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367.86 KB
- 文档页数:6
残疾人就业现状及建议残疾人就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虽然社会的认知逐渐增强,但残疾人在就业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和不公平的待遇。
本文将探讨当前残疾人就业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这一情况。
一、残疾人就业现状1.1 就业机会不足目前,残疾人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严峻的竞争。
由于残疾的特殊性,许多企业和雇主对残疾人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
这导致残疾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前景。
1.2 薪酬待遇不公平许多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遭遇薪酬不公平的问题。
由于歧视和偏见,一些雇主倾向于提供低薪或削减残疾员工的福利待遇。
这种不公平对残疾人的就业积极性和生活质量形成了重要的负面影响。
1.3 缺乏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机会残疾人在就业市场上也面临着缺乏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机会的问题。
由于资金和资源限制,许多培训课程和机构无法提供残疾人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这进一步加剧了残疾人就业困难的现状。
二、改善残疾人就业的建议2.1 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为了改善残疾人就业现状,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和具体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权益。
此外,政府还应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残疾人就业群体的培训、创业和职业发展。
2.2 加强企业和公众的意识教育企业和公众的意识教育非常重要,以消除对残疾人就业的歧视和偏见。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教育培训,促进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认知,鼓励雇主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与薪酬待遇。
2.3 提供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机会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机会是改善就业现状的关键步骤。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建立专门的职业培训项目,提供特别定制的培训课程,帮助残疾人获得适应就业市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4 鼓励社会企业和创业鼓励社会企业和创业是提高残疾人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包括贷款支持、税收减免和市场扶持等,以促进残疾人创业意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5 加强支持和就业指导加强对残疾人的支持和就业指导是确保他们能够成功就业的重要措施。
残疾人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残疾人就业率低下的原因及其影响1.1 少数企事业单位有偏见一些企事业单位对残疾人持有不理性的偏见,认为他们工作能力较差,担心其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困扰。
这种态度导致企事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歧视残疾人,甚至完全忽略了他们潜在的工作能力。
1.2 缺乏相关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虽然有一些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残疾人就业给予了保障,并制定了相应政策,但执行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部分地区对于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管不到位,同时政策宣传力度也不够大,导致残疾人就业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护。
1.3 教育机构培训不足教育机构在培训残疾学生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缺乏专门教师和资源来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教育机构并没有将残疾学生的就业需求作为培训目标,导致他们在毕业时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
1.4 缺少灵活的工作环境和设施对于一些身体障碍较重的残疾人来说,现有的工作环境和设施难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例如,缺乏无障碍设施、不具备合适的办公家具等,这些问题限制了残疾人进入劳动市场的可能性。
二、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对策与措施2.1 加强法律法规保障和政策支持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力度。
同时,在政策宣传方面应增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向企事业单位普及相关政策内容和意义,在全社会上建立起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2.2 推动教育机构完善培训内容教育机构应当充分认识到残疾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并在培训内容设计上予以关注。
为残疾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专门教师团队和相关设施资源的配备,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2.3 提供灵活的工作环境和设施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改善现有工作环境及设施,使之符合无障碍标准,并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办公家具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弹性工作制度、提供远程办公等方式,为残疾人创造更多融入进入劳动市场的机会。
2.4 增加社会各界关注与帮扶加大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关注力度,倡导尊重和关爱的态度。
我国目前残疾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残疾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给残疾人群体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困难。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关注残疾人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也在不断采取措施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残疾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供参考和启示。
