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建设规划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建设规划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建设规划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建设规划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它主要研究抗原性异物的性质,机体免疫应答的机理和一定条件下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明确病原生物学的危害性。突出理论与应用相接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的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奠定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病原生物与免

疫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适用专业

护理本科专业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现状:

担任《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教学教师现有3人,实验师1人,均为专职教师。

(1)年龄结构:40~50岁教师1人,30~40岁教师1人,20~30岁教师2人。

(2)学历结构:大学本科3人,硕士1人。

(3)职称结构:具备初级职称2人,中级1人,副高1人。

目前,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方面结构还不合理。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1)从内挖掘潜力,制订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

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以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2)从外引进高素质、高学历微生物学专业人才,计划在今后3-5年引进教师1-2名,

以研究生为主。

(3)外聘资深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专家担任本课程的兼职教师。

通过以上措施争取在今后3-5年内,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40%以上,具有高级

职称的人数达10%以上,以达到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目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

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材建设

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尽可能结合专业实际情况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卫生部规划教材。本着“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的原则,力图在

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力图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有所改

进;力图结合现有的规范要求和根据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条件,根据学时的不同,在保

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每隔二年更新部分教学内容。

五、教学管理

1、每位教师要认真备课、讲课,每学期进行一次教案检查,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每

学期至少互听一次,进行教学体会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按教学计划进行授课,不按时的进行抽查,对学生的作业要按时批改,并做好记录,

建立课程教学档案。

3、(1)试题编著按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要求,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规划教材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为主线进行。

(2)试题编著突出为三性: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依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编著试题。

(3)充实课题库的题量并应用计算机管理,实行教考分离。对每次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予以存档。

六、教学改革与研究

1、课程教学改革应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

做到:开学有计划、活动有记录、期末有总结。在课程建设期间,每位教师应有一篇教改教研论文公开发表。

2、根据该课程的要求,组织有关教师进行调研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主讲教师和相关指

导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强化老师的教研意识,营造重视教研的学术氛围,建立鼓励教研的激励机制,积极做好组织工作,引导教师选定教研方向的工作,使之各具特色,又相互支撑,逐步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教研群体。

3、分析相关的教学内容,对比有关的教材并参考其它医学院的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

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的重点要强调知识的更新和实用性,以一两本教材为主,融合其它教科书对教学内容加以扩充,通过查阅相关专业期刊和杂志,适当增加反映近期科技成果的新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可以弥补教材某些内容的滞后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适应现代化教学发

展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发挥病原生物和免疫学中的图片、动画等优势,借鉴国内外优秀资源,制作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CAI 课件。在课堂教学上,能够形象生动、图文并茂,中外文结合等讲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

七、教学质量评估

每学期均随机抽取各层次的本专业学生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反馈教

学情况,改进教学。逐步建立较规范的课程评价体系。

完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2005.9 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 1.1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加快教改步伐,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控、科研素质的培养来大力推进专业学科建设,拓宽专业覆盖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建成基础厚实、特色突出、实力较强的专业。 1.2 专业建设整体目标 通过5 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打造出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科学合理地定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在专业性质上加强材料科 学与工程基础、侧重材料制备和表征训练,以现代科学与工程体系为主干构建专业和组织教学,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具创新精神、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程型人才”。 (2)专业方向紧密结合产业科技进步需要、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 (3)突出优势,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方向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 4)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辅以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推进、整体优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5)强化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培养适应2l 世纪时代特征要求的创新性人才,为 我国材料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6) 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措施 2.1 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新的人才培养观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及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的重要性。高等工程教育应从“授技型”向“育才型”转变,从单纯传播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从狭窄的专业技术教育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应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大工程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精神、独立深入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2)建立起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段式、三平台、多专业方向 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和一年的专业技术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的三级教学平台——通式教育基础教学平台,大学科基础教学平台,按一级学 科设置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多专业方向。 2.2 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人才培养观,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了新型课程体系 21 世纪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素质是前题、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意识,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新型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充分发挥知识平台和课程群(教学模快)的整体功能作用。如何做到厚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近30年来,生命科学发展惊人,而 21 世纪被认定为是一个生命科学腾飞的世纪,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核心,生物化学的发展更加引人瞩目。现代生物化学的内容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渗透到医药科学的各个分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与传统医学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冠以“分子”二字的新型学科:如分子解剖学、分子生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分子诊断学等等,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学科”,足见生命科学已经与医药科学融为一体,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成为医药科学各分支的“共同语言”。 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理论教学内容分成四个知识模块,模块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核酸,第四章维生素,第五章酶;模块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包括第六章生物氧化,第七章糖代谢,第八章脂肪代谢,第九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第十章核苷酸代谢;模块三:分子生物学基础包括第十一章 DNA 生物合成,第十二章 RNA生物合成,第十三章蛋白质生物

