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繁殖性能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13.34 KB
- 文档页数:2
狮头鹅与黑龙江地方籽鹅杂交效果的研究第25卷第4期2004年11月家畜生态EcoloJzvofDomesticAnimalV o1.25NO.4Nov.2004狮头鹅与黑龙江地方籽鹅杂交效果的研究刘胜军,王东伟,李立丽,杨焕民(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摘要]以我国着名的肉用型狮头鹅作父本,籽鹅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考察杂交后代鹅的生长发育,商品鹅成活率等各性状的优劣.结果表明:狮头鹅改良籽鹅所产后代即狮籽杂交鹅(简称狮籽鹩)其不同日龄体重,各阶段成活率都明显高于黑龙江省籽鹅,狮头鹅对改良黑龙江省籽鹅有良好的效果.[关键词]狮头鹅;籽鹅;杂交[中图分类号]$8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228(2004)04—0055—02籽鹅主要产于黑龙江绥化和松花江地区,黑龙江全省均有分布.籽鹅体型小,紧凑,略呈长圆形,颈细长,头上肉瘤较小,多数头顶有缨毛.眼虹彩为灰色,喙,胫和蹼均为橙黄色,羽毛白色,在我国一般鹅种年产蛋量很低的情况下,籽鹅能在寒冷气候和粗劣的饲料条件下保持年产蛋80"--100枚,高产是其显着特性.籽鹅因成熟早,产蛋量高,农民称其为"籽鹅".是我国地方家禽品种资源中宝贵的品种.狮头鹅是我国最大型的鹅种,因成年鹅头形如狮头,故名狮头鹅.原产于广东省饶平县溪楼村,主要产区在澄海县和汕头市郊.狮头鹅的成鹅头大,喙短宽色黑,前额肉瘤发达,呈扁平状,颊侧有1"--2对左右对称的肉瘤,均为黑色.脸皮松皱,眼睑黄色,虹彩棕色.颌下与颈部间有发达的肉垂.头部特征以公鹅为显着.颈背有象鬃状的棕色羽毛带.背,翼和尾羽均为棕色,胸羽浅棕色,腹羽白色或灰白色.足蓑,趾为桔红色稍带黑斑.狮头鹅具有生长快,肌肉丰厚和体重大等优点,但行动迟缓,觅食力较差,食量大而产蛋量低,繁殖力较差.针对这两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差异显着(见表1),互补性强的特点,为充分利用品种的优点,克服自身缺点,提高我省籽鹅的产肉性能,以狮头鹅为父本,籽鹅作母本进行了杂交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时间和地点于2003年6月12日在黑龙江省宏发养殖场进行试验.1.2试验材料本地籽鹅,本地饲养的狮头鹅,所选用的鹅均来自宏发动物养殖场.'1.3杂交组合与分组随机选择产蛋两年以上健康的本地籽鹅母鹅2O只,经人工检查繁殖性能正常的同龄狮头公鹅4 只,按公母1:5的比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同龄的纯种健康籽鹅24只(20只母鹅,4只公鹅,1:5配对)作为对照组.对所产种蛋集中入孵,合格种蛋均于同一孵化器内进行孵化.1.4数据测定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后代中随机抽取出生雏鹅各100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育雏(0---30日龄),育成(30~60日龄)试验,测定各组的育雏率,育成率.在O~60日龄期间,试验组,对照组各随机选择30只每隔10d称重一次,以测定其生长增重效果.1.5饲养管理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以舍饲为主,喂料以养殖场自配饲料为主(饲料配方及养分含量见表2).两组饲养水平完全一致.在同舍相同件下进行饲养管理,同期配种,母鹅产蛋前一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和禽霍乱疫苗,产蛋前驱虫一次.试验组与对照组所产后代仔鹅要分群饲养,温度,湿度,营养及防疫等条件均一致.2结果与分析狮籽鹅,籽鹅的不同日龄体重与生长发育各阶[收稿日期]2004—05—19[作者简介]刘胜军(1969一),男,黑龙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家畜育种学的地方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家畜生态第25卷段的日增重分别见表3,4所示.从表中可以发现,狮籽杂交鹅的60日龄体重比籽鹅高37.6.其生长发育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为65.2g,高于本地籽鹅17.8g,经配对样本的t检验,二者差异极显着(.P<0.01).狮籽杂交鹅的日增重以40---,50El龄为最高,而本地籽鹅以30~40日龄为最高,说明狮籽杂交鹅的生长发育高峰期比本地籽鹅推迟10d左右,实际饲养中可以根据此规律合理掌握肥育期和适期出售及屠宰.