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读书随笔

《传奇王阳明》这本书很容易看,就是翻一翻的速度就能读明白,不需要费心思去死磕,百家讲坛负责把干货稀释到接受无障碍,挑起一点兴趣,这是最好状态。

董平在书里面表现出的对王阳明的崇拜之情,就好像程晓流讲解围棋时上课动不动就是吴清源曾经这样说,吴清源曾经那样说,很容易明白。他们崇拜他,自然不在立言,立言的哲学家太多了。太上立德,然后立功,然后立言。德这件事情不好说,然而王阳明立功,立言,却终于将功值得炫耀的部分在各种阴差阳错间消弭了,就显出他的不一般来。

要读懂阳明的思想一定要看年谱。他的年谱叫《王阳明先生年谱》。是他的学生给辑的。王老师,是他传给后人的头衔。不是欧阳文忠公年谱,不是王荆公年谱,所有关于功名的骄傲在他这里都没有。他倒是真的白衣渡江书生挂帅过,不过死的时候只有学生来送行,文成是他的谥号,直到许多许多年之后换代才加上的谥号。

功成身退,无道则隐是很多人追求的状态,有些人,比如说孔子说到没有做到,还有一些,说到,做到,但并不是出自本心,倒是被逼的,比如他。可是在这样被逼的时候依然能够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就很了不起。当然,他可能不是真的看开,不过死鸭子嘴硬,可有这样的胆量在弥留之际依然嘴硬着的,也是一种风骨。

他的字很好,寓赣州上海日翁手札有董赵的味道,不过又没有那么矜持,有一点恰到好处的锋芒。说起来很有意思,心学这一派的大师总让人觉得亲近些,有人气些,锋芒也好,怪癖也罢,总之比理学那派活泼。好像口才很好,能够在辩论的时候把朱熹骂的汗流浃背连连说我没有想到这点的陆象山,当然还有十五岁离家出走考察塞外军事,十七岁和道士对谈误了洞房花烛的王阳明。

老朱家出一种可以和老高家比肩为国朝双阙的怪异人种,不过也催生了很多有眼光的人。比如说王阳明,比如说写明夷待访录的黄宗羲,还比如写古诗评选的王夫之,按说该提他张子正蒙注一类的代表作,但我觉得王夫之的杂文犀利幽默很有意思,比他正经的文章要好看,我喜欢他当然是因为他说我家丕殿的好话,但能在那么多年曹植最高的定论中说他作的可见是个有意思的人。我不喜欢顾炎武,我觉得日知录有寡妇心态。当然,也许以后也会喜欢,就像我小时候很讨厌钱穆觉得他写文章四平八稳还不如童书业,不过他的中国思想史六讲就是好文章。

呵呵,说了这么多,建议不了解阳明先生生平的人可以读读这本书,如果想真正的了解阳明先生,那您可要花功夫了,必须要了解他的阳明心学,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写的真好,如果您不太感兴趣,那您可以读读他的散文,先生一生中写过许多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都堪称千古名篇,不可不读。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2篇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一 在我求学生涯中,无论是历史课还是政治课,涉及王阳明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反面的。比如在政治历史课本中,王阳明是唯心主义思想家,而我们共产党员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再想到“存天理,去人欲”这种一听就极端的语句,我脑子里直接闪现出老师批判的言辞。因此,在我读《王阳明心学》这本书之前,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深信不疑,对阳明先生没有任何好的印象,更不会想到会花时间读什么阳明心学。 书中提倡的人生观我非常喜欢,“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有一种使命,就是让自己的人格得以完善,潜能充分发挥,进而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同时让自己获得一个快乐、幸福、成功的高品质人生。”到底如何做呢?就是修心,时刻保持良知在场,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做任何思想斗争,不用刻意用脑用心就能做出决断,文中的例子非常生动有趣:“看到一个美女,自然而然的喜欢,看到一个很脏的人,自然而然的厌恶”。 读完全书,就我自身而言启示有三: 01 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就是让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正能量,立志干事,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

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出乐观豁达、无愧于心的人生态度。 02 端正自己的做事态度 现在工作方面任何付出都想得到回报,达不到心理预期就内心煎熬。当一个人凡事只是为良心而干,他就已经是“致良知”了,要学会接受不满意的结果。 03 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都喜欢给自己贴上了标签,达到了标签上的水平,就认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少想到再进行提升和超越,其实那些所谓的不可能都是我们内心为自己设定的。 庆幸自己还年轻,未到而立就发现了这一点,我会努力去挑战,去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自己的光芒!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二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一) 《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颗烁大的金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起初看标题,以为是写的是一些风流往事的杂书,也就没太在意,可网络上频繁的爆光和群众的评论依然那么火热。于是也就看了起来,好东西一下就被吸引了,本人也略喜欢阅读历史,看过《世界通史》、《资治通鉴》、《中国皇帝传》等能记得起名的书籍。明朝那些事儿作者那种写作风格很幽默诙谐,把史书通俗化、现代化,加入个人心里思考,把无趣的历史写得更生动。整书看完之后,心里很是感慨,想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以前我比较喜欢唐朝和清朝前期两个朝代,但看完明朝之后,心情为之澎湃,对里面的一些历史人物特别的崇拜。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心学派的倡导者,知行合一的实践者,我的偶像,四句教心学的精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让我顶礼膜拜的至理名言。以57岁的年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感叹命运短暂,生命不可以重来,当时生活条件比较差,医疗水平也相对落后,如果让我们的偶像多活20年,我估计他的影响力定可以与老子、孔子相媲美。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我记得应该是出自唐朝太宗对魏征逝去时说

