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芥子油苷含量对外源茉莉酸的响应
- 格式:pdf
- 大小:395.14 KB
- 文档页数:6
第27卷第6期2007年6月生态学报ACTA ECOLOG I C A SI N I C A V o.l 27,N o .6Jun .,2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资助项目(30528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0325);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 -05-0328)收稿日期:2006-05-21;修订日期:2007-01-19作者简介:陈亚州(1982~),男,海南琼海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植物次生代谢研究.E-m ai:l c h i nxunfong @126.co m*通讯作者Correspond i ng au t hor .E -m a i :l xf yan @m ai.l h.l cnFoundati on ite m:Th e proj ect was fi nanci ally s upported by Nati onalN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C h i na (N o .30528013,30670325)and Progra m f or N e w Cen t u ry Excellent Talents i n Un ivers i ty (No .NCET-05-0328)Recei ved date :2006-05-21;Accepted date :2007-01-19Biography :CHEN Y a -Zhou ,M aster candidat e ,m ai n l y engaged i n p l an t s econdary m et abolis m.E-m ai:l ch i nxun fong @芥子油苷在植物-生物环境关系中的作用陈亚州,阎秀峰*(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40)摘要:芥子油苷是一类含氮、含硫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主要分布于白花菜目的十字花科植物。
化学调控对十字花科植物中芥子油苷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抗癌功效,是蔬菜中一类重要的功能成分,其中萝卜硫苷的代谢产物萝卜硫素是目前已知的抗癌活性最强的天然植物化学物质青花菜芽菜是青花菜种子发芽后7-9d的嫩芽,因富含萝卜硫苷和萝卜硫素而成为芥子油苷代谢研究的模式体系。
芥子油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基本阐明。
芥子油苷的合成与积累不仅与其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而且受到其内部信号分子和外界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调控。
本文致力于探索改善青花菜芽菜中芥子油苷等品质成分的安全有效的化学调控手段。
通过分析各种化学调控方式如激素,糖和氯化钠等对青花菜芽菜中芥子油苷等功能成分和品质的影响,找出促进青花菜芽菜中功能成分芥子油苷积累的化学调控手段,并探索这些化学调控方式促进芥子油苷积累的分子机制。
在此基础上,以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各种激素,糖和芥子油苷相关的突变体以及转基因植物为材料,探究不同的化学手段调控芥子油苷代谢的分子机理,以完善芥子油苷的代谢调控网络,并为更好地应用化学调控方式改善蔬菜保健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得到如下结果:1、蔗糖可以有效促进青花菜芽菜中芥子油苷和花青素的积累,但对这两种物质的诱导机制存在差异。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糖(蔗糖,葡萄糖,山梨醇和果糖)对青花菜芽菜中主要功能成分芥子油苷和花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山梨醇和果糖处理都可以促进青花菜芽菜中芥子油苷和花青素的积累,其中,蔗糖在促进芥子油苷和花青素积累方面最为有效,但是蔗糖对二者的调控机制不尽相同,蔗糖促进花青素积累的作用并不能够被1:1葡萄糖果糖复合物所模拟,故蔗糖可能是以蔗糖分子的形式调控花青素的合成和积累。
通过分析蔗糖处理青花菜芽菜后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现,蔗糖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调控其转录因子(BoMYB2, BoMYB3和BoTT8)和合成基因(CHS, CHI, F3H, F3’H, DFR, LDOX和GST)进而调控花青素的合成。
拟南芥中文学名:阿拉伯芥(拟南芥)拉丁学名:Arabidopsis thaliana别称:阿拉伯鼠耳芥、拟南芥、鼠耳芥、阿拉伯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十字花目科:十字花科属:鼠耳芥属(拟南芥属)英文名称:Thale Cress个体特征阿拉伯芥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模式植物,其原因主要基于该植物具有以下特点:阿拉伯芥1(1)植株形态个体小,高度只有30cm左右,1个茶杯可种植好几棵;(2)生长周期快,每代时间短,从播种到收获种子一般只需6周左右;(3)种子多,每株每代可产生数千粒种子;(4)形态特征简单,生命力强,用普通培养基就可作人工培养;(5)基因组小,只有5对染色体。
虽然阿拉伯芥在许多方面“简单”,但它的大多数基因与其他“复杂”的植物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另外,由于这种植物的全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因此可以预测,阿拉伯芥在植物学所有领域的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阿拉伯芥2阿拉伯芥的基因组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组中最小的。
每个单倍染色体组(n=5)的总长只有7000万个碱基对,即只有小麦染色体组长的1/80,这就使克隆它的有关基因相对说来比较容易。
阿拉伯芥是自花受粉植物,基因高度纯合,用理化因素处理突变率很高,容易获得各种代谢功能的缺陷型。
