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学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学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学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学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焦点和焦距。

2、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规律及特点。

3、了解眼睛构造,知道眼睛如何看清物体。了解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90-92,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中间,边缘,这样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边缘,这样的透镜

是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凹透镜对光线作用,所

以凹透镜也叫。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是;透镜上

的特殊点,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点是透镜的;

从到的距离叫做焦距。

4、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在;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5、完成下列光路图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

1、实像与虚像的区分方法:

(1)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像,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是像。

(2)光屏能接受到的是像,光屏接受不到的是像。

(3)正立的像是,倒立的像是。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镜,照相时,物体离镜头比较,成、、像。

3、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镜,物体离镜头比较,成、、像。

4、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镜,通过放大镜看物体时,成、、像。

学习活动三:阅读教材P97-98,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凸透镜成实像的基本规律是。

2、凸透镜成虚像的基本规律是。

学习活动四:阅读教材P100-101,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

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远处光线会聚在视网

膜 ,需要用镜来矫正。

3、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近处光线会聚在视网

膜 ,需要用镜来矫正。

学习活动五:阅读教材P103-104,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显微镜是为了看物体,所以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都是的,物镜是

原理,被观察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成的,的,像;这个像成为目镜

放大的对象,它落在目镜的 之内,成 的, 的, 像,所以目镜是 原理。

2、望远镜是为了看 物体。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像而被拉近,所以物镜是 原理,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 、 、 像,这个像它落在目镜的 之内,成 的, 的, 像,所以目镜是 原理。

当堂检测:

1、利用照相机给班级照完集体相后,为某同学照单人相时的调整方法是:

相机与人的距离;同时 镜头与底片的距离。

2、体温计的横截面类似三棱形,起到 镜的作用,能清楚看到水银柱的位置

3、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 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 处的光屏上出现了

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3cm

B 、5 cm

C 、7 cm

D 、9 cm

4、如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

别是( )

A 、近视 凸透镜

B 、近视 凹透镜

C 、远视 凸透镜

D 、远视 凹透镜

5、图中L 为凸透镜,MN 为其主光轴,O 为光心,若物体 AB 经凸

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 ,并在图中标出F 的位置。

6、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 、B 、C 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 的

焦距为10cm ,凸透镜B 的焦距为50cm ,凸透镜C 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 ”或“B ”)。

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 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

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小华将凸透镜C 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 到40cm

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 到30cm 刻线

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 刻线处

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的 像。

7、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在雨后都要把塑料大棚上的水去掉,这是为什么?

透镜导学案(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学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及相关概念(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能画出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学习重点: 1 ?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能画出经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学习难点: 能画出经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学习准备: 知识链接: (介绍背景、回顾旧知、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自习 一、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 _________ 中间________ ,边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透镜是凸透镜。如:____________ 镜。 2. _________ 中间________ ,边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透镜是凹透镜。如:____________ 镜。 3. ____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对光起___________ ■乍用,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4.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 的_______ ,用字母______ 表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____________ ,用字母 表示。 5.如图1所示,0点为凸透镜的____________ , F点为凸透镜的___________ ,OF 为______ 。 图1 二、自习评估 1.透镜有透镜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镜两种,远视镜片是镜,近视镜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2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复习导学案

新拨中学生物学科导学案备课人/授课人:赵小东编号0405复习 课型:巩固提升课授课时间:2013年06月27—28日 课题: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4、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重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知识梳理: 阅读课本72页至77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人体将、,以及和等的过程叫做排泄。 2、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和主要是通过系统排出的。 3、泌尿系统由、、和组成的;它们的作用分别为、、和。 4、肾脏是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和等部分组成。 是血管球,由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套在它的外面,下接。 5、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 和以外,血浆中的、、和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成为。 6、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和等被肾小管。而剩下的和、就形成了。 7、人体排尿,不仅起到,而且对,维持,也有重要的作用。 8、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外,也能通过皮肤里的分泌排出。其分泌的物质主要成分是,还有少量的和等物质。