的一句名言。历史、万物都存在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自然规律的法则和轮替。这也是我读完明朝这段历史的一个感悟。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二) 最近,我看了一套书——《明朝那些事儿》,它的作者是当年明月(石悦),这本书讲述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说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小说的笔法,对明朝的十七个皇帝、王公权贵和其他的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一个全景描述,尤其是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的笔墨最多。还加入了21世纪最流行的字眼,连朱元璋也时不时说说“股份”这样的金融词汇。里面还有精彩的古代宫廷尔虞我诈,权谋之术、战争之术、诡诈之术、惊心动魄的故事…… 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比如:打倒阉党的徐阶、土木堡事变后力挽狂澜的于谦、文武奇才王守仁…… 看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在古代宫廷里的生活是要非常小心的,一个不小心就要人头落地,而且有许许多多的人都盯着皇位,皇上很辛苦,也有些很胆小,被奸臣所利用,比如天启(朱由校)、嘉靖(朱厚熜)……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朱棣那样……皇帝、太监、大臣成了一个三角形,好多的故事都是的……这里面好多的人物读来都栩栩如生,仿佛这些画面都出现在脑海里,虽然明朝最后被清朝给灭了,但是《明朝那些事儿》就会让读者们感到明朝就出现在眼前,即便明朝灭了,但是这就是历史。 当年明月将《明朝那些事儿》写的幽默风趣、诙谐、有时令人心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在学习之暇通读了一遍《我的生活与工作》,感触良多。应该说亨利·福特先生彻底改变了全世界千百万人们的生活,是他赋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个人交通便利。亨利·福特的一生无疑是传奇而令人瞩目的。《福布斯》杂志2005年公布的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20位企业家,亨利·福特名列榜首。其推选理由为:“亨利·福特推出的廉价、高度统一的T型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以及美国的城市面貌。他所创立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则为现代商业带来革命。” 也有人这样评价:当他来到人世时,这个世界还是马车的时代,当他离开人世时,这个世界已经成了汽车世界。----这个人就是享利·福特。 而我通过阅读此书,发现生活与生活手段之间的矛盾,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问题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在那个年代福特已经认识到产品服务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对于产品服务,“除非尽最大努力地听取抱怨和建议,否则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取得进步。如果服务中有什么缺陷的话,必须马上进行认真调查。”对于社会责任,“如果一个工业组织要履行它的全部职能的话,它应该是一般社会的缩影,对它的雇员尽到自己的责任。”“一家企业意味着很多人的生活来源,不能够随意践踏。‘杀死’一家企业是犯罪,因为很多的人把自己的劳动投入到这家企业,他们把它当作是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是他们生活的来源。” 对于员工工资,“很多公司老板认为……尽可能少地给工人工资……。这种标准和习惯完全一无是处,它们必须被废除。总有一天它们会被彻底废除的,否则,我们就无法消灭贫穷。我们进行改革,并不只是因为我们想支付更高的工资和认为我们能支付更高的工资。我们支付这些工资是希望企业能奠立在一个更长久的基础之上。我们不是在分发什么东西,我们是在为未来而建设。一家支付低工资的企业总是不稳固的”联系到我国一些地区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招工难现象,确实有产业结构提升的原因,另一方面“血汗工厂”通过靠低工资维持企业运转的运营办法已难以为继,劳动者用脚投票,显示了福特的话早已言之在先。而且“降低工资只能意味着降低购买力和抑制国内市场。如果工业管理如此糟糕,以致无法给予与它相关的人们一份好生活,那工业有什么好处?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因

天才培养计划

天才培养计划 课 件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911967863.html, 时间:XX-11-28:26:49 :中国语文网 作者:黄州人九歌 阅读1710 九歌 “培养出一个天才要胜过培养出千万个普通人。”当然这个话谁也不敢公开讲,不然会被群起而攻之,因为这个社会普通人占绝大多数。但国家、社会需要天才,培养天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义务。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义务和权力实话实说: 一、天才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 现行中、小学校不是专门为培养天才开办的,而是为了

