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镇的建筑特点与建筑文化

乌镇的建筑特点与建筑文化

乌镇的建筑特点与建筑文化
乌镇的建筑特点与建筑文化

说起中国的民间水乡古建筑群落,最为有名而且最具江南水乡的特色,“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用来形容这里最贴切不过了。

乌镇地处浙北平原桐乡市,从杭州出发走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此处地势平坦,密如珠网的河流,星罗密布,使乌镇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给人一种雅致、清新而不繁琐的自然美感。

乌镇的建筑群距今已有2000多年沧桑的历史,但现在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建屋,黑瓦白墙,,河道廊坊,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出一派恬静、优雅的清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从乌镇的依水而居,依水而建的建筑特色中不难看出,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托。体现出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这个水网体系沟通京杭大运河与周边的湖泊。既满足了乌镇的运输要求,又满足了平时的滴水灌溉。

乌镇与其他江南民居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上,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当地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晚上入睡时还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这也是最经典的“枕河而居”。

进入乌镇,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作为历史古镇,乌镇无论是整个镇还是观前街,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漫步于乌镇绵延不绝的石板小街上,听着那潺潺的流水,感受那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乌镇大剧院水电施工方案

水电施工方案 目录 一、施工技术说明书 1、工程概况 2、施工准备 3、施工方案 4、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二、施工进度计划 三、技术物资供应计划 四、现场施工管组织结构及管理人员职责 五、安全、消防、季节施工措施 六、文明施工及产品保护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工程范围:按业主提供乌镇大剧院室内给排水安装工程、电气照明安装工程全套施工图纸和双方签证施工合同全部内容。 工程质量要求:达到现行国家颁发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标准。 第二章施工准备 1、临时设施:根据现有的临时的设施,选择好堆放材料与工具的仓库,按照现场电工的要求,接好临时机械的用电。 2、劳动力安排: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合理安排的人员进场施工。 3、技术准备: ①、认真学习、熟悉施工图纸,理解设计的意图,搞好图纸会审; ②、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操作要点,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和工序提出注意 事项和措施,对关键工序有专门的单项施工方案; ③、由公司工程部,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为:图纸交底、施工组 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和洽商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以明确施工意图;克服质量通病,确保工程优良; ④、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学习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ISO9001:2000 质量体系标 准与作业指导书,实行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掌握、熟悉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⑤、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材料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施工现场用水用电安 全制度、卫生值勤制度、出勤考核制度; ⑥、对工人岗前进行安全教育与安全交底。

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我公司计划把本水电项目工程分为室内给水安装工程、室内排水安装工程、正常照明电气系统和应急照明系统工程四个施工分部工程进行施工。 第一节主要施工方法的选择 一、室内给水工程 1、材料选择: 室内给水管道采用薄壁不锈钢管,连接方式不锈钢管专用管件卡压连接、室给水管在装饰施工前,进行全面施工。 2、施工顺序: ①、室内给水系统:安装准备→预制加工→支管安装→管道试压 →管道水冲洗→配水设备安装→管道防腐和保温。 二、室内排水工程 1、材料选择: 室内排水管道采用铸铁排水管,不锈钢卡箍接头。室内排水工程在装饰施工前,根据施工图纸 2、施工顺序: (1)、室内生活排水系统:安装准备→管道预制→支管安装→器具连接管安装→闭水试验→卫生器具安装→系统调试、验收。 三、电气安装 1、材料选择: 本电气安装工程线管采用KBG镀锌线管,扣压连接。电线采用BYJ 线,需要暗敷的电线管,施工时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施工,配合装饰施工进度进行施工,施工完毕,绘好竣工图及隐蔽签证。灯具安装配合装饰完成后安装。 (2)、施工顺序: 安装准备→线管、线槽安装→线路各种电线、电缆敷设→电线电缆绝缘电阻

建筑设计创新理念论文

建筑设计创新理念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对建筑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作为一种新概念广泛运用在各个行业,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创新加以利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建筑设计不仅要做到人们可以使用的基本要求,更应注重理性与感知、形象与概念等的结合,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质的改善。创新性思维的应用是提高建筑设计的重要途径,在建筑设计过程,建筑设计者必须将建筑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工程来看待,注重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具备系统的设计知识,将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有效结合,使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发展相结合,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一般是指在施工建造一个建筑之前,由设计者按照建设的任务,设计出一系列的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图纸,文件等。建筑设计可以使施工过程在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顺利进行,使建筑物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前,应该考虑到施工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前拟定好方法,避免问题的发生。 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计就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就是将虚拟技术应用于对城市的规划和对建筑的设计,广义的设计则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建筑设计的本质取决于建筑设计的形式、功能以及创造性。其作用是要解决建筑施工,以及使用中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

