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林木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论林木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摘要:摘要:就林木幼林抚育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有关具体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幼林抚育;林木;管理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园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园林业的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常规造林的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而工程造林的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在植树造林中,特别是在幼苗的培养时期,由于林木的生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林木的树干变得非常纤细,根系的生长只趋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土地的底部。
林木从幼苗的培育到成活再至成林,这一过程中树木的生长受到了很多的伤害,如气候的变化,土壤的变化、植被的破坏、病虫害现象以及人类的破坏等等。
树木的幼苗培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若不加强管理,杂草就会迅速生长,不仅会吸收树木生长的养分,同时还会占有树木生长的面积,阻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并给树木的生长带来了很多的病虫害现象,造成种植林木的土壤变得坚实,破坏了土壤的透气性和结构,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1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植树造林工作予以实行后,幼林的抚育和培养变成了现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的幼林抚育主要依靠人工活动对树木的生长发育予以改善,从而对造林的成果进行巩固。
林木的成活率以及成才率直接受到幼林抚育管理的影响,幼林抚育的方法以及措施应因地制宜,根据种植地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幼苗抚育成长的环境进行改善,让它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
实施合理、及时地管理不仅能快速地消除让杂草,同时还可以降低杂草吸收的养分,并对受损的土壤进行修复,加速土壤中微生物和有机物中营养物资的分解,给幼林的成长予以保障。
因此幼林抚育管理是非常关键的,要将阻碍树木生长的全部因素消除,从而提高树木的生活率,保障树木的质量。
2措施2.1松土除草对促进植物生长的土壤进行处理,将土壤予以翻新,保留土壤中蓄含的水分,提高土壤的通气性。
除草就是对与植物竞争生长的杂草以及其他的灌木进行处理,让树木享受很多的阳光,光合作用对树木的幼苗时期非常的有影响力。
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探讨一、前言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是保护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概念、重要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概念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指的是对幼龄林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保证其健康生长,为未来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包括对栽植树木的抚育,修剪,病虫害防治,結構调整等内容。
幼林抚育管理工作是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一环。
1. 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2.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良好的幼林抚育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土保持能力,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3. 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幼林的抚育管理,可以提高林木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4. 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森林是地球的肺,通过对幼林的抚育管理,可以提高森林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减少空气污染,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1. 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的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人工的力量,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导致了幼林的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昂。
2. 缺乏专业化的人才目前从事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农民,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对于树木生长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导致了抚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参差不齐。
3. 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现在很多地方对于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管理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抚育管理工作对于技术装备的需求。
4. 抚育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由于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导致了对于抚育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很多地方因为经费的限制,无法进行有效的抚育管理工作。
五、解决方案1. 引进科学技术支持加强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首先要引进科学技术支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探讨引言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是指对幼树进行管理和抚育的工作,其目的是促进幼林的健康生长,提高树木的品质和数量。
幼林抚育管理工作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一、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幼林抚育管理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幼树进行合理的修剪、疏伐和施肥,可以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森林的密度和绿化覆盖率,从而保护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维护。
2.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幼林抚育管理工作对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的抚育管理,可以培育高品质的木材和林产品,提高林木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增加林业经济收入。
3. 增加就业机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增加对林业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的需求,促进农民就业,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从而改善林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二、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 抚育管理技术不够成熟当前,我国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存在技术不够成熟的问题。
一方面是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是抚育管理技术不够熟练,导致管理效果不佳,影响了幼林的生长和发育。