培养绝大多数普通人开办的: 、学校规章制度条条框框,限制了天才的发展,教学大纲、教育教学计划是为绝大多数普通学生制定的。 例如:(1)达尔文从小就热衷动植物的研究,他为了制作标本而考试不及格,受到校长的批评:“你光搞这些东西,浪费时光,不好好学习课程,所以成绩这么差。” (2)牛顿由于热衷于思考数学问题,他在学校的总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名,但他会制造机器玩具。 (3)成都第五中高三女学生陈雪潜以托福考试540分的成绩被美国一所科技大学录取。但这个学生在中学是差生,全班54名学生,她成绩排到30名以后,教师常指责她:“贪玩,不务正业”(这样的话我常听到,当老师的、当家长的和当领导的都爱说,我自已有时也说,没办法)。以她的成绩在国内是考不上大学的。但该生是一名创造型人才,读高中期间已取得一个专利,并已申请了几个专利。 (4)、文豪斯科特成名后的一天,去访问他小时候的母校。这个消息立时轰动全校,学校特准备了一堂课给他看。斯科特不满意,他要见全校成绩最差的学生,教师们不得不把最差的学生叫来,那个学生臊得面红耳赤,不敢抬头。斯科特抚摸他的头,给了他一枚金币,和蔼地说:“你是全校最差的学生,你是好孩子,你要牢牢的守住我的位子”原来斯科特在这所学校学习时成绩总是倒数第一。

心得体会-王阳明全集读后感 精品

王阳明全集读后感 王阳明全集读后感 金鑫 王阳明是儒家心学集大成者,是明朝时期立德、立言、立功的一代人杰,他的学说使日本在近现代一跃成为东亚强国,这是我对王阳明的最初认知。 毕业后,我参加入厂前培训,当听到培训老师盛赞王阳明时,我不禁对这位不寻常的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特地到书店去买了一本《王阳明全集》,细细研读起来。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王阳明也有过爱做梦的年纪,他立志要当一名圣贤的人,只是寒窗苦读屡不中第,好不容易官拜兵部武选司主事,又遭贬贵州,但是他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在会稽山下开荒种地,继续研究心学,终于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 每个人幼年时都会有一个梦想,长大后或是当一名科学家,或是当一名警察,或是当一名画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回归现实,平凡渐渐清晰。 记得一年前,我研究生毕业后开始接触采油工作,心中充满了好奇,时而自信满满的独自顶岗,取样、巡检、测电流样样不落;时而兴致勃勃的夜巡查井,骑着电瓶车在漆黑的井场上飞驰而过;时而思如泉涌,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奋笔疾书撰写通讯报道……当新鲜变为熟悉,热情化作冷淡,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剩下的只有执着和坚守。 于是,我执着着自己的梦想,坚守着自己的责任,依旧是每天上班认真巡井;依旧是等班车时翻开《采油工》扫上两眼;依旧会在电脑前撰写修改通讯报道……我想,正是王阳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感悟,让我能够以愉悦的心境在平静、平凡中体味着充实和快乐。 困知勉行,学者之事 在贵州龙场的日子里,王阳明的生活极其清苦,居住在阴冷潮湿的山洞里,但他仍坚持潜心研究儒学,并在山洞附近办学传经,困知勉行,坚韧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完善了心学体系,对世界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年年初,我有幸参加了厂培训中心为迎接油田公司采油工大赛而举办的为期一个半月的封闭训练。

兵猴传奇读后感

兵猴传奇读后感 导读: 兵猴传奇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兵猴传奇》,我很喜欢这本书,他给人激励和启迪。 《兵猴传奇》讲诉了一个不满五岁的金丝猴大白牙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高黎贡山上,大白牙是一个兵猴。他看见了三枚鸟蛋,而他还不能吃,他得给猴王吃。而猴王自己吃了一枚,给王后一枚,最后一枚给了大白牙。大白牙知道,蛋不是白吃的,肯定是要自己去冲锋陷阵。它不是害怕,而是高兴。 它之所以是兵猴是因为它杀敌勇敢,而且还有两颗尖尖的大白牙。到了晚上,萨满猴群一个个的爬上山,快到山顶的时候他们都停了下来。原来山顶有一只绿头乌雕,绿头乌雕一直以来对萨满猴群下手,虽然他们被称为飞猴,但它们并不会飞,也总逃不过绿头乌雕的追捕,它们也拿绿头乌雕没有办法,因此,才派大白牙去。大白牙思想上也开始斗争起来,去,还是不去,他知道他根本就不是绿头乌雕的对手,但为了族群,他去了。天一亮,他就要去送死。天亮了,绿头乌雕出去觅食了,大白牙上去了,他杀死了两只小绿头乌雕,他和绿头乌雕同归于尽了。 我钦佩大白牙的勇敢,为了集体,不怕牺牲自己,我钦佩大白牙的奉献,为了集体勇往直前。我要学大白牙的勇敢,坚持,奉献精神,是自己成为有用之才,为班级,为学校。为祖国作出贡献。

兵猴传奇读后感(二) 我们的大脑仅仅只开发了4%,可是如果把剩下的潜力全部开发出的话,我们的智商和体能都会提升,但我们的潜在力量大部分都在休眠状态,所以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发挥,但我们在关键时刻总是退缩,让我们的潜力量永远休眠。 兵猴是在猴族中保护种族勇士,每当猴群有生存问题的时候,兵猴总是冲在闻前面。在猴群遇到天敌——鹰时,兵猴大白牙依靠自己有两颗巨大坚硬的门牙,趁鹰一不留,跳上鹰背,在鹰的头肩骨、膀上胡乱撕咬,最终与鹰同归与尽! 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呀!大白牙为了族群,不惜牺牲自身的生命与鹰——猴群的猎食者同归与尽,大白牙首先克制了生的欲望,因为与鹰博斗,无疑是和死神提前签定死亡契约,而且大白牙抑制住了对天敌的恐惧,敢和天敌作斗争已经是勇者了,而且猴与鹰力量悬殊,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但大白牙与鹰同归与尽,力量也是很厉害的,这就是潜力量,相信自己在关键时刻能行的人,才有可能成功,自己就没有自信,别人怎么会相信你呢?所以首先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 兵猴传奇读后感(三) 暑期里,我读了一本叫做《兵猴传奇》的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这本书是分六个小故事来讲的,读后,我有很深的感触。 整本书的开篇是一个有关鹰的感人故事,虽然不长,其中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故事是这样的:梅里山鹰有一

