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案(1)[1]
- 格式:doc
- 大小:232.50 KB
- 文档页数:18
一、现代汉语教案(语音部分)第一章:普通话声母1. 教学目标:了解普通话声母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声母的发音方法和特点,提高学生准确发音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声母的定义和作用b. 声母的分类和特点c. 常见声母的发音方法和示例3. 教学方法:a. 讲解法:讲解声母的定义、分类和特点b. 示范法:教师示范声母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c.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4. 教学步骤:a. 引入声母的概念,讲解声母的作用b. 介绍声母的分类和特点,举例说明c. 示范常见声母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d.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e. 总结声母的发音方法和注意事项5. 教学评估:a.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发音方法的正确性b.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给予评价和建议二、现代汉语教案(语音部分)第二章:普通话韵母1. 教学目标:了解普通话韵母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韵母的发音方法和特点,提高学生准确发音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韵母的定义和作用b. 韵母的分类和特点c. 常见韵母的发音方法和示例3. 教学方法:a. 讲解法:讲解韵母的定义、分类和特点b. 示范法:教师示范韵母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c.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4. 教学步骤:a. 引入韵母的概念,讲解韵母的作用b. 介绍韵母的分类和特点,举例说明c. 示范常见韵母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d.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e. 总结韵母的发音方法和注意事项5. 教学评估:a.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发音方法的正确性b.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给予评价和建议三、现代汉语教案(语音部分)第三章:普通话声调1. 教学目标:了解普通话声调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声调的发音方法和特点,提高学生准确发音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声调的定义和作用b. 声调的分类和特点c. 常见声调的发音方法和示例3. 教学方法:a. 讲解法:讲解声调的定义、分类和特点b. 示范法:教师示范声调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c.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4. 教学步骤:a. 引入声调的概念,讲解声调的作用b. 介绍声调的分类和特点,举例说明c. 示范常见声调的发音,学生跟随模仿d.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e. 总结声调的发音方法和注意事项5. 教学评估:a.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发音方法的正确性b.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给予评价和建议四、现代汉语教案(语音部分)第四章:普通话儿化音1. 教学目标:了解普通话儿化音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和特点,提高学生准确发音的能力。
汉语拼音 a o e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单元,主要围绕a、o、e三个元音字母的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a、o、e三个字母的发音、书写及其在词语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发音a、o、e,掌握其书写方法,并能够在词语中准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音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a、o、e发音的区别与联系,正确书写字母。
教学重点:正确发音,字母书写的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拼音卡片、教学PPT、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拼音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不会发音而闹笑话。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拼音的重要性。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a、o、e的发音方法,强调发音要领。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随模仿,并进行互相评价。
3.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拼音卡片,学生自主练习发音,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组进行拼音接龙游戏,提高发音准确性。
4. 书写指导(10分钟)(1)教师讲解a、o、e的书写方法,强调书写规范。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随练习。
5. 应用实践(10分钟)(1)教师展示含有a、o、e的词语,引导学生正确拼读。
(2)学生自主选择词语进行拼读练习,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延伸,如:找一找生活中含有a、o、e的词语。
六、板书设计1. a、o、e的发音方法及书写规范。
2. 含有a、o、e的词语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a、o、e各10遍,并用它们组成至少3个词语。
