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写作少束缚,不拘一格抒性灵(1)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明代部分1、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2、“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罗贯中)、《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
3、《三国演义》虚与实的结合:“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4、《水浒传》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来分,有繁本和简本。
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三种;简本有103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简本中也有120回本和不分卷本。
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水浒志传评林》。
《水浒传》是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
5、“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均为吴人。
6、茶陵派代表:李东阳。
7、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8、【9、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10、唐宋派代表: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11、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将上述唐宋古文名家标榜为效法的“正统”。
12、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徐渭《四声猿》——《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1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
14、四大声腔:昆山、弋阳、海盐、余姚。
15、梁辰鱼《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16、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17、《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
戏曲风格悲喜交融。
18、《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19、]20、《西游记》的来源:玄奘口述,门徒辨机辑录《大唐西域记》。
21、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22、凌濛初“两拍”: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23、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新课改下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作文是要传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一句话,就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现实的情形怎样呢?学生普遍对作文有着惧怕心理、畏难心理。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习惯“编造”,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谎话、大话、空话、套话。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文教学一定要回归到本真上来,要在作文的养成上下功夫,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情感,二是思维,三是语言。
一、注重情感积累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然而真情哪里来?现在的学生,往往以自己为轴心画一个圆,认为长辈的关心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他们很少想到主动关心他人,很少体会到教师、家长、同学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情感体验少,对生活感悟不够,使他们的作文缺少真情。
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情,懂得关爱别人的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
著名台湾作家张晓风女士说:“写文章要有同情心,有了同情心,才有写作的冲动。
”巴金也曾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水平,而是因为我有感情。
”文章是真情的流露,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
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
只要作者情感的积累丰富,写作是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
试想,如果没有这浓浓的真爱深情,只怕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来。
事实告诉我们,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给作品赋予永久的生命力。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关心他人,增强他们健康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创新思维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
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
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逆向思维训练。
袁枚袁枚简介袁枚(1716~1797)中国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
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从此不再出仕。
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
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
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
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
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
袁枚亦工文章,如《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等,骈文如《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传为名篇。
袁枚又是乾、嘉时期主要诗论家之一。
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
《随园诗话》及《补遗》、《续诗品》是他诗论的主要著作。
《随园诗话》除阐述性灵说以外,对历代诗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流派演变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
《续诗品》则是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韵文简括诗歌创作过程、方法、、技巧等具体经验体会,即所谓创作“苦心”。
与公安派相比较,袁枚的性灵说更有反道学、反传统的特点,指出诗并非说教的手段,而要抒写性灵。
他把“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的追求。
他并不一概地反对诗歌形式的声律藻饰、骈丽用典等讲究,只要求从属于表现性灵。
袁枚的性灵说较公安派前进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认为是明、清性灵说的主要代表者。
填空:元代部分1、在元代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他们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3、在元代记载了很多当时的杂剧艺人的著作是夏庭芝的《青楼集》。
4、描写到元代剧场情形的散曲作品是杜仁杰的《庄家不识勾栏》。
5、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
6、元杂剧包括杂剧和散曲种体裁,因为二者都是以曲词为主的,故统称为曲。
7、南戏最早是浙江永嘉一带的地方戏,故又称之为“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8、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是“自然”与显畅。
9、关汉卿历史题材的杂剧有《单刀会》和《西蜀梦》。
10、《窦娥冤》剧名全称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是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和亢旱三年。
12、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14、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却表现出“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
剧本共有五本二十折。