关于工作的读后感

关于工作的读后感 关于工作的读后感一 《优秀员工这样工作》读后感 胡海杰 在学院组织的读书主题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邢桂平所著的《优秀员 工这样工作》。 该书分为三部分,从职业理念、职业策略、职业精神三个方面给予现 代职场人士最实用且全面的指导, 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 正确的工作理念, 可树立正确的职场心态,开创一种高效、乐业工作的新局面;第二,高效 工作的途径,可获取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策略,从而打破身心疲惫的工 作状态,以最短的时间创造最高的效率;第三,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可 拥有乐业精神,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该书每个章节均从实例展示、 点评分析、 行动指南三个板块进行讲述, 使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获取更便捷、更实用的工作指南,让我受益匪浅。 以前,我有时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同在一个单位、同样的学历,为什么 有的人总是业绩更好、进步更快、更能够获得领导的信任?为什么总有一 部分人比别人优秀?优秀有什么特质?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乃 至领导者?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发现无

论在什么岗位,也不管是什么单位和专业,优秀的工作者总是有着某些共 同的特质,这些特质与他们从事的工作无关,完全体现在个人的工作态度 上。 因此,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工作者,必须做到以下八个方面 一、要乐于承担更多的责任 工作就是责任。 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应该做到最 好。 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 从中感受到价值。 当你对自己的工作和单位负责的时候,你就会认真对待工作,努力做 到最好。 当你完成使命的同时,就会发现成功之芽正在萌发。 一个优秀的员工,总是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自动承担责任。 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没有被正式告知要对某事负责,也会努力做好。 事情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坏;可以高高兴兴骄傲地做,也可以愁眉苦 脸和厌恶地作。 但如何去做,完全在于自己,这是一个选择问题。 有一位名人说过,世上没有鄙微的工作,只有鄙微的态度。 而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自己。 一个人的工作,是他亲手制作成的雕像,是美是丑、可爱还可憎,都 由他自己决定的。

教育名著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 2、《新教育之梦》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5、《教育的经济价值》 6、《终身教育引论》 7、《明日之学校》 8、《民主主义与教育》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10、《爱弥尔》 11、《教育过程》 12、《教育过程最优化》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14、《孩子们!你好!》 15、《学习,别听学校的》 16、《和老师的谈话》 17、《多元智能》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19、《教育诗》 20、《大教育论》

21、《普通教育学》 22、《教育论》 23、《科学与教育》 24、《教育漫话》 25、《成功智力》 26、《人的教育》 27、《审美教育书简》 28、《早期教育与天才》 2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3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 二、理论视野 31、《叶圣陶教育文集》 32、《陈鹤琴教育论著选》 33、《爱心与教育》 34、《顺生论》 35、《科学家论教育》 36、《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 37、《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 38、《第五项修炼》 39、《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40、《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41、《有效的管理者》 42、《中国教育思想史》 43、《外国教育思想史》 44、《教育基础》 45、《教育心理学》 4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47、《心理学》 48、《儿童发展》 49、《学习理论》 50、《教育管理学》 51、《组织行为学》 52、《课程论》 53、《教育与心理测量》 54、《有效教学方法》 55、《领导学: 理论与实践》 56、《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 57、《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58、世界教育危机 59、《发现母亲》 60、《回答未来的挑战》

读《王阳明》有感

读《王阳明》有感 右水乡人武部副部长邓国清刚看到《王阳明》这本书的时,我极力的在脑海中回想关于王阳明的种种,却只得到了“明代大儒”这四个模糊的字眼,只能回忆起“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一些空洞的思想主张,任我再怎么努力脑海之中却再不能搜掠出其他相关的信息了。于是便把这本书拿起来仔细看了看,只见“场景式历史小说”这七个字立刻映入我的眼帘,我个人认为这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和一般的传记体的枯燥无味不同,这本书看起来就像是在看剧本,每一字一句呈现在你的眼球,历史就一幕一幕如浮影般在你的脑海里生动的上演,让你历历难忘,如此新颖的体裁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所以就立马把书拿回来准备仔细研读。也诚如作者所言,此书描述了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及书法家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一章一节,一幕一幕,以不同的角度、视角,全面地向我们展示了王阳明的人物特征,生动形象的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活生生的王阳明。 全书共用二十三章来刻画王阳明这个人物形象,主要可归纳为童少奇狂、龙场悟道、扫清寇贼、宸濠之乱以及征讨思、田(总督两广)五个部分,我们可以分析出,王阳明作为一个文官,不管身在何处,身边总是有一群积极求学的弟子们,在领悟心学之后,王阳明时刻传播着自己的心学思想,用自己勇于批判程朱理学的不惧勇气来指导弟子要勇于突破传统,抛下门户之见;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弟子们要根据个人心性进行修行,不能攻于“知”而忽于“行”。王阳明虽为一介文官却三次立下军功,其中尤以宸濠之乱影响最大,最为成功,

