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芥子油苷名称对照表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
第27卷第6期2007年6月生态学报ACTA ECOLOG I C A SI N I C A V o.l 27,N o .6Jun .,2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资助项目(30528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0325);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 -05-0328)收稿日期:2006-05-21;修订日期:2007-01-19作者简介:陈亚州(1982~),男,海南琼海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植物次生代谢研究.E-m ai:l c h i nxunfong @126.co m*通讯作者Correspond i ng au t hor .E -m a i :l xf yan @m ai.l h.l cnFoundati on ite m:Th e proj ect was fi nanci ally s upported by Nati onalN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C h i na (N o .30528013,30670325)and Progra m f or N e w Cen t u ry Excellent Talents i n Un ivers i ty (No .NCET-05-0328)Recei ved date :2006-05-21;Accepted date :2007-01-19Biography :CHEN Y a -Zhou ,M aster candidat e ,m ai n l y engaged i n p l an t s econdary m et abolis m.E-m ai:l ch i nxun fong @芥子油苷在植物-生物环境关系中的作用陈亚州,阎秀峰*(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40)摘要:芥子油苷是一类含氮、含硫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主要分布于白花菜目的十字花科植物。
收稿日期:1999209206;修订日期:2000202228文章编号:045426296(2000)0320297208芥子油苷在甘蓝蚜寄主部位选择行为中的作用阎凤鸣(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摘要: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PG )记录甘蓝蚜B revicoryne brassicae 在芥菜Sinapis alba 不同部位上的取食行为,同时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 )分析芥菜相应部位的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s )含量,据此分析芥子油苷在甘蓝蚜对寄主部位偏好行为中的作用。
选择芥菜三个部位进行取食行为记录和化学分析,即新出完全叶(第7片)的叶片、叶柄,以及花茎。
相对于其它两个部位,甘蓝蚜的口针在花茎上用较少的刺探次数和较短的时间到达韧皮部;一旦口针进入韧皮部持续吸食阶段,蚜虫在三个部位的取食行为没有太大的差异。
只在花茎的表皮和皮层中测定到较高含量的白芥子苷(glucosinalbin )。
因此,本实验的结果证明,白芥子苷是甘蓝蚜寄主部位选择的关键信号化学物质或取食促进剂。
关键词:芥子油苷;甘蓝蚜;寄主部位选择;高压液相色谱(HPLC );刺吸电位(EPG )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识码:A植物和植食性昆虫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化学生态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植物的次生物质在植物2昆虫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植物赖以抵御昆虫的手段,也是昆虫需不断克服的化学屏障,因而是植物2昆虫协同进化的联系纽带。
广食性昆虫发展出解毒酶或其它适应机制,但植物的次生物质对其始终是有毒的;而寡食性或专食性昆虫已经突破了某类植物的化学防御,这类植物特有的次生物质反而成为这些昆虫识别寄主的信号物质或取食促进剂(feeding stimulants )。
甘蓝蚜和芥菜的关系就符合后一种类型,是研究植物和昆虫化学关系的极好实例。
1962年,McLean 和K insey [1]发明了基于交流电的昆虫刺吸行为监测仪,Tjallingii [2]对该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使用直流放大器的电生理记录系统,这就是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 G )。
蔬菜作物芥子油苷含量与种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农艺调控俞朝【摘要】芥子油苷是一类含氮、含硫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病虫害防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其降解产物异硫代氰酸盐具有抗癌活性,因此增加膳食中芥子油苷的含量和种类成为近年来植物育种及营养研究的热点.芥子油苷种类十分丰富,广泛分布于16个不同科的双子叶被子植物中,以十字花科为最.文章就十字花科蔬菜中芥子油苷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农艺调控技术作一综述.【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08(000)005【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芥子油苷;蔬菜;基因型差异;农艺调控【作者】俞朝【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剡湖街道北直街369号,31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芥子油苷也称硫代葡萄糖苷或简称硫苷(glucosinolate,mustard oil glucoside,简称 GS),最早在十字花科芥子油中发现,故又称芥子油葡萄糖苷[1]。