15、最能表现《西厢记》惊世骇俗思想的一句唱词是“原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16、《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7、白朴杂剧《墙头马上》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
18、白朴杂剧《梧桐雨》之名源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秋雨梧桐落叶时”。
19、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曲状元”之称。
20、马致远的《汉宫秋》是根据历史上昭君出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汉宫秋》是末本,主角是汉元帝。
22、《汉宫秋》第三折[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奈她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23、被王国维称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杂剧作品是《窦娥冤》和《赵氏孤儿》。
24、元代写水浒戏最多的作家是康进之,堪称元代水浒戏双璧的是康进之的《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和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
古代文学常识2016/10/121、“风骚”指《诗经》和《楚辞》。
2、“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他们的诗体现了“建安风骨”,其中曹丕所作的《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著作。
3、王昌龄,以边塞诗著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4、孙子,名武,所撰《孙子》,亦称《孙子兵法》(《吴孙子兵法》)。
5、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6、司马迁,字子长,所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7、《汉书》、《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8、孟子,被后世称为“亚圣”,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
9、《庄子》,唐代以后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10、《韩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
11、陈寿所撰《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
12、干宝所著《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代表作。
1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_“五柳先生”_,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_田园__诗人。
14、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
15、钟嵘所著《诗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评专著。
16、吴均,字叔庠,文体被称为“吴均体”。
17、王勃,在文坛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其文《滕王阁序》最著名,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后世传诵的名句。
18、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
19、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
21、岑参,有岑嘉州之称,是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22、孟郊,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名句,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又因积极支持韩愈的文学主张,有“孟诗韩笔”之誉。
23、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文学上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中国古代文学系统题一一、单选题1、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A《聊斋志异》B.《官场现形记》C、《儒林外史》D、《红楼梦》2、把汉大赋推向高峰的人是()A 班固B、张衡C、司马相如D、扬雄3、《莺莺传》的作者是()A、元稹B、李白C、白居易D、白行简4、《赵氏孤儿》的作者是()A、尚仲贤 B、李好古C、纪君祥D、高文秀5、道家学派开创者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好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属于的全式是:A七言体B、五言体C、四言体D、杂言体7、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_A《孔雀东南飞}B、《陌上桑》C、《古诗十九首》D_《江南》8、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
A、茶陵诗派B、前七子C、台阁体D、公安派9、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A、山水游记B、人物传记C、寓言体散文D、杂文10、《从军行七首》的作者是()A高适B岑参C王翰D王昌龄11、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A 半山体B、稼轩体C易安体D、诚斋体12、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A冯延巳B、晏殊C欧阳修D、柳永13、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是()A孟子B、子夏C、颜渊D、荀子14、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A、秦观B、柳永C、晏殊D、欧阳修15、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A、汉献帝建安年代的文学B、汉代末年的文学C、汉末到魏初的文学D、魏晋时期的文学16、苏轼的号()A、子瞻B、颍滨遗老C、东坡居土D、半山17、嵇康文学成就主要在于()A小说B、赋C、散文D、诗歌18、南宋词坛的第一大家是()A、陆游B、辛弃疾C、李清照D、姜夔19、《登楼赋》的作者是()A、王粲B、曹植C、鲍照D、左思20、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A范仲淹B、欧阳修C王安五D、晏殊21、《漱玉集》的作者是(),A 晏殊B、周邦彦C、朱敦儒D、李清照22、公安派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A袁宗道B、谭元春C、袁宏道D、钟惺23、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A、稼轩词派B、清雅词派C、大晟词派D、婉约词派24、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我劝写作少束缚,不拘一格抒性灵
作者:刘智勇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传统的作文训练,大多由老师命题,学生依要求而作,这样很难让学生叙真实事,发真实感,抒真实情。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不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我手写我心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学生生活;写作形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42-01
"习作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语言专家崔峦如是说。
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多是老师命题作文,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作为教师,应从每位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因势利导,以改变学生因写作带来的压力、厌倦与疲惫。
本人就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1.让学生成为"诗翁"。
初中生有近百篇古诗文要求背诵,学生经过熟读、背诵,很多学生对古诗文颇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自觉模仿,进行创作。
针对此情,我常常鼓励那些爱创新、悟性高的学生都来改诗、写诗,用诗来叙事、抒情。
经过一年多的"诗教",学生中涌现出大批"诗人"。
李敏就是其一(绰号"李白")。
她刚开始学写时,总有点畏难,怕写不好让人笑话。
我鼓励她说:"除了句尾押韵,你想怎么写都行,大不了当成打油诗来自娱,来点创新周记嘛!"也许是背诵古诗文的感悟;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也许是想体验当诗人的奇特感觉。
总之,她坚持每次在写完周记后,会赋诗一首,日久天长,写诗的水平不断长进。
去年金秋时节,她在周记中写了一首:"稻禾波涛接连天/穗儿金黄把头点/遥想明朝丰收日/黄发垂髫尽开颜。
"借景抒情诗。
我拿她的诗作在班上一读,全班同学耳目一新,掌声雷动,大家很受感动和启发。
国庆长假期间,"李白"又赋诗了一首:"国庆闲暇甚无聊,无所是事心烦躁,举国欢腾乐陶陶,世上难事军人挑。
"尽管措词还很稚嫩,但结尾两句合时而作,有感而发。
她非常喜欢用写诗的方式记录生活,通过不断地写、不停地改,诗词鉴赏水平也逐步提高,有诗为证:"天高云淡晓清秋/昼夜不舍水长流/诗情迎风展翅上/独爱风雅何人留?"