1. 残疾人口数量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残疾人口数量约为850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6.34%。
其中,视力残疾人数最多,占40.28%;其次为听力残疾人口,占22.71%;肢体残疾人口占16.75%;智力残疾人口占11.45%;语言残疾人口占7.16%;精神残疾人口占5.65%;其他残疾占5%。
残疾人口的规模庞大,需要社会关注和支持。
2. 残疾人生活状况2.1 教育问题残疾人群体的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
尽管我国政府一直倡导普惠教育,但残疾人的基础教育普及率仍然偏低。
仅有不到50%的残疾人接受过正规的基础教育。
此外,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和教学资源也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2.2 就业问题残疾人就业形势也较为严峻。
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社会歧视和缺乏适应性的工作环境,残疾人就业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就业,但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其中,以提供就业岗位、改善职业培训和加大企业就业歧视的打击力度为重点。
2.3 社会融合问题残疾人的社会融合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
许多残疾人面临社会歧视和偏见,他们的基本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缺乏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等基础设施也加剧了残疾人的社会融合问题。
因此,提高社会融合水平,加强法律保护和提供适应性的公共服务是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3. 政府政策和措施我国政府在残疾人问题上一直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其中,残疾人保障条例和残疾人综合服务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残疾人的权益保护和服务提供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扶持残疾人就业、加大特殊教育投入等政策,鼓励和推动残疾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残疾人就业情况调研报告5篇残疾人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1近年来,太平庄乡致力于推进支持帮扶残疾人就业工作,点燃了人们的就业热情,厚植了新优势,培育了新动能。
但综合各方面的反馈,在推进残疾人开展新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
就此,太平庄乡政府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全乡帮扶残疾人就业工作现状近些年,太平庄乡不断优化就业制度和文化环境,有效带动了就业主体,为全乡的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有效帮助,汇聚了新能量。
截止11月底,太平庄乡共有残疾人451个,一级66人,二级97人,三级104人,四级184人。
为帮扶残疾人就业,太平庄乡政府组织相关培训11场。
目前,太平庄乡残疾人从事的领域主要有种植养殖、三轮车运营、家电维修以及盲人按摩等工作。
近年来,太平庄乡政府经过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努力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鼓舞和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创业,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日子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
但是,从深度分析,残疾人就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存在的障碍和问题目前,在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就业市场情况不容乐观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的缺陷,如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一技之长、择业工种受限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局面还是严重。
此外,社会认识对残疾人就业重视不够,认为健全人甚至大学生就业尚且困难,何况残疾人。
部分企业仍存在卑视残疾人的现象,有的同工不同酬;有的企业认为接纳了残疾人,有损企业形象,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情愿安置残疾人。
(二)就业收入普遍偏低从残疾人就业的收入看,工资普遍偏低。
不少企业给残疾人的工资普通在800元以下,基本没有实现同工同酬,各种保险也很难依法详实。
有些福利企业甚至不让残疾人上班,每月只给100元补贴,这就从全然上失去了就业的意义,对如此的企业来说是钻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残疾人利益。
(三)就业渠道单一太平庄乡的残疾人的就业帮扶工作主要是政府组织安排,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就业渠道。
残疾人就业问题与对策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残疾人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残疾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尊严,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从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对策和建议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现状较为严峻。
据统计,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已经超过了8500万人,其中就业人口不足2000万人。
残疾人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水平低:我国大部分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影响其就业机会。
2.就业机会少:许多企事业单位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较为严重,很难获得就业机会。
同时,许多残疾人由于身体条件等原因不能胜任某些工作,也限制了其就业机会。
3.社会环境不利:我国的社会环境对残疾人不够友好,对残疾人的融合和接纳程度较低,社会歧视也比较明显,这些都使得残疾人的就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针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应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下面提出一些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加强残疾人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扩大就业机会:各级政府应加大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出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就业优惠政策,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机会。
