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于视网膜脱落的法医学鉴定

对于视网膜脱落的法医学鉴定

对于视网膜脱落的法医学鉴定
对于视网膜脱落的法医学鉴定

对于视网膜脱落的鉴定一例

关键词:鉴定视网膜脱离法医学

视网膜的特殊结构是临床上视网膜剥离的解剖学基础,当眼球遇到外力的打击和眼压过高时,易发生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在法医学鉴定中较多见,然而,在法医学界有一种被称为“临界型因果关系”特殊的视网膜脱离,在鉴定过程中并不多见,易于引起争议,给鉴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在鉴定过程中遇到1例,现就视网膜脱离成因进行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汉族。于2006年2月28日被他人徒手致伤右眼,受伤当时感右眼疼痛、畏光、流泪,眼前漂浮物,视物不清,并逐渐加重。于2006年3月2日入住某医院,经检查,该患者右眼睑皮下瘀血、水肿,睑球结膜出血,角膜擦挫伤,右眼视力为数指~10 cm,左眼视力0.09,右眼玻璃体混浊(++),眼底大量出血,未能窥见视网膜,经治疗后,见10点钟处距齿缘裂孔视网膜水肿,视乳头边界清楚,颞侧及下方视网膜波及黄斑区血管迂曲其上,黄斑病变。诊断为:(1)右眼外伤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双眼高度近视;(3)双眼屈光不正。右眼经行巩膜外环扎+冷凝+垫压+放液术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于2006年4月25日进行法医学鉴定,伤者自诉,自幼双眼视远物不清楚,经矫正后,能看清事物,但伤后至今,右眼已盲。临床法医学检查见:伤者右眼裂稍窄,睑球结膜充血,角膜透明,瞳孔较左眼稍大,对光反射迟钝,前房深浅可见,玻璃体混浊(++),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轻度萎缩,视网膜下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弧形斑,黄斑病变,眼球活动自如,视力指数~80 cm,左眼视力0.09,矫正视力0.1,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网膜见轻度萎缩,双眼其他视功能明显受到影响,其余检查未见损伤异常。

讨论:

从伤者的自诉资料、伤后的眼科病历资料及临床法医学检验资料可证明:他的高度近视是一种恶性的遗传眼病,存在着严重的眼底视网膜病变,双眼底视网膜呈高度近视改变,玻璃体混浊、液化。事实证明[1],伤者双眼的病理性高度近视本身就是网脱的危险因素,即使没有发生外伤,他的视网膜也极易引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致盲。

视网膜又称眼球内膜,为眼球壁的最内层,可分为外层的色素上皮层和内层的神经细胞层,两层间有潜在的间隙,这一结构是临床上视网膜剥离的解剖学基础,遇有外力和眼内压过高时,易于剥离,即视网膜脱离;同时眼底结构复杂,供血较为特殊[2],当眼部血管受到损伤时易出现视网膜变性。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发生在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上,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感觉层(RPE)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形成视网膜脱离。多见于高度近视眼和眼外伤后。眼底病理性病变、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LOL)眼,1眼有视网膜脱离(RD)或有家族史也是高危因素。

病理高度近视眼系指近视眼-6D以上(俗称600度),多数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除屈光不正外多伴有其他组织病理性改变,眼底和眼轴改变较为明显。在我国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约为1%[3]。病理性高度近视眼易于发生视网膜脱离,在外力打击下,视网膜脱

离是正常人的7~8倍[4]。病理性高度近视眼由于眼轴先天性加长,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延长,眼轴高度变形,视网膜被牵拉而变薄、萎缩;同时,眼内血管在牵拉的作用下,不断增生、变脆、坏死,而导致眼内供血不足,玻璃体混浊、液化,视网膜变性、坏死,而出现细小裂孔,间隙增宽,弹性降低。在上述基础之上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流入视网膜间隙而发生自发性视网膜脱离。病理高度近视眼主要表现为学龄前视力进行性下降,眼轴延长(眼轴的加长与视力下降成正比),玻璃体混浊、液化,眼底改变(黄斑出血,黄斑病变,视网膜稍有萎缩,视网膜下新生毛细血管视网膜稍有萎缩,豹纹状眼底,弧形斑,视神经萎缩等);也影响其他视功能(视野、暗适应、光敏感对比度)及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等。

由于视网膜本身特殊的结构,在一定强度的外力打击下极易导致视网膜脱离。该例患者的右眼因遭拳击这一钝性外力作用后,右眼睑淤血,右眼球钝性挫伤,眼底大量出血等,可见伤者眼部所受到的打击力相对较大,这一暴力即使打到正常人眼上也极易导致视网膜脱离。该患者在受伤时就自感右眼疼痛、畏光、流泪,眼前漂浮物,视物不清,闪光等症状,事实证明[5],他在受暴力打击时,就有可能发生了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

伤者同时在外力与原有眼病(病理性高度近视并视网膜变性)共同作用下,导致伤后发生右眼视网膜孔源视网膜穿孔并致肓,是右眼盲的直接和根本原因。当时的情况,外力和眼病导致伤后发生的视网膜穿孔具有同等重要的原因,二者单独存在都不能导致当时即有如此严重后果的发生,也就是法医学上所说的“临界型因果关系”[6],疾病或多种损伤同时存在,且它们之间导致的最终结果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根据损伤与疾病的参与度的关系[1],外伤较轻为12.5%~25%,外伤与疾病共存为50%,外伤较重而疾病较轻是大于50%~75%,伤者的视网膜脱离可考虑共存关系即损伤与疾病各为50%。

眼部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侧重于损伤的后果,即是否造成视力改变及改变的程度。根据《人体重鉴伤签标准》第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单眼盲,即单眼最好矫正视力在0.05以下为重伤,可见伤者的损伤构成重伤,但本标准所指的应为健康、正常的器官和组织,本身存在病变时,应考虑损伤与疾病的关系。综合分析,当外伤与损伤后果存在“临界型因果关系”时,伤情要降低一个等级,此伤者的损伤就属于此类关系,所以伤者的损伤构成轻伤。

参考文献:

1 曲振武.实用眼损伤法医学鉴定.大连:大连出版社,1996,80-81.

2 孙为荣.眼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 王幼生,廖瑞瑞,刘泉.现代眼科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4 施殿雄.实用眼科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2.

5 朱振山.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分析.眼外伤与职业眼病杂志,1998,4:196.

6 吴军.损伤与疾病.法医学杂志,1995,11:40.

