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鼻窦炎的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4.46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鼻窦炎的最好治疗方法中医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艾灸疗法以及饮食调理等。
中医治疗鼻窦炎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通过综合运用中药、针灸及其他治疗手段,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缓解炎症症状的目的。
以下将从中医角度对鼻窦炎的治疗方法做详细介绍。
一、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鼻窦炎的主要方法是服用中药。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连翘、金银花、黄芩、板蓝根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化湿化痰等作用,改善气机运行,温通经络,从而达到缓解鼻窦炎症状的目的。
同时中药治疗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调配,达到更好的疗效。
另外,中医还常用药物贴敷的方法来治疗鼻窦炎。
如将药物磨成细末,加入适量醋或者姜汁,然后涂抹在患处,用纱布或者绷带固定。
通过贴敷可以促进病症部位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代谢,有助于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此外,中药治疗还可以结合外敷熏洗法,将中药煎剂熏洗于患处,通过药物挥发散发的热量和药性渗透,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祛风化浊的作用。
这种外敷熏洗法能够快速改善鼻窦炎患者的症状,缓解鼻塞、头痛等不适感。
二、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鼻窦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中主要应用的针灸穴位有迎香穴、印堂穴、太阳穴、风池穴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气血循环,平衡经络,缓解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等症状。
同时针灸治疗还可以调整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对鼻窦炎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
针灸治疗还可以结合灸法,通过燃烧艾条或者艾炷,将热力传导至经络穴位,温通经络,达到祛风化湿、温通气血的目的。
灸法可以起到温热散寒、祛风化湿的作用,加快鼻窦炎的康复进程。
三、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对鼻窦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将炙热的艾条或者艾炷贴敷在鼻窦炎患处,温热经络,疏通气血,有助于消除炎症,改善症状。
四、饮食调理中医治疗鼻窦炎还注重饮食调理。
一般建议鼻窦炎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同时适度增加饮水量,多吃一些白萝卜、梨、绿豆等清热化痰的食物。
中医耳鼻喉科学如何调理鼻窦炎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如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
在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对于鼻窦炎的调理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中医认为,鼻窦炎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外感邪气、气血瘀滞等因素密切相关。
肺开窍于鼻,肺气不足则易受外邪侵袭,导致鼻窍不利;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则水湿内生,上犯鼻窍;肾主纳气,肾阳不足则寒水上泛,影响鼻窍功能。
此外,风邪、寒邪、热邪等外邪侵袭人体,也可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在调理鼻窦炎时,中医首先注重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将鼻窦炎分为不同的证型,如肺经风热型、胆腑郁热型、脾胃湿热型、肺脾气虚型、肾阳不足型等。
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对于肺经风热型的鼻窦炎患者,常见症状为鼻塞、涕黄、头痛、发热、咳嗽等。
治疗上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为主,常用方剂如银翘散加减。
药物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桔梗、杏仁、黄芩、桑白皮等。
胆腑郁热型的患者,多表现为鼻塞、涕黄稠如脓、头痛剧烈、口苦咽干、耳鸣耳聋等。
调理应以清泻胆热、利湿通窍为原则,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其中包含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等药物。
脾胃湿热型的鼻窦炎患者,常有鼻塞、涕黄浊量多、头晕头重、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宜清热利湿、化浊通窍,常用方剂如甘露消毒丹加减。