这在历史上已是极少的了。离奇曲折的童年生活,似乎是充满了神幻色彩,那个神秘的和尚、托梦的神仙,乍一看似乎觉得不可相信,但是可贵的是,这部书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小说,除了史籍中无法涉及的细节之外,笔者皆是按照《明史》、《王阳明年谱》等正史史料编撰而成,几乎没有虚构,这亦是本书的第二大特点。 《王阳明》这部书花了大篇幅来描述战争场景,用各种手法展示出王阳明作为“旷世儒宗”(如本书最后一句话所说)在战场上的用兵之奇,挥兵之神,用人之智,管理之紊,用九个字概括便是:明赏罚、量情法、重纲纪。书中有许多细节皆有所展现,如在剿灭贼匪之前,王阳明便能通晓许多贼匪皆是被逼无奈之举,所以便大举招安,一方面以乱惑敌心,一方面也指导民众改邪归正,一举两得之法,但是并不是仅仅招安这么简单,王阳明时刻心系百姓,在平反贼匪之后,依然时刻牢记着招安的民众会受到歧视,便花心血做《南赣乡约》颁于乡村田野,以教化民众文明礼仪。 第三大特点,便是将阳明心学的思想时刻的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并且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和平常接触的死板空洞的文字大不相同。将修行所得应用于生活之中,给人以深刻印象,此乃学者之贵也。 整观全书,彻改王阳明于我心形象,还读者一个生鲜活脱的大儒形象,也让我明白,王阳明不愧为“英雄几许,平乱、抚民、兴学成三事”、“儒门千载,立德、立功、立言唯一人”的“旷世儒宗”!

知行合一致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读《传奇王阳明》体会

知行合一致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读《传奇王阳明》体会 邱敬书王阳明的伟大,创立了王学是重要原因,但一出世的立志读书做圣贤却显得更为重要,为了这个高远的志向努力了一辈子,终于有了非凡的成就。对后人来说,创造新的学派很难,但立志却是可以做的。而且,立志必须以一生的坚忍不拔来努力实现。 王阳明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原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冲击力的行为,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有死读书且鄙夷实践的传统,结果是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干不了半点圣贤事,真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王阳明提出,要改变这种只讲“知”而不讲“行”的毛病,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我由此想到了现在常讲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实践出真知,理论抽象实践,就是对“知行合一”的进一步发展深化。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阳明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良知还有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王阳明后来学生,很多都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古人言,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但真正能实现的很少。王阳明是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的“真三不朽”。 有一次,王阳明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谈的是花的存在与花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亦是认知活动与审美活动的问题。依认知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的花,在山中自开自落,独立地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无论你看到它与否,它总会存在于此,与我心无关。并且,花的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读后感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读后感 法国作家蒙田曾说过,“要是你懂得如伺思考和安排你的生活,你就完成了一项最伟大的工作。”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工作与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以前因为“没有时间”而一直推迟的计划和梦想呢? 阿拉?拉金的《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用的建议。书中对为什么要掌握时间,掌握时间所得到的回报以及掌握时间的方法做出了一个较系统、明确的讲述,使读者懂得要珍惜生命赋予我们的两件最伟大的礼物:时间以及如何利用时间的能力。看完这本书,主要体会如下: 一、合理的规划至关重要。我们经常会感到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经常感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每天都在忙碌的状态里。这是因为没有把一天的事情好好地安排妥当,没有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好。如何能做到事半功倍而非事倍功半,就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和规划,从每一天开始,每个月开始,每年开始。从而珍惜生命赋予我们的时间,同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二、掌握好时间就能够轻松的掌控自己的生活。掌握好时间可以不必让你总是神经紧绷,好像总觉得有事要做,但不知道如何开展,也不会让你总是精神松懈,就好像对什么事漠不关心,抱无谓的态度,甚至是过于懒惰。这种掌控感不仅可以使你更好地完成手头的工作,还可以让你在处理问题时更加灵活,更加富有主动性,从而可以更合理的安排

自己的生活。 三、掌控时间首先要学会进行规划。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能会经常感觉到“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觉得工作负担过重,让自己疲惫不堪,精神紧张,感觉永远不能放松一样。”其实控制始于规划,规划的本质是将未来带到现在,这样你就可以通过现在的行为对未来产生控制,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优先次序,再确立工作次序。 四、要想合理的应用时间首先要学会放松。如果你可以利用工作排序把工作安排得好,你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放松自己,理清头绪从而取得更好的结果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乐趣,避免了对工作所产生的厌倦情绪。总之就是要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一个良好的轨道内循环。 五、什么时候应该追求完美,什么时候不?在处理那些具有重要价值或是对自己的目标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时,确实应该追求完美,但如果在一些细微的事情上太过于追求完美,显然是在浪费时间,这些事情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你大量的时间,并使你脱离原来的计划,甚至没有时间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可能有更好的收获,所以一定要反复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处理那些重要而复杂的事情,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价值不高的活动上。当然,这并不是做事不讲究细节,而是说要将有限的工作时间放在相对重要的工作上,不要舍本求末,抓小放大,选择得不偿失。 当然在这本书中所罗列的远远不止以上所概括的这几条,里面还讲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书心得_1