合成,第十四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第十五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模块四:专题篇包括第十六章细胞信号转导,第十七章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第十八章酸碱平衡,第十九章肝的生物化学。这四个知识模块中,模块一是基础,模块二是传统生物化学教学的重点和核心,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模块三已成专科生物化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模块四是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专题内容的讲述。实验教学内容:总体设计了14个实验,不同的专业,由于教学侧重不同开设的实验项目也有所区别,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强调代谢与疾病的联系,故除了开设基本的生化实验,主要开设与临床检验有关的血糖测定、转氨酶的测定以及较综合的调节的实验;再如护理学专业,注重营养学的内容,开设了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而药学专业要掌握更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为后期专业课做基础,所以相对开设更多的利用传统生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实验,如各种类型电泳、层析技术,为了让同学了解更多更新但由于条件不能开设的实验技术,我们选了一些综合性比较强,技术比较实用的项目录象,比如PCR技术、基因工程技术。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很多概念、理论抽象难懂,图、表及反应式多。结合专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薄弱的特点,抓住“生命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变化”主线索,遵循循序渐

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京华中学创足球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京华中学是冷水滩区公办学校的领头羊,在校学生3500余名,校内有30000平方米的运动场,场内设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和标准的11人足球场,学校各类足球设施较全,为我校开办足球班,开展群众性足球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学校讨论研究决定开展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区教育局有关“体教结合”的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以“体验足球、快乐成长”为主题,努力遵循“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的发展思路,把开展足球文化作为我校的一项传统特色来打造,办好足球班,开展好班级、校级足球活动,从而推动我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弘扬足球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 二、发展理念 1、以球育德,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足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既需要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又需要队员们遵守一定的球场规则,还需要队员们既能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使队员们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队员们在快乐的足球活动中,快乐参与、快乐体验、快乐成长。 2、以球健体,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足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球场上的奔跑,运球盘带,各种动作技巧等是平时刻苦训练的积累,足球游戏、足球团体操、足球啦啦队队操等都能活跃身心。足球运动使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以球促智,促进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强健的体魄是学习的基础,凭借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养成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更能促进其智育的良好发展,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发展目标 1、总目标以“足球”为载体,以“足球文化”为主题,从“体教结合”中挖掘“乐学、苦练”足球特色文化,将之升华为足球精神、校园文化、努力探索足球活动规律,提高我校足球运动水平和足球竞技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形成一种“乐学苦练拼搏向上”校园精神。加强对学校足球特色发展的领导,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完善足球校本课程建设,形成课程体系,并得到有效实施,加强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足球队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提升足球文化品质,参加各类足球竞赛取得一定的成绩,形成以“足球文化”为核心的独特的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学校特色,争创冷水滩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促进学校综合素质提高,提升学校知名度。 2、年度目标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 实施方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落实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一文中曾提到:“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着教育。……”。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莘县教育局(2010)29号等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以“让每一个孩子插上创造的翅膀”为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意志品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锻炼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心理,做“四好少年”。 学会学习——在获得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 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合作——友好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合 作中体验成功。 学会创造——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