所用药物有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等。
肺脾气虚型的患者,往往出现鼻塞、流涕清稀、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自汗等表现。
调理应以补肺健脾、益气通窍为主,常用方剂如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防风、桔梗、薏苡仁、山药等。
肾阳不足型的患者,多有鼻塞、流涕清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多等症状。
调理时以温补肾阳、通窍化浊为法,常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加减。
其中包含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肉桂、附子等。
治鼻窦炎秘方(方10首)治鼻窦炎秘方7.1 辛前甘橘汤【来源】张赞臣,《中医杂志》(11)1984年【组成】辛夷花、青防风各6克,嫩前胡,天花粉各9克,薏苡仁12克,白桔梗4.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散风宣肺,开泄通窍。
【方解】方中辛夷散风宣肺而通鼻窍;防风祛风解表;前胡降气化痰,开泄通窍;桔梗升清、祛痰、利咽,载药力上行;薏苡仁渗湿、清肺健脾;花粉滋阴、消肿胀;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配伍,共奏散风宣肺、开泄通窍之功。
本方药性平和,宜于久服。
【主治】鼻渊。
证见鼻中常流浊涕,久则但流黄浊之物,如脓如髓,腥臭难闻。
【加减】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白术;鼻塞重者,加藿香、细辛;分泌物清稀,加杏仁、浙贝;分泌物黄稠,加瓜蒌皮、冬瓜子;黏膜水肿甚者,加茯苓、泽泻;黏膜红肿者,加赤芍,丹皮;额部疼痛,加白芷、藁本;颞部疼痛,加白芷、白蒺藜;头顶或枕部疼痛,加蔓荆子;眼眶疼痛,加决明子,青葙子。
必要时,配以外治吹鼻之药,则奏效尤捷。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效验。
坚持服用必愈。
7.2 加味辛夷散【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组成】辛夷花、藁本、黄芪、菊花、苦丁茶、防风、川芎、羌活、独活、白僵蚕、升麻、薄荷、甘草、白芷、荆芥各30克,苍耳子、蔓荆子各60克,细辛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每取10克,在临睡前用沸开水冲泡、取汁服,药渣于次日临睡前再冲泡服1次。
【功用】祛风泻火,托里败毒。
【方解】《素向·气厥论篇》云:“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灵枢经·脉度》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今肺热上蒸,鼻窍壅塞,嗅觉失灵,故不闻香臭。
方中以辛夷花、苍耳子、细辛,蔓荆子、羌独活、防风、白芷、升麻、薄荷、藁本、荆芥、僵蚕、川芎等之辛泻肺气而散火;佐以黄芪、甘草、菊花、苦丁茶之甘平泻火而益气。
病因热郁化火,药用辛散,是用“火郁发之”之义。
泡取汁服,是取其气之轻清,不欲其味之重浊,以利药力上行,直达病所,因而获效更捷。
中医药对鼻窦炎的治疗研究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历经千百年的实践验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方法。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有鼻塞、头痛、脓涕等。
中医药在鼻窦炎的治疗中有独到的方法和效果,本文将对中医药对鼻窦炎的治疗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中医对鼻窦炎的认识与研究中医认为鼻窦炎是由于外感邪气侵袭或内因引起经络失调所致。
外感邪气包括寒、热、湿、燥等,内因包括情志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
中医将鼻窦炎分为不同类型,如风寒鼻窦炎、湿热鼻窦炎等。
根据不同类型的鼻窦炎,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解表退热、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化湿利水等。
二、中医药治疗鼻窦炎的常用方法1.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鼻窦炎的常用方法之一,根据病情和病机不同,中医师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煎煮成药汤。
常用的中药有苍耳子、连翘、黄芩、黄连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化湿利水等功效,可以帮助改善鼻窦炎的症状。
2. 鼻腔冲洗法鼻腔冲洗法是中医治疗鼻窦炎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用药液冲洗鼻腔,能够清洁鼻腔、去除鼻腔内的炎症分泌物和病菌。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连翘、苍耳子等,配合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
鼻腔冲洗法可以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具有显著的疗效。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鼻窦炎中有着独特的应用。
通过选择和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改善鼻窦炎的症状和体征。