例如用含杀草剂的培养基来筛选,一般获得抗杀草剂的突变率是1/100000。
由于有上述这些优点,所以阿拉伯芥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被科学家誉为“植物中的果蝇”。
繁殖培育概述阿拉伯芥在一般的温室或人工气候室条件下,从阿拉伯芥种子的春化至第一批角果成熟大约需8周左右时间。
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生长条件以达到使阿拉伯芥提前或推后开花结实的目的。
如延长每天的光照时间,可使阿拉伯芥明显地提前开花结实,利用每天接近24小时的光照条件培养,甚至在6周左右即可收获第一批成熟角果。
阿拉伯芥的这一特性使实验工作周期大大缩短,特别是对于许多遗传分析工作,比利用一般的高等植物材料(如麦类、豆类作物)可以成倍地节约时间。
蔬菜作物芥子油苷含量与种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农艺调控俞朝【摘要】芥子油苷是一类含氮、含硫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病虫害防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其降解产物异硫代氰酸盐具有抗癌活性,因此增加膳食中芥子油苷的含量和种类成为近年来植物育种及营养研究的热点.芥子油苷种类十分丰富,广泛分布于16个不同科的双子叶被子植物中,以十字花科为最.文章就十字花科蔬菜中芥子油苷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农艺调控技术作一综述.【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08(000)005【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芥子油苷;蔬菜;基因型差异;农艺调控【作者】俞朝【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剡湖街道北直街369号,31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芥子油苷也称硫代葡萄糖苷或简称硫苷(glucosinolate,mustard oil glucoside,简称 GS),最早在十字花科芥子油中发现,故又称芥子油葡萄糖苷[1]。
自从1840年Bussy首次从芥菜中分离出第一种芥子油苷(Sinigrin,丙烯基芥子油苷)以来,人们已经在双子叶被子植物的16个科350种不同基因型的3 000多种植物中发现140多种GS,其中以十字花科、白花菜科、番木瓜科中发现含有芥子油苷的植物种类最多,如所有的十字花科植物中都含有GS[2]。
目前,已有大量的动物试验资料证明,十字花科的抗癌特性主要与其含有的芥子油苷有关。
用分子标记方法研究GS分布,结果显示在十字花科中GS主要存在于两个目中:Capparales和Euphorbiale,包括Drypetes属[3~4]。
在十字花科蔬菜中发现有16种GS[5],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发现有23种GS[6],如果考虑到不同生态型的话,有34种[7]。
GS含量和种类不仅在物种间,而且在种内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般认为GS含量和种类的差异,种内大于种间、种间大于属间[8]。
何洪巨等[9]对我国常见的芸薹属中白菜类、芥菜类和甘蓝类蔬菜的GS组成与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散叶甘蓝GS总含量最高,其次是包心芥菜、芥蓝,以小白菜的含量最低。
才直紿礁步 2021,47(1):128 - 134Plant Protection外源茉莉酸诱导对油菜防御酶活性和 4种物质含量及植株生长的影响冯建雄,常静,李海平**,杨凡,李妍收稿日期:2019-10-08 修订日期:2020-01-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523)* 通信作者 E-mail :lihaiping5820@hotmail. com(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呼和浩特010019)摘要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
近10年来油菜虫害呈重发态势,而茉莉酸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虫性。
本研究 测定了外源茉莉酸处理对'大黄'油菜幼苗中防御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单宁含量及植株生长状况餉影响。
结果显示,以100 fzmol/L 茉莉酸处理后,油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 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对照均有提高。
其中对PAL 影响最大,48 h 时上升为对照的2. 36倍;POD 和PPO 活性均在12 h 后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73. 46%和49. 21%;对SOD 活性在处理后 24 h 比对照增加了 14. 93%;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在茉莉酸处理后48 h 达到最大,比对照提高了 3& 37%,之后逐渐下降,至120 h 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在茉莉酸诱导后一直增加,120 h 时是对照 的1. 78倍。
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在处理120 h 均降到最低,分别比对照降低了 3& 70%和17. 83%。
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在处理48 h 后最低,比对照降低47.98%。
可溶性单宁在茉莉酸诱导后含量持续升高,在120 h 时上升为对照的2. 03倍。