自从1840年Bussy首次从芥菜中分离出第一种芥子油苷(Sinigrin,丙烯基芥子油苷)以来,人们已经在双子叶被子植物的16个科350种不同基因型的3 000多种植物中发现140多种GS,其中以十字花科、白花菜科、番木瓜科中发现含有芥子油苷的植物种类最多,如所有的十字花科植物中都含有GS[2]。
目前,已有大量的动物试验资料证明,十字花科的抗癌特性主要与其含有的芥子油苷有关。
用分子标记方法研究GS分布,结果显示在十字花科中GS主要存在于两个目中:Capparales和Euphorbiale,包括Drypetes属[3~4]。
在十字花科蔬菜中发现有16种GS[5],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发现有23种GS[6],如果考虑到不同生态型的话,有34种[7]。
GS含量和种类不仅在物种间,而且在种内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般认为GS含量和种类的差异,种内大于种间、种间大于属间[8]。
何洪巨等[9]对我国常见的芸薹属中白菜类、芥菜类和甘蓝类蔬菜的GS组成与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散叶甘蓝GS总含量最高,其次是包心芥菜、芥蓝,以小白菜的含量最低。
高效液相色谱对芥子油苷的提取和分离I 准备阶段:1. 水浴锅设置80℃2.配制两瓶70%的甲醇,其中一瓶置于水浴锅中温浴。
3.5mM苄基芥子油苷.2.33mg/ml4.0.5M醋酸盐(PH=5)[30mlHAC,960ml H2O,加10-20g NaOH 粉末,调至PH=5]5.20mM的醋酸盐,PH=5:将4中的稀释25倍6.DEAE sephadex A-25:称取3g 树脂,加90ml 0.5M 醋酸盐(PH=5)室温过夜溶解。
7.硫酸酯酶:15mg溶解于6ml 20mM 醋酸钠中,PH=5(16100uM/hour/g)II 芥子油提取1. 取新鲜莲座叶,鲜重5-10mg2. 放入1.5mlEP管中,迅速放入液氮。
3. 研磨成粉末后并加入1ml 预热的70%的甲醇。
4. 加入50ul 5mM 的苄基芥子油苷5. 盖好盖子漩涡震荡置于冰上,剩下的样品重复步骤3-4。
6. 所有的样品置于80℃10min。
7. 4000rpm,10min。
8. 将上清液转移至1.5 的离心管。
9. 用预热的甲醇重新提取两次,收集所有的上清液至4ml,-20℃保存。
III 芥子油苷的脱硫纯化1. 搅拌DEAE sephadex A-25 树脂成溶液,用1ml的移液器取1ml 加入BioRad 管中,让其沉淀。
2. 用5ml 的灭菌水清洗(禁止干燥)。
3. 加入所有的芥子油苷提取液。
4. 用2ml的70%的甲醇清洗两次,2ml 的灭菌水清洗5次,2ml 20mM 醋酸盐PH=5清洗一次。
5. 加入0.5ml 硫酸酯酶,直至上侧的橡胶管中剩余1-2mm的液相。
IV 脱硫芥子油苷的洗脱1. 用1ml 灭菌水洗脱3次。
2. 浓缩至EP 管中剩余0.5ml 液体V HPLC分离脱硫芥子油苷1. 取60ul 洗脱液于HPLC管中,吸入30ul2. 检测:PDA 190nm-370nm (或者DV229nm和260nm)3. 流速:1ml/min4. 运行梯度:灭菌水(A)和甲醇(B),60minA100%,B0% 2minA to 60%B线性48min,60%B to 100% B 线性3minA 0%,B100% 3minB to 100% A 线性4minVI 芥子油苷的HPLC-MS5. 取60ul 洗脱液加入HPLC管中,吸入6ul6. 检测:质谱,[M+Na+]7. 流速:0.25ml/min8. 运行梯度:混有50uM的醋酸钠灭菌水(A)与甲醇(B),60minA100%,B0% 2minA to 60%B线性40min,60%B to 100% B 线性5minA 0%,B100% 5minB to 100% A 线性8min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鉴定芥蓝中脱硫芥子油苷腊贵晓,方萍,李亚娟,王月1.芥子油苷的提取和纯化称取0. 20 g冻干样品,加入3 mL 70%甲醇(甲醇∶水= 70∶ 30),在70℃的水浴锅中提取10 min,然后4000 r min- 1离心10 min.沉淀再按照上述方法提取2次,合并上述提取液.同时做2个平行.取2 mL提取液流经DEAESephadex A-25萃取柱,待提取液全部流出小柱后,加入200 L硫酸酯酶(0. 1%)溶液.室温反应16 h后用4× 0. 5 mL 超纯水洗脱.洗脱液过0. 45μm微膜,4℃下保存,待HPLC分析.利用2-丙烯基芥子油苷(sinigrin)作为外标进行定量.2.芥子油苷的测定与鉴定测定芥子油苷的主要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测定其降解产物异硫代氰酸盐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脱硫芥子油苷和完形芥子油苷.对芥子油苷的鉴定一般采用质谱法,包括化学电离、快速原子轰击电离及热喷雾电离等方法.1.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拟南芥芥子油苷[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石璐,李梦莎,国静等摘要:将已有的拟南芥芥子油苷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转换为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通过条件优化改进,建立拟南芥芥子油苷UPLC检测方法。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大青叶与板蓝根青黛等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又名:大青、大蓝、大靛、蓝靛、靛青、板蓝叶、草大青、草本大青。