3.鼓励企事业单位招聘残疾人: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指导和监管,惩治对残疾人就业的歧视行为,提高企事业单位对残疾人的认知和理解,增加招聘残疾人的意识和积极性。
4.加强社会环境建设:加强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和融合程度,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为残疾人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结语残疾人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社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拓宽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加强社会环境建设和宣传教育,为残疾人创造更加友好和平等的就业环境,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残疾人就业困境及对策建议标题:残疾人就业困境及对策建议引言:残疾人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球性的社会难题,他们经常面临到达职场的各种障碍和歧视。
本文将深入探讨残疾人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平等地参与劳动力市场。
一、残疾人就业困境的原因:1. 教育和培训的不足:许多残疾人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无法获得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机会,这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到达职场的困难。
2. 经济方面的挑战:残疾人由于身体或认知上的限制,往往无法胜任某些职业,这导致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
3. 就业歧视与偏见:残疾人常常受到就业歧视和偏见,雇主对他们抱有负面的偏见和刻板印象,限制了他们就业的机会。
4. 职业培训和适应能力的不足:一些残疾人在获得职业培训和适应能力方面存在困难,这使他们难以适应职场需求,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机会。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残疾人教育和培训:政府应加大对残疾人教育和培训资源的投入,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与其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提供经济支持和鼓励政策:政府应制定专门的经济支持和鼓励政策,为残疾人提供创业机会和就业援助,包括提供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雇主聘用残疾人。
3. 建立包容性的企业文化:雇主应该促进包容性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理解,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工作机会和工作环境。
4. 加强职业培训和适应能力提升:为残疾人提供特殊的职业培训和适应能力提升课程,以帮助他们克服身体或认知上的限制,提高他们应对职场挑战的能力。
5. 提供专门的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残疾人就业指导和咨询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职业规划以及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顺利进入和留在职场。
结论: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加强残疾人教育、提供适当的经济支持、树立包容性的企业文化以及加强职业培训和适应能力提升等对策,将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最终实现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充分参与和平等发展。
残疾人就业问题及解决途径残疾人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残疾人就业问题及解决途径展开探讨。
一、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现状残疾人就业问题一直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机会有限。
残疾人由于身体或智力方面的局限,面临着更大的就业挑战。
许多企业对于招聘残疾人持观望态度,其失业率普遍较高。
2. 薪资待遇不公。
一些企业对残疾人给予较低的薪资待遇,造成残疾人群体的经济收入差距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差距。
3. 就业环境不适应。
对于某些残疾人而言,工作环境往往不符合其需要,缺乏相应的无障碍设施和支持服务。
二、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原因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公众观念落后。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对残疾人存在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不能胜任某些工作,导致就业机会受限。
2. 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一些地区和企业并未制定针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和规定,导致残疾人就业环境不友好。
3. 无障碍设施不完善。
对于一些身体残障的人来说,工作场所缺乏无障碍设施,使得他们无法顺利参与工作。
三、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途径针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途径:1. 完善立法和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立法和政策,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鼓励企业招聘残疾人员工,并提供相应的福利和补贴。
2. 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 建设无障碍工作环境。
企业和机构应积极改善工作环境,设置无障碍设施,确保残疾人员工能够顺利参与工作。
4. 增加就业岗位。
鼓励企业增加针对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以激励残疾人积极投入工作。
5. 提升公众意识。
加强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推动社会公众认识残疾人的价值和能力,消除歧视和偏见。
四、案例分析:日本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在残疾人就业问题上,日本不妨借鉴其成熟的经验。
