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一)】石达开四川翰林江南考生
- 格式:docx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石头记》作者是万斯同、钱名世一、“布衣总裁”——万斯同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家。
其先祖万斌从朱元璋起兵,大明建国时因功授武略将军,赐封世袭将军。
自万斌始,万氏家族凡九代男儿皆有一人为世袭武官,其中前四代祖先为国捐躯,称“四忠”;凡九代妇女皆有一人敕封为“夫人”或“恭人”。
因从万斌之子万钟开始“赐第于鄞”,万氏便世代居住在宁波城内,成为宁波显赫的望族,一直延续到明末。
万氏家族是大明王朝享祚最长和最为标准的“世家”之一,经历了明朝从洪武建国到崇祯登基的全部历史,且世袭封爵,代有功勋,是明朝历史大事的当事人或见证人。
正如黄宗羲所说:“有明大事,如北征,如逊国,如征交趾,如东南倭乱,如救朝鲜,皆牵连万氏。
后之君子而有考故实者,万氏其不为杞、宋乎?”顺治二年(1645),清军铁蹄南下,破扬州,陷南京。
顺治三年(1646),清军占领宁波,万斯同随父兄避祸山中,多年后才返回故居。
康熙元年(1662),清军强行征用万氏故第,万家只能抱着祖先牌位移居城外。
万斯同自幼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亲人死伤的悲怆、四处逃难的痛苦、庐墓尽墟的苍凉,目睹了征服者对故乡的践踏,经历了“异朝”和“异族”入主中原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苦难,从而奠定了他以明朝遗民自许和终身不仕清廷的思想基础。
万斯同师从黄宗羲,受其影响,决定放弃“古文词诗歌”之学,转向“经国有用之学”。
万斯同道:“吾窃怪今之学者,其下者既溺志于诗文,而不知经济为何事;其稍知振拔者则以古文为极轨,而未尝以天下为念;其为圣贤之子者又往往疏于经世,意以为粗迹而不欲为。
于是学术与经济遂判然分为两途,而天下始无真儒矣,而天下始无善治矣。
”“夫吾之所为经世者,非因时补救,如今所谓经济云尔也。
将尽取古今经国之大猷,而一一详究其始末,斟酌其确当,定为一代之规模,使今日坐而言者,他日可以作而行耳。
”“愿辍古文之学而专意从事于此,使古今之典章法制灿然于胸中,而经纬条贯实可建万世之长策,他日用则为帝王师,不用则著书名山,为后世法,始为儒者之实学,而吾亦俯仰于天地之间而无愧矣。
民间传奇的故事(2)民间传奇的故事篇二从前有一户农家,有一日,家中突然起火,一家三口跑出门来,哭天喊地,同村的人纷纷提了水桶,来帮他灭火,可是烈火熊熊,哪里救得及?这时来了一个茅山道士的茅老道,他对屋主人说:“我可以帮你灭火,还可以帮你把房屋还原成原来的样子。
但是有个条件,你得把你儿子阿牛给我做徒弟。
”当时水深火热,屋主人六神无主,只好应允。
那茅山道士立即施展法术,他挥舞手中的黑旗幡,很快招来一场大雨,大雨哗啦啦落下来,不一会儿,火势渐渐弱了。
人们正拍手叫好,那茅老道再次施展道术,他两手挥舞旗幡,绕屋子走了三圈,这下子,招来了一场大雾,雾气越聚越浓,道士走入雾中,也不知道他在雾里做了什么,不一会儿,浓雾消散,房屋恢复成起火前的模样,一砖一瓦,一桌一凳全都没有伤损。
屋主人千恩万谢,那茅山道士收起旗幡:“你不必谢我,我有一身法术,只少个徒弟,你儿子机灵健壮,让他跟我上山学艺吧!”当时那赵阿牛只有八九岁,就这样跟茅老道上了茅山,茅老道教会他每日挑水、砍柴、烧饭、养鸡,只让他日日烧饭煮茶打扫房舍。
那茅老道有个女儿,名字叫茅金凤,跟阿牛年纪相仿。
金凤一个人在山上孤单,见阿牛来了好欢喜。
两个孩子两小无猜,日日玩在一处,不知不觉长到十六七岁,金凤窈窕漂亮,阿牛高大英俊,两个人每日相伴,日日欢喜,倘若哪一天不能见面,那一天就烦恼难过。
那茅老道长年在炼丹房炼金丹、练法术,他能隔山打牛,千里传音,也能点豆成兵,点石成金,他时时让阿牛帮他扇火,可是,他一样法术也不教给阿牛。
开始时,阿牛也想学会那些法术,后来见茅老道无心教他,也就作罢了。
他心想,不学法术没什么,但是无论如何,一定得娶金凤为妻。
一日,春暖花开,赵阿牛给茅老道端上饭菜,奉上香茶,见老道士心情不错,于是乘机上前求亲:“师傅,阿牛愚钝,不是学法术的材料,只求师傅准许金凤与我成亲,以后我一定加倍尽心尽力侍奉师傅。
”茅老道听了这话,冷笑一声:“你不过是我的烧饭火夫,竟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东南”与“西北”是古代中国频繁对举的两个方位概念。
司马迁说:“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这句话凝聚了古人丰富的地理经验。
很多历史文献也描述中国的地理大势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不惟地形,“东南”与“西北”在经济、文化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地理差异。
西晋张华《博物志》记:“东南之人,食水之产;西北之人,食六畜产。
”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云:“东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人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