常用的穴位有迎香穴、风池穴、印堂穴等,通过针刺或灸烧的方法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三、中医药治疗鼻窦炎的优势中医药治疗鼻窦炎有着许多优势,与西医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治疗强调个体化,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差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了“一刀切”的问题。
2. 综合调理:中医药治疗鼻窦炎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这对于预防鼻窦炎的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鼻窦炎中医怎么治疗治疗鼻窦炎吃什么中药好鼻窦炎还可以引起哮喘发作,对有鼻窦炎的哮喘病人,应先进行鼻窦炎的治疗。
中医有哪些治疗鼻窦炎的方法呢?下面就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吧!鼻窦炎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温补肺脏,疏散风寒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
处方用苍耳子、白芷、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骨。
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
处方用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疏肺清热,宣肺通窍方用银翘散合清胃散加减。
方用金银花、连翘、当归、瓜蒌、薄荷、白芷、桔梗、辛夷、黄连、苍耳子、升麻、生甘草。
清泻胆热,利湿通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用黄芩、龙胆草、栀子、柴胡、辛夷、菊花、生地黄、藿香,当归、薄荷、苍耳子、车前子。
清热利湿,化瘀通窍方用黄芩滑石汤加减。
方用黄芩、滑石、藿香、辛夷、法半夏、大腹皮、白豆蔻、芦根、连翘、石蒲、丹参各、白芷、鱼腥草。
中医其他治疗芎芷石膏汤源自清代医家吴谦等所编的《医宗金鉴》一书,由川芎、石膏、白芷、菊花、羌活、本共六味药组成,主要用于因“风盛日久”而致的头风痛证。
以该方为基础,加入部分祛风清热,散寒除湿,搜风通络,活血通窍的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取得满意疗效。
鼻通合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满意。
鼻通合剂中以辛夷,白芷,苍耳子除湿,芳香通窍。
川芎,当归,郁金行气活血,酒知母,白矾,木通酒黄清除窍隧脓疡。
黄芪,白术补气健脾,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排脓,化湿通窍之功。
鱼腥草制剂不但具有抗生素般的抗菌作用,更具有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且没有耐药性,也没有菌群失调,肝肾功能受损等毒副作用,故用治该病疗效甚佳。
鼻窦炎吃什么中药五苍饮药物组成:金银花12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地丁12g、苍耳子15g、天葵子l0g、白芷l0g、辛夷l0g、薄荷l0g、川芎10g、赤芍l0g、黄芩10g、甘草10g。
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浓缩为300ml,分2次服。
适应病证:慢性鼻窦炎。
诊断: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遂用上方,5剂后症状锐减,涕变黄稠,加败酱草10g,蒲公英加至20g,继服5剂。
中医耳鼻喉科学如何诊治鼻窦炎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困扰。
在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对于鼻窦炎的诊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鼻窦炎的发生多与外感邪气、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外感邪气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当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时,这些邪气就容易侵袭鼻窍,导致气血瘀滞,津液停聚,从而形成鼻窦炎。
此外,脏腑功能失调也是鼻窦炎的重要发病因素。
例如,肺开窍于鼻,肺气不足或肺失宣降,可导致鼻窍不利;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则运化失常,水湿内生,上犯鼻窍;肾主纳气,肾气虚则气不归元,也可能影响鼻窍的功能。
在诊断方面,中医注重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鼻部形态、色泽,以及面部的神色等。
比如,鼻头红肿可能提示有热毒;鼻腔黏膜淡白则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声等,例如,呼吸急促可能与肺气不宣有关。
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鼻塞的程度、鼻涕的性质和量、头痛的部位和性质等,同时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以及既往的疾病史和治疗经过。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诊,通过脉象的变化来判断脏腑的盛衰和气血的盈亏,触诊鼻部可以了解其温度、压痛等情况。
中医治疗鼻窦炎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
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是外感风寒引起的鼻窦炎,常见症状为鼻塞、流清涕、头痛、恶寒等,治疗多以疏风散寒、宣通鼻窍为主,常用的方剂有苍耳子散加减。
