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脊髓炎中医治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4.60 KB
- 文档页数:2
脊髓炎的中医治疗
病人六纲应为太阳太阴或有微阳明,属厥阴类。
用《古今录验》小续命汤或《千金方》西州续命汤加减可能会好此班门弄斧了
脊髓炎,西医的治疗与激素改善不明显,改用中医治疗,探究其证候反应,辨为太阴病,考虑为患者中焦阳气虚衰,使中焦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四肢,故肢体乏力、抽搐,不能向上濡养脑络,故头痛,虚阳外浮,使阳不入阴,故难以入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也可看出患者气血不足。
予四逆汤加四君子汤补阳健运中焦,补益阳气以助运化,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从脏腑的角度看,患者则考虑为脾肾阳虚,故结合临床症状,加入了淫羊藿、巴戟天滋补肾阳,伸筋草以舒筋活络,考虑久病成瘀予菟丝子、补骨脂以活血化瘀。
二诊时效果好转,但又汗出多,舌脉同前,考虑是营卫不和,气血阴阳不调,故加桂枝、大枣组成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川芎引药下行。
三诊其他症状都好转,但考虑双上肢仍乏力,故加仙鹤草补虚强壮。
四诊时各种症状较前好转,患者诉颈项疼痛,故加葛根60g组成葛根汤补津活络,但我不理解为什么要减仙鹤草、川芎,再加黄芪?是加强行气散瘀?四诊时又出现了鼻塞表证,故加大葛根用量,蒸附子、干姜也适当加量以扶正解表。
五诊、六诊患者症状已经基本消除,恢复了正常生活,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髓炎的针灸疗法脊髓炎的针灸疗法:电针(之一)取穴:病灶上、下椎间隙,第2腰椎以下椎间隙、骶管。
操作:每次选择两穴,以毫针刺人,缓缓进针至蛛网膜下腔(切忌过度深刺和乱捣乱插,以免伤及脊髓),接通电针仪,徐徐调节至适当强度。
输出的脉冲电流要稳定,防止突然增强,引起不良反应。
刺激时间15~20分钟,据症情而定,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电针仪输出线两极,宜接脊柱旁同侧穴,防止电流回路经过心脏。
有严重心脏病者禁用或慎用。
疗效: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电针共治疗28例,基本痊愈14例,显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
脊髓炎的针灸疗法:电针(之二)取穴:a.肾俞、大肠俞、中醪、委中、承山、昆仑;b.环跳、阳陵泉、悬钟;c.梁丘、伏兔、足三里、解溪;d.人中、中极、关元、三阴交、外关。
操作:下肢不能屈伸取第1组;下肢不能抬高迈步,第2、3组交替使用;尿失禁或癃闭取第4组。
接通电针仪,并留针15分钟。
疗效:共治疗16例,均取得显著效果。
脊髓炎的针灸疗法:温针取穴:a.肾俞、大肠俞、次醪、环跳、秩边;b.关元、中极、气冲、足三里、阳陵泉、太溪。
操作:先取第1组穴,均深刺用大幅度提插结合捻转手法,予以强刺激,反复运针1分钟后留针;继取第2组穴,弱刺激,留针。
然后置艾绒于针柄上点燃,使温热直透俞穴深部。
二组各留针15分钟,每周治疗2次,2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8例,基本痊愈5例,好转3例。
脊髓炎的治疗方法现代中医对脊髓炎辨证施治的报道,始见于1962年。
嗣后,又有麻疹或带状疱疹并发之脊髓炎的辨治资料,在病机方面提出了“湿热搏结而成疾”的观点。
在治疗上,各地治法不尽相同,有的根据病变的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治疗,也有的从肾论治。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渗入,有人主张在急性期,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柏、苍术、黄芩、板蓝根、虎杖、金银花及蒲公英等药,在恢复期加用丹参、川芎、当归等活血药以助神经营养,无疑是为中医治疗开拓了思路。
视神经脊髓炎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方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视神经脊髓炎应该吃什么药。
*视神经脊髓炎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1. 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大剂量冲击疗法可加速ON等发作性症状恢复,终止或缩短NOM恶化。
500~1000mg/d,静脉滴注,连用3~5天;之后用大剂量泼尼松口服。
应注意单独口服泼尼松可能增加ON新的发作风险。
2.临床试验表明,约半数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的病人经血浆置换可以改善症状。
*2、预后
NOM的临床表现较MS严重,NOM多因一连串发作而加剧。
复发型NOM预后差,多数患者呈阶梯式进展,发生全盲或截瘫等严重残疾,1/3的患者死于呼吸衰竭,这在MS均不常见。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视神经脊髓炎怎么治疗,视神经脊髓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视神
经脊髓炎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视神经脊髓炎”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脊髓损伤的中医治疗方案1000字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脊髓功能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出现肢体麻木、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脊髓损伤属于“痿证”范畴,其治疗要点是以调整气血、祛风除湿为主,同时还要针对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以下是脊髓损伤中医治疗方案:1. 活血化瘀方该方主要成分包括丹参、红花、青蒿、延胡索等,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配合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并促进受损神经细胞恢复功能。
2. 温阳散寒方该方主要成分包括羌活、川芎、莪术、细辛等,可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适用于感冒、寒湿侵袭所致的脊髓损伤,可缓解患者的肌肉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促进病情的好转。
3. 壮骨髓方该方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芪、白术、党参等,可滋养骨髓、补益气血。
配合中药药膳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效预防脊髓损伤复发。