原植物菘蓝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多为栽培。
本品药材性状: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
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柄呈翼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
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本品味苦性寒,归心、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中医临床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痺,丹毒,痈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青叶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肿瘤,抗炎,解热,抑制心脏,抑制或兴奋平滑肌,扩张血管,提高免疫功能,保肝等作用。
其它药用部位:(1)板蓝根:为菘蓝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商品称为北板蓝根;本品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本品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中医临床用于瘟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癌,解毒,杀伤3CL-8细胞(系小鼠受friend病毒感染后诱导机体产生的一种永久性红细胞分化反应细胞,致病性极强),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对心血管有影响等,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青黛:为菘蓝或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本品药材性状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颗粒,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青黛真伪优劣的经验鉴别:(a)用杯装清水将青黛撒下搅动后,青黛质较轻应浮于水面,有极少量石灰下沉,沉下的石灰,应为粉末状,如混有杂质过多时,下沉的石灰如颗粒状而量多;(b)加压后青黛能成块状,如掺杂过多,则不成团块状;(c)取青黛若干,放在铁器上烘烤,溶烬后灰呈黑色的细末为真品,如呈黄土色或灰色则为伪品;(d)取青黛若干,置粗草纸或牛皮纸上,烧之,其火焰呈黄色而有红宝光为真品,如无,则为伪品,如黄色不多或宝光不显则有掺假;(e)在江苏等个别地区曾发现有用化工染料“直接铜盐蓝”掺入青黛,鉴别方法为:取纯青黛和掺色青黛(均为菘蓝茎叶的加工品)各0.5g,加二甲亚砜5ml,水浴加热数分钟,搅拌,过滤,滤液放冷后用毛细管取滤液于层析滤纸(新华层析滤纸、中速)上点样,以二甲亚砜-水(4:1)为展开剂,上行展开15cm,正品呈现2个有色斑点,而掺色青黛则多1个蓝紫色斑点;(f)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的烟雾发生;(g)取本品少量,滴加硝酸,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h)取本品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深蓝色;本品味咸,性寒,归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中医临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痺,小儿惊痫。
COI1参与茉莉酸调控拟南芥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过程石璐;李梦莎;王丽华;于萍;李楠;国静;阎秀峰【摘要】芥子油苷是一类具有防御作用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外源激素茉莉酸对吲哚族芥子油苷的合成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但茉莉酸调控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野生型和coi1-22、coi123两种突变体为研究材料,通过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比较了拟南芥野生型和coi1突变体植株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吲哚族芥子油苷合成前体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基因(ASA1、TSA1和TSB1)、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基因(CYP79 B2、CYP79B3和CYP83B1)及调控基因(MYB34和MYB51)的表达对MeJA的响应差异,由此确定茉莉酸信号通过COI1蛋白调控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即茉莉酸信号通过信号开关COI1蛋白作用于转录因子MYB34和MYB51,进而调控吲哚族芥子油苷合成基因C YP79 B2、C YP79 B3、CYP83B1和前体色氨酸的合成基因ASA1、TSA1、TSB1.并且推断,COI1功能缺失后,茉莉酸信号可能通过其他未知调控因子或调控途径激活MYB34转录因子从而调控下游基因表达.【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2(032)017【总页数】7页(P5438-5444)【关键词】茉莉酸;COI1;吲哚族芥子油苷;拟南芥【作者】石璐;李梦莎;王丽华;于萍;李楠;国静;阎秀峰【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325035【正文语种】中文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是一类含氮、含硫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布于十字花科植物。