若为外感风热所致,表现为鼻塞、流黄涕、头痛、发热等,治疗则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为法,可选用银翘散加减。
对于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鼻窦炎,如肺气虚弱者,常伴有气短、乏力、易感冒等症状,治疗宜补肺益气、疏风通窍,可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脾气虚弱者,多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表现,治疗以健脾益气、利湿通窍为主,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气虚者,常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治疗当补肾益气、通窍止涕,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倪海厦讲的鼻窦炎治疗方法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表现为鼻塞、头痛、鼻涕等症状。
在美国著名中医师倪海厦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鼻窦炎的治疗方法及其日常生活调理。
首先,倪海厦强调了对鼻窦炎的诊断。
诊断鼻窦炎的关键在于了解病史、症状和鼻内镜检查。
病史方面,患者通常有慢性鼻塞、头痛、鼻涕等症状。
鼻内镜检查可以发现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等异常。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也可以帮助确诊鼻窦炎。
在治疗原则方面,倪海厦提出,治疗鼻窦炎应综合考虑病因、病程和患者身体状况。
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鼻窦炎,药物治疗是首选,包括抗生素、抗过敏药物、鼻喷剂等。
对于慢性鼻窦炎,中医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如针灸、拔罐、中药煎剂等。
此外,手术治疗如鼻窦开放术、射频治疗等也可以缓解鼻窦炎症状。
在中医治疗方法中,倪海厦讲解了鼻窦炎的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体质、症状和舌象,中医将鼻窦炎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主要表现为鼻塞、头痛、鼻涕黄稠等,治疗以清热解毒、通窍为主,常用方剂如银翘散、鼻炎汤等。
虚证则以鼻塞、头痛、鼻涕清稀等为特点,治疗以温阳散寒、补益气血为主,常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桂枝汤等。
在日常生活中,倪海厦建议患者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敏原和污染物;2.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3.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4.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不良因素;5.及时就诊,遵循医嘱,完成治疗周期。
总之,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治疗方法多样。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同时,注重日常生活调理,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缓解鼻窦炎的发作。
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缓解鼻窦炎的中医智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特点是鼻腔和鼻窦的黏膜发炎,引起鼻塞、鼻涕增多、面部疼痛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鼻窦炎主要是由于鼻腔湿热或痰浊内蕴所致,因此,采取中医智慧来缓解鼻窦炎的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有效的中医治疗鼻窦炎的方法,帮助您缓解症状。
一、中药治疗鼻窦炎中药是中医治疗鼻窦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板蓝根等。
这些中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鼻窦炎引起的鼻塞、鼻涕增多等症状。
患者可以选择内服中药,也可以通过外用贴敷的方式来使用中药。
二、针灸疗法缓解鼻窦炎针灸疗法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在治疗鼻窦炎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鼻窦炎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迎香穴、风池穴、印堂穴等。
针灸疗法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患者可以到正规的中医医院接受针灸治疗。
三、中医调理饮食中医认为,鼻窦炎患者的饮食也可以对症状的缓解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鼻窦炎的发作期,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以免加重炎症。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多喝温水,有助于缓解症状。
四、拔罐疗法治疗鼻窦炎拔罐疗法是一种运用罐具产生负压的中医疗法。