4. 足三里灸法足三里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穴位,位于膝盖外侧凹陷处。
据中医理论,足三里能够调节胃肠、活血通络、强壮腰膝等,适用于肢体乏力、泛酸背痛等症状。
运用足三里灸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肌肉萎缩,促进体内气血流通,有助于加速神经细胞的修复。
5. 背俞、命门针刺疗法背俞、命门是中医常用的两个穴位,背俞位于脊柱以背心为界的两侧,命门则位于腰骶间隙处。
运用针刺或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的神经、肌肉、韧带等组织,提高其营养供应和代谢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缓解疼痛等症状。
以上就是脊髓损伤中医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治疗都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且要配合药物、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复发。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视神经和脊髓,导致视力下降、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实践。
为了规范我国NMOSD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制定了《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NMOSD的最新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和管理NMOSD患者。
本指南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NMOSD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指南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NMOSD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提倡医生与康复科、神经心理科、眼科等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希望本指南的发布能为我国NMOS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疾病定义与分类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组以视神经和脊髓为主要受累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谱系涵盖了视神经脊髓炎(NMO)以及其他具有类似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的疾病。
NMOSD 的主要特点包括反复发作的视神经和脊髓炎症,以及高血清学阳性率(如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和高死亡率。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NMOSD可分为典型NMO和非典型NMOSD。
典型NMO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痛、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
非典型NMOSD则可能包括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受累,如脑干、间脑、大脑半球等,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等。
NMOSD的分类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血清学标志物以及病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对NMOSD研究的深入,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以上内容仅为概述,具体的疾病定义与分类应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业指南进行更新和完善。
『经方集』视神经脊髓炎经方案例
谢某,男,41岁,郑州人。
2年前在省级某医院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住院治疗近2个月,住院期间虽有治疗效果,但症状改善不明显,近因症状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阵发性强直性痉挛,眼眶眼球疼痛如针刺,口干咽燥,盗汗,倦怠乏力,肢体麻木不仁,活动不便,因劳加重,大便干结,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脉沉涩。
辨为气阴两虚,瘀热生风证,治当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明目利窍;给予生脉散、抵当汤与清肝明目饮合方,人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5g,水蛭6g,虻虫3g,桃仁6g,大黄9g,青葙子12g,草决明15g,钩藤12g,菊花12g,谷精草15g,生甘草3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二诊:大便通畅,以前方减大黄为6 g,6剂。
三诊:眼眶眼球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口干咽燥、盗汗止,以前方6剂。
五诊: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减轻,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较前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
之后,以前方因病证变化酌情加减用药治疗120余剂,诸证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每次6g,每日分3服,继续巩固治疗。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倦怠乏力、因劳加重辨为气虚,再根据口干咽燥、盗汗辨为阴虚,因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辨为瘀热生风,又因舌质暗红瘀紫、脉沉涩辨为瘀热,以此辨为气阴两虚,瘀热生风证。