9、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不断产生各种废物,其中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产生的等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形成排出体外,还要一部分由皮肤通过排出体外。 合作解疑及展示评价: 1、读下图,完成后边的要求: (1)血液从[ ] 滤过到[ ] 成为。 (2)当原尿流经[ ] 时,原尿中有用的物质如、 和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3)B液体与尿液相比,含多。 [1]中的液体与尿液相比,含多。 (4)若[4]末端液体中含葡萄糖,则病变部位可 能是[ ] 。 (5)[1] 和[3 ] 内流的血依次 为血、血。 (6)人体每天约形成150升原尿,而每天排出 的尿液只有1.5升,这与图中[ ] 有关。 课时回顾总结 达标检测 1.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 A.原尿 B.尿 C.动脉血 D.静脉血 2.人体内的肾单位大约有() A.10多万个 B.20多万个 C.100多万个 D.200多万个 3.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A.血浆、原尿、尿 B.血液、原尿、尿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重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 环节一:仔细阅读,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回顾本节的学 习过程和所学 的知识,填写 下列表格: 环节二: <一>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物距(u)是指,像距(v)是 指,两者的关系:(针对图甲用心体会一遍).仔细观察图甲和演示可发现照相机成的像比物体要,和 物体比较是立的,由于胶片上的像是实际 光线会聚成的,因此,照相机成的是像.所 以照相机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分析 图甲的情形可知:照相机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要使胶片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 该. <二>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像距(v)是指,两者的关 系:(针对图5.2—4用心体会一 遍).仔细观察图图5.2—4和演示可发现投影仪 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 由于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因此,投 影仪成的是像.所以投影仪成的像是 (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分析图5.2—4的情形可知: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 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 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平面镜的作用 是. <三>放大镜:放大镜是,能使物体成(放大或 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 的,它是(倒或正)立的(实或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侧. <四>实像和虚像:实像总是立的,虚像总是立的;实像(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虚像(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环节三:随堂练习: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像.2.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于______,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一个倒立、__的___像.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是应为投影片是____(选择正或倒)放的. 3.现在许多人在旅游时都喜欢使用一种小型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机”.这种照相机只需对着要拍摄的景物,不用调焦和光圈,只要按一下快门就能拍下所需的照片.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2)“软片室”内放置的是什么?.(3)照相机所成的像是怎样的?.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上的字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字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6、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像。 7、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8、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9、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10、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11、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考点一、透镜 1、透镜分类:1、凸透镜:。 2、凹透镜:。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的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凹透镜:对 光起作用。 例1、如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属于凹透 镜的是___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 发散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例2、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 个,具有聚光功能,灯泡的灯丝应位于其处。 例3、完成下列光路图 例4、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 考点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例5、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第五章透镜学案

第一节《透镜》导学案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通过自学,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通过小组内合作预习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通过实验、老师释疑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课前导学: 有关透镜的几个基本概念: 1、________厚,________薄,叫凸透镜,________薄,________厚,叫做凹透镜。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主光轴(主轴),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心。 课堂导学: 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画三条。 3、画出通过透镜焦点的光线和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的光路。 焦点和焦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焦距。教师释疑: 1、、怎样确定焦点,测未知凸透镜的焦距? 2、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路线。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存在哪些题?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2、如图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3、同学们在讨论“如何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冰成________,“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________位置。 4、如图所示,N 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 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圆孔,M 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球面镜、凹秀镜这四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件嵌入圆孔P 中,发现在光屏M 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 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 中的那个光学器件。 A 、可能是球面镜 B 、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C 、可能是凸透镜 D 、可能是凹透镜 5、 观察现象,完成下列光路图。 6、将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太阳光,另一面正对一张白纸,改变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时镜片与纸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平行光线会聚的这一点叫做__________。一般的凸透镜有_______个这样的点。 小组评价 师生反馈 F F F F F F O O O F F F F F F O O O