”两宋时期,在经济文化重心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口“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在南宋即已形成。
到了明代,郭之奇已使用“东南人满,西北土满”来形容这样的人口分布格局变化。
至清康熙时,移民殖边以均人口的思想也被人提出来,朱奇龄明确主张“以东南有余之民,任西北有余之地”。
进入近代,西北移民殖边之论成为潮流,“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一语,为近代中国社会各界人士耳熟能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也早已是知识界表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口头禅。
胡焕庸将半壁区划法具体落实在中国人口地理研究之中,创制出第一张中国人口密度图,提出了一条可以标识中国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分界线——“胡焕庸线”(以下简称“胡线”),即“瑷珲—腾冲线”,因地名变迁也被称为“黑河—腾冲线”。
“胡线”是依靠较高精度的人口数据,运用分界线思维和标准化手段,在现代科学研究过程中化约和展现“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传统认识的产物。
可以说,学理上的“胡线”提出不足百年,但事实上的“胡线”已存在了千余年。
不能忽视的另外一个事实是,“胡线”是建立在一个“整体的中国领土空间”基础上画出的人口地理分界。
近代中国的领土空间是随着清代疆域观念变化和国际条约体系的介入,以清代疆域为主体逐步确立下来的。
然而,身处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精英尚未建立起现代中国疆域的意识,或者执拗于传统天下观主导下的华夷秩序,或者不自觉地受日本舆论话语影响,接受了中国“本部—边疆”截然二分的对立论,个别人甚而因西方殖民话语的刺激,沾沾自喜地将中国“本部”之外的边疆之域也视为中国的“殖民地”。
精彩民间故事经典【十篇】1.精彩民间故事经典很早很早以前,杭州还是一片干涸的海滩。
周围几十里内见不着一条小河,也找不到一条小溪。
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每天都要担着水桶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去挑水。
他们光为这点点水就日愁夜愁,从来没有过上开心的日子。
老一辈有人知道灵隐后山里有股清泉,因为被一道很厚很厚的石壁挡住了流不出来。
多少年来,曾有好些年轻人上山去过,想把那道石壁凿穿,可是都没有成功。
慢慢地知道的人也就少了。
后村有个小伙子名叫水儿,从小没爹妈,是跟着他老爷爷长大起来的,从六岁起,他就跟着老爷爷一起去挑水,至今已经整整十五年了。
这一天,是水儿二十岁的生日,老爷爷为他下了一大锅面,祖孙两个快快乐乐地过了一天。
到了晚上,老爷爷将水儿叫到面前,把灵隐后山那股清泉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水儿听了高兴,紧紧腰带,捋捋袖子,就去把平时几个要好的小伙子叫拢来,大家商量着一道上山去凿石壁,一定要使这股清泉流进村来。
老爷爷见水儿有这么大志气,高兴得掉下眼泪,连夜准备干粮,明天一早好让他们上山。
第二天,水儿他们一伙十个人,带着铁锤、凿子,准备上山。
临走,老爷爷对小伙子们说:“你们去凿石壁,要一口气凿下去,如果停下来,它又长成原来的模样,那就白费劲了。
还有,当石壁凿穿的时候,里面的一股石浆喷出来,喷在身上会把人凝成石头的。
你们千万要记住啊!”水儿他们一边答应,一边就上山去了。
他们到了山上,马上就动手凿石壁。
凿呀,凿呀,从三月清明凿到五月端阳,凿子短了一截,双手都起了血泡了,那石壁还是没有凿通。
有四个小伙子说:“也许是老爷爷记错地方了。
这里哪会有什么清泉!还是回去用水桶挑吧!”说着自己回去了。
剩下水儿他们六个,从五月端阳又凿到八月中秋,凿子又短了一截,手上结满了厚茧,可是石壁仍然没有凿通。
有两个小伙子说:“一口气凿到底,谁知道要凿到什么时候呀,家里也该回去看看啦!”说着说着也回去了。
秋天过去,冬天来了,山上雪落得有半人多深,西北风呼呼叫,象尖刀一般在刺人。
浙江省杭州市2025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
姿状雄伟,善骑射。
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
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
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
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
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
得对便殿,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累遣使抚劳。
既而诸将果无大功。
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
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