狮籽杂交鹅1月龄成活率,2月龄成活率明显高于纯种籽鹅,经配对样本的t检验,存在显着差异(.P<0.05)表1狮头鹅和籽鹅的产地,特征及生产性能情况表品种产地特征——__出一皇公母成年体重(kg)公母年产蛋量(枚)狮头鹅'广东生长快,体重大1341339630籽鹅黑龙江体型小,产蛋多6O564.53.58O~lI)u注:鹅用浓缩料中含石粉30%,磷酸氢钙24%,食盐8,微量元素及维生素7%,少量蛋氨酸,赖氨酸等添加剂.表3各生长阶段体重表克/X表4各生长阶段日增重表只,克/天表5试验组与对照组成活率一览表3讨论与结论3.1在同等饲养条件下,狮头鹅与我省籽鹅杂交一代狮籽鹅的成活率均高于籽鹅(见表5),其各阶段的生长速度显着优于籽鹅.因此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场,利用其杂交优势进行商品生产是可行的.(下转第59页)第4期白东英等:丝兰属植物提取物降低鸡舍氨气浓度的效果试验593.2目前,畜牧生产中从封闭鸡舍内除去氨气的方法大多是通过通风,降低动物种群密度,使用抗微生物制剂等[4],但这些方法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丝兰属植物提取物生产成本低,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用它来处理粪便,清除异味,避免了用物理化学方法所带来的二次污染和大量资金能源的消耗,而且粉状的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加入饲料内很方便,适宜操作.因此,在畜牧业上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参考文献:E13刘振军,丁静,关乃朋等.鸡舍中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牛,危害及控制措施口].辽宁畜牧兽医,1998,4:38—41.E23J.MCFARLANCE.丝兰属植物有助于粪便处理EJ_3.国外畜牧科技,1990,17(6):15—16.[3]范作彭.丝兰皂苷在饲养业上的应用[J].饲料工业,1991,12(12):3O一32.[43孙克年.鸡舍内氨气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J3.辽宁畜牧兽医,1994,5:13—14. TheExperimentEffectofYuccaShidigeraExtractonReducing ChickenHouseAmmoniaGasC0ncentrati0nsBAIDong—ying,MAY an—bo,ZHUSong—bo,DONGShu—li, DENGWenRANLin—wu(1.TheAnimalScienceandTechnicalCollege,Hen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 logy,LuoY ang,Henan471003,China2.ttenanZhengzhauAgricultureandScienceResearchInstitute,Zhengzhou,450005,Ch/na )Abstract:Theexperimentstudiesonreducingchickenhouseammoniagasconcentrationsan dincreas—inggrowthperformancethroughfeedingYuccaShidigeraextractintochickenfodder.The28 daysexperi—mentshowedthattheaverageammoniagasconcentrationsofassaygroupis4.75mg/L,theave rageam—moniagasconcentrationsofantithesisgroupis13.80mg/L,theaverageammoniagasconcentrationsofas—saygroupdecrease9.05mg/Lthantheantithesisgroup,throughexam,thedifferenceofgasco ncentra—tionsofthetwochickenhouseisgreat(P<O.05),andincomefromforageofassaygroupincr easedby8.92overtheantithesisgroup.Keywords:YuccaShidigeraextract;ammoniagas;growthperformance+-.-?●-...-.-.-¨-.-.-.-.-.-.-.-¨-.-.-.-...-.-(上接第56页)3.2籽鹅和狮头鹅分别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鹅种,充分发挥这两个品种的优势,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商品鹅是我国养鹅业发展的方向.另外由于实验时间仓促,没有对商品鹅产蛋率,产羽性能及肉质等其他经济性状进行比较,有待进一步探讨.但相信此项改良技术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3王恬,陈耀王.