生活中的透镜 学案 doc

3.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理解实像和虚像。 知识回顾: 1、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自主学习: 一、照相机 动手做一做:模拟照相机:拿一凸透镜对着窗外的景物,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光屏,移动透镜到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清晰的像,观察成像情况。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__。照相时,物体离镜头_____(远、近),像离镜头(远、近),像是__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_________(实像、虚像).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物体离镜头比较_____(远、近),像离镜头比较(远、近),像是__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_________(实像、虚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映投影仪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投影片的正确插法是图中的() 三、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时,放大镜离物体______,放大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四、 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实像能呈在光屏上。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 点而形成的,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 凸透镜成虚像的原理: 自我检测 1.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它单列一章。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4.本章在讲课时,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探究和完成一些教材上的实践性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1节透镜

透镜 学案

第一节 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课前回顾】1.当光从空气______到水中或其它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向_______偏折,此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 2.在下图中画出光线进入三棱镜后在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方法总结:当光线射向三棱镜,经过三棱镜后光线向______偏折 【典型例题】例1.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 A 原来会聚的可能还会聚 B 原来会聚的一定发散 C 原来发散的可能还发散 D 原来发散的一定会聚 例2.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 例3.根据图中射出的光线方向相对于入射光线的变化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 【针对练习】1.下列是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光通过凸透镜会变成平行光 B 对平行于主轴的光才有会聚作用 C 对任何一束光都有会聚作用 D 对成像的光才有会聚作用 2.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B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C 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会聚于一点 D 把一点光源放在焦点上,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 3.如图所示,光路正确的是 ( ) A B C D 【达标测试】1.透镜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厚_______薄的,叫做凸透镜,它能使光线________,所以又叫________透镜;另一类是________厚_______薄的,叫做凹透镜,它能使光线________,所以又叫做________透镜. 2.如图所示,几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 __________. A B C D E F 3.将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太阳,另一面正对一张白纸,改变透镜与白纸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的光斑,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时镜片与纸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_________. 4.在两个图中分别作出主光轴并标上光心O 、焦点 F. 5.在下图中分别作出光路图 .

第五章一次函数基础知识复习学案

第五章 一次函数复习讲义 【知识点 1】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 x 和y.如果对于变量x 的每一个值,变量y 都有 的值与它对应,我们称y 是x 的 .其中,x 是 ,y 是 . 〖基础回顾〗 如图所示的图象分别给出了x 与y 的对应关系,其中y 是x 的函数的是( ) 【知识点 2】一次函数y=kx+b(k 、b 为常数,k______)叫做一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坐标为______与y 轴交点的坐标为______,当b_____时,函数y=____(k____)叫做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必过点______。 〖基础回顾〗 1、当k_____________时,()2323y k x x =-++-是一次函数。 2、下列函数为一次函数的是1y x = ,12y x =-,21y x =-,1y x =+的是______。 3、已知y+2与x+1成正比例,且当x=1时y=4,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知识点 3】正比例函数y=kx (k ≠0)的性质: ⑴当k>0时,图象过______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____. ⑵当k<0时,图象过______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____. 一次函数y=kx+b(k ≠ 0)的性质: ⑴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⑵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 〖基础回顾〗 1、已知函数y=kx 的函数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函数的图像经过( ) A .第一、二象限 B . 第一、三象限 C .第二、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3、已知一次函数 (1)当m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当m 取何值时,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知识点 4】一次函数y=k 1x+b 1与y= k 2x+b 2平行,则_______。 〖基础回顾〗 1、直线y =kx+b 与直线y =-2x -4平行,则k=_____,且过点(-1,4),则b=_____ 。 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y=2x-5平行且与x 轴交于点(-2,0)求函数关系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__学案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__学案 课前复习: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种透镜的有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以下问题: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合作探究: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1.照相机: 想想做做 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问题1.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2.投影仪: 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了解其构造