2. 答案示例:a:阿姨、阿妈、阿婆;o:哥哥、姐姐、花朵;e:鹅、饿、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音、书写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汉语教程教案全集教案一:汉字的引入汉语教程教案全集节一:汉字的引入在汉语教学中,汉字作为基本的文字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将重点介绍汉字的引入方法,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汉字知识。
1. 学习目标- 了解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发展历史- 能够正确书写一些常用的汉字- 能够拼读和认读一些简单的词语2. 学习内容- 汉字的构造和演变- 基本笔画的书写规范- 常用汉字和词语的认读和拼读3. 学习步骤步骤一:汉字的构造和演变- 通过图片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组成方式和特点。
步骤二:基本笔画的书写规范- 根据教材提供的笔画示例,向学生展示基本笔画的正确书写方法。
让学生模仿练习,掌握正确的笔顺和书写规范。
步骤三:常用汉字和词语的认读和拼读- 通过教材中的课文和练习题,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汉字和词语。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拼读练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巩固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比如,让学生用新学的汉字写几个简单的句子,或者让他们拼读一些新的词语。
教案二:汉语语法的讲解汉语教程教案全集节二:汉语语法的讲解语法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
本课将重点讲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学习目标- 掌握汉语中的基本词序和句型结构- 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不同的语法规则-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2. 学习内容- 词序和语序的基本规律- 不同句型的结构和特点- 常用的语法规则和使用方法3. 学习步骤步骤一:词序和语序的基本规律- 向学生介绍汉语中的基本词序和语序规律,以帮助他们理解汉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通过例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语序的变化方式。
步骤二:不同句型的结构和特点- 根据教材提供的例句,向学生详细解释不同句型的结构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翻译和模仿练习,加深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节义素分析和语义场一、义素分析义素分析是现代语言学所使用的一种深入到词的内部分析词义构成的方法。
传统语言学对词义的分析只到词的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为止,义素分析法的运用使词义的分析趋于深入和精细。
(一)什么是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建立义素这一概念,便于分析词义的构成。
请看:旋风:螺旋运动的风。
“旋风”这个词的意义可分析出“空气、流动、以旋转的方式进行”三个义素。
母亲: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
“母亲”这个词的意义可分析出“亲属、直系、长辈、女性、生育”几个义素。
一个义项可分析出若干个义素。
义素的确立过程就是一个概括词义区别特征的过程。
“母亲”一词的词义概括出的五个义素都是该词词义的区别特征,如果其中的某个或某些义素改变了,词义也就改变了,词也就改变了:如把其中的“女性”改为“男性”,则成为“父亲”一词;如把“长辈”变为“平辈”,“生育”变为“同胞”,则成了“姐姐”或“妹妹”这样的词了。
(二)怎样进行义素分析1 确定分析对象义素一般是比较一组相关的词而分析出来的词义的区别特征,因此,只有相关的词才具有可比较性,不相关的词不具有可比较性。
义素分析一般在同一语义场中进行,也就是说确定分析的对象应是同一语义场中的一群词。
如“母亲”一词,应该在表亲属关系的语义场中去分析,将“母亲”与“父亲”“儿子”“女儿”“祖父”“祖母”“兄弟”“姐妹”等词加以比较才能得到其上述义素,才能显示它与相关的词在词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2 比较异同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一群词共有的语义特征(共有义素)和不同的语义特征(区别义素)。
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来比较异同,如下表(见下页)对“男人、女人、男孩、女孩”的比较。
这些词的共有义素是“人”,“成年”与“未成年”、“男性”与“女性”是对立的语义特征,取一项来说明。
“成年”是“男人”与“男孩”、“女人”与“女孩”的区别义素,“男性”是“男人”与“女人”、“男孩”与“女孩”的区别义素。
【精品】汉语拼音教案模板汇总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并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声调。
2. 能够准确拼读和书写基本的拼音组合。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识别与正确书写。
难点:准确拼读音节,理解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拼音卡片、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用汉语拼音进行命名,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例题进行示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拼音组合练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出示拼音卡片,学生抢答,巩固所学内容。
5. 个人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声母、韵母、声调表。
2. 例题及答案。
3. 拼音组合练习。
七、作业设计(1)妈妈(2)爸爸(3)猫咪(4)花朵(5)太阳答案:(1)mā ma(2)bà ba(3)mī mī(4)huā duǒ(5)tài yáng2. 作业要求:书写工整,拼音准确,提交给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用所学拼音阅读儿童故事,提高汉语拼音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与难易程度。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