优良鹅生产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23何裕祺.狮头鹅与缙云本地鹅杂交效果实验[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0,2:5.[33李陵军,黄奕建,黄良武,等.狮头鹅与闽北白鹅杂交后代生产性能观察口].养禽与禽病防治,1992,2:12—15.[43朱广样.饲料生产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998. TheCrossbreedofShitouGooseandHilongjiangLocalZiGooseLIUSheng-jun,W ANGDong—wei,LILi-li,Y ANGHuan—mim (HeiIxmg—JangAugustFirst厶z,ReclamationUniversity,AnimalScienceDepartment,Da~'ng,Heilongfiang163319,Cld na)Abstract:ThecrossbreedexperimentwasconductedwithMeattypeShitougooseasmalepar entandZigooseasfemaleparent,observinghybridizationgenerationgrowth,livingrateofdifferent growingdays.Theresultshowedthebodyweightandgoodlivingrateofdifferentgrowingdaysofthehybrid izationgenerationweresignificentlyhigherthanthatofZigoose.Therearegoodhybridizationresult s.Keywords:Zigoose;Shitougooses;hybrid。
畜牧兽医学报 2016,47(8):1720-1726A c t aV e t e r i n a r i a e tZ o o t e c h n i c aS i n i c ad o i :10.11843/j.i s s n .0366-6964.2016.08.025鹅不同繁殖时期G n R H 和G n I H 基因表达和激素浓度变化分析张克山1,2,胡彦竞科3,韩笑哲3,高广亮1,2,钟 航1,2,王启贵1,2*(1.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402460;2.重庆市肉鹅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2460;3.西南大学,重庆402460)摘 要:旨在研究G n R H 和G n I H 基因和激素在鹅繁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产蛋性能差异显著的四川白鹅和溆浦鹅为试验材料,利用R e a l -t i m eR C R 方法检测产蛋前期、产蛋期和休产期两种鹅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G n R H 和G n I H m R N A 的表达量;利用放射性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的G n R H 和G n I H 激素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G n R H 和G n I H 基因在四川白鹅和溆浦鹅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产蛋前期和产蛋高峰期的下丘脑和卵巢组织中,四川白鹅的G n R H m R N A 表达量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高于溆浦鹅,在产蛋高峰期和休产期四川白鹅G n R H 激素浓度也极显著(P <0.01)或显著高于(P <0.05)溆浦鹅,在高峰期和休产期四川白鹅G n R H 血清浓度分别为51.13和51.10p g ·mL -1,溆浦鹅分别为49.52和49.94p g·m L -1;G n I H 在两种鹅的变化比较一致,仅在产蛋高峰期,四川白鹅下丘脑组织中G n I H m R N A 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P <0.01)溆浦鹅,而两种鹅之间的G n I H 激素在各个时期均无显著差异。
·畜禽养殖22 2024年第03期2.人工辅助换羽 换羽前1~2天进行整群,淘汰伤残鹅。
之后停止人工光照,改用自然光照,停料3~4天(以体重降低5%~10%为准),确保饮水充足。
第4—5天,开始饲喂青草,适当加入一些育成鹅饲料或糠糟粗料,喂养时间约为7天(具体时间以拔毛完成为准)。
在停料后的7~10天开始进行人工拔毛,主要拔除鹅腹部、背部的片毛和绒毛(主翼羽和副主翼羽)。
先进行试拔,如果拔下毛不费力、没有血迹、羽根干枯,就可以逐一拔除,不适合拔毛的则在第3天再尝试。
拔毛后,鹅群应圈养在运动场内喂料和饮水,不能让其下水,以免细菌感染导致毛孔发炎。
由于拔除羽毛后适应能力较差,应避免雨淋和烈日暴晒。