大家好!我是来自我国某残疾人就业交流会的发言代表。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残疾人如何更好地实现就业、融入社会的话题。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残疾人朋友,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就业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一、残疾人就业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就业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技能水平有限,就业竞争力较弱;2. 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导致残疾人就业机会减少;3. 残疾人自身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动就业意识。
二、残疾人就业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残疾人更好地实现就业:1. 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培养实用技能。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提高残疾人教育质量,培养一批具备一定技能的残疾人人才,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 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
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联合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 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政府部门应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提供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同时,要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4. 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消除歧视和偏见。
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消除歧视和偏见,营造一个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
5. 强化残疾人自身素质,树立积极就业观念。
残疾人要树立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克服困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信心。
三、结语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残疾人创造一个公平、包容、有爱的就业环境,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残疾人就业现状近年来,我国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各级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
然而,尽管有这些努力和举措,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二、就业机会不平等首先,残疾人在竞争求职过程中往往面临不公平待遇。
虽然国家对于企事业单位雇佣残疾人设定了一定的比例要求,但实际上仍然存在着用人单位对于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
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更倾向于录取身体健全的求职者,忽视了残疾人的潜力和能力。
三、薪资待遇低下其次,在薪资待遇方面,很多残疾人与普通劳动者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由于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提供适应性辅助设备或者工作环境的改造等费用,用人单位通常会将这些费用算入残疾人的薪资中,导致残疾人得到的实际薪资比较低。
这种待遇不仅是对残疾人劳动价值的贬低,也使得残疾人在经济上难以自立,增加了他们生活的困难。
四、培训机会缺乏另外,残疾人在就业前往往面临着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培训的问题。
尽管一些地方开展了一定规模的残疾人职业培训项目,但覆盖范围有限。
由于身体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在接受正规教育过程中,残疾人很可能错失了学习和培训机会。
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他们面临着技能匮乏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五、工作环境不友好最后, 需要提及残疾人在工作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
有些企事业单位虽然包括了适应性辅助设备或者工作环境改造等措施,但实际执行中常常存在问题。
知识和意识的落后导致了许多单位对于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认识不足,忽视了提供一个友好和包容的工作环境。
六、解决方案为了改善残疾人在就业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加大对于用人单位违反就业歧视政策的处罚力度,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于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意识。
只有通过扭转用人单位对于残疾人就业的偏见和歧视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就业机会。
其次,在薪资待遇方面,应该建立相关制度保障残疾人得到公平的薪酬待遇。
我国残疾⼈就业现状及对策我国残疾⼈就业现状及对策摘要:从上世纪七⼗年代后期⾄今,我国的残疾⼈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有了显著提⾼与改善。
事实证明,残疾⼈——这个有史以来被世⼈标签化、特殊化的群体的就业状况并不像⼈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对于残疾⼈来说,只有通过良好的就业,才能获得经济收⼊,以此来维持其基本⽣活,进⽽融⼊社会、最终实现⾃我⼈⽣价值。
实现好残疾⼈的就业,不仅能帮助残疾⼈解决切实问题,更能实现国家全体国民平等权利、维护国民利益,体现国家的⽂明程度和⼈权意识。
本⽂通过对我国残疾⼈就业现状与⽬前存在的问题进⾏分析,提出了解决残疾⼈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残疾⼈就业对策⼀引⾔在我国,残疾是指那些在⽣理、⼼理或者⾝体结构上,组织或者功能的不健全或缺陷导致其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丧失,不能像正常⼈⼀样进⾏⽣活、活动的⼈。
2006年进⾏的全国第⼆次残疾⼈抽样调查显⽰,⽬前我国共有残疾⼈8296万⼈,占全国⼈⼝总数的6.34%[1-3]。
残疾⼈的⼈⼝之多、⽐重之⼤,都显⽰出我国⼰是残疾⼈⼝⼤国,⽽作为残疾⼈⾃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就业,就显得尤其重要。
但在相当长⼀段时间⾥,⽆论在政府、社会,还是学界,残疾⼈问题始终是个“少数⼈”的问题,残疾⼈的“弱势”和“边缘化”的程度在各类弱势群体中可能是最为严重的,残疾⼈作为相对的弱势本该享有政策上的相对优势,引起社会的⾜够重视和倾斜。
残疾⼈群体数量庞⼤,并且其天⽣或后天的⾝体残疾使其⽣活和⽣存状况异常难于常⼈,因此此群体理所当然的属于弱势群体。
如此⼀个庞⼤且弱势的⼈⼝群体,理应受到社会和学术的关⼼和重视。
在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下,残疾⼈就业也不由⾃主的步⼊到此机制环境之中,就业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但同时传统的促进残疾⼈就业的措施也遇到了难题。