方以生脉散益气养阴;以抵当汤泻热逐瘀;以清肝明目饮清肝热,利肝窍,和筋脉。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黄芪赤风汤治脊髓炎配方、医案【原方配方组成】黄芪60克(生),赤芍3克,防风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脊髓炎是由各种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或非感染性疾病引起,胸段最常受累,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病变节段以下截瘫、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括约肌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炎属中医学中的“痿证”范畴。
脊髓炎按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肺热脾虚型、阴虚肝旺型、脾肾虚损型、气虚血瘀型。
黄芪赤风汤主要适用于气虚血瘀型。
根据《中国医药学报》,1997,(1):44,胡明灿报道:用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脊髓炎(脱髓鞘病变)1例、疗效较好。
验案如下:华某某,女,68岁,农民,1983年4月13日诊。
患者因双下肢瘫痪7天,伴大小便障碍,于1983年1月28日至无锡市某医院住院治疗。
入院时血压21/14千帕,左侧T以下、右侧Lz以下痛觉减退,右下肢肌力0°,左下肢肌力Ⅱ°_,膝反射右侧(+++),左侧(++++),双侧巴氏征、克氏征(+),X线摄片提示腰椎退行性变。
诊断为脊髓炎(脱髓鞘病变)。
经地塞米松、消炎痛、卡马西平、地巴唑等西药治疗70天,血压17/11千帕,E、K、G提示低电压倾向,小便能自解,惟双下肢肌力时好时差,酸、麻等感觉异常时轻时重,仍不能下床步履,遂出院求治于中医。
诊见腰脊不举,动则酸痛,下肢瘫痪,足不任地,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厌食,大便正常,小溲黄赤,口唇紫绀;舌体胖嫩,舌边有齿印,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腻;脉濡数。
询得患者发病前半月曾有腰扭伤史。
辨为气虚血瘀,兼夹湿热。
方选黄芪赤风汤加味:生黄芪60克,赤芍9克,防风6克,丹参12克,当归12克,川芎6克,川牛膝9克,地龙9克,黄柏6克,苍术6克,薏苡仁12克,桑枝12克,伸筋草12克,豨莶草12克。
每日1剂。
服药5剂后,尿色转清,黄腻苔已化为薄黄苔,脉濡缓,腰腿酸疼减半。
服药10剂后,能自行起坐,并在室内由人搀扶行10余步,知饥纳增,苔薄白,脉濡弱。
针灸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疼痛的进展
苏秘;赵荣;贺潇月;陈维;胡璘媛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7)1
【摘要】中医针灸镇痛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国际公认,现常用于疼痛的辅助治疗。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免疫介导,视神经和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亚洲人群中较多见,具有复发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NMOSD患者中疼痛格外常见,高达半数以上的NMOSD患者可出现疼痛,药物
治疗疗效不佳。
本文旨在总结针灸治疗NMOSD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总页数】6页(P107-112)
【作者】苏秘;赵荣;贺潇月;陈维;胡璘媛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针灸治疗现状
2.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视神经炎治疗研究进展
3.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4.视
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疼痛症状的治疗5.陆氏针灸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经验介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筋脉弛缓,肢体活动不利或软弱无力,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视物昏渺,日久目盲,甚或出现暴盲。
(3)可结合相关疾病的理化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成人NMOSD诊断标准(IPND,2015)AQP4-IgG 阳性的 NMOSD 诊断标准(1)至少1项核心临床特征(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阳性(推荐CBA法)(3)排除其他诊断AQP4-IgG 阴性或 AQP4-IgG 未知状态的 NMOSD 诊断标准(1)在1次或多次临床发作中,至少2项核心临床特征并满足下列全部条件:1)至少1项临床核心特征为ON、急性 LETM 或延髓最后区综合征;2)空间多发(2个或以上不同的临床核心特征);3)满足 MRI 附加条件(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阴性或未检测(3)排除其他诊断核心临床特征(1)ON(2)急性脊髓炎(3)最后区综合征,无其他原因能解释的发作性呃逆、恶心、呕吐(4)其他脑干综合征(5)症状性发作性睡病、间脑综合征,脑MRI有NMOSD特征性间脑病变(6)大脑综合征伴有NMOSD特征性大脑病变AQP4-IgG阴性或未知状态下的NMOSD脑MRI附加条件(1)急性ON:需脑MRI有下列之一表现:1)脑MRI正常或仅有非特异性白质病变;2)视神经长T2信号或T1增强信号>1/2视神经长度,或病变累及视交叉(2)急性脊髓炎:长脊髓病变>3个连续椎体节段,或有脊髓炎病史的患者相应脊髓萎缩>3个连续椎体节段(3)最后区综合征:延髓背侧/最后区病变(4)急性脑干综合征:脑干室管膜周围病变注:NMOSD: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AQP4-IgG:水通道蛋白4抗体;ON:视神经炎;LETM: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视物模糊,逐渐加重,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直至不辨人物,甚至不分明暗,可伴有眼球转动痛、压痛,而外眼轮廓无异常。
视神经脊髓炎中医治疗研究简况
黄昊;王训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8(30)2
【摘要】视神经脊髓炎作为一种免疫性脱髓鞘疾病,治疗时临床上多以激素冲击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而疾病本身的波动性及药物副作用给治疗带来困难,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针灸等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的方法,常可拓展治疗思路,带来有益后果。
而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报道不多,但治法多样,疗效显著,本文就中医治疗该病的文献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370-373)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中医治疗;综述
