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的经过
- 格式:ppt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1840 年 6 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以虎门销烟等为借口,派出舰队侵略中国。
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 年 8 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851 年 1 月金田起义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众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1856 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严重内讧,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1856 年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侵略者大肆抢掠并纵火焚毁了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
1860 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1861 年洋务运动开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1875 年左宗棠收复新疆经过艰苦战斗,成功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1883 年 1885 年中法战争中国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清政府仍与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蓄意挑起战争,中国战败。
1895 年 4 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898 年 6 月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变法运动,试图通过改革实现国家富强,但仅持续一百多天就失败了。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过程兴起:1851、1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发展攻克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封王、永安建制)1852年永安突围北上,力量迅速壮大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孤军深入,在清政府的重兵围攻下失败意义:深入清朝腹地牵制了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征连夺徽、鄂重镇,挺进湖南,与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进军江西意义: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了全盛时期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天京事变)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发生内讧经过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率军出走,后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军杀害后果:天平天国元气大伤;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后期为重振国威,建立新的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的防任命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御战 1858年,陈李合力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威胁;三河镇大捷,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陈李合力破江南大营;李秀成攻打至上海近郊,遭英法联军、清军联合袭击,退回苏州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结果: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败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治国《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方略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分配原则见课本P55)评价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时间:1859年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意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主要依据是:颁布了纲领性文件);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前言: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简述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公元1851年到1864年间的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天京沦陷告终。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呢?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八个部分,分别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事变和防御战。
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结了2万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与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组成了领导运动的核心人物。
永安建制说的是1851年9月,洪秀全突围北上并成功占领永安,随后洪秀全开始封赏将士。
突围北上说的是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没有攻占下桂林,转而去攻占全州,冯云山被炮弹击中死亡。
到1853年1月,太平军已经攻占下武昌,2月又攻下九江、安庆等地。
定都天京发生在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并在此定都,改称天京。
出师北伐是1853年5月13日,林凤祥和地方官李开芳等人带领2万军队从浦口出发,经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长驱北上,10月29日到达西南的静海和独流镇,并驻扎军队待援。
领军西征是发生在北伐的同时,西征的军队领导者是胡以晃、赖汉英等人,他们带领战船千余,军队两三万从天京逆流而上,开始西征。
天京事变发生在1856年,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9月初被部下韦昌辉杀死。
防御战过后,天京失守,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持续时间关于太平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争议的。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在金田村开始,1864年天京陷落,也就是说前后共十四年。
既然如此明显,为什么还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的争议呢?其实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有些人觉得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时间不能简单的以天京陷落作为结束标志,另外还有两个时间点可以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
其中一个是按照袁大魁部下的败亡时间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因为这一支部队依旧使用太平天国年号文书的部队,如果按这个时间来算,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十九年。
中国文化概论天京事变名词解释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文化概述1.文化起源2.文化发展3.文化特点三、天京事变背景介绍1.事变发生时间2.事变地点3.事变参与者四、天京事变的经过与影响1.事变过程2.事变结果3.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五、天京事变在文化史上的意义1.宗教文化影响2.政治文化影响3.社会文化影响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天京事变无疑是一部极具争议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
它发生在1856年至1864年,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对天京事变进行简要概述,以揭示其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中国文化概述1.文化起源中国的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2.文化发展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历史阶段,中国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书画鉴赏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3.文化特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儒家伦理道德观念、道教的宇宙观、佛教的宗教信仰等方面。