级检验本科法医学卷

泰山医学院临床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2003级检验本科班法医学试卷(B)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法医学: 2.鉴定: 3.脑死亡: 4.accidental death: 5.尸绿: 6.性窒息: 7.猝死:

8.临床法医学鉴定: 9.亲子鉴定: 10.医疗事故: 二、简述题(每题3分,共30分) 1.法医学的基本任务。 2.法医学鉴定的原则。 3.为确定是否假死,检查手段有哪些。 4.对损伤的记录应注意那些问题。

5. 溺死法医学的鉴定要点。 6. 猝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7.强奸案件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8.亲子鉴定中排除父权的原则。 9.尸检的目的。

10. 死亡时间的推断有哪些方法和途径。 三、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 1.作为死亡的标准较准确的是 a. 心脏死 b.呼吸死 c. 程序性细胞死亡 d.脑死亡 e.假死 2.早期尸体现象应除外 a.尸僵 b.软尸 c.角膜混浊 d.尸斑 e.肌肉松弛 3.电击伤的形态学改变应除外

a.电流斑 b.电镀现象 c.电击纹 d.骨珍珠 e.休克肺 4. 窒息指 a.内呼吸障碍 b.外呼吸障碍 c.血运障碍 d.哽死 e.呼吸全过程任一环节发生障碍 5.尸体腐败气体所致现象中除外 a.死后循环 b.浸软儿 c.棺内分娩 d.死后呕吐 e. 巨人观 6. “竹打中空”常见于 a.徒手伤 b.咬伤 c.棍棒伤 d.砖石伤 e.砍伤 7.死产与活产的鉴别常用的实验为 a. 肺浮扬实验 b.磷酸苯二钠实验 c. 联苯胺蓝实验 d.吸收实验 e. 鲁米诺实验 8.精神异常所致伤害案的一般特征不包括 a.作案目的与动机短浅 b.缺乏作案预谋和计划 c.经常联合作案 d.缺乏保护性

法医学作业

法医学作业 溺死(drowning):俗称淹死。指因大量液体进入呼吸道,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死亡。 实验一再证明,溺液被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内,妨碍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导致体内氧气缺乏和二氧化碳的潴留,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高碳酸血症。因此,不论是淡水或海水溺死,死因都是缺氧窒息和酸中毒所致。有时在溺水过程中,可吸入细沙、水草等物质或发生呕吐致呕吐物被吸入呼吸道,因而加剧了窒息或加速了窒息死亡。 溺死属于窒息性死亡,所以新鲜尸体有一般窒息征象,即全身血液不凝固;内脏淤血;睑结膜、粘膜、浆膜瘀点性出血。此外尚见下述溺死尸体的征象。 水中早期(新鲜)尸体尸表征象 (1)尸表温度较低、皮肤苍白:由于水温多低于体温,皮肤血管收缩所致 (2)尸斑浅淡、出现慢:原因①、出现慢:原因A、尸体水中漂浮,体位不固定;B、皮肤血管收缩②、浅淡:呈淡红色或粉红色,原因A、水温低,HbO2不易分解;B、水中氧渗入血管使HbO2浓度较高。 (3)尸僵出现早:因溺死过程中的挣扎抽搐,肌肉剧烈运动,能量丧失多 (4)口鼻部蕈样泡沫:由于冷水刺激呼吸道粘膜分泌大量粘液,粘液、溺液及空气三者经剧烈的呼吸运动而相互混合搅拌,产生了大量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因富含粘液而极为稳定,不易破灭消失。蕈样泡沫是一种生活反应,对确认溺死有一定意义,但也可偶见于其他原因死亡的尸体,如有机磷中毒、勒死、癫痫、电击死等。 (5)鸡皮样皮肤:冷水刺激立毛肌收缩,毛囊隆起,毛根竖立,以两臂和两腿外侧较明显。注意死后不久抛尸入水的尸体也可见到此征象。 (6)手及指甲内有异物:对确认溺死有重要意义 (7)洗衣妇手:尸体浸泡水中,水份进入皮肤使表皮角质层浸软、变白、膨胀、皱褶,

浅析损伤和疾病参与度的法医学鉴定2例

浅析损伤和疾病参与度的法医学鉴定2 例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浅析损伤疾病参与度法医学鉴定1案例摘要 1.1案例1死者,男,60岁。2006年8月22日,其被一辆摩托车撞伤后在鞍山市某医院住院治疗,入院诊断为左胫腓骨骨折,行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9天,因起身准备上厕所时突发心前区疼痛,抽搐,大汗,气短,测血压80mmHg不清,心电图有肺栓塞表现,心脏彩超示右心系统明显增大,诊断为肺栓塞、急性心梗。 法医检验主要所见:左额部于发际外见有一处 2.8cm x 1.4cm的皮肤结痂,痂皮脱落。左肘关节背侧见有5.0cm长的缝合创口,其间伴有1.3cm x 1.0cm的皮肤结痂。左大腿中下段外侧见有 6.5cm x 0.5cm及1.5cm x 0.5cm的皮肤结痂。左小腿下段外侧至左踝关节外侧见有23.0cm长的缝合创口。左小腿下段前侧及左踝关节前侧见有18.0cm长的缝合创口。 左侧颞顶部有片状头皮下出血,双侧枕叶分别见有片状蛛网膜下腔出

血,脑组织无挫伤。打开胸腹腔,见双侧胸腔内积有多量血性液体,原位切开肺动脉主干,见其内有一条暗紫红色血栓,剪开肺动脉分支,见血栓头部位于左肺上叶动脉内,红白相间,血栓尾部位于右心房腔内。切开死者左小腿后部皮肤,切开腓肠肌,见肌肉断面内深静脉内有暗紫红色血栓形成,左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取死者肺动脉主干中血栓及左小腿深静脉内血栓进行病理组织学检验见左小腿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血栓两者成分相同,均为混合栓子。各器官主要病理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肺淤血水肿;间质性肝炎、局灶性肝坏死。 1.2案例2 2009年9月13日死者在鞍山市某区因与人发生口角、激烈争吵、厮打后,倒地死亡。 法医检验主要所见:颜面淤血、青紫,双眼球睑结膜数处点状出血,左侧颞枕部见有头皮肿胀,其头皮外表见有多量散在的出血点,右侧顶枕部见有头皮肿胀,鼻尖及右上唇皮肤见有数处点状表皮剥脱,右侧腕关节外侧见有数处点条状表皮剥脱。 头部可见散在的片状头皮下出血,硬脑膜完好,硬脑膜外、下未见出血,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脑表面未见挫伤出血。心腔内血液呈暗红色,流动状,病理大体检验心脏重达600.0g,心肌切面有多处 散在的小灶状颜色苍白区,左室乳头肌增粗,左心室壁、室间隔增厚,各冠状动脉管壁均增厚,管腔狭窄达H?皿级。 主要病理诊断:冠心病、管腔狭窄皿级、急性心肌缺血性改变、多器