虽然政府做出相应⼯作调整,在⼀定程度上缓解了残疾⼈就业难问题,但是在就业压⼒⼤、就业歧视为普遍现象的今天,残疾⼈的就业难问题仍然⼗分突出。
残疾人就业面临困难和对策建议一、引言•残疾人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残疾人就业困难的现状分析### 1. 存在的问题 - 就业歧视和偏见 - 缺乏专业技能和培训机会 - 就业环境和设施不完善### 2. 形势严峻的原因 - 社会观念的滞后 - 缺乏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三、对策建议### 1. 改善社会观念和消除歧视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残疾人就业的认识- 鼓励企业开展无障碍就业,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2. 加强职业培训和提升专业技能 - 建立残疾人专业培训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 - 加强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职业指导,提升残疾人就业竞争力### 3. 完善就业环境和设施 - 加大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投入,改善办公场所和公共设施的无障碍性 - 鼓励企业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和技术支持,满足残疾人的工作需求### 4. 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残疾人就业的权利和保障措施 - 减免残疾人就业相关税费,提供财政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四、实施和推进### 1. 多部门合作推进 -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残疾人组织、公益机构等各方共同参与和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 - 加强跨部门合作,形成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 2. 增加投入和资源 -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残疾人就业援助基金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 - 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和企业赞助,扩大资金来源,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3. 完善监督和评估机制 - 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调整 - 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4. 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 鼓励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积极参与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 - 建立残疾人就业志愿者队伍,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五、总结与展望•残疾人就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采取多种对策和措施,可以逐步解决残疾人就业困难,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残疾人组织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
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现状和挑战有哪些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加大了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力度。
然而,残疾人就业问题仍存在一些现状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社会认知、就业机会和技术支持等方面,探讨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现状和挑战。
首先,残疾人就业问题所面临的现状和挑战在政策环境方面。
我国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执行层面存在不足,残疾人就业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当前,尚存在部分地区和企业对于法律政策的宣传不到位,执行不彻底,导致残疾人就业仍然面临一定的法律保障方面的挑战。
其次,社会认知也是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和挑战的重要方面。
由于长期以来对残疾人的歧视观念根深蒂固,一些用人单位仍存在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
他们往往认为残疾人无法胜任一些工作岗位,从而造成了残疾人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就业质量的下降。
残疾人面临的社会认知问题亟需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加以改变,增加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和认可。
此外,残疾人就业面临的现状和挑战还包括就业机会不足。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歧视,对残疾人进行歧视性的体检要求和限制条件。
加之一些工作环境对于残疾人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如建筑物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办公设备无法满足残疾人需要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残疾人的就业机会。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引导和监督,推动各种行业和单位适应残疾人就业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最后,技术支持是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和挑战的另一方面。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信息技术工作面向残疾人开放,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然而,一些残疾人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支持,无法胜任或有较大困难。
因此,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技能,对于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现状和挑战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社会认知、就业机会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的存在及原因在如今社会,虽然有关福利和保障措施不断改善,但残疾人就业仍面临许多困难。
这一部分人群普遍存在着较高的失业率和低就业率。
他们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求职歧视:由于种种偏见和成见,许多企业和雇主倾向于拒绝雇佣残疾人,出现了明显的求职歧视现象。