2021年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2021年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2021年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来 源xx课件 xxxx年小学学校 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第六个目标就是: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解决国家课程在学校实施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我校将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 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规范我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我校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课程的规划和实施,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学校概况和办学理念 二七区外国语小学以“多彩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培养中西文化共融、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学生”为培养目标,以“细节构筑完美、规范成就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成功是一种习惯”为校训,深入实施“本责教育”,构筑“追求卓越工作、享受品质生活”的管理文化、“人文智慧、平等尊重”的校园文化、“以生为本、探循本真”的课程文化。以“尊重信任”的理念打造睿智卓越的教师团队,以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幸福感的学生,以品质的标准打造学校品牌。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努力发展,现已成为管理规范科学、校园文化厚积、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凸现、英语特色鲜明的人文化、现代化的学校。 在二七区外国语小学,学校的核心精神价值观是“追求卓越”,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态度与勇气。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生态化。即,每个人都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素质与能力,以一种向上的姿态去达到自己能达到的高度。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相对与自己的相对值。追求卓越更体现了学校对于自身发展的一种坚守的精神,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支撑核心精神价值观的,是学校实施的“本责教育”。“本责教育”的核心是“本”——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儿童 成长的本真,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具备应有的素质与能力。“本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责”——办负责任的教育、做负责任的教师、育负责任的学生、做负责任的家长。 三、学校课程规划的基础(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

某某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XX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的改革与建设是学校各项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尺度。 课程建设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为依据,以教学设备,实践条件建设为保证,以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为成果载体,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课程是学校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载体,从广义上讲,课程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 开展课程建设活动,不仅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明确课程定位,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了使课程建设与改进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一)基本原则 课程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的思想,贯彻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人才;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专业课程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原则。 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探索工学交替、任务趋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研为一体,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改革学业评价模式,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原则。 改革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大力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创新活动及表现,学习过程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教材,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总结 生物化学是我校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 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建设适合培养二十一世纪高层次、创新型药学 人才需要的药学生物化学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培养和 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研究型教学体系。本 着一切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进行课程建设。现将多 年来课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 要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在 课程建设中,我们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课题 负责人张景海既是教授又是博导,既是学科科研“领头羊”,又 是教学骨干和带头人,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带领课题组工 作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承担和完成省部级、国家级科研课题10 余项。在教学改革方面也紧跟时代脉搏,牢牢把握着课程建设的 宏观规划和发展方向。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有计划 地选派青年教师进行国内外进修;引进外籍教师;获取博士学位、进修人员、外籍教师在教学中均发挥骨干作用;在教学中也注重 青年教师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听课和助课,观摩教学,采取以老 带新的方法,进行传帮代。实行集体备课、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促进业务交流;在补充青年师资时,还注意综合大学的人才和获 得学位的归国人员引进,以防止近亲传递,知识退化。由于师资

队伍建设计划具体,措施得力,目前,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 历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形成良好的教学学术梯队和可持续发展 势头。目前教学队伍的整体情况为: 1.知识结构:硕士14人,达100%;双硕士1人,达14.3%;博士(含在读)8人,达50%。教授3名(外聘教师2名),副教授7名(外聘教师1名),具有高级职称比率达5 2.6%。 2.年龄结构:35岁以下10人,占71.43%;35~50岁4人,占21.43%;平均年龄为35.79%。 3.学缘结构:教学组14人中本科毕业于12所国内院校,硕士毕业于15所国内外综合性大学;五名毕业于国外知名大学,三名 为博士,两名为硕士。 4.师资配置:理论教师以教授、副教授授课为主,正副教授 授课时数占总学时数的70%以上。 5.师资培养:近五年,海外进修一年以上3人次,国内进修2人次。 6.教学科研水平:近两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8篇,校级 教改项目一项,课题负责人张景海获国家及省教学改革二等奖及 一等奖。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学院一等奖2项,获学校优秀奖2项。4人获得03-06年制药工程学院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在课程负责人张景海教授带领下,主持和参见国家、省、市各类基金项目 十三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近40篇学术论文,SCI收录12篇。申请了两项中国发明专利,两项国际发明专利。参加科研的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