青菜头中黑芥子苷的检测方法及含量差异研究初报作者:王安良唐璜吴杰郑洋郑小玲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9年第12期摘要以涪陵榨菜原料青菜头为研究对象,取其叶、瘤状茎及瘤状茎的皮部和芯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菜头的黑芥子苷(2-丙烯基芥子苷)含量。
用外标法计算,测得青菜头各部位的黑芥子苷含量为:叶2.78 g·kg-1 DW;瘤茎4.84 g·kg-1 DW;瘤茎表皮7.39 g·kg-1 DW;瘤茎里芯4.05 g·kg-1 DW。
研究结果表明,青菜头各部位的黑芥子苷含量:瘤茎表皮>瘤茎>瘤茎里芯>叶。
关键词青菜头;黑芥子苷;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S63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34.006享誉海外的涪陵榨菜是重庆的一张特色名片,传统涪陵榨菜采用风脱水工艺[1],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
涪陵榨菜是以茎瘤芥的瘤芥(青菜头)为原料经整理、脱水、3次腌制而成的盐腌菜,是一种半干态的具有轻微乳酸发酵的腌制品[3-4]。
茎瘤芥属十字花科[5],含有丰富的芥子苷[6],芥子苷是一类具有抗癌防癌功能的物质[7]。
芥子苷又称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8],在十字花科蔬菜中属于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9],目前十字花科中发现芥子苷有20多种[10],其结构如图1所示[11]。
芥子苷通常由硫化肟基团、β-D-硫葡萄糖基和来源于氨基酸的侧链构成。
芥子苷有3个类群,分别是吲哚族芥子苷、脂肪族芥子苷和芳香族芥子苷[12-13]。
近年来,由于在抗癌、防癌方面的特殊功效,芥子苷研究成为流行病学、食品科学、农业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14]。
国际癌症基金会指出,每天食用10 g左右富含芥子苷的蔬菜即可有效地预防癌症的发生。
除了具有抗癌功效外,芥子油苷水解产物对于植物抵抗细菌、真菌、病毒和蚜虫等都有重要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对芥子油苷的提取和分离I准备阶段:1.水浴锅设置80℃2.配制两瓶70%的甲醇,其中一瓶置于水浴锅中温浴。
3.5mM苄基芥子油昔.2.33mg/ml4.0.5M 醋酸盐(PH=5)[30mlHAC,960ml H2O,力口10-20g NaOH 粉末,调至PH=5]5.20mM的醋酸盐,PH=5:将4中的稀释25倍6.DEAE sephadex A-25 :称取3g 树脂,加90ml 0.5M 醋酸盐(PH=5)室温过夜溶解。
7.硫酸酯酶:15mg溶解于6ml 20mM 醋酸钠中,PH=5 (16100uM/hour/g )II芥子油提取1.取新鲜莲座叶,鲜重5-10mg2.放入1.5mlEP管中,迅速放入液氮。
3.研磨成粉末后并加入1ml预热的70%的甲醇。
4.加入50ul 5mM的苄基芥子油昔5.盖好盖子漩涡震荡置于冰上,剩下的样品重复步骤3-4。
6.所有的样品置于80℃10min。
7. 4000rpm, 10min。
8.将上清液转移至1.5的离心管。
9.用预热的甲醇重新提取两次,收集所有的上清液至4ml, -20℃保存。
m芥子油苷的脱硫纯化1.搅拌DEAE sephadex A-25树脂成溶液,用1ml的移液器取1ml加入BioRad管中,让其沉淀。
2.用5ml的灭菌水清洗(禁止干燥)。
3.加入所有的芥子油昔提取液。
4.用2ml的70%的甲醇清洗两次,2ml的灭菌水清洗5次,2ml 20mM 醋酸盐PH=5清洗一次。
5.加入0.5ml硫酸酯酶,直至上侧的橡胶管中剩余1-2mm的液相。
IV脱硫芥子油苷的洗脱1.用1ml灭菌水洗脱3次。
2.浓缩至EP管中剩余0.5ml液体V HPLC分离脱硫芥子油苷1.取60ul洗脱液于HPLC管中,吸入30ul2.检测:PDA 190nm-370nm (或者DV229nm 和260nm)3.流速:1ml/min4.运行梯度:灭菌水(A)和甲醇(B),60minA100%,B0% 2minA to 60%B 线性48min,60%B to 100% B 线性3minA 0%,B100% 3minB to 100% A 线性4minVI芥子油苷的HPLC-MS5 .取60ul 洗脱液加入HPLC 管中,吸入6ul6 .检测:质谱,[M+Na +]7 .流速:0.25ml/min8 .运行梯度:混有50uM 的醋酸钠灭菌水(A )与甲醇(B ), 60min 40min ,60%B to 100% B 线性 5minA 0%,B100% 5minB to 100% A 线性8min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鉴定芥蓝中脱硫芥子油昔腊贵晓,方萍,李亚娟,王月1 .芥子油昔的提取和纯化称取0. 20 g 冻干样品,加入3 mL 70%甲醇(甲醇:水二70 : 30), 在70℃的水浴锅中提取10 min,然后4000 r min- 1离心10 min. 沉淀再按照上述方法提取2次,合并上述提取液.同时做2个平行.取 2 mL 提取液流经DEAESephadex A-25萃取柱,待提取液全部流出小柱 后,加入200 L 硫酸酯酶(0. 1%)溶液.室温反应16 h 后用4X 0. 5 mL 超纯水洗脱.洗脱液过0. 45 〃 m 微膜,4℃下保存,待HPLC 分析.