拔毛完成后,饲喂育成鹅料并加入青草,用2~3周的时间逐渐增加喂料量,饲喂方法与育成期限制饲养方法相同。
从停料到鹅毛长齐,大约需要45~55天的时间。
3.缩短光照时间 母鹅接受长光照处理75天后可以逐渐缩短光照时间。
每3天减少1小时的光照(每3天从原晚上12时关灯改为提前1小时关灯),预计再过3个星期左右,母鹅就可以开始产蛋了。
在春季4月份前后,将光照缩短至每天11小时,可以重新刺激鹅的促黄体生成素分泌,抑制泌乳素分泌,从而促进性腺重新发育,使种鹅在经过11小时短光照的1个月内重新开产。
春夏日照时间长,可对鹅舍进行遮黑桃源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刘靖万伟粲 李闯鹅在传统的饲养方式下,具有明显的繁殖季节性,通常在每年的7—8月进入繁殖期,至次年的3—4月进入休产期,导致部分月份雏鹅及肉鹅市场供给严重短缺,而此时是水草的丰茂时期,往往造成有草无鹅的局面。
冬季1—2月是雏鹅上市的高峰期,雏鹅供过于求,导致鹅苗供应过剩和价格暴跌。
此外,冬季育雏成活率低于全年其他季节,进一步增加了冬季养鹅的成本。
湖南省养鹅历史悠久,年出栏商品肉鹅1300万只左右,且优良地方品种较多,如道州灰鹅、酃县白鹅、武冈铜鹅和溆浦鹅,它们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力高、抗病性强、耐粗放管理、肉质好等特点。
五龙鹅养殖现状和前景分析1、五龙鹅养殖现状我国是世界水禽第一生产大国。
2003年我国鹅存栏量为2.16亿只,占全球存栏总量的87.4%,鹅年屠宰量4.94亿只,占世界屠宰总量的92.6%。
产品出口欧盟、东南亚及日本、韩国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
可见中国水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
鹅可以食草,符合我国大力提倡“种草养畜”的发展方向。
鹅还具有易饲养,抗病力强,其产品相对药残低,食品安全性高等特点。
所以鹅业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畜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领域,将成为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无污染食品的需求加大,鹅肉在国内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逐渐形成了一个北繁南养、北养南销的中国鸭鹅产业新格局。
1 鹅产品的优势特征鹅肉的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为 22.3%(鸭肉为21.4%,鸡肉为20.6%,牛肉为18.7%,羊肉为16.7%,猪肉仅为14.8%)。
脂肪含量为11.20%(瘦猪肉为 28.8%,瘦羊肉为13.6%),而且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瘦猪肉、瘦羊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鹅肉与鸡鸭肉相比产热量高、脂肪溶点低,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氨基酸含量也比肉仔鸡高。
鹅肉味甘美,有补阴益气之功,暖胃开津之效,缓减铅毒之能,是一种保健食品。
目前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鹅食品,诸如烧烤鹅、腊鹅、咸水鹅、及鹅肉火腿肠、鹅肉香肠等,鹅以食草为主,疾病较少,无农药和预防药物的污染,残留量低,属于绿色食品,发展鹅业有丰富的品种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养鹅业最早、最多的国家,有适宜多种环境不同类型的优良品种20多个,种源充足,可供饲养者品种选择的余地大。
养鹅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收益高。
鹅是草食性家禽,只需补充少量精料,其肉料比为1:0.8—1.5(猪的肉料比是1:3.5—4.5,肉鸡是1:2—2.5,肉鸭为1:2.6—2.9)。
在普通生产条件下一只商品鹅从鹅苗长到体重3千克,仅需饲养65—70天,耗用精料10千克,若种草养鹅,仅需精料6千克。
2020年第11期 吉林畜牧兽医·禽业专栏·QinYe ZhuanLan提高种鹅繁殖力的有效措施张泽馨,谷圣臣,周琳琳,张 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摘 要:随着我国鹅饲养量的不断提升,养鹅业已由传统养殖转变为新兴特色养殖,加之我国鹅种丰富,中国已成为世界产鹅第一大国,但还存在种鹅繁殖力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养鹅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本文从种鹅的配种管理、饲养管理、减少就巢行为和强制性换羽等方面,阐述提高种鹅繁殖力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种鹅;繁殖力;提高;管理鹅是草食水禽,具有耐粗饲、节约饲料、生长快、饲养周期短、投资少、成本低等发展优势[1]。
