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肿瘤术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11
鞍区占位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鞍区肿瘤的概念鞍区肿瘤是指发生在蝶鞍区的肿瘤,可分为鞍内、鞍上、鞍旁、鞍后及鞍下肿瘤。
包括垂体瘤(54.8%)、颅咽管瘤(35.4%)、脑膜瘤(5.2%)、异位松果体瘤(2.8%)、视交叉胶质瘤(1.0%)等。
其中鞍区及鞍上多为垂体瘤、颅咽管瘤,鞍旁为脑膜瘤,鞍后为脊索瘤,鞍下为蝶窦肿瘤。
1. 手术治疗在当今仍然是鞍区肿瘤最常采用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良性肿瘤尤其如此,即便是恶性肿瘤也有不少患者能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收到延长寿命的效果。
2.用手术方法不能彻底切除的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可推迟肿瘤复发,延长病人寿命。
3.在一些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化学药物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鞍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鞍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1.尿崩症;2.垂体功能低下;3.水和钠离子代谢紊乱;4.脑脊液鼻漏等。
(一)尿崩症1.评估尿崩症发生的可能性开颅或经鼻蝶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后一般很少发生尿崩症。
而垂体微腺瘤尿崩症的发生较多见,一般为暂时性,发生时间多在术后24H以内,持续时间多为1~2周。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症发生率高,且尿崩程度严重,恢复时间相对较慢,多数需要4~5周。
鞍区脑膜瘤和胶质细胞瘤发生尿崩症者较少。
2.术后严密观察尿量和尿比重鞍区肿瘤术后最好留置尿管,每小时观察尿颜色、比重,用量杯测量尿量并准确记录,若尿量大于200ml/H,尿颜色逐渐变淡,尿比重低于1.015,同时患者伴有口渴,多饮,24H尿量大于4000ml,提示有多尿和尿崩的可能,应及早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准确使用治疗尿崩的药物并观察药物反应按时按剂量应用神经垂体素,对24H持续微量泵泵入神经垂体素者,应严格计算泵入速度,并要求2~3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泵入。
防止药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或药量过大引起尿闭,造成水钠潴留而加重术后脑水肿反应。
同时观察用药后反应,神经垂体素在抗利尿的同时还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患者可出现面色潮红、烦躁、头晕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应报告医师予以药量调整,与此同时应向家属和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宣教,共同保证安全用药。
一、概述肿瘤术后护理是指对患者完成肿瘤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包括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伤口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心理护理等方面。
术后护理的目的是确保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恢复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二、护理诊断1. 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表现。
2. 伤口感染:术后伤口可能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甚至发生感染。
3. 并发症: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4. 心理障碍: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
5. 营养失调:患者术后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等情况。
6. 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
三、护理措施1. 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4小时内每小时测量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每2小时测量1次。
(3)监测患者意识状态,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发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术后48小时内,伤口处可能出现渗血,应给予压迫止血。
3.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预防尿路感染: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术后拔除尿管后,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3)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给予抗凝治疗。
4.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心理需求,耐心倾听患者倾诉,给予心理支持。
(2)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5. 营养支持(1)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2)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
鞍区病变术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一、护理诊断1. 疼痛: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头痛、颈痛等。
2. 感染:手术创口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如红肿、渗液、发热等表现。
3. 液体过负荷:鞍区病变手术后,患者可能存在液体过多导致的水肿、心力衰竭等问题。
4. 神经功能障碍:手术后可能出现神经功能受损,如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等。
5. 焦虑和抑郁:手术后患者可能面临术后恢复、功能恢复等问题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二、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1)评估疼痛程度和特点,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2)给予镇痛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等,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3)提供舒适的环境,如调整床位、保持室温适宜等。
(4)采用非药物措施,如冷敷、按摩、放松技巧等缓解疼痛。
2. 感染预防:(1)进行手术创口护理,保持创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2)加强患者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合理清洁皮肤等。
(3)规范使用抗生素,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4)提醒患者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人、动物、污染的水等。
3. 液体过负荷处理:(1)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如体重、水肿、呼吸困难等。
(2)合理控制液体入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容量。
(3)监测尿量,及时发现尿量减少或增加异常情况。
(4)教育患者合理饮水,掌握饮水量的把握,避免过度饮水。
4. 神经功能障碍处理:(1)密切观察患者的视力、视野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激素治疗等。