在治疗鼻窦炎方面,拔罐可以通过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缓解炎症引起的症状。
患者可以选择到专业的中医医院接受拔罐疗法,或者在家中使用简便的拔罐器进行自我治疗。
五、中医经络推拿中医经络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刺激经络以调节气血运行的疗法。
对于鼻窦炎患者,经络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缓解炎症引起的症状。
患者可以选择专业的中医推拿医师进行治疗,或者自己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方法进行自我按摩。
六、中医草药蒸汽熏鼻中医草药蒸汽熏鼻是一种将煎煮好的草药放入热水中,通过蒸汽作用来缓解鼻窦炎症状的方法。
常用的草药有艾叶、荆芥、薄荷等。
将草药放入热水中,然后用毛巾盖住头部,将蒸汽引入鼻腔,有助于疏通鼻窦,缓解鼻塞、鼻涕增多等症状。
儿童鼻窦炎的中药熏蒸疗法与康复效果观察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鼻部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鼻涕、咳嗽等。
针对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西医治疗和中医疗法。
而本文将着重介绍中药熏蒸疗法在儿童鼻窦炎康复方面的观察与效果。
一、中药熏蒸疗法的原理和方法中药熏蒸疗法是中医治疗鼻窦炎的一种传统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熏蒸中药汤剂,使药物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鼻腔,起到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改善鼻窦炎症状的作用。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准备中药汤剂:选择适宜的中药材,如黄芩、连翘、白芷等,煮制成浓缩汤剂。
2.熏蒸过程:将中药汤剂倒入专用的蒸发器中,调节好温度和时间,让患儿呼吸到药物蒸汽。
3.疗程和频次:根据实际情况,一般疗程为10天为一个疗程,每天1次,连续进行2-3个疗程。
二、中药熏蒸疗法在儿童鼻窦炎康复中的应用针对儿童鼻窦炎,中药熏蒸疗法常被中医师用于康复治疗。
在实际应用中,中药熏蒸疗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鼻窦炎进行康复治疗:1.改善鼻腔通气:鼻窦炎患儿因为鼻塞和鼻涕增多,呼吸困难常伴随而来。
中药熏蒸疗法通过药物作用改善鼻腔通气,减轻鼻塞症状,提高患儿的呼吸质量。
2.减轻鼻腔炎症:鼻窦炎的主要特征是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和炎症。
中药熏蒸疗法中的中药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缓解鼻腔炎症,减轻患儿的症状。
3.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鼻窦炎往往由细菌、病毒感染引发,中药熏蒸疗法中的中药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4.提高免疫力:鼻窦炎患儿的免疫力常常较低,容易反复感染。
中药熏蒸疗法中的中药成分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患儿的抵抗力,从而减少鼻窦炎的发病率。
三、观察与效果评估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鼻窦炎患儿的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观察与效果评估,可以看到以下一些常见的结果:1.症状改善:中药熏蒸疗法能够有效缓解鼻塞、鼻涕增多等症状,使患儿呼吸通畅,舒适度提高。
2.疗效持久: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中药熏蒸疗法疗效较为持久,可以有效减少鼻窦炎的复发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鼻窦炎刮痧刮哪里最好鼻炎刮痧图解刮痧是中医理疗的一种常见方法,对于很多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鼻窦炎是困扰了许多人很长时间的一种疾病,那么鼻窦炎刮痧要怎么刮呢?刮哪里最好?一、鼻窦炎刮痧部位一:头颈部1.刮拭头顶部从前头部神庭穴至后头部后顶穴,经头顶百会穴沿着头部正中线,以竖刮法反复刮拭30次,或以头皮部发热为度。
2.刮拭侧头部从侧头部的太阳穴至后头部风池穴,沿着耳郭弧线以平刮法反复刮拭30次,或以头皮部发热为度。
可以配合角刮法重点刮拭风池穴。
3.刮拭后颈部从后颈部发际正中的哑门穴至大椎穴,沿着脊柱正中线以竖刮法反复刮拭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可以配合角刮法重点刮拭大椎穴。
操作原理:刮拭头部各区域,可缓解鼻窦炎引起的头痛等症状。
二、鼻窦炎刮痧部位二:足部反射区1.刮拭鼻反射区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足拇趾内侧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重点刮拭板下不光滑、凸凹及沙砾、结节处。
2.刮拭额窦反射区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双足十趾尖端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3.刮拭肺、支气管反射区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平刮法反复横向刮拭前脚掌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重点刮拭板下不光滑、凸凹及沙砾、结节处。