4.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应用。
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互动环节。
6.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与逻辑性。
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与难易程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于初学者来说,声母、韵母和声调是基础中的基础,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教学对象:二年级下学期(初级二册教材)谈论天气课文马克:你还睡着呢,我跑步都回来了,快起来吧!山本:这么早,我正在做梦呢!马克:都八点了,你也该醒醒了。
山本:今天是周六,起那么早干嘛?马克:咱们去香山吧,听说香山的红叶全红了。
山本:今天天气怎么样?和昨天一样冷吗?马克:今天是晴天,比昨天暖和多了。
山本:可我听天气预报说,今天午后晴转多云,有小雨。
马克:我看不会下的,要不咱们早点去,早去早回!山本:万一下起雨来,在山上躲都没处躲。
马克:那就带上雨伞吧!山本:咱们还得多穿上点儿衣服,山上风大,肯定冷。
马克:你怎么这么怕冷?好,那就多穿点儿吧!山本:还是春天好哇,不冷也不热。
一教学目标:1、掌握谈论天气状况的词的运用。
2、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3、重点讲解汉语基本的语法功能及语言点的运用。
4、通过组词练习及情景对话,使学生能够流利的进行天气谈论。
二教学重点:1、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
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2、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
三教学难点:通过课文讲解及对话练习,让同学能够流利的进行天气状况的谈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大家都在知道在英国人见面寒暄聊天的开场白中,十之八九是从天气开始谈起,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一天下午在街上散步,迎面走来一位老先生,对他说:“Good afternoon, Mr. Shaw! It's such a lovely day, isn't it﹖(下午好!萧先生,天气很好不是么?)”萧伯纳幽默地回答:“Oh, yes.But twenty people have told me about it in past two hours. Thank you.(哦,是啊,但是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已经有20个人告诉过我了。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ao ou iu》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ao ou iu》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汉语拼音中的三个韵母ao、ou、iu;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三个韵母的发音要领;学习相关词语,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韵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韵母ao、ou、iu的正确发音,并能熟练拼读。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韵母ao、ou、iu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韵母进行拼读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ao、ou、iu的发音要领,以及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ao、ou、iu的正确发音,能熟练拼读和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挂图、录音机等。
2. 学具:拼音卡片、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小猫、小狗和小鸭的有趣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出现的ao、ou、iu韵母。
2. 新课内容:展示PPT,讲解ao、ou、iu的发音要领,让学生跟随录音练习发音。
3. 例题讲解:讲解相关词语,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韵母的运用。
4. 随堂练习:分发拼音卡片,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拼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ao ou iu2. 在课题下方列出本节课学习的相关词语,并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ao、ou、iu韵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本节课学习的词语,每个词语写5遍。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发音不准确、书写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多练,提高拼音水平。
可以布置一些拼音练习题,让学生家长协助完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韵母ao、ou、iu的发音要领及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对于这三个韵母的发音,教师应详细讲解并示范,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
叙述句是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古今汉语的叙述句在结构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下面我们分双宾句、连动句、兼语句、被动句和动量句进行介绍。
(一)双宾句动词带两个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有些动词既可涉及人,又可涉及物,因而可带两个宾语。
这类动词一般表示给予、告语的意思,如与、赠、赐、谓等。
这是古今汉语都一样的。
但是古代汉语一般动词也可带双宾,这是古代汉语所特有的。