物与生态环境、与周围资源的协调配合,建筑的美观与否,建筑利用价值的高低,建筑的结构构成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做到以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利益,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建筑自身的价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建筑设计可以使建筑具有美观的外形、欣赏性,并合理规划建筑的用途,提高其利用率,以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 建筑设计在我国的应用中比较侧重于技术方面,建筑传统的设计主要是总结经验、规范依据,建筑现代设计则是重点强调分析预测信号以及创造性的互相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也成了重中之重。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建筑的环保功能以及科技化利用现代的技术,不仅仅是要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还要对子孙后代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可持续循环利用的意义,因此,建筑设计创新理念的不断发展,就开始日趋重要。在建筑设计中,增强创新意识与理念,就可以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和进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建筑设计创新理念的要求 2.1建筑设计创新必须向智能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逐步提高,建筑设计创新的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高科技的监控设备,将信息资源优化组合,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安全的生活空间。如今智能建筑的设计充分应用了智能化创新。在智能建筑中,人们可以在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的环境中生活,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工作,最

剧场设计

剧场设计调研报告 学生:何君泓 学号:201412010105 教师:程霞

第1章前言 1.1 剧场概况 剧场是专门用来表演戏剧、话剧、歌剧、歌舞、曲艺、音乐等文娱的场所,一般较正式。通常分舞台和观众席。现在的剧院也兼有放映电影的功能。 基本特点:1、观众的稳定性,观众是收入稳定且有较高文化基础的人群,观众对于演艺作品的类型和数量的需求是趋于稳定的。 2、演出团体的多样性,演出团体的表演类型是丰富多样的,剧场形式是要 符合多种演出形式的,是灵活可变的。 3、剧场对于光学,声学的要求是极高的,光学设计与声学设计对于剧场的 观演体验是极其重要的。 4、观众的稀缺性,由于观众人群类型的稳定性,以及我国教育对艺术方向 的缺少,剧场表演团体的场次少,间隔时间长,观众人群的缺少 都是剧场发展的问题。 1.1.1调研剧场方向 本次剧场设计调研包括了基地调研与案例调研,针对剧场设计的难点:声学、光学等方面的要求,并对建筑形式进行调研。由于现代剧场兼有城市标志性建筑的特点,并且由于地处城市中心位置,对于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与突破进行调研,并且思考出独特的形式与特点来抓住人群。 1.1.2剧场设计概况 本次剧场设计的功能复杂多样,对于专业声学、光学要求较高,并且防火规范要求严格。设计时在把握这些的同时,通过对建筑形式的表现以及对功能的把握,提升城市人口对于专业艺术表演的积极性。前期调研对于剧场空间心理与人体尺度进行了解和研究注意个分区的特点与联系平面设计结合空间尺度与感受进行组合(绝对尺度和相对尺度等)以及空间形状等进行设计。可结合文脉、历史、地域、场所等方面突出剧场的建筑氛围。