眼损伤案例

眼损伤法医鉴定案例 案例某男,38岁,个体。1998年8月31日因与顾客发生纠纷,被拳击左眼,经治疗后自诉左眼视力下降。经过二次鉴定,一次为轻伤,一次为重伤。 病历摘要:9月1日验伤:左眼视力眼前手动,左眼上下眼睑皮下瘀血,结膜充血,KP(+),前房混,晶体混,玻璃体积血。B超提示左眼底鼻侧网膜脱离。9月30日出院检查:左眼视力0.03,角膜明,前房清,瞳孔椭圆,晶体左移,玻璃体积血吸收,眼底网膜平伏,呈高度近视改变。11月3日病历记载:左眼视力眼前手动,左眼球稍萎缩,左角膜明,前房深,瞳孔欠圆,大约5mm,对光反应欠佳,左晶体后移,左玻璃体浑浊,左网膜平伏,呈高度近视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右眼(-)。B超:左侧玻璃体后界膜前点状、条状混浊,后运动度大,未见网膜脱离。伤后11个月法医鉴定时检查:视力:左眼眼前指数/一尺,右眼0.8。双眼球活动良好,左角膜透明,瞳孔4mm大小,不圆,对光反应迟钝,晶体透明,眼底清晰可见,黄斑部中心反光未见,眼底视乳头呈近视改变,网膜未见脱离,眼球无萎缩。眼压:指压正常,测定:17.30。B超:左玻璃体内中量点状混浊,完全后脱离,网膜未见脱离。电生理检查:视觉诱发电位(P-VEP):双眼波峰值及波幅差值无明显差异参照《轻微伤》标准3.7之规定—“眼部挫伤”如球结膜下出血(确证系外伤以后出现)、角膜挫伤、虹膜睫状体挫伤(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外伤性瞳孔散大、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等)、前房积血、房角后退等均系“微标”所指的“眼部挫伤”,可以评定为轻微伤。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外伤性瞳孔散大”系指外伤后,伤侧瞳孔虽有轻度散大,但其直径未达健侧两倍以上,且没有主诉眼部有任何不适症状的。另外,这里所指的“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系指外伤后患眼虽有虹膜根部离断,但其范围未达1/4象限,且未有眼部不适主诉的。若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宜援引“轻标”第九条第(四)项之规定—“眼球部分结构损损伤,影响面容或功能的”。 参照《轻微伤》标准3.8之规定—“眼外伤后影响外观”如眼部外伤后,发生支配眼肌的神经麻痹所致眼位异常和眼球活动受限时,若可以恢复的,则属“微标”3.8所指的“眼部外伤后影响外观”,此时,可以评定为轻微伤。若难以完全恢复时,则应援引“轻标”第九条第(四)项之规定,评定该损伤为轻伤。该例鉴定结论:轻微伤 003年7月26日验伤单并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病历记载:左眼拳击伤后疼痛,视力下降即刻。检查:左眼睑肿胀,下睑近睑缘见皮肤撕裂伤,长约 2.5cm,结膜充血,角膜明,

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摘要】机械性损伤是由各种致伤物以机械作用使人身组织结构破坏或生理机能发生障碍。为了侦察和审判的目的,对损伤进行周密的检查、记录,并对损伤的造成、程度、后果等提出合乎科学的结论或分析意见,称之为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法医鉴定的目的,是判断损伤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是自伤、他伤抑或意外灾害,是生前伤抑或死后伤,以及损伤与死亡的关系。通过检验,还可根据损伤的形态特征以推断、认定凶器等,对侦查和审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机械性损伤的损伤时间、凶器推断和认定、致伤过程分析、致伤原因、致伤条件、伤后的行为能力、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损伤的死亡原因等的确定均对案件性质的确定、为侦察和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的重要意义等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 Mechanical injury of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Cheng mingqi [Abstract]Mechanical injury by a variety of mechanical injury to the role of objects so that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physical damage or physical obstacles occur. In order to detect and the purpose of the trial, and carry out a detailed inspection of damage, records, and caused injury, the extent to meet the consequences of scientific conclusions or analysis, known as the mechanical injury of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The purpose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is to determine the type and severity of injury extent, is self-injury, injury or accident he is wounded during his lifetime or after death injur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jury and death. Passed the inspection, but also the basis of injury in order to infer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at the weap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trial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mechanical injury to the time of injury, weapons, and infer that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of injury, injury causes, injury conditions, the capacity after inju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jury and disease, injury, etc. to determine cause of death in both cases the nature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ial to detect and to provide clues and evidence,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mechanical injury to explore the issue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imitate handwriting; signature handwriting test 机械性损伤是由各种致伤物以机械作用使人身组织结构破坏或生理机能发生障碍。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是为了侦察和审判的目的,对损伤进行

法医学损伤的鉴定

关于法医学损伤鉴定的相关问题

关于法医学损伤鉴定的相关问题 法医学损伤鉴定是指应用法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诉讼案件涉及的活体或尸体及其生物源物质等进行检验并作出判断的过程。包括法医学病理鉴定和临床鉴定。 一、法医病理鉴定俗称尸体鉴定是指运用法医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尸体外表检查、尸体解剖检验、组织切片观察、毒物分析和书证审查等,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或推断。尸体检验要求做到:详细检查死者的衣着情况,尸体的外表现象以及伤痕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根据需要,捺印十指指纹和掌纹,提取血、尿、胃内容等;对无名尸体的相貌特征,生理、病理特征,以及衣着、携带物品和尸体包装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检查,详细记载,并一律捺印十指指纹和掌纹。 病理鉴定中包括死亡原因鉴定、死亡方式鉴定、死亡时间推断、致伤(死)物认定、生前伤与死后伤鉴别等。 (一)、是确定死亡原因,死亡原因分为根本死因、直接死因、中介死因、辅助死因等等。主要在于确定自然死亡(病死或老死)还是非自然死亡(暴力死亡),在同时存在损伤与疾病时,要分析损伤、疾病与死亡的关系,对于存在几种致命性损伤,应确定主要死因,以便澄清谁应负主要致死责任。常见的死因有感染、出血、栓塞、全身衰竭、中毒等 (二)、是判定致死方式,致死方式是指暴力性死亡所采用的致死方式。确定了暴力死亡方式往往又是决定是否立案的主要依据。因此,如确定为暴力性死亡的尸体,就必须进一步确定其死亡方式。如暴力由他人所加导致死亡是他杀;暴力自己所加致于自己身亡称自杀;暴力来自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非人为故意因素导致的死亡是意外致死。若经详细的调查和尸体解剖均无法判明,则列入死亡方式不明。判断死亡方式至关重要,一旦误判他杀或其他各种死亡方式,轻则引起纠纷,重则导致错案。所以法医在确定死亡方式时要慎之又慎。判断死亡方式不是单靠法医病理学工作者单独能解决的,有时通过法医病理学检验能确定死亡方式,有时则不能。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案件在判断死亡方式除法医参加外,还需侦察人员的合作,根据对现场资料和案情调查所得材料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结论。

