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的传说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8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为什么会兵败安顺场
导语:翼王石达开(1831-1863年),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他的诗歌及文采也颇受称道。
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石达开率军
翼王石达开(1831-1863年),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他的诗歌及文采也颇受称道。
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石达开率军出走天京,后转战广西、湖南、云南等省,并于1865年5月进入四川境内的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
由于河水陡涨等原
因,太平军被清军部队及民团、彝兵等团团围困于此,苦战月余而不得出围,最后全军覆没。
石达开被俘后,被凌迟处死,时年55岁。
在
他身后,留下了至今都没能解开的众多谜团……
真假翼王之谜
安顺场,这个距四川省石棉县城十余公里的场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863年,石达开麾下的数万太平军将士在这里全军覆没,石达开被俘,于1863年6月25日在成都科甲巷被凌迟处死。
1935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军在这里突破大渡河天险,一举粉碎了蒋介石妄想让红军做“石达开第二”的阴谋!
石达开英勇就义,临死前侃侃而谈,毫无怯懦,“枭杰之气溢于眉间”。
石棉的百姓怀念他,至今当地人仍传说着“当年在成都赴死者不是石达开,而是他的替身马某”。
那么石达开到哪里去了呢?老百姓说他上当地的大洪山修道去了,最后无疾而终。
石棉县的大洪山上曾有一座由百姓自发修建的祖师庙,当地百姓相传,庙中那位耳阔口方的“祖师”颇有当年石达开的风范。
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的传说民间故事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农民起义政权,它在19世纪中叶存在于
中国的南方,时间跨度大约是1851年到1864年。
关于太平天国的传说和
民间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洪秀全托梦:洪秀全在创立太平天国之前,据说曾受到上帝的启示,上帝告诉他要消灭清朝,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
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成为太平天国的重要信仰基础。
2. 石达开的智慧: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以智慧和英勇著称。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次战斗中,石达开利用智谋击败了敌人,使得太平天国的军队能够继续前进。
3. 杨秀清的神奇预言: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内部有着很高的声望,他被认为有神灵附身,能够预言未来。
有一个故事说,他在一次战斗前预言了清军的动向,使太平天国能够成功防御。
这些故事反映了太平天国的人民对于平等、正义和智慧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对于清朝腐败和压迫的不满。
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很长时间,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讲述。
天宝寨:“吓”退石达开的悬崖堡垒作者:李贵平来源:《中国西部》2017年第06期150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全军覆灭于四川安顺场。
这场兵败,很大程度是因之前石军在宜宾横江大战中折损4万主力。
鲜为人知的是,在宜宾长宁县有—处古城堡也曾狠狠困扰过石达开。
这,就是“大西南第一空中城堡”天宝寨。
天宝寨是一处令人绝望的古代要塞:它位于100咪高的绝壁上,一半伸向山体内,一半“外挂”危崖,战时机关重重,陷阱密布,连同附近的仙寓洞,最多可容上万人。
前不久,我们四名驴友从成都出发,自驾400公里,翻山越岭,来到长宁县南侧的天宝寨山下,宿一晚,次日开始攀登这座云端里的古寨。
千米高的悬崖城堡上午9点过,一片昏黄的太阳在云雾中隐现,我们走进一片幽深竹林,来到仙女湖畔。
仙女湖宛若一面绿色的大镜子,清澈见底。