(3)提供适应性的康复训练,如视觉训练、康复运动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5. 焦虑和抑郁管理:(1)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
(2)提供情绪疏导的方法,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心理咨询等。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增加自信心和积极性。
鞍区病变术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包括疼痛管理、感染预防、液体过负荷处理、神经功能障碍处理和焦虑抑郁管理。
预见性护理在鞍区肿瘤术后脑性耗盐综合征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脑性耗盐综合征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鞍区肿瘤发生脑性耗盐综合征的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鞍区肿瘤发生脑性耗盐综合征的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
两组采用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
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11例患者发生脑性耗盐综合征,实验组中8例患者经过护理,其尿钠、血清钠、尿量均已恢复正常。
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对鞍区肿瘤术后脑性耗盐综合征上得到较好的应用,确保了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鞍区肿瘤;脑性耗盐综合征脑性耗盐综合征是鞍区肿瘤术后较为罕见的一种并发症[1]。
鞍区肿瘤手术可影响下丘脑功能,导致新房利钠多肽分泌异常,诱发脑性耗盐综合征,新房利钠多肽可使尿量及尿中氯化钠的排泄分别增加10倍和30倍,令钠和水从肾脏排出,且排除量较大,极易降低血容量,血容量一旦降低会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产生刺激,进而引起对水的保留,导致钠大量丢失,产生低钠血症。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鞍区肿瘤发生脑性耗盐综合征的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鞍区肿瘤发生脑性耗盐综合征的患者8例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45岁;垂体瘤8例,颅咽管瘤5例,脑膜瘤3例;手术方式:开颅手术10例,经鼻蝶入路6例。
实验组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46岁;垂体瘤5例,颅咽管瘤2例,脑膜瘤1例;手术方式:开颅手术5例,经鼻蝶入路3例。
脑性耗盐综合征诊断标准[2]:①尿钠含量>30 mmol/L,且患者的尿量呈增加趋势,但尿比重却相对正常;②血钠含量1;④患者血容量下降,且中心静脉压也不断下降,常300 ml/h,24 h的总尿量>4000 ml,则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处理。
1. 3. 3 中心静脉压(CVP)主要表现有直立性晕厥伴恶心、头晕、呕吐等,体检可见患者的眼窝凹陷、黏膜干燥、心动过速等。
鞍区病变术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以鞍区病变术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为标题,下面将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护理诊断1. 术后鞍区病变患者的呼吸功能受限。
2. 术后鞍区病变患者存在神经功能障碍。
3. 术后鞍区病变患者存在感染风险。
4. 术后鞍区病变患者存在疼痛和不适感。
二、护理措施1. 呼吸功能受限的护理措施:a.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b.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和活动,促进肺部通气和防止肺部感染。
c. 协助患者进行肺部康复训练,如气管插管拔除后的呼吸功能锻炼。
2. 神经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a. 监测患者的神经症状变化,如视力、听力、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b.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c.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抚,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神经症状对患者的影响。
3. 感染风险的护理措施:a.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b. 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感染部位情况,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c. 按照医嘱给予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控制感染的发展。
4. 疼痛和不适感的护理措施:a. 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保证患者的舒适。
b. 提供合适的体位和床垫,减轻鞍区病变的压力和摩擦。
c. 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总结:对于术后鞍区病变患者的护理,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护理诊断和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与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
鞍区肿瘤切除术鞍区肿瘤切除术一、术后观察重点1、意识观察意识是鞍区肿瘤患者术后观察的重点。
鞍区肿瘤患者易造成丘脑下部损伤,出现意识的改变,因此,术后3 d应随时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做好记录。
2、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24 h内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改变,一般每30 min~60 min 检测一次。
24 h后视病情适当延长监测时间,并准确记录,综合分析。
3、尿量的观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尿崩症,多为一过性暂时的症状。
原因是术中刺激或损伤垂体后叶、垂体束或丘脑下部所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释放减少,导致肾小管水分重吸收减少,尿液不能浓缩,尿量异常增多,尿比重降低,患者出现多饮及严重口渴感。
一般术后1 d~4 d发生,持续2 d~6 d。
故术后必须详细准确测量并记录患者的饮水量及每1 h尿量。
4、视神经功能障碍的观察手术后多数患者视力障碍症状得以改善,但有少数患者视力反而恶化,如不及时处理,则难以恢复。
护理时应注意患者术后回病房时的视力情况,在不同的距离让患者辨认指数,并把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根据检查的结果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及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将物品放置在患者视力好的一侧,并详细告知患者,以方便其拿取,防止碰伤,患者起床活动时,应有人陪伴,防止患者跌倒。
5.、呼吸道管理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术后给予吸氧,气管插管者注意观察其呼吸,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恶心、呕吐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6、脑脊液漏的观察经鼻入路的,拔出鼻腔纱条后,患者鼻腔内有分泌物流出,开始多为陈旧性血块,逐渐呈淡黄色渗出液,一般在1周内停止。
此时鼓励患者坐起,头稍低,使鼻腔分泌物流出,避免因分泌物滞留于各副鼻窦内引起炎症。
拔出纱条后大多数有鼻塞,如1周后仍有鼻塞,可行鼻腔分泌物清理。
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表现为咽部有水下流感,低头时鼻腔有水样液体持续流出,此时应用试管收集流出液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