问题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3.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问题3:字是正立还是倒立?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课后思考与实践: ①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③请你利用凸透镜制成一种有用的装置,说明制作方法和用途。 ③将投影仪分离成两个可单独使用的仪器。 ④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⑤根据④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________________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使屏幕上成像。 3、放大镜成像。 当堂训练: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知识点归纳: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练习: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于一点,叫,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一个凸透镜有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边。凹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的焦点是,有个。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经凹透镜后__________,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________(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__;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照相机:1、镜头是_______;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5.1透镜

课题:一、透镜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凸透镜,凹透镜。 2、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学习重点】: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从真实物理情景抽象概括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导与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一百多年前,一支外国探险队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突然发生了火种断绝的意外事故。 没有火种,探险队将会被寒冷所吞噬。在大家绝望的时候,一队员竟然用冰燃着了引火物取 得了火种。 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透镜和面镜的区别 2、凸透镜和凹透镜形状上的不同之处 3、什么是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 4、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分别有什么作用 5、怎样找出凸透镜的焦点?什么是焦距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凸透镜和凹透镜 ①观察下列透镜形状上的不同 A B C D E ②归纳特点 凸透镜形状特点:,上图中有:。 凹透镜形状特点:,上图中有:。 ③透镜的构成 主光轴:。 光心:。光心的特点是:通过该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透镜对光的作用 ①调查班级内的近视眼的情况。仔细观察近视眼镜,近视眼镜属于透镜。 把近视眼镜放在太阳下,你发现什么?。 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师生随笔

特殊光线: 第一: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另一侧的。 第二: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第三:照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主光轴。 ②凸透镜 实验:把凸透镜放在太阳下,来回移动,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 说明:焦点:这个最小最亮的光点,我们把它叫做焦点。 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焦距。 操作:测量你的透镜的焦距。焦距是。 ③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特殊光线: 第一: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 第二: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第三:从焦点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主光轴。 完成光路图:(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1、透镜分为:。从形状上怎样区分? 2、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3、光心的特点是:。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透镜,中间薄厚的是透镜。 2.凸透镜使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3.平行光线在空气中经透镜折射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B.一定是发散光线 C.一定是会聚光线D.一定相交与主光轴上的一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导学案 1、自主回顾知识,并进行组内例题探究,最后进行测评检验。 2、知识回顾环节中,自行查阅笔记、资料、参考书等。时间10分钟以内。 三、学习目标:巩固所学内容,并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 四、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导学: 1.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 2.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带_____电. 3.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_____. 4. 给蓄电池充电,是把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蓄电池放电时是能转变为______能. 5. 两个验电器A和B,A带负电B带正电,用一根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两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在金属棒上形成瞬时电流,则电流方向是由到___. 6. 电路中提供电能的是__,消耗电能的是____,输送电能的是____.控制输送电能的是____. 7. 马路上各路灯之间连接的方式是___联,教室里各日光灯之间是