2. 教育差距:由于教育资源不够平等,在教育方面缺乏支持或机会之下,很多残疾人在学历上受限制,并无法获得与常人竞争相当的条件。
3. 就业途径狭窄:除非身心上完全符合某些工作岗位需求(例如特定类型有效益劳动),否则才能找到合适职位并开展工作。
4. 缺乏技能培训机会:为了胜任一些具体岗位要求,很多残疾者需要额外培训、专门技能提升或辅助设备等。
然而,这样的培训机会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残疾人就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思考并采取行动解决。
二、对策及建议为了改善和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都需做出努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1. 加强法律保障:制定更加完善且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确保残疾人在招聘过程中不受到歧视,并提供必要的合理调整以帮助他们胜任工作。
同时,鼓励并奖励那些积极主动雇佣残疾人的企业。
2. 提供平等教育机会:投资于资源公平分配,增加针对残疾学生个性化教学计划以及辅助设备支持。
此外,在校园内开展意识普及活动,促进正确认知与尊重。
3. 创建灵活用工环境:许多失能或有限生理条件影响工作执行时提供良好适应光景(如无障碍设施配置),扶持技术辅具使用和提供合理调整适应环境(如适当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安排)能发挥积极作用。
4. 推广技能培训计划:为残疾人提供特别设计或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计划,以帮助他们获得竞争所需技能,并与企业开展就业交流活动,提高职场机会。
5. 落实充分支持措施:政府要加大对残疾人就业项目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设备和服务等方面。
同时,鼓励建立更多残疾人自我组织及社会组织来推动各种形式的在地社区发展与帮扶行动。
残疾人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现实困境:残疾人就业率低在当今社会,虽然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残疾人就业,但是残疾人就业率仍然较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就业率仅为30%,与全体劳动者的70%相比有明显差距。
这表明在当前形势下,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教育障碍:缺乏匹配教育服务首先需要注意到的是,在推动残疾人就业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教育上的障碍。
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着学科不足、师资力量不强、地区分布不均等问题,无法满足所有残疾学生多样化需求。
此外,普通教育也面临着对身心障碍儿童不够包容和关注的挑战。
因此,在实施相关政策时应加大对于特殊教育资源建设和特定群体融合教育方面投入。
三、用工歧视:职场环境压力大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残疾人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歧视和压力。
残疾人由于自身存在一些限制,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特别的工作环境来符合他们的需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雇主没有为残疾人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和先进设施,并且对他们存在着偏见。
这种用工歧视给残疾人找工作带来了巨大困扰,在融入职场时面临许多心理、情感上的挑战。
四、法律保障:执行不彻底虽然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残疾人权益,但实际操作仍有欠缺之处。
第一是法律执行乏力,监管不到位导致执法效果不佳;第二是相关配套政策制定滞后于实际需求;第三是社会公众对于这些特定群体缺乏足够关注度,并不了解其权益保护机制。
因此,应加强相关部门间协调与沟通,以期将已存在但并未得到完全落实的政策措施运行起来。
五、就业培训:内容和方式不匹配此外,残疾人在职前培训方面也存在问题。
尽管国家提供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但是培训内容和方式并未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
应当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切了解各类残障群体的求职意愿及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与项目。
六、心理支持:缺乏关怀和帮助在推动残疾人就业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
社会对于沟通困难者以及其他群体普遍存在一些误解与歧视,在日常互动中很容易造成他们感到孤立或自卑等心理困境。
**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新形势,这片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土地,如同一片广袤的草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耕耘。
在这片草原上,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就像是一场科技创新的风暴,吹散了传统就业模式的束缚,为残疾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那么,如何解决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实践这一理念呢?本文将试图探讨这个问题,以期为残疾人的就业发展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首先,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如同一场春雨,滋润着这片沃土。
这种问题,关注残疾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
这种关注,就像是为这片沃土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残疾人在就业的道路上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然而,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并非易事。
这就如同攀登高峰,需要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到达顶峰。
在解决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的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政策支持。
政策,就像是残疾人就业的基石,能够为残疾人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我们能够推动残疾人就业的实施,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就像是残疾人就业的灵魂,能够直接影响到残疾人的就业水平。
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我们能够促进残疾人的就业,确保残疾人就业的实现。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教育引导。
教育引导,就像是残疾人就业的保障,能够为残疾人提供稳定的人口结构。
通过关注教育引导,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我们能够推动残疾人的就业,确保残疾人就业的实现。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并非孤立无援。