在营养价值方面,鹅肉中的脂肪和高蛋白高达18%,鹅肉中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能很好地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同时,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养鹅场最核心的部分是种鹅,选种鹅既要考虑市场需求,更要考虑繁殖性能和适应性[2]。
种鹅繁殖力低是当前养鹅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种鹅的配种管理、饲养管理、减少就巢行为和强制性换羽等几方面,分别阐述提高种鹅繁殖力的有效措施。
1 加强配种管理大量生产实践表明,加强配种管理是提高种鹅繁殖力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施。
据江苏省家禽研究所测定,阴茎有病或发育差的占公鹅群的2/3,主要表现为性器官发育不完整性和性腺的静止性[3]。
王安琪等人对106只公鹅生殖器官进行检查,合格公鹅60只,占受检鹅总数的56.60%,不合格的46只,占受检鹅总数的43.4%[4]。
1.1 适时配种选择合适的配种时间和地点,通常公鹅在早上的性欲较强,对于健康的种公鹅来说上午可以配种3~5次[5]。
第一次配种结束,几天后进行二次配种,给予公鹅一定的休息时间,过早或过晚配种都会影响公鹅的繁殖性能和精液品质。
1.2 调整种鹅的公母比种鹅的公母比对于种鹅的繁殖力影响较大,种鹅的公母比例受到品种、年龄、气候等影响,如小型品种的种鹅公母比例一般以1:6~7为宜,中型品种以1:5~6为宜,大型品种则以1:4~5为宜[6]。
鹅的生殖生理特点,什么时候开始下蛋
1、生殖生理特点:鹅是季节性繁殖动物,6-8月龄或9-10月龄才能性成熟,性成熟后每年9月份至翌年4月份为产蛋期,繁殖初期和末期的受精率较低,中期的产蛋率和受精率较高。
2、其他特点:鹅具有较强的就巢性,且习惯和固定配偶进行交配,即“一夫一妻制”。
一、鹅的生殖生理特点
1、生殖生理特点
(1)鹅是季节性繁殖动物,达到6-8月龄或9-10月龄才能性成熟,性成熟后每年9月份至翌年4月份为产蛋期。
(2)进入繁殖季节后,初期和末期受精率较低,而在产蛋中期具有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
2、其他特点
(1)鹅具有较强的就巢性,且具有与固定配偶进行交配的习惯,即“一夫一妻制”,但这种习惯并不是绝对的,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则可能会改变鹅的这种单配偶习惯。
(2)养殖前3年鹅的产蛋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第3年
达到高峰期,第4年开始下降,种母鹅的经济利用年限一般是4-5年,因此理想的种鹅群应以2-3岁的鹅为主组群。
二、鹅什么时候开始下蛋
1、鹅开始下蛋时间
母鹅出生9个月左右通常便可开始产蛋,1年可产数十枚至数百枚蛋(具体数量和品种有关),7-8月份和11-12月份为休产期,此期间通常不会产蛋。
2、增加鹅产蛋量的方法
(1)每天为母鹅提供13-15小时的光照时长,以提高其新陈代谢的能力,延长产蛋期。
(2)将鹅舍的温度控制在20°C左右;合理搭配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
(3)提高粗蛋白在饲料中的比例,产蛋旺季需保证蛋白质的比例达到20%左右。
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作者:申龙范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3期摘要:种鹅的繁殖性能对养鹅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际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影响种鹅繁殖性能的因素较多,包括品种、使用年限、健康水平、营养水平、环境因素、应激等。
要充分掌握影响种鹅繁殖性能的这些因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持种鹅较高的繁殖力。
关键词:种鹅;繁殖性能;产蛋量;影响因素;品种;营养;环境;提高措施中图分类号:S83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3-0054-011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品种。
不同品种的鹅的繁殖性能不同,并且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受鹅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相同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的繁殖性能也存在差异。