【作者】黄昊;王训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视神经脊髓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赵子德;柏梅;梁俊;王军杰;魏彬彬;王影
2.37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临床特点的研究 [J], 骆书庆;赵铎;潘亚茹
3.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J], 宋宏鲁;徐全刚;魏世
辉
4.视神经脊髓炎的中医治疗探讨 [J], 冉宁晶;杨芳;陈卫银
5.54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中医证素研究 [J], 王春琛;陈志刚;李彬;王麟鹏;邢怡;马昕宇;杨清玄;刘银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析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于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期间,58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于本院进行治疗,随机将其分两组(对照组、治疗组),各为29例,对照组患者运用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中医治疗,谈论与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实施对比。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中,对照组(72.41%)与治疗组(96.55%)对比(P<0.05)。
结论: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中医结合西医;临床治疗效果视神经脊髓炎为临床中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的状态,病因目前尚不确定。
此疾病患者病变会累及脊髓、视神经,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双眼或者单眼出现失明现象,病情复杂且极易反复发作,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病情进行性发展,会导致病情加重,容易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等,预后极差,延缓病情恢复进程,引起生活质量水平大幅度下降[1]。
基于此,本文为探析神经脊髓炎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作出以下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期间,59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于本院进行治疗,随机将其分两组(对照组、治疗组),各为29例,对照组男患者19例,女患者10例,年龄最大为57岁,最小为19岁,平均为(38.00 4.03)岁;治疗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3例,年龄最大为58岁,最小为20岁,平均为(39.004.21)岁;组间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运用西医治疗。
予以患者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其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甲基强的松龙(生产厂家:法玛西亚普强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014),每次用药剂量为1000 mg,连续5d治疗后,予以泼尼松(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689;生产企业: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每次5-10mg,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逐步减少用药剂量,直到停止用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视神经脊髓炎中医治疗方法
导语:爸爸以前就总是感觉视力不怎么好,视神经脊椎炎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啊,经常手臂麻木,刚开始我们就以为是年数大了,血液流动的慢引起的,可
爸爸以前就总是感觉视力不怎么好,视神经脊椎炎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啊,经常手臂麻木,刚开始我们就以为是年数大了,血液流动的慢引起的,可渐渐的这些症状是越来越明显了,我领爸爸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视神经脊椎炎,这些疾病不及时治疗会更加的严重,听人说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不知道在中医方面怎么治疗视神经脊椎炎啊。
视神经脊髓炎属脱髓鞘疾病脱髓鞘治疗不当则继发缺血多发性硬化,治疗恢复更为困难。
本病是一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慢性损害神经中枢的疾病,若受损神经继发缺血变性则称多发性硬化,发病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危机生命,多为基因免疫异常或病毒感染所致。
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营养疗法治疗,但疗效难以控固,由于本病导致髓鞘脱失致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时继发轴索损害从而复发使神经功能症状进一步加重.病情继发加重.
治疗方案: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外可逐步的用天然激素替代且对人休无毒副作用.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
营养神经,中西医结合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
同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神经,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细胞使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不再复发达到受损脊髓神经修复再生获得最佳恢复之目的.
针灸:上肢瘫痪取大椎、肩俞、曲池、外关、颈5~7夹脊穴;下肢瘫痪取命门、环跳、秩边、足三里、阴陵泉、委中、腰1~5夹脊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