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作者:赵晓娜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83-01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写作训练严重不足;加上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特点的培养,作文教学早已陷入困境,成为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以下几条解决问题的对策:11.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1教师要鼓励通过课外读物、写日记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每周由老师牵头给学生借阅图书。
鼓励大家多读书。
并要求他们定时给老师背诵一段自认为精彩的段落。
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使其在写作中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为自己能更好地表达主观感情提供便利。
古话说得好,"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很多学校都为语文老师设置了日记课。
利用晚饭后的十分钟时间写一篇日记。
我认为这个创意很好。
我就要求我的学生把这一天自认为有趣或有理的东西记下来,如果可能,还鼓励他们在班级中交流。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每天的日记时间,成了孩子们放松心灵的快乐节日。
为他们枯燥烦累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1.2教师"垂帘"看作文,教师轻松,学生成长。
教师可以让学生改作文。
方法是,找几个语文程度好的学生,先给他们规定程序,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不通顺的句子,并要求他们修正。
最后要求他们在文末写下评语,指出文章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有可能的话在写下修改文章的建议。
如此一来,作文经过了学生们的第一次批改,简单的毛病已经被找出来了,教师只需有针对性的再批改就可以了。
这样做,不仅减轻了语文老师的工作量,还拔高了一批优等生的写作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总结能力。
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指导时,要注意学生的模仿态度。
学生是否简单应付作文写作,随意造句,遣词造句错误百出,还是真的能够在模仿之中,领悟,写作教学的重点。
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教材资源为例,教材内容是教育部经过精挑细选之后确定的,不仅符合教学标准,同时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所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指导,给学生的模仿提供案例,可以更好引导学生的写作学习。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内容时,其中有篇课文,名为《秋天的雨》,作者通过记叙性散文的方式,生动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雨的喜爱,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更加直观,容易理解。
结合第二单元的写作要———“写日记”,便可以与教材资源进行结合,进行课后小作文训练。
“你对秋天的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记忆当中秋天的雨是怎样的?”“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当作写作中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对于部分写作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室可以适当放宽要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要求模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三、重视日常积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上文提到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因为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生活经验,所以往往在下笔时无话可说,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在进行起步作文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日常积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打个比方,同样见到壮美河山景色,部分学生会简单直接,“好美啊!”,也存在部分学生会引用古诗句或其他,通俗来说也就是有文化。
比如看见瀑布,便想到了《望庐山瀑布》,在描写景色时,便可以结合自身的所闻所见与知识储备,丰富文章内容,美化文章文笔,完成一篇佳作。
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日常积累是密不可分的,除了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对好词好句进行主动摘抄和批注,培养与书中情感的共鸣能力,提高自身的情感共情能力,为写作打好基础。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内容时,写作目标是“我眼中的缤纷世界”,对所知所感进行准确描述,引导学生将平时所见所感运用其中。
浅析中学生作文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摘要:由于区域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乡村中学生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真的是让人不敢恭维,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结合学生实际,多总结经验,对症下药。
关键词:作文教学问题策略一、作文时无话可说一些学生一遇到写作就没办法了,尤其是考试的时候往往是要么交白卷,要么就只写题目,当你问他为什么不写时,他还振振有词的说,我一点也不会写。
你还真拿他没办法,因为这部分学生在小学时作文基础就没打好,上了中学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比这些同学稍好一点,能够写一两句或一段话,仅此而已。
二、文不对题,假话连篇,抒发真情难这部分学生能够写出一些文字,看上去也像一篇作文,仔细一看,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但却离题万里,不知所云,其实只是文字的拼凑罢了。
时下的中学生都会有几本作文书籍或资料,每次老师给出作文题目时,手中的资料就派上了用场,西拼一句,东凑一段,一篇作文就这样出炉了。
试想这样的作文如何能够抒发真情实感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小学时在积累的时候,背下了几篇好作文,考试一碰到类似的题目,就照抄全文,保证得高分。
所以到中学后好多学生仍然如此,所以要想在作文中听到真话感受真情很难。
譬如:只要是写老师的题材,就一律是老师深夜了还在批改作业,两鬓又添了多少白发,额头又深了几条皱纹。
只要是写妈妈的题材,要么就是”我”生病了,妈妈抱着我去看医生,汗水湿透了衣裳;要么就是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一旁补衣服陪着我,我偶尔一瞥,妈妈的两鬓又添了几许白发……可事实上,老师很年轻,妈妈也不用在灯下补衣服……诸如此类,作文没有新意,假话连篇。
三、语言贫乏,无法用深动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意境很多时候,学生们其实心里有话想说,可到下笔的时候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或者心里想的绚丽多彩,写出来的文字却没有那么生动精彩。
究其原因,是由于生的作文语言匮乏,文学积累不够造成的。
四、文章层次不清,结构不完整。
2011年上期教研课题:
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龙王庙初级中学 张树宏
一、本课题的教学背景: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
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却
因为作文分数不能提高而影响整个语文考试成绩,以至影响
了中考和高考。统观当前作文教学存在急功近利、缺乏针对
性、教学模式僵化等几个问题,成了师生提高作文考试成绩
的障碍和困惑。然而,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如何改革中学作文教学,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
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深思的
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几个设想:
1、为了解决我们一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摸索路子,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2、从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来看,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
才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因此,研究此课题意义重大而深
远。
3、通过调整目标、强化训练、创新意识、个性化训练
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作文是
衡量学生语文学业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及
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