实验室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实验室安全及应急救援措施》试题 姓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每题 2.5分,共100分) 1、有异物刺人头部或胸部时,以下()急救方法不正确? A. 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B.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C.马上拔出,进行止血 2、不慎发生意外,下列哪个操作是正确的?() A. 如果不慎将化学品弄洒或污染,立即自行回收或者清理现场,以免对他人产生危险 B. 任何时候见到他人洒落的液体应及时用抹布抹去,以免发生危险 C. pH值中性即意味着液体是水,自行清理即可 D. 不慎将化学试剂弄到衣物和身体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0-15分钟 3、以下物质中,哪些应该在通风橱内操作?() A. 氢气 B. 氮气 C. 氦气 D.氯化氢 4、当被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 A. 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B.立即用嘴吹灼伤部位 C.包扎后去医院诊治 5、大量试剂应放在什么地方?() A. 试剂架上 B. 实验室内试剂柜中 C. 实验台下柜中 D. 试剂库内 6、眼睛被消毒液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A. 点眼药膏 B.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 C.马上到医院看急诊 7、过氧化酸、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及其盐、重铬酸及其盐、高锰酸及其盐、过氧 化苯甲酸、五氧化二磷等是强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 A. 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C B. 通风要良好 C.不要加热,不要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用 D. 以上都是 8化学危险药品对人身会有刺激眼睛、灼伤皮肤、损伤呼吸道、麻痹神经、燃烧爆炸等危险,一定要注意化学药品的使用安全,以下不正确的做法是:() A. 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药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B. 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药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C. 室内可存放大量危险化学药品 D. 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9、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该采用下述()方法。 A. 马上用水冲洗? B. 去医院

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 (1) Key words (1) 一、对尸体的初步识别 (2) 二、水中尸体的检验及死亡原因的分析 (2) (一)尸体检验.....................................................................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排除其他死因............................................................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正确评价尸体上所见损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落水情况的分析判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尸体在水中浸泡时间及死亡时间的推测.............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的区别

医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的区别 提交日期:2006-9-25 15:05:00 | 点击数:338 | 评论: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医院进行。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由鉴定人签名,医院加盖公章。” 需要注意的是,《刑事诉讼法》在此处所提出的是对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由指定医院进行,而不是对法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由医院指定进行。“医学鉴定”“法医学鉴定二者之间是有较大区别的。 一、医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的本质属性不同 医学鉴定应当是指伤者在医院里的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和损伤、疾病的诊断证明等内容。法医学鉴定是法医鉴定人按照法律程序,运用法医学和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对涉及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案件中的尸体、人身、物证及文证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做出科学的结论。它是诉讼证据的一种,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证据作用。 法医学是一门应用医学,属于医学的组成部分,它与医学的许多学科如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内、妇、外、儿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医学应用这些学科的理论与技术解决司法实践的有关问题。但法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例如在检验损伤方面,外科学的着眼点在治疗上,而法医学的着眼点主要是研究损伤形成的机制、性状、受伤时间、推断致伤物、自伤与他伤的鉴别,以及损伤与死亡或致残的关系等。 医生主要的任务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诊断和如何用药治疗。而法医的主要任务是使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科学及知识,为确定案件真实情况提取科学证据。医生在做医学鉴定时往往是采取临床治疗时的方式,用推断、估计等来确定,而不是以证据来确定,以科学准确的方式来认定。如某人皮肤有创口,临床医生不可能具体测量长度,而法医就是要具体测量长度。 法医界的权威著作《法医鉴定实用全书》界定:医院的医生作鉴定应签名为“医师鉴定人”,以利于与“法医鉴定人”相区别。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刘家琛同志1998年在全国法院第二届司法鉴定学术会议上也明确指出:“医学鉴定不等于是法医学鉴定,医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法医学工作者,不

实验室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1)

《实验室安全及应急救援措施》试题 姓名:日期:分数: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每题2.5分,共100分) 1、有异物刺人头部或胸部时,以下( )急救方法不正确? A.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B.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C.马上拔出,进行止血 2、不慎发生意外,下列哪个操作是正确的?() A. 如果不慎将化学品弄洒或污染,立即自行回收或者清理现场,以免对他人产生危险 B. 任何时候见到他人洒落的液体应及时用抹布抹去,以免发生危险 C. pH值中性即意味着液体是水,自行清理即可 D. 不慎将化学试剂弄到衣物和身体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0-15分钟 3、以下物质中,哪些应该在通风橱内操作? () A. 氢气 B. 氮气 C. 氦气 D. 氯化氢 4、当被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 )。 A.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B.立即用嘴吹灼伤部位 C.包扎后去医院诊治 5、大量试剂应放在什么地方?() A. 试剂架上 B. 实验室内试剂柜中 C. 实验台下柜中 D. 试剂库内 6、眼睛被消毒液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A.点眼药膏 B.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 C.马上到医院看急诊 7、过氧化酸、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及其盐、重铬酸及其盐、高锰酸及其盐、过氧化苯甲酸、五氧化二磷等是强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 A. 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 B. 通风要良好 C. 不要加热,不要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用 D. 以上都是 8、化学危险药品对人身会有刺激眼睛、灼伤皮肤、损伤呼吸道、麻痹神经、燃烧爆炸等危险,一定要注意化学药品的使用安全,以下不正确的做法是:() A. 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药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B.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药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C.室内可存放大量危险化学药品 D.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9、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该采用下述( )方法。 A.马上用水冲洗. B.去医院 C.用干净布或卫生纸将硫酸粘下,并迅速用大量凉水冲洗皮肤 10、以下( )情况不宜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A.触电后停止呼吸的 B.高处坠落后停止呼吸的 C.硫化氢中毒呼吸停止的 11、普通塑料、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 A.40℃ B. 60℃ C. 80℃ D. 100℃