室内设计论文

室内设计论文 摘要: 室内设计如何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热门话题,它主要针对当前建筑室内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忽视室内环境特点和要求,忽视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的整体性,盲目照抄照搬、盲目追赶潮流、盲目进行材料堆砌、盲目听命于甲方老板、盲目追求效益的倾向而提出来的。关键词:室内装修一切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谓标新立异、推陈出新,都是指在继承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发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新题材。在建筑创作范畴,还要探索新结构、新技术领域、开拓新的材料来源。我国现阶段的室内设计,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阶段的制约,还没有形成既结合国情,又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设计风格趋向,普遍出现照抄照搬西洋或中国古代建筑样式或装饰部件的情况,这就是社会上公认的以拼凑代替设计的现象。说明我们缺乏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建筑文化素养。 其具体原因是: 1) 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意义缺乏理解,缺乏正确的建筑环境意识和观念。 2) 社会整体建筑文化发展的落后(或称繁荣中的危机)。 3) 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机制不完善。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从社会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十多年来,我国室内设计从无到有,出现空前活跃之发展势头,对于开创广大人民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设计创作中也出现不少好作用。但由于室内设计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和专业,刚刚建立,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形势,行业的兴起更是基础薄弱。出现上述情况是基于根本的设计观念模糊: 1. 对环境认识的模糊 认为室内设计是在已有建筑空间中进行表面装修和布置家具、悬挂装饰灯具和布置其他装饰品。把室内设计看成单纯的视觉条件的改善。即是从简单的装饰要领出发去认识室内设计,把建筑室内空间内涵与建筑设计割裂开来。实际上,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种延续,它们都是属于建筑设计范畴的。 室内环境的设计究竟包含哪些东西,这是值得进一步弄清的问题。室内设计主要指在现代建筑条件下,创造合理完善的建筑室内环境,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当今室内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由于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基础和充分反映时代的需要。 室内设计是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产物,对于室内设计的研究,受到若干新兴科学发展的影响,如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环境艺术和现代室内设计工程管理等。这门学科最广泛地包罗人的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内容,反映了人们相互交往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室内设计应充分体现人的价值特征,必须以人为主体确立设计依据,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寻找和它们相适应的环境形态结构。研究室内环境问题,要研究人的多种生活体验,研究人的感觉、知觉、习惯、智能和各种生活活动规律以及人对于室内环境的各种反映等。 室内设计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过程,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建筑室内空间往往以自身形象(包括空间形式、节奏和秩序)和相关的装饰手段来反映时代和社会特征,不同的室内空间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论文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建筑以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为目标,但许多传统的设计理念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创新设计,满足人们对建筑更高的要求成为现代建筑设计师需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即围绕建筑设计,分析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需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创新建议,以期对现代建筑设计有所帮助。 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加舒适化、更加便利化、更加高端化的要求,现代建筑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大众提供满意的生活环境。传统的建筑设计已不再适应于时代要求,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应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创新,综合考虑时代的各种需求,设计出集创意、环保、舒适、实用于一体的现代建筑。 1、我国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拿来主义盛行,缺少自我特点。就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情况看,大多数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都是借鉴于国外,当然,国外在建筑设计方面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其对现代生活的追求使其设计独具特色,国内建筑设计在借鉴国外的建筑风格时,往往只是一味的照搬,并不考虑自身的需求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特色。国外的自然环境、气候、居住习惯及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与我国都有较大差异,而这些都是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方面,借鉴应是有原则的、有创新的借鉴。

(2)浮躁、仓促作风盛行,建筑价值不高。我国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都产自于经济开发[1],经济利益在建筑工程中占据首位,开发商成为整个工程的主导者,建筑设计师要一切服从于开发商的经济利益,建筑的风格、功能、质量均称为利益底下的牺牲品,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建筑设计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师没有时间、也没有权利考虑建筑设计的特色,浮躁、仓促且没有特色成为整个建筑行业的问题。 (3)建筑风格保守,设计千篇一律。我国的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往往是先从传统的设计方法入手,再结合当地的环境及需要作出相应的设计方案,这种方法带有很大的保守性,往往导致设计落伍于时代,使设计风格很大程度上保留旧有建筑风格,缺少现代性的创新。 2、现代建筑设计需考虑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一方面把整个建筑当作整体来看待,注意建筑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又把整体建筑当成一个系统来看待,注意其功能、结构、特色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建筑设计不是一项单一的工程,设计师在构思方案的过程中,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建筑的特色,使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保持风格一致,又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到建筑需满足的要求,如其光照条件、地理位置、内部设施等要素都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因此,综合性原则是现代建筑设计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2)动态性原则。所谓动态性原则即指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系统