湖中央,有一尊仙女半卧梳头的汉白玉雕像,她模样俊俏,眼神妩媚,身形窈窕。
当地传说,古时有个仙女偷偷下凡来这里洗澡,湖水也变得更加清凉。
去天宝寨,得先渡过这仙女湖。
乘竹筏摆渡,5元一位。
船老大是个20多岁的美丽女子,她身材苗条,皮肤微黑,冲我们努努嘴儿,让我们自己拉着筏匕拴挂的绳子过河。
碧水微漾,竹筏轻轻滑过,时有白鹭飞过,让人想起沈从文先生《边城》里悠然渡河的情景。
对驴友来说,仙女湖当然只是一道开胃菜,接下来登崖才算品尝大餐。
拾阶而上,是一道窄仄的栈道。
栈道一面红岩山壁,一面悬崖深谷。
下望,绿树掩映,村舍俨然,炊烟袅袅,时而从竹林深处传来一阵汪汪的狗吠声。
因这几天刚下过雨,临崖栈道上泼油般光滑,同行驴友谭谭两次摔倒,手上还被树枝划伤。
他发现自己穿的鞋子没对,鞋底胶质齿轮几乎磨平,吃不住湿路。
翻山爬坡,来至一座“三十六计”岩上壁画前。
有石碑记载,1997年,当地人在岩面凿了三十六计,每一计配有经典战冽图画。
山路多呈“Z”字型,迤逦而上,好几处都陡峭笔直。
路的尽头弯弯绕绕融入竹林,再隐隐约约融人茫茫天宇。
很多地段破损未修,泥草填垫,看上去平实,踩入后马上发现是个坑儿。
三一文库()〔石达开简介〕*篇一:石达开历史简介石达开历史简介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号天京,石达开留京辅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石达开洁身自好,从不参与!1854年初,石达开在安徽人民的赞颂声中离开安徽,回京述职[30],太平天国领导层对他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31],从此放弃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全面推行符合实情的经济政策1856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急忙赶回阻止,但为时已晚。
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
5月,太平军陷入绝境。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篇二:太平天国历史简介1843年7月洪秀全与冯云山、洪仁玕在家乡广东花县建立拜上帝会自称上帝之子并称呼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
1844年4月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离开家乡传教。
1847年3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到广东在美国教士罗孝全那里学习首次读到圣经。
8月洪秀全回广西紫荆山与冯云山发展拜上帝会。
1848年4月杨秀清首次假装“天父下凡”。
1851年1月拜上帝会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洪秀全称“天王”。
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
12月,在永安封东、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国基本制度称为“永安建制”。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进围桂林。
6月南王冯云山伤重死亡。
9月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寻访靖州当地文化探寻·苗族文化地笋苗寨:一、简介地笋苗寨位于靖州县三锹乡境内。
该苗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tēng)发源地之一,以苗族歌鼟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积淀深厚。
团寨中苗族风情吊脚楼民居建筑特色鲜明,古迹文化保存完整,民俗文化传承较好,除有被誉为“原生态多声部民族音乐活化石”的苗族歌鼟外,还有极具民族风情的玩山会友,茶棚相亲,抢亲等习俗。
二、地理环境位置:地笋苗寨位于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部的三锹乡,属云贵高原支脉的九龙山麓,地理海拔为431米,气候清凉,植被覆盖率为98%,距县城38公里,西进13公里抵达黔东南境,有等级公路通达。
自然环境:地笋苗寨是一个天然“氧吧”。
她坐落在靖州第二高峰的九龙山麓,被誉为靖州十景之一的“九龙叠翠”,说明了这里的良好生态。
地笋苗寨林木茂盛,溪流综合经横,堪称野生动植物生长的“王国”,是我们探寻原始次森林的好去处。
三、人口分布地笋苗寨全寨居民120户、670人,苗族占总人口的95%(2010年数据)四、民间文化歌鼟(tēng):地笋苗寨是靖州三锹苗族歌鼟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
