼒降低;识别功能过强、紊乱或功能失调:则⾃⾝免疫病的发⽣2、特异性(Specificity)是建⽴诊断⽅法的基础,能对抗原极微细的差别加以区别。
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的免疫⼒具有⾼度特异性(针对性)。
不同疫苗引起的免疫保护不同,实际⼯作中应注意多⾎清型的病原体。
3、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样,具有记忆功能。
(1)免疫记忆的基础:免疫记忆细胞;(2)免疫记忆可以使机体迅速建⽴起相应的免疫⼒(再次接触抗原)。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称抵抗感染(Defence)或防御传染(1)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御、消灭、清除各种病原微⽣物或⾮⼰物质,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侵袭的能⼒。
(2)免疫防御功能过强(亢进):可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造成机体组织器官损伤;(3)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引起机体反复感染(免疫缺陷病)。
2、⾃⾝稳定(Homeostasis)⼜称免疫稳定(1)⾃⾝稳定:是指机体具有清除衰⽼和破坏的组织细胞及代谢和损伤所产⽣的废物,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细胞进⾏正常⽣理活动的⼀种功能。
动物⽣命活动—新陈代谢—细胞衰⽼死亡—代谢产物积累—影响正常细胞功能(2)⾃⾝稳定功能失调或异常(过强或亢进):⾃⾝免疫性疾病,把⾃⾝的组织或细胞当作“敌⼈”进⾏消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