范廷召自定州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疾力战,敌乃退。
时诸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
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
是冬,徙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
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
景德初,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部署。
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
大中祥符三年,卒。
(选白《宋史·李重贵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B.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C.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D.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藩邸:即藩王之宅第。
关于民间故事450字以上作为一种口述文学形式,民间故事是由故事文本、作者(讲述者)、读者(听众)、讲述语境等诸多要素共同建构而成的。
那你知道关于民间故事450字以上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民间故事450字以上,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民间故事450字以上:赌石腾冲是云南边陲的一座老城,云州县衙就设在城中。
腾冲自古繁华,是玉石交易的重地,从缅甸采来的玉石毛料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
翡翠被开采出来之前,包裹在石头里面,这叫玉石毛料。
有经验的人通过观看毛料的石质与石色,来判断里面有没有翡翠,有多少,品质有多高,这就叫“赌石”。
赌石具有极大的风险性,玉石界有一句行话,叫做“神仙难断寸玉”,一夜暴富和一夜破产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有人称赌石是“疯子买卖”。
在腾冲,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人人都热衷于赌石。
十年前,云州县令将本县三年来上缴朝廷的税款一百万两白银,输给了腾冲的赌石大王万石通,一时惊吓过度,悬印于梁上,只身逃往缅甸,从此亡命天涯。
据说,万石通此后整整十年没有涉足赌石交易,一来是赌石生意风险太大,二来是几千几万两的小生意他也懒得出手了。
时值清末,局势动荡,传说八国联军已经打到紫禁城了。
这一年,云州县不幸遇到了百年罕见的大旱,半年没有下一滴雨。
整个云州颗粒无收,无数灾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就在这节骨眼儿上,新任的云州县令林文腾走马上任了。
听说,他是带着三个如花似玉的姨太太来的。
灾民们一听这话、心都凉了半截。
果然,林文腾一上任。
就大肆接受玉石商人的祝贺,在庆福斋摆了十天的酒宴,请了戏班子连演十天,收的礼金装了好几马车。
灾民们日盼夜盼,本指望盼来一个清官救民于水火,没想到盼来这样一个昏官,不少灾民见没了指望,开始外出逃生。
更要命的是,林文腾上任不久就迷上了赌石。
一些玉石商人巴结他,明摆着让他小赚了几笔,没想到他越发得意,以为是福星降临,整日里大街小巷搜寻石头。
过了不久,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灾民中流传开来,据说,朝廷已向云州拨下了三十万两赈灾银。
2023年甘肃省张掖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许多人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样的看法完全对或完全错。
持这种见解的人认为,中国无论哪一派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关切政治和伦理道德。
因此,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而不关心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人的今生,而不关心他的来生。
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
用这种过分简单的办法是无从了解中国哲学的。
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入世的,也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出世的。
它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
由于有这样的一种精神,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它讲求实际,但并不肤浅。