利用 2-丙烯基芥子油昔(sinigrin)作为外标进行定量.2 .芥子油昔的测定与鉴定测定芥子油昔的主要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测定其降解产物异硫代氰 酸盐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脱硫芥子油昔和完形芥子油昔.对 芥子油昔的鉴定一般采用质谱法,包括化学电离、快速原子轰击电离A100%,B0%2minA to 60%B 线性及热喷雾电离等方法.1.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拟南芥芥子油昔[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石璐,李梦莎,国静等摘要:将已有的拟南芥芥子油昔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转换为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通过条件优化改进,建立拟南芥芥子油昔UPLC检测方法。
白芥子中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李日葵;林一星【摘要】目的分析和鉴定白芥子中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方法将白芥子粉碎后过40目筛,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进行甲酯化,并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白芥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出23种物质,鉴定出其中的18种脂肪酸和5种非脂肪酸成分.主要脂肪酸成分为:芥酸(45.93%)、油酸(23.66%)、亚油酸(9.72%)和顺-11-二十碳烯酸(4.81%),以及少见的脂肪酸2-己烷基环丙烷癸酸和2-己烷基环丙烷辛酸.结论白芥子中不饱和脂肪酸为其主要成分,主要为芥酸、油酸、亚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的含量较高.%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dentify fatty acids and other liposoluble components in seeds of Sinapis alba. Methods Seeds of Sinapis alba were shattered into powder, sifted through 40 mesh fineness, extracted by petroleum ether heating reflux ex-traction(60 - 90 ℃) , concentrated and performed methyl esterification. Finally fatty acids and other liposoluble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and identified by using GC-MS. Results 23 kinds of substances were detected in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of seeds of Sinapis alba. 18 kinds of fatty acid and 5 kinds of n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were identified. The major fatty acids components were erucic acid(45. 93%) , oleic acid(23. 66%) , linoleic acid(9. 72%) , cis-11-eicosapentaenoic acid(4. 81%) as well as the rare fatty acids of 2-hexyl-cyclopropanedecanoic acid and 2-hexyl-cyclopropaneoctanoic acid. Conclusion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re the major components in seeds ofSinapis alba. Among them,erucic acid,oleic acid,linoleic acid and cis-11-eicosapentaenoic acid have the higher content.【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2(041)026【总页数】2页(P2749-2750)【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脂肪酸类;色谱法,气相;质谱法;白芥【作者】李日葵;林一星【作者单位】海南省中医院药学部,海口,570203;海南省药检所,海口,570216【正文语种】中文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白芥子辛、温,归肺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1]。
