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青春有格》教案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2、培养个人在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3、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贡献力量的理想。

能力目标:

1、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2、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知识目标:

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行己有耻”的内涵和要求

难点:“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田字格”

教师问题:练字为什么从田字格练起。

学生回答。

教师:田字格起到规范、引导作用。青春是张扬的、个性的,自由的。但青春真的可以肆意放纵、无拘无束么?

学生回答。

教师:没有拘束的青春可能会做出“出格”的事情,青春飞扬,青春更应有格。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青春有格”。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常见的事例,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陌生,旨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高学生主动性,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行己有耻

(1)知其义

教师PPT展示并请同学根据预习和日常文言文积累尝试翻译“行己有耻”和“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问题:这两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翻译课文所涉及的古文,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

(2)行其道

活动一:小明的日记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方式考数学。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大家都在认真做题。不一会儿,我遇到几道题目怎么算也不行,而同桌答得很轻松。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班里同学老是笑话我笨,我感到很羞耻。

问题:小明因为什么感到羞耻?

考不好回家也会被唠叨,我真的很想抄同桌的,但心里却有个声音告诉我“不管老师在不在,我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问题: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为了得到表扬,为了避免妈妈唠叨,我还是没控制住自己,抄了同桌的试卷。数学成绩发下来了,我的成绩进步很大,老师家长都很高兴,纷纷夸赞我。但我心里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可耻。

问题:小明再次感到羞耻,这次因为什么?两次羞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后来小明找到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夸奖小明是个诚实的孩子。

问题:小明的故事对我们做到“行己有耻”有什么启示?(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能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做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调动学生参与的课堂的积极性。

探究二:止于至善

(1)知其义

教师PPT展示并请同学根据预习和日常文言文积累尝试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师总结:“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行其道

活动二:积少成多

填写学案:

在家里,我可以:

在学校,我可以:

在社会,我可以: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身边可以做大的小事,增强学生对“止于至善”的认同感,并能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做好事。

活动三:榜样的力量

观看视频《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年》,思考:从黄大年身上学到了什么?(小

组讨论)

爱国、敬业、甘于奉献、淡泊名利……

教师总结: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教师:身边也有榜样,请同学分享自己身边的榜样,并谈谈从榜样身上学习的优点。

设计意图:由社会榜样到身边榜样,榜样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和精神,本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想榜样学习的愿望,找到自己的榜样,不断进步。活动四:自我省察

教师:请学生填写学案“自我省察表”,并请同学分享。

教师总结:“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查自身不足,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行为。

教师: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监督,有些同学就放纵自如,这种行为对么?

教师: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这叫做慎独。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反思自己日常行为,不断自省和慎独,方能取得进步。(三)收获背篓

请学生分享收获。

教师:从小明身上学到了要诚信,从黄大年身上学到了爱国、敬业,从身边同学身上学到了友善,大家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没有很熟悉?

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今天所学的行己有耻,追求止于至善,与其不谋而合。我们能够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就能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氛围,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教师:政治家梁启超先生写过一篇《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寄托了他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全体起立,齐读《少年中国说》

教师: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够以修身为本,知廉耻,懂荣辱,做到行己有耻,不断追求止于至善,放飞青春,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这才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设计意图】: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青春的价值和意义,引起学生反思,回归教学目标,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反思 :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方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