被誉为“原生态多声部民族音乐活化石”的苗族歌鼟享有“中国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活化石”和“深山瑰宝”、“天籁之音”之誉。
2009年地笋苗寨被评为湖南省首批少数民族十大特色村寨,2010年地笋苗寨被湖南省旅游局评定为湖南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景点.三锹苗族,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与五千多年前的“九黎”、尧、舜、禹时期的“三苗”以及周时期的“荆楚”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歧视,苗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被赶进深山老林。
长期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苗民在狩猎、伐木等生产、生活及抵御外来进攻中创造和积累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和文化。
“歌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三锹苗族歌鼟是一种多声部合唱形式,是由大自然的声音演变而成。
在古老的苗族村寨,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单纯欢快的生活,促使苗族先民们对鸟鸣、蝉唱、流水、林涛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和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联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石达开真的藏有宝藏吗?石达开的宝藏在哪
导语:每一个朝代到了末期,必然会伴随着战争出现,那么这个时期肯定是混乱的,而乱世中自然会出现不少的英雄,当然,可能也有枭雄。
商周时期,纣
每一个朝代到了末期,必然会伴随着战争出现,那么这个时期肯定是混乱的,而乱世中自然会出现不少的英雄,当然,可能也有枭雄。
商周时期,纣王昏庸无道,有西岐姬昌姬发反纣伐纣;到了秦朝,有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反秦;明末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到了清朝,也有石达开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
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或成就了一世豪杰,或成了刀下之鬼。
然而,无论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除了具备人力条件,还有一个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金钱,有了金钱,就有了物质保障。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闻:石达开藏有宝藏,但是多年来却没人能找到,那么他把宝藏埋在哪里的呢?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有名的军事统帅之一,他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一起发动了著名的金田起义,后来他被封为翼王,统领军队进攻南京,满以为能节节胜利,却不料被曾国藩打得节节败退,幸亏后来石达开的妙计使得败局扭转,而太平天国运动也因此更加昌盛。
不久后,天京的内乱让石达开不得已去往安庆,而后被湘军围困,在四川大渡河畔,石达开陷入了绝境,后来便被清朝杀害了。
然而,石达开死后,他埋藏宝藏的传闻便迅速传遍天下,以至于不少的人都在苦苦的他的宝藏。
1937年,一个叫刘湘的人秘密派遣了数千名工人去四川挖宝,却没什么大的收获,就在他可能快挖到宝藏的时候,确被蒋介石派去抗日了,所以此后便没能再继续做挖宝的事,有传说在重庆山王坪可能有
生活常识分享。
翼王挥泪悼王姑罗少源凌云壮志欲驱胡,跃马横戈女丈夫。
留得英雄埋骨地,百年人自敬王姑。
在兴文石海洞乡风景区以东十公里的地方,有一片荒野,布满了许多奇形怪石,还有一片片的小石林,秀丽而壮观。
形如红色珍珠的红籽遍地皆是。
在那荒野里,有一个黄土山,地名叫大山包,离新坝乡的落岩河有五里路。
在那大山包上,有一个砂石堆,当地百姓多年一直都把它叫做王姑坟。
王姑是谁?最近我读了曾令缓老先生的一篇遗作,听了一些传说,才知道:原来是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在太平天国革命后期,见诸王猜忌,自相残杀,为避杀身之祸,于清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率众十万出走,途径江西、浙江、湖南、广西、湖北进入四川.一路上不但有清兵追击,还有各地方军堵截,战斗极为艰苦。
就在这艰苦的岁月里,翼王在途中收纳了一女中豪杰,名王姑。