油菜根长在茉莉酸处理后28 d 和35 d 显著长于对照;株高和干重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COI1参与茉莉酸调控拟南芥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过程石璐;李梦莎;王丽华;于萍;李楠;国静;阎秀峰【摘要】芥子油苷是一类具有防御作用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外源激素茉莉酸对吲哚族芥子油苷的合成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但茉莉酸调控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野生型和coi1-22、coi123两种突变体为研究材料,通过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比较了拟南芥野生型和coi1突变体植株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吲哚族芥子油苷合成前体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基因(ASA1、TSA1和TSB1)、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基因(CYP79 B2、CYP79B3和CYP83B1)及调控基因(MYB34和MYB51)的表达对MeJA的响应差异,由此确定茉莉酸信号通过COI1蛋白调控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即茉莉酸信号通过信号开关COI1蛋白作用于转录因子MYB34和MYB51,进而调控吲哚族芥子油苷合成基因C YP79 B2、C YP79 B3、CYP83B1和前体色氨酸的合成基因ASA1、TSA1、TSB1.并且推断,COI1功能缺失后,茉莉酸信号可能通过其他未知调控因子或调控途径激活MYB34转录因子从而调控下游基因表达.【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2(032)017【总页数】7页(P5438-5444)【关键词】茉莉酸;COI1;吲哚族芥子油苷;拟南芥【作者】石璐;李梦莎;王丽华;于萍;李楠;国静;阎秀峰【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正文语种】中文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是一类含氮、含硫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布于十字花科植物。
拟南芥COI1基因在茉莉素信号传导中的作用陈艳; 任春梅【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4页(P11-13,17)【关键词】茉莉素; 受体; COI1蛋白; SCFCOI1复合体【作者】陈艳; 任春梅【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6茉莉素(jasmonates,JAs)是一类发现较晚的植物激素,它包括茉莉酸(jasmonic acid,J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以及由茉莉酸衍生的其他一系列具有相似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茉莉素能调节许多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根生长、雄蕊发育、块茎形成、衰老和果实成熟等,介导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逆反应,如:机械伤害、昆虫侵害、病原菌侵染和紫外线损伤等。
因此,茉莉素对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拟南芥中,如果茉莉素的生物合成或者信号传导受阻,植株会因雄性不育而无法完成生命周期。
同时,植株也会因失去对逆境(如昆虫侵害、病原菌侵染等)的抗性而无法生存。
在茉莉素信号传导中,COI1基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缺失该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丧失了所有的茉莉素反应,表现为雄性不育、易感染病虫害等。
1 COI1基因突变对茉莉素信号传导的影响1994年Feys[1]等筛选获得了对植物毒素冠菌素(COR,COR)不敏感的拟南芥突变体coi1(COR-insensitive1)。
冠菌素是假单胞菌分泌的一种致病毒素,与茉莉素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他们发现筛选出的所有coi1突变体都对茉莉酸甲酯不敏感,并且表现为雄性不育。
随后的研究发现coi1突变体易感病虫害,而且失去了对茉莉素的正常反应,如茉莉素诱导的基因表达,茉莉素诱导的花青素积累和侧根形成等。
1998年Xie等[2]采用图位克隆法分离出拟南芥COI1基因。
茉莉酸对拟南芥花粉育性的调控
甘立军;夏凯;周燮
【期刊名称】《植物生理学通讯》
【年(卷),期】2004(40)3
【摘要】概述了茉莉酸在调控拟南芥雄性器官正常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茉莉酸合成型突变体和不敏感型突变体coi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
文章对其机制进行了讨论。
【总页数】6页(P269-274)
【关键词】茉莉酸;拟南芥;花粉;育性;花药开裂;发育
【作者】甘立军;夏凯;周燮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4.42
【相关文献】
1.中科院发现植物激素茉莉酸正调控拟南芥抗冻害反应 [J], 郑庆伟;
2.COI1参与茉莉酸调控拟南芥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过程 [J], 石璐;李梦莎;王
丽华;于萍;李楠;国静;阎秀峰
3.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 [J], 李清清;李大鹏;李德全
4.激发子α-吡啶羧酸诱发拟南芥和水稻悬浮细胞中依赖于水杨酸、茉莉酸/乙烯和钙离子途径的防卫反应 [J], 张海扩; 张欣; 李群; 何祖华