三、鼻窦炎刮痧部位三:手部反射区1.刮拭鼻反射区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拇指指甲桡侧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2.刮拭额窦反射区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十指顶端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3.刮拭肺、支气管反射区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平刮法反复横向刮拭双手掌指根下方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4.刮拭头颈淋巴结反射区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各手指根部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四、鼻窦炎刮痧部位四:四肢经穴1.刮拭合谷穴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拇指示、指之间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2.刮拭列缺穴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前臂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的列缺穴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儿童鼻窦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蒸熏疗法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因主要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导致,常表现为鼻塞、流涕、鼻痛等症状。
对于中医来说,鼻窦炎属于“鼻病”范畴,主要针对病因进行辨证施治,同时草药蒸熏疗法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儿童鼻窦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蒸熏疗法。
一、中医辨证施治1. 风寒型鼻窦炎风寒型鼻窦炎的症状主要是鼻塞、流涕清稀、鼻涕呈白色,伴有头痛、恶寒等感冒样症状。
此类病情主要属于外感风寒,中医辨证为“鼻窦炎属表寒者”。
治疗上主要采用驱寒散寒的方法,可以选用独活寄生汤、羌活辛夷汤等方剂。
2. 湿热型鼻窦炎湿热型鼻窦炎的症状主要是鼻塞、鼻涕粘稠、有黄色或绿色,伴有口苦、咽干、咳嗽等症状。
此类病情主要属于湿热内蕴,中医辨证为“鼻窦炎属痰湿者”。
治疗上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可以选用三黄片、黄连解毒丸等方剂。
3. 气滞血瘀型鼻窦炎气滞血瘀型鼻窦炎的症状主要是鼻塞、流涕、颜面浮肿,伴有疼痛加重、压痛等症状。
此类病情主要属于气滞血瘀,中医辨证为“鼻窦炎属气滞瘀阻者”。
治疗上主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选用桃仁红花丸、血府逐瘀汤等方剂。
二、草药蒸熏疗法草药蒸熏疗法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对于儿童鼻窦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蒸熏时,可以选择具有解表祛寒、清热解毒、开窍散邪等草药,如荆芥、薄荷、苏叶等。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草药蒸熏方剂:草药蒸熏方剂:材料:荆芥、薄荷、苏叶各适量。
制备方法:将草药研粉,加入适量开水搅拌均匀,然后倒入蒸锅中,用大火熏蒸10-15分钟。
用法用量:每日蒸熏1-2次,每次约10分钟。
蒸熏时,可以让儿童将头部靠近热气蒸汽中,但要注意热度,以免烫伤。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鼻窦的通畅,减轻炎症,缓解鼻塞和鼻涕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草药蒸熏疗法时,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草药的种类和用量,并注意火候和时间控制,以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综上所述,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蒸熏疗法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
鼻窦炎中药方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可以用中药方来治疗。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鼻窦炎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鼻窦炎中药方【通用名称】鼻窦炎【其他名称】鼻窦炎 (一)【辨证】肺经热盛。
【治法】芳香清窍,祛风散寒。
【方名】苍耳子散加减。
【组成】白芷6克,薄荷6克,辛荑花10克,苍耳子10克,黄芩10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医方集解》。
(二)【辨证】肺胃蕴热,热毒循经上扰。
【治法】清肺泻胃,解毒祛秽。
【方名】银花汤。
【组成】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黄芩12克,大青叶15克,鱼腥草30克,苍耳子15克,细辛4克,生石膏30克,白芷12克,辛荑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关思友方。
(三)【辨证】脾肺肾虚。
【治法】益气敛肺,辛散风寒,消肿止痛,通利湿邪。
【方名】玉屏苍耳汤。