由于工姑与翼王年龄相近,感情不错,王姑还有与翼王成亲的思念。
当时石达开因为重任在肩,每天要率众打仗,无心考虑个人问题。
为表达相爱之情。
翼王认王姑为义妹,并调数千兵马交王姑率领。
王姑从此实际上成了翼王的一员副将,一路上专门领兵断后,迎战了多次清兵的追击和地方军的堵截,立下厂累累战功。
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四月,石达开的大军进入叙永、兴文一带,其间曾率众攻打长宁县城,经过半月的战斗,终于得手。
攻城胜利后,迅速修整队伍。
据说石达开此时将总部迁驻腮峨洞(今天泉洞),而王姑所率数千兵马,奉命驻守落岩(今新坝乡)。
由于长期作战,弹粮皆尽,将士们没有粮食吃,就上山采摘红籽充饥。
因为红子解决了军中缺粮的困难,将士们都把红籽称为”救军粮”,后人传说至今。
此时王姑的部下很多人都染上了疾病,王姑自己的病情也很重。
正当王姑奉命率部向晏州城(今大坝镇)进发,行至大山包时,王姑病情突然加重,经将士们土法抢救无效,殁于此地。
由于王姑平日以平等态度对待士兵,下属官兵感其恩德,沿途就地肃立,深表哀悼,并用传递法,从五里之外的隆昌沱专取河中砂石,为王姑垒坟,由于人多力大,瞬间墓成,所剩余石皆弃于路上。
1、行星砸出的四川盆地一个春日,估算直径在20公里左右的大行星,以高达1万亿吨TNT炸药的威力,由东南方向呈30°-40°入射角度急速向西南方向的地壳砸去,砸出了直径近500公里,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
这亦可视为陨石坑。
瞬间撞击的巨大能量留下了横断山脉的大皱折,包括1998年末,人类首次徒步穿越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是青藏高原加速隆起和升高的原因。
再往远里说,云贵高原、大巴山和秦岭也是行星撞击地球后能量朝南面、东面和北面辐射的杰作。
1983年,毕业于新疆大学生物系的陈方引用《地理知识》的材料证实。
该峡谷的大拐弯弧形条带,曾受到过来自多种方向断裂构造破坏和干扰,致使当时的地形极度扭曲,最终以大的拐弯套着小的拐弯,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打开了一条通道,使之拥有了集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于一身的特点。
6500万年似乎是各种专家研究的一个重点。
这一时间至少有两大地质事件连接为链:四川盆地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起。
二者的时间均定格在6500万年,这一时间恰恰是恐龙在地球上瞬间消失的年代。
2、三星堆千年未解之谜三星堆青铜面具和人像“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根本不像中国人,或者说地球人,所以,很多人都猜测三星堆文明也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和遗迹”。
3、黑竹沟堪称“中国百慕大”2014年9月10日,由峨边彝族自治县多部门组成的80人搜救组,将再次进入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黑竹沟搜救。
此前的8月16日,5名驴友进入黑竹沟探险,其中3人于8月20日下午失联,至9月9日依然杳无音讯。
黑竹沟之谜由于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开的“谜”,当地彝汉人民把黑竹沟称之为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
神秘失踪之迷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出现失踪和死亡事件,早有所闻,很多媒体也都披露过,人进去后是怎样失踪的,很多原因至今还是个谜。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部队测绘队和彝族同胞曾多次在黑竹沟遇险,其中三死三伤,二人失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太平天国最完美男人石达开逼曾国藩投河自尽
导语:“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
“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
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达开莫属。
他不仅是一位形象很阳光的大帅哥(时人曾赞其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颇富文韬武略,而且是当时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短暂的人生(卒时年仅32岁)迸发出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本来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