陈向宏:真做“假”时“假”亦真 ——读阿甘叔《乌镇是假的》有感

陈向宏| 真做“假”时“假”亦真——读阿甘叔《乌镇是假的》有感 昨天,看到一篇朋友圈疯转的文章《乌镇是假的》。文章作者似乎是局外的建筑师出身,但分析乌镇犀利又充斥着理性的逻辑推理,不似以前我见着就躲的某些砖家和“文化卫道士”,满口讲欧洲、日本国家保护和联合国宪章,唯独不会从一个中国古镇历史、现状和未来,去探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彩附体一一“乡村”,时至今日如何去生存发展。我是文中提及之人之一,本不便再多说,但无奈此刻早醒而心中有话,趁天未亮也续几句。 乌镇现在是中国小镇的“明星”。关于这个存在了1300年,但在近20年声名鹊起的小镇,今日你所见现实存在的真与“假”,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更多落在保护与开发的“方式”争论上,其背后折射出长期以来中国古镇保护与发展面临着“雷声大”、“精品少”的窘境,以及在原旨主义保护思潮下的教条与盲目的现实两难选择。说乌镇“假”的人多了呢,2007年,乌镇西栅刚刚开放,国内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媒体杂志,突然用了几个P的版面,长长登了一篇写乌镇西栅的文章《楚门的世界》。至今,西栅外镇区拉客的三轮车车夫,会给刚刚跨入乌镇的游客说:“西栅都是假的,我带你去看一个原汁原味的老乌镇,还可以住当地老百姓家”,结果,游客一下车,看到的是与神州大地各地一样的一条新旧交杂的普通老街。确实,真实,首先不应以是否打动人的标准来判断存在,真实的朴素,往往会十分感人,也会十分丑陋。 说乌镇(其实说西栅)“假”的人,都振振有词,焦点可以概括为:一、乌镇老街部分建筑是新建的;二、乌镇西栅的老居民搬迁了。我向来不想辩白,是因为我觉的“活下去”更重要。翻翻乌镇老镇志,历史上这个江南古镇有两次因战火劫难,整个乌青两镇(未合并前是乌镇、青镇)几近圮毁,一次是太平天国的战争,另一次是日本鬼子掳掠焚烧,真实的版本是前一次更甚。所以,如果说小镇日后重建是“假”,宛如城府的乌镇已经“假”过几回了。1999年我受市政府之令回乌镇,见到新旧混杂、颓废无人气的现状是触旧惊心的,我从不避讳现在最能代表乌镇风貌的东栅、西栅老街,是近二十年逐渐修复的,如同西栅老街,原存民居已经不到六万平方米且残破不堪,老的石桥因为通车拆了只剩下五座,老街街面上已

【奇创观察】下一站-乌村——坚守+探索-解密乌镇风雨18年

下一站,乌村 ——坚守+探索,解密乌镇风雨18年 【导言】 2016年6月25日,第14届中国乌镇童玩节在乌村开幕,至此1月9日开业的乌村也已运营近半年,值此之际回顾乌镇的发展历程,虽起步较晚,却一次又一次引领着中国古镇发展的新浪潮。1999年乌镇景区总设计师陈向宏总裁走马上任,作为乌镇人,怀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执着的情怀,陈总在家乡一守就是18年,用自己的脚,访遍江南各大古镇,丈量着乌镇的角角落落,从东栅、西栅到乌村,一点一滴描绘着实现着自己心中的乌镇。“山高人为峰”,在陈总的带领下,相信乌镇探索之路将会越走越精彩。 一、18年历程概要:行进中的蜕变三部曲 作为江南六大古镇的后起之秀,乌镇的保护和开发起步最晚却发展迅速,短短十八年,经历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和新型文化小镇三个发展阶段,先后打造出东栅景区、西栅景区和乌村景区,以其独特的“乌镇模式”为业界所认可,并借助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一次次吸引世界的目光,成为了古镇开发保护的新样本,堪称“中国第一古镇”。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表: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发展对比(数据来源:网络)

图:2001-2015年乌镇景区年接待游客量(万人次) (资料来源:凤凰网文化陈向宏专访、中青旅年报) 从观光旅游起步:东栅 1999年,乌镇启动古镇保护工程。当时,周庄、同里已经名扬天下,乌镇唯一现成的旅游资源是东栅年接待3万人次的茅盾故居。乌镇以“一片破房子、一片老房子、一片旧房子”的东栅为起点,从观光旅游起步,“一年起步,二年成形,三年初见成效”,2003年刘若英和黄磊合作的电视剧《似水年华》使无数人知晓了乌镇,带火了东栅,这一年收回所有投资,营收3000万。 目前东栅有超过20个文化景点4场民俗表演总计2-3小时的经典观光游线。与西栅相比,东栅小一些,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适合体验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文化底蕴 观光景点→度假休闲中心→新型文化小镇:西栅 2003年底,投资10亿的西栅启动建设。与东栅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不同,西栅是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它完全颠覆了古镇观光游览思维,以居民全部搬迁的方式一劳永逸的保证了古镇经营开发的自主权,探索从观光景点向度假休闲中心转型。2006年10月,西栅开业,12月,中青旅宣布3.55亿入主乌镇旅游,持股60%。2007年,税后收入3000万,至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