【组成】北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5克,苍耳子15克,辛荑花15克,白芷15克,杭菊15克,木通15克,五味子15克,桑螵蛸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王德鉴方。
(四)【辨证】肺受风寒,郁而化热,热移于脑。
【治法】疏风清热,通窍止痛。
【方名】苍芩汤。
【组成】苍耳子12克,黄芩18克,辛荑花10克,防风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江西中医药》。
【类别】验方鼻窦炎病理病因鼻窦炎病因一、机械堵塞:鼻腔的一些疾病,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变态反应性鼻炎、鼻腔异物或鼻腔肿瘤,直接堵塞鼻窦开口,引起鼻窦炎。
鼻窦炎病因二、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或其他过敏性疾病时,鼻甲粘膜高度水肿,水肿的粘膜可致窦口堵塞,引起鼻窦炎。
同时鼻窦粘膜也有变态反应性改变,这种炎症情况更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鼻窦炎病因三、感染:主要发生于感冒后,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彻底,炎症从鼻腔蔓延至鼻窦等周围组织而引起。
感冒如出现反复不愈的情况,并出现持续性流鼻涕、鼻塞、呼吸不畅、咳嗽、头痛、打呼噜等情形时,一周左右即可转化为急性鼻窦炎。
鼻窦炎的中医治疗方剂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治疗鼻窦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鼻窦炎多因外邪侵袭,肺气失宣,痰湿内阻所致。
治疗上多采用疏风解表、宣肺化痰、清热解毒等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鼻窦炎的方剂:1. 银翘散:适用于风热型鼻窦炎,表现为鼻塞、流黄涕、头痛等症状。
方剂组成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桔梗、甘草等。
2. 清肺化痰汤:适用于痰湿型鼻窦炎,表现为鼻塞、流白涕、咳嗽、胸闷等症状。
方剂组成包括黄芩、瓜蒌、贝母、半夏、陈皮、茯苓等。
3. 辛夷散:适用于鼻窦炎伴有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方剂组成包括辛夷、白芷、薄荷、荆芥、桔梗、甘草等。
4. 葛根芩连汤:适用于外感风热,内蕴湿热型鼻窦炎,表现为发热、鼻塞、流黄涕、头痛等症状。
方剂组成包括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等。
5. 三仁汤:适用于湿热内蕴型鼻窦炎,表现为鼻塞、流黄涕、口苦、胸闷等症状。
方剂组成包括杏仁、白果、薏苡仁、茯苓、白术、陈皮等。
6. 桔梗汤:适用于肺热型鼻窦炎,表现为咳嗽、咳痰、鼻塞、流黄涕等症状。
方剂组成包括桔梗、甘草、薄荷、荆芥、前胡等。
7. 五味消毒饮:适用于鼻窦炎伴有感染、发热、头痛等症状。
方剂组成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地丁等。
8. 通窍活血汤:适用于鼻窦炎伴有头痛、鼻塞、鼻黏膜充血等症状。
方剂组成包括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甘草等。
在使用上述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劳累,也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措施。
中医诊疗方案耳鼻喉科中医诊疗耳鼻喉科疾病时,一般会综合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四诊合参等方法进行辨证施治。
下面我们将就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介绍中医的诊疗方案。
1.鼻窦炎:鼻窦炎是鼻腔和鼻窦的炎症疾病,中医常将其归纳为“鼻病”范畴,一般选择以下方案治疗:(1)温阳解毒方:配方包括麻黄、杏仁、赤芍等,具有疏风发汗、开窍通鼻的作用。
(2)温散贾俞方:配方包括半夏、厚朴、甘草等,有祛湿化痰、行气化滞的作用。
此外,还可配合中药外敷,如将研磨成粉末的蒲黄敷在鼻窦区域,有助于疏通鼻窦。
2.鼻炎: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疾病,中医治疗时可采用以下方案:(1)清热解毒方:配方包括黄芩、连翘、薄荷等,有清热解毒、除湿通窍的作用。
(2)开窍散风方:配方包括防风、白芷、苍术等,有开窍散风、通鼻利咽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采用中药熏蒸治疗,选择适宜的中药材进行熏蒸吸入,有助于改善鼻炎症状。
3.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黏膜的肿瘤样增生,中医治疗时可采用以下方案:(1)清热泻火方:配方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有清热解毒、消肿开窍的作用。
(2)祛风化瘀方:配方包括牛蒡子、桃仁、川芎等,有祛风活血、消散息肉的作用。
此外,针灸疗法也可以辅助治疗鼻息肉,针刺鼻部相关穴位,如迎香、曲池、人中等,有助于改善鼻息肉的症状。
4.中耳炎: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感染炎症(1)清热解毒方:配方包括金银花、连翘、鲜竹叶等,有清热解毒、清肺利咽的作用。
(2)温通经络方:配方包括艾叶、香附、柴胡等,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此外,可配合耳穴贴敷疗法,选择适宜的中药贴敷在耳穴位,如古池、尺泽、颞颥等,有助于疏通耳窍、改善中耳炎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耳鼻喉科疾病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运用中药内服、外敷、熏蒸、针灸、耳穴贴敷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