2. 抚育管理经费不足由于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政府投入和相关经费不足,导致抚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限制,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和品质。
3. 抚育管理政策不够完善目前,一些地方在幼林抚育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管理措施不够严格,监管不力,容易出现违规砍伐、滥伐等现象,影响了林木的健康生长。
三、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解决办法1. 提高抚育管理技术水平加强对林业幼林抚育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培养一批抚育管理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推动抚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2. 加大抚育管理经费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林业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抚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浅析中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与措施摘要:摘要:本文浅析了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并以紫金县为例,提出了几点加强中幼林管护的措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中幼林管护重要性措施一、引言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颁发以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响应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加快了林业发展。
十多年来,各地区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绿化面积,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努力打造“青水秀、村秀美”的绿色家园,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但在突显绿化美化的同时,只注重造林绿化面积的扩大,森林覆盖率的增加,而对造林后的中幼龄林的抚育管理过于粗放,抚育措施不到位,甚至因缺乏经费而疏于管护, 正谓是“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成林”。
因此,要巩固绿化造林成效,加强中幼林抚育管护显得尤为重要,也将是当前林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中幼林抚育管护的重要性造林后抚育管理工作的好坏,是关系到巩固造林成果的大事。
尤其是新植幼林,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也容易遭受人为的或牲畜野兽的危害。
采用适宜的中幼林抚育方式,不但能明显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木生长的稳定性,尽快成林,还能提高林分生产力和森林质量,尽快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1、促进林木生长健壮,提高造林保存率。
林木在造林成活以后至成林这段时间,幼林地内杂草藤蔓矮灌蔓延疯长,给新造苗木和幼林生长带来严重威胁,尤其在生长旺盛季节, 其生命力强,根系盘结,不仅与幼树争夺水分、养分,还阻碍林木根系生长发育,导致林木长势差,抗性低,甚至枯死。
因此,适时、科学抚育,通过松土、除草、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灌藤植物对幼树的竞争,不仅为林木提供有利而适宜的生长环境,还能促进林木生长健壮,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2、加快林木成林,提高树体抵御病虫害能力。
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摘要:提出了为什么要实行幼林抚育的管理措施,抚育管理分为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幼树管理与保护等,得出以上过程的实施方法,确保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
关键词:幼林抚育管理;重要性;措施随着林业的快速发展,林业也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逐渐被重视。
据统计,全国历年造林存活率在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工程造林的存活率在百分之九十左右。
不过新的幼林在成林后前几年内,一般都是因为树体较小,没有深根,成长较慢,就因受多种外界破坏因子的阻碍,使之不易成活与生长。
在幼林培育期间,因幼树对水、肥、气、光、热、植物、害虫、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树种组成不合理,导致树种群之间相互影响;由于造林后的抚育粗放,或长期不抚育,致使林地杂草丛生,使之单株的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都不能满足林木正常生长的需要,缺少阳光水分的滋养,滋生害虫、林地盘根交错,土质变硬,不利于树木的呼吸与保湿,严重恶化幼林生长的环境条件,导致幼林发育不良。
1 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按计划实施造林工作后,幼林抚育管理便成了林木生长好坏以及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关键。
幼林抚育是在更新造林后至幼树成林这一期间,通过人为活动改善林木生长发育、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生长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它是更新造林采取的6项基本技术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快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
幼林抚育从土壤管理、林木管护、补植等方面入手,为新造林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促使林木健康生长,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幼林抚育的内容和方法,因造林地环境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的不同而异,目的是对造林地的土壤及其天然草被、灌木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幼树成活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及时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可清除林地的杂草灌木,减少和林木争夺水、肥、光,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状况,保证造林成活,促使幼树良好的生长和迅速达到郁蔽。
因此,及时采取相应抚育措施,不断排除不利因子的干扰,对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幼林抚育管理技术的探讨幼林抚育管理技术是指针对幼龄林木进行专门的管理和抚育,以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重视,幼林抚育管理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幼林抚育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一、幼林抚育的重要性1. 保护和促进林木生长:幼林期是林木生长的关键时期,好的抚育管理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及时的修剪、除草和施肥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
2.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好的抚育管理可以有效地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森林的抗灾能力,维护森林的生态平衡。
3. 提高森林资源的效益:通过幼林抚育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效益,提高木材的产量和质量,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二、幼林抚育管理技术的主要内容1. 土壤管理:幼林抚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和改良土壤条件。
通过施肥、耕地和保护地表覆盖物等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应,促进树木的生长。
2. 杂草管理:幼林期是杂草的高发期,杂草对幼龄树木的生长产生很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及时的除草工作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除草剂和定期的人工除草,彻底清除周围的杂草,为树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 疏伐和修剪:根据树种的特性和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疏伐和修剪工作。