“尚美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为了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创出学校品牌,学校以阳光课程建设为起点,以阳光课堂打造为突破口,以阳光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阳 光文化的孕育为着力点,制定我校“阳光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办学理念 “尚美教育”——使用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做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以“尚美教育”的实施为总抓手,涵养师生人文底蕴,引导师生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把学校办成底蕴丰厚、内涵丰富、充满活力、师生共进的特色学校。 (二)培养目标 造就智慧型尚美教师;培养自信型尚美少年。 (三)近期目标 1、分类梳理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补充修改。 2、全面实施尚美教育, 3、进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深化研究。 4、注重“学生与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使师生初步达到标准要求。 5、搞好网络基础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四)中远期目标 1、深入落实“尚美课程”,为培养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学生与注重专业自主发展的教师搭建有效平台。 2、探索依法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 3、形成科学合理的阳光教育实践体系与评价体系。 4、提炼“尚美师生”的培养策略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5、总结教师团队管理策略,打造高质高效优秀团队。 6、各学科“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趋向成熟,凸显风格。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8、形成较为完善的学校制度保障体系。 三、发展内容 (一)尚美课程 开发并实施尚美课程,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培育阳光少年。 1、开发并实施“尚美经典”课程——开发名人、名著、名曲、古诗四个系列课程。 2、开发并实施“尚美诵读”课程——1—6年级分别诵读国学经典系列《三字经》、《论语》《传统文化》等。 3、开发并实施“尚美实践”课程。——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与特长,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阳光。 (二)尚美课堂

最新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的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乡各校师生将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各校实际的特色创建新路子!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与创建特色学校,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中小学办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依据《禹城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十里望教育办领导精心研究讨论,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要求各学校在原有的课程开发,特色活动等基础上,深入拓宽领域,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学校的特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十里望回族乡教办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禹城市市教育局“以改革创新促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想,尊重教育规律,依托各校自身的教育优势,培育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努力把十里望各校办成有一定影响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 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传承性原则。 三.实施的基本策略 循序渐进策略。特色学校建设应该坚持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之路。各校要应首先从学校多个项目中找出自身发展的优势项目,并着力打造,形成特色项目,并努力发展成为特色学校,最终成为品牌学校。 因校制宜策略。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特色项目,合理整合、支配相关资源,力求取得突破性成效。 科研孵化策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用课题研究孵化特色学校。可以同一所学校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也可以由多所学校加盟形成研究团体,孵化一批同中有异的特色学校。

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幸福街小学课程规划方案 一、学校背景分析 近年来,学校以“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关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特色教育促学校发展”这一办学思想,遵循“团结、敬业、奋进、求实”的工作作风,并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实施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师生情况: 目前学校有22个教学班,838名学生,教职员工78人,大学本科学历达63人,大专学历15。高级教师37人,占教师数54.4 %,一级教师13人,占19.1%,市级骨干教师8人,校级骨干教师28人。 (二)发展优势与经验 1、学校办学规范,严格执行内蒙古自治区课程计划,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课程架构能立足学校实际,努力顺应学生发展需求,课程建设目标清晰。 2、学校师资队伍优良,专业素养较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较强。同伴互助、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3、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实现课程目标。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图书室、计算机教室、少先队活动室、实