这就如同一场盛大的慈善盛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参与。
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是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的重要力量。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支持和引导;社会需要关注残疾人就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家庭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提供关爱和支持;个人需要关注残疾人就业的实践,提供积极参与。
浅议促进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促进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残疾人就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残疾人就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发展。
二、问题分析1、就业歧视残疾人由于身体上的特殊情况,常常面临就业歧视的现象。
雇主往往对残疾人的工作能力持有怀疑态度,从而拒绝给予他们就业机会。
2、缺乏相关技能培训许多残疾人由于长期的康复和治疗,无法及时获得适应社会就业需要的相关技能培训。
这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3、职业定位不明确在残疾人就业过程中,由于对其职业能力的判断不准确,往往导致职业定位不明确的情况发生。
这使得残疾人在找工作时面临不确定性和困惑。
4、就业环境不友好一些企业或组织并没有完善的残疾人友好就业环境,例如缺乏无障碍设施、缺乏适应残疾人需求的工作环境和设备等。
三、对策提出1、加强法律保护应加强立法,并加大对违反残疾人就业权益的行为进行惩罚。
同时,提高公民意识,增强对残疾人就业权益的认识。
2、推动技能培训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残疾人的技能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帮助他们获得适应就业市场的技能。
3、完善职业定位机制建立残疾人职业评估机构,对残疾人进行全面的职业能力评估,并为其提供准确的职业定位指导。
4、创建友好的就业环境企业和组织应加大对残疾人友好就业环境的建设力度,提供无障碍设施,适应残疾人需求的工作环境和设备,以创造一个包容和融洽的就业环境。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残疾人就业法》全文;2:相关统计数据;3:调研问卷及分析报告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残疾人就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文件,旨在保护残疾人在就业领域的权益。
2、就业歧视:指对特定的群体在就业过程中持有偏见,从而拒绝给予他们平等的就业机会。
3、技能培训: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为个体提供适应就业市场的相关技能。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20, 9(5), 336-341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ssemhttps:///10.12677/ssem.2020.95044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梅晓红1,2,林雅嫱1,2,王瑞寒1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江苏共享发展研究基地,江苏南京收稿日期:2020年9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8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5日摘要近年来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保障,残疾人就业问题受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但实际就业情况依然严峻,就业渠道相对单一、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对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就业模式、推行就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创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等思路,从而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就业模式,就业质量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isabled Employment in ChinaXiaohong Mei1,2, Yaqiang Lin1,2, Ruihan Wang11Management School,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Jiangsu2Jiangsu Sharing Development Research Base, Nanjing JiangsuReceived: Sep. 4th, 2020; accepted: Sep. 18th, 2020; published: Sep. 25th, 2020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tection of relevant national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e disabled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However, the actual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still grim. The employment channels are relatively singl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is梅晓红等not hig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is unbalanc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mployment of the disabled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such as innovating employment mode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technology, carrying out employment training to improve employment ability, creating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to share informa-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goal of “every disabled person is indispensable”.KeywordsEmployment of the Disabled, Employment Pattern, Employment Quality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残疾人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从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至今,政府对残疾人群体的重视,各方社会力量的积极响应,使残疾人事业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仅2018年当年安排就业948万多人,与《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出台当年相比,增长了三十多倍。