毁家纾难,率四千余人参加金田起义
1831年,乳名石岗顶,九岁随族人落户广西贵县,被石昌辉收为养子,取名石达开。
母亲周氏为壮族人,有两妹一姊,无兄弟。
石达开幼年丧父,八、九岁起独撑门户,务农经商之余,习武修文不辍,十三岁时处事已有成人风范,因侠义好施,常为人排难解纷,年未弱冠即被尊称为“石相公”。
道光年间,官场腐败,民生困苦,石达开十六岁那年,正在广西以
生活常识分享。
石达开的传说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革命军,翼王石达开西征来到真州思里三甲花池。
现在的道真隆兴镇浣溪村,花池的大财主廖天祥可称家财万贯,独霸一方,具说他家有个姑娘出嫁时打发围腰都是百多匹,当时给这姑娘办了丰富的嫁奁,桌子、板凳、衣柜、米柜、铺、床、账、盖、锅瓢碗筷,穿的用的样样齐备,这姑娘还不满意,守住她爹娘大哭。
廖天祥问这姑娘说:“给你办了众好的嫁装你还不满意,你究竟还要那样啰?”女儿说:“我要花线打的秧稿件”,(被盖)廖天祥说:“好,我立即去赶场买花线来请人打。
”做好后,廖开祥说:“女儿呀,单凭你这床秧稿件都要嘁一辈子呀!”这姑娘嫁给莲池席家哄动一时。
时局不稳,民不疗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腐锈江山摇摇欲坠。
廖天祥听说太平军来花池,带顺家兵家将闻风而逃。
留下空空的一座四合天井楼房,石达开部捡得便宜作为指挥部,组织地方农民起义,联合白号军刘七王、刘八王不时与地方官兵作战,节节胜利,长达半年之久,后来惊动中央王朝,清朝宰相曾国潘调遣四川总督骆秉章、湖南刘湘岳越境征剿起义军,石达开被迫择走,那时廖家人有几丛(鼎)轿子在外作官,见势逆转,石达开部队折走,令人以将军炮尾击石达开部队,石达开见状,怒发冲冠,令部队回头击毙追兵,烧了廖天祥的坐房,一座古井、大方的四合天井大院毁于一旦。
石达开部队扬尘而去。
席家为了躲石达开部队,潜入猫儿同中吸鸦片,让佣人在外调走打听消息。
由于在洞中空气不好,卫生条件差,加之恐佈忧虑,后出来染病,东一个,西一个很快就死了,要花线打稿件的姑娘已死了,就这样廖家和席家一起败了。
石达开走了,留下一首诗:平南北下到真州,一朵莲花踞上头。
路险香沟通务境,关连箐口锁川喉。
三七坝争雄胜,二井五溏壮战谋。
四十八隘人罕见,泥丸塞定乐无忧。
这首诗流传百多年,几代人传来传去,一直留在人们心中,名扬千古。
讲述人:严必久 75岁仡佬族花池人严必刚 75岁教师收集整理:刘万杰 2014年11月15日伏羲姊妹的传说杉木溪(村)历史悠久,历料载皇庆二年(1312年)就设置土司卫、(珍州第一个)故杉木老(僚)寨700年前就是珍州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之一,故文风浓郁,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传说丰富,《磨子岭与凤凰岩的传说》由(2004年)《散文选刊》杂志社,北京古风文化艺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古风杯”华夏散文大奖赛评为优秀奖,选入《华夏散文精选》于2005年4月正式出版。
后入《世界文艺博览—中国文学》2007年2-3期《银杉文艺》选载。
2011年《世界重大学术思想(成果)获奖宝典》281页中选载《绚丽多姿的黔北明珠—道真自治县》其中,“黔并明珠道真处处山青水秀,名山,古刹灿烂峥嵘,吊岩梁子文化内涵丰富,伏羲姊妹治人烟的传说遗痕于此,这伏羲石巍巍屹立吊岩山边,身材魁梧,慈祥和善,诗曰:遥展骄姿势态雄,披星戴月俗仙风。
相传盘古依天立,目睹当今瑞气浓。
雨雪冰霜焕异彩,炎凉寒暑体通融。
流辉百世光新地,胜似泰山千古崇。
杉木溪文风浓郁,花池三十三座丘陵起伏,形如莲花盛艳,展显太空,”以上这首诗曾随《仡佬故土,岁月留痕,杉木溪民族风情拾粹》选入《第三届中华脊梁—共和国杰出人物大典》大典中并载《沁园春·杉木溪》词曰:望月山乡,雄硐尖峰,鸟语花香。
看伏羲姊妹,慈祥和善;吊岩石景,玉碧辉煌。
龙凤呈祥,莲花踞上,狮子犀牛各一方。
春天到,听田间蛙鼓,节奏悠扬。
小溪万里东洋,马尿水千年隐澋光。
古坟林庙宇,几经改造,移汉今留苗子岭岗。
白号七王,聚英抗累,“大治”陈公帝皇。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不断流芳。
这词曾载《中国诗词通鉴》和《新词综》大典。
文中载:“伏羲石(爷):在云峰山吊岩果子下,凤凰岩上有一对石人,男女可分,形象逼真,随着《磨子岭与凤凰岩的传说》通过《华夏散文精华》和《世界文艺博览—中国文学》把伏羲姊妹治人烟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华人心中,华夏人民心中。
”这伏羲石(爷)已随着(《中国诗人》、《全球汉诗、当代百家精选》、《中国诗人大辞典》、《国际诗书画名人大典》、《世界华文诗词艺术大赛金榜集》、《中外现代抒情诗词精选》、《历史的足迹》、《世界汉诗名家通鉴》、《百家吟坛》、《中华国粹·诗词文献典藏》、《寰球诗声》、《中华传世诗词选集》、《文学·作家·诗人名鉴》、《中华诗词范例宝典》、《中华姓氏宗谱名人典藏》、《中国诗人会员名鉴》、《中华诗词百家论坛作选·诗词卷》、《传世孤本·百年国学浩典》、《中国诗词全集》、《全球华人至尊艺术家》、《首届“文崇杯”中华诗星选拔赛》、《首届“创新杯”暨中华创新诗词联大赛》……等刊选)诗文传播到炎黄子孙心中,如《第四届“环宇杯”(大中华之旂)中华旅游诗词大赛》就选刊了七律《伏羲姊妹照儿孙》诗曰:伫目吊岩一对人,伏羲姊妹立凡尘。