第八章 临床法医学鉴定

一、名词解释: 1.损伤程度鉴定:①法医工作者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对被鉴定人的非致命伤进行 检验②再根据我国现行公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进行评定,③做出此非致命伤是重伤、轻伤或者轻微伤的判断过程。共3个要点,各为1分。 2.诈病(simulation): ①健康无病的人②假装患病称为诈病。共2个要点,各为1.5分。 3.造作病(artificial disease): ①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②自 己(或授意他人)故意损害自己身体,③造成自身疾病者称为造作病。共3个要点,各为1分。 4.造作伤 (artificial injury): ①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②自己 (或授意他人)故意损害自己身体,③造成自身损伤者称为造作伤,也称自残。 共3个要点,各为1分。 5.虐待:①凡是经常遭到家庭成员或照顾人②故意造成的③精神或肉体上的折 磨、摧残和迫害。共3个要点,各为1分。 二、填空 1. 重伤:两院两部的[1990]070号《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中指使人肢体(残废)、 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其他对于人体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 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理》第22条规定,造成轻微伤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佰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三、简述题: 1.临床法医学鉴定: 答:①临床法医学鉴定人接受委托方的委托,②运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对被鉴定人进行检查,③按鉴定事项讨论、分析,做出鉴定结论的过程。共三个要点,各为1分。 2.临床法医学鉴定程序: 答:①案件受理:刑事案件必须由司法机关委托方可受理;民事纠纷可接受单位、妇联、医学会等委托;自诉案件可由被告人单位或律师事务所委托。 ②案情了解:案发的时间、地点、原因、情节,受伤及其诊治的经过。③活 体检查:记录、拍照、绘图等。④现场勘验。⑤制作鉴定书。共5个要点,各为0.6分。 3.临床法医学鉴定的种类: 答:①临床法医学鉴定。②补充鉴定:委托人认为临床法医学鉴定的论据不足或发现了新料,提交原鉴定人,行补充鉴定。③再鉴定:委托方或当事人对原鉴定有疑义时,委托其他专家重新鉴定。④联合鉴定:聘请有关专家和其他法医进行联合鉴定。共4个要点,各为0.75分。 4.临床法医学鉴定的特点:答:①对象是活体,涉及领域与临床医学一致, 但目的不同。前者提供证据。②三性原则:合法性,相关性和可信性。③工作面广,难度大。鉴定人既具有临床知识,又有法医学知识和技能。④对鉴定时限有严格要求。共4个要点,各为0.75分。 5.进行临床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

浅谈刑事诉讼中法医学鉴定结论的审查

浅谈刑事诉讼中法医学鉴定结论的审查 作者:雷成顺??发布时间:2011-09-01 08:49:43 ????司法实践中,凡是需要通过鉴定的案件,其鉴定结论不仅成为发现和揭露犯罪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法官正确认定案件性质,犯罪构成及责任区分等等。但是,鉴定结论毕竟不是法律结论,鉴定人的鉴定活动总是受到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必将或多或少地影响鉴定结论的准确性,这势必给案件质量带来影响。在同一案件中,时常会有几份鉴定文书,同时存在几个不相同的鉴定结论,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究竟采信哪个鉴定结论才更合理、最客观呢?因此,笔者认为,在诉讼活动中,特别是在刑事诉讼中,加强对刑事鉴定结论的文证审查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刑事诉讼中法医学鉴定结论的审查问题略谈拙见。????一、法医学鉴定结论的特点、范围及作用 ????(一)法医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一门科学,其鉴定结论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特定的书面形式;2、是鉴定人对专门性问题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提出的分析判断意见;3、它仅限于解决所涉及的法医学科技术问题,而不是就法律问题提供意见,也就是说不是对委托机关在委托鉴定之前所获各种材料的综合评论论断;4、鉴定人必须与案件事实和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 ????(二)在审判实践中,法医学鉴定结论的应用相应广泛,常见的鉴定结论有:1、法医病理鉴定:其主要内容包括:死亡原因鉴定、死亡方式鉴定、死亡时间推断、致伤(死)物认定、生前伤与死后伤鉴别、死后个体识别等;2、法医临床鉴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损伤程度鉴定、损伤与疾病关系评定、伤残等级鉴定、活体年龄鉴定、性功能鉴定、医疗纠纷鉴定、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致伤物及致伤方式的推断等;3、法医精神病鉴定: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状态、法定能力、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4、法医物证鉴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识别、亲子鉴定、性别鉴定、种族和种属认定等;5、法医毒物鉴定:其主要内容包括毒(药)物的定性、定量鉴定。 ????(三)审判实践中,鉴定结论在诉讼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凡是需要通过鉴定的案件,其鉴定结论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案件的重要根据之一,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认定案件的事实,成为发现和揭露犯罪的重要手段,为审判的科学性奠定基础。如在某些案件中,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就成为判断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的有力证据,往往能发挥某种“起死回生”的作用;鉴定结论又是确定案件性质,明确责任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法官正确认定犯罪构成及责任区分等等,如法医病理鉴定,可以确定为致命伤或非致命伤,法医临床鉴定可以确定人身伤害的有无和轻重;鉴定结论还是审查、判断其他证据的重要手段,如被告人口供,被害人陈述等的真实性通常要结合鉴定结论来分析判断作出取舍的决定;鉴定的采用也能反映人们对犯罪事实认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更新法官的证据价值观念。总之,其能起到其他证据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审查鉴定结论的必要性 ????鉴定结论虽然具有科学性,但是鉴定人不是“科学的法官”,鉴定结论也不是“科学的判决”,有时仍然会受到种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而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所以在审判实践中运用鉴定结论这一证据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判断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法医学鉴定结论的不正确或者出现变化可能导致有罪与否的原则性问题。法医病理学死因的鉴定,是损伤直接致死,还是损伤诱发疾病致死;法医临床学损伤程度鉴定是重伤、轻伤还是轻微伤等,完全可能影响到被告人罪与非罪,甚至关系到被告人的生与死,从而关系到司法公正。如我市邵阳县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案件中,70岁的吕某因玩牌与67岁的杨某发生纠纷,被杨某推倒坐在地上,当时未就医。二月后,吕某因硬膜外血肿就医,并在该县某司法鉴定所鉴定为重伤。据此鉴定结论检察机关将杨某拘捕,并提