戴维斯说:"好作品的秘密,在于用新的方式叙述一件旧事,或用一种旧的方式叙述一件新事。
"经常改变写作练习的方式方法,用创新的形式来表达心绪,正是语文课标中一再强调的。
况且,学生通过写诗活动的锤炼,在写作文时,也提高了语言的典雅性。
2.让电脑敲出"篮球"的旋律
班上,有几位爱好打篮球的学困生,对每次的单元作文,总是束手无策,就算抓耳挠腮写来,也是东拼西揍的劣作。
万般无奈之下,我经过多次与他们聊天,寻找共同话题,发现他们对打篮球情有独钟、酷爱至深。
谈起来滔滔不绝,有时见解还十分精辟。
因此,我觉得该因势利导打开他们写作的阀门;点燃他们写作的信心之火。
一天傍晚,小冠的单元作文又没有交上来,我把他叫来办公室询问:"你怎么还不交作文?""不会写。
"我沉思一会,和蔼地说:"那你双休日在家都做了些什么事?""打篮球!"他自豪地说,"那晚上呢?"小冠答道:"打游戏。
"过了一会,"我委婉地说:"那你可不可以把打球的经过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他踌躇了一阵说:"嗯,可以,但是老师…我的字…写不好,可以用你的…电脑敲吗?"他很乐意写篮球,并尝试用电脑写作。
为了"诱敌深入",我爽快地把键盘前的凳子让给他,可是,当他迅速敲起来的时候,荧屏只有:"昨天我和几位同学打了一场篮球。
"望着他兴致勃勃的样子,我"乘胜追击",启发他从记叙文的"六要素"入手,问询他得分的多少及进球的套路与方法:三步带球上篮,还是急停跳投,是擦板还是打框等。
他见我如此在行,似乎找到知己,激情高涨,进而,我要他写出进球时的动作、神态以及防守人员的状况,他都能娓娓道来,从抢、跑、闪、跳、投、勾、摆、旋等动作到惊慌失措、镇定自若、开怀大笑、洋洋得意等神态心理写来。
如身临其境,心情的兴奋与愉悦跃然纸上。
最后,我要他点评"五佳球",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今后技术努力的方向。
他诚恳地说::"远投欠准,三步上篮还可以。
"不到一小时,一篇六七百字用电脑敲出的打篮球作文诞生了。
虽然措辞生涩,句式单一,缺少文采,但是内容真实,语意连贯,体验深刻等优点超过以往他的历次作文,最重要的是他似乎找到了写作的契入点,找到了他那久违的信心与成功的感觉。
事后,我把他的事例在班上大力表扬,引来几位"篮球迷"的共鸣,纷纷在自己的周记和作文中侃侃而谈:有的写李楠退役的伤感;有的写姚明成长受挫的历程;有的写凯尔特人队加内特的绰号"狼王"的来由;有的写"小飞侠"--科比的近段伤势给湖人得分带来的低谷……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对巨星的追逐与迷恋;对剽悍英雄的崇拜与颂歌;对中国未来篮球的憧憬与期待。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揉为一体,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文思泉涌。
为了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强化他们作文的信心。
我力排众议地规定:写一学期的"篮球"也可以,提倡交电子稿,但是篇幅和字数不能太少。
让"篮球"这块丰沃的矿藏成为他们写作文快乐的原动力。
冈察洛夫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
"
3.让周记"蝶化"成习作
语文课标规定:"中学生每学年不少于14次大作文,1万字的书面练笔。
"为完成教学任务,我要求学生多写日记、必写周记。
让生活的原始素材蝶化成一篇篇优美的习作。
诚然,学生的生活舞台不可能天天上演精彩剧目,但妙手偶得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写日记就是记录生活,抒写心灵的有效手段。
有位叫小怡的学生在日记中记叙了近段,因男女交往过密而引起的情感困惑与烦恼,接着厌食、少言,导致和母亲发生无礼顶撞,接着在与父亲平和的沟通倾述
中,自己心智归于理智平静,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向母亲道歉,重归于好。
像这样写家庭风波中戏剧性冲突的日策记,在师生共同的修改下,很快就成为一篇名为"成长的烦恼"的习作。
以前写话题作文。
她冥思苦想也难以成文,如今,稍加加工、润色,文章即成。
这样由灵感式日记向大作文纵深拓展的习作训练,是最有效的作文练习方式。
另有一位叫小婷的学生,因小学时的两位同窗好友去了外地求学。
一次周末,她忽然想念旧友,于是,迅速提笔写成一篇很感人的作文。
她在作文里回忆她们的生活:摘芒果、吃西瓜、摸石螺等天真烂漫的童趣,文章夹叙夹议,情采斐然。
新课程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给学生多点自由,少些约束。
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如果在没有命题制约与时间压力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常常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之美。
总之,多年的作文教学,使我深刻体悟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创作的潜能,只要我们老师引导得当,多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和亲身体验,多给他们自由创作的空间,就一定能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弗尔特说:"我为感到自由而写作"。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001.7)
[2]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漓江出版社(1993.8)
[3] 《例说"正、反"批语》刘君《语文教学通讯》(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