不过由于残疾人口的数量庞大,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残疾人就业情况仍不容乐观。
残疾人事业作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保障残疾人的利益,解决好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使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
因此,着眼于我国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显得更为紧迫。
2. 残疾人就业现状描述2.1. 残疾人就业受重视程度显著提高1990年我国颁布了《残疾人保障法》,从法律层面对残疾人的就业权利进行保障;2007年颁布的《残疾人就业条例》,围绕残疾人就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残疾人事业作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再次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因此,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了“十三五”纲要,此项举措释放了积极的政策讯号,要求全社会各个层面都响应起来,以促进残疾群体就业。
2.2. 残疾人就业增量下降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推算,我国现有残疾人总人数约为8500多万人,2013年的中国残疾人监测报告显示,在劳动年龄段生活能够自理的城镇残疾人就业比例为37.3%,农村为47.3%,未就业的城镇残疾人占比高达60%以上,未就业的农村残疾人占比为50%以上。
本文通过对2016~2019年残疾人就业数据进行梳理(见表1),对比发现我国残疾人就业增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
一是全国持证残疾人就业总数先增后降,2016年到2018年全国持证残疾人就业年均增长率为2.9%,但到2019年全国持证残疾人就业总数较上一年出现了负增长,为−9.8%。
二是2019年城乡持证残疾人新增就业人数虽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7.8%,但2018年较上一年增幅明显收窄。
三是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增幅波动较大,从2017年的40.9%降至2018年的−9.9%,到2019年就业增长率为3.4%,虽然上梅晓红等升了13.3%,但相较于整体仍是大幅下降了37.5%。
四是农村新安排残疾人就业增长率先升后降,从2017年的2.3%上升到2018年的11.2%,2019年的农村新安排残疾人就业增长率为8.0%。
可以看出,我国残疾人就业增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并且增长极不稳定。
Table 1. Statistics of employment of the disabled in China: 2016-2019表1. 2016~2019我国残疾人就业整体情况统计(单位:万人)2019 2018 2017 2016 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855.2 948.4 942.1 896.1城乡持证残疾人新增就业39.1 36.7 35.5 31.2 城镇新增就业12.2 11.8 13.1 9.3农村新增就业26.9 24.9 22.4 21.9 数据来源:《2016~2019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3. 残疾人多种就业形态并存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已形成了多种就业形态并存的格局。
国家相关政策提出的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依法大力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等号召,形成了多种就业形态,但不同就业形态所覆盖的残疾人数量差别较大。
其中城市残疾人以灵活就业为主,农村残疾人的主要就业形态还是以从事农业种养植为主。
城乡新增培训残疾人数从2016年的60.5万下降至2019年的40.7万,相比较来说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总数也从2016年的72.7万下降至2019年的59.0万(见表2)。
Table 2. Statistics of employment patterns of the disabled in China: 2016-2019表2. 2016~2019我国残疾人不同就业形态情况统计(单位:万人)2019 2018 2017 2016 城乡新增培训残疾人数40.7 19.4 62.5 60.5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59.0 70.6 75.6 72.7 按比例就业74.9 81.3 72.7 66.9集中就业29.1 33.1 30.2 29.3个体就业64.2 71.4 70.6 63.9 公益性岗位就业14.4 13.1 9.0 7.9辅助性就业14.3 14.8 14.4 13.9灵活就业228.2 254.6 272.7 262.9 从事农业种养殖430.1 480.1 472.5 451.3 数据来源:《2016~2019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4. 残疾人就业渠道相对单一残疾人找工作的主要途径是熟人介绍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较少利用网络信息等现代常用的就业方式,就业渠道较为单一。
此外,城乡残疾人找工作时使用的途径也不尽相同(见表3),农村残疾人以熟人介绍为主,2013年这一数据占比达75.7%,城镇残疾人则以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和熟人介绍为主,2013年占比分别达61.1%和66.4%。
梅晓红等Table 3. Statistics of employment routes of the disabled in China: 2011-2013表3. 我国残疾人就业路径统计(单位:%)全国城镇农村年份2011 2012 2013 2011 2012 2013 2011 2012 2013 网络就业信息 4.8 6.9 9.1 6.4 8.5 16.0 3.3 5.4 4.2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2.4 12.4 14.1 17.7 16.4 23.7 7.5 8.6 7.4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35.7 40.8 45.6 40.0 48.6 61.1 31.7 33.3 34.9 招聘会11.5 17.1 16.3 17.7 25.4 30.5 5.8 9.1 6.3 熟人介绍59.1 64.2 71.9 65.9 61.6 66.4 52.9 66.7 75.7 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26.3 25.3 19.4 20.1 23.7 17.6 32.1 26.9 20.6 其他29.4 24.2 31.9 25.9 22.6 21.4 32.5 25.8 39.2数据来源:《2011~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说明: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数据搜集的难度,文中只统计了2011~2013年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