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对立的一样。
中国哲学正是要在这种两极对立中寻求它们的综合。
按中国哲学的看法,能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中实现这种综合的,便是圣人。
圣人既入世,又出世;他的品格可以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
这不是说他必须是一国的首脑,从实际看,圣人往往也不可能成为政治首脑。
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
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这里的“道”是指道路,或基本原理。
既然哲学所探讨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它自然难以脱离政治。
在中国哲学里,无论哪派,其哲学思想必然也就是它的政治思想。
这不是说,中国哲学里没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或逻辑学,而是说,它们都以不同形式与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
举例来说,名家所辩论的“白马非马”,似乎与政治毫不相干,但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认为“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
在今日世界,政治家们都标榜追求和平,事实上,我们不难看到,有的一面侈谈和平,一面却在准备战争。
这就是名实不符。
按公孙龙的意见,这种名实不符应当纠正。
的确,要改变世界,这就是需要加以改变的第一步。
李调元妙对称巨擘李调元妙对称巨擘(上)清代著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和学者李调元(1734—1802年),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绵州罗江( 今四川德阳市) 人,是当地颇有盛名的才子,与彭端淑、张问陶并称清代文坛的“蜀中三杰”,后于乾隆年间中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等。
他博学多才,著作等身,共计达50种之多,长于趣对,人称“联坛巨擘”、“唐伯虎式的才子”。
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他智对奇联妙对的故事。
李调元天资聪颖,好学敏求,5岁入私塾读书,听老师教诵《四书》、《尔雅》,即能过目成诵,7 岁时开始写诗,所写五绝《疏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
很为老师赏识。
乡人均称他是“小神童”。
传说李调元小时候很顽皮。
有一年春天,他随父亲李化楠和老师赵亮外出踏青春游,走到一个名叫百花渠的地方时,老师赵亮见有人正在碾米,触景生情,想到半副好上联,便把李调元拉到跟前说:“我就眼前碾上情景出半联,你敢对否?”李调元很有礼貌地回答说:“请示出句,敢不从命?”老师当即吟半联道:一木压滚调圆(元)。
李调元听出老师有意将自己的名字用谐音嵌入句中,便认真思索着下联。
说来也真巧,他猛一抬头,看见不远处的半山上有一座古庙,庙门前的大木杆上挂着一盏九莲彩灯,于是脱口对道:两石夹柱照(赵)亮。
父亲李化楠听罢暗暗称奇,但觉得儿子直呼老师的名字未免失礼,便斥责道:“怎么如此不懂师长之礼?”老师赵亮倒并未介意,笑了笑说:“师徒对中有师徒名,好,好!只要对句好,并不妨事。
”见老师没有生气,李化楠放了心,不过,他还想再考考儿子,便说:“我也出半联。
若对不出,一并受罚。
”说着,便以农家屋檐下的蛛网为题,念出上联:蜘蛛有网难罗雀。
意思是说,蜘蛛虽善于牵丝结网,但这种网只能网住蚊蝇之类的小虫,怎能网住鸟雀呢?而且语带双关,意在训戒儿子,你小小年纪有多大学问,竟敢对老师不尊不敬?李调元当然明白父亲出句的含义,但他并不示弱,理直气壮地对下联道:蚯蚓无鳞欲成龙。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四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联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
试题卷共6页,有四个大题,21个小题。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八年级同学正开展以“探寻民风民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欢迎你的加入!一、书写(3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与运用(15分)【任务一:寻觅城市印记】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段关于巷子的故事。
巷子许是huì(1)▲暗悠长的,是细雨迷蒙里撑起的一把油纸伞;巷子许是清新隽永的,是“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一声吴越软语;巷子许是澄澈恬静的,是青石板路上辉映着的jiǎo(2)▲洁月华……它时时浮现在世人脑畔.,使人忘却世务的冗.杂,使人脱离世俗的羁绊,在怡然自适的思绪里洗尽铅华。