( 教育心得体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6611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书心得Early education and genius reading experience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书心得 它发展的机会,就会一个个地枯死,就会发生儿童可能能力递减的现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原因就在于此。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是一本专门阐述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出,早期教育造就英才,对于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儿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可能能力的实现就越少。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可能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是很长的,但是也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同样,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其发达期给一个完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斯特娜夫人也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切实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从小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求知识、释疑破难;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潜力充分显现,培养一批又一批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书心得:

最近读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先生写的一本书叫《早期教育与天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早期教育从何开始是最理想的呢?书中介绍了最早可以在怀孕期间就可以开始了。本人非常欣赏音乐教育。并不仅仅是因为根据老维特的经验“音乐往往能造就天才”,而是因为音乐的确是美妙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语言来解释其中的奥妙。你可以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甚至是目不识丁的人,还可以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盲人,但只要你有听力,你就能毫不费力的从音乐中享受到它表达出来的东西。 书中小赛德慈的母亲在教小赛德慈“快乐、兴奋、幸福”时,小赛德慈流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所以母亲在多次讲解后仍不能明白他们的差别。母亲用迷人的吉他声告诉他,小赛德慈专注的听着,母亲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的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上弹奏的:“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个形容词,快乐就像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哇!原来是这样!”

王阳明心学传习录》读后感

《传习录》读书笔记《传习录》是“心学”的着作。作者王阳明是明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精通儒家、道家和佛家,立德、立功、立言,写下着作《传习录》,传播“心学”精神,广为流传,传播中外,至今仍有络绎不绝的学者研读此着作,习读王阳明心学的奥妙。 我因选修《王阳明心学》一课而接触《传习录》,粗略读下来,对其中一部分名句印象深刻。在此谈谈我对这些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这句话提出了“人人可成为圣人”的道理。通常,人们总是认为圣人难得,圣人应该是有着特殊品格或能力的人,所以认为自己不会成为圣人,期待着由那些少数的圣人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不追求自身的修行。王阳明指出了这一观点的错误。人人可为圣人。圣人不是遥不可及的,每个人都应该有圣人的追求,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和定位。同时,也表明了,圣人不是天生的,要想成为圣人,需要经过后天的努力。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如果后天不学习、不努力可能就埋没了,只有通过学习,思想得到提升,除去自身的陋习和错误的观念,才能成为圣人。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一直以来都有“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的争论。荀子曰“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他认为“仁义礼智信”是“伪”,是后天人为教化的结果,而孟子曰“今之学者,其性善”,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即良心,认为“恶”是天性受到了私欲的蒙蔽。古往今来,关于“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争论一直没有断过。当我在王阳明的《传习录》里看到“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

而遏之”这句话时,我觉得,关于“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争论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现实是“善”与“恶”共存于人心中,无法追究其起源和哪个先产生。那么如何发扬“善”、遏制“恶”比争论善恶哪个先产生更为重要,对现实而言更有意义。我们耳熟能详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传达的也正是这个意思。无论“善”多小,只要产生了,被感知到了,就要将其表达出来,发扬出来,不能因为善事较小就放弃行善的念头。无论“恶”意多大,只要产生了,就要及时遏制,将罪恶的思想扼杀在萌芽的状态,不能因为“恶”小而放松警惕,若放任其放大,那么后患无穷。 “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有些人,喜欢自己在思想上去“悟”,而不去实践,没有在具体的事上“悟”。可能这种人以为自己已经领悟了“大道”,但是一碰到事情,就会乱了阵脚。王阳明对自己的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人需在事上磨。只有经历了事情,在事上磨炼了自己,在事上废了心思,得到了锻炼,才会对自身有提高,之后再遇到事,才不会慌乱。我认为这与现如今我们倡导的“实践出真知”不谋而合。我们从五六岁开始接受教育,大家普遍以书为标准,认为书上都是正确的,认为书就能给予人们足够的营养,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很多学生,甚至是二十几岁的大学生,都很少有实践的经历,一直活在书堆中,很少走出来感受社会,去经历事情。然而,我们终将进入社会,终将自己面对各色各样的人和事。当失去“学生”“子女”这些护身符,我们是否有能力独当一面我想,只有有了足够的“遇事”经历,“处事”经验的人,才能有自信,坚定地回答一个“是”字。 《传习录》中有高深的“心学”真谛,也有对人生有启发意义的易懂的箴言。我尚未对《传习录》进行精细的研读,对其中高深的心学真谛仍处于一知半解状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呢这是职场中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的。如果不能首先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可能永远与成功无缘。 公司如战场,职场如战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要想纵横职场,“驾驭”工作,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在自己对工作产生消极应付的时候,请务必冷静下来,认真反问一下自己:“我在为谁工作”,然后努力去做。上述中心思想是《我在为谁工作》此书提出的,这是一本反思性职员自助自励的书刊,本人非常有幸的读到此书,感想颇多,欲与大家共分享。 一、为薪水工作还是为自己工作看一个人对待薪水的态度,就可知道他的心放在何处。一个人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挣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如果我们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当做混碗饭吃的一件差事,我们肯定不去重视、喜欢它。如果我们将之视作深化、拓宽我们自身阅历的一种途径,工作在我们眼中就会成为最愉快的事情。事物往往从它的反面达成,今天,我们若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果没有为他人、为事业彻底付出的心态,如果不想让别人得到好结果,那么,我们自己也不会得到任何好结果的。现代社会,单凭几个人无法成功。成功源于团队力量,成功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力量也许是促进我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力量,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帮助老板的事业成功,老板也为我们创造成功舞台的机遇。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当我们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我们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为此获得更丰厚的酬劳。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静。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二、回顾我们的工作,在拔打和接收电话时,应该特别注意语气,体现出我们的素质与水平。微笑着平心静气地接打电话,会使对方感到温暖亲切。尤其是使用敬语、谦语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不要认为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表情,其实,从电话中的语调己经传递出了我们是否友好、礼貌、尊重他人等信息了。也许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冷淡和鲁莽,就会吓走了一个潜在的客户。