通过疏伐,可以减少林分密度,为树木的生长提供空间和光照条件;通过修剪,可以调整树冠结构,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4. 病虫害防治:幼林期是病虫害易发期,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树木的生长。
5. 生长调控:通过人工干预,调控树木的生长特性,使其形成优质的森林资源。
可以采用嫁接、修剪、追肥等技术手段,调控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
分析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及技术措施摘要:木材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在我国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以往经验来看,我国在幼林在成林之后,其树木的体型通常较小,由于根颈无法深入土壤中,因此其成长速度也会比较慢,这样一来,各种外界因素对其所产生的破坏程度也会比较大,从而成活率降低,而在其生长过程中的培育阶段,受到水、肥力以及光热条件的影响,树木的生长速度也会降低。
根据上述问题,提高幼林抚育管理的力度,提高其技术水平,强化工作人员对于抚育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是非常必要的。
文章首先从有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开始论述,进而对其重要性和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有林抚育;管理;重要性引言提高我国幼林抚育管理的力度,加强幼林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是提高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林业部门经济收益的有效方法,从这个方面出发,在工作人员中普及幼林抚育管理的知识,使人们对于其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并且要从其具体的情况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相关对策方案,这样才能够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幼林抚育管理要在造林计划得以实施之后进行,在这个时候,幼林抚育管理就成为了林木生长质量以及产量的决定性因素。
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促进树木生长发育以及造林成果方面综合进行考虑,从而采取各种措施技术,以达到促进林木生长的目的。
幼林抚育需要从土壤、林木、补植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这样能够为幼苗提高一个更加优良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健康,快速生长,提高其产量。
幼林抚育的内容和方法,因造林地环境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的不同而异,目的是对造林地的土壤及其天然草被、灌木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幼树成活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及时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可清除林地的杂草灌木,减少和林木争夺水、肥、光,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状况,保证造林成活,促使幼树良好的生长和迅速达到郁蔽。
森林抚育的作用及技术措施1. 引言1.1 森林抚育的重要性森林抚育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促进森林疏伐、培育、保护和合理经营,以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产量,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森林抚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资源利用的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抚育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重要功能,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进行科学的抚育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森林的抗灾能力和生态功能,减少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正文2.1 森林抚育的作用森林抚育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和管理森林,促进森林生长、提高森林品质和增加森林资源产量的一种技术手段。
森林抚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森林抚育可以提高森林的密度和品质,增加森林的固碳和保护水土的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2. 促进木材生产:通过定期抚育管理,可以促进森林生长,保持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提高木材的质量和产量,满足社会对木材和其他森林产品的需求。
3. 提高经济效益:森林抚育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林木的产值,提升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 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的森林抚育可以创造良好的森林生境,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5. 防治火灾和病虫害:定期抚育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森林火灾隐患和病虫害,减少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和健康。
森林抚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木材生产,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防治灾害,对于维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2 森林抚育的技术措施森林抚育的技术措施是森林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森林保持健康、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森林抚育技术措施:1. 间伐:通过有选择性地砍伐一部分树木来促进森林的更新和更新。
浅谈森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及完善措施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森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森林抚育管理的完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森林抚育;管理;重要性;完善措施引言: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森林有密切关联。
近年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使用使得资源在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遭到较严重的破坏,自然灾害发生概率的增加给人们发出了警示。
因此,森林抚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森林产业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在森林资源的发展建设中,科学的森林抚育技术能够提高树木质量,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1森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分析森林抚育属于社会发展的重点内容,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森林抚育工作是加快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森林抚育工作能够将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落到实处。
领导部门对于森林抚育工作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应有正确认识,从而进一步加快创建稳定、优质和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其次,森林抚育工作是林业发展转变的需求,某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截至2022年森林覆盖率为15.2%。
林地面积占据国土面积的比例,以及林地利用率指标等能够大幅度提升的空间逐渐减小。
与此同时,在近几年发展中林业用地面积出现负增长情况,全省范围内的林业建设工作要发生转变,将重点从原本的扩大林地面积转化为扩大面积与提升质量。