___联的. 8.在家庭电路中,输电线进户后依次是、、。有的把新型的保险丝装置是附加在总开关上,这种开关通常叫做。为保证安全,在新建的楼房里,连接各户的总开关上大多装有。 9.电荷的多少叫,符号是它的单位是 10.在使用试电笔时,如果被测导线是火线,氖管如果被测导线是零线,氖管 11、如图为家庭电路,请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①,②,③,④, ⑤,电线_____是火线。(填a或b) 五、合作探究: 例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 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 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它 们连接起来。(导线不能 有交叉)说明:一般说来, 例1图 电路连接分三步:①画好 电路图,标好电源正负极和电表正负接线柱,确定电表量程。②连接电路时,先连好一个回路,再加上支路(注意找线不找点,接柱不接线)③按回路的多少和从正到负顺序检查。 例2. 如图所示电路中:(1)若使L1、L2串联,则应闭合,断开;(2)若使L1、L2并联,则应闭合,断开;(3)如果闭合S1、S3而断开S2,则灯亮;(4)同时闭合开关和是不允许的。 例3. 按如右图连接好电路闭合闭合开关后,发现L3不亮,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3.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挂图。 学习过程: (二)情景导入: 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照相机 (结合实物、挂图、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 想想做做:结合教材63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 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 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2、投影仪 (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1、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 2、物、像哪个大、哪个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 4、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5、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3.1 透镜 要点梳理 一、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及其主光轴、光心。 1、如图3-1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填序号)。 2、透镜的主光轴、光心,如图3-2,透镜的两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CC′);透镜中有一个特殊的点O ,凡是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都不变,这个点叫 。 二、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1、如图3-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图3-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如图3-3,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 ,常用大写字母 表示;如图3-4,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同样叫焦点,只不过是虚焦点。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3、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小写字母 表示。 三、知道三条特殊光线及相关作图。 1、凸透镜: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3-5(上)。 2 、凹透镜: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焦点的,与主光轴平行。如图 3-5(下)。 6 1 2 3 5 4 图3-1 图3-3 图3-4 图3-2 图3-5

3、向厚偏的特点:仔细观察图3-3、3- 4、3-5,你一定能发现,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折射光线总是向 (选填“厚”或“薄”)的一边偏折。 轻松演练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三穗中学的同学用图3-6的方法测凸透镜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2、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由凸透镜和点光源组成的。如果要产生平行的绿光,光源应放在凸透镜的 处,凸透镜上应贴 色的滤光片。 3、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4、图3-7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5、会聚光束经过一凹透镜折射后( ) A .可能变成平行光束 B .可能变成发散光束 C .可能仍是会聚光束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在图3-8中画出恰当的透镜。 7、将图3-9、3-10中的光路补充完整。 图3-7 A B C D 图3-6 图3-8 图3-10 图3-9 F F

透镜学生学案

“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第2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要求:熟悉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原理并能应用其解决问题;了解凹 透镜成像特点。 : 二、完成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三、练习: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先后将点燃的蜡烛烛焰放在上图所示的各 点,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把蜡烛放在A 点,观察到的像 是 ; 2、把蜡烛放在B 点,观察到的像 是 ; 3、把蜡烛放在C 点,观察到的像 是 ; 4、把蜡烛放在D 点,观察到的像 是 ; 5、把蜡烛放在E 点,观察到的像 是 。 四、考考你: 一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他固 定了蜡烛和透镜后,无论他在光具座上怎 么移动光屏时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猜 想一下可能的原因。 原因: A B C D E 2F

五、运用与挑战: 小明同学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用手挡住了部分凸透镜,你认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半呢还是完整的?为什么? 结果: 六、拓展研究: 凹透镜成像规律又如何? 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光路图): 结论: 归纳:如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思考: 我们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想一想: 1、我们用照相机照集体相时,如果画面里人装不全,应该如何调节?照完集体相后若要照个人人头像,又应如何调节? 2、使用投影仪时,如果投影幕上的像太大,可以如何调节? 3、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如果他想让字放得更大,爷爷该如何做? 自我检测: 1.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开大光圈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 2.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应先要调节照相机,再() A.增大物距,使照相机后移 B.减小像距,可缩短暗箱长度 C.增大进光量,开大光圈 D.将快门数字调大 3.放投影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胶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五章 第1讲 功 功率—202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1讲 功 功率 ZHI SHI SHU LI ZI CE GONG GU 知识梳理·自测巩固 知识点1 功 1.定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__力的方向上__发生一段位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__位移__。 3.公式:W =__Fl cos α__,其中F 是恒力,l 是位移,α是__力F __和__位移l __的夹角。 4.单位:焦耳(J)。 5.功是__标量__,没有方向,但有正、负。根据W =Fl cos α可知: (1)当0°≤α<90°时,力对物体做__正__功,是动力,物体获得动能。 (2)当90°<α≤180°时,力对物体做__负__功(如-2 J ,也称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2 J 的功),是阻力,物体向外转移动能。 (3)当α=90°时,力对物体__不__做功。 可见,正功、负功表示对物体做功的力是__动__力或__阻__力,以及力对物体做功引起能量的转化。 思考:一阵风水平吹过,将熟透的苹果从2 m 高的枝头吹落。若苹果重2 N ,风力恒为3 N ,下落的水平位移为1 m 。 (1)苹果下落过程中,重力和风力各做多少功? (2)重力和风力对苹果做的总功能不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若不能应该怎么求?所做总功为多少?总结出两个力的总功的求法。 [答案] (1)重力做功为4 J ,风力做功为3 J 。(2)不能,各力做功的代数和为总功,总功为7 J 。 知识点2 功率 1.公式 (1)P =W t ,P 为时间t 内的__平均功率__。