《王阳明家训》读后感

《王阳明家训》读后感 蒙以养正教子有方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 这篇写给长子正宪的家书便是王阳明著名的家规三字经,言 简意赅,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女怎么去做人,如何做个好人。 如今看来,这倒更像是王阳明对祖辈教育自己的追忆与总结,字里行间,融入着自己从小接受蒙以养正教育的点点滴滴,也寄 托着他对后代子孙的谆谆教诲。 说起教育,我们很容易想起学校,想起老师。其实不然,从 孩子降生之后,他们就已经开始了学习。而父母,才是他们的第 一任老师。 一个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在家庭教育里。 父母才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人。 01 父母要教给孩子:做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保持良好的品德,才是家庭兴旺延续的根本。 王阳明曾经被刘瑾追杀,在龙场被乡民攻击,历经人心险恶,但他依然愿意相信善良。 他以德报怨,帮助乡民建房、读书、耕种。 王阳明给孩子的信里说:凡做人,在心地。

做一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善良的人干净温暖,他们往往有更好的人缘,更多的朋友。 善良的人有底线,他们不会去做危害别人的事,也自然不会招致祸患。 善良的人内心有光,他们心中有一份谁也夺不走的温暖。02 父母应教给孩子:勤读书,这是最低门槛的高贵。 古人说:诗书继世长。 王阳明家训的第一条就是:勤读书。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过去是,今天也是。 王阳明读书一生勤奋,在小时候,每天都要读书到半夜。以至于曾经累得吐血。父亲王华担心他的身体,每天都要去敲门,强迫他熄灯睡觉。 当然,尽信书则不如书。 书,要读,但是不能读死,要教给孩子吸取其中的精神。 王阳明读的兵书很多,但是他认为这些兵书虽然讲得方法很多,但是只教给他一点:不动心。 其次是要读经典。 世上的书汗牛充栋,要是都读的话,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只读经典就好,其他的书虽然说法各异,但充其量都是经典的注脚而已。 一个人只要养成了终生读书的习惯,也就相当于把人类历史

《我的岗位我负责 我的工作请放心》读后感

“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读后感 昨天,我曾羡慕那些有着自己的岗位的成功人士,也曾努力寻找过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如鱼得的秘诀,可唯一能够找出的只有他们坚定的目光中透出的那份自信。而今天,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身体力行,自然心里多了一份牵挂,肩上也多了一份责任。带着这份牵挂,带着这份责任,我努力寻找自己想要的那份自信。 “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我会在不经意间默念上几遍,而每念过一遍,心里的那份牵挂,肩上的那份责任都会变得沉重一点。尤其是我所在的行业和岗位,既要注重项目的日常管理,也要提高申报的质量,还要做好日常的科技管理,也就意味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立足本职工作,勇于创新,积极优化工作方法。精益求精的责任感和顽强拼搏的使命感,是支撑我做好工作点点滴滴的信念,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使得我不懈追求。 面对成功,面对明天,我们每个人无需美丽动听的语言,无需任何自喜的动作去表现。不求我们皆功名利禄,只需我们尽心尽责,做到无愧于那份鞠躬尽瘁,因为成功也只是一种伟大的平凡,也只是一种成熟的见证。对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在工作、生活中,我始终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两学一做”,坚决执行党在新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始终与技术中心党小组保持一致,自觉抵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尤其对自己的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明了和定位,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自身政治素质,自己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新的激发和升华。 二、立足本职工作,勇于创新,积极优化工作方法 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知识等,学习当今世界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水平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工作中,切实增强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不断总结学习各级政府的资助文件,并结合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积极完成省科技厅、省工信委、区市