眼损伤鉴定原则

眼损伤鉴定原则 1、了解案情:仔细阅读卷宗材料,对受伤经过有全面的了解。如受力方式、受力部位、致伤物等。审阅病历资料,特别是初诊病历中对损伤情况及视力的记载。尽可能的了解伤前视力情况。 2、眼科检查: 细致的眼科检查是法医鉴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鉴定人应掌握基本的眼科检查方法(或聘请有经验的眼科医师检查)。 (1)视力检查:先测裸眼视力,然后测矫正视力,应以矫正视力为准。对有疑问的存在伪盲或伪低视力的应进行的鉴别检查。如伪盲实验等。本所现采用自动视力检测仪,带有偏正光和红绿色光装置,给视力检查带来一定的帮助,但这些仍属主观视力检查。必要时应作视觉电生理检查。 (2)眼睑、结膜、角膜、前房、晶体、玻璃体、视网膜从外至内仔细观察并详细描写。 轻主诉重客观检查结果,特别是形态学的改变,另外借助客观的辅助检查。 3、辅助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免散曈眼底照相,了解眼底情况。 超声检查:对玻璃体浑浊、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眼内异物,高度近视(眼轴长>25mm,往往合并有后巩膜葡萄肿)有意义。 电生理检查: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电流图等 影象学检查,CT、MRI 4、电生理检查 (1)视觉诱发电位检查(VEP):目前法医学界应用较多的主要是以黑白棋盘格作为模式翻转刺激的视觉皮层诱发电位(PRVEP),在PRV EP 未能成功引出波形的被鉴定人,可以用闪光诱发电位(FVEP),来进一步筛选视觉通路和屈光介质病变。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对于视力好于0.1的受试眼,均能引出比较完整、形态接近正常的PRVEP 波形。也有作者报道,如PRVEP 无反应或需3°及以上刺激视角诱出P100波形者,视力多小于0.05;如果小于1.5°刺激视角诱发出波形时,则视力多大于0.05;FVEP波形能完整引出者,受检眼视力至少存在光感。国外有学者报道,PRVEP在某些眼病(或眼伤)者存在一些特殊情

法医学鉴定

法医学鉴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法医学鉴定是司法鉴定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广义的法医学鉴定,是指运用法医学理论和技术解决有关人身伤亡等法律问题的一整套鉴定体系;狭义的法医学鉴定,通常是指对某一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也即法医学鉴定人受指派或者接收委托,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对案件中涉及的法医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的科学结论。法医学鉴定是一种法律证据,是在案件中遇到有关医学问题时,查明全部案情必不可少的客观依据。这里有三层含义: 1.法医学鉴定的主体是具有法医学专门知识的鉴定人,基本条件为: (1)经过法医学专业教育或培训; (2)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或专业职称,具有鉴定权; (3)在国家认可的鉴定机构从事鉴定工作。此点不同于证人证言。法医学鉴定人属于自然人,其从事鉴定工作是个人行为,若干鉴定人集体作出的鉴定,应分别署名,各负其责,鉴定部门加盖鉴定专用章,仅证明鉴定人身份。 2.法医学鉴定是鉴定人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鉴定客体)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鉴定结论,使复杂或模糊的问题变得明确,从而证明案件事实,这一点,不同于勘验笔录;它是一种科学而客观地论证过程。 3.法医学鉴定是一种诉讼活动,体现为鉴定过程必须依照法律程序进行。鉴定是一种诉讼活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鉴定人根据诉讼法的规定,接受委托和指派,在我国,鉴定人原则上不能接受当事人个人委托;鉴定活动的启动是由公安、司法机关提起或书面委托。在有些案件中,委托鉴定必须告知诉讼双方当事人;鉴定的内容要严格按照委托的要求,鉴定人不能擅自修改或变更鉴定目的。 (2)鉴定的程序和过程需遵循诉讼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调查有关资料,收集事实证明材料等。 (3)鉴定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出庭作证,接受法庭质证。 一般情况下,具备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 (1)在公安、检察和审判机关工作的专职法医师; (2)受公安、检察和审判机关委托的医学院校法医学教师; (3)受公安、检察和审判机关委托的医师及其他专家。这里,接受办案机关或单位的指派或委托,是使鉴定结论具备法律效力的前提。

浅谈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浅谈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摘要:鼻骨骨折在法医检验鉴定中较为常见,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构成重伤、轻伤、轻微伤等不同的伤情,在法医鉴定过程中还需辨别鼻骨新鲜性骨折与陈旧性骨折,以期准确分析出所委托损伤的伤情。 关键词:法医学;鼻骨;鼻骨骨折 在日常法医临床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经医院诊断为鼻骨骨折的伤者要求法医鉴定,2014年1月1日实施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2.4o)规定,鼻骨粉碎性骨折;双侧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双侧上颌骨额突骨折构成轻伤二级。这就要求鉴定中对鼻骨骨折的具体部位、数量以及类型进行精确的诊断。 鼻骨骨折(fractureofnasalbone)可单独发生,也可和其他颌骨骨折同时发生,可以是单纯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以及复合骨折。在鉴定过程中需要根据鼻骨解剖学特点,结合简要案情、治疗及检查材料,以期准确做出相关伤情鉴定,法医鉴定要点如下: 1. 充分掌握鼻骨的解剖学结构特点,避免把生理性现象错看成骨折。鼻骨鼻部骨骼主要由鼻骨和上颌骨额突构成,

上方与额骨的鼻突相连。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及鼻中隔软骨组成。鼻骨是高突于面中部较菲薄的骨块,易遭受损伤而发生骨折,且多见双侧粉碎性骨折。 2. 详细了解案情,对鼻骨骨折外伤史查证,全面掌握被鉴定人损伤情况。鼻骨骨折一定伴有明确的外伤史及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包括:①移位和畸形:鼻骨骨折的类型取决于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如打击力来自侧方,可发生一侧鼻骨骨折并向鼻腔内移位,造成弯鼻畸形;如打击力量较大,可使双侧鼻骨连同鼻中隔同时骨折,使整个鼻骨向对侧移位,鼻变曲畸形更为明显;如外力直接打击于鼻根部,则可发生横断骨折,使鼻骨与额骨分离,骨折片向鼻腔内移位。同时可并发鼻中隔和筛骨损伤;如鼻骨受到正前方的暴力打击时,可发生粉碎性骨折及无塌陷移位,出现鞍鼻畸形。②鼻出血:鼻腔黏膜与骨膜紧密相连,鼻骨骨折常伴有鼻腔黏膜撕裂而发生出血。③鼻呼吸障碍:鼻骨骨折后可因骨折片移位、鼻黏膜水肿、鼻中隔血肿及血凝块存积等原因,使鼻腔阻塞而出现鼻呼吸障碍。④眼睑部瘀斑:鼻骨骨折后可因组织内出血渗至双侧眼睑及结合膜下而出现瘀斑。⑤脑脊液外渗:当鼻骨骨折伴有筛骨损伤或颅前凹骨折时,可发生脑脊液鼻漏。初期为混有血液的脑脊液外渗,以后则血液减少或只有清亮的脑脊液流出。 3.结合被鉴定人治疗材料,依据客观检查准确把握被鉴