如今,巷子渐渐淡出城市的生活,但流传在街头巷尾的人情事故依旧鲜活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1)畔(A.pàn B.bàn)(2)冗(A.róng B.rǒng)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huì(1)▲暗 jiǎo(2)▲洁3.请找出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
(1分)▲改为▲【任务二:追寻文化基因】4.徜徉诗海,感悟诗情。
请你根据内容提示填空。
(10分)伫立江畔,迷离在“蒹葭萋萋,①▲”的朦胧意境中;在河之洲,唱出“②▲,君子好逑”的倾慕;徘徊城头,默品穿越两千多年的“一日不见,③▲”的思念;深陷泥中,倾听“④▲,胡为乎泥中?”的愤懑;偶遇桃源,惊叹村人“⑤▲,并怡然自乐”的岁月静好;初见石潭,聆听“闻水声,⑥▲”的清越;遥望洞庭,欣赏“⑦▲,⑧▲”(《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浩渺与汹涌;浪迹天涯,体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⑨▲,⑩▲”的真挚友情。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鸡山。
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
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斗鸡山上山鸡斗;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
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
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
因而高兴万分。
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
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
"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石达开招女婿,金蝉脱壳
太平天国的将领石达开,能征善战,是天王洪秀全的左膀右臂,天王封他为翼王。
太平军入川过巴县的那支队伍,就是石达开的人马。
石达开有个女儿,是他在行军打仗的路上捡来的。
捡的时候这个姑娘只有四五岁,她的爹妈都遭清兵打死了。
他把这个姑娘儿当成亲生的一样,一得空,就教她读书认字、耍刀舞剑。
这姑娘儿也乖,一教就会,一说就懂,又听话,又孝顺,石达开爱如掌上明珠。
一晃,这姑娘就十七八岁了,长得水汪汪的,要模样有模样,要文才有文才,能文能武,有时还帮石达开出主意,拿点子。
有一天,石达开说:“女儿呀,我已经把你养成人了,打算给你选个人户,你看哪个才合意呀?”
姑娘听了不开腔,红起个脸看到脚尖尖。
石达开晓得女儿是怕羞不好说得,就说:“这样,我明天召集大小头目来议事,你躲在竹帘子后头,看起了哪一个就说,老子给你作主。
”
第二天那些文官武将议事过后,石达开问女儿,选的哪一个?她说那些文官武将一个都没看起,只看得起石达开身边那个传令跑腿的癫子兵。
石达一开心想:本王手下没有成家的文官武将不下一两百人,咋个她偏偏看起了他?女儿看出了父亲的心事,说:“父王造反为啥子?”
石达开说:“分田地,均贫富,平女权,撵洋人。
”
“请问父王,女儿的权哪个平法?”
“你的权在父王一人之下,全军之上,未必还嫌小嘛?”
“女儿指的是婚事。
”
“你的婚事!父王由你挑选,不错吧!嗯?为啥偏偏选个癫子兵。
”
“父王都信得过癫子兵,女儿还是看得起。
”
石达开只得说:“老子胡涂,老子胡涂!就照你的办。
”
姑娘和癫子成亲过后,医好了癫疮,换上武将的盔甲,一下子人就伸展了。
下细一看呀,这小伙儿长得硬还有点像石达开。
后来,石达开的队伍退到了贵州,仗越打越不顺当,有几回他还差点儿遭清兵的暗算。
有一天,石达开的女儿对男人说:“我们成家都快两年了,我对你好不好?”“好!”“父王对你好不好?”“也好?”她又说:“现在四面都是清兵,这仗越来越不好打,如果有一天父王遭到危险,你该嘟个办?”
她男人说:“要不是你和父王看得起我这个人儿,我哪有今天!为了你和父王,上刀山,下火海,我要是眨一下眼睛,都不是人生父母养的。
”
有一天,又打了败仗,眼看清兵已攻上来了。
女儿拿出石达开穿的衣帽,亲自为她男人穿戴好,又帮石达开换上兵卒的衣裳,她一路保护石达开朝外头冲,叫她男人把清兵拖到。
结果石达开冲出去了,他的女婿-癫子兵遭清兵当成石达开抓到了。
审问癫子兵的,是石达开手下一个投降清兵的头目。
他一眼就认出了癫子兵,晓得中了“金蝉脱壳”之计。
他怕上司还喊他到处去抓石达开,就来了个“将错就错,”把癫子兵杀了后,又表奏朝廷,说是已将石达开处斩。
相关整本阅读/ebook/82c840f34028915f814dc221.html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石达开和他女儿的耳朵头,他们把癫子兵穿过的衣裳埋了座坟,还立了块碑。
石达开亲笔在碑上写了:“太平军忠烈之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