在诊疗过程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因等综合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增强疗效。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症状不同,因此在使用中医治疗时,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治疗鼻炎特效方和偏方(全)中医治疗鼻炎特效方和偏方(全)一、中医治疗鼻炎特效方1.过敏性鼻炎:苍耳子10克,辛荑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桑寄生10克,杞子10克,酸枣仁10克,熟地10克,附子6克,防风6克,当归10克。
2.鼻窦炎:单位(克)银花30,公英30,黄芩12,大青叶15,鱼腥草30,苍耳子15,细辛4,石膏30,白芷12,辛荑9。
3.鼻渊(单位克)辛荑12,柴胡9,玄参9,当归9,贝母9,白芷9,苍耳子12,枳梗9,银花9,白菊花9,甘草6,栀子9。
4.自拟治鼻炎方(苍夷油):用苍耳子10克,辛夷8克,生大黄5克,白芷5克,黄芩5克,板蓝根5克,冰片2克(后下),用麻油100ml浸泡一天,炸焦黄滤渣,加入冰片,摇匀,喷鼻腔!每天3次。
这是在单味苍耳子油的基础上加味的,开始只用苍耳子觉得药力不够,后来观察大部分鼻炎患者鼻粘膜都有慢性炎症,跟慢性疮疡的原理差不多,就增加白芷,黄芩,板蓝根(现在药理研究有抗病毒作用,西医说慢性鼻炎跟鼻病毒有关)清热解毒;考虑病久有瘀热,故加大黄清瘀热,辛夷,冰片通鼻窍。
至于疗效,比力幻想,考虑到慢性鼻炎比力顽固,临床还可根据病情配合先服鼻炎汤5-10剂,再把鼻炎汤方制作丸或散剂,继续服用1-2个月!平时患者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少吃辛辣油炸之品!再告诉大家喷(滴)药窍门:最好对着镜子看清里面的鼻孔,要喷进去,然后躺下,脖子后仰,时而头向右偏,时而向左偏有益于药液在鼻腔里面各个角落活动覆盖。
二、辛苦收集来的有效鼻炎偏方嗅茶柏散:上等龙井茶30克,川黄柏6克,共研细末,以少量药粉嗅入鼻内,每日多次。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排脓之功效。
主治鼻窦炎、鼻塞伴脓性分泌物自发鼻臭等症。
儿茶散:孩儿茶适量,研为细末,吹鼻,每日3次。
具有清热化痰、消肿排脓之功效。
主治鼻窦炎流脓者。
葫芦酒:苦葫芦子30克,将上药捣碎并置于净瓶中,以150毫升好酒浸之,1周后开封,去渣备用。
中医治疗鼻窦炎的方法
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为了更好的防止副作用问题,中医治疗是比较有效的,常见的中药有白树,山药,茯苓,白芷等,水煎服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 1、脾气虚弱型
症状:鼻涕白黏或黄稠,量较多无臭味,鼻塞较重,嗅觉减退,鼻内肌膜淡红或红,肿胀较甚。
伴肢倦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薄,脉缓弱。
用药:参1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扁豆10克,茯苓15克,苡仁15克,砂仁6克,白芷10克,辛夷花10克。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 2、胆腑郁热型
症状:鼻涕黄浊黏稠如脓样,量多味臭,嗅觉差,鼻窍肌膜红赤肿胀。
头痛较剧,鼻塞,眉间及颧部压痛明显。
伴发热,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夜寐不安,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 3、肺气虚寒型
症状:鼻涕白黏,鼻塞或重或轻,嗅觉减退,鼻内肌膜淡红肿胀,鼻甲肥大,遇风冷鼻塞流涕加重。
伴头昏胀,形寒肢冷,气短乏力,咳嗽有痰,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用药:细辛3克,荆芥10克,人参10克,辛夷花10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黄芪15克,防风10克,川芎6克。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治鼻窦炎的方法
导语:中医治疗鼻窦炎是比较受到推崇的方法,因为相比于长期用药可以减少副作用,可以用用盐水洗鼻,或者用大蒜治疗,要是情况严重,那么也要注意
中医治疗鼻窦炎是比较受到推崇的方法,因为相比于长期用药可以减少副作用,可以用用盐水洗鼻,或者用大蒜治疗,要是情况严重,那么也要注意到医院就医。
1、盐水洗鼻治疗鼻炎
配制盐水(100毫升瓶内放食盐两匙,开水稀释),用牙签卷上棉球蘸盐水洗鼻孔,然后把药棉暂留鼻孔内,此时或头上仰或身平躺,用食指和拇指按鼻两侧,并用力吸吮,使棉球上饱蘸的盐水流入鼻腔内,再流入咽喉部。
开始时感到鼻内辛辣难忍,几次即适应,也可先用淡些的盐水洗逐渐加浓,使鼻腔慢慢适应。
坚持早晚各洗鼻一次,一个多月后,鼻腔畅通,嗅觉灵敏,多年的鼻炎治好了。
2、槐花蜜可治萎缩性鼻炎
一同事被诊断为萎缩性鼻炎,她自创一法治疗效果显著。
每天早晚洗脸时,用小手指蘸流动的自来水在鼻孔内清洗,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和分泌物,充分暴露鼻粘膜后,用棉签或手指蘸市售的槐花蜜均匀地涂在鼻腔患处。
她坚持自己治疗两个多月,鼻腔已不痛痒,无结疝样分泌物,嗅觉也基本恢复正常。
3、大蒜治鼻炎
我患鼻炎,经多年医治,无明显效果。
时好时患。
经中医大夫介绍一方治愈,后介绍给多人用此方都有明显效果。
将大蒜一瓣捣烂,用干净的豆包布包好,挤压出蒜汁滴入每个鼻子孔内两滴(当时刺激的很痛)再用手压几下鼻扇使其鼻孔内都能粘敷到蒜汁,轻者一次,重者二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