初为数学教师者应该先看这几本书

初为数学教师者应该先看这几本书 〈近世欧氏几何学〉------------系统论述平面几何相关知识,一般教辅资料上没有这么系统〈初等数学复习与研究〉-----------------分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部分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从与现行教材不同的角度研究圆锥曲线 〈不等式入门〉、〈常用不等式〉-------------要想让学生在不等式这一环节中不感觉到困难,这一中一外两本著作应该好好研究。 〈数学分析〉--------------虽然是大学教材,但是这也是让我们讲好初等数学中,函数与不等式问题的利器。我觉得应该读美国的分析教程,更生活化,接近初等数学些。 ”院士数学讲座专辑“-------------张景中著,我仅仅买了其中一本〈数学杂谈〉,写的真好,有机会我一定补购其余几本。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选修教材(试验本)“系列--------------这是由天津、重庆、广州、武汉、南京、成都、长春七个城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我仅看过其中的三本:〈简易逻辑·函数〉,〈数学史话〉,〈数学问题研究〉,很不错。 〈怎样解题〉------------据说是经典,我还没有看完,只翻了几页,还是在电脑上看的,很累。罗增儒也写过一本关于解题的书,可惜没机会目睹。 当然,以前也有人列举过”中学数学教师必看书目“,但我觉得以上几本更基本,从这里着手应该容易些。 推荐100本教育书籍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存善心 行善举 致良知

存善心行善举致良知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最早接触到王阳明这个名字是在考研政治中,出于好奇,后来查询了些资料,才知道原来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大家,后来人冠之以唯心主义思想家的名号,可能因此不为人熟知,在《明朝那些事》中记述了王阳明一些传奇的经历,但感觉有些戏说的成分,今拜读董平教授的《传奇王阳明》加以印证,感触颇多。 王阳明先生是一个诗文英杰,文思敏捷独特,述怀的同时往往包含着哲理,11岁时候便能够即兴作诗金山寺和蔽月山房,文字简朴,却气概非凡。少年喜爱象棋一事并未被董教授提及,别处记载先生少年曾痴迷于象棋,后被父亲训斥,才醒悟沉迷非正道,作诗一首,亦是别有韵意,不可多得。翻阅先生诗文,题材广博,深川幽谷,天心月圆,都留下他隽永的辞藻。 先生是一位军事天才,平定江西匪患,体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理手段。最著名的莫过于迅速平定宁王叛乱一事,从发起对南昌的进攻,到活捉宁王朱宸濠,只用了六七天的时间,何等的迅速,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宁王准备不足,势力不强,包括当时朝中佞臣也是这样看待,可事实并非如此,宁王准备谋反并非一朝一夕,而且有着充足的准备,通过对安庆的猛攻也能窥得一二。而王阳明在平叛之初,既没有公文任命,又没有一兵一卒,完全是凭借智慧与其周旋,后续征兵也是仓促而行,也没有得到周邻省份的支援,靠着临时征募的乌合之众,却将宁王生擒,不可谓不传奇。兵者,诡道也。先生在平叛时,将“信息战”、“情报战”运用到了极致,情报中虚虚实实加之反间敌方势力,扰乱敌方策略,在宁王猛攻安庆之时,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攻击宁王大本营南昌城,使宁王回兵,解救安庆后,并不是固守南昌,而是主动出击,以寡击众,最终生擒宁王,大获全胜。后来平定思恩、田州事件因时制宜,采取招抚策略,避免战事祸国殃民;清理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保得一方平安。 先生最大的成就在思想领域,独创“心学”,倡导“知行合一”,彻底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并影响了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从南宋开始,主导中国思想主流的是程朱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追求“格物致知”,忽视人的感情和本体思想。先生在受人压迫排斥的忍耐中领悟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是有一个永远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东西”在的。他把这个东西叫做“良知”。先生强调说,“良知”是我们每一个人原本就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我认为蒙学《三字经》开篇就告诉了人们“良知”的存在,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先生认为,“良知”虽然是永远存在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些外在的感觉器官是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事物打交道的,并且它们在与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还往往自作主张、妄作分别,将偏见甚至是虚妄之见当做真理,这样就会使人们的生活偏离“良知”的引导,或者说,“良知”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偏见掩盖和遮蔽起来。这是十分危险的,先生主张“致良知”,一个是要自己的“良知”不被蒙蔽,第二个要将“良知”贯彻到生活实践中,所谓“知行合一”。这的确是与当时主流思想相悖,程朱理学主要遵循道理,不能破旧立新,很多道理是不对的,不合理的,也要人去遵循,违背人的意愿,禁锢人的身心。 作为思想领域的先锋,开拓者,先生长时间承受了对立面的攻击,反对学派们诋毁他的功劳和政绩,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实是学术相悖,寻机打击,说他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标新立异,自高自大,非难朱熹,背谬圣人。离世差不多四十年才沉冤昭雪。但是这冤先生未必在乎,先生一生追求本心,注重“良知”,离世之时微微地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多么大气,只要心地光明,自有公道。他不需要等到给予他公平公正,他相信总有公平公正予他,正如先生自己所言“人人自有定盘针”,天下的公义,虽然不在庙堂之上,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