验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书法教室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文艺活动等,利用这些校内和校外及网络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学校基本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先进,优越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学校课程建设整体发展不平衡,三类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差异,有些自主课程(社团活动)开设质量还不高,教师资源也缺乏,校本课程还较薄弱,还有待完善。 2、近年来,教师课程意识虽在不断增强,但课程的实施能力参差不齐,校内人力资源的不足,对学校拓展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形成一定影响。 3、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性尚待提高和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的完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二、指导思想 以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满足学生需求出发,积极构建立足学校现状、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课程体系,不断健全保障课程得以实施的管理机制,力求达到课程成就教师,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课程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基本状况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就是2004年底申报设立得,2005年初教育部批准招生。同年,学校按照生物工程大类招生,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得学生一起接受基础课教育。在基础课末期,通过自愿报名与总体调控,分成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招收了5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按照生命学院机构设置,生物技术专业归于生物科学系,目前在编教师10人,副教授4人,高工1人,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留学回国人员2名。本专业得课程体系与培养计划经过3年得实践,已经初步建立。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与教学经费等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生物技术专业得背景、沿革及人才需求 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就是生命科学得两个姊妹学科。生物科学重在探索生命本质与规律,侧重基础研究;生物技术重在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与应用,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基础,后者就是前者得拓展与延伸,也就是激活前者发展得重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物技术专业就是生物学领域一个新兴得本科专业。在适应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得形势下,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得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得实施,少数部属高校经过专业调整,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挂牌招生,该专业得设立旨在适应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得需要,以服务于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得需求。生物技术学科建设大多采取“以任务带学科,以科研带队伍”得发展模式,人才培养侧重面向教学与科学研究,及部分生物技术企业。1998年教育部将生物技术专业正式列入专业目录,隶属理科办学专业,培养应用型得专业技术人才。虽然我国生物技术专业得教育历史不长,但鉴于生命科学得飞速发展与生物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得巨大潜力,因此,该专业受到社会得广泛关注,成为全国少数得理科热门专业之一。从2000年以后生物技术专业办学与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5年全国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办学点达到248个,在校生人数达62676人,年招生16792人,平均年增长9、8%。 回顾我国生物技术教育短暂得历史,可以得到一些生物技术教育发展规律得启迪: (1)生物技术教育得发展就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与时俱进得结果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得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得战略重点与新得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得领域。适应这样得形势,一方面,对生物技术人才得培养应当适度超前,以确保人才源头供给;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规模适度,切忌供过于求。 (2)充分认识生物技术专业得实践性特点生物技术专业教育得发展与生物技术产业得发展密不可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具有突出得 实践性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得生物学基础理论,而且要受到严格得生物技术基本技能与研发能力得训练。 1

创建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创建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安徽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 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2007年5月,是由原铜陵智通职业培训学校升格而成的一所省级示范民办中等职业学校,集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学校目前开设有轴承加工制造、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电子电工、旅游与酒店管理、高铁、高级护理、财经、学前教育、对口高考等十多种不同类型的专业。 2011年,我校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安徽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电教办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合作办学示范院校”、“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TI职业技术培训考核单位”、“教育部电教办“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CSIA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合作办学示范院校”、“Adobe中国授权考试点”、“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优秀组织奖”、“安徽省职业技能定点考试培训机构”、“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共青团安徽省委青年文明号”、“铜陵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铜陵市青年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共青团铜陵市委青年文明号标兵”、“铜陵县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5年,在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共有xx个项目获奖,其中有xx名学生分别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有xx名教师获奖。 一、学校办学方向 1、办学定位 我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尊重市场规律,对接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有效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行多元办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编版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落实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一文中曾提到:“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着教育。……”。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莘县教育局(2010)29号等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2020年) 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院自升本以来,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构建“三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学院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三大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与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等两大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基础课和素质课两个小模块,学科基础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职业素质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按照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递进式安排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应用、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至少10个学分。 2.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制订了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了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撰写、教师课程教学工作考核,制定了精品课程、双语课

程建设标准,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课程6门,对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进行了规范。 3.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在“卓越计划专业”开发了校企合作课程,组织开设《中西文化十二讲》,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研讨式等教学法,立项支持探究式示范建设课程6门,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络的以翻转课堂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全面实施了通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进行了分层分级教学,大学体育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在教学手段方面,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前,学院本科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期,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规范管理、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展缓慢。 二、指导思想 -2020年,学院课程建设以学院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文件要求为出发点,以“规范管理、优化体系、加快改革、强化实践”为基本方针,进一步规划课程建设管理,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快教学内容、方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程组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课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超额完成协议书规定的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教学队伍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博士,医学院院长。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008年被评为学校“三育人”优秀奖。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 项。现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遗传学会委员兼秘书。原湖南医科大学、现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理论教学讲解条理清晰,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技术技能指导实效实用,并且每一个重点内容都会给学生总结一些适用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这常常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深受学生好评。2006、2007年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或优秀奖。 张晓林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医学院副院长,《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近三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浅出,精益求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2008获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2006年获学校“三育人”优秀奖。 龚道元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检验药学系副主任,《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是学院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和系教学督导小组负责人,佛山市检验学会委员,临床检验学组组长,佛山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佛山市教育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成员,在全国高校检验界和广东省、佛山市医院检验界有较大的影响力。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学术水平较高,主编、参编检验专业全国规划教材和专著10多部。2008年教学质评为优秀奖,教学效果好。2007年“医学检验专