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 1thiohydroximatedesulfoglucosinolateglucosinolate芥子油苷脱硫芥子油苷次级修饰secondary modification G-ST :谷胱甘肽转移酶 S-GT :S -糖基转移酶 ST :磺基转移酶G-ST: glutathione-S -transferase S-GT: S -glucosyltransferase ST: sulfotransferase图1 芥子油苷的合成途径(Wittstock U and Halkier B A, 2002)芥子油苷代谢途径图解④⑤⑥C H3C H3OHOCH2OBzH2CH2CH CH2CH3ROHCH2CH2CH3RBzO4-benzoyloxybutyl2-hydroxy-3-butenyl2-benzoyloxy-3-butenylGS-OXCH3SOSO3-GluR=OO-Bz=图2 芥子油苷的次级修饰(Kliebenstein D J 2001)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 2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 3NS R OGluNSR OSO -+GluR N C CH 3CN 腈epithionitrilesOxazolidine-2-thioness+黑芥子酶nitrile唑烷-2-硫酮环硫腈图3 芥子油苷的水解途径(Wittstock U and Halkier B A, 2002)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4芥子油苷homomethionine dihomomethionine trihomomethionine tetrahomomethionine phenylalanine 脂肪族醛肟芳香族和吲哚族醛肟单亚甲基甲硫氨酸双亚甲基甲硫氨酸三亚甲基甲硫氨酸四亚甲基甲硫氨酸五亚甲基甲硫氨酸六亚甲基甲硫氨酸苯丙氨酸高苯丙氨酸色氨酸图4 CYP450与芥子油苷的生物合成(Wittstock & Halkier, 2002)图5 芥子油苷合成细胞定位示意图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 5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6O NH 2NHOHNNHNHOOH色氨酸吲哚-3-乙腈吲哚芥子油苷吲哚-3-乙酸腈水解酶from Chen 2001 Plant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39: 743-758图6 色氨酸与芥子油苷、IAA 的合成途径的联系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7--NH 2NHtryptamineOH OPO 3OHdesulphoglucosinolateT r图7 芥子油苷合成与IAA 合成途径的联系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8thiohydroximateNHNSOHS Glu SO 3-anthranilate synthase 3desulphoglucosinolateindole glucosinolate3图8 芥子油苷合成与亚麻荠素(camalexin )合成的联系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9S-alkyl thiohydroximateNHN SOHCOOHNH2anthranilateanthranilate aldoxime(n)homomethioninealkyl glucosinolateconiferyl alcohol F5HCOMTsinapaldehyde/sinapyl alcoholsyringyl ligninsinapate estersLignin Flavonoids图9 芥子油苷合成与苯丙烷途径(phenylpropanoid pathway )的联系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 10IANIAAchorismateherbivore MeJA wounding IAA图10 吲哚族芥子油苷合成与转录因子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11TPR-S bata TryptophanTryptamineIndole-3-acetic acidIndolyl NitrilaseGlucoses eSerine O-Acetylserine Methionine SATCgsCbLMSHMTSpermidineSAM-DCSulfate Sulfate Glutathione AHCjasmonateLipaselipoxy-genaseAOSAOCOPRSAM: JA CMT +图11 芥子油苷合成与硫代谢途径的联系芥子油苷代谢图解 共11页12COOH 2R COOH R OH COOHR COOHR COOHHO转氨基氨基酸2-苹果酸3-苹果酸异构化COR二酮酸2-alkylmalic acid3-alkylmalic acidIsomerizationTransamination2-keto acidOxidativedecarboxylation 链延长的二酮酸side-chian elongated 2-keto acidCondensationside-chian elongated amino acid侧链延长的氨基酸浓缩发生侧链延长的氨基酸一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
湖南大学农学院2022年《食品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50分,每题5分)1. 油脂氢化是指在不改变油脂营养功能的基础上的一种改性现象。
()答案:错误解析:2. 氨基酸侧链的疏水值越大,该氨基酸的疏水性越大。
()答案:正确解析:氨基酸的亲疏水性是指氨基酸的化学,主要由其侧链基团决定。
疏水基团越多,疏水性就越强。
3. 和支链淀粉相比,直链淀粉更易糊化。
()答案:错误解析:4. 叶绿素在加酸或加碱的反应中随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答案:正确解析:5. Na+、Ca2+是维持人体渗透压最重要的阳离子。
()答案:错误解析:Na+、K+是维持人体渗透压最重要的阳离子。
6. 氧化剂的存在会使二硫键形成,有利于面团的弹性和韧性。
()[沈阳农业大学2017研]答案:正确解析:添加氧化剂如溴酸盐可彼此之间使酶形成分子间二硫键,面团的韧性和延展性会增强。
7. 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故无营养价值。
()答案:错误解析:8. 食品工业中常加入一些添加剂来改善面团的品质。