5.拟南芥花药不开裂基因(DAD1)编码一个新的磷脂酶A1、其催化茉莉酸生物合成的最初步骤,并与花粉成熟,花药开裂和开花同步进行 [J], 丁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水杨酸和茉莉酸在植物两种防御反应中的作用摘要SAR与ISR是植物响应病原物侵染的主要途径,在植物抵抗生物胁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现有研究成果介绍了SAR与ISR作用中关键的生物因子,以及生物因子间互相的作用,从而阐述了SA介导SAR作用与JA介导ISR作用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系统获得抗性、诱导系统抗性、水杨酸、茉莉酸The Fountion of Salicylic Acid and Jasmonic Acid in Two PlantResistance ResponseAbstractSAR and ISR is the main way that plants respond to pathogen infection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resistance to biotic str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key biological factors in SAR and ISR and the action of biological factors between each other using the results of existing studies, which describes the mechanism ofSA-mediated SAR and JA-mediated ISR. This paper also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research direction.Key words Systemic acqui redresistance,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Salicylic acid, Jasmonic acid植物与病虫害之间的关系是植物信号传递及相互关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UV-B辐射对植物物质代谢的影响牟晓飞;于涛【摘要】综述了UV-B辐射对植物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讨论了增强UV-B辐射对植物核酸、蛋白质、水、生长调节物质、紫外吸收物质代谢的影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UV-B radiation on substance metabolism in plants was summaried.The effects of UV-B radiation on material metabolish were discussed involving nucleic acid,protein,water,growth regulating substance and UV-absorption compounds metabolism effect of enhanced UV-B radiation.Some issues worthy to be studied on this field in the future were also expected.【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2(000)008【总页数】2页(P46-46,50)【关键词】UV-B辐射;物质代谢;植物【作者】牟晓飞;于涛【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5.1含氟氯烃和其他臭氧对抗物的排放导致大气平流层臭氧衰减,使到达生物圈的UV-B 辐射增加,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臭氧变薄会引起地表紫外辐射增强而导致严重的生态学后果,特别是对植物物质代谢方面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UV-B辐射对植物物质代谢的影响作者:牟晓飞于涛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8期摘要综述了UV-B辐射对植物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讨论了增强UV-B辐射对植物核酸、蛋白质、水、生长调节物质、紫外吸收物质代谢的影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关键词UV-B辐射;物质代谢;植物中图分类号Q3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046-01含氟氯烃和其他臭氧对抗物的排放导致大气平流层臭氧衰减,使到达生物圈的UV-B辐射增加,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臭氧变薄会引起地表紫外辐射增强而导致严重的生态学后果,特别是对植物物质代谢方面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目前,关于UV-B辐射对植物物质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酸、蛋白质、水分、生长调节物及紫外吸收物等方面。
1UV-B辐射对核酸的影响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组分在UV-B辐射波段有吸收,因而UV-B辐射对核酸影响较大。
UV-B辐射能够使DNA同一条链相邻嘧啶之间形成嘧啶—嘧啶二聚体和环丁烷嘧啶二聚体,使DNA的碱基和多核苷酸链受到伤害,受损DNA分子在发生复制时会引起突变。
Quaite et al[1]对UV-B辐射下大豆叶片内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的产生和修复进行研究时发现,UV-B剂量的高低与二聚体形成率成正比。
相同UV-B辐射剂量下,蚕豆抗性品种DNA中约每12万个DNA 碱基中有1个嘧啶二聚体,而敏感品种约为每2.8万个DNA碱基中就有1个。
敏感品种DNA 完整性的下降与其无法维持叶中紫外吸收物质的高浓度有关,而抗性品种紫外吸收物增多,生物量及DNA完整性保持不变[2]。
植物主要通过光修复、切除修复2个途径来减轻UV-B辐射对DNA造成的伤害[3],这种修复能力有限,当UV-B辐射造成的损伤超过了植物本身的修复能力时就会导致死亡。
UV-B辐射诱导对植物DNA产生的伤害也受环境因子影响,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植物不能完全修复由射线造成的DNA损伤[4]。
芥子油苷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发现及后续研究Ida E. Sønderby, Fernando Geu-Flores and Barbara A. HalkierPlant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VKR Research Centre Pro-Active Plants, Department of Plant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Faculty of Lif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Thorvaldsensvej 40, 1871 Frederiksberg C, Denmark芥子油苷是十字花目植物中的一种富含硫的次生代谢物质,它在植物抗性和人体营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意义。