如: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孟子·万章下》)这种双宾句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动词“为”字。
古书上有许多用动词“为”的句子带了双宾。
如不如早为之所。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此例中之“为赐”即“施恩”,其意指“国君您曾经已给晋君恩惠了”,但很容易被误解为被动句)(其他例子见教材第253页)(二)连动句连动句是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古今不同的是,古代两个动词之间常用“而”、“以”等连接,表示承接和目的。
如:公入而赋。
(三)兼语句用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叫兼语句,这种句子的前一动词往往含有“使令”的意思。
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句中的“我”既是“使”的宾语,又是“掌”的主语,是为兼语。
古今不同的是,古代的兼语常常可以省略。
如:杞子使()告于秦。
(四)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这就是被动句。
下面谈三个问题:1.意念上的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句在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区别,主语的被动意义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
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庄子·胠箧》)龙逢是被夏桀斩的,比干是被纣王剖的。
意念上的被动句在甲骨文中就有,比如说:“鹿禽”(《粹953》)2.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下面这些不同的句型:“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为……所”式、“见……于”式、“被”字句。
下面分别说明。
A.用“于”的被动句这种句子是在动词谓语后用“于”字。
现代汉语教案(⼀)现代汉语教案(⼀)语法部分绪论⼀、语法按⼀般理解,语法是词、词组、句⼦,甚⾄句组的组织规则、结构规则。
以句⼦⽽论:我把他请来了。
⼩⽼虎把⼤驴⼦吃掉了。
梁⽣宝把稻种买来了。
……NP1+把+NP2+VP这是⼀种习惯。
对⼀般⼈来说是习焉不察的,是⼤家都遵守的。
当然,这是简单叙述,进⼀步考察,还有很多内容。
语法的两重含义:规则、学说。
规则是⼀套,学说可以不同(研究⽅法不同、观察⾓度不同、语料选择不同等等,导致不同的看法)。
但检验的最终依据是事实。
有⼈把“语法”理解得很宽。
R.R.K.哈特曼、F.C.斯托克《语⾔与语⾔学词典》关于语法是这样说的:“某些当代的语⾔学家把语法看作包容⼀切的语⾔分析理论,如转换⽣成语法、系统语法、法位学、层次语法就是这样。
”(汉译本第149页)语法有共时语法、历时语法之分。
共时语法是指⼀个时期断代的规则。
历时语法是语法要素的历史发展。
语法有学校语法和专家语法之分。
学校语法⼜称教学语法(专为教学⽬的⽽制定的语法常常叫作学校语法)。
专家语法⼜称科学语法(研究⼀般语⾔或特定语⾔的语法叫科学语法)。
语法有规范语法和描写语法之分。
“传统语法是规定性的,它试图提供普遍有效的规则,表明某种语⾔必须这样说,这样写”。
“今天⼤多数语⾔学家赞成语法应该是描写性的,即语法应该把实际的惯⽤法记录下来,系统地阐述⽣成句⼦和理解句⼦的规则,这样,语法就成为能使学习者⽆论对本族语还是对外语的运⽤臻于完善的有价值的⼯具。
”(赵元任《中国话的⽂法》)语法⼜分词法、句法两部分。
词法研究词的构造和分类(外语⾥加上“形态”)。
句法研究组词成句的规则,包括词组结构规则,句⼦构造规则。
⼆、语法的性质1.抽象性(或称概括性)语法规则是从⽆数词、句⼦⾥概括出来的。
学习语法也要有抽象能⼒。
⽐如:教科书、练习本:词性相同想问题、来客⼈:词组结构相同这种书不看、不看这种书:词组结构不同2.稳固性语法规则也在缓慢变化。
教汉语教案8篇教汉语教案篇1教学目标1毖Щ醙、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倍磷糶、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背醪桨盐杖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笔煜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五局部内容。
第一局部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
图上一只和平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
湖边有水草和小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小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
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
其次局部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局部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局部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第五局部是认字,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
画面上一个小哥哥在湖边画荷花,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
教学重点难点:g、k、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教学预备1迸浜涎习g、k、h发音的录音带;g、k、h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2北究蔚纳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单韵母和学过的声母(二)学习声母g1笨赐迹.教学声母g.(1)指导看图。
提问:图上画的什么?谁能给小朋友讲一讲鸽子。
(2)出示声母g.谁熟识?请读对的同学当教师示范发音,让学生模拟、感悟,体会发音要领。
(教师指导把鸽子的“鸽“读轻一点、短一点,就是g音。
可以边读边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3)指名试读2毖生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3崩用图上的橄榄枝学习g的形。
还可以用“9字带钩就是g“来记忆g的形。
小结:图上的“鸽“标音,用弯曲的树枝表示g形。
争论一下自己还有什么方法记住g的形。
4、教顺口溜:9字弯钩g、g、g.比拟读g—e、g,让学生进展感知比拟,进一步把握g的发音要领。
(三)练习拼音1备聪捌匆舴椒ā2比醚生试着拼读:g—a、g—e、g—u.3敝该拼读音节。