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修订稿)特色学校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切实做好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及十七大精神等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争从特色学校建设中求突破,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具有长期性、独特性、稳定性、先进性的特点,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科研,总结一套特色办学的经验,建设一支有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社会声誉。做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活动有成效,素质有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有特长的“四有”人才。 三、工作要求 1、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要提高对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建设特色学校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成立由校长杨天波担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集体智慧和作用,扎实开展建设特色学校活动。 3、突出特色,细化方案。要结合本校实际,确定特色项目,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和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要发掘本校内在教师资源,加大培养有独特风格的特长教师的力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苦练内功,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且满足特色学校建设需要的一大批教师。同时,从社会上聘请兼职教师,确保特色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 5、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完善必要的硬件设施,以满足开展特色项目活动的需要。学校必须拨出特色项目建设的专项经费,确保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 四、工作措施 1、落实工作责任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把特色项目建设按计划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抓落实,确保特色项目建设工作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 2、建立检查指导机制。要建立特色项目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使特色项目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 东高平联小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 一、学校概况 目前学校有5个教学班,189名学生,教师11人。有小学高级教师8人,大专学历有11人,校级骨干教师3名。全校教师平均年龄48.9岁。学校教育质量在镇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课程建设成为普通小学发展的源头活水,加强课程建设势在必行,课程建设方案如下: 二、校情分析 1、课程建设具有的优势 (1)有一支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团结协作、结构较为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85%教师正处于教学生涯的黄金期,50%的教师担任拓展型课程教学,他们精力旺盛、经验丰富、热情耐心、责任心强。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师资保障。 (2)学校在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教学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课程建设打下了基础。 (3)校舍加固后,逐步改善了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备,提升了学校硬件设施配备的层次,音乐、美术、体育等专用场馆比较齐全,校内网络平台畅通,为课程实施提供了硬件和技术支持,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课程建设面对的弱势 (1)学校的师资队伍构成状况虽然很稳定,但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教师主动发展愿望不够强烈,缺乏复合型教师,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 (2)由于户籍新生数逐年下降,加上择校风越演越烈,普通小学的生源质量持续下降,农民工子女为其主要生源,由此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增加了家校教育整合的难度,为课程建设方案实施增设了困难。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学校课程理念 我校秉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建构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整合,树立终身学习观,建构民主化的师生关系,以创新作为课程改革的灵魂,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落实基础性课程的基本要求;提高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发展要求;把握好探究型课程实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确保“基础”,注重提高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拓展”,根据校本化的目标,使拓展课程与校本责任教育特色有机整合。注重“探究”,切实提高“探究”课的质量。力求规范化、拓展化、活动化、自主化的管理,使“基础实,拓展活、探究新”。构建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和明确的课程意识。 三、课程建设具体目标 1、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成为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规范的行为习惯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有用人才。 2、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强化精细化管理,强化校本化教研,

《疾病学基础》课程建设规划

《疾病学基础》建设规划 一、建设基础 1.课程体系及规模 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28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理论课与实践课比率:7:5 对应岗位群:临床医院、社区医院、养老院等 对应专业群:护理专业 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 专业基础课 2.课程性质 课程定位: 《疾病学基础》是医学基础课,是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属于考试课,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整个医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临床医学的学习,尤其是医疗、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前导课程: 本课程在第2学期开设,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门连接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桥梁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

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副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等。 后置课程: 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疾病学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是探讨疾病的原因发病的过程及机理(发病机制)、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形态结构、代谢功能等改变(病理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临床病理联系)、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理论基础。在课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评判性分析临床有关问题和患者的身心需要,学会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理念、程序和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最终日标。 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 课程教学方法选用:采用讲授式方法。 3.校企共建 合作企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