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者鉴定出了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
最近的研究包含了参与合成途径三个阶段(即前体氨基酸的侧链延长、核心结构的合成和侧链的次级修饰)的所有基因。
主要的突破性成果包括发现烟草中可以产生芥子油苷,芥子油苷在拟南芥先天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更深入地理解了芥子油苷合成与初生硫代谢之间的联系。
扩大芥子油苷基因目录芥子油苷是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因在植物对昆虫和病原物的抗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对癌症的预防功效而被人们所熟知。
它主要存在于十字花目植物中,包括重要的芸薹属经济和粮食作物,例如油菜(Brassica napus)、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以及模式植物拟南芥(Ar abidopsis thaliana)[1]。
芥子油苷已经获得了“模式”次生代谢物质的地位,该领域的科学家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从拟南芥中突变体的收集和自然突变成功鉴定出了芥子油苷的生物合成基因。
事实上,根据已知的数量可观的酶,芥子油苷代谢途径中的未知基因的功能可由其与已知基因的共表达来推断,即所谓的“guilt-by-association”原理[2–12]。
拟南芥莲座叶芥子油苷组成和含量对缺硫胁迫的响应
钟海秀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目的]探讨缺硫胁迫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长到12片莲座
叶时芥子油苷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原材料,通过水培
方法进行缺硫胁迫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LPC-MS)法分析芥子油苷的组成和含量.[结果]缺硫胁迫处理48h,拟南芥莲座叶中检测出7种脂肪族芥子油苷、4种吲哚族芥子油苷.缺硫胁迫对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影响不显著,对脂肪族芥子油
苷含量影响显著.[结论]试验结果为探索缺硫胁迫下芥子油苷的代谢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4页(P1-3,12)
【作者】钟海秀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
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5.79
【相关文献】
1.拟南芥莲座叶芥子油苷对聚乙二醇模拟干旱的响应 [J], 孙晶;杨今朝;于涛
2.盐胁迫对拟南芥和盐芥莲座叶芥子油苷含量的影响 [J], 庞秋颖;陈思学;于涛;王
洋;阎秀峰
3.机械损伤对拟南芥莲座叶芥子油苷含量和组成的影响 [J], 田云霞;戴绍军;陈思学;阎秀峰
4.拟南芥莲座叶芥子油苷含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J], 任欢;钟海秀;戴绍军;陈思学;阎秀峰
5.拟南芥莲座叶芥子油苷对聚乙二醇模拟干旱的响应 [J], 孙晶; 杨今朝; 于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一样芥菜和甘蓝品种的重要质量性状判定及茉莉酸甲酯办理对芥菜硫苷含量的影响研究跟着经济水平的提升 , 人们的饮食习惯逐渐的从吃饱转向了吃好, 不再简单的要求食品的量 , 而更着重于食品的质量和营养质量。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多种代谢产物以应付相应的环境变化或威迫, 它们在植物的适应性及营养质量的形成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是影响蔬菜营养质量的几个重要指标, 此中硫代葡萄糖苷 (glucosinolate)简称硫苷 , 是植物的一类含硫、氮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 , 在植株的防守、硫元素的调理以及给予植物特别风味和人类的抗癌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判定了不一样品种芥菜的重要营养质量指标, 研究了茉莉酸甲酯对芥菜中硫苷生物合成与代谢的影响, 同时剖析了五个甘蓝品种中的硫苷含量及组分的差别 , 关于高质量的芥菜和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新品种的培养和改进拥有拥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以下:(1) 对 31 种叶用芥菜品种的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 C 和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 , 结果显示 31 种芥菜样品的均匀类黄酮含量为 1.349 mg/g, 均匀维生素 C含量为 0.273 mg/g, 均匀多酚含量为9.565 mg/g,均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910%。
不一样品种的芥菜之间各项营养质量指标差别明显。
(2)采纳 HPLC法检测了‘龙珠’、‘苏甘 25’、‘苏甘 27’、‘贝塔’和‘甜味55’这五个甘蓝品种 , 分别在子叶期、莲座期和结球期三个期间的硫苷组分和含量的差别。
结果表示 , 五个品种中共检测到10 种硫苷 , 而且不一样品种之间硫苷的组份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别。
子叶期‘贝塔’品种的甘蓝地上部中总硫苷含量最高,莲座期‘甜味 55’品种的甘蓝地上部中总硫苷的含量最高; 结球期‘龙珠’品种的甘蓝地上部中总硫苷含量最高。
在五个甘蓝品种中 , 只在‘贝塔’中检测到4- 甲基硫氧丁基硫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