谈谈对法医学的认识

谈谈对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的法医学鉴定的认识 ---曹莹莹 关键词:法医学法医学鉴定死亡原因死亡方式 死亡原因的基本概念是指引起死亡的暴力或疾病,即导致死亡发生的损伤、疾病或衰老等因素。无论法医学或临床学,都必须进行死亡原因分析。而在法医学的角度来讲,死亡原因的分析有助于判断明了案件性质。【1】而死亡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五种:根本死因,直接死因,辅助原因,死亡诱因,联合死因。正因为人的死亡原因有时简单,有时复杂,所以对于分析清楚死亡发生时候中的每个原因的主次及相互关系尤其重要。例如,因木棍打击致右胫骨骨折送至医院治疗,第3日突然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浅快,右肺下叶湿音,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及病理诊断:肺脂肪栓塞。死因结论为:胫骨骨折引起肺脂肪栓塞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死亡。【2】在这个例子中,胫骨骨折是根本死因而肺脂肪栓塞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则是直接死因。因为正确的死亡分析结论是能够有效为民事案件的调查与处理、刑事案件的侦查与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科学证据。法医学鉴定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其客观性和科学性往往影响到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我们法医工作者在应用法医学理论知识进行鉴定时,应根据证据收集原则,做到客观、公正。特别是在涉及损伤与疾病关系时,不应只注重收集有罪和罪重的证据,还应注意收集嫌疑人无罪与轻罪的证据,即做好伤与病之间的正确分析。【3】而根据鉴定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甄别性分析,专业知识性分析,综合性分析,这三种。死亡方

式的基本概念是暴力死如何得以实现。而死亡方式的鉴定是法医病理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确定刑事侦察方向、司法审判定罪的重要依据,对民事调解、灾害赔偿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4】死亡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自杀死,他杀死,意外死。而他杀死又被分为以下三种:非法他杀死,合法他杀死,过失伤害死。在这次的报告中,我想用香港著名的“雨夜屠夫”案来进行举例分析。林过云(1955年-),原名林国裕,香港连环杀手、强奸犯,有“雨夜屠夫”之称。遭逮捕的林过云图片林过云(1955年-),他在犯案前为一名夜班的士司机,而案件中受害者均为女性。犯案时多为下雨的晚上,他以的士把目标接载到僻静地方,然后迷晕杀害,进行奸尸并把尸体的性器官部份肢解作为标本,并放在位于土瓜湾贵州街的寓所。林过云涉嫌于1982年2月至7月间杀了4名女子,每一次作案后,他均会为已肢解的人体残肢拍照。于一次冲晒照片时,无意中被冲晒店员工发现相有可疑报警,始将案件揭发。同年8月18日于湾仔一冲晒店被捕。案件于1983年3月3日起开审,林过云起初被依例判处死刑,及至于1984年8月被港督尤德会同行政局赦免,改判终身监禁。在这个“雨夜屠夫”案中,林过云是属于故意杀人,这种他杀违法了法律的规定,属于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人构成了杀人罪。而在该案件中的受害者的死亡方式则属于非法他杀死。而该案件中的强奸属于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行为。关于该案件里强奸的行为,强奸的法医学鉴定为以下两种:一是根据女子性成熟的判断,二是根据处女的判断。综上所述,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的法医学鉴定是解决专门性问题的技术性

法医学作业

一、什么是法医学鉴定,法医学鉴定有哪些方法? 法医学鉴定人受司法机关的委托或指派运用法医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尸体、人身、物证、现场和其他有关材料进行检验后,对委托鉴定的有关问题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如实作出结论的过程。 法医学鉴定方法有 (一)补充鉴定 司法工作人员对鉴定结论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案情的其他证据加以审查后,若认为所作结论不够完善或根据不足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新资料,要求解答新问题或作修改补充。补充鉴定有以下情况: (1)鉴定后,委托机关发现新的鉴定资料(或物证),要求对原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并提供补充鉴定意见; (2)鉴定后,委托机关就本案的同一鉴定材料,要求原鉴定人解答新问题,即对同一案件提出补充鉴定意见。 (3)委托机关认为鉴定结论没有完全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或结论不够明确。 (二)重新鉴定 重新鉴定,是指司法机关或当事人(辩护人)认为原鉴定或补充鉴定的依据不充分,对结论不满意,或鉴定人之间意见不一致,可将原鉴定材料再委派或聘请别的专家进行鉴定。 下列情况是明确的重新鉴定的条件: (1)原鉴定人的专门知识可疑时; (2)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或故意作虚假鉴定的; (3)鉴定本身包含着矛盾,鉴定是以各种不正确的假设为基础时; (4)认为新鉴定人采用的科学手段超过原鉴定人时; (5)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发生矛盾,且其正确性可疑。 二、生前溺死有何特有征象 溺死尸体除了有一般的重息症状外,还有下列征象: 1、口鼻腔前可见多量白色或淡红色*形泡沫 2、尸斑呈淡红色 3、皮肤皱缩、膨胀与鸡皮样变 4、手抓异物或甲沟内嵌塞泥沙 5、呼吸道有溺液和泥沙 6、肺部有严重水肿、气肿 7、左右心血液改变及主动脉内膜染红 8、心、肝、肾等内脏有硅藻 三、名词解释 超生反应:指机体死亡后组织器官细胞仍保持生命机能,对刺激仍有一定反应,如死后数小时内仍有骨骼肌在机械性刺激下收缩、扩瞳或缩瞳反应、肠蠕动及精子活动能力。其在法医学上可用来推断死亡时间。 尸斑: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内的血液因其重力作用而逐渐沉积到尸体低下的悬空部位。积聚在这些部位的血液,使静脉管扩张,并透过皮肤呈现出有色的斑痕。 四、机械性窒息如何分类?有哪些共有的尸体征象? 机械性窒息,是指由机械性暴力引起的呼吸障碍,使体内缺氧,致使人体生理机能障碍