针交沟内把婚配,磨子岭连夫妇情。
杨柳坪中杨柳隐,接龙桥畔接龙孙。
仙姑送水培仙境,万古大田兴万民。
又载《接龙桥》诗曰:伏美羲姊妹治人烟,海角天涯千古传。
磨子岭将婚事办,接龙桥把二龙联。
华龙登上九龙口,彩凤飞奔百草园。
白虎出山惩恶狗,犀牛望月盼神仙。
这伏羲石通过这类诗文把他们的故事传播到九州四海世界华人心中。
《接龙桥》这首诗过通《中国形响力人物大典》《祖国的荣耀…杰出儿女风采篇》《中国和平崛起—中国社会发展兴国人物大典》《世界文艺名家大辞典》等传播到中华人民及世界人民心中。
2008年《世界杰出华人百家诗词精选》选入《鹧鸪天·圣母古瓠贤蓝天》:烁石娲娘补上天,伏羲邂逅治人烟。
一朝偃卧云峰顶,万古千秋传美言。
驱虎豹,护儿男,灵仙玉体隐荒原。
先王与尔迎婚配,每繁衍华人遍宇环。
又载《鹧鸪天·文笔山》:真立云峰笔一支,伏羲八卦觅天机。
沧桑世事录青女,各路英雄奋马蹄。
流血汗,献身躯,改朝换代树红旗。
谁将入手开新纪。
写出惊天动地诗?②、文笔立空绘太苍,三星高照女娲娘,砍坷步履传宗继,两派争端正气张。
除败类,育忠良,扬清激浊理纲常。
力谋幸福宏图制,几个能知心内伤?又载《满江红·道真仡佬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桁臂虹桥,走世界,江海横滨。
公路上,汽车来往,客货充分。
黔蜀门屏多美景,银杉闺秀吸游人。
道真城!洛党土鸡汤,迎贵宾。
三元村,观石林,烈士园,仰忠魂,傩戏高腔唱,狮舞欢临。
梦幻天域观妙景,伏羲姊妹化真身。
二十年,千里上台阶,凭拼搏。
《华夏乡土诗词精选》选入《鹧鸪天·家景》天赐伏羲千古存,犀牛望月困河滨。
凤凰昂首颂春景,松柏长青锦太平。
仙送水,养公孙,吊岩万象彩霞升。
鹅鸭戏水捉虫子,公路进屋连北京。
《中华诗词联·百年精华》选入《江城子·家山丽景》:雄鹰高踞伫云卷,凤朝阳,百花香,石鼓高悬,警世孝忠良,白虎青龙相对望,山地绿,杏姣黄。
拨刀斩刺辟天荒,恶蛇戬,太平长,伏羲姊妹继炎黄。
万古大田,世代竟农桑,磨子岭传千载后,仙送水,众民尝。
《道真诗词》1-15期已有25首有关伏羲的诗词。
如第八期载《古瓠岭》诗曰:山峰起伏耸入云,四面青龙各守门。
皂角称王古瓠岭,伏羲留下葫芦痕。
地形生得非常紧,一卒把茅万卒沉。
解放大军过此境,匪魔骚乱孽妖横。
如第15期选入《鹧鸪天·道真高速路》:道瓮高速通道真,桂川输暢广开门。
山区物产增添翅,四海交流百业兴。
瓶颈破,旅游春,深宫闺秀喜亲人,伏羲圣地多仙境,梦幻天域迎贵宾。
②、道瓮通途接道真,玉溪枢纽四方奔。
车轮滚滚穿梭竟,紫气腾腾仡佬村。
游港澳,逛天津,夜郞出境见洋晕。
银杉闺秀嘉宾接,娲田灵山念后孙。
③、道瓮通途贯道真,桂川两地靠拢身。
随时来往嘉宾客,朝暮不停电话音。
千里外,胜家邻,接龙桥系五洲亲,伏羲圣帝当坛祭,傩戏高腔唱你欣。
④、道瓮通途连道真,直通南北接彊滨。
群山钻洞瞭风景,百卉芬芳系树森。
文笔显,吊岩遴,白蛇大将帝封神。
伏羲圣地蛮王锦,桑女仙村迎贵宾。
又载七绝诗曰:芙蓉江水永长流,谁说道真景不优?国宝银杉传世界,伏羲圣地占鳌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研究室把《文化内涵丰富的吊岩梁子》选入《中国和平崛起—中国社会发展理论探索文集》相继又被选入《祖国的荣耀—和谐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篇》后选入《世界华人优秀创新成果》由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公开出版,(2012年9月第一次印刷)道真《今古道真》接载·文内载:“这匹山的真谛传送到华夏人民心中及世界人民心中,让中国人民了解它,世界人民了解它,以后让远近的人来瞻仰它。
古人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山上的古碑、寺庙、宗祠、古墓、楼廊、老树均被毁掉,但印入群众脑海中和出版的书籍中与残碑仍传承着这山的悠历史和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这吊岩梁子的一山一岭,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闪烁着灿烂晶莹的传承文化。
展示着文明的风采,哺育着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为创造美丽的家园而奋斗。
这山文传天下,诗飞五洲,不久的将来自然会成名山。
展示在银杉之乡,仡佬故土,傩戏王国,伏羲圣地,接受千代子孙,万代龙人对它的崇拜和敬仰。
从今天始让它慢慢健步走进中国,走进世界名山之林,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展显它的神奇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