最后,森林抚育工作是提高森林生态服务能力的需要,通过森林抚育工作的落实,不仅能够实现对森林结构的改善,而且能够全面提升森林质量,从而将森林的不同服务功能发挥出来,创造更多生态效益,这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
此外,森林抚育工作还能够解决城乡居民之间有关森林的矛盾问题。
2森林抚育管理的完善措施分析2.1完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工作流程,因此森林抚育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实际工作状况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试论林木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
【摘要】近几年,林业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各项造林工程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造幼林,特别是在造林后的前几年,常常树体矮小,根系入土浅,生长缓慢,易遭各种不良环境因子的侵害,其成活和生长均不稳定,因此加强幼林抚育管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介绍了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从松土除草、水肥管理、林木抚育、幼林补植与保护等方面总结了其措施,以期提高造林成活率。
【关键词】幼林抚育;重要性;措施
林木在造林以后至成活、成林这段时间,林木既受到气候、土壤、植被、病虫鸟兽危害、人畜破坏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又受树木个体或群体之间或树种之间的影响;加之抚育和保护不及时,不仅导致杂草丛生,夺取幼林所需的水分和营养,遮蔽阳光,抑制林木生长,而且还引发病虫害,林地也因草根盘结,使土壤变得十分坚实,土壤的结构和通气保水性能变差,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发育。
1.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
按计划实施造林工作后,幼林抚育管理便成了林木生长好坏以及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关键。
幼林抚育是在更新造林后至幼树成林这一期间,通过人为活动改善林木生长发育、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生长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它是更新造林采取的6项基本技术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快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
幼林抚育从土壤管理、林木管护、补植等方面入手,为新造林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促使林木健康生长,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幼林抚育的内容和方法,因造林地环境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的不同而异,目的是对造林地的土壤及其天然草被、灌木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幼树成活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及时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可清除林地的杂草灌木,减少和林木争夺水、肥、光,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状况,保证造林成活,促使幼树良好的生长和迅速达到郁蔽。
因此,及时采取相应抚育措施,不断排除不利因子的干扰,对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措施
2.1松土除草
松土可以使板结的地表破碎,保蓄水分,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幼树的竞争植物,使苗木顺利成活;有时适当保留植穴周围的植被,为苗木适度庇荫,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地温。
在具体作业时必须做到“三不伤、二尽、一培土”。
“三不伤”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二尽”即杂草除尽、石块捡尽;“一培土”即把锄松的土壤培到根部,再把除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降低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腐烂后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松土深度要适当,做到里浅外深,深度一般为5~10cm,干旱地区可加深至12~15cm,甚至30cm。
除草松土应在幼树生长旺盛期之前,一般从造林年度起连续3~5年,主要在一年中生长季的前半期进行。
但植苗造林当年的第1次应尽量提早,并结合培土、扶正、踏实等工作进行。
造林后,前1~2年的除草松土次数应多些,以后可减少为1~2次。
松土方式可分为穴状(块状)、带状和全面除草等,土壤比较干旱的陡坡和地表径流比较严重的地块,应采取鱼鳞坑式的抚育方式。
除草和松土的深度根据幼树表层根系的分布情况确定,力求少伤根系,但对长期失管而根系再生能力强的树种(如杨树、杉木)可深些。
造林地区越干旱,植被越茂
密,抚育的年限应越长,气候土壤条件良好的地方,当幼树高度越过草层高不再受压抑时,抚育即可停止,不必强求达到郁蔽。
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可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造林树种确定。
除手工方式外,还可采用各种除草松土机械(如割灌机等)。
化学除草也是一种颇有效的方法,但不能达到疏松土壤的目的。
2.2水肥管理
灌溉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人为补充林地土壤水分的措施。
目前主要用于干旱地区造林培育速生丰产林,大面积造林基本上都灌溉。
每次的灌溉量,要依据树种、林龄、气候状况和土壤湿度而定,要保证林木根系层处于湿润状态。
施肥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改善林地肥力状况的措施。
林木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2种。
基肥在造林前结合整地施用。
用作基肥的主要是有机肥料,有时也加施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的施肥量应根据树种、苗龄、肥料种类以及土壤性质决定。
追肥一般用化学肥料,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
追肥方法有2种:一是将肥料直接撒于地表,但效果不好;二是沟施,即在相当于树冠投影范围的外缘或在种植行间开沟,沟深20cm、宽20~25cm,将化肥撒入后覆土。
2.3林木抚育
一是除蘖。
这是除去植株干基部的萌蘖以促进主干生长的一项抚育措施,在造林后的1~2年内,应选留健壮、干型通直的主干,把其余的蘖条去掉,除蘖后要培土,以抑制萌芽条再生。
二是间苗。
采用群状以及穴播、丛植等方法造林时,由于播种不匀或随着幼苗的成长,致使苗木密集成丛,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不足,引起幼树生长不良,必须在造林后间苗,间苗时坚持留优去劣,控制间距,最好是在雨后或松土除草时进行。
三是抹芽。
这是为了促进幼林生长、培育好干形而采取一种幼林抚育措施。
具体做法是,当幼树的树干上萌发的嫩芽尚未木质化时,将距地面树高2/3以下嫩芽抹掉。
可防止养分分散,有利幼树高生长;同时还可避免幼林过早修枝。
四是修枝。
修枝是根据不同林种的要求,人为修除枯枝或部分活枝的一种抚育措施,是调节林木内部营养的重要手段。
最好选择在晚秋和早春树木休眠期进行,修枝强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林木生长为原则,不要过大或过小,避免撕破树皮或切口粗糙而影响树木生长。
2.4幼林补植与保护
在造林后1~2年内,通过造林检查验收,对成活率低于85%的幼林均立即组织补植,如成活率低于40%则要重新造林。
工程造林要求成活率在90%以上为合格,同时保存率不低于85%。
补植力求用原树种的大苗,使其与成活苗木的生长相近,有利将来林相整齐。
另外,造林后经过3~5年时间,出现幼林生长不良,难于成林成材的“小老树”或“小老头林”,林业上称此现为低产林分。
低产林分的特征是植株弯曲,萌条丛生,主干不明显,枝叶枯黄呈病态。
形成低产林分的原因很多,如立地不适或树种选择不当、粗放管理或抚育不善等。
对低产林分进行改造,首先要研究其成因,然后对症下药,采用相应措施进行。
比如复垦、施肥灌溉、平茬复壮、补植补造,或介入其他树种等单项或多项措施结合。
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为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其内容包括防火、病、虫、鼠、鸟、兽、冻等。
特别是北方地区,为了防止冬春旱风吹袭,造成苗木失水过多,引起叶、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此外,要对新造林聘请护林员进行专职管护,确保造林成活。
【参考文献】
[1]江婷,尉明.浅谈幼林的抚育管护[J].陕西林业,2008,(4):38.
[2]严玉新.幼林抚育应注意的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0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