这些文化特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天京事变背景介绍1.事变发生时间:1856年2.事变地点:天京(今南京)3.事变参与者: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四、天京事变的经过与影响1.事变过程: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内部的一场政治斗争。
因权力争夺,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领导人相互残杀,导致太平天国内部严重分裂。
2.事变结果:事变以石达开败北,太平天国势力大损告终。
此后,太平天国逐渐走向衰败。
3.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天京事变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为清朝统治的延续创造了条件。
同时,事变也反映了民间宗教信仰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五、天京事变在文化史上的意义1.宗教文化影响:天京事变凸显了宗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事变中的太平天国,以基督教为信仰,传播上帝教义,动员民众。
2.政治文化影响:天京事变使民众对政治权力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46页,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师: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同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是沿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除此之外,清政府战败,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向民间搜刮,加重税捐,而地主、官僚、贵族也乘机加剧了对土地的兼并,是封建主义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激化。
虽然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当时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人民与列强的正面冲突还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是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所以列强的入侵,以及清政府的腐朽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加上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最终使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煎熬,只得起来反抗。
师:洪秀全是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成为一名私塾教师,一面教书一面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举,但是他从16岁开始连续四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精神受到很大刺激。
后来他几次经过广州,目睹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暴行,1843年鸦片战争结束,广州一带笼罩着抗英和反清的气氛,这一年也是他第四次考试失败,他将自身的命运同当时的国难结合起来,开始放弃科举做官,自己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师:洪秀全曾经在广州偶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的宣传基督的小册子,受到西方基督的影响,并将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
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普天之下的人都一样,人人在上帝面前也是平等的,这对于身处水生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来说,是很有号召力的。
所以经过几年的发展,拜上帝会的势力得以发展,成员超过一万多人。
师: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起义军成为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中国文化概论天京事变名词解释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及其领导集团2.天京事变:定义及重要性二、天京事变的起因1.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势力集团2.杨秀清的专横作风与洪秀全的矛盾三、天京事变的经过1.事变爆发:杨秀清被杀2.韦昌辉掌握政权:清洗杨秀清势力3.石达开回归:不满韦昌辉统治,发起反击4.洪秀全干预:平定内乱,重建政权四、天京事变的影响1.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元气大伤2.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3.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五、总结:天京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教训1.权力斗争的危害2.领导团结的重要性3.对后世政治发展的启示正文:在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变革。
然而,在这场运动的领导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却始终如影随形。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了一次公开的分裂,被称为“天京事变”。
这场事变不仅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权力斗争和历史教训的契机。
天京事变的起因源于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
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其骄傲专横的作风扩大了他与洪秀全的矛盾。
最终,这种矛盾激化成为公开的冲突,引发了天京事变。
事变的经过曲折复杂。
首先,杨秀清被杀,标志着事变的爆发。
随后,韦昌辉掌握政权,对杨秀清势力进行清洗。
然而,石达开对此不满,回归太平天国并发起反击。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洪秀全最终干预,平定了内乱,重建了政权。
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领导集团元气大伤,导致太平天国战斗力减弱。
其次,内部矛盾削弱了太平天国政权的稳定性,加速了运动的失败。
在这场事变中,我们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领导团结的重要性。
回顾天京事变,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训。
权力斗争不仅损害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团结,也使其失去了发展的良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天京事变中谁收获最大天京事变的真相始末导语:一百四十年前,由金田起义揭幕的太平天国革命,轰轰烈烈,所向披靡。
太平军自广西出发,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席卷了半个中国,建都于天京一百四十年前,由金田起义揭幕的太平天国革命,轰轰烈烈,所向披靡。
太平军自广西出发,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席卷了半个中国,建都于天京(今南京)。
特别是1856年上半年击破清王朝江南大营后,政治上、军事上都进入全盛时期。
这些大胜利,给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带来了大骄傲。
天王洪秀全于是不思进取,不理国政。
东王杨秀清则得意忘形,骄横无忌,滥用神权,所有将领几乎都受过他的凌辱。
为了把革命事业推向胜利,他把包括北王韦昌辉在内的将领们都派到外线作战,京城疏于戒备,却自以为江山十分牢固。
他想借此整顿朝政,结果树敌过多,遭到暗算,导致大规模的天京变乱。
在这次天京事变中,韦昌辉勾结燕王秦日纲在佐天侯陈承瑢接应下,潜入天京,包围东王府,袭杀东王杨秀清,并残酷屠杀杨的家属及部将两万多人。
从此太平天国革命元气大伤,由盛入衰,并逐步走向失败。
那么,这一惨痛的历史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呢?它的经过、结局及教训又是怎样的呢?本文想从天京事变的起因说起,而起因又是由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封建化,即腐败和争权夺利等诸多矛盾构成的。
一、洪秀全并非诛杨的罪魁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首义诸王很快封建化,宣扬“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建立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于是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之风遂起,旧式农民战争的一些弊病又重新暴露出来。
本来在起义和进军阶段,太平天国从天王到士兵称兄道弟,官兵平等,部队积极性很高,战斗力很强。
清特务人员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说到:太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