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93.02 KB
- 文档页数:2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李桂英【摘要】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方法将176例性进展性脑梗死患随机分为三组。
A组采用普通肝素持续24 h静脉泵入;B组每天采用普通肝12500 U静脉滴注一次;C组每天采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进行两次皮下注射。
半月后对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出血事件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 A组总有效率最高,复发率最低,与B组、C 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B组、C组高,但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能促使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显著减轻,且复发率较低。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tinuous infusion of unfractionated heparin trace progressive improvement of functional defec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nerves. Methods 176 cases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group with unfractionated heparin 24 h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group B common hepatic 12 500 U intravenously once a day, C group with daily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ubcutaneously twice 5 000 U. After half of the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nd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ifcit bleeding ev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 group was the most efficient, lowest recurrence rate, and group B, group C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ifcant difference (P<0.05). A group of bleeding event rate than group B, group C is high, but the three groups showed no signiif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continuous infusion of unfractionated heparin can induce micro-progressive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defec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low recurrence rate.【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普通肝素;微量泵入;神经功能缺损【作者】李桂英【作者单位】450053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李桂英【摘要】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进展性脑梗塞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进展性脑梗塞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2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对照组在一般对症处理同时予氯吡格雷(75mg/d,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5000U/d,皮下注射)。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塞,可以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进展性脑梗塞;我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一项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对比研究,探讨联合用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观察组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9±5.8)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4.1±6.5)岁。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72小时内入住神经科,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同时予口服氯吡格雷(75mg/片,赛诺菲公司生产,生产批号:4A815)治疗,治疗的剂量为75mg/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5000U/支,辉瑞公司生产,生产批号:10000342-05)5000U皮下注射/d。
1.3 观察指标详细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以便我们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48.2%。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用于进展性脑梗死治疗的臨床效果。
方法:选取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低分子肝素)、观察组(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
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有效控制进展。
标签:脑梗死;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进展性脑梗死致残率、致死率高,是脑血管病治疗中的难点。
本研究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本院2005年6月—2010年1月住院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CT 或MRI证实且符合进展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除外有出血倾向、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其他脑器质性疾病患者,病情加重后头部CT复查除外梗死后出血。
1.2分组及治疗方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9例。
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0.3岁,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5.67±8.40。
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59.9岁,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4.98±8.90。
2组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方法:(1)观察组: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连用15日;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用10天;对照组为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用10天。
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辅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有脑水肿者辅以小剂量甘露醇脱水。
每例患者均在入院时、治疗后24、72h、5、7、15d时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3观察指标(1)治疗5d后对脑梗死进展的控制率(该组停止进展的例数/该组总例数);(2)治疗7和15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治疗15d临床疗效比较;(4)治疗前及治疗后15d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5)不良反应。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作者:陈本阳等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60例起病6h~7d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连用7d。
比较两组患者相应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临床疗效、出血率及脑梗死体积。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相应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5)。
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低分子肝素钙;丁苯酞注射液中图分类号:743.3 文献标识码:B进展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个亚型,是指起病后6h至数天以内神经功能缺损逐渐进展或阶梯式加重,大约占急性脑梗死的20%~40%[1]。
目前研究发现其进展的原因与大血管狭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热、水电解质紊乱、感染及医源性因素等有关,其主要机制为血栓扩展[2]。
由于其病情变化较快,患者往往于住院期间出现病情加重,并且临床治愈率低,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由此所致的医疗纠纷也较多,已成为医疗界的一大难题[3]。
本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练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③年龄40~80岁;④于发病6h~7d病情进行性加重,瘫痪肌力较入院时下降2级或2级以上或NIHSS评分增加9分以上;⑤入院后查血小板、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排除标准:①排除消化性溃疡并出血;②血液系统疾病;③出血倾向;④严重感染;⑤高热;⑥合并意识障碍者;⑦癫痫发作;⑧肿瘤;⑨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抗血小板聚集、降纤、脑保护治疗、降脂等治疗,运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必要时脱水降颅压和一般的调控血压、控制血糖和吞咽困难、肺炎、水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及心脏损伤等的处理等),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P<0.01),明显降低hs-CRP水平(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其机制可能还与降低CRP有关。
标签:依达拉奉注射液;脑梗死;进展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三高)的特点[1]。
进展性卒中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 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预后差。
笔者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2例,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50~75岁,平均(62.36±6.7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21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7例。
对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52~76岁,平均(63.25±6.4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20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8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1.2.1 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呕吐;③发病较缓慢,多逐渐发展,或呈阶段性进行;④一般发病1~2 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用东菱迪芙加入生理盐水中静点。
对照组39例,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
两组病人均给予复方丹参为基础的常规辅助治疗。
结果从治疗3d治疗组评分开始减少,7d.14d时评分减少明显;对照组在治疗3d后评分仍有增加倾向,第14d方逐步下降。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不良反应较轻。
结论东菱迪芙可比较迅速、有效地阻止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且治疗时间窗较为宽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东菱迪芙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低分子肝素钙;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48h内或更长时间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1]。
东菱迪芙(DF-521)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单一成分,高纯度的类凝血酶制剂,具有降纤、溶栓、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我院于2007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7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后,对4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以观察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
②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h~72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进展或阶梯式加重。
③肢体肌力<4级。
④近日无手术创伤史及出血倾向。
⑤排除心源性脑梗塞、重度高血压。
有下列情况者除外:①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已停止加重。
②有活动性溃疡和已知出血倾向者。
③重度心、肝、肺、肾功能伤害。
④已用抗凝、溶栓者不入组。
⑤妊娠等。
⑥血纤维蛋白原<500mg/dl。
1.2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5~79岁,平均63.7岁。
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46~78岁,平均63.6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无明显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