(2)P=__F v cos_α__,α为F与v的夹角。 ①若v为平均速度,则P为__平均功率__。 ②若v为瞬时速度,则P为__瞬时功率__。 2.物理意义:描述做功的__快慢__,功率大则做功__快__,功率小则做功__慢__。 3.额定功率:机器__正常__工作的功率,一般在机器的铭牌上标明。 4.实际功率:机器__实际工作__时输出的功率。要求__小于等于__额定功率。 思考:汽车以不同方式启动,一次以恒定功率启动,一次匀加速启动。 (1)用公式P=F v研究汽车启动问题时,力F是什么力? (2)以恒定功率启动时,汽车的加速度变化吗?做什么运动? (3)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师傅必须换挡,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1)牵引力(2)变化,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3)减小速度,增大牵引力。 思维诊断: (1)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2)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不做功。(×) (3)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4)据P=F 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5)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必须换挡,其目的是减小速度,得到较小的牵引力。(×) 自测巩固 ZI CE GONG GU 1.如图所示,物块A、B在外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关于A对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做功和B对A的静摩擦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C) A.静摩擦力做正功,滑动摩擦力做负功 B.静摩擦力不做功,滑动摩擦力做负功 C.静摩擦力做正功,滑动摩擦力不做功 D.静摩擦力做负功,滑动摩擦力做正功 [解析]A对地面虽然有摩擦力,但在力的作用下地面没有发生位移,所以滑动摩擦力不做功,B对A的静摩擦力向右,A的位移也向右,所以该静摩擦力做正功,故C正确。 2.如图所示,匈牙利大力士希恩考·若尔特曾用牙齿拉动50 t的A320客机。他把一条绳索的一端系在飞机下方的前轮处,另一端用牙齿紧紧咬住,在52 s的时间内将客机拉动了

新人教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课题:5.2生活中的透镜 命题人:王婷审核人: 课堂笔记: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 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 3.比较物体和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物距)_____像到镜头的距离(像距)。(选填“大于” 或“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它们位于镜头的____ 。(选填“同侧”或“异侧”) 5.物体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反之,则成的像。 典型例题: 1.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离胶片一些;拍摄远的景物时,镜头往,离胶片一些。 2.如图2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图 2 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 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在拍摄一座楼房时,已调节好照相机的距离,突然从取景框中发现楼房上左、右的两个屋角都没有在框内, 要拍摄一张完整的像,则需要() A 调节暗箱的长度 B 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 C 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D 将相机向后移动,暗箱的长度稍微增大一些 二.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 2.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3.物体经投影仪成立、的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__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 距_____像距。凸透镜离投影片越近,所成的像越,反之越。 4.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 5.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 典型例题 1.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像大一些,就要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友情 提示:物近像远像变大) 2.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为了 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 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像(填“实”或“虚”)。 3.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 这种成像原理 ( )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 4.电影放映机的放映原理与投影仪大体相似,是利用成像制成的,只是它放映的不是单张的 片,而是连续的电影胶片,这样在屏幕上就出现了活动的画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