法医-水中尸体

(1)皮肤膨胀脱落:液体渗入皮肤,使表皮部膨胀、变白、 起皱。以手足变化明显 (漂妇样变) 。 一、概况 手指、足趾(1) ,手掌、足遮(24) ;手足(48) 水中发现的尸体并非皆为溺死,少数是死后抛尸入水;生 冬季手足表皮脱落(2-3 周)夏季(1 周) 前入水者,有少部分系喉头痉挛造成窒息或刺激引起反射性 (2)尸体浮沉和膨胀 心跳骤停,或潜在性疾病突然发作而死亡(水中猝死) 。 溺死或死后入水的尸体,均可形成各种损伤。 溺死(drowning) :指液体堵塞呼吸道,引起的呼吸障碍而 (3)可有尸蜡现象(时间较长) ,可有绿苔、藻类或菌丝形 发生的窒息死亡。也称淹死。 成。 液体:水或其他液体 (二)尸体内部征象: 堵塞呼吸道:全身或头面部或口鼻 1、呼吸道、与口、鼻相通的蝶窦腔内和肺脏内有泡沫状溺 二、溺死的经过和症状 液、水草、泥沙、浮游生物及其他异物。 大致分 6 期 2、水性肺气肿: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 1、前驱期:冷水刺激皮肤-反射性吸气-呛咳-呼吸暂停 3、胃肠道有溺液及其他异物 2、呼吸困难期:O2↓、CO2↑ 4、右心及静脉淤血 3、意识丧失期: 5、呼吸辅助肌出血: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背阔肌等剧烈 4、呼吸暂停期: 的挣扎和肌肉痉挛而出现点状、片状或条状出血,出血常为 5、终末呼吸期: 双侧。 6、呼吸停止期: 四、溺死实验室检查 三、溺死的机制 (一) 、硅藻(diatom) : 1、窒息: 硅藻的特性:为单细胞浮游生物,大小 3-20m,其外壳中含 2、淡水、海水: 大量硅酸盐类化合物,故不易被高温和强酸破坏。硅藻种类 淡水-加大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心力衰竭 繁多,不同季节,不同水域,其种类和数量均有差异,这有 ↘低渗-溶血—K 释放-电解质紊乱 助于判断溺死水域或入水点。淡水中以羽纹目硅藻多见;海 海水-肺水肿 水中以圆心目硅藻多见。 ↘血液浓缩-粘稠度↑ 进入体内途径; 3、其他:冷水刺激呼吸道黏膜反射性心跳停止 检材的提取:应取现场水作对照。 冷水刺激,呼吸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心肌损害 检验方法:化学消化法、焚烧法等 剧烈挣扎—低血糖休克 评价:在骨髓、牙髓。 二、机械性窒息的过程与表现 肾脏、肝脏、脑、心腔血液中检出硅藻有助于诊断。 1、窒息前期: 在肺的边缘找到硅藻具同样的意义。 2、吸气性呼吸困难: 其他浮游生物的检查:绿藻类、蓝藻类 3、呼气性呼吸困难: (二)血液生化检查: 4、呼吸暂停期: 1、氯化钠或氯离子:左右心的测定,可以诊断区别淡水海 5、终末呼吸期: 水中溺死。淡水-左心 Cl 较右心低;海水相反。 6、呼吸停止期: 2、 K 离子 □典型溺死:溺液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影响气体交换,呈典 3、Hb: 型窒息征象 五、水中尸体的法医学鉴定 □非典型溺死(干性溺死) :落水后死亡,但呼吸道中并无溺 1、确定死因: 液(15%) ,可能的机制: 损伤: 1)冷水刺激声门而发生痉挛引起窒息 (1)生前损伤2)冷水刺激咽喉部而发生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 意外:车祸落水、高坠落水-明确现场 三、溺死的形态学变化 他伤:部位不定、损伤严重-斗殴、打伤-损伤死亡或受害人 具有溺死窒息所特有的征象,也有浸泡在溺液中出现的改 丧失抵抗力溺水死亡 变。死后抛尸入水的仅有水中浸泡的征象。 自伤:轻、无致命伤,手能及范围 (一)体表征象: (2)频死伤:落水时,碰闯伤 1、①蕈状泡沫:溺死者呼吸道常溢出粘稠、细小的泡沫,(3)死后伤: 堆积在口鼻部呈蕈状,蕈状泡沫一般呈白色,若有呼吸道毛 生前溺死与死后入水的鉴别:是否溺死 细血管破裂出血, 可为淡红色或白中带红, 蕈状泡沫较稳定, 生前 死后 比易消散,抹去后也可再溢出,压迫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 口鼻孔 白色蕈状泡沫 无 沫更多。蕈状泡沫夏季可保持 1-2 天,春、秋季 2-3 天,冬季 呼吸道 溺液、泡沫、异物 无或仅上呼吸道液体、异物 3-5 天,泡沫干燥后在口鼻及其周围形成痂皮样残留物,尸 肺 水性肺气肿 无 体高度腐败后泡沫可消失。 胃肠 溺液、异物 无或胃内少量 蕈状泡沫是溺死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征象。头部外伤、高 左 心 血 液 较 右 心 稀 左右心血液浓度、成分相同 血压及某些药物中毒也可产生,但泡沫的量及粘稠度均不及 心 薄,各成分减少 溺死,加之案件的背景和死亡当时的情况,足以区别。 手中异物 水草、泥沙 无 2、手中握有异物(泥沙、水草) 。挣扎所致,尸体痉挛,紧 窒息征象 有 无/有 握不放,可作为溺死的证据之一。 3、“鸡皮样”皮肤:冷水刺激,立毛肌收缩,毛囊隆起。死后 硅藻 有 无 入水的尸体也可发生这种现象 。 2、落水地点:现场与实验室检查(硅藻 、Ag) 4、其他窒息征象 3、死亡时间、浸泡时间的确定 (1)结膜常有点状出血 4、个人识别: (2)口唇、甲床紫绀。 5、性质;多见意外、灾害事故,其次自杀,他溺少见。 (3)尸斑浅淡且出现迟缓 但他杀后抛尸入水并不少见。 (4)尸温较低 ◎电击伤 5、水中浸泡征象: 重庆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 幸宁
七年制法医学复习笔记(三) 2005-12-6 Made By Victor @ 2002 级 3 班
Page 1 of 6
◎水中尸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