因此要严格选择鹅的品种,其中种公鹅的品种对于后代的影响较大。
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对种鹅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当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缺乏、不足或者配比不合理时会导致种公鹅的体况下降,性欲低下,精液的质量不佳,使配种效果不理想。
而对种母鹅的影响则表现为产蛋量减少,甚至会停产。
而营养水平过高时,种鹅的体况过肥,公鹅精液的品质会变差,体态笨拙,不利于配种,母鹅过肥则会导致脂肪在卵巢和输卵管内大量积存,影响排卵和受精。
另外,饲料的质量不佳,如饲料发生霉变,当饲喂种鹅时会引起中毒,影响种鹅的繁殖性能,使配种、产蛋以及孵化等环节出现问题。
环境因素。
光照与种鹅的繁殖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光照的长短可影响种鹅繁殖的开始与停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照可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成,从而影响了卵泡生成激素与黄体生成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种鹅的最适宜温度为10~20℃,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繁殖性能,当温度超过30℃后,种鹅会出现食欲下降,甚至停食,从而使营养的摄入不足,而温度过低也会使繁殖性能下降;另外,如果饲养环境不良,如饲养密度不适宜,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导致的舍内的空气质量较差时也会对种鹅的繁殖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生殖激素对母鹅繁殖周期的影响作者:赵献芝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9期摘要:鹅的生殖激素与其生殖性能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随着生理阶段不的同而呈现一定的消涨规律,这种现象在母鹅体内的表现尤为突出,本文就现阶段鹅生殖激素的研究现状与生殖激素对母鹅生理周期的影响做一综述。
关键词:生殖激素;繁殖性能;生理周期鹅的繁殖性能是影响养鹅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各国的科研人员对影响鹅繁殖性能的各个因素进行了逐渐深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巨大发展,人们的目光更多的集中到鹅的生殖激素方面。
由于鹅的生殖激素与其繁殖性能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随着生理阶段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消涨规律,这种现象在母鹅体内的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本文就母鹅生殖激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生殖激素的作用机理与生理作用(一)雌激素雌激素(estrogen,E)主要通过与靶器官中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促进雌性生殖器官发育,维持第二性征。
最常见的雌激素有雌二醇(E2)和雌酮,在禽类的血液和卵巢中均有发现,其中E2的含量最高,其生物学作用比雌酮高12倍。
E2不仅对卵泡成熟起作用,还对排卵激素的释放产生作用。
内源性雌激素在雌性发育期能增加血浆中脂类、钙以及蛋白质的含量,还可以使输卵管体积快速增加。
此外还有报道提出雌激素能阻止垂体释放垂体泌素(PRL)。
(二)孕激素孕激素主要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和子宫内膜,对受精卵的着床和维持妊娠有促进作用。
研究认为孕激素能够刺激卵泡壁细胞的蛋白分解酶和胶原水解酶的合成。
孕激素中最重要的是孕酮(P),由于孕酮受体的含量受E的调节,因此P的作用受E的控制。
(三)促乳素(prolactin,PRL)PRL由动物的垂体前叶分泌,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PRL的生理作用是通过靶细胞膜上的催乳素受体(PRLR)介导的。
PRLR基因是与家禽的就巢性密切相关的基因。
血管活性肠肽(VIP)是家禽PRL的释放因子,与细胞膜上的血管活性肠肽受体(VIPR)结合发挥其生物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