例如溴酸盐的少量加入可提高面团的筋力,而半胱氨酸的加入可降低面团的筋力。
()[昆明理工大学2018研]答案:正确解析:氧化剂的存在会使产生二硫键形成,有利于面团的弹性和韧性。
添加氧化剂如溴酸盐核酸可使蛋白质形成分子间二硫键,面团的韧性和弹性会增强。
加入还原剂破坏SS,则可破坏面团的内聚结构,因此加入半胱氨酸可降低面团的筋力。
9. 一般而言,通过降低水活度,可提高食品稳定性。
()答案:正确解析:10. 果蔬加工中,有机酸不仅可以调节pH,还可以抑制褐变发生。
()[浙江大学2018、2019研]答案:正确解析:有机酸因其酸性在果蔬加工过程中当中可以作为pH值调节剂,由于酸性物质不利于细菌的繁殖,故也有防腐作用,另外有机酸例如抗坏血酸等具有较好抗衰老的抗氧化作用,也可以减缓酶促褐变的发生。
芥子油苷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发现及后续研究Ida E. Sønderby, Fernando Geu-Flores and Barbara A. HalkierPlant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VKR Research Centre Pro-Active Plants, Department of Plant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Faculty of Lif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Thorvaldsensvej 40, 1871 Frederiksberg C, Denmark芥子油苷是十字花目植物中的一种富含硫的次生代谢物质,它在植物抗性和人体营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意义。
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者鉴定出了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
最近的研究包含了参与合成途径三个阶段(即前体氨基酸的侧链延长、核心结构的合成和侧链的次级修饰)的所有基因。
主要的突破性成果包括发现烟草中可以产生芥子油苷,芥子油苷在拟南芥先天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更深入地理解了芥子油苷合成与初生硫代谢之间的联系。
扩大芥子油苷基因目录芥子油苷是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因在植物对昆虫和病原物的抗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对癌症的预防功效而被人们所熟知。
它主要存在于十字花目植物中,包括重要的芸薹属经济和粮食作物,例如油菜(Brassica napus)、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以及模式植物拟南芥(Ar abidopsis thaliana)[1]。
芥子油苷已经获得了“模式”次生代谢物质的地位,该领域的科学家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从拟南芥中突变体的收集和自然突变成功鉴定出了芥子油苷的生物合成基因。
事实上,根据已知的数量可观的酶,芥子油苷代谢途径中的未知基因的功能可由其与已知基因的共表达来推断,即所谓的“guilt-by-association”原理[2–12]。
中国瓜菜2021,34(2):1-7萝卜(Raphanus sativus L.,2n=18)为十字花科萝卜属蔬菜,主要食用器官为肉质根,可菜用,也可入药,为传统药食同源植物。
在我国,萝卜的常年种植面积约120万hm2,总产量约4000万t,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蔬菜作物[1]。
根据表型与使用目的,可将栽培萝卜分为5种类型:亚洲大萝卜(R.sati-vus var.hortensis)、欧洲樱桃萝卜(R.sativus var.sa-tivus)、黑萝卜(R.sativus var.niger)、油用萝卜(R. sativus var.chinensis)以及鼠尾萝卜(R.sativus var. caudatus)[2]。
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GSLs)简称硫苷,又称芥子油苷,在十字花科植物中广泛存在。
目前,国外对硫苷的研究比较深入,主要关注硫苷与其降解产物的吸收以及抗癌机制的解析,已取得重要突破。
2019年,Lee等[3]报道了在青花菜中吲哚-3甲醇(硫苷降解产物)通过恢复抑癌因子PTEN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癌症,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策略。
一般而言,硫苷在人体中需要经过肠道菌的作用才能将其转化为异硫氰酸酯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硫苷代谢产物[4]。
我国萝卜硫苷的相关研究起步较萝卜硫代葡萄糖苷的研究进展邱正明1,黄燕1,2,矫振彪1,朱凤娟1,严承欢1(1.蔬菜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4;2.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摘要:硫代葡萄糖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含硫和氮的次生代谢产物。
萝卜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较高且种类丰富,其中4-甲硫基-3-丁烯基硫苷(glucoraphasatin,GRH)含量最高。
硫代葡萄糖苷经黑芥子酶降解可产生高生物活性的降解产物,如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和腈等。
上述硫代葡萄糖苷及其降解产物在植物病虫害防御、食品风味形成以及人体癌症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